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军事会议(上)
军事会议召开的地点,并不是什么神秘的地方,就是整个太守府邸里,正对着大门的大厅。在今天以前,我最后一次踏进这个大厅的时候,还是上次从刘勋那里暂时接收五千兵马的那一次。
但跟上次有所不同的是,当时我仍是归属于刘家阵营的一份子,还装模做样说要拼死抵抗孙策,然而今天我却来到了孙策的旗帜下,参加这场讨论要如何剿灭黄祖以及刘勋的军事会议。更令我唏嘘的是,身份阵营的选择变更、侍奉的主君和要讨伐的敌人的相互交换,其间隔,也不过短短十天。
这就是世道。忠诚和前途之间,有太多的人会选择后者,因为走了前面那一条路的人往往就是个死,因为道德已不再是我们做选择时第一个考量的东西。
跟随孙策走进这个厅堂的时候,老远就已听见的满屋子吵闹声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所有人整齐划一的鞠躬见礼,和快要冲垮屋子高声大喊。我匆匆扫视了所有弯下去的虎背熊腰一眼,发现只要是官职名称里有一个将字的人,基本上都到齐了。
“参见主公!”
看着这些低下去的头颅,突然,我的心里浮现出一种很爽的满足感,像是有一股热流字心脏内喷薄而出,不断激荡在我的胸腔里,炙烫着我的四肢百骸。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都想要借着这个混乱的世道,趁机坐一坐那个许昌城内独一无二的位子了。被这十来个人臣服的感觉都如此爽快,那如果能够坐在顶峰之上,接受天下万民拜服,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有些事,看来还是得要亲身经历才能知道。
只可惜,就连这些头颅,目前都并非臣服于我。
“大家都起来吧。”孙策径自穿过矮了半截的人群,慢慢走向这个房间里唯一的案几,步调沉稳得像是巡视天下的帝王。而我则自觉走进角落,那是我们这些还没有确定具体职责的降将专属的地方。
“各位将军,现在呢,皖县已经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了,”跪坐在案几后的孙策微笑说。“能够缔造出这样的战果,少不了各位将军的英勇奋战,伯符在这里谢过各位将军,谢过各位兄弟。”
说完,孙策在席上微微一躬。
“主公言重了。”众将回应的声音很整齐,这可不是仅仅靠训练有素就可以办到的事。
“按照道理来说,大战过后,便是论功行赏,但现在却不是那样的时候,因为我们跟刘勋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孙策面容一肃,说道。“没错,现在我们是打下皖县了,而刘勋也在我两位叔父的夹击下吃下了一场大败。但百足之虫,虽死未僵,刘勋手上还是留有相当一部分的兵力,现在又逃到了流沂,与黄祖搅和在了一块。”
孙策直起了身子,猛烈的阳光将他的身影钉在了他身后的墙壁上,刻塑成一道甚具威压的巨大魔影。“众所周知,黄祖,乃是我孙伯符的杀父仇人,此仇不共戴天!现在既然这两个混蛋已然相互勾结,正好,我可以借此机会攻打流沂,既是准备斩草除根,也是打算和黄祖算一算这新仇旧恨!”
孙策从席子上站了起来,他的放声大吼如同一个激烈的战鼓,震动着我们的意志。“诸位,你们可仍愿意跟随在我身后,与我孙伯符一同,继续为了夺回我们的祖上基业、为夺回江东而战!”…,
“末将愿誓死追随主公!为夺回江东而战!”底下众将的回应同样热烈激昂,像是真正与黄祖有杀父之仇的是他们才对。
当然其中也包括了我,和我身后的原皖县守将们,只是这个角落里的反响远远没有那么大。
我们始终是新降之人,没有曾经生死与共的经历,也就无从感同身受发生在别人身上的荣辱感触。
“好!”孙策也不再坐下,就这么站在原地发号施令起来。“公瑾!”
“末将在!”今天换了一身素白葛衣的周瑜本就站在队伍的正前方,只见他越众站了出来,向孙策施了一个标准的臣礼。
“现在驻扎在皖县内的兵马,具体还剩下多少?”
