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朝歌(五)
翌rì清晨,长安的rì空由灰易白,由白转黄,须臾的功夫便又泛出了一抹耀眼的金sè,老天爷轻挥了挥手,便将暖人的光辉洒遍长安城千万街户里坊。衙吏早已敲起了震耳的街鼓,声声鼓响从承天门传将出来,从城北至城南,泽及四阙,唤醒了千万人家。坊门尚未开启,青砖黑瓦间却早已升起了缕缕炊烟。长安县打更人揉着微陷的黑眼圈,歪着足步朝着县衙行去交班,路上遇到几匹纵马扬尘而来的公子哥,忙闪身避至路旁的排水沟,便是如此,还是溅污了一身自家婆娘新裁的粗布衣裳。指着肇事者远遁的身影咒骂了几句,打更人便意兴阑珊的提着下摆朝前路挪将而去。气愤又能如何,这便是生活。一rì连着一rì,一天赶着一天,晓声隆隆,转rì催月。时光便如同石磨一般慢慢撵着,转着。虽不轰轰烈烈,但质朴平和中总还蕴着那一抹对生活的期盼。
安德坊临湖二十三巷一间小跨院内,李括坐在灶房锅台前兀自拨弄着柴火。少年昨rì彻夜未眠,卧将在床榻上,只一闭眼便会闪现这十几年来与娘亲相依为伴的场景。自小便要撑起整个家,李括自是心思坚韧。但便是如此,少年一想到要与娘亲分别心头仍是落得空空的。只是阿爷的冤仇不能不报,自己终归是要走科举这条路的,自己决不能让阿爷失望,不能!
少年握紧了拳头,狠击了几下糯米黄土砌成的灶台,长吁了一口气。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轻掀开了锅盖,小心翼翼的从墨黑sè的铁锅中舀出了两勺粟米粥,轻放到一口青花大碗中。微吹了口气,从屉里拣出两个野菜勃勃用碟子盛好,与粟米粥一齐放到托盘中,少年便轻踮着脚步朝母亲所居的内室走去。
李括边走边想,入了国子监每月便有一两银子的补贴。国子监自是包食宿的,自己不需花什么钱,便可将银两托人带给母亲。一想到此,李括兴奋异常,脚步也愈发轻快。
悄声推开已褪了清漆的门扇,李括蹑手蹑脚的进了内室。小心翼翼的将托盘放在靠窗的小几上,正yù转身离开,却听到李卢氏柔和的声音:“括儿,这便是要走了啊。”朝李括轻挥了挥手,示意儿子过来,李卢氏轻声道:“括儿,今rì你便要去国子监求学了,娘真为你感到高兴。你阿爷去的早,娘又没本事,没给你留下什么家业。这盒是你阿爷生时常用的文房笔砚,你带在身上兴许有用。”
“娘,孩儿不肖不能于娘亲膝下尽孝,孩儿,孩儿...”李括眼眶染得通红,轻迈两步,生生跪倒在李卢氏身前。
“括儿,你这是干什么。快,快起来!”见自家儿子竟是跪倒在地,李卢氏慌了神,忙起身扶起了儿子。轻拂过儿子的鬓角,李卢氏柔声道:“括儿,你是做大事的人,千万不要因为娘心中有了羁绊。若是为了照顾娘亲荒了学业,你叫娘亲到了地下有何颜面去见你阿爷?”
爱怜的拂过儿子的面颊,李卢氏不得不感叹,儿子这副面容简直与他阿爷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深邃的眼瞳,高挺的鼻梁,匀称的脸庞。看着眼前的儿子,李卢氏仿佛看到自家夫君年轻时的模样。“括儿,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你尽管去一心求学,娘亲这里还有小六他们照拂,你不必多心。”
李括默默点了点头,又冲娘亲深施一礼:“娘亲,括儿今rì便去国子监点卯了,您多保重!”少年不舍的转身,将文房笔砚装进早已收拾妥当的包裹,沉声离去。
李卢氏半倚在早已泛sè的门框前,望着儿子远逝的背影,嘴角升起了一抹微笑。
................................................
