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梁柱倾,东京乱
黄昏,夕阳绚烂如火,将最后一丝光与热,倾尽在这片中原大地上。
汴梁新郑门,巍峨高耸的双层门楼顶层,两个身量相近,面貌肖似的青衣人,栉风沐阳,凭栏远眺。
晚风拂来,清爽沁人,但那白发萧然的青衣老者,却以袖掩口,轻轻咳嗽。中年人小心抚其背,轻声道:“阿翁,夜寒露重,是否回府?”
老者摇头:“不忙,咳咳……老夫今日精神颇佳,而且夕阳未尽,谈不上夜寒露重。再稍待一会,让老夫多看一眼这中原河山吧。”
“阿翁……”听到父亲语中不详,中年人不禁哽咽垂泪。
这两人,正是宗泽、宗颖父子。
宗泽的精神的确很好,夕阳余辉,在他面庞镀上一层淡金色,前些日子的那种枯搞灰败之色,似乎已消逝无踪。宗泽的好脸色,来自于他的好心情,而他的好心情,则又是来自昨日发出的第二十四道《乞回銮疏》。
虽然是同样的标题,但这第二十四道《乞回銮疏》,与前二十三道的内容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其中加入了一个重点内容:关于天枢城,关于天诛军,关于渊圣皇后及宗室皇亲……
“……圣后蒙尘,义士援手,壮哉太行,雄哉太原……天子宜遣重臣出使太原,联结圣后大军,老臣聚合两河义士,筑黄河铁壁,以为天子籓篱。陛下宜急还都,定皇统。明克承,以聚天下义兵,南北呼应,复我故土,迎还二圣,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老臣泣伏请允。”
宗泽相信,这道奏疏一定会引起建炎天子极度重视。太原、圣后、皇室、大军……这不啻于一记记警钟,在警醒着扬州城那位官家,若不急还故都。恐有不忍言之事……
宗泽知道。自己的病躯,是撑不到天子还都的那一天了。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建炎天子纳谏还都,统合天下之兵,打过黄河。规复故土。这金銮宝座。就没人可以抢走。无论那人是圣后,还是亲王……陛下,老臣拳拳心意。可昭日月,圣心知否?
宗泽对儿子这一趟太原之行,还是极为满意的。正因得到这重大消息,他才能在奏疏里重重大书一笔,使天子切身体会到那种危机感,从而采纳自己提出的“还都东京,统合大军,拒敌河北,定鼎中原”的政治构想。
宗泽这道奏疏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了天枢城,给建炎天子造成压力,以促其振作。说到底,也只是一种阳谋。只是,他并未能料到,这世上,用阳谋的人太少,玩阴谋的人却太多。这一道奏疏,会给天枢城带来怎样的后果,殊难预料……
遥看西水门外,汴河之上的那艘巨大船舰,宗泽微咦一声:“不是说有两艘战船么,怎地只见一艘?”
宗颖也有些奇怪:“前日孩儿前去拜会狄城主之时,另一艘船尚在,这倒奇了……”
宗泽眯着昏花的老眼,似乎看到那战船二层舱顶上,亦有一人负手朝这边眺望。凝神良久,微微一叹:“听二郎所言,那狄城主年轻英睿,谈吐见识均不凡,尤其赫赫军功,当世无出其右。如此豪杰,惜哉悭缘一面……”
宗颖满面惭愧:“孩儿一时只想着东、西联合,冒然敦请狄城主出使,却未想到阿翁不便出面,与之合盟……孩儿此举着实孟浪了……”
宗泽摇头道:“无妨,请来最好,我不便合盟,总有能合盟之人。但愿扬州那边能来得及……”
宗颖也是一脸企盼:“若奏疏送抵行在,天子应阿翁所请,派遣使节出使太原。到那时,便可请狄城主入留守司相见了。”
宗泽先是展颜,随即变苦笑:“只怕老夫熬不到那一天到来啊……”
“阿翁……”
“二郎,若天子未采纳我的建议,而我又支撑不到那一天,你要顶住杜公美与郭传师的压力,放手让那狄烈合纵河北义军。”
宗颖讶异道:“这、这是何故?”
