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血袍(二)
更新时间:2013-01-03
九曲城外,夜sè正浓。
离城池不远的一座小山包处,簇起的禾柴熊熊燃烧着,发出噼噼啪啪的脆响。
唐军在经过三四rì的跋涉行军,终于在天宝八年五月二十一rì午后抵达了九曲一线。经过斥候的查探,附近的吐蕃军大多龟缩在城墙之中,九曲城外并未发现驻扎的吐蕃兵。
唐军统帅高秀延与行军司马一番商议后,便下达了全军隐匿埋伏的命令。数百人的斥候队查探了好一番,才在距离城墙五百步的地方找到了这个三百多丈高的小山。一看到这个绝佳的天然掩体,高秀延心中即是大喜,当即下令唐军就地扎营。
临时的宿营地选择了一处背风的小洼地处,一来此处地势明显低于山坡阳面,易于大量部队隐蔽。二来恰巧有一条唤为伧河的大河从山间洼地流过,一下解决了大军的饮水难题。
“再加把劲,把这跟杆子支起来!”窦青指了指帐篷的北角,冲一名铜武老兵吩咐道。
“唉,唉。”那老兵忙点头称是,扛着一根木杆就朝帐篷走去。
说来也怪,这顶帐篷的皮面儿并不是唐军常见的三角制式粗麻布,而是由数张帷子、皮子缝到一起的混搭行儿货。由于赶制的匆忙,明眼人一定睛便能瞅到连缝处歪歪扭扭的粗线儿头。不过这行军打仗,最看重的实用。又不是给小娘子赶制新袄子,何必针针计较,线线穿心?
更为怪异的是,这个临时赶制的帐篷个头大的骇人,足足顶上二十余个三角单顶儿的营帐。
远远望去,这个庞然大物就像用黄牛皮包裹的巨型草屋一般,虽则外表丑陋,却是里里外外透着新奇。
“将军,等搭好这最后一跟杆子,就完工了!”窦青见李括走至身前,忙拱了拱手汇报了最新情况。
“嗯。”李括满意的点了点头,拍了拍窦青的臂膀:“窦大哥,这次辛苦你了。此计若成,你当是立了大功。”
窦青却不敢居功,忙摆了摆手道:“您说的是哪里话,若不是您想出了这么个妙计,大伙儿现在还不是憋在这山疙瘩里干着急?”
“话不能这般讲,若不是弟兄们用力,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完工。”
“你们两个就不要争了。”李子固踱着步子走了过来笑道:“七郎想出了妙计当居首功,窦校尉身体力行,使工程如期完成,位于次席。”
“三哥你真是充了个老好人儿,什么好话都让您说了!”李括已经完全从被三哥逼婚的yīn影中走了出来,与李子固的亲密关系一如当初。
李子固轻咳一声:“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高帅要找你商议要事,且随我速速来中军一趟。”
“嗯。”李括收了笑容,点了点头。
此番,中军帐中,行军统帅高秀延正焦急的踱着步子。
“嘶”,帐帘打开,灌入一股寒风。
“你们可是来了,快快过来入座!”
高秀延显然甚是焦急,声音急促不堪。
李括与李子固按照军中位阶一一入席坐定,冲高秀延拱了拱手。
“我们来晚了,请高帅恕罪。”
“算了。”高秀延摆了摆手,坐到了主位上道:“今天连夜把大伙儿找来,原因你们应该都清楚。我们到达九曲一代已有五rì,这么多人马一路上浩浩汤汤的行过,即便隐蔽工作做的再好,吐蕃人多少也已察觉。”
“高帅说的不错,我们派出的斥候搜遍了山头儿,却连一个人影儿都没寻见。依属下愚见,方圆数十里该是都没有大股吐蕃军队,他们应该已经得到了消息龟缩在了九曲城中。”
一个副官模样的唐军将领拍了拍胸脯,率先响应。
“嗯。”高秀延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之所以一路急行军,就是为了避免走漏风声。现在看来,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啊。”
他本想率众先击溃驻扎在九曲城外围的吐蕃军,再集中优势兵力强行攻城,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已是不可能实现了。吐蕃人虽然人数少于自己,但却有一座坚城可守。只要他们坚闭城门,拒不出战,自己便无可奈何。虽然他手中有三万jīng兵和白狼族的五千勇士,但他却没有绝对的把握和勇气强行攻城。
九曲城虽然不像中原城池那么高耸坚固,却也足足有数十丈之高。他的人数仅仅多出吐蕃人一倍,即便夺下了城池,损失亦会非常惨重。
况且他们此行的任务并非为了夺城,而是围城以逼得赤岭一线的吐蕃人回援。但在城外干耗着显然也不是什么好办法,九曲城内的戍军应该在一万到两万之间,城中囤积的粮食保守估算也够吐蕃人吃上足足两个月。
两个月!高秀延心头苦笑一声。且不要说两月之后,河湟战役会不会已经结束,即便大军能在正面战场与吐蕃人僵持,到时还没耗疲吐蕃人,自己这几万号弟兄说不定已经饿得奄奄一息!
