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阎毓善
张一平看到了杨增新的这种变化,心里也产生了一点疑虑。这个杨增新到底能不能用?
曲伟卿说道:“总指挥今天叫我们两个过来,当然是打算从我们当中挑选一位担任这个铁路公司的总经理。我是不行的,我是军队的副总参谋长,怎么可能去做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呢?剩下的当然只有鼎臣兄了,鼎臣兄在新疆这么久,熟悉新疆的情况,舍他其谁?”
杨增新也起身说道:“属下愿意效劳!”他改称为属下,表明是愿意投诚了。
张一平坐回座位上,用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椅子上的扶手,良久才说道:“你要我怎么相信你?”
这已经是张一平的第二次这样质问他了,杨增新就差把心掏出来给张一平看了,但是还是得不到张一平的信任。
杨增新是真心的想投靠张一平的,因为他相信中团从欧洲回来,国内的那些军阀都不可能是中团的对手,张一平的军队将会摧枯拉朽一般很快会扫平中国。
虽然张一平口上说没有问鼎天下的意思,但是他现在所做的就是问鼎天下的事情,无论是修铁路还是移民新疆。
“我可以把心掏出来让将军看一下!“杨增新说道,上次杨增新也这样说过,可是除此之外,杨增新还能说什么呢?
”我不是针对你,而是我对这个时代的所有的当官的都不相信。”张一平说道,“铁路公司将有大量的资金流过,而且是权力极大。你敢保证你不会贪污受贿吗?”
杨增新气愤地站起来。说道:“杨某一生素守清廉。律己正身,事必躬亲,节简淡泊,从不讲官场排场,痛恨行贿受贿之事。这些事情,大将军大可以去查,如果杨某有半点违反,愿意送上项上人头。”
“铁路公司的权力虽大。但是大得过新疆的省长、督军吗?杨某做省长督军的时候,也不曾有半点贪腐之事…”
“在现有的这种制度之下,当官的,特别是像你这种的大官,不贪腐?说什么我也不会相信。”张一平轻蔑地说道,“你敢说你没有收过下属的‘冰敬’、‘炭敬’或者其它东西,你的亲属没有因为你做大官而获得他们自身能力之外的利益?“
“冰敬和炭敬也算行贿?”杨增新愕然道:“当官的谁没有收过这两样东西,至于家属的事,这也很正常的事。”
“这就是观念的问题。”张一平说道,“也许在民众的眼中你很清廉。但是这里所谓的清廉与我所说的清廉相差十万八千里,我要的是绝对的清廉。”
“我要建立一个真正民主富强的国家。需要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没有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国家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富强。
如果我们的新政府做不到清廉高效,这跟现在民国政府又有什么区别?既然没有区别,又有什么必要取代民国政府?如此,我又何必去折腾、去做这掉头的买卖?不如去海边买一个小岛,安度余生算了,折腾个非常劲呢?”
“杨某不相信,你的军队就没有发生军官克扣兵饷的事?”杨增新说道。
“我不知道手下的军官有没有发生过,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一旦发现,毫不犹豫地枪毙,绝不容情!一个喝兵血的军队,是不可能纪律严明的,没有严明的纪律的军队,绝对不可能纵横欧洲!”张一平说道。
“曲兄也没有吗?”杨增新说道。
曲伟卿正色地说道:“以前是有过,我不否认,但是自从加入中团之后,我绝对没有,想也没有想过。”
“在欧洲那个残酷的战场上,贪腐的军队绝对没有出路,如果官兵不能够团结一致,也绝对活不到现在。”曲伟卿严正地说道,“我以后也绝对不会做那些贪腐的事,在我们中团的这个集团里,没有人敢这样做。因为只要谁这样做了,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任何人可以逃得过枪手的追杀!”
“杨某不是说非要贪腐不可,杨某只是觉得将军所谓的清廉高效的政府是不可能实现的,水致清则无鱼,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杨增新说道。
“那么我这宁愿无鱼,也要这水清!”张一平不假思索地说道。
杨增新向张一平拱了拱手,说道:“将军,杨某不是说非贪腐不可,其实杨某了非常痛恨,但是像将军这样绝对的清廉,杨某认为绝对做不到,对不起,杨某不认同你的观点…杨某告辞!”
杨增新又向曲伟卿拱了拱手,说道:“告辞!”然后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曲伟卿看着杨增新走远,然后对张一平说道:“其实杨增新说的也是实话,这天下哪有不吃腥的猫,就算我们制定了严历的法律制度,就算明明知道贪腐会被枪毙,我相信也会有人挺而走险的。”
张一平对于杨增新忽然走掉,也有一点愕然,他听了曲伟卿的话,回答道:“建立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这是我们的目标,是不能够动摇的。”
“我也知道,既使再严谨的制度也会有贪腐的现象发生,但是我们作为决策者,如果连这种决心都没有,那他们所建立的政府怎么能够清廉高效?”
“杨增新不是我们要找的人!”张一平叹了一口气说道,“起码我们的观念不同。”
“道不同不与为谋,也许就是这个意思!”曲伟卿说道,“不过没有关系,我在新疆还有一个朋友,我正想把他推荐给总指挥呢?”
“谁?”张一平问道。
“姓阎名毓善,现任新疆实业厅长,是一位实干家。思想进步,绝非杨增新这样的老顽固可以比的。”曲伟卿说道,接着又向张一平介绍起阎毓善的事迹来。
“阎毓善是清光绪二十年的举人。次年赴京会试,参加‘公车上书’,有强烈的爱国热忱。“
“宣统元年阎毓善离京赴黑龙江,入黑龙江巡抚周绍朴巡抚幕任秘书,创办《黑龙江官报》,移民屯田、矿山开发、推广航运、创研究所,培养地方人才,并创办工艺局,招工培训,发展地方实业,增强地方经济实力….”