宗泽长叹:“是老夫将这数十万义民聚合在一起的,若天子不想要他们;杜公美与郭传师亦不欲收编他们。他们的下场,就只有两个,壮者为盗,弱者为食。数十万生灵何辜?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老夫九泉之下,又岂能安心?咳咳……”
宗泽心情激动之下,又是咳嗽连连。宗颖慌忙连声应是,又连连拍背,一个劲劝父亲下城回府。
或许,宗泽太明白扬州行在那位建炎天子的秉性,对自己最后一道奏疏能否奏效,完全没有信心,甚至充满悲观。
城外所见,鼓角连营;回首北望,黄河滔滔;如此河山,如此大好局面,就这么断送了么?不甘心,真不甘心啊!
宗泽想到悲愤处,激动难禁,喉咙一甜,一口鲜红喷向夕阳,颤动的手臂戟指向北:
“过河!过河!过河——”
与历史记载吻合,建炎二年七月十二,宗泽于东京汴梁溘然长逝。
宗泽之死,打破了东京局势的微妙平衡,使汴梁城内潜藏于水底之下的各种矛盾与危机,正式浮出水面。
……
“宗汝霖身故了?”杜充得知这个消息时,正与郭仲荀在府中对饮,手中杯子顿住,两边嘴角不由得向上一勾,随即立即换上一副悲戚之容,“汝霖兄乃国之梁柱,天子肱股,惜哉天不假年……吾痛失师友,国痛失干城……”
郭仲荀可没那么多感概,只催促道:“杜兄赶紧向朝廷上表,然后,到留守府接印。”
“不忙,宗汝霖前脚刚走。杜某后脚就索印,吃相太难看,可缓上一缓,我等有更重要的地方要去。”
“何处?”
“滑州!”
这个时候的滑州,也因宗泽身故,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而乱作一团。滑州的军队并不多,二万人不到,与几十万义军相比,相差甚远。但这支军队有个极响亮的名头“八字军”。
八字军的来源,是因为王彦在渡黄河攻卫州之时。被金军围困在共城西山。因金人求购其头颅甚急。弄得王彦一日三惊,睡觉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停换地方,生怕被手下干掉。最后手下不得已。便在脸上刺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那意思再明白不过。我们脸上都这样了,总不能砍了你的脑袋投降金人了吧。王彦这才消停下来。
八字军的这八字,最早就是向王彦表忠心的意思。而且只有中、高级军将才往脸上刺字,普通的小卒,哪轮得到你表忠心?但是,曾经做为王彦手下十一将之一的岳飞,只在背上有字,脸上却没有。所以,不排除岳飞不想表忠心而离开王彦的可能。嗯,这一点,倒与后世辛亥元戎黄兴,因为不肯发誓忠于孙中山,从此分道扬镳极相似。
八字军,已经用烙在皮肉上的文字,来证明了这是一支只属于王彦一个人的军队。所以,当王彦宣布,自己将应诏卸职离开军队,前往扬州行在面君的消息时,手下军将士卒,无不大哗。手下大将张翼、白安民、赵撙、桑仲、李忠等均表示反对王彦离开。
王彦取出杜充带来的手诏,长叹道:“圣君有诏,岂敢有违?”
