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真假公主十九
这一年恭妃已经十六岁了,进宫也有近八年了。老宫女终于一病不起,按照宫中的规矩需要上报后,等待来人吧老宫女送出皇宫。其实是任由老宫女在宫外自生自灭,因为老宫女在宫外没有亲人和家人。老宫女知道自己再没有教导恭妃的机会了,所以把恭妃再一次叫到身边。她告诉恭妃一个秘密,她已经为恭妃找到了一个新去处。恭妃的名字已经上报了,不久之后恭妃会顶替一个已经病死的宫女充当李太后慈宁宫的一个看门宫女。这是老宫女花了大价钱才买到的一个职务,凭借老宫女的老脸再加上好价钱才得到这个外人眼红的位子。老宫女最后提醒恭妃三件事情,第一要求恭妃少说话多做事,多看少动。第二个要求就是隐瞒那个宫女已经死的消息,永远不要说出自己的过去。也就是说恭妃从见习宫女出来后就在慈宁宫当差,她已经做了近三年的看门宫女了。第三个要求就是对于这份工作要专心认真,不可小看这份工作。只要这样将来恭妃就会有前途,以后就要看恭妃自己怎么做了。
恭妃来到慈宁宫,见到了管事宫女,成功接手慈宁宫看门宫女的职务。慈宁宫是李太后的住所,所以也算是一个相当风光的地方,但是看门宫女却是例外。在外人看来慈宁宫的看门宫女还是慈宁宫的人,可是慈宁宫的人从来没有把看守慈宁宫大门的宫女当做自己人过。怪不得慈宁宫看门宫女死了近一年了,慈宁宫的人也不知道。要不是管事宫女清查人事档案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现秘密。恭妃来到这个相对独立的看门宫女住所,她的办公地和住所都在这里,怪不得慈宁宫的人不清楚这里的事情。
因为原来的宫女死了,恭妃需要顶替这个宫女的身份和资料。刚好管事宫女要重新登记信息,就把恭妃的资料加了上去。恭妃的信息和原来的宫女有了衔接,就不用担心恭妃出问题了。管事宫女并不希望恭妃有什么大作用,只是吩咐恭妃看好大门,每天准时开门关门,不要让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进来就可以了。其实就算有人闯进来慈宁宫的大门,也不代表这个人能够见到李太后,李太后身边有不少高手,她们阻拦意外出现的人。
恭妃安心在这里工作,有空的时候整理一下环境。渐渐地恭妃发现一个现象,李太后真的很忙。李太后不但是小皇帝的生母,更是这个皇宫的最后决策者,许多的事情需要李太后亲自决定后才能够办理。每天无论大事小事,一股脑儿来到才能够里面请求李太后处理,还有一些军国大事,依然要李太后最后拍板。李太后累得是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有时候刚睡下又被人吵醒。恭妃觉得自己既然是才能够的人,应该为李太后这个主子分担一些责任。
根据李太后的生活习惯,恭妃决定了一套作息时间表。例如晚上没有特别紧急的军国大事或者宫中要事,不得来才能够打搅李太后的休息。军国大事分为三级,特急立刻禀报,一级随叫随到,二级听从才能够吩咐慈宁宫外等消息。宫中事件分为大事小事,大事分为三级,一级随时禀报,二级在慈宁宫大殿外等待了,三级在慈宁宫大门外等待。小时分为五级,一级在慈宁宫大殿外等候,二级在慈宁宫门外等候,三级在慈宁宫管事宫女那里登记安排接见时间,四级在慈宁宫看门宫女那里登记安排时间,第五级每隔三天集中报备一次,时间统一在某一天的下午李太后午休之后。这样以来减少了不少时间,更让李太后知道事情轻重缓急。李太后对此十分赞同,恭妃也受到了表扬,从此恭妃渐渐进入了李太后的视线。
那一年恭妃十八岁,正式被李太后升级为慈宁宫管事宫女,专门负责接见前期工作。所谓接见前期工作,就是指安排人员会见李太后,例如什么人什么时间受到李太后召见,召见的时候什么事情应该说,什么时候说什么,什么事情不能提,什么话能够说什么话不能回等等。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其中有十分关键的因素存在。回答得好回答的妙就是在李太后那里加分,说不清楚回答不好就是在李太后那里减分,要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就会掉了脑袋。