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军备1940-上
()时间踏入1940年第二季度,距离帝国与英法战争的爆发只剩半年了,帝国的军备机器已经进入了极速的运转,根据元首让总参谋部制定的作战计划,在完成整个巴尔干地区的各种抵抗势力的彻底清剿并整合各方势力后,帝队将会得到3个月的休整磨合期,估计到1940年7、8月间,战争就会全面爆发,届时,帝国会先从波兰下手,随后是北欧地区,以一个逆时针的半圆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彻底解决帝国从东到西除了苏联以外的各个主要敌人。
英国人和法国人肯定也嗅到了战争的气息,英国人的造舰进度正在全面加快,估计到开战的时候他们的5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都可以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来,战斗机部队也会比现在扩充40个飞行中队以上,法国人的建设速度也差不多,“黎塞留级”首舰肯定可以在战前收尾,2号舰在帝国正式进攻法国之前也会完工。
不过与之相应的是,他们对于陆军的发展仍然是按部就班,也许是英国人从来没有认识到发展陆军对付德国的必要xìng,而法国人还盲目保持着对德军的优势信心——即使到了1940年年中国防军已经扩充到了150个师的规模,档卫军也达到了30几个师,法国人仍然对他们“300万训练有素的常备陆军”怀有很大的自信心——毕竟在他们看来,德国人所谓的150个师军队有一大半是服役期不满两年的士兵,而档卫军更是一群流氓组成的乌合之众。
很显然,英国人和法国人是在想要等待一个对帝国宣战的契机,他们已经从帝国逐渐蚕食、彻底消化巴尔干的行动中嗅到了极度危险的气息,如果不是帝国一直做的非常隐蔽温吞水煮青蛙让英法找不到足够明显的开战借口的话,他们早就宣战了。
当然,宣战不等于死掐,英国人和法国人的预定策略自然是从海空全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封锁,他们所掌握的德国的战略物资储备数量明显是远远偏低的,在他们看来,对付一个没有夺取制海权的国家,只要饿死他们就足够了。
不过这也丝毫不奇怪,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建立战略物资储备的概念,英法美苏都是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或者资源来源的国家,事实上,也正是在德国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之后,战略储备这个概念才被战败各国用血的教训记录了下来。
…………
委内瑞拉帕利亚半岛秘密空军基地,一批最新的战机被投放到了这个基地,这些战机都是1939年1940年最新投产的,经过国内前期反复的小批量试产和训练磨合后,现在终于被大批量投放到委内瑞拉训练基地,进行最后半年的大规模实战磨合训练。
委内瑞拉的帕利亚半岛空军基地在过去四年里已经为德国培养了超过了8万名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平均每年2万名,每名飞行员都得到了400小时以上的飞行时间,燃油总消耗超过2000万吨,报废各型老式训练飞机一千余架,锻炼出了超过30万人的地勤团队。
如此大规模的空军基地要完全躲开敌国的视线是不可能的,从1939年开始英法和米国就注意到了德国人在委内瑞拉似乎建有非常庞大的军事基地,在部分西班牙国土上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不过幸好维勒安见机得早,他及时让英法间谍成功渗透进了一些边缘的假目标,同时又对基地的燃油来源进行了严格监控——到现在为止,英法美都不知道奥利诺克海湾油田的存在,因为连在基地训练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本身都不知道这个基地的规模和燃油的用量,所以即使有人口风不严泄密了也泄露不出全面的真相,英法也就无法对委内瑞拉军事基地的规模进行正确估算了。
“那是昨天刚刚投放过来的FW-190A和FW190G吧,真是令人期待啊,虽然他们没有赶上西班牙和南斯拉夫的实战检验,不过确实是两款优秀的战机啊。基地改装的平甲板测试舰已经调试好了么,如果准备好了的话,这些天就可以让‘格拉芙.齐柏林’号航母返航了,过几个月再来这里接应,长期呆在特立尼达外海的话,太容易暴露目标了。”