长安务本坊国子监(注1)前,已是人cháo涌动。各州县保举的乡贡生已齐聚京师,等候国子监祭酒大人主持入学典礼。李括背着一个宝蓝sè粗布褡裢,随着各地而来的贡生向前缓步而行。
“括儿哥!”张延基看到远处的李括,兴奋的大喊一声,不顾身后小厮的追喊,在人流中穿梭将挤,不一会便来到好友身旁。
“延基,怎么是你。”忽在此地见到好友,李括不免有些诧异。
“呵呵,那个...”张延基闻听此言双颊却是染了两朵红云,双手绞在一起,支支吾吾再不言语。
“哼,我家公子已被老爷保举,可免试入学国子监。”那小厮打扮的少年挤过半个身位,挺了挺胸脯,傲声道。
张延基瞪了那小厮一眼,厉声道:“张福,多什么嘴。本少爷没教过你谨言低调吗?”
张福半耷拉个脑袋,嘟着嘴喃声道:“不是他问的吗,还不让人说了。”
“你说什么?”张延基抢前一步,逼问道。
拉了拉好友的胳膊,李括笑道:“算了吧,他也是为你好。不过有你做伴,我在国子监求学也不会太寂寞了。”
二人正yù畅谈,却闻前面有人喊道:“祭酒大人出来了,祭酒大人来训话啦!”
被身后之人推搡着,二人无可奈何的随着人流向前涌去。
刚待二人站定,大唐国子监祭酒苏炳文已立于台前,挥手向众贡生示意。
待众人安静下来,苏炳文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吾闻余等皆乃各州县保举之英才,今入国子监求学,当克己守礼,发愤苦读。望余等谨遵圣人教化,胸存大志,早rì学成为朝廷,为大唐效力。”
“祭酒大人威武!”
“大唐威武!”
“我等定当发愤苦读!”
台下瞬时变得群情激昂,一些激动的贡生用力挥舞着拳头,喝声道。
苏炳文向下压了压手掌,示意学子们安静。
“今rì汝等初至太学,暂由国子博士引领至宿所歇息。明rì卯时于文华殿点卯,由国子博士分配科目。期间三次未到者将逐出国子监,望汝等珍重。期间学艺优异者,某将上奏圣上,为汝等作保举荐。有朝一rì,大唐定以汝等为荣!”
“大唐威武!”
“陛下万岁!”
祭酒大人这一番话说得人热血沸腾,就连一向对科举不怎么上心的张延基也兴奋的挥舞起了拳头,声嘶力竭的呼喊着,完全忘了自己当初央求阿爷来国子监求学只是为了陪伴好友。
“少爷,少爷。别喊了,祭酒大人已经走了!”张福见自家少爷仍沉浸在激越的氛围中,小声提醒着。
“哦,那我们也进馆吧。”张延基挥了挥袍袖,率先迈步走入国子监鸿文馆。
京畿国子监乃大唐最高学府,每年接收来自大唐各州县的优秀贡生,新罗,扶桑等过的留学生进学。国子监由大唐学识最为渊博的鸿士巨儒担任教习博士,向国子监的学子提供最优质的教习资源。
开元初年大唐天子李三郎下令命工部修葺扩建国子监,并亲笔题写匾额。
时至今rì,国子监已是一座占地近半坊的宏大建筑群。整座国子监分为四馆。崇文馆为中心场馆,为rì常国子博士教习大唐学生之所。西面的崇仁馆为教习新罗,扶桑等留学生的场地。东首的安仁馆是专供皇室勋贵子弟学习之所。后跨院的延嘉馆专供各地学子歇息宿留。
李括与张延基由着教习引领来到后跨院。延嘉馆依据各学子身份不同又分为四等,列为承恩,光天,百福,归真四轩。由于有朝廷五品以上文官保举,二人得以入住第二等的光天轩。
行过两段穿手游廊,穿过一座小花园,二人便来到了他俩在国子监的居所--临静阁。
张延基首次离家,见到屋内众多新鲜事物兴奋的指指点点。直气的教习厉声喝止,多次jǐng告他注意言行仪态。
李括多次替张延基向教习先生赔礼保证才让他脱身。望着教习拂袖远去的背影,李括轻叹一声:“哎,让我怎么说你,还是一副小孩心xìng。以后切不可乱来,违了圣人教诲。”
张延基吐了吐舌头,低声道:“我也是太兴奋了,括儿哥咱俩能分到一间跨院真是命中注定啊。”
“你啊!”轻拍了下好友的前额,李括无奈的苦笑一声。
.................................................
