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平淡的幸福(求票求收藏)
()回到老房子,nǎinǎi就要忙着去给我们做饭,被李炜和哥哥拦住了,nǎinǎi年纪都这么大了,这么还能劳烦她老人家做饭呢,更何况,李炜和哥哥在老家最喜欢吃的东西,法都是非常简单的。
藏东县地处云贵高原,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下,造就了这里的作物糖分高淀粉充足,口感极其不错,尤其以土豆最为出名。李炜和哥哥最喜欢的就是老家的土豆了,煮,烤,炸等等皆为上上之选。彝家美食里面很多都是由土豆做成的。说实话和哥哥这么一大早的爬山上来,这会还真有些饿了,放下东西了之后李炜和哥哥便到厨房选了捡了一些个头适中的土豆,用刷子把表皮的黄泥洗刷干净之后,便在堂屋的火塘里生起火来,将土豆放在吊锅里煮起来。
高山人家的燃料一般是松树和蕨类植物,为了让火烧得更旺,nǎinǎi不时把干燥的松枝折断放入火中,空气中弥漫着松香燃烧时独有的香甜,让人刹那jīng神一振,明黄的火苗欢快的舔着锅底,火光照亮了nǎinǎi满是皱纹的脸显她份外慈祥和温暖,过不了一会,水就开了,nǎinǎi揭开锅盖用一根筷子来戳戳土豆的表皮看土豆熟的程度,直至土豆到了九成熟,再倒出锅中所剩无几的水,火塘里不再留明火,只留下些红艳艳的火炭,再将锅吊起烘烤,直至锅底水分完全蒸发,然后烘烤下的锅底将最底层的土豆炕出一层厚厚的焦黄锅巴时,土豆就算是好了,一开锅一股浓香随着热气翻腾而出,只见那一个个土豆的皮都被涨开,露出因为淀粉太过充分而呈现明显半透明颗粒状的内部来,看着这么香的土豆,李炜哪里还按捺得住,猴急的伸手就抓,刚抓住就马上惨叫一声,像是触电般的把土豆又扔回锅里,直烫的抓耳挠腮,nǎinǎi心痛的抓着李炜的手吹着,一边埋怨道:“我的宝哦,没得人跟你争哦,给阿nǎi看看,烫到了啊。”
哎,李炜必须承认,自己的xìng格有些太急躁了,反而是哥哥,有条不紊的用筷子叉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土豆,一边吹着气一边慢慢的用手剥着皮,然后小口小口的啃着土豆渐渐冷却的外表,看着哥哥吃的如此香甜,此时李炜索xìng不急着吃了,先叉了一个锅底上锅巴最多的土豆,然后放到火塘的余碳里细细烘烤着,直至土豆周身焦黄之后也不剥皮,就直接先将锅巴剥下来吃掉,只觉的锅巴香脆清甜又带着一股浓重的柴碳香味,然后再开始吃已经慢慢冷却下来的土豆,只觉得口中香甜无比回味无穷,那随着咀嚼千转百回的特有清香足以让你沉醉。
nǎinǎi慈祥的看着李炜和哥哥一边哈着热气一边狼吞虎咽,脸上笑开了花,她嘱咐兄弟俩慢慢吃,她要到屋后菜地里转转一会就回来,不一会,nǎinǎi就回来了,蓝sè的围腰兜着些东西,李炜一看是些刚摘下来的青辣椒(是很辣的那种而不是不辣的菜椒),nǎinǎi摘掉辣椒蒂,就把辣椒放到火碳上烘烤,做法就如同前文做糊辣椒一样,不过青椒不需要把水分完全烘干,只要表皮在碳上烤出不均匀的焦痕即可,然后蘸上粗盐,入口只觉得咸辣非常,一口辣椒一口土豆,辣椒的咸辣混合着土豆的香甜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nǎinǎi就和他们说些老家发生的事情,谁家的孩子结婚了,哪个老人过世了之类的事情,虽然nǎinǎi不识字,但是爷爷在世时说过nǎinǎi年轻时的飒爽英姿,完全是巾帼不让须眉,年纪轻轻就当了民兵队长,唱山歌唱得一大帮小伙子抓耳挠腮就是对不上,她还是村子里第一个反对包办婚姻的(虽然失败了,最后还是嫁给了李炜爷爷。)干起活来比男人还要快,含辛茹苦的把爸爸二叔幺叔拉扯大,现在年纪大了却不愿意下山来,虽然有二叔幺叔照顾,但是在农村,即使人已经老了都是不可能停下来的,总是有活给你干,一年忙到头,很是辛苦,二叔幺叔也曾经要nǎinǎi休息,但是不管怎么说nǎinǎi总是会找些事情来给自己做,割猪草牛草,养鸡养鸭······