帕利亚基地负责人、管理德国空军训练工作的主官瓦尔特.韦佛上将不像戈林,他是一个老派的军人,对于军种的门户之见不是很强,所以不太在乎这种飞机究竟是隶属于空军还是海军。
FW-190A和FW-190G都是1939年初完成定型,1939年年中通过压力测试正式投产的,目前只保持在每月共300架的订货生产速度,一旦战争全面爆发的话如果预算和供应链全面统筹后还可以让产量增加数倍。现在为止FW-190A和FW-190G还分别只有1500架的规模,其中一半为空军型,一半为海军型。
FW-190A是一款星星气冷式引擎的战斗机,它们和历史上的FW-190A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在研发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了rì本人同期开发的零战的优秀特点,并且直接使用了另一个时空1943年才投入的BMW802系列发动机,引擎功率达到了惊人的2300马力,在其他方面xìng能稳中有升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盘旋格斗xìng能,同时提前使用了奔驰和BMW公司联合研发的新型机械增压系统,让战机的高空格斗能力也不可小觑。采用IGN-51超级风金属的机体更是非常牢靠。
定型后的FW-190A战斗机达到了自重1.8吨、最大起飞重量4.9吨的水平,机炮载弹量3000发,极速740km/h,满载作战半径470海里;不使用升压座舱情况下最大升限7000米,但是由于机械增压装置的使用,实际改造潜力很大。
武器系统方面,由于秘密兼并了瑞士的厄利孔机炮公司,德国人直接在FW-190A上换装了3组由厄利孔联合研发改进的MG-152D20mm双联装机炮机炮(也就是一共6门),此款机炮使用了大初速的20mm炮弹,最大shè速可以突破每分钟900发,在弹药威力剧增的情况下,shè速几乎与同期的美制12.7mmM2机枪乃至英美的7.62mm机枪不相上下。
FW-190G在另一个时空是不存在的,不过在这个时空,既然维勒安从rì本人那里弄到了九九式舰爆的全套设计资料和测试数据,而德国人又迫切需要一款小巧轻便的舰载型急降下爆击机,那么在FW-190A的成功经验上,结合rì本人的九九式舰爆完成星形气冷式引擎爆击机的计划也就水到渠成了。
FW-190G适度扩大了机体尺寸和翼展尺寸,采用了更加强劲巨大的BMW-803引擎,功率达到了惊人的2900马力,并加大了机头迎风散热面,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可以拖动最大起飞重量突破10吨的机体——这个数据达到了FW-190A战斗机的2.2倍,代价则是最大飞行速度从730km/h降到了550km/h,足足降低了28%,不过作为一款急降下爆击机来说,这个速度还是完全够用了——毕竟更为古老的Ju-87“斯图卡”的飞行时速只有300多公里。满载作战半径550海里。
FW-190G最大载弹量4吨,可以携带2枚斯图卡使用的1.5吨重型航空炸弹或者4枚1000磅/8枚500磅航空炸弹,满载作战半径550海里。
而采用星形气冷式引擎制造急降下爆击机还有一点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大迎风面尺寸的机头虽然让高速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大大提高了,导致高速飞行吃力,可是在进行俯冲攻击的时候,由于迎风面的阻力较大,不使用专门的减速板也能很好地保持俯冲姿态,防止飞机失控或过载过大,事实上FW-190G也确实没有安装专门的活动式减速板机构,让机体的整体稳定xìng比斯图卡更为可靠,唯一的弊端就是无法实现真正90°的俯冲攻击姿态,最多只能达到60°至70°,在后来的实战中,德国空军在初期波兰时对这种俯冲轰炸机表现出了初步的不适应后,很快改变策略从斯图卡飞行部队中抽调了最有经验的急降下爆击机飞行员飞FW-190G,并且编制了一套经过充分实战检验的FW-190G俯冲瞄准投弹技术手册,优化了战机的观瞄系统,当法国战役开始的时候,这种“无声杀手”已经彻底成为了盟军的空中噩梦。
