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节 府兵授田升级版
“不错,我说的这个,正是脱胎于府兵制。但是又让它有募兵制度的优点。”李志坚对李靖敏锐的思维非常满意。老头越能干,能带的学生就是越牛逼。这当然让他很开心。
“首先,府兵制度,并不再以军府为单位,而是全部的丁男,在授田之前,必须有义务服兵役。因此我这个制度,就叫做义务兵役制度。我要让大唐的子民都知道,当兵光荣,当兵有好处。当兵管吃管喝管住,当兵以后,才能发田!”李志坚大手一挥,坚定的说。
“具体是这样的,十七岁的男子,只要身强体壮,就有义务当兵五年。这五年,管吃住,服役结束后,发安家费和田地。终身不用服劳役。如果体格较次,可以不服役,但也不授田。如果无法服役,又想授田的,那就服劳役三年。此后终身不用再服劳役。”
“恩,此法只要你养的起那么多人,就可行。不过,你这个要给圣人说,你给我说有毛用啊。”李靖回答道。对于李志坚的广闻博学和奇思妙想,他都非常满意,只是他还是不明白这和他有神猫关系。
“当然养的起。我大唐两千万人,还养不起十万jīng兵?”
职业军队消耗是业余府兵制的好几倍。改革之后,不在保持60万的常备府兵,转而10万现役,十万后备。从李世民征伐高丽来看,十万士兵也是唐初朝廷比较能养的起的数量。
“和卫公当然有关系。打仗不能光有兵,没有将啊!因此,还需要李卫公给朝廷调教出一批会打仗的人……”
“这一点。会打仗我可以保证,但他们给谁打,就不归我管了。”李靖赶紧撇清关系。实际上现在唐代的军事将领大多为关陇军事集团的世袭所把持。就算暂时忠诚度没问题,能力迟早也会出问题。
“因此太子殿下打算开设武举,武举人入国子监武学就读,你就是国子监武学的学监!”李志坚这下是终于把话说明白了。
“殿下真是好手笔。老夫,干了!”李靖从榻上站起来,显得容光焕发。“你这娃娃说话太绕了。直接说多省事,给老夫讲一对稀奇古怪的玩意!告诉你,如果你老聊这些国家大事,就别来找我聊天。你赶紧给我去给冷气机监工去!”
李志坚胸中一口闷气,差点没再次昏过去。
唐初的科举,除了明经和进士两科,还有算学之类的杂七杂八的科,因此再开一门武举也不算怪事。历史上的武举,正是由武则天首开的。只是武举和别的举人一样,都是在中举之前,就形成了固定的思想和利益集团了。没有经过培训和洗脑,怎么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呢?没有年龄限制,没有统一培训,这正是科举的不科学之处。
要建立李志坚心目中的军事体系,从唐代看,这个基础是完全可行的。具体发展如何,就要看他的cāo作了。唐朝还要面临和吐蕃和南诏的战争,甚至以后面临伊斯兰世界的威胁。打仗不能光靠太子一个人啊。
-分割线-
既然第一批冷气机的销售,相对来说“这么”火爆。有了活塞技术的积累,李志坚也不好意思不把蒸汽机整出来了。
蒸汽机的种类有很多,但从瓦特改良纽卡门蒸汽机以来,就有固定的三个部分:锅炉,气缸活塞,和冷凝器。
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活塞气缸和配气装置了。为了让唐代的手工艺人能制作出合格的蒸汽机的部件,李志坚必须亲自上阵。
老黄头的制作工坊已经增加到了一个高炉,三个铁砧。生意做起来以后,老黄头一共招了六个学徒,加上自己儿子跟着自己打造关键的活塞环和缸套,并且进行渗氮处理作为核心技术之外,普通的铸造气缸和活塞,锻打曲轴和部件的任务,都统统让学徒来完成。
实际上这也不完全算学徒,他们都在少府监的职业体系下干了七八年,都是二十七八岁成家立业的小伙子,拿得是小工的工资。一个月八百钱。这点工资显然不够一家之用,他们的媳妇大都在家也有点副业,开小吃摊,兼织布缝纫做衣服之类。工匠的老婆,一般也是工匠。这种同业相亲,也是后来形成“四民”的基础之一。
经过第一期冷气机的销售,作坊一共生产了二十多台气缸和活塞套件。李志坚就在原来产品的基础上,在气缸盖的进气排气口上加以改进,做一个凸轮连杆控制开闭的气门,代替原来活塞的单向气阀。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蒸汽机,就像课本和影视作品中看到的一样,巨大,笨重。有着巨大的汽缸,活塞连杆和主轴。在蒸汽火车上,巨大的主动轮由一组连杆连接起来,接在一个直径四十公分的大气缸上。
