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达摩
()慕容博诈死之后并没有离开乌托国,而是剃了头发,装扮成和尚潜伏进了少林寺。
这是他给自己伪造的一个身份,这些rì子他在少林寺过着念佛诵经的生活,平常在寺庙内转悠着,四处寻找须弥山的下落。
慕容博人如其名,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如果不是成为慕容世家的家主,他可能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
他的博学和狡诈同样出名,这并不矛盾,狡诈是因为多疑,多疑才会多思,多思才能寻找正确的答案,最后变得博学。
作为世家子弟他对昆仑知之甚详,然后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昆仑里没有和尚。
佛教在汉朝时传入了乌托国,并迅速的在乌托国站稳脚跟,和儒道两家鼎立,虽然遭遇了历次的毁佛事件,却并没有消亡,反而愈发的兴盛了。
佛门有修行的法门,同样有高手出现。
历史上有些高僧在的时候会有天花乱坠的景象,这是高手引动了天地灵气导致的异象,已经达到了先天高手的境界。
按理说昆仑不会坐视这种强大的存在留在俗世,会把这些僧人接引到昆仑,让人奇怪的是每次昆仑圣地开启的时候这些和尚总是很巧合的坐化或者神秘的消失。
和尚到那里去了?
带着这个疑问,慕容博翻阅历史资料和家族前辈的记载,发现这种怪异的现象是从一个人来到乌托国之后开始的。
这个人就是达摩。
达摩是天竺人,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来到乌托国传扬佛法。先是到现在的南京见了当时的梁武帝,没有谈成合作意向。他一苇渡江来到洛阳,最终定居在嵩山少林寺。
据他自己说来到乌托国的时候已经一百五十多岁了。活了这么长时间还能渡海东游,可见这个达摩是个很厉害的人物。
一苇渡江这个典故绝不是夸张。
先天高手可以飞起来,自然可以在江面上行走,而踏着一根芦苇的在江面上走,还要被人看到,这似乎有点炫耀的意味,只能说达摩是一个比较爱表现自己的人。
从他的种种生平事迹来看,他至少是一个先天高手。
后来达摩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传下了佛法。乌托国佛教的禅宗一脉就这么形成了,他成了禅宗始祖,在乌托国佛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位传奇人物。
慕容博仔细研究了禅宗的事迹,发现很多和尚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佛教是一个的体系,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以世家的力量很难渗透进去,慕容博虽然怀疑,却还不会真的去探查下去。
他翻阅了印度佛教的历史。在达摩离开印度之后,印度佛教开始走下坡路。
这种趋势在释迦牟尼死后就已经显现了。
释迦牟尼死后,印度佛教开始分裂成不同的派系,每一派都认为自己才是继承佛祖衣钵的人。对佛法的不同理解造成了佛教的分裂。
后来因为印度教的兴起和伊斯兰教的入侵,印度佛教走向了没落。
慕容博敏感的察觉到这一切可能和达摩有关,最后他锁定了一样东西。佛教传说中的圣山,须弥山。
和慕容博推测的差不多。达摩来到乌托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为了逃难。
达摩修行佛法的时候正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斗争最厉害的时候。宗教的斗争往往都是残酷的,就连相对温和的佛教也不例外。
须弥山在印度佛教中像乌托国皇帝的玉玺一样,是正统的象征,谁若是拥有了须弥山就算是佛祖的真正传人。
为了争夺须弥山印度佛教的高手开始了一场长达数百年厮杀,导致了佛教高手损失惨重,佛教也因此陷入了没落。
达摩倾心于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强调慈悲与平等,不分贵贱,种族,国家的众生平等,乃至人人均可成佛等。
因此达摩被小乘佛教所不容,卷入了佛教高手之间的争斗之中,那时候他已经修成了罗汉金身,也就是先天高手的境界。
在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了须弥山,为了躲避追杀,他渡海来到乌托国寻求避难。
当时的梁武帝是信佛的,不过大乘佛教在那时的乌托国影响不大,梁武帝信奉的是小乘佛教,作为一个皇帝,他不可能认可众生平等这种言论,否则皇帝和百姓一样平等,那岂不是乱套了。
理念的不同让达摩离开南京,来到洛阳,准备宣扬大乘佛法,却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于是他选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等待时机。
在等了九年之后,他因为在逃难时受的重伤最终死去,临死前他把衣钵传给了一个叫慧可的和尚,同时留给慧可的还有须弥山。
慧可rì后成为乌托国禅宗的二祖。
慕容博深信须弥山一定还在少林寺,于是在诈死之后他来到了少林寺,想要印证他这么多年的猜想,卸下了家主重负的慕容博开始了考古学者的旅程。
化身为释永真的慕容博这些天认真的观察着少林寺。
作为禅宗的祖庭,少林寺僧众修行的是《易筋经》和《洗髓经》两种法门,这同样是达摩传下来的,千年之后,由这两部经书又延伸出了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使得少林武僧名扬天下。
天下武功出少林!