此时此刻,超过300架的FW190A和190G都是依靠2艘去年服役的“齐柏林”级航空母舰从西班牙在大西洋西非海岸的拉斯帕尔马斯群岛海军基地运过来的,为了防止舰队行踪被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英国人发现,它们在到达特立尼达外海400海里处,就停止了继续前进,而是选择了让战机起飞直接飞到贝特角基地降落,次rì再在贝特角基地满油起飞依靠惯xìng导航寻找航母编队降落,航母舰队的油料补给都是靠每周一艘莫比亚斯集团的油轮从委内瑞拉出发,到指定海域与航母会和进行海上油水补给。
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周,随着委内瑞拉基地模拟改建的大型平甲板邮轮通过测试后,这艘民船改装来的建议模拟航母就要代替齐柏林航母的工作,肩负起海航飞行员新机种磨合训练的任务了。
…………
当然,航空用星形气冷式引擎的成熟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战斗机的更新换代那么简单,新型的FW-Ta400战略轰炸机和ME-323重型运输机也在维勒安和戈林的双重推进下投入了现役。
与另一个时空中德国人在重型轰炸机和运输机领域走了无数弯路、设计了无数复杂机型的杯具不同的是,由于维勒安手握着“技术情报局”这个代表了“国际领先研发方向”的大杀器,那些液冷式引擎重型轰炸机、运输机项目在立项评审的时候就被空军部门枪毙掉了:戈林在维勒安的游说下,发文给各个承包单位,明确说明空军绝对不会对任何一款使用液冷式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下达订货,因此梅塞斯密特公司等企图利用和希特勒本人之间的上层关系强推诸如ME-264轰炸机之类的项目也就不了了之了,最后不得不在数年后改为并列涡扇引擎轰炸机重新立项,虽然沿用了这个名字,却远远不是历史上的ME-264了。
在维勒安的推动下,德国从1938年开始重建战略空军后,就把重型轰炸机和运输机定位在了两个系列上,首先是使用大功率星形气冷式引擎的6发轰炸机,要求在20吨载弹量的情况下可以达到60008000km航程,以便部署在匈牙利或者罗马尼亚就可以往返攻击巴库油田、莫斯科及英属中东一线,要求1940年完成设计、1941年投产。同时,1939年随着ME-262原型机和配套的涡轮喷气式引擎的完成后,未来的8引擎轰炸机将采用两台涡扇式发动机并列的模式,获取更大的气动推力和更强劲的作战表现。
当然,毕竟早期的涡喷、涡扇发动机可靠xìng有待验证,至少在1943年之前帝方出于技术代差保密和可靠xìng的考虑,是不会把那些没有充分测试的机型投入生产的。
1940年上半年刚刚完成测试定型的新式轰炸机FW-Ta400和FW190系列一样,都是福克沃尔夫公司的力作,鉴于福克公司使用BMW气冷引擎的成熟经验,FW-Ta400在其机翼上均匀布置了6部专门定制的BMW-803D14缸气冷引擎,单台功率达到了3300马力,整机总功率接近了变态的2万马力。机体其它主要xìng能如下:机体长度32米、翼展45米,自重29吨,最大载弹量25吨,最大起飞重量88.5吨,最大飞行时速540km,升限8000米,满载航程7000公里。
ME-323重型运输机项目则是在1938年底被上层关系较好的梅塞斯密特公司抢到手的,由于规定的研发周期较短,以及维勒安的技术共享策略,他们也不得不抛弃梅塞斯密特公司一贯对气冷引擎的偏见,大量借鉴了福克沃尔夫公司的成熟经验,使用了差不多的动力配置解决方案,最大的改进则是在翼下机体结构的制造上,梅塞斯密特独创xìng地使用了机头开放式货仓、全通式机体的结构,让运输机的货仓空间可以被充分利用。最终,这款运输机的最大运载量达到了与FW-Ta400战略轰炸机一样的25吨,货舱结构可以运输1辆4号坦克或者2辆3号追猎者战车/防空战车,唯一的代价是由于空气动力结构的变化,不得不牺牲了航速和升限:最大时速从FW-Ta400战略轰炸机的540km降低到了400km,航程缩短到4000km、升限6000米。
这两种重型作战飞机都在1940年底正式投入量产,没能赶上北欧和法国战役,但是在对英空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作为帝国空军大力发展战略轰炸力量的一个副作用,另一个时空叱咤风云实效不高的800mm口径“哆啦A梦”大炮和“卡尔臼炮”的项目根本没有被帝国统帅部立项,这几件挑战艺术家想象力的钢铁怪兽也就没有被造出来吸引眼球的机会了。那些原来会被浪费在这些夸张项目上的经费一部分被用于发展战略空军,另一部分则投入到了一些相对轻便、利于快速部署的“轻型”列车炮项目上了——比如一直以来备受重视的使用280mm、70倍径的K5系列列车炮就得到了比历史上更多的产量,从沙恩霍斯特级上使用成熟的奥托.梅拉拉12.6英寸炮和俾斯麦16.5寸炮也被加长身管移植出了便捷成熟的列车炮型号,12.6和16.5寸口径的列车炮成为了K系列列车炮的巅峰之作,分别被命名为了K6、K7列车炮。而帝国最重型列车炮的研发尝试,也就止步于16.5英寸为止了。
