第二百八八章四顾茅庐(上)
第二百八八章四顾茅庐(上)
刘民派出的使者到达荆州的治所襄阳,也就是现在的刘表称帝后的都城,刘表听手下说刘民派来了招降的使者,心中微微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拒绝了,虽然如今的刘表只占据着三郡(南阳在刘民的手中,南方四郡在刘备的手中),但刘表所占据的三郡是除南阳之外最富有的三个郡,不但人口众多,物产也丰富,刘表手下现在还有带甲之士二十万,要刘表就这样投降了,还真是不甘心,不过刘表尽管已经拒绝了招降,但对刘民派去的使者还是招待的很周全的,刘表不想因为这点小事而落了刘民攻打他的口实。
而且刘表手下也同样有着大量的投降派,这些人不但偷偷的与刘民的使者暗中接触,也在昼的保护着这些使者的安全,刘表就算想杀了这些使团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中心于刘表的人不是没有,而且很多,那些投降派中的人其实也是大部分对刘表很忠心的,这一点上,刘表的境地比刘璋要好的多,只是这些人都是荆州大家族的人,也得为自己的家族考虑,明眼人都知道,就凭着刘表现在所控制的三个郡,这点儿人力物力,如何是洛阳的刘民的对手,人家刘民现在控制着幽,并,益,凉,雍,冀,青,兖,豫,徐十个州,人口有着二千来万,在人力物力上都是十倍于刘表,谁胜谁败,傻子都会明白。
这个时代的最高利益不是国家也不是民族,而是家族,在这个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一个人的忠心自然是有限的了,他们可以对刘表很忠心,但那是在不妨碍自己家族的利益下的忠心,一旦家族的利益会受到巨大的损害,那忠心也就值得考虑了,这一次出使襄阳的人是司马懿,司马懿人洛阳大学毕业后,先是在陈宫手下做了一段时间,后来被刘民调到了身边做谋士,在三国时代,司马懿也是一代超级谋士,绝不会比诸葛亮差多少,虽然这人生有反骨,不过刘民并担心,只要不给司马懿兵权,刘民谅他也反不了天。
而且现在贾翊,郭嘉,戏志才,陈宫这几个最早跟着刘民的人,身体上个个都很强壮,再活个几十年也是小意思,有他们在,司马懿也只能老实的做刘民的鹰犬,司马懿本身也是很才能,刘民觉得不用他也太浪费人才了,所以这一次刘民派了司马懿做使团的大使,司马懿这是第一次单独做事,心中自然存着要好好表现一番的心思,刘表拒绝了投降,司马懿并没有因此灰心,反而开始在襄阳城中大量的接触着当地各个大家族的人,同时也不断搜罗荆州的人才,给司马懿做副手的,是三国时代另一个大才徐庶。
徐庶的家人早就被刘民给搬进了洛阳城中,刘民不但派人对徐庶的母亲照顾的很好,还给徐庶的弟弟治好了病,并且让徐庶的弟弟当了一个洛阳城中的小官,徐庶学业有成后,云浮洛阳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在母亲与弟弟的劝说下,徐庶最后投靠了刘民,先是被放到幽州做了一郡的太守,后来,刘民发现徐庶于治理地方上的才能并不算很好,便把徐庶招到自己的身边,专门做谋士,当然,这种谋士有一个很现代的名词叫做参谋,分为军机参谋与与民政参谋,徐庶是军机参谋,司马懿是民政参谋,刘民一口气派出司马懿和徐庶这两大人才,也算是很看的起刘表了,这两个人现在虽然还算年轻,但智慧上可不低。
司马懿主要的精力是拉拢荆州的各大家族,徐庶则四处物色荆州有用的人才,有一次司马懿与徐庶一起拜会在襄阳大家族的名士黄承彦,徐庶从黄承彦那儿得知,自己的师兄弟诸葛亮现在就在襄阳,在襄阳城外结庐而居,徐庶心中不由的大喜,对司马懿道:“孔明乃大才之人,我等当为皇上将此等人才拉拢住才是,仲达,与我一同去拜会他如何?”
