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鲍里索夫坦克战-下
()“苏联人究竟是吃错药了还是人命真的这么不值钱?被打出将近10换1的空军战损交换比,居然还敢这样源源不断地排伊尔-2炮灰来凿开我们的装甲部队正面?”
对于苏联人悍不畏死的战法,担任zhōngyāng集团军群空中支援任务的第1航空队汉斯·耶顺内克中将和第5航空队指挥官布鲁诺·洛泽尔中将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德制空军编组最高级别是航空队,航空队下属是航空军、航空师,然后军、师下属才是飞行联队。)这不同于开战时的仓促应战一通乱打,苏联人已经从初始的被突袭中缓过一口气了,现在的一切作战都应该是有组织有指挥的,如果苏联人仍然这样猛攻死战,只能是出于蓄意的死命令。
“没办法,即使苏联人用5架伊尔-2攻击机换一辆4号坦克,苏联人还是赚了——这种飞机几乎就是装甲和木头构建起来的,使用的发动机居然是锻压和铸造工艺结合制造的,只能确保150200小时的使用寿命,成本非常低廉,而且苏联人根本不在乎,因为没有一架伊尔-2会活过200小时的,部分生产中出现的次品发动机也不会被丢掉,而是被用在一些同样由次品装甲组装起来的处理品飞机上,让只受过飞行理论学习,一次完整飞行经验都没有的新丁去开——他们只要成功起飞和在地面上学会如何开炮就行了,连降落都不用学习,那是我们的飞行员帮他们完成的事情。那些次品的成本甚至只有几千卢布……”汉斯·耶顺内克中将用一种自嘲的语气调侃着苏联人的凶悍。不过为了防止让同僚泄气,他没有把最关键的那一点说出来。
那就是如果苏联人产能全开的话,一个月就可以生产2000架伊尔-2(当然,这个数据是原料供应没有瓶颈,而且苏联工业体系完整的情况下,在前沿大片工业区变成占领区后,苏联是保持不了这样的生产效率的。)
“好吧……我相信俄罗斯轮盘赌这种游戏真的是俄国人发明的了。”布鲁诺·洛泽尔中将无奈的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看来我们需要一种专门应对苏联人这样换命打法的武器,这种武器需要短时间内可以对低空慢速的苏军战机反复实施多次打击,而不是和FW-190A一样要靠一次次俯冲攻击——拉起蓄势——盘旋索敌模式执行作战任务的战机。这样的武器虽然可以做到几乎每一轮攻击都稳扎稳打干掉一架苏联飞机,但是不够快。只要杀的速度赶不上苏联人冲刺突防的速度,苏联人就会继续这么干。”
“4号底盘的‘东风’自走防空战车听说表现不错,上午的时候第9装甲师正面的1个‘东风’防空战车营击落了苏军12架试图发动超低空扫shè的伊尔-2攻击机。可惜在面对超低空敌机时‘东风’的炮塔转动慢、双联庄40mm博福斯防空炮火力不够密集的问题制约了它们的进一步发挥。”
“算了,不去考虑这种问题了,这是博福斯和莱茵金属,还有技术情报局的人该去cāo心的事情,我们只管做好本分就好。下午减少战场生存xìng不良的FW-190F的出勤率,把机场腾给FW-190A,最前沿机场的Ju-87斯图卡出勤全部裁剪,换用BF-109K战斗机和苏联人低空缠斗。优先确保绝对制空权,再考虑对地支援作战了。”
“好吧,也只能如此了。最前沿的机场不是都已经拨给了你的航空队了么,你说了算。”
…………
面对苏联人的凶悍攻势,克鲁普基正面的德军3个装甲师在半天内向后退却了数公里,这些行动都是在苏军两波次空袭之间做出的,德国人在坦克撤出的阵地上留下了无数的伪装假目标作为疑兵吸引苏联人的伊尔-2火力,以便下一波的进攻中不会受到严重的损失,至于阵地,只能是苏联坦克想要就给他们了。