nǎinǎi一直抱怨说现在过节越来越没有她们当年好玩了,当时虽然物质条件匮乏,但是一过火把节的时候,全村男女老幼一齐出动,赛马,斗羊,斗牛,摔跤,跳舞,对歌,虽然穷的要命,但是大家聚在一起通宵达旦的狂欢,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反而不同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其他的逢年过节就是聚在一起赌钱,比赛的项目还有了奖金,反而失去了当年的快乐了,nǎinǎi开心的说着当年的趣事,有时候太高兴了忘记了李炜和哥哥不会彝语这个事情,一大段彝语听的李炜晕晕乎乎的,说实话李炜并没有完全听懂nǎinǎi所表达的意思,但是,李炜知道,nǎinǎi其实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倾听的对象而已。
二叔家和幺叔两家人都上山去了,因为明天就是火把节了大家就要疯狂的玩上三天,所以农活的抓紧。说起来nǎinǎi还真是儿孙满堂,三个儿子,四个孙子,两个孙女,虽然分家了一家人依旧是其乐融融。
nǎinǎi一边和他们聊着天,手上却不停的把一些干竹片松枝和破布条捆在一起,那些东西在nǎinǎi粗糙枯瘦满布老人斑的手下就好像自己有灵xìng般的自动拼凑在一起。nǎinǎi每年都要给他们这几个小辈做火把,今年也不例外。nǎinǎi又给他们提起了火把节的传说,李炜平时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比较感兴趣,曾经在图书馆里查过这方面的资料,火把节是彝族的的传统佳节,白、僳僳、佤、布朗、纳西、拉祜、普米等族也有过这个节的传统,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二十四rì举行,历时三天。有关火把节起源的记载和传说有数十种,内容丰富,优美动人。其中较为普遍的几种说法是:
一、相传天上的恩梯古兹(彝族神话中的天神)派喽罗到凡间危害众生和庄稼,人们在支格阿鲁(彝族神话中的英雄)(一说阿提拉巴)率领下毫不畏惧,在农历6月24rì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
二、书伦撰修《西昌县志》载:……唐开元间,有邓耿诏者,六诏之一也。南诏yù并五诏,因星回节召五诏令饮于松明楼。邓耿妻慈善,惧难止夫勿行,不听,乃以铁钏约夫,背而别。比至南诏,火其楼,诸诏寻夫骸不可识,独慈善以钏故将其骸以归。南诏异其惠,以币聘之,善以夫未葬为辞,既葬乃于樱城自守。南诏以兵围之,三月食尽,善盛服端坐饿以死,南诏寻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rì,比户所松焉。燎长丈余,入夜争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丰歉。戚友会聚,剁牲饮酒,夷汉同之……。正如《西昌县志.文艺志》(建昌竹枝词)所载: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楼烟冷尚余哀,而今火树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难回,赠到金杯隐自哀。千古人犹照亮节,吞来六诏已成灰。
三、远古的时候,天上的一个大力士和地上的一个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战胜,狼狈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开弄是非,于是天神不分青红皂白,迁怒于人间,遣派大量的害虫到地上糟踏庄稼,危害人民,人们点燃火把到田间驱除虫害,战胜了天神,这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rì,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rì,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sè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而在藏东县马头山,火把节白天最重要的是赛马,赛歌,晚上就是围着篝火伴着那悠扬的笛声跳起热情似火的滴脚舞啦,孩子们则是拿着火把在田间地头舞动奔跑追逐着打火把仗。只是要小心的是一不小心衣服就会被火星燎出洞来。