司马懿听到徐庶说诸葛亮有大才,心里就有点不以为然,同时心中也有些不快,如果是一般的人才,司马懿到是很愿意去拉拢,但听到徐庶如此的盛赞,司马懿心中却是有些不愿意,真要是把这样的大才拉拢到了自己的皇帝麾下,那自己以后想要出人头地岂不是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不过司马懿也知道刘民大力招揽人才的力度,所以自然不能阻止徐庶的行动,不但不能阻止,司马懿还得积极的参与其中,因为如果能够招揽到一个好的人才到洛阳去的话,那么司马懿和徐庶都有一份不小的功劳可记在功劳簿上。
于是司马懿吩咐手下人采买了一些礼物,与徐庶一起带着几十名护卫来到襄阳城外的南郊,一行人很快找到了黄承彦口中所说的诸葛亮所居的茅庐,简简单单的几间房,外面有一个篱笆围成的大院子,与其他的农家院子不同,这院子中种着一些花草,显的很清雅,两个童子正在侍候着那些花草,看到司马懿和徐庶一行人,两个童子抬起头来观看。
司马懿挥手让手下一个人上前询问,得到的回答是这里确实是那诸葛亮的所居之处,不过两个童子很遗憾的告诉司马懿的手下,他们的先生出外云游去了,司马懿皱了一下眉头,很是不高兴的道:“这诸葛孔明只怕是欺世盗名之辈,吾皇贤明之声早达四海,这诸葛孔明却不但不投效,反而蜗居于此沽名钓誉,说什么云游去了,怕是不敢出来吧。”
“仲达此言差矣,孔明乃是我师水镜先生最得意的弟子,曾有言说,卧龙与凤雏,得其一者可安天下,这卧龙指的就是这孔明,那凤雏则是庞统,这两个人,都是世之大才啊,所以,为了皇上的千秋大业,这孔明无论如何是得把他招揽到洛阳去才好……”徐庶见司马懿有些生气,便不由的为诸葛亮解说了一下,不想这话让司马懿心中更不舒服。
“呵呵,这话说的好大的口气啊,什么卧龙与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吾皇万岁,已经鼎定中原,没有他卧龙与凤雏,这大汉的天下不也快要安定下来了,哼,若那诸葛孔明真的有才,早就该认清形式,若不为皇上所用,他若安心的蜗居于此到也罢了,若是妄想愚蠢的螳臂当车,那么等待他的结果一定是粉身碎骨的了……”司马懿一听那句卧龙与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狂言,心里就腻味的慌,司马懿对自己的才能那也是很自许的,但在刘民手下,有郭嘉,贾翊,戏志才这些人在,司马懿可生不出半点骄狂之气,不过司马懿心中也只服郭嘉他们,对其他的人,司马懿心中还是很不服气的,可突然蹦出两个人,说是比他司马懿还要厉害的多,这让司马懿的心中如何能舒服的了。
徐庶也是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司马懿心中这时对诸葛亮他们有成见,想了想,也没有辩驳,历为司马懿有些话说的很对,自己的皇上确实是天下少有的贤明之君,可是那诸葛亮和庞统却不愿意投效,这其中就很说明问题,诸葛亮与庞统的才能,徐庶是不会怀疑的,可就是这样的两个大才,要说他们看不清形式,徐庶说什么也不会相信,但两个人却出师这么久了,仍然没有投到刘民的手下来,只怕还真就如司马懿所说的那样,因为才能太高了,生出了螳臂当车的狂妄之想,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舍易就难,准备投靠其他的人。
要真是这样,徐庶不由的暗自摇了摇头,心想自己的这两个师兄弟,不会真的这么糊涂吧,这可真是取死之道啊,如今皇上已经据有大汉的十州,剩下的荆,扬,胶三州之地,那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了自己皇上统一天下的,自己说什么也不能让这师兄弟两个人就此埋没了一身才华,说什么也不能让恩师一生的心血就这样落空了,徐庶在心中暗自决定后,将所带来的礼物留下,又留下了一封信给诸葛亮,劝那诸葛亮不要辜负了恩师水镜先生的一番心血,也不要辜负了苍天给与他的一身才华,不要真的做出那逆天行事的事情来。