这样大的活塞和汽缸,在蒸汽气压15个大气压左右,可以做到单缸功率大概500千瓦到800千瓦。
但是实际上,蒸汽机也可以做的很小,装在汽车上。在1769年,法国人尼古拉斯库格诺特就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制造出了第一台“汽车”。1803年,蒸汽机的老家,英国人理查特里维西克把这样的蒸汽汽车的速度提高到每小时8千米。后来,他发现蒸汽机的启动和关闭大麻烦太慢了,实在不适合做小型汽车,于是他就改在矿山铁路上,这个蒸汽机车的速度空载可以达到每小时25公里。
在这个阶段,蒸汽机的效率非常低下,可能只有5%不到。蒸汽机几乎是只靠蒸汽压力推动机器,大量的热能都被散热器白白消耗了。一般使用单气缸,单向推动,因此需要一个巨大的飞轮使气缸排气复位。这个飞轮后来在柴油机上也出现了,在很多老式的双缸柴油机上,同样需要一个巨大的飞轮,利用它的惯xìng才能让气缸完成压缩的过程。
后来改进的蒸汽机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使这个过程更加合理,更加高效。于是出现了很多进化版高级的蒸汽机。
直到今天,凡是气缸式的蒸汽机,根据这些特xìng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双动式,活塞往复都可以在做功。火车头上的气缸就是这种双动式的气缸。
第二类是多胀式。它由好几个直径不同的气缸组成,每一个气缸都是单动式的,高压蒸汽在高压气缸中做功后还继续在低压气缸中做功。常见的就是三胀式,因为它的蒸汽降温后还能继续返回锅炉加热,比较省水,所以轮船多使用这一种。
第三种就是理论效率最高的单流蒸汽机。它的构造和柴油机比较像,因为要使用相对比较复杂的配气策略(它用凸轮调整进气门和出气门的开闭,给蒸汽足够的膨胀时间),而且总是需要很多气缸一起工作,因此它也是在后来机床普及,零件制造技术比较高的时候才出现。只是这个时候内燃机的实用化已经基本上将蒸汽机赶下了历史的舞台。
李志坚设计的这一型小型的单流蒸汽机就是在冷气机的气缸结构基础上,加上一个锅炉和冷凝器组成的。它的设计功率是约20匹马力(14千瓦)。这样的功率,带动大型冷气机,小型机床,煤矿抽水机,等等……都是可以用的上的。
选择这个数值,也是有考虑的,因为冷气机装的地方,大都是贵族的主人的起居室。这样的空间,都是比较大的。要达到好的制冷效果,让二十匹马一起在后院拉磨,效果实在是又闹腾又蛋疼。
对需要锅炉和冷凝器的蒸汽机而言,更小的功率就实在是有点不值得了。小功率的动力一般都是使用轻便的内燃机而不是蒸汽机。
现代更小功率的热机出现在摩托车上,大概是3到6千瓦。不过小排量摩托车已经被电瓶车给赶走的差不多了吧。小型汽车的发动机大概在30千瓦以上。
单流式蒸汽机本体可以制作的比较轻便,问题在于锅炉和冷凝器,确实比较笨重。因此这一款蒸汽机暂时不会用在汽车或者机车上。毕竟这个也是要积累经验以后,才能投入到可靠xìng要求更高的地方去。
李志坚再次打开他的穿越金手指,开始粗略计算单流式蒸汽机的大致数据。
“首先,府兵制度,并不再以军府为单位,而是全部的丁男,在授田之前,必须有义务服兵役。因此我这个制度,就叫做义务兵役制度。我要让大唐的子民都知道,当兵光荣,当兵有好处。当兵管吃管喝管住,当兵以后,才能发田!”李志坚大手一挥,坚定的说。
“具体是这样的,十七岁的男子,只要身强体壮,就有义务当兵五年。这五年,管吃住,服役结束后,发安家费和田地。终身不用服劳役。如果体格较次,可以不服役,但也不授田。如果无法服役,又想授田的,那就服劳役三年。此后终身不用再服劳役。”
“恩,此法只要你养的起那么多人,就可行。不过,你这个要给圣人说,你给我说有毛用啊。”李靖回答道。对于李志坚的广闻博学和奇思妙想,他都非常满意,只是他还是不明白这和他有神猫关系。
“当然养的起。我大唐两千万人,还养不起十万jīng兵?”