宫中的人不像文武百官,没有等级之分也没有特别严格的对和错。只要得到了主子的喜欢和赏识就会一飞冲天,要是得罪了主子的话就可能生不如死。所以每一个等待李太后召见的人都会仔仔细细听清楚恭妃的交代,一般来说给了好处会说的详细点,不给好处恭妃说的不明白,碰上一两个不懂事的,恭妃就会故意不交代清楚,反正后果关系不到恭妃。一些重要人物或者一些要汇报重要事件之前,都会是先打听清楚李太后的心情再决定什么时候面见李太后。一般来说李太后睡得好的话,早上心情会不错,要是中午休息的好的话下午心情也不错。要是李太后早一天没睡好的话,第二天上午会生气,上午被召见的人就会难过。要是饮食不对李太后胃口的话,也会令李太后心情不好。慈宁宫的人一旦听说李太后上火牙疼了,就知道不是说麻烦事的时候了。所有不高兴的事情尽量不要提,尽量不让外人影响到李太后的休息。同时也通知小皇帝或者冯保等人不要来,有空的话请陈太后过来陪陪李太后。
就在恭妃十九岁的那一年,一个机会出现了恭妃面前。多年坚持这处理军国大事的李太后终于坚持不住了,先是精神不济,后来得了眼晕的毛病。最主要的症状是看不得蝇头小楷写的奏章,一看眼睛就晕。本来李太后就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出身,所以更加让李太后烦心看奏章了。李太后身边的宫女文化素质都不高,李太后这种老百姓出身的太后身边不可能养一个千金大小姐出身的宫女。每天李太后看一会奏章就要休息一阵子,不然头晕起来吃不好睡不好。可是李太后要为儿子小皇帝守着江山社稷,又不能不看奏章。恭妃觉得机会来了,是时候进一步接近李太后的时候了。
恭妃虽然已经是慈宁宫管事宫女,但是也不能随意接近李太后。恭妃管的是大门和前殿,一般来说每天除了请安不能来李太后的寝宫,就算来了也需要申请,李太后同意了才可以被接见。这些日子李太后心烦连吃饭睡觉也没有心思,冯保这个慈宁宫第一奴才也躲得远远的。李太后本来不想见恭妃的,可是后来决定见一见这个平时不常见的自己人。
恭妃来到李太后寝宫首先十分规矩地给李太后行礼,然后就站在李太后身边不远的地方等待李太后的问话。李太后觉得这个孩子不但长得不错而且十分明白宫中的规矩。行礼是对主子的尊敬,行礼后在一边等待主子的问话这是奴才的礼仪。要是不等主子问话直接上来就夸夸其谈的话,这个奴才就等于做到头了。李太后虽然是小户人家出身,但是对于礼仪十分重视,自己也好身边人也好,都十分注重规矩两个字。这个恭妃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办事老成,而且十分知书达理,这让李太后很欣慰。
恭妃来到慈宁宫,见到了管事宫女,成功接手慈宁宫看门宫女的职务。慈宁宫是李太后的住所,所以也算是一个相当风光的地方,但是看门宫女却是例外。在外人看来慈宁宫的看门宫女还是慈宁宫的人,可是慈宁宫的人从来没有把看守慈宁宫大门的宫女当做自己人过。怪不得慈宁宫看门宫女死了近一年了,慈宁宫的人也不知道。要不是管事宫女清查人事档案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现秘密。恭妃来到这个相对独立的看门宫女住所,她的办公地和住所都在这里,怪不得慈宁宫的人不清楚这里的事情。
因为原来的宫女死了,恭妃需要顶替这个宫女的身份和资料。刚好管事宫女要重新登记信息,就把恭妃的资料加了上去。恭妃的信息和原来的宫女有了衔接,就不用担心恭妃出问题了。管事宫女并不希望恭妃有什么大作用,只是吩咐恭妃看好大门,每天准时开门关门,不要让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进来就可以了。其实就算有人闯进来慈宁宫的大门,也不代表这个人能够见到李太后,李太后身边有不少高手,她们阻拦意外出现的人。
恭妃安心在这里工作,有空的时候整理一下环境。渐渐地恭妃发现一个现象,李太后真的很忙。李太后不但是小皇帝的生母,更是这个皇宫的最后决策者,许多的事情需要李太后亲自决定后才能够办理。每天无论大事小事,一股脑儿来到才能够里面请求李太后处理,还有一些军国大事,依然要李太后最后拍板。李太后累得是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有时候刚睡下又被人吵醒。恭妃觉得自己既然是才能够的人,应该为李太后这个主子分担一些责任。