徐庶不知道,三国历史上,不但诸葛亮和庞统喜欢逆天行事,就是他自己也喜欢做那种逆天的事情,不过那个时空还有让诸葛亮他们逆天行事的机会,现在这个时空,刘民没有给他们钻空子的机会,在南下荆州之前,就先拿下了凉,雍,益三州,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也彻底断绝了诸葛亮那个三分天下的计划,益州拿在了刘民的手中,不但让其他的人失去了反制的机会,更从另一个方向上对荆州,江东等地形成了以上压下的态势,就因为这个原因,喜欢做逆天之事的诸葛亮也不得不感叹失去了机会,他选择了在襄阳的南效结庐而居,也是因为诸葛亮认清了形式,彻底的死了搅风搅雨的心思。
徐庶留下东西后,与司马懿离开了诸葛亮所居的茅庐,茅庐内,诸葛亮并没有出外云游,外面的司马懿与徐庶的到来,他是知道的,只是他真的不愿意再出山了,诸葛亮是一个很傲气的人,他不愿意在别人的手下从一个小官一步步的做起,他喜欢自己一个人能掌控全局,喜欢那种事事都由自己说了算的才好,诸葛亮不是不知道刘民统一天下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情了,但诸葛亮更明白,自己要是投靠到刘民的手下,凭他一个没有任何功劳的人,
想要立即在刘民手下做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是不可能的,而要他诸葛亮在别人的手底下做事,那更是不可能的,刘表早闻诸葛亮的才能,几次派人相请,也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被诸葛亮拒绝了,刘表手下,同样需要论资排辈,诸葛亮根本不在意刘表是不是贤明,他在意的,只是有没有让自己全身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在三国的历史上,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个师兄弟为什么都选择了刘备,不是因为刘备真的有多贤明,而是刘备手下当时没有人才,他们投到刘备手下后,就可以直接当老2或者老三。
诸葛亮拿着徐庶留下的信,只是扫了一眼后,便让一个手下的童子拿去烧了,既然决心不再出山,这徐庶的信自然也就不用再留着了,其后的日子,诸葛亮一如往日的过着他的隐居生活,司马懿和徐庶回了襄阳后,司马懿到是很老实的将诸葛亮一事派人上报了刘民,同时,司马心中又暗自想到,这徐庶说那诸葛亮有大才,说不定也许是真的,这样的人,
留在世上始终是一个祸患,不但是自己的,也是自己的皇上的,虽然天下一统已经成了定势,但要是真有几个智慧高绝之士跳出来捣乱,那也会多增不少的麻烦,如果自己这个时候派人把那诸葛亮杀了,那么不但可以减小对自己的威胁,也可以为自己的皇上清除一些隐患,想必到时候皇上知道了这个事情,也应该不会怪罪自己。
司马懿在心中决定了之后,叫来一个自己的心腹,让他着手安排人去把那个诸葛亮杀了,司马懿的家族是个大家族,虽然司马一家投靠了刘民后,家中的那些田产被迫让刘民出钱收购了,然后分给了其他的人,但司马家去在刘民的照顾下,(司马家投靠刘民的时间也比较早),开了许多的工业作坊,家中现在也是有钱财过亿,所以手下养着一些心腹武士等,这一次司马懿到荆州来,不但刘民派有保护他的军队,司马家也同样派了人保护司马懿,杀诸葛亮这样腹黑的事情,自然是他司马家中的武士出手了。
徐庶回了襄阳城中后,想想又不放心,于是第二天,带着十来个护卫再一次来到了诸葛亮的茅庐,这一次,徐庶决心在这里坐等诸葛亮的出现,可是诸葛亮既然不愿意再出山,自然就只好躲着徐庶了,可是在外躲了一阵,见徐庶铁了心的要在他家中等他出现,诸葛亮只好跑到了黄承彦的家中暂住,司马家的武士见诸葛亮的家中有徐庶在,只好偷偷的埋伏在外面,结果形迹让别人发现了,告诉了诸葛亮,徐庶在诸葛亮家中等了几天,仍然不见诸葛亮出现,只好又回了襄阳城中,而诸葛亮也因为家里的院子外面有形迹可疑的人在,也一直没有没有自己的那个茅庐之中,司马家的武士足足在外面埋伏了十几天,也没有等到诸葛亮。