注1: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国子监位于务本坊,祭酒为国子监最高长官,相当于今rìzhōngyāng大学校长。
兄弟俩很有爱啊,书迷给点支持鼓励下小七不?
安德坊临湖二十三巷一间小跨院内,李括坐在灶房锅台前兀自拨弄着柴火。少年昨rì彻夜未眠,卧将在床榻上,只一闭眼便会闪现这十几年来与娘亲相依为伴的场景。自小便要撑起整个家,李括自是心思坚韧。但便是如此,少年一想到要与娘亲分别心头仍是落得空空的。只是阿爷的冤仇不能不报,自己终归是要走科举这条路的,自己决不能让阿爷失望,不能!
少年握紧了拳头,狠击了几下糯米黄土砌成的灶台,长吁了一口气。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轻掀开了锅盖,小心翼翼的从墨黑sè的铁锅中舀出了两勺粟米粥,轻放到一口青花大碗中。微吹了口气,从屉里拣出两个野菜勃勃用碟子盛好,与粟米粥一齐放到托盘中,少年便轻踮着脚步朝母亲所居的内室走去。
李括边走边想,入了国子监每月便有一两银子的补贴。国子监自是包食宿的,自己不需花什么钱,便可将银两托人带给母亲。一想到此,李括兴奋异常,脚步也愈发轻快。
悄声推开已褪了清漆的门扇,李括蹑手蹑脚的进了内室。小心翼翼的将托盘放在靠窗的小几上,正yù转身离开,却听到李卢氏柔和的声音:“括儿,这便是要走了啊。”朝李括轻挥了挥手,示意儿子过来,李卢氏轻声道:“括儿,今rì你便要去国子监求学了,娘真为你感到高兴。你阿爷去的早,娘又没本事,没给你留下什么家业。这盒是你阿爷生时常用的文房笔砚,你带在身上兴许有用。”
“娘,孩儿不肖不能于娘亲膝下尽孝,孩儿,孩儿...”李括眼眶染得通红,轻迈两步,生生跪倒在李卢氏身前。
“括儿,你这是干什么。快,快起来!”见自家儿子竟是跪倒在地,李卢氏慌了神,忙起身扶起了儿子。轻拂过儿子的鬓角,李卢氏柔声道:“括儿,你是做大事的人,千万不要因为娘心中有了羁绊。若是为了照顾娘亲荒了学业,你叫娘亲到了地下有何颜面去见你阿爷?”
爱怜的拂过儿子的面颊,李卢氏不得不感叹,儿子这副面容简直与他阿爷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深邃的眼瞳,高挺的鼻梁,匀称的脸庞。看着眼前的儿子,李卢氏仿佛看到自家夫君年轻时的模样。“括儿,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你尽管去一心求学,娘亲这里还有小六他们照拂,你不必多心。”
李括默默点了点头,又冲娘亲深施一礼:“娘亲,括儿今rì便去国子监点卯了,您多保重!”少年不舍的转身,将文房笔砚装进早已收拾妥当的包裹,沉声离去。
李卢氏半倚在早已泛sè的门框前,望着儿子远逝的背影,嘴角升起了一抹微笑。
................................................
长安务本坊国子监(注1)前,已是人cháo涌动。各州县保举的乡贡生已齐聚京师,等候国子监祭酒大人主持入学典礼。李括背着一个宝蓝sè粗布褡裢,随着各地而来的贡生向前缓步而行。
“括儿哥!”张延基看到远处的李括,兴奋的大喊一声,不顾身后小厮的追喊,在人流中穿梭将挤,不一会便来到好友身旁。
“延基,怎么是你。”忽在此地见到好友,李括不免有些诧异。
“呵呵,那个...”张延基闻听此言双颊却是染了两朵红云,双手绞在一起,支支吾吾再不言语。
“哼,我家公子已被老爷保举,可免试入学国子监。”那小厮打扮的少年挤过半个身位,挺了挺胸脯,傲声道。
张延基瞪了那小厮一眼,厉声道:“张福,多什么嘴。本少爷没教过你谨言低调吗?”