苏军坦克在这种拖延后退的作战中,半天内突进了10公里左右的临时防线,也付出了不少损失。在发现一批批原本被认为是敌军据点的目标被冲上阵地的苏军发现是假目标后,苏联空军算是收敛了一些,渐渐减小了这种无谓拼杀行动的规模,只是继续让La-3和MIG-3保持滞空让德国人也不敢派出FW-190F大规模行动——当然,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奥尔沙方向来袭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援军的伊尔-2攻击机已经损失过半了。
战斗恢复到了空中是双方空优战斗机互相试探,地面坦克对坦克的堂堂之战。虽然FW-190A每次出手基本都要见血带走一架La-3,但是自身也不得不掂量掂量花上不少时间左右腾挪从其他组队合围的La-3的反击中逃生。而苏联空军的战法也很简单——我允许你以每小时击落我20架战斗机的速度削弱我军,但是我只要保持战场上空有必要的La-3存活以威慑德军对地攻击机无法进入战场即可。哪怕苏军在损失这20架La-3的同时只能击落12架FW-190A甚至更少,只要飞机换时间,人命换场控的战略目标达到了,对苏联人来说就够了。
所以,时间对苏军坦克部队是非常宝贵的,他们每一个小时的无空中干扰进攻时间都是航空兵用20架战斗机的命买来的,所以没有时间去浪费。去芜存菁后剩下的900多辆T-34系列和KV-1坦克发动了决死冲锋,和德军正面担任阻击的500多辆4号坦克和追猎者歼击车正面相撞。无数的苏军士兵以苏联式的招牌行军方式——趴在坦克发动机盖上或者炮塔侧面——跟着坦克冲入战场,更多的则是跟在坦克后面高喊着“乌拉”徒步冲锋的步兵。
当然,在这些步兵身后毫无疑问还有一些已经没有参加坦克决战价值的、被损坏淘汰了的BT-7或者T-26轻型坦克,它们的炮塔被拆除或者改装,只是在车体上架设了密密麻麻的机枪,他们的任务是对那些乌拉诚意不够发生动摇的冲锋士兵发起扫shè。
铁流激撞,血雨迸溅,乌拉飞扬。
双方的坦克在2000米左右的距离上开始互相开火对shè,部分KV-1、T-34C或者更早期型号的苏军坦克因为火力不足不得不继续往前冲刺以缩短距离,而T-34-85在2000米的距离上已经可以获得对4号坦克H型之前的型号实现“命中即摧毁”,哪怕是装甲最强的4号J型,只要被近身到1500米以内,也是可以确保干掉的。
不过最让德国人震惊的还是苏联人独特的“步坦协同”冲锋方式,在苏军坦克开始占据有利地形停车开火shè击后,苏军步兵仍然毫不止步地继续冲锋,利用步兵目标小的优势继续接近德军坦克,至少冲刺到800米的距离内、德军机枪扫shè杀伤效率明显提升后才放缓冲刺推进的速度。
这种战术在珍惜生命的德军来看简直是不可理喻,更何况苏联步兵连“铁拳”掷弹筒和RPG“坦克杀手”都没有,只能依靠反坦克手雷和磁xìng反坦克雷这些攻击距离不足五十米的武器执行反坦克任务,冲得那么快无疑是没有价值的——他们最大的价值,无非就是干扰德军坦克手的cāo作,让车长不得不把jīng力从指挥反坦克作战转移到用车体机枪扫shè苏军步兵上来,分散德国人的注意力和攻击效率,同时和德国人协同坦克作战的步兵单位进行远程对shè而已。
“距离1900米,方向095,目标T-34-85,穿甲弹一发!”
“快,赶快倒车!说过多少次了!开炮后立刻倒车,火炮俯角调到最低!”