“回禀主公,”周瑜拱手道。“我军此来皖县,统共出动军力整整两万,三次攻城共损失军士四千九百六十七人,收编降卒三千八百三十四人,此时仍驻守在城内的守军合共一万八千八百五十八人。但……”
周瑜的话并没有说完,但我却明白他接下来要说什么。
这仅仅只是账面上的军力,其实孙策能真正发挥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强大。问题的关键,出在我们这些降军身上。
当然是不是降军并不是重点,这年头改旗易帜的事情多了去了,不算常见,却也更说不是稀罕。但也正因为如此,“忠诚”这个字眼现在才变得那么不值钱,特别是我们这些才刚刚投降了一天降军,更不配与这个字眼有所瓜葛。虽然我们在形式上算是接受了孙策,但每个人的心里总会有自己的小算盘……谁知道?
退一步来说,就算我们这些做将领的真心将孙策视为我们的主公,但谁能保证自己手下的士卒同样做着如是想法?谁又能保证短短一天后,旧主公在他们心里的威望就已消褪殆尽?谁又能保证面对昔日袍泽,他们还能够拿出十成十的战力,甚至……不会临阵倒戈?只要是带过兵的,都会明白那种可怕。
简单说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支降军,目前并不可用。
我知道,孙策也清楚,但他要说的话,早在昨天就已经决定了。
“我孙伯符的行事风格,想必在这里的绝大部分人都有所了解,”孙策重新坐了下来,沉声说:“攘外必先安内,在对外用兵之前,如何保证好后方的稳定才是我首要考虑的事情——李术何在?”
“末将在!”前方的队列里迈出一个全身甲胄的汉子,此人便是李术,是孙策的部属里少数几个能兼理文事的武将。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庐江太守了,我把皖县交给你,你可要代替我,好好守护这块地方。”
“末将领命!”李术抱拳吼道,随即退到了一边。
“李仁、吴凯、郭龙。”孙策将视线转移到了我身后。
“在。”
我将头微微向后一歪,用眼角的余光看着曾经短暂做过我部下的三人用漫不经心的步调和语气慢慢踱步而出,那种不以为然的藐视神情在眼下严肃的气氛里被衬托得尤其明显。若是在当年师父的帐下,只怕这三人此刻早已人头落地,不是因为他脾气暴躁,而是师父,从不轻易信人,也容不下他无法相信的人于他眼里存在。
要知道,就算忠义如高顺将军,在当年郝萌反叛后,也曾被师父亲手剥离过兵权。至于师父的这种性格从何而来,我当然不知道,或许有天生的成分在里头,但我猜师父自己亲手弑杀了两任义父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我注意到在场的很多将领都带有微愠的神色。
只有一个人例外。
“三位将军,我知道你们对我是口不服心也不服,认为我攻取皖县的手段不够光明磊落,但没关系,我不介意。我想确认的事情,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孙策并没有特别加重声音的强硬施压,也不像刘勋那样总是以冷言相对,他的语气跟刚才甚至没有任何区别,仿佛站在他眼前的这三个人并非是昨天才刚刚投降、尚未归心的降将,而是追随他已久的部将。“你们想要守护皖县的决心,是否与我程度相等?”
“守护皖县的……决心?”李仁他们一愣,像是完全没想到孙策会有这样一说。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我的,但我起兵,无非是想继承我父亲原来在江东的基业,代替他守护这片土地,皖县是庐江的土地,庐江是江东六郡之一,我想要守护的江东里,当然包括了皖县。”孙策的话很坦白。“你们既然久居此地,想必对这里也是有感情的吧?我需要你们带着本部兵马留下,协助我保护这里。”
李仁和郭龙吴凯面面相觑,然后他们轻叹一声,郑重向孙策行了一个军礼,语气已没有了刚才的轻佻:“诺!”