司马懿听到手下心腹的报告,也只好先把人员撤走了,只留下两个暗哨盯着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也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没有因为司马懿把手下的撤走了就跑回去,一个来月后,司马懿和徐庶在荆州的任务完成了,也不好总是在这里停留,刘表虽然不愿意投降,可刘表手下愿意投降的人大有人在,司马懿把荆州的一些情况也探查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自然是要把这些情报带回给刘民去,同时,也要把几个在荆州招揽到的人才带回洛阳。
临着离开襄阳的前一天,徐庶还是对诸葛亮不死心,于是再一次跑到了诸葛亮的茅庐中,诸葛亮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回他的茅庐之中,徐庶在这里等了一夜,天亮后,徐庶心中无限遗憾的离开了诸葛亮的茅庐,心中为不能把诸葛亮带到洛阳去而失落和忧心,整个使团离开襄阳后,司马懿把家族中的十几名武士留了下来,让他们在这里务必要等到那诸葛亮出现,将诸葛亮给杀了,司马懿现在也想到了一点,那就是他们在的时候,那个诸葛亮估计是不会出现的,但他们离开后,那个诸葛亮不可能还会继续躲着,那时自然就有机会杀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听到黄承彦说洛阳的使节团一行人终于离开了,也不由的吁了一口气,黄承彦有些惋惜的看着诸葛亮,他知道这个年青人很有才能,所以黄承彦不但在平时很照顾诸葛亮,甚至决定将自己的女儿黄月英也嫁给诸葛亮,只是黄承彦对诸葛亮不肯出来做官多少有一点儿意见,刘表招揽几次拒绝了,现在人家洛阳方面的招揽也拒绝了,
黄承彦真有些不明白,这诸葛亮到底要选择一个怎样的明主,眼看着洛阳方面要一统天下了,这天下哪还有什么明主供他诸葛亮选择,难道是那个不成气候的刘备,还是那个江东的曹操?这两个人,在黄承彦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两个将要身死族灭的家伙而已,哪里值得人投靠。
刘民派出的使者到达荆州的治所襄阳,也就是现在的刘表称帝后的都城,刘表听手下说刘民派来了招降的使者,心中微微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拒绝了,虽然如今的刘表只占据着三郡(南阳在刘民的手中,南方四郡在刘备的手中),但刘表所占据的三郡是除南阳之外最富有的三个郡,不但人口众多,物产也丰富,刘表手下现在还有带甲之士二十万,要刘表就这样投降了,还真是不甘心,不过刘表尽管已经拒绝了招降,但对刘民派去的使者还是招待的很周全的,刘表不想因为这点小事而落了刘民攻打他的口实。
而且刘表手下也同样有着大量的投降派,这些人不但偷偷的与刘民的使者暗中接触,也在昼的保护着这些使者的安全,刘表就算想杀了这些使团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中心于刘表的人不是没有,而且很多,那些投降派中的人其实也是大部分对刘表很忠心的,这一点上,刘表的境地比刘璋要好的多,只是这些人都是荆州大家族的人,也得为自己的家族考虑,明眼人都知道,就凭着刘表现在所控制的三个郡,这点儿人力物力,如何是洛阳的刘民的对手,人家刘民现在控制着幽,并,益,凉,雍,冀,青,兖,豫,徐十个州,人口有着二千来万,在人力物力上都是十倍于刘表,谁胜谁败,傻子都会明白。
这个时代的最高利益不是国家也不是民族,而是家族,在这个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一个人的忠心自然是有限的了,他们可以对刘表很忠心,但那是在不妨碍自己家族的利益下的忠心,一旦家族的利益会受到巨大的损害,那忠心也就值得考虑了,这一次出使襄阳的人是司马懿,司马懿人洛阳大学毕业后,先是在陈宫手下做了一段时间,后来被刘民调到了身边做谋士,在三国时代,司马懿也是一代超级谋士,绝不会比诸葛亮差多少,虽然这人生有反骨,不过刘民并担心,只要不给司马懿兵权,刘民谅他也反不了天。
