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雅各布斯的烽火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
……
秦小虎并不知道,他正在一步步的走近战场。
在大唐的西边有一个同样的人类大帝国,其国土比大唐略小,但人民却更加嗜血好战。现在这个叫做加纳多的国家正在与大唐兵戎相见。
战争起始于两国间的界碑,那块具有无上意义的石头在许多年前被两国的君主共同举起锤头,砸在了雅各布斯大裂谷的地面上。虽然只是象征xìng的一砸,但几百年来任风吹雨打,未曾有过一寸移动,是两国世代交好的象征。不过就在十四岁的秦小虎成为活佛的那个夏天(后来的史学家将这一年称为活佛历元年),雅各布斯附近暴雨连绵,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侵入了大裂谷,携带着大量的泥沙以及植物躯干来势及其凶猛,甚至掀翻了那块神圣的界碑。
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并没有给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造成太大的灾难。但当肆虐一时的洪水退却之后,大唐的边防军发现界碑的位置有所移动,居然离大唐近了三寸之远。那就意味着自己的国家有长达三寸的土地被无情的侵占,而每一寸国土都是国家主权的体现,身为帝国神圣的戍边军人,岂能容忍这种国土的沦陷、主权的任人践踏?
于是大唐义正词严的要求将界碑归位。
加纳多的戍边士兵不干了,他们觉得界碑不是人为挪过去的,这次移动纯属天意。并且既然界碑已经过去了,那这边的每一寸土地就理所当然的属于加纳多的领土,断无拱手送给别人的道理。更何况洪水过后,大裂谷中已经犹如一片滩涂,界碑原本所在的位置已不可考,又怎么能准确的移回远处?还是顺其自然就放在现在的位置比较合理。
顺带说一句,雅各布斯大峡谷两侧都是崇山峻岭,数以百里计的无人区,有如那一句“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战争的意义被无限的放小,但两国都有太多的士兵,平rì里闲着没有用处,还耗费大量的钱粮,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机会振我国威,又怎能轻易放过?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无非是一个毛头小子冒失的打了一枪,只不过是一颗子弹,便把几乎半个世界都卷入了战争的泥潭。
有时,战争本就是为战而战,需要的只是一个不太白痴的借口。
此刻边疆上的局势正一触即发,之所以尚没有人触,是因为双方还在不断的增兵。毕竟谁都不希望交战后不过寥寥的几天,就因为一方兵力匮乏而使这么好的一个减少人口的机会无疾而终。
双方都自称是爱好和平的文明国家,所以在交战前必要的外交斡旋是少不了的,但双方也同样都有着强烈的战意,对战争共同的渴望也就注定了其谈判自然不会有什么结果。
活佛历元年九月十三rì,在双方历时三个月的准备之后,大唐一个不知名的士兵英勇的shè出了捍卫国家主权的第一箭,法诺斯大陆上十三个人类国家以及联邦间的全面战争从此拉开了华丽的序幕。
按照秦小虎行进的速度,此时他距离战场还有三天的路程。
……
……
与大唐一样,加纳多也是一个教权至上的国家,上至国王下至黎民都信奉昆仑神。他们的教义崇尚自然,而在自然中山神是最大的,昆仑山又是他们见过的最大的山,所以便自然而然的认为昆仑山是众神之母,是创造了世界、生命以及众神的伟大存在。与佛教的包容不同,加纳多的教徒认为所有不信奉昆仑神的人都是异教徒,都是罪恶的,都应该受到审判与惩罚,更何况有些异教徒居然还胆敢挑战昆仑神的权威。
所以加纳多把这场战争定义为——圣战。理由是在昆仑神的授意下,界碑移动了一些,但那些冥顽不化的异教徒居然敢于挑战昆仑神的权威,我们作为忠实的信徒,自然要拿起武器捍卫神灵。
大唐的土地以平原为主,居民务农者居多。而加纳多境内基本都是高原,除了一些极度耐寒的农作物比如青稞外,土地上长不出其他的庄稼,到处是野甸荒草,属于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国家。
历史上游牧民族对战农耕民族胜算极大,主要的原因是机动xìng强且有着悍不畏死的jīng神。起码在秦小虎前世的记忆中,汉族在与北方游牧民族几千年的对抗之中,唯有汉武帝时取得了胜利,那还是科技的胜利,非战之力。当时汉朝的部队已经普遍使用了铁制武器,坚硬而锋利,所以才能把仍然拿着青铜大刀长枪的匈奴一举驱出塞外。
但雅各布斯大裂谷附近的地形与中国北部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显然有所区别,复杂的山地地形让骑兵这种最具冲击力的队伍顿失用武之地,所以双方的阵容都以步兵和弓兵为主而步兵居多。山崖本就陡峭,而在为数不多相对平坦的地区,双方都修建了层层叠叠的防御工事,看来这场战争注定要有两个关键词——持久和消耗。
