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取舍(三)
时间:2013-02-05
天宝八年九月十三rì,大唐相国李林甫来到大慈恩寺,陪夫人还愿。
由于慈恩寺事先得到了相国府的通知,住持便派寺中弟子清扫了大雄宝殿、法堂等主要建筑。寺中大道两侧,更是摆满了锦彩帐盖,鱼龙幢幡。虽然李林甫之前强调此次是私人出行,不要过于铺张,但必要的仪仗护卫还是要有的。
金吾卫将军高秀延更是动用军队的力量,将整个晋昌坊搜查了一遍,确认不会有宵小趁机作乱,危及相国一家的安全。
不过,清查归清查,高秀延却是没有权利实行戒严。除非皇室驾临慈恩寺礼佛,否则即便是迎接佛骨舍利般的重大事件,都不会戒严封坊。
在寻常信众看来,今天与往常的rì子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照样一家结伴来到大慈恩寺,上香、静心、礼佛、许愿。相国之于他们,实在过于遥远。
李林甫乘坐的专用豪奢马车停靠在了大慈恩寺的侧门外,在家仆的搀扶下,大唐相国颤巍巍的走下了马车。跟在他身后的,是他的夫人李杨氏。
仰头望了眼院落正中的大慈恩寺塔,李林甫直是一阵唏嘘感慨。上次他来到这里,还是陪皇帝陛下迎接佛骨舍利。那时,才是天宝二年,转眼间已是六个年头了。这次若不是陪着夫人礼佛还愿,恐怕他也不会有时间和心情来到这座大唐国寺。
诡谲善变的朝政已经拖得他分不开神,又怎么静的下心呢。兀自苦笑一声,李林甫便搀着李杨氏向寺中走去。他的正房李杨氏算是他的结发之妻,在他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时便嫁给了他。因此,李林甫非常敬重李杨氏,每每有什么烦心之事都会主动与其交流。
他虽生xìng风流,与无数女子有过肌肤之亲,却从没有嫌弃过李杨氏。那些妾侍于他不过是一玩物罢了,而真正的糟糠之妻唯有李杨氏一人。
无奈,李杨氏体弱多病,仅仅为李林甫诞下一女。正室未诞下男嗣,无疑对李林甫是极大的打击。虽然有心将偌大的家业交予所爱之人,上天却不给他这个机会,其奈所何?
似乎上天有意要跟他开一个玩笑,便连他们俩这唯一的骨血都不能安享世间荣华。
李杨氏诞下的嫡女名叫李婉儿,在嫁给光禄寺少卿裴元彦后便得了一场怪病,大病了数月。
李杨氏一时焦急担忧,急白了头发。除去进食、睡觉,李杨氏每rì都把自己关在屋室中,面对着屋内的佛像不停诵经祈福。只是这尊金佛似乎没有听到李杨氏的祈愿,并未洒下圣光,李婉儿的病也没有好转的迹象。还是府中的一门客向夫人进言,说大慈恩寺中的佛祖很是灵验,有求必应。
李杨氏闻言遂赶到大慈恩寺求愿,祈求佛祖保佑她唯一的骨血健康平安。别说,这大慈恩寺的佛祖还就是比别处灵验,不过一旬,李婉儿的病情便有所好转,至今已完全康复。李杨氏大喜之下便要赶到慈恩寺还愿谢恩,与丈夫商量之后,她们决定给慈恩寺捐献五万贯香火钱,以谢佛祖庇佑之恩。
看着妻子虔诚欣喜的模样,李林甫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他向来不信鬼神,不论是佛还是道,在他眼中不过是出家之人凭空臆想出的杂念罢了。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能让他感到依赖的话,那便是权柄。唯有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掌握别人的命运。
不知不觉的工夫,他们已经行到了大雄宝殿前。殿外摆放了数十口金缕绫罗幡,还立有数十口印有狮子、神王图案的长竿悬幡。为了迎接自己,他们倒也是花了些心思,只是,这些抵的了那五万贯捐出的香火钱吗?李林甫轻嗤了一声,摇了摇头搀着李杨氏进了殿。
大雄宝殿是慈恩寺中最为雄伟的建筑,铺排陈列自然气势不凡。殿内的侧壁上,挂满了各式绣画、金银像两百余幅,十余个镀金僧人手拈香花,静静立于两侧。而在大殿正中,诡的则是佛祖释迦摩尼。在其左右,分别供有弟子摩诃迦叶与阿难。
那佛祖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以示接引众生之意。只是若信佛即可普度众生,还要天子作何,还要宰辅作何,还要朝廷作何?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贫僧在此等候相国多时了。”正值李林甫嗤笑佛道之时,大殿内却响起一阵洪亮的声音。
李林甫抬首一看,只见一身披红sè袈裟的老僧阔步朝自己走来。
“慧能方丈,许久不见,气sè愈发红润了啊。”李林甫立刻换上一副职业笑容,迎身上前。
“阿弥陀佛,贫僧徜徉在佛法之中,研经析理,自能使气血舒畅、心境平和。”
说完,慧能方丈转身冲李杨氏微微一礼:“夫人,不知那位女施主的病情可否有所好转?”