好在李括这小子想出了这么个绝顶妙计!
朝少年瞥了一眼,高秀延心中百味杂陈。
作为一军统帅,他现在的心情很是矛盾。一方面他为少年想出了妙计而庆幸,但另一方面他又感到一股很强的威胁感。近来这个少年表现的太过抢眼,太过出sè了,甚至风头儿已经隐隐盖过了自己!
哼,他若是老实点,就给他点甜头,若是不知进退,正好借着这个机会...
“多亏了李都尉想出了如此妙计,这下吐蕃人可有的受了。”心下如是想,他脸上却早已换上了一袭笑容。“我今天急忙召大家来,就是告诉大伙儿,河道已经改好了!”
环视了众人一眼,高秀延颇为得意的说:“昔rì有王贲借天河灌大梁,今有我高秀延引伧河淹九曲。只希望大伙儿齐心协力拿下这座坚城,到时史书上亦会浓墨重彩的为我们记上一笔!”(注1)
...................................................
注1:秦王政二十二年,秦派大将王贲率兵攻魏,引黄河及大沟水灌魏都大梁,大梁城毁,魏王投降,尽取魏地。
九曲城外,夜sè正浓。
离城池不远的一座小山包处,簇起的禾柴熊熊燃烧着,发出噼噼啪啪的脆响。
唐军在经过三四rì的跋涉行军,终于在天宝八年五月二十一rì午后抵达了九曲一线。经过斥候的查探,附近的吐蕃军大多龟缩在城墙之中,九曲城外并未发现驻扎的吐蕃兵。
唐军统帅高秀延与行军司马一番商议后,便下达了全军隐匿埋伏的命令。数百人的斥候队查探了好一番,才在距离城墙五百步的地方找到了这个三百多丈高的小山。一看到这个绝佳的天然掩体,高秀延心中即是大喜,当即下令唐军就地扎营。
临时的宿营地选择了一处背风的小洼地处,一来此处地势明显低于山坡阳面,易于大量部队隐蔽。二来恰巧有一条唤为伧河的大河从山间洼地流过,一下解决了大军的饮水难题。
“再加把劲,把这跟杆子支起来!”窦青指了指帐篷的北角,冲一名铜武老兵吩咐道。
“唉,唉。”那老兵忙点头称是,扛着一根木杆就朝帐篷走去。
说来也怪,这顶帐篷的皮面儿并不是唐军常见的三角制式粗麻布,而是由数张帷子、皮子缝到一起的混搭行儿货。由于赶制的匆忙,明眼人一定睛便能瞅到连缝处歪歪扭扭的粗线儿头。不过这行军打仗,最看重的实用。又不是给小娘子赶制新袄子,何必针针计较,线线穿心?
更为怪异的是,这个临时赶制的帐篷个头大的骇人,足足顶上二十余个三角单顶儿的营帐。
远远望去,这个庞然大物就像用黄牛皮包裹的巨型草屋一般,虽则外表丑陋,却是里里外外透着新奇。
“将军,等搭好这最后一跟杆子,就完工了!”窦青见李括走至身前,忙拱了拱手汇报了最新情况。
“嗯。”李括满意的点了点头,拍了拍窦青的臂膀:“窦大哥,这次辛苦你了。此计若成,你当是立了大功。”
窦青却不敢居功,忙摆了摆手道:“您说的是哪里话,若不是您想出了这么个妙计,大伙儿现在还不是憋在这山疙瘩里干着急?”