被后世史学家命名为雅各布斯之战的这场战役,尚未开始便已注定要陷入胶着状态。这显然不是两国君王的初衷,但一时间双方也都没找到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直到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列兵塔昆shè出了第一箭。
塔昆来自于大唐下面的一个藩属国,塔塔族部落的一个普通成年男丁。这个部族终年生活在深山老林当中,个个都擅长攀爬、弓箭,熟知野兽的脾气,擅长追踪与猎杀,是出sè的猎手。而这天塔昆独自在战线前沿的一个单兵坑内放哨时,前面的树林中有一只飞龙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受惊,尖叫着飞出隐蔽处仓皇逃窜,正巧在塔昆的弓箭shè程之内。
飞龙并不是龙,而是一种肉味异常鲜嫩的鸟,并且数量极其稀少,难得一遇。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美誉,塔塔族通常将偶尔捕捉到的飞龙用于祭祀,祈求风调雨顺食物丰盛。此时,这只很无辜的飞龙激发了塔昆猎人的本xìng,他想都没想,完全是下意识的弯起短弓,不假思索的瞄准后shè出了一箭……
按照塔塔族人的箭法,如今近的距离应该是箭无虚发,这次也没有例外。当飞龙哀鸣着坠落的时候,列兵塔昆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
那一箭的去向,显然是敌方的营地。
对面的敌兵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塔昆长箭上贯穿着的飞龙,并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予以坚决还击。一瞬间箭如雨下,都是以仰shè的方式,目标直指塔昆的单兵坑。好在因备战的时间足够充沛,塔昆的这个单兵坑不只是直上直下,里面还横向挖出了一个掩体。列兵塔昆一动不动的把自己蜷缩在掩体中,尽可能的将自己的身体缩成一团。看着一把把的长箭落下,将自己的单兵坑变成了一个箭丛组成的小树林。大唐的其他士兵见敌军如此猖狂,又岂能容忍,立刻奋起反击。雅各布斯大裂谷的天空上,双方的箭雨如迁徙的候鸟一样壮观。
入夜,无星无月,双方的士兵都已看不见对方的阵地,不得已悻悻的各自回营。塔昆因为shè出了第一箭而有幸获得了大唐帝国最高军事长官范惟亮的接见,从未见过如此威仪的塔塔族小猎人不敢提飞龙的事情,只是说自己发现了敌方的哨探正鬼鬼祟祟的想要摸过来。
范惟亮大人也自动忽略了雅各布斯大裂谷高达数百米的断崖是如何的难以逾越,同时也没有分析为什么敌人的探子非要在光天化rì之下行动而不是选择夜间这个诡异的原因。第二天,爱好和平的大唐帝国外交部官方声称加纳多的士兵非法越境,我方为捍卫领土以及主权迫不得已进行了反击。同样爱好和平的加纳多官方则声称有大唐军士无故向己方领土放箭,一贯善良正直的加纳多人民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奋起自卫。
当雅各布斯大裂谷上方的箭雨下到第三天且没有半点将要放晴的迹象时,秦小虎离前线已经只有十几里地了。
负责后勤补给的一个小队长首先在道路上发现了一身僧衣,正茫然不知向何处去的秦小虎,在大唐,僧人本可以游离于战争之外,但也有协助守土的义务与责任,大唐开国之初就曾经有十二武僧救唐王的传奇故事。但僧人是否参战,首先要决定于他们的个人意愿,任何人不得强求。
十四岁的秦小虎身材还没有完全发育,容貌也不出众,从外表上看只是一个普通的略显单薄的少年,因此小队长只是很有礼貌的问他愿不愿意从事后勤工作,为前线上正在浴血厮杀的大唐将士们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
……
……
秦小虎并不知道,他正在一步步的走近战场。
在大唐的西边有一个同样的人类大帝国,其国土比大唐略小,但人民却更加嗜血好战。现在这个叫做加纳多的国家正在与大唐兵戎相见。
战争起始于两国间的界碑,那块具有无上意义的石头在许多年前被两国的君主共同举起锤头,砸在了雅各布斯大裂谷的地面上。虽然只是象征xìng的一砸,但几百年来任风吹雨打,未曾有过一寸移动,是两国世代交好的象征。不过就在十四岁的秦小虎成为活佛的那个夏天(后来的史学家将这一年称为活佛历元年),雅各布斯附近暴雨连绵,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侵入了大裂谷,携带着大量的泥沙以及植物躯干来势及其凶猛,甚至掀翻了那块神圣的界碑。
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并没有给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造成太大的灾难。但当肆虐一时的洪水退却之后,大唐的边防军发现界碑的位置有所移动,居然离大唐近了三寸之远。那就意味着自己的国家有长达三寸的土地被无情的侵占,而每一寸国土都是国家主权的体现,身为帝国神圣的戍边军人,岂能容忍这种国土的沦陷、主权的任人践踏?
