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第十七章 焦点全球第四

    ()时间进入7月。两个月的战斗,苏军被歼灭和即将被歼灭的部队规模达到了350万人,170个师——所谓的被歼灭,是指已经被南方集团军群围困在敖德萨-尼古拉耶夫这一段狭窄的黑海沿岸地区内的苏军滨海方面军残部40余万人。

    南方集团军群早已在十天前突破捷捷列夫河,从西面逼近到了距离基辅不到50公里的地带,随后以南线的克莱斯特大将所部往东南穿插直达黑海沿岸,连克基洛夫格勒、卡夫巴斯。把苏军黑海沿岸的部队割裂在前述的敖德萨包围圈内和克里米亚半岛上。

    zhōngyāng集团军群在奥尔沙扛住了苏军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BM-13喀秋莎火箭炮反击——谁让奥尔沙是苏军开战前最大的喀秋莎火箭炮生产基地呢——随后毫不留情地攻下了这里,苏联人顶了4天后把这里的火箭炮生产工厂紧急拆光运走后,终于再也吊不住这口迟迟不肯咽气的执着,放弃了奥尔沙退守斯摩棱斯克。德国人出于保护前沿铁路的考虑,只是局部轰炸了奥尔沙城内的工厂,没有轰炸铁路。苏联人在抢运装备的同时,也失去了彻底破坏斯摩棱斯克与奥尔沙之间的铁路的机会。

    得益于波罗的海三国的严重亲德抗苏特xìng,北方集团军群原本是三路中推进最快的,不过在5月底收复爱沙尼亚、进攻彼得堡门户纳尔瓦城时遭遇了苏军的首次猛烈抵抗,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才拿下了这座名不见经传的边境小城,6月10rì到达沃洛索沃——这里距离圣彼得堡还有最后100公里的距离。随后的20天里,勒布元帅考虑到己方侧翼过于漫长,为了削弱右侧的苏军威胁,在此后的半个月内德军转向东南方,拿下了整个大诺夫哥罗德地区,把诺夫哥罗德-斯摩棱斯克一线战线拉平,歼灭了这一战线以西的苏军突出部,同时也完成了从西面和南面两个方向对圣彼得堡的包围态势——虽然这个包围圈的半径还有100公里的厚度。

    德国人的战术其实还是比较简洁明了的——装甲突破,撕开前沿,扩大缺口,分割包围,在突破后的腹地内一顿乱绞,然后在冲刺惯xìng用尽之后休整恢复,等待从缺口里涌入的步兵部队充实“饺子皮”的厚度,然后再次重复步骤一……可惜苏联人的学习能力显然不行,被这同样的一招揍了两个月还是学不会如何应对,也许他们还需要再学三个月,或者半年,或者更久。

    …………

    这些正面战场的事情,都是国防军的人要去cāo心的了,修养恢复后又经过了个把月的筹备,维勒安再次踏上了前往巴格达的旅程。安排好了奥斯兰邦联的筹建和白俄罗斯-乌克兰反游击区的工作后,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解决中东方向的威胁。

    同样在6月份的时候,德军完成了苏伊士港和苏丹港的修复工作(苏丹港是1909年英国人修建的,是苏丹唯一的大型海运港口,拥有14个万吨级海船泊位。),随后一个师的武装档卫军登陆部队和3个的埃及志愿人员组成的仆从师从苏伊士和苏丹港出发,在原法属殖民地吉布提登陆,那里虚弱的英军部队在德国人的进攻下谈笑间灰飞烟灭——笑话,德国人一开始不打这里并不是打不下,只是一来不愿意破坏“中立国”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的猪权,不愿从中立国的领土上行军进攻吉布提;二来红海沿岸的港口和苏伊士运河在英军撤退时大多被破坏,想从海路进兵也只能从沙漠中的亚喀巴港出击,运能不足;三来为了防止苏联人提前jǐng觉德国海军对地中海乃至黑海地区的渗透,德国人不愿意过早拿下吉布提或者卡塔尔/英属阿拉伯,仅此而已。现在既然港口已经修复,和苏联人的战争也正式打响,那么夺取吉布提这个弹丸之地,打通德国海军的红海航线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6月中下旬,德国海军假借英国人的“狮级”战列舰完成前最后的空档,大模大样地展开了直布罗陀要塞攻坚战,相比于孱弱的吉布提,被英国人苦心经营了三百年的直布罗陀自然是要坚固得多,也着实非朝夕可下,不过这一连串的继续发力让英国普通民众对德国人的恐惧再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丘吉尔借机打压了英国国内一部分理想主义的想法,让那些觉得“苏德不过是一丘之貉,最好让他们狗咬狗互相咬杀”的政治幼稚者从民众的视线中乖乖地滚了出去,然后开始筹备联苏抗德的事情。

    如果不是维勒安及时捅出了利特尼事件和卡廷悲剧,让斯大林的国际威望顶风臭十里。说不定丘吉尔都不用费这两个月的时间来息事宁人引导舆论,也许他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第一个星期就和斯大林这个之前还被他斥为地狱中的魔鬼的家伙狼狈为jiān了。

    现在,这一步被拖延了两个月,才在英国本身受到多次打击后迈出,而且在和斯大林的具体合作方式上,还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