“话不能这般讲,若不是弟兄们用力,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完工。”
“你们两个就不要争了。”李子固踱着步子走了过来笑道:“七郎想出了妙计当居首功,窦校尉身体力行,使工程如期完成,位于次席。”
“三哥你真是充了个老好人儿,什么好话都让您说了!”李括已经完全从被三哥逼婚的yīn影中走了出来,与李子固的亲密关系一如当初。
李子固轻咳一声:“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高帅要找你商议要事,且随我速速来中军一趟。”
“嗯。”李括收了笑容,点了点头。
此番,中军帐中,行军统帅高秀延正焦急的踱着步子。
“嘶”,帐帘打开,灌入一股寒风。
“你们可是来了,快快过来入座!”
高秀延显然甚是焦急,声音急促不堪。
李括与李子固按照军中位阶一一入席坐定,冲高秀延拱了拱手。
“我们来晚了,请高帅恕罪。”
“算了。”高秀延摆了摆手,坐到了主位上道:“今天连夜把大伙儿找来,原因你们应该都清楚。我们到达九曲一代已有五rì,这么多人马一路上浩浩汤汤的行过,即便隐蔽工作做的再好,吐蕃人多少也已察觉。”
“高帅说的不错,我们派出的斥候搜遍了山头儿,却连一个人影儿都没寻见。依属下愚见,方圆数十里该是都没有大股吐蕃军队,他们应该已经得到了消息龟缩在了九曲城中。”
一个副官模样的唐军将领拍了拍胸脯,率先响应。
“嗯。”高秀延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之所以一路急行军,就是为了避免走漏风声。现在看来,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啊。”
他本想率众先击溃驻扎在九曲城外围的吐蕃军,再集中优势兵力强行攻城,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已是不可能实现了。吐蕃人虽然人数少于自己,但却有一座坚城可守。只要他们坚闭城门,拒不出战,自己便无可奈何。虽然他手中有三万jīng兵和白狼族的五千勇士,但他却没有绝对的把握和勇气强行攻城。
九曲城虽然不像中原城池那么高耸坚固,却也足足有数十丈之高。他的人数仅仅多出吐蕃人一倍,即便夺下了城池,损失亦会非常惨重。
况且他们此行的任务并非为了夺城,而是围城以逼得赤岭一线的吐蕃人回援。但在城外干耗着显然也不是什么好办法,九曲城内的戍军应该在一万到两万之间,城中囤积的粮食保守估算也够吐蕃人吃上足足两个月。
两个月!高秀延心头苦笑一声。且不要说两月之后,河湟战役会不会已经结束,即便大军能在正面战场与吐蕃人僵持,到时还没耗疲吐蕃人,自己这几万号弟兄说不定已经饿得奄奄一息!
好在李括这小子想出了这么个绝顶妙计!
朝少年瞥了一眼,高秀延心中百味杂陈。
作为一军统帅,他现在的心情很是矛盾。一方面他为少年想出了妙计而庆幸,但另一方面他又感到一股很强的威胁感。近来这个少年表现的太过抢眼,太过出sè了,甚至风头儿已经隐隐盖过了自己!
哼,他若是老实点,就给他点甜头,若是不知进退,正好借着这个机会...
“多亏了李都尉想出了如此妙计,这下吐蕃人可有的受了。”心下如是想,他脸上却早已换上了一袭笑容。“我今天急忙召大家来,就是告诉大伙儿,河道已经改好了!”
环视了众人一眼,高秀延颇为得意的说:“昔rì有王贲借天河灌大梁,今有我高秀延引伧河淹九曲。只希望大伙儿齐心协力拿下这座坚城,到时史书上亦会浓墨重彩的为我们记上一笔!”(注1)
...................................................
注1:秦王政二十二年,秦派大将王贲率兵攻魏,引黄河及大沟水灌魏都大梁,大梁城毁,魏王投降,尽取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