英国人和法国人肯定也嗅到了战争的气息,英国人的造舰进度正在全面加快,估计到开战的时候他们的5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都可以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来,战斗机部队也会比现在扩充40个飞行中队以上,法国人的建设速度也差不多,“黎塞留级”首舰肯定可以在战前收尾,2号舰在帝国正式进攻法国之前也会完工。
不过与之相应的是,他们对于陆军的发展仍然是按部就班,也许是英国人从来没有认识到发展陆军对付德国的必要xìng,而法国人还盲目保持着对德军的优势信心——即使到了1940年年中国防军已经扩充到了150个师的规模,档卫军也达到了30几个师,法国人仍然对他们“300万训练有素的常备陆军”怀有很大的自信心——毕竟在他们看来,德国人所谓的150个师军队有一大半是服役期不满两年的士兵,而档卫军更是一群流氓组成的乌合之众。
很显然,英国人和法国人是在想要等待一个对帝国宣战的契机,他们已经从帝国逐渐蚕食、彻底消化巴尔干的行动中嗅到了极度危险的气息,如果不是帝国一直做的非常隐蔽温吞水煮青蛙让英法找不到足够明显的开战借口的话,他们早就宣战了。
当然,宣战不等于死掐,英国人和法国人的预定策略自然是从海空全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封锁,他们所掌握的德国的战略物资储备数量明显是远远偏低的,在他们看来,对付一个没有夺取制海权的国家,只要饿死他们就足够了。
不过这也丝毫不奇怪,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建立战略物资储备的概念,英法美苏都是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或者资源来源的国家,事实上,也正是在德国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之后,战略储备这个概念才被战败各国用血的教训记录了下来。
…………
委内瑞拉帕利亚半岛秘密空军基地,一批最新的战机被投放到了这个基地,这些战机都是1939年1940年最新投产的,经过国内前期反复的小批量试产和训练磨合后,现在终于被大批量投放到委内瑞拉训练基地,进行最后半年的大规模实战磨合训练。
委内瑞拉的帕利亚半岛空军基地在过去四年里已经为德国培养了超过了8万名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平均每年2万名,每名飞行员都得到了400小时以上的飞行时间,燃油总消耗超过2000万吨,报废各型老式训练飞机一千余架,锻炼出了超过30万人的地勤团队。
如此大规模的空军基地要完全躲开敌国的视线是不可能的,从1939年开始英法和米国就注意到了德国人在委内瑞拉似乎建有非常庞大的军事基地,在部分西班牙国土上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不过幸好维勒安见机得早,他及时让英法间谍成功渗透进了一些边缘的假目标,同时又对基地的燃油来源进行了严格监控——到现在为止,英法美都不知道奥利诺克海湾油田的存在,因为连在基地训练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本身都不知道这个基地的规模和燃油的用量,所以即使有人口风不严泄密了也泄露不出全面的真相,英法也就无法对委内瑞拉军事基地的规模进行正确估算了。
“那是昨天刚刚投放过来的FW-190A和FW190G吧,真是令人期待啊,虽然他们没有赶上西班牙和南斯拉夫的实战检验,不过确实是两款优秀的战机啊。基地改装的平甲板测试舰已经调试好了么,如果准备好了的话,这些天就可以让‘格拉芙.齐柏林’号航母返航了,过几个月再来这里接应,长期呆在特立尼达外海的话,太容易暴露目标了。”
帕利亚基地负责人、管理德国空军训练工作的主官瓦尔特.韦佛上将不像戈林,他是一个老派的军人,对于军种的门户之见不是很强,所以不太在乎这种飞机究竟是隶属于空军还是海军。