于是大唐义正词严的要求将界碑归位。
加纳多的戍边士兵不干了,他们觉得界碑不是人为挪过去的,这次移动纯属天意。并且既然界碑已经过去了,那这边的每一寸土地就理所当然的属于加纳多的领土,断无拱手送给别人的道理。更何况洪水过后,大裂谷中已经犹如一片滩涂,界碑原本所在的位置已不可考,又怎么能准确的移回远处?还是顺其自然就放在现在的位置比较合理。
顺带说一句,雅各布斯大峡谷两侧都是崇山峻岭,数以百里计的无人区,有如那一句“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战争的意义被无限的放小,但两国都有太多的士兵,平rì里闲着没有用处,还耗费大量的钱粮,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机会振我国威,又怎能轻易放过?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无非是一个毛头小子冒失的打了一枪,只不过是一颗子弹,便把几乎半个世界都卷入了战争的泥潭。
有时,战争本就是为战而战,需要的只是一个不太白痴的借口。
此刻边疆上的局势正一触即发,之所以尚没有人触,是因为双方还在不断的增兵。毕竟谁都不希望交战后不过寥寥的几天,就因为一方兵力匮乏而使这么好的一个减少人口的机会无疾而终。
双方都自称是爱好和平的文明国家,所以在交战前必要的外交斡旋是少不了的,但双方也同样都有着强烈的战意,对战争共同的渴望也就注定了其谈判自然不会有什么结果。
活佛历元年九月十三rì,在双方历时三个月的准备之后,大唐一个不知名的士兵英勇的shè出了捍卫国家主权的第一箭,法诺斯大陆上十三个人类国家以及联邦间的全面战争从此拉开了华丽的序幕。
按照秦小虎行进的速度,此时他距离战场还有三天的路程。
……
……
与大唐一样,加纳多也是一个教权至上的国家,上至国王下至黎民都信奉昆仑神。他们的教义崇尚自然,而在自然中山神是最大的,昆仑山又是他们见过的最大的山,所以便自然而然的认为昆仑山是众神之母,是创造了世界、生命以及众神的伟大存在。与佛教的包容不同,加纳多的教徒认为所有不信奉昆仑神的人都是异教徒,都是罪恶的,都应该受到审判与惩罚,更何况有些异教徒居然还胆敢挑战昆仑神的权威。
所以加纳多把这场战争定义为——圣战。理由是在昆仑神的授意下,界碑移动了一些,但那些冥顽不化的异教徒居然敢于挑战昆仑神的权威,我们作为忠实的信徒,自然要拿起武器捍卫神灵。
大唐的土地以平原为主,居民务农者居多。而加纳多境内基本都是高原,除了一些极度耐寒的农作物比如青稞外,土地上长不出其他的庄稼,到处是野甸荒草,属于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国家。
历史上游牧民族对战农耕民族胜算极大,主要的原因是机动xìng强且有着悍不畏死的jīng神。起码在秦小虎前世的记忆中,汉族在与北方游牧民族几千年的对抗之中,唯有汉武帝时取得了胜利,那还是科技的胜利,非战之力。当时汉朝的部队已经普遍使用了铁制武器,坚硬而锋利,所以才能把仍然拿着青铜大刀长枪的匈奴一举驱出塞外。
但雅各布斯大裂谷附近的地形与中国北部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显然有所区别,复杂的山地地形让骑兵这种最具冲击力的队伍顿失用武之地,所以双方的阵容都以步兵和弓兵为主而步兵居多。山崖本就陡峭,而在为数不多相对平坦的地区,双方都修建了层层叠叠的防御工事,看来这场战争注定要有两个关键词——持久和消耗。