诸将无语。
七月十三,王彦离开滑州,夺赴扬州。
王彦前脚刚才,杜充后脚就到。目的很简单,就为了这支八字军。
杜充虽是文官出身,但在北京留守的任上,也干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军政齐抓,统兵御将。尽管军事水平不咋地,但眼光还是有的。眼下整个东京城,总共有三股军兵:一是东京留守司本部兵马,象徐庆、王贵及岳飞之前统御的那支前军兵马便属此类,这部分人马约为五万;二是王彦的八字军,这部分为二万;三是河北义军,这部分最多,达十万之众。当然,这战斗力也是最差劲的。
以杜充的眼光看来,三股兵马中,八字军最强,留守司本部次之,最差的就是河北义军。
留守司本部兵马,副留守郭仲荀抓在手里一部分,作为利益同盟者,杜充不能碰他这一部分兵力。所以,杜充只能将眼光放在留守司另一部分兵马,以及八字军身上。王彦卸职,便是杜充玩的一手花样:“调虎离山”。当然,圣旨手诏是真的,是杜充上任前拟定的夺权计划的一部分。
杜充来到滑州军营,直接以东京留守的名义,将八字军的指挥权收归已有。但是,军队的事历来就是这样:你拿到指挥权,却未必真的就能指挥军队,除非得到军中大将的真正支持,否则,也只是名义上的统帅而已。真打起仗来,只怕是令不出营门,兵不过亲卫。
杜充也是统帅过兵马大军之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否则也不会在初来东京,就想着法拉拢各军将领。取得八字军的指挥权,只是达成了抓军队最基本一步,能不能真正拿到这支精兵,还要看军中将领是否支持。
杜充花了一整天时间,与八字军中十余名大将全挨个单独约谈了一遍,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以白安民、赵撙为首的不合作派;以张翼为首的不偏不倚中间派;以桑仲、李横、李忠为首的鼎力合作派。也就是说,杜充真正掌握了八字军中桑、李三将麾下约五千人马。只要再接收留守司另一部约二万人马,他手头就算有一支大军了。
但是,杜充并未因此而满足,那伙河北流寇虽然多为乌合之众,但架不住人多啊,哪怕是百里挑一,也能挑出好几千精兵不是?杜充的心理预期是从贼兵中挑出二、三万精壮,合并留守司、八字军,可得一支七、八万兵马——这,可就是自己起家的本钱啊!
杜充随后就向桑仲、李横、李忠下达第一个指令:“沿河扫荡十二贼寨,收其壮勇为我用,老弱妇孺弃之。”
在历史上,这件事是由岳飞干的,而如今被截留在太原的岳飞,命运已发生重大改变。结果,吞并河北义军的任务,就转到了桑、李三人头上。
桑仲接令后还有些不解:“不是十四贼寨吗?怎地只扫荡十二个?”
杜充捻须一笑,正待说话。外面却传来亲兵的通报:“刘忠寨的寨首,求见府尹。”
杜充呵呵笑道:“这就是答案。”
桑仲、李横与李忠恍然大悟,连道留守大人高明。
刘忠,山东巨盗,因自黥其面,号“花面兽”。此人也是河北义军中的一支,曾与“没角牛”杨进有冲突,被痛殴。王善居中调停,刘忠却认为其偏坦,心怀怨怼,因此与河北义军诸首领颇有嫌隙。杜充一来,他就自动投靠。对于这送上门的狗,杜充也无所谓,收便收了。
只是杜充绝对没想到,这条他丝毫不放在眼里的“狗”,会给他带了一个如此重大而惊人的消息。
刘忠入内后,先不说话,只以目示意桑、李三将,三将倒也识趣,连忙告退。杜充对这故作神秘的家伙很是不爽,当下不耐烦道:“有事就说!”就差来一句“有屁快放”了。
刘忠脸上充满着一种告密的亢奋,掩饰不住兴奋道:“前几日有一伙自称天枢城的贼人,在其首领狄烈带领下,出现于王善寨,欲招揽河北诸头领。”
对于刘忠的第一条消息,杜充只是淡淡一笑。这天枢城之事,此前隐隐听宗颖含糊其辞提过,据说是太行山一带的贼寇,与金人颇打了几仗,小有战绩,没什么大了不起的。
此前杜充在大名府任留守时,也听说过这个天枢城,不过多为坊间传闻,流传荒诞不经,说是屡败金军,斩杀万户大将,连金东路军统帅完颜宗辅都被阻于井陉,寸步难进。当真可笑之致,无一言足以信。宗氏父子一向有招揽流贼的喜好,大概听到这骇人的传闻,兴起之下,派人去招揽。结果人招来了才发现,言过其实,不过尔尔,因此,才这般遮遮掩掩,说话不尽不实。
至于说到招揽,笑话,贼招贼有何可虑?不过臭味相投罢了。
不过刘忠接下来第二句话,却让一派从容儒雅之状的杜充原地蹦起三尺,桌案都被掀翻了。
“那狄烈夸言,渊圣皇后在天枢城中。而且,其随行队伍中,有一名自称相国公的少年!”(未完待续。。)
汴梁新郑门,巍峨高耸的双层门楼顶层,两个身量相近,面貌肖似的青衣人,栉风沐阳,凭栏远眺。
晚风拂来,清爽沁人,但那白发萧然的青衣老者,却以袖掩口,轻轻咳嗽。中年人小心抚其背,轻声道:“阿翁,夜寒露重,是否回府?”