你来我往的炮弹穿梭中,一个个德军车组在jīng密的指挥下体现出了良好的作战素质。他们利用预设阵地和东欧平原常见的波状起伏地形,尽力发挥德国坦克取消传动轴后造型低矮的优势,在一道道起伏的土陇和沙丘背后藏身,降低自身中弹的面积。而苏联人因为扮演的是全力冲刺的角sè,在快速接近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的地利就少得多。
不过幸好造型低矮也是苏联坦克的一贯追求,所以在这方面双方的差距并不明显,可惜德国人很会抓住战机,往往在苏军坦克翻越土陇沙丘的时候现身开炮,苏军坦克由于没有垂直稳定器,在通过起伏地形时显然无法有效控制炮口高度发动反击,被加装了垂直稳定器的德军坦克趁机击毁。几乎每通过一道土陇都会抛下数十辆苏军坦克的残骸。
付出了四分之一的坦克损失和数以万计的步兵伤亡后,苏联人终于通过快速大范围机动把战斗打成了犬牙交错互相秒杀的状态,虽然炮术不jīng,好歹也能以命换命,大不了就是交换比高一些。
下午3点到4点的一个小时里,德国人被击毁了30辆4号坦克和20辆追猎者歼击车,苏军损失T-34C中型坦克70辆,KV-1重型坦克25辆。这样高的交换比让德国人简直无法接受。第9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正面的德军坦克纷纷在上级的命令下放弃阵地随后施放烟雾弹加速退却,步兵单位则被要求继续坚守阵地机动防御。见此情况苏军指挥官终于松了一口气,以为可以彻底突破德军的正面防御了。
虽然德国人稀疏的反击火力说明德国人只是把坦克部队后撤了,但是人数众多的苏军显然不会惧怕敌人步兵单位的阻击。为了防止德国步兵部队的反坦克武器发挥作用,数以万计的苏联步兵以冲在坦克前面的姿态发起了阵地进攻,成片成片地被机枪火力和突击步枪火力扫倒,但是推进的速度却仍然赶不上德军坦克后退的速度。
不能给德国人重新拉开距离的机会。这是每个苏军坦克兵心中所想,这种差距不仅来自于火力和装甲,也来自于观瞄系统和炮术水平的差距。坦克试图用榴弹协助步兵清除德国人的轻武器火力点,但是却发现德国人的火力非常灵活,以突击步枪为主的德军阻击火力灵活xìng远远大于传统的防御火力点,苏联人用对付马克沁机枪阵地的思路去清除德军步兵部队显然是不可取的。随着苏军坦克的继续压上,德国人的RPG“坦克杀手”开始得到表现的机会,这种拥有数百米有效shè程的反坦克武器使用碎甲弹装药时就可以摧毁T-34坦克,苏联人追求速度的突击终于被遏制了下来。
压垮苏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于天黑前,自明斯克出击的吉尔博诺夫上将麾下的苏军第2坦克军的突围攻势被德军3个装甲师和绝对优势的空中兵力在一天之内击破,苏军第2坦克军的坦克大部被歼,第2坦克军军长波塔图尔切夫中将阵亡,跟进的苏第18集团军也受创严重缩回了明斯克。
消息传来,担任救援任务的布良斯克方面军部队士气大泄,在熬到天黑之后终于后撤数公里与德军脱离接触并转入守势,剩余装甲力量向后方纵深适当机动保持后续作战的灵活xìng。
鲍里索夫坦克战后,苏军最高层对苏军以量取胜的T-34集群的突击武力的信任被打破,斯大林再也没有在冬季来临前试图干涉一线部队要求发起大规模的反击作战,这算是苏军唯一的收获——至少他们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斤两。苏军的第二个收获是了解了作战纵深的加大和前沿基础设施的破坏对德国人战争机器的威力发挥的影响。通过开战最初几天德国空军的迅猛作战效能和作战半径被后拖后德国空军作战效能的差异对比,苏联人认识到了切断德国人空军前沿部署能力的重要xìng。在明斯克之后的战役里,苏军在失守后撤时都不忘重点摧毁己方即将失守的机场,确保德国人修复这些机场还不如重新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德国空军的作战基地跟上陆军推进速度的脚步。
