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灵异小说 > 醉枕香江

第898章 新的故事【五更】

    事实上,张纯如只猜对了一半。

    《拉贝日记》和《辛德勒的名单》确实存在多处相似,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但是张纯如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为斯皮尔伯格本身就是犹太人,所以《辛德勒的名单》对他而言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而《拉贝日记》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斯皮尔伯格愿意在《辛德勒的名单》上投注大量的情感,并不意味着他在拍摄《拉贝日记》时会同样这么去做,因为他不是中国人,对同胞被杀害不会产生那种切身的同情,而只会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即便斯皮尔伯格愿意接手,肯定也拍不出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震撼人心的效果。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像斯皮尔伯格这个层次的导演,一般都不会愿意去重复拍摄同一类题材的电影,《拉贝日记》因为和《辛德勒的名单》太相似,反而容易被斯皮尔伯格拒绝。

    当然林宥伦和斯皮尔伯格有约在先,而且现在两人又是合伙人的关系,只要林宥伦开口,斯皮尔伯格十有八九不会拒绝拍摄《拉贝日记》,但是这样拍出来的影片效果肯定不会有预期那么好。

    林宥伦费了这么大工夫找各种资料,其实就是为了说服斯皮尔伯格心甘情愿地来帮他拍这部电影,而他选择斯皮尔伯格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林宥伦需要借助斯皮尔伯格高超的导演水准,将这部电影拍成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的经典之作,另一方面,只有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国际大导演,拍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出来,在国际社会上才会有充分的说服力,这一点是华人导演没有办法替代的。

    张纯如没有细问林宥伦其中的缘由,不过心中隐隐能够猜到。这一切的答案可能将会落在林宥伦接下来要见的那个华裔女作家身上。

    张纯如离开没多久,一个身穿风衣的华裔女子姗姗来迟,一见面就忙着给林宥伦道歉。

    “林先生,真的很不好意思,来的路上车坏了,不得不打车赶过来,耽误了一点时间。还望多多见谅!”

    林宥伦抬了抬手,“严女士请坐吧!”

    对方这才坐了下来,侍应生很快给她端上来一杯咖啡。

    “再来之前我去看了《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难怪林先生对票房这么有信心。”

    “严女士过奖了,那部电影我只是参与了投资……换句话说。无论这部电影多么成功,它依旧是一部好莱坞电影。”

    林宥伦这话说出来,整个谈话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沉重。

    那位严女士沉默了一会,这才开口说:“华语电影想要取得这样的成功,估计还得等上一段时间,不过有林先生你这样的人存在,我觉得华语电影的未来是可以让人期待的。”

    林宥伦对这类赞许的话早已经麻木。其中恭维的成分也被他自动过滤掉,“好了,回归正题,这次我找严女士过来,实际上是想请你帮我写一个剧本!”

    “写剧本?”严女士一愣,根本没想到林宥伦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怎么,严女士有什么问题吗?”

    “不不,我只是有些好奇。林先生为什么会找我?”严女士微微皱眉,她在留学美国之前,倒是在大陆写过几本小说,当时那些作品被林宥伦欣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定居美国之后,她只写过一部小说,在美出版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最近她有想法转行做专业编辑,也为朋友写过几个剧本,但那些剧本根本都没有被拍成电影的可能,纯粹是用来练手的。现在突然听说林宥伦请她帮忙写个剧本,这就像一个贫困潦倒的人突然中了大奖,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因为我自己写,可能写不出那种感觉,正好这段时间有人介绍我看了严女士的一部小说,我觉得你就是我要找的人。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严女士是一个中国人。”

    “林先生,可能你还不知道,我已经正式加入了美国籍。”严女士有些尴尬地说道,毕竟在自己同胞面前说这种事,她多少还是有些惭愧。

    林宥伦耸耸肩,“这是严女士的个人选择,我能理解,而且这也没有关系,至少严女士曾经是一个中国人,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

    “很冒昧地问一句,林先生找我写的剧本和中国有关?”

    严女士问出这个问题就后悔了,她知道这个问题问得很傻,如果不是和中国有关,好莱坞那么多编剧,林宥伦何必找她来写这个剧本。

    “严女士先看看这个吧!”林宥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张纯如刚刚留下的《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拓印副本递给严女士,准确的说是严歌令。

    严歌令迟疑地接了过来,恰好她最先翻看的是《魏特琳日记》,看了两页就猛地醒悟过来,林宥伦找她写的剧本,和南京大屠杀有关。

    脑中所有的疑惑,在这一刻全部解开,为什么林宥伦一定要找华裔来写这个剧本,然后又在这么多人中选中了她……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了这两本日记。

    “严女士应该已经猜到了,没错,我正准备要拍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而且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为此我专门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找到了这两本日记,然后我花了更大的努力,才说服一位美国导演来执导这部电影,现在我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能够打动人的故事。”

    “可林先生不是已经找到这两份日记了吗?”严歌令好奇地问道。

    “只是这两份日记还远远不够,单纯拍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电影,我根本不需要这么费力,我希望这部电影既能客观地反映南京大屠杀,同时也能带给观众对于人性、对于战争的一些反思。”

    林宥伦这么一说,严歌令顿时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

    “林先生要我以这两本日记为原型,写一个新的故事?”

    林宥伦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你只需要轻轻一点拨,她就能明白你的意思。

    “故事的大纲我已经理好了,严女士只需要在这个故事框架下,将剧情进一步细化,然后赋予剧"qing ren"物独立的灵魂和血肉。”

    严歌令没有说话,她在认真考虑着林宥伦提出的建议。

    “严女士不用急着答应,你可以先听一听这个故事,然后再做决定。”

    从林宥伦这话里,严歌令听出的是一种别样的自信,但她怎么也想不通,林宥伦的这种自信来自何方,他凭什么就认为自己听了他的故事大纲,就一定会答应接下这个工作?

    林宥伦看出了严歌令的疑惑,但他并不解释,而是开始讲述他心中的那个故事。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京沦陷,城内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还没有被占领,一群教会学校女学生、几个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受伤的国军士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先后进了这所教堂,在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的时候,他们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但是很快这一方净土也被侵占,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在准备实施强.暴的时候,负伤藏匿在教堂里的军人开枪救下女学生,自己却因此送命。随后日军又准备强征女学生去参加日军的庆功会,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ji nv"们救下。这13个风尘女子身披唱诗袍,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严歌令默默地听着这个故事,心里突然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个故事就好像自己在哪里听过一样,有一种直达心灵的熟悉,但是对比现实中的记忆却又找不到任何的出处。

    苦苦思索没有答案,最后严格只能将这种熟悉感归结于这个故事带给她的共鸣,因为只有这个原因才能解释得通。

    故事中的这个美国人约翰,可以算是拉贝和魏特琳的一个融合,林宥伦设计这样一个人物,很明显是为了借由他的视角,来向观众更客观真实地展现南京大屠杀的惨无人道,用教堂这一方小天地,来映射整个南京城的惨状。

    在严歌令看来,这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手法,当然这个故事大纲很好,但要真正成为一部佳作,关键还是要看里面各个人物的塑造,这就是林宥伦交给严歌令的工作。

    严歌令很清楚这项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她在听说了斯皮尔伯格有望来执导这部电影,心中更加摇摆不定,要让林宥伦和斯皮尔伯格同时满意,这事难度等于翻上了好几倍。

    但是最后严歌令还是答应了林宥伦的请求,因为冥冥之中她有一种感觉,如果错过这个机会,自己将抱憾终生。(未完待续。。。)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