FW-190A和FW-190G都是1939年初完成定型,1939年年中通过压力测试正式投产的,目前只保持在每月共300架的订货生产速度,一旦战争全面爆发的话如果预算和供应链全面统筹后还可以让产量增加数倍。现在为止FW-190A和FW-190G还分别只有1500架的规模,其中一半为空军型,一半为海军型。
FW-190A是一款星星气冷式引擎的战斗机,它们和历史上的FW-190A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在研发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了rì本人同期开发的零战的优秀特点,并且直接使用了另一个时空1943年才投入的BMW802系列发动机,引擎功率达到了惊人的2300马力,在其他方面xìng能稳中有升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盘旋格斗xìng能,同时提前使用了奔驰和BMW公司联合研发的新型机械增压系统,让战机的高空格斗能力也不可小觑。采用IGN-51超级风金属的机体更是非常牢靠。
定型后的FW-190A战斗机达到了自重1.8吨、最大起飞重量4.9吨的水平,机炮载弹量3000发,极速740km/h,满载作战半径470海里;不使用升压座舱情况下最大升限7000米,但是由于机械增压装置的使用,实际改造潜力很大。
武器系统方面,由于秘密兼并了瑞士的厄利孔机炮公司,德国人直接在FW-190A上换装了3组由厄利孔联合研发改进的MG-152D20mm双联装机炮机炮(也就是一共6门),此款机炮使用了大初速的20mm炮弹,最大shè速可以突破每分钟900发,在弹药威力剧增的情况下,shè速几乎与同期的美制12.7mmM2机枪乃至英美的7.62mm机枪不相上下。
FW-190G在另一个时空是不存在的,不过在这个时空,既然维勒安从rì本人那里弄到了九九式舰爆的全套设计资料和测试数据,而德国人又迫切需要一款小巧轻便的舰载型急降下爆击机,那么在FW-190A的成功经验上,结合rì本人的九九式舰爆完成星形气冷式引擎爆击机的计划也就水到渠成了。
FW-190G适度扩大了机体尺寸和翼展尺寸,采用了更加强劲巨大的BMW-803引擎,功率达到了惊人的2900马力,并加大了机头迎风散热面,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可以拖动最大起飞重量突破10吨的机体——这个数据达到了FW-190A战斗机的2.2倍,代价则是最大飞行速度从730km/h降到了550km/h,足足降低了28%,不过作为一款急降下爆击机来说,这个速度还是完全够用了——毕竟更为古老的Ju-87“斯图卡”的飞行时速只有300多公里。满载作战半径550海里。
FW-190G最大载弹量4吨,可以携带2枚斯图卡使用的1.5吨重型航空炸弹或者4枚1000磅/8枚500磅航空炸弹,满载作战半径550海里。
而采用星形气冷式引擎制造急降下爆击机还有一点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大迎风面尺寸的机头虽然让高速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大大提高了,导致高速飞行吃力,可是在进行俯冲攻击的时候,由于迎风面的阻力较大,不使用专门的减速板也能很好地保持俯冲姿态,防止飞机失控或过载过大,事实上FW-190G也确实没有安装专门的活动式减速板机构,让机体的整体稳定xìng比斯图卡更为可靠,唯一的弊端就是无法实现真正90°的俯冲攻击姿态,最多只能达到60°至70°,在后来的实战中,德国空军在初期波兰时对这种俯冲轰炸机表现出了初步的不适应后,很快改变策略从斯图卡飞行部队中抽调了最有经验的急降下爆击机飞行员飞FW-190G,并且编制了一套经过充分实战检验的FW-190G俯冲瞄准投弹技术手册,优化了战机的观瞄系统,当法国战役开始的时候,这种“无声杀手”已经彻底成为了盟军的空中噩梦。
此时此刻,超过300架的FW190A和190G都是依靠2艘去年服役的“齐柏林”级航空母舰从西班牙在大西洋西非海岸的拉斯帕尔马斯群岛海军基地运过来的,为了防止舰队行踪被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英国人发现,它们在到达特立尼达外海400海里处,就停止了继续前进,而是选择了让战机起飞直接飞到贝特角基地降落,次rì再在贝特角基地满油起飞依靠惯xìng导航寻找航母编队降落,航母舰队的油料补给都是靠每周一艘莫比亚斯集团的油轮从委内瑞拉出发,到指定海域与航母会和进行海上油水补给。