德国人方面在鲍里索夫坦克战中得到的教训是——不可以以苏联和rì本以外的国家对消耗战的态度去揣摩苏联人和rì本人在这方面的狠辣程度。为了应对苏联人低空缠斗拼消耗的拉格战斗机和伊尔攻击机,德国人进一步规范了FW-190F等对地攻击机的使用战术,禁止这些攻击机在双方制空权争夺激烈的前沿地带使用,而是要发挥FW-190系列的航程优势,尽量迂回打击行进中的苏军坦克部队。而坦克决战正面的定点压制工作,更多的被赋予了使用空shè火箭弹的ME-410B。最后,陆军方面发出的一份关于研发针对超低空重装甲强击机的战地防空战车的需求报告被放到了军备部长施佩尔的案头,最终结合了多方意见后,催生了后来使用黑豹底盘、全电动旋转炮塔的“球形闪电”防空战车。
6月15rì,德军彻底分割了明斯克外围的苏军部队,把剩余的30万苏联士兵压缩到了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明斯克市区,6月18rì,吉尔波诺斯上将在守城作战中被德军的重炮击毙,彻底失去外援的苏军残部于当晚放下武器投降。
整个明斯克包围圈内被歼灭的苏军西方面军部队达到了55万人的规模,苏军伤亡21万,被俘34万。总损失数量比原本的历史上多了20万人之多,这主要得益于德军步兵部队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让包围圈变得更为严实,让原本应该从莽莽密林中逃窜出去的苏军最终被堵了回来。只有苏军第36、37、39骑兵师和121、127步兵师5个师的部队大约4万余人的残部通过明斯克南部的包围圈薄弱地带逃入了普里皮亚特沼泽地——毕竟这里是所有机械化部队的禁区,加上德国人对苏联的地理环境还人生地不熟,德军的包围圈在这个方向上还是比较薄弱的,不过沼泽地形的特点也导致了这里的地形通过承载量必然不高,部队行军速度不快,除了轻步兵部队和骑兵,没有其他苏军重装部队逃脱成功。
这5个师的苏军部队后来成为了普遍亲德的南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苏军游击部队的主要来源,并坚持战斗了很久——与以俄罗斯人为主要民族的地区不同的是,在后来德国人针对xìng的拉拢统战思路下,白俄罗斯地区和乌克兰一直都是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奥斯兰邦联一样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的典范地区。苏联人在这一地区几乎发展不了多少出于自发的游击力量。
(描写战争的情节真的不是我的擅长啊……要是可以选的话我更喜欢写谋篇布局的章节。)
对于苏联人悍不畏死的战法,担任zhōngyāng集团军群空中支援任务的第1航空队汉斯·耶顺内克中将和第5航空队指挥官布鲁诺·洛泽尔中将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德制空军编组最高级别是航空队,航空队下属是航空军、航空师,然后军、师下属才是飞行联队。)这不同于开战时的仓促应战一通乱打,苏联人已经从初始的被突袭中缓过一口气了,现在的一切作战都应该是有组织有指挥的,如果苏联人仍然这样猛攻死战,只能是出于蓄意的死命令。
“没办法,即使苏联人用5架伊尔-2攻击机换一辆4号坦克,苏联人还是赚了——这种飞机几乎就是装甲和木头构建起来的,使用的发动机居然是锻压和铸造工艺结合制造的,只能确保150200小时的使用寿命,成本非常低廉,而且苏联人根本不在乎,因为没有一架伊尔-2会活过200小时的,部分生产中出现的次品发动机也不会被丢掉,而是被用在一些同样由次品装甲组装起来的处理品飞机上,让只受过飞行理论学习,一次完整飞行经验都没有的新丁去开——他们只要成功起飞和在地面上学会如何开炮就行了,连降落都不用学习,那是我们的飞行员帮他们完成的事情。那些次品的成本甚至只有几千卢布……”汉斯·耶顺内克中将用一种自嘲的语气调侃着苏联人的凶悍。不过为了防止让同僚泄气,他没有把最关键的那一点说出来。