这句话只在世俗中流传,否则那些昆仑高手一定会找他们麻烦的。
慕容博是行家,他虽然不是先天高手,却有着非凡的见识,他认为这些武僧有些本末倒置了,所谓的七十二绝技只是一种外在的手段,重点还是要修炼自身。
只要把《易筋经》和《洗髓经》练到高深处,任何绝技都是花架子。
他每晚都偷偷的到藏经阁去翻阅典籍,希望能找到一点须弥山的线索。
那时候僵尸病毒还没有爆发,慕容博并不是想要找避难所,他也不知道须弥山只有珍珠一样的大小,他只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想来印证自己的猜想。
然而有一天,他发现一件怪异的事情,藏经阁的经书被人翻动了,在他昨晚看书的地方放了一本佛经,好像是专门为他准备的一样。
达摩
这是他给自己伪造的一个身份,这些rì子他在少林寺过着念佛诵经的生活,平常在寺庙内转悠着,四处寻找须弥山的下落。
慕容博人如其名,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如果不是成为慕容世家的家主,他可能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
他的博学和狡诈同样出名,这并不矛盾,狡诈是因为多疑,多疑才会多思,多思才能寻找正确的答案,最后变得博学。
作为世家子弟他对昆仑知之甚详,然后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昆仑里没有和尚。
佛教在汉朝时传入了乌托国,并迅速的在乌托国站稳脚跟,和儒道两家鼎立,虽然遭遇了历次的毁佛事件,却并没有消亡,反而愈发的兴盛了。
佛门有修行的法门,同样有高手出现。
历史上有些高僧在的时候会有天花乱坠的景象,这是高手引动了天地灵气导致的异象,已经达到了先天高手的境界。
按理说昆仑不会坐视这种强大的存在留在俗世,会把这些僧人接引到昆仑,让人奇怪的是每次昆仑圣地开启的时候这些和尚总是很巧合的坐化或者神秘的消失。
和尚到那里去了?
带着这个疑问,慕容博翻阅历史资料和家族前辈的记载,发现这种怪异的现象是从一个人来到乌托国之后开始的。
这个人就是达摩。
达摩是天竺人,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来到乌托国传扬佛法。先是到现在的南京见了当时的梁武帝,没有谈成合作意向。他一苇渡江来到洛阳,最终定居在嵩山少林寺。
据他自己说来到乌托国的时候已经一百五十多岁了。活了这么长时间还能渡海东游,可见这个达摩是个很厉害的人物。
一苇渡江这个典故绝不是夸张。
先天高手可以飞起来,自然可以在江面上行走,而踏着一根芦苇的在江面上走,还要被人看到,这似乎有点炫耀的意味,只能说达摩是一个比较爱表现自己的人。
从他的种种生平事迹来看,他至少是一个先天高手。
后来达摩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传下了佛法。乌托国佛教的禅宗一脉就这么形成了,他成了禅宗始祖,在乌托国佛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位传奇人物。
慕容博仔细研究了禅宗的事迹,发现很多和尚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佛教是一个的体系,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以世家的力量很难渗透进去,慕容博虽然怀疑,却还不会真的去探查下去。
他翻阅了印度佛教的历史。在达摩离开印度之后,印度佛教开始走下坡路。
这种趋势在释迦牟尼死后就已经显现了。
释迦牟尼死后,印度佛教开始分裂成不同的派系,每一派都认为自己才是继承佛祖衣钵的人。对佛法的不同理解造成了佛教的分裂。
后来因为印度教的兴起和伊斯兰教的入侵,印度佛教走向了没落。
慕容博敏感的察觉到这一切可能和达摩有关,最后他锁定了一样东西。佛教传说中的圣山,须弥山。
和慕容博推测的差不多。达摩来到乌托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为了逃难。
达摩修行佛法的时候正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斗争最厉害的时候。宗教的斗争往往都是残酷的,就连相对温和的佛教也不例外。
须弥山在印度佛教中像乌托国皇帝的玉玺一样,是正统的象征,谁若是拥有了须弥山就算是佛祖的真正传人。
为了争夺须弥山印度佛教的高手开始了一场长达数百年厮杀,导致了佛教高手损失惨重,佛教也因此陷入了没落。
达摩倾心于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强调慈悲与平等,不分贵贱,种族,国家的众生平等,乃至人人均可成佛等。
因此达摩被小乘佛教所不容,卷入了佛教高手之间的争斗之中,那时候他已经修成了罗汉金身,也就是先天高手的境界。
在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了须弥山,为了躲避追杀,他渡海来到乌托国寻求避难。
当时的梁武帝是信佛的,不过大乘佛教在那时的乌托国影响不大,梁武帝信奉的是小乘佛教,作为一个皇帝,他不可能认可众生平等这种言论,否则皇帝和百姓一样平等,那岂不是乱套了。
理念的不同让达摩离开南京,来到洛阳,准备宣扬大乘佛法,却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于是他选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等待时机。
在等了九年之后,他因为在逃难时受的重伤最终死去,临死前他把衣钵传给了一个叫慧可的和尚,同时留给慧可的还有须弥山。
慧可rì后成为乌托国禅宗的二祖。
慕容博深信须弥山一定还在少林寺,于是在诈死之后他来到了少林寺,想要印证他这么多年的猜想,卸下了家主重负的慕容博开始了考古学者的旅程。
化身为释永真的慕容博这些天认真的观察着少林寺。
作为禅宗的祖庭,少林寺僧众修行的是《易筋经》和《洗髓经》两种法门,这同样是达摩传下来的,千年之后,由这两部经书又延伸出了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使得少林武僧名扬天下。
天下武功出少林!
这句话只在世俗中流传,否则那些昆仑高手一定会找他们麻烦的。
慕容博是行家,他虽然不是先天高手,却有着非凡的见识,他认为这些武僧有些本末倒置了,所谓的七十二绝技只是一种外在的手段,重点还是要修炼自身。
只要把《易筋经》和《洗髓经》练到高深处,任何绝技都是花架子。
他每晚都偷偷的到藏经阁去翻阅典籍,希望能找到一点须弥山的线索。
那时候僵尸病毒还没有爆发,慕容博并不是想要找避难所,他也不知道须弥山只有珍珠一样的大小,他只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想来印证自己的猜想。
然而有一天,他发现一件怪异的事情,藏经阁的经书被人翻动了,在他昨晚看书的地方放了一本佛经,好像是专门为他准备的一样。
达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