老者摇头:“不忙,咳咳……老夫今日精神颇佳,而且夕阳未尽,谈不上夜寒露重。再稍待一会,让老夫多看一眼这中原河山吧。”
“阿翁……”听到父亲语中不详,中年人不禁哽咽垂泪。
这两人,正是宗泽、宗颖父子。
宗泽的精神的确很好,夕阳余辉,在他面庞镀上一层淡金色,前些日子的那种枯搞灰败之色,似乎已消逝无踪。宗泽的好脸色,来自于他的好心情,而他的好心情,则又是来自昨日发出的第二十四道《乞回銮疏》。
虽然是同样的标题,但这第二十四道《乞回銮疏》,与前二十三道的内容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其中加入了一个重点内容:关于天枢城,关于天诛军,关于渊圣皇后及宗室皇亲……
“……圣后蒙尘,义士援手,壮哉太行,雄哉太原……天子宜遣重臣出使太原,联结圣后大军,老臣聚合两河义士,筑黄河铁壁,以为天子籓篱。陛下宜急还都,定皇统。明克承,以聚天下义兵,南北呼应,复我故土,迎还二圣,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老臣泣伏请允。”
宗泽相信,这道奏疏一定会引起建炎天子极度重视。太原、圣后、皇室、大军……这不啻于一记记警钟,在警醒着扬州城那位官家,若不急还故都。恐有不忍言之事……
宗泽知道。自己的病躯,是撑不到天子还都的那一天了。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建炎天子纳谏还都,统合天下之兵,打过黄河。规复故土。这金銮宝座。就没人可以抢走。无论那人是圣后,还是亲王……陛下,老臣拳拳心意。可昭日月,圣心知否?
宗泽对儿子这一趟太原之行,还是极为满意的。正因得到这重大消息,他才能在奏疏里重重大书一笔,使天子切身体会到那种危机感,从而采纳自己提出的“还都东京,统合大军,拒敌河北,定鼎中原”的政治构想。
宗泽这道奏疏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了天枢城,给建炎天子造成压力,以促其振作。说到底,也只是一种阳谋。只是,他并未能料到,这世上,用阳谋的人太少,玩阴谋的人却太多。这一道奏疏,会给天枢城带来怎样的后果,殊难预料……
遥看西水门外,汴河之上的那艘巨大船舰,宗泽微咦一声:“不是说有两艘战船么,怎地只见一艘?”
宗颖也有些奇怪:“前日孩儿前去拜会狄城主之时,另一艘船尚在,这倒奇了……”
宗泽眯着昏花的老眼,似乎看到那战船二层舱顶上,亦有一人负手朝这边眺望。凝神良久,微微一叹:“听二郎所言,那狄城主年轻英睿,谈吐见识均不凡,尤其赫赫军功,当世无出其右。如此豪杰,惜哉悭缘一面……”
宗颖满面惭愧:“孩儿一时只想着东、西联合,冒然敦请狄城主出使,却未想到阿翁不便出面,与之合盟……孩儿此举着实孟浪了……”
宗泽摇头道:“无妨,请来最好,我不便合盟,总有能合盟之人。但愿扬州那边能来得及……”
宗颖也是一脸企盼:“若奏疏送抵行在,天子应阿翁所请,派遣使节出使太原。到那时,便可请狄城主入留守司相见了。”
宗泽先是展颜,随即变苦笑:“只怕老夫熬不到那一天到来啊……”
“阿翁……”
“二郎,若天子未采纳我的建议,而我又支撑不到那一天,你要顶住杜公美与郭传师的压力,放手让那狄烈合纵河北义军。”
宗颖讶异道:“这、这是何故?”