而且现在贾翊,郭嘉,戏志才,陈宫这几个最早跟着刘民的人,身体上个个都很强壮,再活个几十年也是小意思,有他们在,司马懿也只能老实的做刘民的鹰犬,司马懿本身也是很才能,刘民觉得不用他也太浪费人才了,所以这一次刘民派了司马懿做使团的大使,司马懿这是第一次单独做事,心中自然存着要好好表现一番的心思,刘表拒绝了投降,司马懿并没有因此灰心,反而开始在襄阳城中大量的接触着当地各个大家族的人,同时也不断搜罗荆州的人才,给司马懿做副手的,是三国时代另一个大才徐庶。
徐庶的家人早就被刘民给搬进了洛阳城中,刘民不但派人对徐庶的母亲照顾的很好,还给徐庶的弟弟治好了病,并且让徐庶的弟弟当了一个洛阳城中的小官,徐庶学业有成后,云浮洛阳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在母亲与弟弟的劝说下,徐庶最后投靠了刘民,先是被放到幽州做了一郡的太守,后来,刘民发现徐庶于治理地方上的才能并不算很好,便把徐庶招到自己的身边,专门做谋士,当然,这种谋士有一个很现代的名词叫做参谋,分为军机参谋与与民政参谋,徐庶是军机参谋,司马懿是民政参谋,刘民一口气派出司马懿和徐庶这两大人才,也算是很看的起刘表了,这两个人现在虽然还算年轻,但智慧上可不低。
司马懿主要的精力是拉拢荆州的各大家族,徐庶则四处物色荆州有用的人才,有一次司马懿与徐庶一起拜会在襄阳大家族的名士黄承彦,徐庶从黄承彦那儿得知,自己的师兄弟诸葛亮现在就在襄阳,在襄阳城外结庐而居,徐庶心中不由的大喜,对司马懿道:“孔明乃大才之人,我等当为皇上将此等人才拉拢住才是,仲达,与我一同去拜会他如何?”
司马懿听到徐庶说诸葛亮有大才,心里就有点不以为然,同时心中也有些不快,如果是一般的人才,司马懿到是很愿意去拉拢,但听到徐庶如此的盛赞,司马懿心中却是有些不愿意,真要是把这样的大才拉拢到了自己的皇帝麾下,那自己以后想要出人头地岂不是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不过司马懿也知道刘民大力招揽人才的力度,所以自然不能阻止徐庶的行动,不但不能阻止,司马懿还得积极的参与其中,因为如果能够招揽到一个好的人才到洛阳去的话,那么司马懿和徐庶都有一份不小的功劳可记在功劳簿上。
于是司马懿吩咐手下人采买了一些礼物,与徐庶一起带着几十名护卫来到襄阳城外的南郊,一行人很快找到了黄承彦口中所说的诸葛亮所居的茅庐,简简单单的几间房,外面有一个篱笆围成的大院子,与其他的农家院子不同,这院子中种着一些花草,显的很清雅,两个童子正在侍候着那些花草,看到司马懿和徐庶一行人,两个童子抬起头来观看。
司马懿挥手让手下一个人上前询问,得到的回答是这里确实是那诸葛亮的所居之处,不过两个童子很遗憾的告诉司马懿的手下,他们的先生出外云游去了,司马懿皱了一下眉头,很是不高兴的道:“这诸葛孔明只怕是欺世盗名之辈,吾皇贤明之声早达四海,这诸葛孔明却不但不投效,反而蜗居于此沽名钓誉,说什么云游去了,怕是不敢出来吧。”
“仲达此言差矣,孔明乃是我师水镜先生最得意的弟子,曾有言说,卧龙与凤雏,得其一者可安天下,这卧龙指的就是这孔明,那凤雏则是庞统,这两个人,都是世之大才啊,所以,为了皇上的千秋大业,这孔明无论如何是得把他招揽到洛阳去才好……”徐庶见司马懿有些生气,便不由的为诸葛亮解说了一下,不想这话让司马懿心中更不舒服。
“呵呵,这话说的好大的口气啊,什么卧龙与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吾皇万岁,已经鼎定中原,没有他卧龙与凤雏,这大汉的天下不也快要安定下来了,哼,若那诸葛孔明真的有才,早就该认清形式,若不为皇上所用,他若安心的蜗居于此到也罢了,若是妄想愚蠢的螳臂当车,那么等待他的结果一定是粉身碎骨的了……”司马懿一听那句卧龙与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狂言,心里就腻味的慌,司马懿对自己的才能那也是很自许的,但在刘民手下,有郭嘉,贾翊,戏志才这些人在,司马懿可生不出半点骄狂之气,不过司马懿心中也只服郭嘉他们,对其他的人,司马懿心中还是很不服气的,可突然蹦出两个人,说是比他司马懿还要厉害的多,这让司马懿的心中如何能舒服的了。