李杨氏忙合十双手还礼道:“承蒙佛祖庇佑,小女的身体已完全康复。我与夫君商议,愿捐助令寺五万贯香火钱以为家人祈福。”
“善哉善哉,夫人与相国能有此心,必当得佛祖庇佑。”慧能大师躬身再礼,代表大慈恩寺所有僧人表达了谢意。
“慧能方丈,老身今rì想求上一签,以测算夫君运势,还望方丈能够屈驾卜算,”李杨氏满脸虔诚的冲慧能方丈一礼道。
“阿弥陀佛,佛教我等渡劫于人,夫人之请,合乎情理,自当奉命,且随贫僧而来。”慧能大师顿了顿,冲李林甫笑道:“贫僧且帮夫人卜算一签,相国不妨且去偏殿稍作休憩。”说完,他唤来一小僧道:“觉空,且带相国去偏殿稍作休息,毋要慢待贵客。”
“是。”觉空目送师父与李杨氏走远遂对李林甫道:“相国,有请。”
“嗯。”李林甫虽对李杨氏突发的求签之举很是不满,却也不好直接表露出来,只得迈开步子,随那小僧到偏殿稍作休息。
这东侧的配殿虽然远不及正殿雄伟恢弘,却胜在jīng致细润。与正殿相比,配殿奉香的信众却是更多。李林甫耐着xìng子随那小僧挪步到一处靠椅旁,遂撩起长袍坐定。自有一旁的僧人奉来茶水供李林甫饮用,只是相国大人却没有什么心思饮用。
李林甫抬头向东首望去,但见正中诡着一尊观世音菩萨,有不少妙龄女子前来相拜。
原来如此,李林甫苦笑着摇了摇头。他之前还道为何这配殿的香火丝毫不输于主殿,原来是诡了观世音的缘故。
相传南朝之时有个叫卞悦之的居士,济yīn人。行年五十,没有儿女。娶妾几年,也没有怀孕。便向观音菩萨祈求继嗣,发愿颂《观音经》一千遍。从此每天念经,将满一千遍时,妾已怀孕,不久便生下一个儿子。
对于这样的事情,李林甫当然不会相信,但不少新婚未育的少妇,却会前来虔诚的叩拜求子。
就在李林甫意兴转身之时,一袭艳丽的红衣登时夺入他的视线中。这红衣是那么的艳丽,那么的夺目以至于李林甫不敢直视。那红衣的主人是一妙龄女子,却是尚不知婚嫁与否。
不知为何,李林甫总觉得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碍于情面,李林甫不好直接上前和她打招呼。
只见那女子将手中的一捆香引燃,插到香炉之中跪倒在蒲团之上,双手合十,闭目祈愿。
李林甫越观越奇,这女子竟和,竟和...
过了不久,那红衣女子拜完了菩萨,祈完了愿,遂起身回家。就在她一转身的瞬间,李林甫如遭雷击,高呼道:“素珍”
那红衣不但没有被李林甫吓到,反而主动近身道:“这位老爷,奴家不是素珍,奴家叫慎儿。”
“哦,嗯,不好意思,方才老夫失礼了。”李林甫灿灿的笑了笑,欠声道。
“老爷为何呼唤奴家,可是与奴家相识?”那红衣女子却是不打算就此放过李林甫,娇声道。
“不过错认姑娘罢了。姑娘的容貌举止,与老夫一旧时相识甚像。”李林甫摇了摇头,苦笑道。
“呵呵,如若奴家猜的不错,这个素珍可是老爷年轻时的相好?”慎儿掩着嘴,轻巧的逗弄着李林甫。
“你,你究竟是什么人?”李林甫心中起了jǐng觉,声调陡然提高。
“奴家若说是素珍的转世,不知老爷可信否?”红衣女子挥了挥衣袖,浅笑道。
“休得胡言”李林甫大怒,立时回转过身朝殿外走去。
..........................................................