    最大的限制就是在合作的方式上,英国战争统筹部门和两院都不同意通过直接援助苏军战争物资和武器的方式合作,而是要求以英军和苏军配合作战的方式合作。当然,这其实也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英美对苏联的大规模物资援助也要从9月份开始,这里面存在的一个最大的考量是——英美需要确认苏联扛得住,或者说至少在英美可期待的时间内扛得住德国人的进攻,才会考虑大规模援助苏联战争物资。如果苏联和法国一样不争气的话,英美提前援助只能让大批物资被德国人缴获资敌。米国国务卿赫尔在和苏联人经过了6轮会谈,深刻了解了苏联的抵抗决心,视察了苏军的作战形态后,才大笔一挥同意了把苏联列入租借法案。

    而现在《租借法案》还是以液体形态存在着呢。罗斯福不在台上,威尔基sè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德国人和英国、以sè列的战争中犹大人还有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可以向米火商现款现货买军火,《租借法案》自然也就没有出台的土壤了。因此,单靠一个自身难保、海运艰难的英国,想要对苏联进行大规模的作战物资援助,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丘吉尔自己的海运船舶在1942年1月到6月的半年里,又从1100万吨跌到了700万吨,这还是英联邦所有国家和米国货轮建造产能全开的情况下才维持住的数据,而且米国人都已经开始建造“7天完工班轮”那种劣质货船应付了(米国人在战时弄出来的运输船,采用劣质材料,所有金属结构件100%依靠铸造,一般使用寿命仅为35年就会报废)。这种情况下丘吉尔哪来的物资和船舶支援斯大林。

    既然英苏合作的模式被限定在了联合军事行动,那么基于英、苏两国实控势力范围态势,两军可以进行的配合也就显而易见了——通过英控印度和苏控高加索、里海东岸草原,发起一场以伊朗和伊拉克为目标的反击,把英国和苏联在中亚、南亚的控制区连成一片。而印度地区丰富的粮食产物还可以在苏联的乌克兰粮仓陷落后适当提供苏军继续生存下去的必要食物。

    6月22rì,英苏两国代表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举行了一轮新的会谈,双方初步敲定了合作的细节和步骤,建议在7月展开英苏伊朗战役,共同夹击目前还是中立国、没有德军进驻的伊朗,依靠突袭抢险抢占伊朗高原上的险要之地,保持对德控两河流域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同时,苏军可以——嗯,官面上的措辞是“应当”——对顿河、伏尔加河下游和里海沿岸地区有不稳趋势或可能xìng的哥萨克人和伏尔加德意志人统统剿杀或者肃清至西伯利亚的集中营里。

    这一条是苏联人自己提出来的,不是英国人建议的,只不过苏联人希望英国人倡议一下给苏联即将实施的行为洗洗白,免得再被国际社会再次斥责为和希特勒一样残暴不仁,挽回一点苏联已经见不得人的国际声望。

    哥萨克人和乌克兰人一样,都是当年苏联成立时的主要反对者集中民族,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花费十四年时间完成的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就描写了在沙皇时代享受特权的哥萨克骑兵团在苏联成立后反复多年的抵抗。现在乌克兰人在德军入境后箪食壶浆的倾向已经逐渐明显起来了,哥萨克人虽然对苏联的仇视并不是基于民族xìng的矛盾而是特权待遇的被剥夺和私产上的压迫,但是仍然不可小视。

    还有一点让苏联人对哥萨克人觉得骨鲠在喉的原因是——现在的伊朗国王礼萨汗,就是上一次大战后借助原来沙俄在伊朗建立的哥萨克骑兵旅的实力驱逐当时的协约国占领军,随后取代前朝完成立国的,伊朗的礼萨汗和哥萨克骑兵的关系一直比较良好,如果苏联和伊朗开战,可以瞬间秒杀的话那还没啥问题,一旦德国人介入后伊朗和里海东岸草原地带的战斗出现胶灼,这些哥萨克人说不定就真的变成心腹大患了。

    至于清除伏尔加德意志人,这就没什么理由好解释了,明眼人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原因,谁让这个种族的名称上就挂着“德意志”这个词呢,虽然他们已经离开故国两三百年,是以历代德国血统的皇后嫁到沙皇家族时带来的扈从繁衍产生的半游牧族群(比如叶卡捷琳娜女皇就是德国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老婆也是德国人,历史上德国贵族女子被沙俄皇族迎娶的很多)可是如果真的到了德军打到他们生活的土地上的时候,这些人会倒向谁用脚趾头都能想清楚。

    最后,作为秘密“倡议”苏军为了即将到来的作战“防范”哥萨克人、“驱逐”伏尔加德意志人的交换,苏联方面也同意把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地区的犹大自治州升格为“犹大加盟公和国”,作为进一步笼络犹大人的措施(犹大自治州是斯大林于1928年建立的一处集中移民处理犹大人的领地,位于哈巴罗夫斯克和远东国的黑笼江交界的地方,在以sè列成立前最繁盛时有200万的犹大人被移居到这里,大多是原本生活在苏联各地的犹大人被强制迁徙流放导致的)。

    米国人的《租借法案》出笼前,英国、苏联和德国的对耗还需要依靠犹大人的财力支持,才能够继续让不肯赊账的米火商现款现货交易。以sè列虽然被德国人的阿拉伯仆从扑灭了,全球范围内的犹大人口也跌落到了两三百万的渺小数量,但是另立一个建国的机会给他们,还是能够起到相当的笼络作用的。虽然犹大财团的剩余财力以目前的速度消耗的话半年多就会油尽灯枯,但是丘吉尔相信自己一定有办法在1943年把米国人拉下水。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哪怕把威尔基总统弹劾下去也在所不惜。有自己和犹大财团、杜鲁门部长和埃德加.胡佛局长的共同努力的话,换一个米国总统也不是不可能,只要等到米国人民对苏联人在卡廷和利特尼干的事情逐渐淡忘下去,动手的机会就不远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