宗泽长叹:“是老夫将这数十万义民聚合在一起的,若天子不想要他们;杜公美与郭传师亦不欲收编他们。他们的下场,就只有两个,壮者为盗,弱者为食。数十万生灵何辜?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老夫九泉之下,又岂能安心?咳咳……”
宗泽心情激动之下,又是咳嗽连连。宗颖慌忙连声应是,又连连拍背,一个劲劝父亲下城回府。
或许,宗泽太明白扬州行在那位建炎天子的秉性,对自己最后一道奏疏能否奏效,完全没有信心,甚至充满悲观。
城外所见,鼓角连营;回首北望,黄河滔滔;如此河山,如此大好局面,就这么断送了么?不甘心,真不甘心啊!
宗泽想到悲愤处,激动难禁,喉咙一甜,一口鲜红喷向夕阳,颤动的手臂戟指向北:
“过河!过河!过河——”
与历史记载吻合,建炎二年七月十二,宗泽于东京汴梁溘然长逝。
宗泽之死,打破了东京局势的微妙平衡,使汴梁城内潜藏于水底之下的各种矛盾与危机,正式浮出水面。
……
“宗汝霖身故了?”杜充得知这个消息时,正与郭仲荀在府中对饮,手中杯子顿住,两边嘴角不由得向上一勾,随即立即换上一副悲戚之容,“汝霖兄乃国之梁柱,天子肱股,惜哉天不假年……吾痛失师友,国痛失干城……”
郭仲荀可没那么多感概,只催促道:“杜兄赶紧向朝廷上表,然后,到留守府接印。”
“不忙,宗汝霖前脚刚走。杜某后脚就索印,吃相太难看,可缓上一缓,我等有更重要的地方要去。”
“何处?”
“滑州!”
这个时候的滑州,也因宗泽身故,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而乱作一团。滑州的军队并不多,二万人不到,与几十万义军相比,相差甚远。但这支军队有个极响亮的名头“八字军”。
八字军的来源,是因为王彦在渡黄河攻卫州之时。被金军围困在共城西山。因金人求购其头颅甚急。弄得王彦一日三惊,睡觉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停换地方,生怕被手下干掉。最后手下不得已。便在脸上刺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那意思再明白不过。我们脸上都这样了,总不能砍了你的脑袋投降金人了吧。王彦这才消停下来。
八字军的这八字,最早就是向王彦表忠心的意思。而且只有中、高级军将才往脸上刺字,普通的小卒,哪轮得到你表忠心?但是,曾经做为王彦手下十一将之一的岳飞,只在背上有字,脸上却没有。所以,不排除岳飞不想表忠心而离开王彦的可能。嗯,这一点,倒与后世辛亥元戎黄兴,因为不肯发誓忠于孙中山,从此分道扬镳极相似。
八字军,已经用烙在皮肉上的文字,来证明了这是一支只属于王彦一个人的军队。所以,当王彦宣布,自己将应诏卸职离开军队,前往扬州行在面君的消息时,手下军将士卒,无不大哗。手下大将张翼、白安民、赵撙、桑仲、李忠等均表示反对王彦离开。
王彦取出杜充带来的手诏,长叹道:“圣君有诏,岂敢有违?”