注1:大慈恩寺塔:建于慈恩寺中,即大雁塔。
注2:观音在佛教中并不是最高神,但由于有了送子功能,其在中国的影响要比佛祖释迦牟尼大得多。
天宝八年九月十三rì,大唐相国李林甫来到大慈恩寺,陪夫人还愿。
由于慈恩寺事先得到了相国府的通知,住持便派寺中弟子清扫了大雄宝殿、法堂等主要建筑。寺中大道两侧,更是摆满了锦彩帐盖,鱼龙幢幡。虽然李林甫之前强调此次是私人出行,不要过于铺张,但必要的仪仗护卫还是要有的。
金吾卫将军高秀延更是动用军队的力量,将整个晋昌坊搜查了一遍,确认不会有宵小趁机作乱,危及相国一家的安全。
不过,清查归清查,高秀延却是没有权利实行戒严。除非皇室驾临慈恩寺礼佛,否则即便是迎接佛骨舍利般的重大事件,都不会戒严封坊。
在寻常信众看来,今天与往常的rì子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照样一家结伴来到大慈恩寺,上香、静心、礼佛、许愿。相国之于他们,实在过于遥远。
李林甫乘坐的专用豪奢马车停靠在了大慈恩寺的侧门外,在家仆的搀扶下,大唐相国颤巍巍的走下了马车。跟在他身后的,是他的夫人李杨氏。
仰头望了眼院落正中的大慈恩寺塔,李林甫直是一阵唏嘘感慨。上次他来到这里,还是陪皇帝陛下迎接佛骨舍利。那时,才是天宝二年,转眼间已是六个年头了。这次若不是陪着夫人礼佛还愿,恐怕他也不会有时间和心情来到这座大唐国寺。
诡谲善变的朝政已经拖得他分不开神,又怎么静的下心呢。兀自苦笑一声,李林甫便搀着李杨氏向寺中走去。他的正房李杨氏算是他的结发之妻,在他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时便嫁给了他。因此,李林甫非常敬重李杨氏,每每有什么烦心之事都会主动与其交流。
他虽生xìng风流,与无数女子有过肌肤之亲,却从没有嫌弃过李杨氏。那些妾侍于他不过是一玩物罢了,而真正的糟糠之妻唯有李杨氏一人。
无奈,李杨氏体弱多病,仅仅为李林甫诞下一女。正室未诞下男嗣,无疑对李林甫是极大的打击。虽然有心将偌大的家业交予所爱之人,上天却不给他这个机会,其奈所何?
似乎上天有意要跟他开一个玩笑,便连他们俩这唯一的骨血都不能安享世间荣华。
李杨氏诞下的嫡女名叫李婉儿,在嫁给光禄寺少卿裴元彦后便得了一场怪病,大病了数月。
李杨氏一时焦急担忧,急白了头发。除去进食、睡觉,李杨氏每rì都把自己关在屋室中,面对着屋内的佛像不停诵经祈福。只是这尊金佛似乎没有听到李杨氏的祈愿,并未洒下圣光,李婉儿的病也没有好转的迹象。还是府中的一门客向夫人进言,说大慈恩寺中的佛祖很是灵验,有求必应。
李杨氏闻言遂赶到大慈恩寺求愿,祈求佛祖保佑她唯一的骨血健康平安。别说,这大慈恩寺的佛祖还就是比别处灵验,不过一旬,李婉儿的病情便有所好转,至今已完全康复。李杨氏大喜之下便要赶到慈恩寺还愿谢恩,与丈夫商量之后,她们决定给慈恩寺捐献五万贯香火钱,以谢佛祖庇佑之恩。
看着妻子虔诚欣喜的模样,李林甫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他向来不信鬼神,不论是佛还是道,在他眼中不过是出家之人凭空臆想出的杂念罢了。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能让他感到依赖的话,那便是权柄。唯有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掌握别人的命运。
不知不觉的工夫,他们已经行到了大雄宝殿前。殿外摆放了数十口金缕绫罗幡,还立有数十口印有狮子、神王图案的长竿悬幡。为了迎接自己,他们倒也是花了些心思,只是,这些抵的了那五万贯捐出的香火钱吗?李林甫轻嗤了一声,摇了摇头搀着李杨氏进了殿。
大雄宝殿是慈恩寺中最为雄伟的建筑,铺排陈列自然气势不凡。殿内的侧壁上,挂满了各式绣画、金银像两百余幅,十余个镀金僧人手拈香花,静静立于两侧。而在大殿正中,诡的则是佛祖释迦摩尼。在其左右,分别供有弟子摩诃迦叶与阿难。
那佛祖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以示接引众生之意。只是若信佛即可普度众生,还要天子作何,还要宰辅作何,还要朝廷作何?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贫僧在此等候相国多时了。”正值李林甫嗤笑佛道之时,大殿内却响起一阵洪亮的声音。
李林甫抬首一看,只见一身披红sè袈裟的老僧阔步朝自己走来。
“慧能方丈,许久不见,气sè愈发红润了啊。”李林甫立刻换上一副职业笑容,迎身上前。
“阿弥陀佛,贫僧徜徉在佛法之中,研经析理,自能使气血舒畅、心境平和。”
说完,慧能方丈转身冲李杨氏微微一礼:“夫人,不知那位女施主的病情可否有所好转?”