那就是如果苏联人产能全开的话,一个月就可以生产2000架伊尔-2(当然,这个数据是原料供应没有瓶颈,而且苏联工业体系完整的情况下,在前沿大片工业区变成占领区后,苏联是保持不了这样的生产效率的。)
“好吧……我相信俄罗斯轮盘赌这种游戏真的是俄国人发明的了。”布鲁诺·洛泽尔中将无奈的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看来我们需要一种专门应对苏联人这样换命打法的武器,这种武器需要短时间内可以对低空慢速的苏军战机反复实施多次打击,而不是和FW-190A一样要靠一次次俯冲攻击——拉起蓄势——盘旋索敌模式执行作战任务的战机。这样的武器虽然可以做到几乎每一轮攻击都稳扎稳打干掉一架苏联飞机,但是不够快。只要杀的速度赶不上苏联人冲刺突防的速度,苏联人就会继续这么干。”
“4号底盘的‘东风’自走防空战车听说表现不错,上午的时候第9装甲师正面的1个‘东风’防空战车营击落了苏军12架试图发动超低空扫shè的伊尔-2攻击机。可惜在面对超低空敌机时‘东风’的炮塔转动慢、双联庄40mm博福斯防空炮火力不够密集的问题制约了它们的进一步发挥。”
“算了,不去考虑这种问题了,这是博福斯和莱茵金属,还有技术情报局的人该去cāo心的事情,我们只管做好本分就好。下午减少战场生存xìng不良的FW-190F的出勤率,把机场腾给FW-190A,最前沿机场的Ju-87斯图卡出勤全部裁剪,换用BF-109K战斗机和苏联人低空缠斗。优先确保绝对制空权,再考虑对地支援作战了。”
“好吧,也只能如此了。最前沿的机场不是都已经拨给了你的航空队了么,你说了算。”
…………
面对苏联人的凶悍攻势,克鲁普基正面的德军3个装甲师在半天内向后退却了数公里,这些行动都是在苏军两波次空袭之间做出的,德国人在坦克撤出的阵地上留下了无数的伪装假目标作为疑兵吸引苏联人的伊尔-2火力,以便下一波的进攻中不会受到严重的损失,至于阵地,只能是苏联坦克想要就给他们了。
苏军坦克在这种拖延后退的作战中,半天内突进了10公里左右的临时防线,也付出了不少损失。在发现一批批原本被认为是敌军据点的目标被冲上阵地的苏军发现是假目标后,苏联空军算是收敛了一些,渐渐减小了这种无谓拼杀行动的规模,只是继续让La-3和MIG-3保持滞空让德国人也不敢派出FW-190F大规模行动——当然,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奥尔沙方向来袭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援军的伊尔-2攻击机已经损失过半了。
战斗恢复到了空中是双方空优战斗机互相试探,地面坦克对坦克的堂堂之战。虽然FW-190A每次出手基本都要见血带走一架La-3,但是自身也不得不掂量掂量花上不少时间左右腾挪从其他组队合围的La-3的反击中逃生。而苏联空军的战法也很简单——我允许你以每小时击落我20架战斗机的速度削弱我军,但是我只要保持战场上空有必要的La-3存活以威慑德军对地攻击机无法进入战场即可。哪怕苏军在损失这20架La-3的同时只能击落12架FW-190A甚至更少,只要飞机换时间,人命换场控的战略目标达到了,对苏联人来说就够了。
所以,时间对苏军坦克部队是非常宝贵的,他们每一个小时的无空中干扰进攻时间都是航空兵用20架战斗机的命买来的,所以没有时间去浪费。去芜存菁后剩下的900多辆T-34系列和KV-1坦克发动了决死冲锋,和德军正面担任阻击的500多辆4号坦克和追猎者歼击车正面相撞。无数的苏军士兵以苏联式的招牌行军方式——趴在坦克发动机盖上或者炮塔侧面——跟着坦克冲入战场,更多的则是跟在坦克后面高喊着“乌拉”徒步冲锋的步兵。
当然,在这些步兵身后毫无疑问还有一些已经没有参加坦克决战价值的、被损坏淘汰了的BT-7或者T-26轻型坦克,它们的炮塔被拆除或者改装,只是在车体上架设了密密麻麻的机枪,他们的任务是对那些乌拉诚意不够发生动摇的冲锋士兵发起扫shè。
铁流激撞,血雨迸溅,乌拉飞扬。