好厉害!我抬眼看了一眼在案几后面露出满意笑容的孙策,在心里暗暗赞道。厉害的不是口才,而是眼光。
第一次在沙场上和孙策对战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眼光、洞察力、以及紧随其后的决断力皆非同寻常,只是没想到这样的眼光在其识人用人的方面上同样长远敏锐。
记得以前还在下邳的时候,某次我和贾诩闲谈中就听他说过,所谓用人之道的基本,就是要抓住对方的心中所求所想,只要能牢牢把握住这一点,那么即使是被视若仇敌的对方,照样可以纳为己用。
我理解这样的矛盾转变,毕竟昨天我也差点就被孙策的劝降之语,给动摇了意志。
但跟上次有所不同的是,当时我仍是归属于刘家阵营的一份子,还装模做样说要拼死抵抗孙策,然而今天我却来到了孙策的旗帜下,参加这场讨论要如何剿灭黄祖以及刘勋的军事会议。更令我唏嘘的是,身份阵营的选择变更、侍奉的主君和要讨伐的敌人的相互交换,其间隔,也不过短短十天。
这就是世道。忠诚和前途之间,有太多的人会选择后者,因为走了前面那一条路的人往往就是个死,因为道德已不再是我们做选择时第一个考量的东西。
跟随孙策走进这个厅堂的时候,老远就已听见的满屋子吵闹声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所有人整齐划一的鞠躬见礼,和快要冲垮屋子高声大喊。我匆匆扫视了所有弯下去的虎背熊腰一眼,发现只要是官职名称里有一个将字的人,基本上都到齐了。
“参见主公!”
看着这些低下去的头颅,突然,我的心里浮现出一种很爽的满足感,像是有一股热流字心脏内喷薄而出,不断激荡在我的胸腔里,炙烫着我的四肢百骸。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都想要借着这个混乱的世道,趁机坐一坐那个许昌城内独一无二的位子了。被这十来个人臣服的感觉都如此爽快,那如果能够坐在顶峰之上,接受天下万民拜服,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有些事,看来还是得要亲身经历才能知道。
只可惜,就连这些头颅,目前都并非臣服于我。
“大家都起来吧。”孙策径自穿过矮了半截的人群,慢慢走向这个房间里唯一的案几,步调沉稳得像是巡视天下的帝王。而我则自觉走进角落,那是我们这些还没有确定具体职责的降将专属的地方。
“各位将军,现在呢,皖县已经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了,”跪坐在案几后的孙策微笑说。“能够缔造出这样的战果,少不了各位将军的英勇奋战,伯符在这里谢过各位将军,谢过各位兄弟。”
说完,孙策在席上微微一躬。
“主公言重了。”众将回应的声音很整齐,这可不是仅仅靠训练有素就可以办到的事。
“按照道理来说,大战过后,便是论功行赏,但现在却不是那样的时候,因为我们跟刘勋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孙策面容一肃,说道。“没错,现在我们是打下皖县了,而刘勋也在我两位叔父的夹击下吃下了一场大败。但百足之虫,虽死未僵,刘勋手上还是留有相当一部分的兵力,现在又逃到了流沂,与黄祖搅和在了一块。”
孙策直起了身子,猛烈的阳光将他的身影钉在了他身后的墙壁上,刻塑成一道甚具威压的巨大魔影。“众所周知,黄祖,乃是我孙伯符的杀父仇人,此仇不共戴天!现在既然这两个混蛋已然相互勾结,正好,我可以借此机会攻打流沂,既是准备斩草除根,也是打算和黄祖算一算这新仇旧恨!”
孙策从席子上站了起来,他的放声大吼如同一个激烈的战鼓,震动着我们的意志。“诸位,你们可仍愿意跟随在我身后,与我孙伯符一同,继续为了夺回我们的祖上基业、为夺回江东而战!”…,
“末将愿誓死追随主公!为夺回江东而战!”底下众将的回应同样热烈激昂,像是真正与黄祖有杀父之仇的是他们才对。
当然其中也包括了我,和我身后的原皖县守将们,只是这个角落里的反响远远没有那么大。
我们始终是新降之人,没有曾经生死与共的经历,也就无从感同身受发生在别人身上的荣辱感触。
“好!”孙策也不再坐下,就这么站在原地发号施令起来。“公瑾!”
“末将在!”今天换了一身素白葛衣的周瑜本就站在队伍的正前方,只见他越众站了出来,向孙策施了一个标准的臣礼。
“现在驻扎在皖县内的兵马,具体还剩下多少?”