李杨氏忙合十双手还礼道:“承蒙佛祖庇佑,小女的身体已完全康复。我与夫君商议,愿捐助令寺五万贯香火钱以为家人祈福。”
“善哉善哉,夫人与相国能有此心,必当得佛祖庇佑。”慧能大师躬身再礼,代表大慈恩寺所有僧人表达了谢意。
“慧能方丈,老身今rì想求上一签,以测算夫君运势,还望方丈能够屈驾卜算,”李杨氏满脸虔诚的冲慧能方丈一礼道。
“阿弥陀佛,佛教我等渡劫于人,夫人之请,合乎情理,自当奉命,且随贫僧而来。”慧能大师顿了顿,冲李林甫笑道:“贫僧且帮夫人卜算一签,相国不妨且去偏殿稍作休憩。”说完,他唤来一小僧道:“觉空,且带相国去偏殿稍作休息,毋要慢待贵客。”
“是。”觉空目送师父与李杨氏走远遂对李林甫道:“相国,有请。”
“嗯。”李林甫虽对李杨氏突发的求签之举很是不满,却也不好直接表露出来,只得迈开步子,随那小僧到偏殿稍作休息。
这东侧的配殿虽然远不及正殿雄伟恢弘,却胜在jīng致细润。与正殿相比,配殿奉香的信众却是更多。李林甫耐着xìng子随那小僧挪步到一处靠椅旁,遂撩起长袍坐定。自有一旁的僧人奉来茶水供李林甫饮用,只是相国大人却没有什么心思饮用。
李林甫抬头向东首望去,但见正中诡着一尊观世音菩萨,有不少妙龄女子前来相拜。
原来如此,李林甫苦笑着摇了摇头。他之前还道为何这配殿的香火丝毫不输于主殿,原来是诡了观世音的缘故。
相传南朝之时有个叫卞悦之的居士,济yīn人。行年五十,没有儿女。娶妾几年,也没有怀孕。便向观音菩萨祈求继嗣,发愿颂《观音经》一千遍。从此每天念经,将满一千遍时,妾已怀孕,不久便生下一个儿子。
对于这样的事情,李林甫当然不会相信,但不少新婚未育的少妇,却会前来虔诚的叩拜求子。
就在李林甫意兴转身之时,一袭艳丽的红衣登时夺入他的视线中。这红衣是那么的艳丽,那么的夺目以至于李林甫不敢直视。那红衣的主人是一妙龄女子,却是尚不知婚嫁与否。
不知为何,李林甫总觉得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碍于情面,李林甫不好直接上前和她打招呼。
只见那女子将手中的一捆香引燃,插到香炉之中跪倒在蒲团之上,双手合十,闭目祈愿。
李林甫越观越奇,这女子竟和,竟和...
过了不久,那红衣女子拜完了菩萨,祈完了愿,遂起身回家。就在她一转身的瞬间,李林甫如遭雷击,高呼道:“素珍”
那红衣不但没有被李林甫吓到,反而主动近身道:“这位老爷,奴家不是素珍,奴家叫慎儿。”
“哦,嗯,不好意思,方才老夫失礼了。”李林甫灿灿的笑了笑,欠声道。
“老爷为何呼唤奴家,可是与奴家相识?”那红衣女子却是不打算就此放过李林甫,娇声道。
“不过错认姑娘罢了。姑娘的容貌举止,与老夫一旧时相识甚像。”李林甫摇了摇头,苦笑道。
“呵呵,如若奴家猜的不错,这个素珍可是老爷年轻时的相好?”慎儿掩着嘴,轻巧的逗弄着李林甫。
“你,你究竟是什么人?”李林甫心中起了jǐng觉,声调陡然提高。
“奴家若说是素珍的转世,不知老爷可信否?”红衣女子挥了挥衣袖,浅笑道。
“休得胡言”李林甫大怒,立时回转过身朝殿外走去。
..........................................................
注1:大慈恩寺塔:建于慈恩寺中,即大雁塔。
注2:观音在佛教中并不是最高神,但由于有了送子功能,其在中国的影响要比佛祖释迦牟尼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