曲伟卿说道:“总指挥今天叫我们两个过来,当然是打算从我们当中挑选一位担任这个铁路公司的总经理。我是不行的,我是军队的副总参谋长,怎么可能去做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呢?剩下的当然只有鼎臣兄了,鼎臣兄在新疆这么久,熟悉新疆的情况,舍他其谁?”
杨增新也起身说道:“属下愿意效劳!”他改称为属下,表明是愿意投诚了。
张一平坐回座位上,用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椅子上的扶手,良久才说道:“你要我怎么相信你?”
这已经是张一平的第二次这样质问他了,杨增新就差把心掏出来给张一平看了,但是还是得不到张一平的信任。
杨增新是真心的想投靠张一平的,因为他相信中团从欧洲回来,国内的那些军阀都不可能是中团的对手,张一平的军队将会摧枯拉朽一般很快会扫平中国。
虽然张一平口上说没有问鼎天下的意思,但是他现在所做的就是问鼎天下的事情,无论是修铁路还是移民新疆。
“我可以把心掏出来让将军看一下!“杨增新说道,上次杨增新也这样说过,可是除此之外,杨增新还能说什么呢?
”我不是针对你,而是我对这个时代的所有的当官的都不相信。”张一平说道,“铁路公司将有大量的资金流过,而且是权力极大。你敢保证你不会贪污受贿吗?”
杨增新气愤地站起来。说道:“杨某一生素守清廉。律己正身,事必躬亲,节简淡泊,从不讲官场排场,痛恨行贿受贿之事。这些事情,大将军大可以去查,如果杨某有半点违反,愿意送上项上人头。”
“铁路公司的权力虽大。但是大得过新疆的省长、督军吗?杨某做省长督军的时候,也不曾有半点贪腐之事…”
“在现有的这种制度之下,当官的,特别是像你这种的大官,不贪腐?说什么我也不会相信。”张一平轻蔑地说道,“你敢说你没有收过下属的‘冰敬’、‘炭敬’或者其它东西,你的亲属没有因为你做大官而获得他们自身能力之外的利益?“
“冰敬和炭敬也算行贿?”杨增新愕然道:“当官的谁没有收过这两样东西,至于家属的事,这也很正常的事。”
“这就是观念的问题。”张一平说道,“也许在民众的眼中你很清廉。但是这里所谓的清廉与我所说的清廉相差十万八千里,我要的是绝对的清廉。”
“我要建立一个真正民主富强的国家。需要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没有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国家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富强。
如果我们的新政府做不到清廉高效,这跟现在民国政府又有什么区别?既然没有区别,又有什么必要取代民国政府?如此,我又何必去折腾、去做这掉头的买卖?不如去海边买一个小岛,安度余生算了,折腾个非常劲呢?”
“杨某不相信,你的军队就没有发生军官克扣兵饷的事?”杨增新说道。
“我不知道手下的军官有没有发生过,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一旦发现,毫不犹豫地枪毙,绝不容情!一个喝兵血的军队,是不可能纪律严明的,没有严明的纪律的军队,绝对不可能纵横欧洲!”张一平说道。
“曲兄也没有吗?”杨增新说道。
曲伟卿正色地说道:“以前是有过,我不否认,但是自从加入中团之后,我绝对没有,想也没有想过。”
“在欧洲那个残酷的战场上,贪腐的军队绝对没有出路,如果官兵不能够团结一致,也绝对活不到现在。”曲伟卿严正地说道,“我以后也绝对不会做那些贪腐的事,在我们中团的这个集团里,没有人敢这样做。因为只要谁这样做了,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任何人可以逃得过枪手的追杀!”
“杨某不是说非要贪腐不可,杨某只是觉得将军所谓的清廉高效的政府是不可能实现的,水致清则无鱼,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杨增新说道。
“那么我这宁愿无鱼,也要这水清!”张一平不假思索地说道。
杨增新向张一平拱了拱手,说道:“将军,杨某不是说非贪腐不可,其实杨某了非常痛恨,但是像将军这样绝对的清廉,杨某认为绝对做不到,对不起,杨某不认同你的观点…杨某告辞!”
杨增新又向曲伟卿拱了拱手,说道:“告辞!”然后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曲伟卿看着杨增新走远,然后对张一平说道:“其实杨增新说的也是实话,这天下哪有不吃腥的猫,就算我们制定了严历的法律制度,就算明明知道贪腐会被枪毙,我相信也会有人挺而走险的。”
张一平对于杨增新忽然走掉,也有一点愕然,他听了曲伟卿的话,回答道:“建立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这是我们的目标,是不能够动摇的。”
“我也知道,既使再严谨的制度也会有贪腐的现象发生,但是我们作为决策者,如果连这种决心都没有,那他们所建立的政府怎么能够清廉高效?”
“杨增新不是我们要找的人!”张一平叹了一口气说道,“起码我们的观念不同。”
“道不同不与为谋,也许就是这个意思!”曲伟卿说道,“不过没有关系,我在新疆还有一个朋友,我正想把他推荐给总指挥呢?”
“谁?”张一平问道。
“姓阎名毓善,现任新疆实业厅长,是一位实干家。思想进步,绝非杨增新这样的老顽固可以比的。”曲伟卿说道,接着又向张一平介绍起阎毓善的事迹来。
“阎毓善是清光绪二十年的举人。次年赴京会试,参加‘公车上书’,有强烈的爱国热忱。“
“宣统元年阎毓善离京赴黑龙江,入黑龙江巡抚周绍朴巡抚幕任秘书,创办《黑龙江官报》,移民屯田、矿山开发、推广航运、创研究所,培养地方人才,并创办工艺局,招工培训,发展地方实业,增强地方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