根据李太后的生活习惯,恭妃决定了一套作息时间表。例如晚上没有特别紧急的军国大事或者宫中要事,不得来才能够打搅李太后的休息。军国大事分为三级,特急立刻禀报,一级随叫随到,二级听从才能够吩咐慈宁宫外等消息。宫中事件分为大事小事,大事分为三级,一级随时禀报,二级在慈宁宫大殿外等待了,三级在慈宁宫大门外等待。小时分为五级,一级在慈宁宫大殿外等候,二级在慈宁宫门外等候,三级在慈宁宫管事宫女那里登记安排接见时间,四级在慈宁宫看门宫女那里登记安排时间,第五级每隔三天集中报备一次,时间统一在某一天的下午李太后午休之后。这样以来减少了不少时间,更让李太后知道事情轻重缓急。李太后对此十分赞同,恭妃也受到了表扬,从此恭妃渐渐进入了李太后的视线。
那一年恭妃十八岁,正式被李太后升级为慈宁宫管事宫女,专门负责接见前期工作。所谓接见前期工作,就是指安排人员会见李太后,例如什么人什么时间受到李太后召见,召见的时候什么事情应该说,什么时候说什么,什么事情不能提,什么话能够说什么话不能回等等。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其中有十分关键的因素存在。回答得好回答的妙就是在李太后那里加分,说不清楚回答不好就是在李太后那里减分,要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就会掉了脑袋。宫中的人不像文武百官,没有等级之分也没有特别严格的对和错。只要得到了主子的喜欢和赏识就会一飞冲天,要是得罪了主子的话就可能生不如死。所以每一个等待李太后召见的人都会仔仔细细听清楚恭妃的交代,一般来说给了好处会说的详细点,不给好处恭妃说的不明白,碰上一两个不懂事的,恭妃就会故意不交代清楚,反正后果关系不到恭妃。一些重要人物或者一些要汇报重要事件之前,都会是先打听清楚李太后的心情再决定什么时候面见李太后。一般来说李太后睡得好的话,早上心情会不错,要是中午休息的好的话下午心情也不错。要是李太后早一天没睡好的话,第二天上午会生气,上午被召见的人就会难过。要是饮食不对李太后胃口的话,也会令李太后心情不好。慈宁宫的人一旦听说李太后上火牙疼了,就知道不是说麻烦事的时候了。所有不高兴的事情尽量不要提,尽量不让外人影响到李太后的休息。同时也通知小皇帝或者冯保等人不要来,有空的话请陈太后过来陪陪李太后。
就在恭妃十九岁的那一年,一个机会出现了恭妃面前。多年坚持这处理军国大事的李太后终于坚持不住了,先是精神不济,后来得了眼晕的毛病。最主要的症状是看不得蝇头小楷写的奏章,一看眼睛就晕。本来李太后就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出身,所以更加让李太后烦心看奏章了。李太后身边的宫女文化素质都不高,李太后这种老百姓出身的太后身边不可能养一个千金大小姐出身的宫女。每天李太后看一会奏章就要休息一阵子,不然头晕起来吃不好睡不好。可是李太后要为儿子小皇帝守着江山社稷,又不能不看奏章。恭妃觉得机会来了,是时候进一步接近李太后的时候了。
恭妃虽然已经是慈宁宫管事宫女,但是也不能随意接近李太后。恭妃管的是大门和前殿,一般来说每天除了请安不能来李太后的寝宫,就算来了也需要申请,李太后同意了才可以被接见。这些日子李太后心烦连吃饭睡觉也没有心思,冯保这个慈宁宫第一奴才也躲得远远的。李太后本来不想见恭妃的,可是后来决定见一见这个平时不常见的自己人。
恭妃来到李太后寝宫首先十分规矩地给李太后行礼,然后就站在李太后身边不远的地方等待李太后的问话。李太后觉得这个孩子不但长得不错而且十分明白宫中的规矩。行礼是对主子的尊敬,行礼后在一边等待主子的问话这是奴才的礼仪。要是不等主子问话直接上来就夸夸其谈的话,这个奴才就等于做到头了。李太后虽然是小户人家出身,但是对于礼仪十分重视,自己也好身边人也好,都十分注重规矩两个字。这个恭妃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办事老成,而且十分知书达理,这让李太后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