诸将无语。
七月十三,王彦离开滑州,夺赴扬州。
王彦前脚刚才,杜充后脚就到。目的很简单,就为了这支八字军。
杜充虽是文官出身,但在北京留守的任上,也干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军政齐抓,统兵御将。尽管军事水平不咋地,但眼光还是有的。眼下整个东京城,总共有三股军兵:一是东京留守司本部兵马,象徐庆、王贵及岳飞之前统御的那支前军兵马便属此类,这部分人马约为五万;二是王彦的八字军,这部分为二万;三是河北义军,这部分最多,达十万之众。当然,这战斗力也是最差劲的。
以杜充的眼光看来,三股兵马中,八字军最强,留守司本部次之,最差的就是河北义军。
留守司本部兵马,副留守郭仲荀抓在手里一部分,作为利益同盟者,杜充不能碰他这一部分兵力。所以,杜充只能将眼光放在留守司另一部分兵马,以及八字军身上。王彦卸职,便是杜充玩的一手花样:“调虎离山”。当然,圣旨手诏是真的,是杜充上任前拟定的夺权计划的一部分。
杜充来到滑州军营,直接以东京留守的名义,将八字军的指挥权收归已有。但是,军队的事历来就是这样:你拿到指挥权,却未必真的就能指挥军队,除非得到军中大将的真正支持,否则,也只是名义上的统帅而已。真打起仗来,只怕是令不出营门,兵不过亲卫。
杜充也是统帅过兵马大军之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否则也不会在初来东京,就想着法拉拢各军将领。取得八字军的指挥权,只是达成了抓军队最基本一步,能不能真正拿到这支精兵,还要看军中将领是否支持。
杜充花了一整天时间,与八字军中十余名大将全挨个单独约谈了一遍,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以白安民、赵撙为首的不合作派;以张翼为首的不偏不倚中间派;以桑仲、李横、李忠为首的鼎力合作派。也就是说,杜充真正掌握了八字军中桑、李三将麾下约五千人马。只要再接收留守司另一部约二万人马,他手头就算有一支大军了。
但是,杜充并未因此而满足,那伙河北流寇虽然多为乌合之众,但架不住人多啊,哪怕是百里挑一,也能挑出好几千精兵不是?杜充的心理预期是从贼兵中挑出二、三万精壮,合并留守司、八字军,可得一支七、八万兵马——这,可就是自己起家的本钱啊!
杜充随后就向桑仲、李横、李忠下达第一个指令:“沿河扫荡十二贼寨,收其壮勇为我用,老弱妇孺弃之。”
在历史上,这件事是由岳飞干的,而如今被截留在太原的岳飞,命运已发生重大改变。结果,吞并河北义军的任务,就转到了桑、李三人头上。
桑仲接令后还有些不解:“不是十四贼寨吗?怎地只扫荡十二个?”
杜充捻须一笑,正待说话。外面却传来亲兵的通报:“刘忠寨的寨首,求见府尹。”
杜充呵呵笑道:“这就是答案。”
桑仲、李横与李忠恍然大悟,连道留守大人高明。
刘忠,山东巨盗,因自黥其面,号“花面兽”。此人也是河北义军中的一支,曾与“没角牛”杨进有冲突,被痛殴。王善居中调停,刘忠却认为其偏坦,心怀怨怼,因此与河北义军诸首领颇有嫌隙。杜充一来,他就自动投靠。对于这送上门的狗,杜充也无所谓,收便收了。
只是杜充绝对没想到,这条他丝毫不放在眼里的“狗”,会给他带了一个如此重大而惊人的消息。
刘忠入内后,先不说话,只以目示意桑、李三将,三将倒也识趣,连忙告退。杜充对这故作神秘的家伙很是不爽,当下不耐烦道:“有事就说!”就差来一句“有屁快放”了。
刘忠脸上充满着一种告密的亢奋,掩饰不住兴奋道:“前几日有一伙自称天枢城的贼人,在其首领狄烈带领下,出现于王善寨,欲招揽河北诸头领。”
对于刘忠的第一条消息,杜充只是淡淡一笑。这天枢城之事,此前隐隐听宗颖含糊其辞提过,据说是太行山一带的贼寇,与金人颇打了几仗,小有战绩,没什么大了不起的。
此前杜充在大名府任留守时,也听说过这个天枢城,不过多为坊间传闻,流传荒诞不经,说是屡败金军,斩杀万户大将,连金东路军统帅完颜宗辅都被阻于井陉,寸步难进。当真可笑之致,无一言足以信。宗氏父子一向有招揽流贼的喜好,大概听到这骇人的传闻,兴起之下,派人去招揽。结果人招来了才发现,言过其实,不过尔尔,因此,才这般遮遮掩掩,说话不尽不实。
至于说到招揽,笑话,贼招贼有何可虑?不过臭味相投罢了。
不过刘忠接下来第二句话,却让一派从容儒雅之状的杜充原地蹦起三尺,桌案都被掀翻了。
“那狄烈夸言,渊圣皇后在天枢城中。而且,其随行队伍中,有一名自称相国公的少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