双方的坦克在2000米左右的距离上开始互相开火对shè,部分KV-1、T-34C或者更早期型号的苏军坦克因为火力不足不得不继续往前冲刺以缩短距离,而T-34-85在2000米的距离上已经可以获得对4号坦克H型之前的型号实现“命中即摧毁”,哪怕是装甲最强的4号J型,只要被近身到1500米以内,也是可以确保干掉的。
不过最让德国人震惊的还是苏联人独特的“步坦协同”冲锋方式,在苏军坦克开始占据有利地形停车开火shè击后,苏军步兵仍然毫不止步地继续冲锋,利用步兵目标小的优势继续接近德军坦克,至少冲刺到800米的距离内、德军机枪扫shè杀伤效率明显提升后才放缓冲刺推进的速度。
这种战术在珍惜生命的德军来看简直是不可理喻,更何况苏联步兵连“铁拳”掷弹筒和RPG“坦克杀手”都没有,只能依靠反坦克手雷和磁xìng反坦克雷这些攻击距离不足五十米的武器执行反坦克任务,冲得那么快无疑是没有价值的——他们最大的价值,无非就是干扰德军坦克手的cāo作,让车长不得不把jīng力从指挥反坦克作战转移到用车体机枪扫shè苏军步兵上来,分散德国人的注意力和攻击效率,同时和德国人协同坦克作战的步兵单位进行远程对shè而已。
“距离1900米,方向095,目标T-34-85,穿甲弹一发!”
“快,赶快倒车!说过多少次了!开炮后立刻倒车,火炮俯角调到最低!”
你来我往的炮弹穿梭中,一个个德军车组在jīng密的指挥下体现出了良好的作战素质。他们利用预设阵地和东欧平原常见的波状起伏地形,尽力发挥德国坦克取消传动轴后造型低矮的优势,在一道道起伏的土陇和沙丘背后藏身,降低自身中弹的面积。而苏联人因为扮演的是全力冲刺的角sè,在快速接近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的地利就少得多。
不过幸好造型低矮也是苏联坦克的一贯追求,所以在这方面双方的差距并不明显,可惜德国人很会抓住战机,往往在苏军坦克翻越土陇沙丘的时候现身开炮,苏军坦克由于没有垂直稳定器,在通过起伏地形时显然无法有效控制炮口高度发动反击,被加装了垂直稳定器的德军坦克趁机击毁。几乎每通过一道土陇都会抛下数十辆苏军坦克的残骸。
付出了四分之一的坦克损失和数以万计的步兵伤亡后,苏联人终于通过快速大范围机动把战斗打成了犬牙交错互相秒杀的状态,虽然炮术不jīng,好歹也能以命换命,大不了就是交换比高一些。
下午3点到4点的一个小时里,德国人被击毁了30辆4号坦克和20辆追猎者歼击车,苏军损失T-34C中型坦克70辆,KV-1重型坦克25辆。这样高的交换比让德国人简直无法接受。第9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正面的德军坦克纷纷在上级的命令下放弃阵地随后施放烟雾弹加速退却,步兵单位则被要求继续坚守阵地机动防御。见此情况苏军指挥官终于松了一口气,以为可以彻底突破德军的正面防御了。
虽然德国人稀疏的反击火力说明德国人只是把坦克部队后撤了,但是人数众多的苏军显然不会惧怕敌人步兵单位的阻击。为了防止德国步兵部队的反坦克武器发挥作用,数以万计的苏联步兵以冲在坦克前面的姿态发起了阵地进攻,成片成片地被机枪火力和突击步枪火力扫倒,但是推进的速度却仍然赶不上德军坦克后退的速度。
不能给德国人重新拉开距离的机会。这是每个苏军坦克兵心中所想,这种差距不仅来自于火力和装甲,也来自于观瞄系统和炮术水平的差距。坦克试图用榴弹协助步兵清除德国人的轻武器火力点,但是却发现德国人的火力非常灵活,以突击步枪为主的德军阻击火力灵活xìng远远大于传统的防御火力点,苏联人用对付马克沁机枪阵地的思路去清除德军步兵部队显然是不可取的。随着苏军坦克的继续压上,德国人的RPG“坦克杀手”开始得到表现的机会,这种拥有数百米有效shè程的反坦克武器使用碎甲弹装药时就可以摧毁T-34坦克,苏联人追求速度的突击终于被遏制了下来。
压垮苏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于天黑前,自明斯克出击的吉尔博诺夫上将麾下的苏军第2坦克军的突围攻势被德军3个装甲师和绝对优势的空中兵力在一天之内击破,苏军第2坦克军的坦克大部被歼,第2坦克军军长波塔图尔切夫中将阵亡,跟进的苏第18集团军也受创严重缩回了明斯克。