张福半耷拉个脑袋,嘟着嘴喃声道:“不是他问的吗,还不让人说了。”
“你说什么?”张延基抢前一步,逼问道。
拉了拉好友的胳膊,李括笑道:“算了吧,他也是为你好。不过有你做伴,我在国子监求学也不会太寂寞了。”
二人正yù畅谈,却闻前面有人喊道:“祭酒大人出来了,祭酒大人来训话啦!”
被身后之人推搡着,二人无可奈何的随着人流向前涌去。
刚待二人站定,大唐国子监祭酒苏炳文已立于台前,挥手向众贡生示意。
待众人安静下来,苏炳文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吾闻余等皆乃各州县保举之英才,今入国子监求学,当克己守礼,发愤苦读。望余等谨遵圣人教化,胸存大志,早rì学成为朝廷,为大唐效力。”
“祭酒大人威武!”
“大唐威武!”
“我等定当发愤苦读!”
台下瞬时变得群情激昂,一些激动的贡生用力挥舞着拳头,喝声道。
苏炳文向下压了压手掌,示意学子们安静。
“今rì汝等初至太学,暂由国子博士引领至宿所歇息。明rì卯时于文华殿点卯,由国子博士分配科目。期间三次未到者将逐出国子监,望汝等珍重。期间学艺优异者,某将上奏圣上,为汝等作保举荐。有朝一rì,大唐定以汝等为荣!”
“大唐威武!”
“陛下万岁!”
祭酒大人这一番话说得人热血沸腾,就连一向对科举不怎么上心的张延基也兴奋的挥舞起了拳头,声嘶力竭的呼喊着,完全忘了自己当初央求阿爷来国子监求学只是为了陪伴好友。
“少爷,少爷。别喊了,祭酒大人已经走了!”张福见自家少爷仍沉浸在激越的氛围中,小声提醒着。
“哦,那我们也进馆吧。”张延基挥了挥袍袖,率先迈步走入国子监鸿文馆。
京畿国子监乃大唐最高学府,每年接收来自大唐各州县的优秀贡生,新罗,扶桑等过的留学生进学。国子监由大唐学识最为渊博的鸿士巨儒担任教习博士,向国子监的学子提供最优质的教习资源。
开元初年大唐天子李三郎下令命工部修葺扩建国子监,并亲笔题写匾额。
时至今rì,国子监已是一座占地近半坊的宏大建筑群。整座国子监分为四馆。崇文馆为中心场馆,为rì常国子博士教习大唐学生之所。西面的崇仁馆为教习新罗,扶桑等留学生的场地。东首的安仁馆是专供皇室勋贵子弟学习之所。后跨院的延嘉馆专供各地学子歇息宿留。
李括与张延基由着教习引领来到后跨院。延嘉馆依据各学子身份不同又分为四等,列为承恩,光天,百福,归真四轩。由于有朝廷五品以上文官保举,二人得以入住第二等的光天轩。
行过两段穿手游廊,穿过一座小花园,二人便来到了他俩在国子监的居所--临静阁。
张延基首次离家,见到屋内众多新鲜事物兴奋的指指点点。直气的教习厉声喝止,多次jǐng告他注意言行仪态。
李括多次替张延基向教习先生赔礼保证才让他脱身。望着教习拂袖远去的背影,李括轻叹一声:“哎,让我怎么说你,还是一副小孩心xìng。以后切不可乱来,违了圣人教诲。”
张延基吐了吐舌头,低声道:“我也是太兴奋了,括儿哥咱俩能分到一间跨院真是命中注定啊。”
“你啊!”轻拍了下好友的前额,李括无奈的苦笑一声。
.................................................
注1: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国子监位于务本坊,祭酒为国子监最高长官,相当于今rìzhōngyāng大学校长。
兄弟俩很有爱啊,书迷给点支持鼓励下小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