被后世史学家命名为雅各布斯之战的这场战役,尚未开始便已注定要陷入胶着状态。这显然不是两国君王的初衷,但一时间双方也都没找到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直到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列兵塔昆shè出了第一箭。
塔昆来自于大唐下面的一个藩属国,塔塔族部落的一个普通成年男丁。这个部族终年生活在深山老林当中,个个都擅长攀爬、弓箭,熟知野兽的脾气,擅长追踪与猎杀,是出sè的猎手。而这天塔昆独自在战线前沿的一个单兵坑内放哨时,前面的树林中有一只飞龙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受惊,尖叫着飞出隐蔽处仓皇逃窜,正巧在塔昆的弓箭shè程之内。
飞龙并不是龙,而是一种肉味异常鲜嫩的鸟,并且数量极其稀少,难得一遇。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美誉,塔塔族通常将偶尔捕捉到的飞龙用于祭祀,祈求风调雨顺食物丰盛。此时,这只很无辜的飞龙激发了塔昆猎人的本xìng,他想都没想,完全是下意识的弯起短弓,不假思索的瞄准后shè出了一箭……
按照塔塔族人的箭法,如今近的距离应该是箭无虚发,这次也没有例外。当飞龙哀鸣着坠落的时候,列兵塔昆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
那一箭的去向,显然是敌方的营地。
对面的敌兵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塔昆长箭上贯穿着的飞龙,并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予以坚决还击。一瞬间箭如雨下,都是以仰shè的方式,目标直指塔昆的单兵坑。好在因备战的时间足够充沛,塔昆的这个单兵坑不只是直上直下,里面还横向挖出了一个掩体。列兵塔昆一动不动的把自己蜷缩在掩体中,尽可能的将自己的身体缩成一团。看着一把把的长箭落下,将自己的单兵坑变成了一个箭丛组成的小树林。大唐的其他士兵见敌军如此猖狂,又岂能容忍,立刻奋起反击。雅各布斯大裂谷的天空上,双方的箭雨如迁徙的候鸟一样壮观。
入夜,无星无月,双方的士兵都已看不见对方的阵地,不得已悻悻的各自回营。塔昆因为shè出了第一箭而有幸获得了大唐帝国最高军事长官范惟亮的接见,从未见过如此威仪的塔塔族小猎人不敢提飞龙的事情,只是说自己发现了敌方的哨探正鬼鬼祟祟的想要摸过来。
范惟亮大人也自动忽略了雅各布斯大裂谷高达数百米的断崖是如何的难以逾越,同时也没有分析为什么敌人的探子非要在光天化rì之下行动而不是选择夜间这个诡异的原因。第二天,爱好和平的大唐帝国外交部官方声称加纳多的士兵非法越境,我方为捍卫领土以及主权迫不得已进行了反击。同样爱好和平的加纳多官方则声称有大唐军士无故向己方领土放箭,一贯善良正直的加纳多人民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奋起自卫。
当雅各布斯大裂谷上方的箭雨下到第三天且没有半点将要放晴的迹象时,秦小虎离前线已经只有十几里地了。
负责后勤补给的一个小队长首先在道路上发现了一身僧衣,正茫然不知向何处去的秦小虎,在大唐,僧人本可以游离于战争之外,但也有协助守土的义务与责任,大唐开国之初就曾经有十二武僧救唐王的传奇故事。但僧人是否参战,首先要决定于他们的个人意愿,任何人不得强求。
十四岁的秦小虎身材还没有完全发育,容貌也不出众,从外表上看只是一个普通的略显单薄的少年,因此小队长只是很有礼貌的问他愿不愿意从事后勤工作,为前线上正在浴血厮杀的大唐将士们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