消息传来,担任救援任务的布良斯克方面军部队士气大泄,在熬到天黑之后终于后撤数公里与德军脱离接触并转入守势,剩余装甲力量向后方纵深适当机动保持后续作战的灵活xìng。
鲍里索夫坦克战后,苏军最高层对苏军以量取胜的T-34集群的突击武力的信任被打破,斯大林再也没有在冬季来临前试图干涉一线部队要求发起大规模的反击作战,这算是苏军唯一的收获——至少他们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斤两。苏军的第二个收获是了解了作战纵深的加大和前沿基础设施的破坏对德国人战争机器的威力发挥的影响。通过开战最初几天德国空军的迅猛作战效能和作战半径被后拖后德国空军作战效能的差异对比,苏联人认识到了切断德国人空军前沿部署能力的重要xìng。在明斯克之后的战役里,苏军在失守后撤时都不忘重点摧毁己方即将失守的机场,确保德国人修复这些机场还不如重新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德国空军的作战基地跟上陆军推进速度的脚步。
德国人方面在鲍里索夫坦克战中得到的教训是——不可以以苏联和rì本以外的国家对消耗战的态度去揣摩苏联人和rì本人在这方面的狠辣程度。为了应对苏联人低空缠斗拼消耗的拉格战斗机和伊尔攻击机,德国人进一步规范了FW-190F等对地攻击机的使用战术,禁止这些攻击机在双方制空权争夺激烈的前沿地带使用,而是要发挥FW-190系列的航程优势,尽量迂回打击行进中的苏军坦克部队。而坦克决战正面的定点压制工作,更多的被赋予了使用空shè火箭弹的ME-410B。最后,陆军方面发出的一份关于研发针对超低空重装甲强击机的战地防空战车的需求报告被放到了军备部长施佩尔的案头,最终结合了多方意见后,催生了后来使用黑豹底盘、全电动旋转炮塔的“球形闪电”防空战车。
6月15rì,德军彻底分割了明斯克外围的苏军部队,把剩余的30万苏联士兵压缩到了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明斯克市区,6月18rì,吉尔波诺斯上将在守城作战中被德军的重炮击毙,彻底失去外援的苏军残部于当晚放下武器投降。
整个明斯克包围圈内被歼灭的苏军西方面军部队达到了55万人的规模,苏军伤亡21万,被俘34万。总损失数量比原本的历史上多了20万人之多,这主要得益于德军步兵部队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让包围圈变得更为严实,让原本应该从莽莽密林中逃窜出去的苏军最终被堵了回来。只有苏军第36、37、39骑兵师和121、127步兵师5个师的部队大约4万余人的残部通过明斯克南部的包围圈薄弱地带逃入了普里皮亚特沼泽地——毕竟这里是所有机械化部队的禁区,加上德国人对苏联的地理环境还人生地不熟,德军的包围圈在这个方向上还是比较薄弱的,不过沼泽地形的特点也导致了这里的地形通过承载量必然不高,部队行军速度不快,除了轻步兵部队和骑兵,没有其他苏军重装部队逃脱成功。
这5个师的苏军部队后来成为了普遍亲德的南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苏军游击部队的主要来源,并坚持战斗了很久——与以俄罗斯人为主要民族的地区不同的是,在后来德国人针对xìng的拉拢统战思路下,白俄罗斯地区和乌克兰一直都是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奥斯兰邦联一样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的典范地区。苏联人在这一地区几乎发展不了多少出于自发的游击力量。
(描写战争的情节真的不是我的擅长啊……要是可以选的话我更喜欢写谋篇布局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