徐庶也是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司马懿心中这时对诸葛亮他们有成见,想了想,也没有辩驳,历为司马懿有些话说的很对,自己的皇上确实是天下少有的贤明之君,可是那诸葛亮和庞统却不愿意投效,这其中就很说明问题,诸葛亮与庞统的才能,徐庶是不会怀疑的,可就是这样的两个大才,要说他们看不清形式,徐庶说什么也不会相信,但两个人却出师这么久了,仍然没有投到刘民的手下来,只怕还真就如司马懿所说的那样,因为才能太高了,生出了螳臂当车的狂妄之想,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舍易就难,准备投靠其他的人。
要真是这样,徐庶不由的暗自摇了摇头,心想自己的这两个师兄弟,不会真的这么糊涂吧,这可真是取死之道啊,如今皇上已经据有大汉的十州,剩下的荆,扬,胶三州之地,那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了自己皇上统一天下的,自己说什么也不能让这师兄弟两个人就此埋没了一身才华,说什么也不能让恩师一生的心血就这样落空了,徐庶在心中暗自决定后,将所带来的礼物留下,又留下了一封信给诸葛亮,劝那诸葛亮不要辜负了恩师水镜先生的一番心血,也不要辜负了苍天给与他的一身才华,不要真的做出那逆天行事的事情来。
徐庶不知道,三国历史上,不但诸葛亮和庞统喜欢逆天行事,就是他自己也喜欢做那种逆天的事情,不过那个时空还有让诸葛亮他们逆天行事的机会,现在这个时空,刘民没有给他们钻空子的机会,在南下荆州之前,就先拿下了凉,雍,益三州,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也彻底断绝了诸葛亮那个三分天下的计划,益州拿在了刘民的手中,不但让其他的人失去了反制的机会,更从另一个方向上对荆州,江东等地形成了以上压下的态势,就因为这个原因,喜欢做逆天之事的诸葛亮也不得不感叹失去了机会,他选择了在襄阳的南效结庐而居,也是因为诸葛亮认清了形式,彻底的死了搅风搅雨的心思。
徐庶留下东西后,与司马懿离开了诸葛亮所居的茅庐,茅庐内,诸葛亮并没有出外云游,外面的司马懿与徐庶的到来,他是知道的,只是他真的不愿意再出山了,诸葛亮是一个很傲气的人,他不愿意在别人的手下从一个小官一步步的做起,他喜欢自己一个人能掌控全局,喜欢那种事事都由自己说了算的才好,诸葛亮不是不知道刘民统一天下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情了,但诸葛亮更明白,自己要是投靠到刘民的手下,凭他一个没有任何功劳的人,
想要立即在刘民手下做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是不可能的,而要他诸葛亮在别人的手底下做事,那更是不可能的,刘表早闻诸葛亮的才能,几次派人相请,也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被诸葛亮拒绝了,刘表手下,同样需要论资排辈,诸葛亮根本不在意刘表是不是贤明,他在意的,只是有没有让自己全身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在三国的历史上,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个师兄弟为什么都选择了刘备,不是因为刘备真的有多贤明,而是刘备手下当时没有人才,他们投到刘备手下后,就可以直接当老2或者老三。
诸葛亮拿着徐庶留下的信,只是扫了一眼后,便让一个手下的童子拿去烧了,既然决心不再出山,这徐庶的信自然也就不用再留着了,其后的日子,诸葛亮一如往日的过着他的隐居生活,司马懿和徐庶回了襄阳后,司马懿到是很老实的将诸葛亮一事派人上报了刘民,同时,司马心中又暗自想到,这徐庶说那诸葛亮有大才,说不定也许是真的,这样的人,