职业军队消耗是业余府兵制的好几倍。改革之后,不在保持60万的常备府兵,转而10万现役,十万后备。从李世民征伐高丽来看,十万士兵也是唐初朝廷比较能养的起的数量。
“和卫公当然有关系。打仗不能光有兵,没有将啊!因此,还需要李卫公给朝廷调教出一批会打仗的人……”
“这一点。会打仗我可以保证,但他们给谁打,就不归我管了。”李靖赶紧撇清关系。实际上现在唐代的军事将领大多为关陇军事集团的世袭所把持。就算暂时忠诚度没问题,能力迟早也会出问题。
“因此太子殿下打算开设武举,武举人入国子监武学就读,你就是国子监武学的学监!”李志坚这下是终于把话说明白了。
“殿下真是好手笔。老夫,干了!”李靖从榻上站起来,显得容光焕发。“你这娃娃说话太绕了。直接说多省事,给老夫讲一对稀奇古怪的玩意!告诉你,如果你老聊这些国家大事,就别来找我聊天。你赶紧给我去给冷气机监工去!”
李志坚胸中一口闷气,差点没再次昏过去。
唐初的科举,除了明经和进士两科,还有算学之类的杂七杂八的科,因此再开一门武举也不算怪事。历史上的武举,正是由武则天首开的。只是武举和别的举人一样,都是在中举之前,就形成了固定的思想和利益集团了。没有经过培训和洗脑,怎么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呢?没有年龄限制,没有统一培训,这正是科举的不科学之处。
要建立李志坚心目中的军事体系,从唐代看,这个基础是完全可行的。具体发展如何,就要看他的cāo作了。唐朝还要面临和吐蕃和南诏的战争,甚至以后面临伊斯兰世界的威胁。打仗不能光靠太子一个人啊。
-分割线-
既然第一批冷气机的销售,相对来说“这么”火爆。有了活塞技术的积累,李志坚也不好意思不把蒸汽机整出来了。
蒸汽机的种类有很多,但从瓦特改良纽卡门蒸汽机以来,就有固定的三个部分:锅炉,气缸活塞,和冷凝器。
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活塞气缸和配气装置了。为了让唐代的手工艺人能制作出合格的蒸汽机的部件,李志坚必须亲自上阵。
老黄头的制作工坊已经增加到了一个高炉,三个铁砧。生意做起来以后,老黄头一共招了六个学徒,加上自己儿子跟着自己打造关键的活塞环和缸套,并且进行渗氮处理作为核心技术之外,普通的铸造气缸和活塞,锻打曲轴和部件的任务,都统统让学徒来完成。
实际上这也不完全算学徒,他们都在少府监的职业体系下干了七八年,都是二十七八岁成家立业的小伙子,拿得是小工的工资。一个月八百钱。这点工资显然不够一家之用,他们的媳妇大都在家也有点副业,开小吃摊,兼织布缝纫做衣服之类。工匠的老婆,一般也是工匠。这种同业相亲,也是后来形成“四民”的基础之一。
经过第一期冷气机的销售,作坊一共生产了二十多台气缸和活塞套件。李志坚就在原来产品的基础上,在气缸盖的进气排气口上加以改进,做一个凸轮连杆控制开闭的气门,代替原来活塞的单向气阀。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蒸汽机,就像课本和影视作品中看到的一样,巨大,笨重。有着巨大的汽缸,活塞连杆和主轴。在蒸汽火车上,巨大的主动轮由一组连杆连接起来,接在一个直径四十公分的大气缸上。