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周,随着委内瑞拉基地模拟改建的大型平甲板邮轮通过测试后,这艘民船改装来的建议模拟航母就要代替齐柏林航母的工作,肩负起海航飞行员新机种磨合训练的任务了。
…………
当然,航空用星形气冷式引擎的成熟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战斗机的更新换代那么简单,新型的FW-Ta400战略轰炸机和ME-323重型运输机也在维勒安和戈林的双重推进下投入了现役。
与另一个时空中德国人在重型轰炸机和运输机领域走了无数弯路、设计了无数复杂机型的杯具不同的是,由于维勒安手握着“技术情报局”这个代表了“国际领先研发方向”的大杀器,那些液冷式引擎重型轰炸机、运输机项目在立项评审的时候就被空军部门枪毙掉了:戈林在维勒安的游说下,发文给各个承包单位,明确说明空军绝对不会对任何一款使用液冷式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下达订货,因此梅塞斯密特公司等企图利用和希特勒本人之间的上层关系强推诸如ME-264轰炸机之类的项目也就不了了之了,最后不得不在数年后改为并列涡扇引擎轰炸机重新立项,虽然沿用了这个名字,却远远不是历史上的ME-264了。
在维勒安的推动下,德国从1938年开始重建战略空军后,就把重型轰炸机和运输机定位在了两个系列上,首先是使用大功率星形气冷式引擎的6发轰炸机,要求在20吨载弹量的情况下可以达到60008000km航程,以便部署在匈牙利或者罗马尼亚就可以往返攻击巴库油田、莫斯科及英属中东一线,要求1940年完成设计、1941年投产。同时,1939年随着ME-262原型机和配套的涡轮喷气式引擎的完成后,未来的8引擎轰炸机将采用两台涡扇式发动机并列的模式,获取更大的气动推力和更强劲的作战表现。
当然,毕竟早期的涡喷、涡扇发动机可靠xìng有待验证,至少在1943年之前帝方出于技术代差保密和可靠xìng的考虑,是不会把那些没有充分测试的机型投入生产的。
1940年上半年刚刚完成测试定型的新式轰炸机FW-Ta400和FW190系列一样,都是福克沃尔夫公司的力作,鉴于福克公司使用BMW气冷引擎的成熟经验,FW-Ta400在其机翼上均匀布置了6部专门定制的BMW-803D14缸气冷引擎,单台功率达到了3300马力,整机总功率接近了变态的2万马力。机体其它主要xìng能如下:机体长度32米、翼展45米,自重29吨,最大载弹量25吨,最大起飞重量88.5吨,最大飞行时速540km,升限8000米,满载航程7000公里。
ME-323重型运输机项目则是在1938年底被上层关系较好的梅塞斯密特公司抢到手的,由于规定的研发周期较短,以及维勒安的技术共享策略,他们也不得不抛弃梅塞斯密特公司一贯对气冷引擎的偏见,大量借鉴了福克沃尔夫公司的成熟经验,使用了差不多的动力配置解决方案,最大的改进则是在翼下机体结构的制造上,梅塞斯密特独创xìng地使用了机头开放式货仓、全通式机体的结构,让运输机的货仓空间可以被充分利用。最终,这款运输机的最大运载量达到了与FW-Ta400战略轰炸机一样的25吨,货舱结构可以运输1辆4号坦克或者2辆3号追猎者战车/防空战车,唯一的代价是由于空气动力结构的变化,不得不牺牲了航速和升限:最大时速从FW-Ta400战略轰炸机的540km降低到了400km,航程缩短到4000km、升限6000米。
这两种重型作战飞机都在1940年底正式投入量产,没能赶上北欧和法国战役,但是在对英空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作为帝国空军大力发展战略轰炸力量的一个副作用,另一个时空叱咤风云实效不高的800mm口径“哆啦A梦”大炮和“卡尔臼炮”的项目根本没有被帝国统帅部立项,这几件挑战艺术家想象力的钢铁怪兽也就没有被造出来吸引眼球的机会了。那些原来会被浪费在这些夸张项目上的经费一部分被用于发展战略空军,另一部分则投入到了一些相对轻便、利于快速部署的“轻型”列车炮项目上了——比如一直以来备受重视的使用280mm、70倍径的K5系列列车炮就得到了比历史上更多的产量,从沙恩霍斯特级上使用成熟的奥托.梅拉拉12.6英寸炮和俾斯麦16.5寸炮也被加长身管移植出了便捷成熟的列车炮型号,12.6和16.5寸口径的列车炮成为了K系列列车炮的巅峰之作,分别被命名为了K6、K7列车炮。而帝国最重型列车炮的研发尝试,也就止步于16.5英寸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