留在世上始终是一个祸患,不但是自己的,也是自己的皇上的,虽然天下一统已经成了定势,但要是真有几个智慧高绝之士跳出来捣乱,那也会多增不少的麻烦,如果自己这个时候派人把那诸葛亮杀了,那么不但可以减小对自己的威胁,也可以为自己的皇上清除一些隐患,想必到时候皇上知道了这个事情,也应该不会怪罪自己。
司马懿在心中决定了之后,叫来一个自己的心腹,让他着手安排人去把那个诸葛亮杀了,司马懿的家族是个大家族,虽然司马一家投靠了刘民后,家中的那些田产被迫让刘民出钱收购了,然后分给了其他的人,但司马家去在刘民的照顾下,(司马家投靠刘民的时间也比较早),开了许多的工业作坊,家中现在也是有钱财过亿,所以手下养着一些心腹武士等,这一次司马懿到荆州来,不但刘民派有保护他的军队,司马家也同样派了人保护司马懿,杀诸葛亮这样腹黑的事情,自然是他司马家中的武士出手了。
徐庶回了襄阳城中后,想想又不放心,于是第二天,带着十来个护卫再一次来到了诸葛亮的茅庐,这一次,徐庶决心在这里坐等诸葛亮的出现,可是诸葛亮既然不愿意再出山,自然就只好躲着徐庶了,可是在外躲了一阵,见徐庶铁了心的要在他家中等他出现,诸葛亮只好跑到了黄承彦的家中暂住,司马家的武士见诸葛亮的家中有徐庶在,只好偷偷的埋伏在外面,结果形迹让别人发现了,告诉了诸葛亮,徐庶在诸葛亮家中等了几天,仍然不见诸葛亮出现,只好又回了襄阳城中,而诸葛亮也因为家里的院子外面有形迹可疑的人在,也一直没有没有自己的那个茅庐之中,司马家的武士足足在外面埋伏了十几天,也没有等到诸葛亮。
司马懿听到手下心腹的报告,也只好先把人员撤走了,只留下两个暗哨盯着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也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没有因为司马懿把手下的撤走了就跑回去,一个来月后,司马懿和徐庶在荆州的任务完成了,也不好总是在这里停留,刘表虽然不愿意投降,可刘表手下愿意投降的人大有人在,司马懿把荆州的一些情况也探查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自然是要把这些情报带回给刘民去,同时,也要把几个在荆州招揽到的人才带回洛阳。
临着离开襄阳的前一天,徐庶还是对诸葛亮不死心,于是再一次跑到了诸葛亮的茅庐中,诸葛亮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回他的茅庐之中,徐庶在这里等了一夜,天亮后,徐庶心中无限遗憾的离开了诸葛亮的茅庐,心中为不能把诸葛亮带到洛阳去而失落和忧心,整个使团离开襄阳后,司马懿把家族中的十几名武士留了下来,让他们在这里务必要等到那诸葛亮出现,将诸葛亮给杀了,司马懿现在也想到了一点,那就是他们在的时候,那个诸葛亮估计是不会出现的,但他们离开后,那个诸葛亮不可能还会继续躲着,那时自然就有机会杀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听到黄承彦说洛阳的使节团一行人终于离开了,也不由的吁了一口气,黄承彦有些惋惜的看着诸葛亮,他知道这个年青人很有才能,所以黄承彦不但在平时很照顾诸葛亮,甚至决定将自己的女儿黄月英也嫁给诸葛亮,只是黄承彦对诸葛亮不肯出来做官多少有一点儿意见,刘表招揽几次拒绝了,现在人家洛阳方面的招揽也拒绝了,
黄承彦真有些不明白,这诸葛亮到底要选择一个怎样的明主,眼看着洛阳方面要一统天下了,这天下哪还有什么明主供他诸葛亮选择,难道是那个不成气候的刘备,还是那个江东的曹操?这两个人,在黄承彦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两个将要身死族灭的家伙而已,哪里值得人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