这样大的活塞和汽缸,在蒸汽气压15个大气压左右,可以做到单缸功率大概500千瓦到800千瓦。
但是实际上,蒸汽机也可以做的很小,装在汽车上。在1769年,法国人尼古拉斯库格诺特就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制造出了第一台“汽车”。1803年,蒸汽机的老家,英国人理查特里维西克把这样的蒸汽汽车的速度提高到每小时8千米。后来,他发现蒸汽机的启动和关闭大麻烦太慢了,实在不适合做小型汽车,于是他就改在矿山铁路上,这个蒸汽机车的速度空载可以达到每小时25公里。
在这个阶段,蒸汽机的效率非常低下,可能只有5%不到。蒸汽机几乎是只靠蒸汽压力推动机器,大量的热能都被散热器白白消耗了。一般使用单气缸,单向推动,因此需要一个巨大的飞轮使气缸排气复位。这个飞轮后来在柴油机上也出现了,在很多老式的双缸柴油机上,同样需要一个巨大的飞轮,利用它的惯xìng才能让气缸完成压缩的过程。
后来改进的蒸汽机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使这个过程更加合理,更加高效。于是出现了很多进化版高级的蒸汽机。
直到今天,凡是气缸式的蒸汽机,根据这些特xìng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双动式,活塞往复都可以在做功。火车头上的气缸就是这种双动式的气缸。
第二类是多胀式。它由好几个直径不同的气缸组成,每一个气缸都是单动式的,高压蒸汽在高压气缸中做功后还继续在低压气缸中做功。常见的就是三胀式,因为它的蒸汽降温后还能继续返回锅炉加热,比较省水,所以轮船多使用这一种。
第三种就是理论效率最高的单流蒸汽机。它的构造和柴油机比较像,因为要使用相对比较复杂的配气策略(它用凸轮调整进气门和出气门的开闭,给蒸汽足够的膨胀时间),而且总是需要很多气缸一起工作,因此它也是在后来机床普及,零件制造技术比较高的时候才出现。只是这个时候内燃机的实用化已经基本上将蒸汽机赶下了历史的舞台。
李志坚设计的这一型小型的单流蒸汽机就是在冷气机的气缸结构基础上,加上一个锅炉和冷凝器组成的。它的设计功率是约20匹马力(14千瓦)。这样的功率,带动大型冷气机,小型机床,煤矿抽水机,等等……都是可以用的上的。
选择这个数值,也是有考虑的,因为冷气机装的地方,大都是贵族的主人的起居室。这样的空间,都是比较大的。要达到好的制冷效果,让二十匹马一起在后院拉磨,效果实在是又闹腾又蛋疼。
对需要锅炉和冷凝器的蒸汽机而言,更小的功率就实在是有点不值得了。小功率的动力一般都是使用轻便的内燃机而不是蒸汽机。
现代更小功率的热机出现在摩托车上,大概是3到6千瓦。不过小排量摩托车已经被电瓶车给赶走的差不多了吧。小型汽车的发动机大概在30千瓦以上。
单流式蒸汽机本体可以制作的比较轻便,问题在于锅炉和冷凝器,确实比较笨重。因此这一款蒸汽机暂时不会用在汽车或者机车上。毕竟这个也是要积累经验以后,才能投入到可靠xìng要求更高的地方去。
李志坚再次打开他的穿越金手指,开始粗略计算单流式蒸汽机的大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