“回禀主公,”周瑜拱手道。“我军此来皖县,统共出动军力整整两万,三次攻城共损失军士四千九百六十七人,收编降卒三千八百三十四人,此时仍驻守在城内的守军合共一万八千八百五十八人。但……”
周瑜的话并没有说完,但我却明白他接下来要说什么。
这仅仅只是账面上的军力,其实孙策能真正发挥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强大。问题的关键,出在我们这些降军身上。
当然是不是降军并不是重点,这年头改旗易帜的事情多了去了,不算常见,却也更说不是稀罕。但也正因为如此,“忠诚”这个字眼现在才变得那么不值钱,特别是我们这些才刚刚投降了一天降军,更不配与这个字眼有所瓜葛。虽然我们在形式上算是接受了孙策,但每个人的心里总会有自己的小算盘……谁知道?
退一步来说,就算我们这些做将领的真心将孙策视为我们的主公,但谁能保证自己手下的士卒同样做着如是想法?谁又能保证短短一天后,旧主公在他们心里的威望就已消褪殆尽?谁又能保证面对昔日袍泽,他们还能够拿出十成十的战力,甚至……不会临阵倒戈?只要是带过兵的,都会明白那种可怕。
简单说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支降军,目前并不可用。
我知道,孙策也清楚,但他要说的话,早在昨天就已经决定了。
“我孙伯符的行事风格,想必在这里的绝大部分人都有所了解,”孙策重新坐了下来,沉声说:“攘外必先安内,在对外用兵之前,如何保证好后方的稳定才是我首要考虑的事情——李术何在?”
“末将在!”前方的队列里迈出一个全身甲胄的汉子,此人便是李术,是孙策的部属里少数几个能兼理文事的武将。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庐江太守了,我把皖县交给你,你可要代替我,好好守护这块地方。”
“末将领命!”李术抱拳吼道,随即退到了一边。
“李仁、吴凯、郭龙。”孙策将视线转移到了我身后。
“在。”
我将头微微向后一歪,用眼角的余光看着曾经短暂做过我部下的三人用漫不经心的步调和语气慢慢踱步而出,那种不以为然的藐视神情在眼下严肃的气氛里被衬托得尤其明显。若是在当年师父的帐下,只怕这三人此刻早已人头落地,不是因为他脾气暴躁,而是师父,从不轻易信人,也容不下他无法相信的人于他眼里存在。
要知道,就算忠义如高顺将军,在当年郝萌反叛后,也曾被师父亲手剥离过兵权。至于师父的这种性格从何而来,我当然不知道,或许有天生的成分在里头,但我猜师父自己亲手弑杀了两任义父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我注意到在场的很多将领都带有微愠的神色。
只有一个人例外。
“三位将军,我知道你们对我是口不服心也不服,认为我攻取皖县的手段不够光明磊落,但没关系,我不介意。我想确认的事情,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孙策并没有特别加重声音的强硬施压,也不像刘勋那样总是以冷言相对,他的语气跟刚才甚至没有任何区别,仿佛站在他眼前的这三个人并非是昨天才刚刚投降、尚未归心的降将,而是追随他已久的部将。“你们想要守护皖县的决心,是否与我程度相等?”
“守护皖县的……决心?”李仁他们一愣,像是完全没想到孙策会有这样一说。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我的,但我起兵,无非是想继承我父亲原来在江东的基业,代替他守护这片土地,皖县是庐江的土地,庐江是江东六郡之一,我想要守护的江东里,当然包括了皖县。”孙策的话很坦白。“你们既然久居此地,想必对这里也是有感情的吧?我需要你们带着本部兵马留下,协助我保护这里。”
李仁和郭龙吴凯面面相觑,然后他们轻叹一声,郑重向孙策行了一个军礼,语气已没有了刚才的轻佻:“诺!”
好厉害!我抬眼看了一眼在案几后面露出满意笑容的孙策,在心里暗暗赞道。厉害的不是口才,而是眼光。
第一次在沙场上和孙策对战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眼光、洞察力、以及紧随其后的决断力皆非同寻常,只是没想到这样的眼光在其识人用人的方面上同样长远敏锐。
记得以前还在下邳的时候,某次我和贾诩闲谈中就听他说过,所谓用人之道的基本,就是要抓住对方的心中所求所想,只要能牢牢把握住这一点,那么即使是被视若仇敌的对方,照样可以纳为己用。
我理解这样的矛盾转变,毕竟昨天我也差点就被孙策的劝降之语,给动摇了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