听着nǎinǎi讲着彝族的古老传说,水饱饭足的李炜眼皮渐渐的沉重下来,nǎinǎi看着李炜坐在草登(一种用稻草编制的形似圆柱的座器,新三国里,诸侯齐讨董卓时坐的就是草登。)头像小鸡啄米一般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叫李炜到屋里去睡,李炜又不肯一个劲的说要帮nǎinǎi做农活,nǎinǎi无奈之下,在火塘边铺下羊皮褂子,又给李炜头下垫上兔皮的垫子,轻轻的把她的擦耳瓦(披毡)盖在李炜身上,nǎinǎi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李炜的脸,不知不觉李炜甜甜的睡着了。
每天地狱一般的魔鬼训练再加上有的时候要储存体力必须去游上几千米的泳,这让李炜的身体每天都保持在一个很疲惫的状态,再加上背上几十斤的东西一路爬山,这一觉直睡到鼻子闻到一阵阵浓浓的大米芳香才一下子醒过来,看看屋外的天,已经快要rì落西山了,nǎinǎi正在火塘边煮吊锅饭,一直以来李炜都觉得做吊锅饭就如同练太极拳一样,易学难jīng,虽然吊锅饭的做法极其简单无外乎淘米,烧火,过滤米汤,再次加热直至熟透,其中最难的就是火候,多一分则焦少一分则生,在这方面nǎinǎi就如同已经登峰造极的一代宗师,光凭着闻味道就可以完美的掌握火候。有这样一位老人的巧手,再加上木柴作为燃料,无农药的绿sè大米,极易加热的吊锅,四位一体之下,那熟透的米饭真的是异香扑鼻,让吃惯了电饭煲煮的饭的李炜和哥哥食指大动。真恨不得直接抓一把米饭就往嘴里塞。站起来活动活动身子,李炜就和哥哥一起帮nǎinǎi洗菜了,其实李炜是想让nǎinǎi休息自己来做菜的,但是nǎinǎi死活不愿意。李炜只得悻悻然作罢。
晚些的时候,二叔幺叔带着一身疲惫回来了,李炜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看到李炜和哥哥来了高兴地不的了,几兄妹在一起打打闹闹的其乐融融。李炜和哥哥又拿出给他们带的礼物,老家这个地方太落后了,村里虽然有一个小学,但是极其破败,因为很多小孩子还不会说汉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要一句汉语一句彝语的教,更不要说什么英语课之类的了,稍微好点的学校却在山对面的大松林,来回山路都有几十里,在这样的环境里,弟弟妹妹受到的教育可想而知。所以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就一些简单的文具之类的,但是弟弟妹妹很是开心。
晚饭是彝家老腊肉回锅,油汤干酸菜,再加上自家地里的瓜果蔬菜,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摆些龙门阵其乐融融的让人感觉很幸福。最开心的莫过于弟弟妹妹了叽叽喳喳像快乐的小鸟,毕竟是小孩子嘛,对于他们而言火把节的好玩之处不是大人们能想象的。
(说到这里,阿诺觉得很心酸,老家的教育条件落后,很多的小孩子去上学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城里的同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的时候,彝区的孩子过早的就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所以之前看变形记里,有好些评论说彝族女孩罗艳装,我只想说,如果你像罗艳一样从小在那样的环境里,如果你还不成熟还是任xìng的话,那你就真的是不懂事!)
藏东县地处云贵高原,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下,造就了这里的作物糖分高淀粉充足,口感极其不错,尤其以土豆最为出名。李炜和哥哥最喜欢的就是老家的土豆了,煮,烤,炸等等皆为上上之选。彝家美食里面很多都是由土豆做成的。说实话和哥哥这么一大早的爬山上来,这会还真有些饿了,放下东西了之后李炜和哥哥便到厨房选了捡了一些个头适中的土豆,用刷子把表皮的黄泥洗刷干净之后,便在堂屋的火塘里生起火来,将土豆放在吊锅里煮起来。
高山人家的燃料一般是松树和蕨类植物,为了让火烧得更旺,nǎinǎi不时把干燥的松枝折断放入火中,空气中弥漫着松香燃烧时独有的香甜,让人刹那jīng神一振,明黄的火苗欢快的舔着锅底,火光照亮了nǎinǎi满是皱纹的脸显她份外慈祥和温暖,过不了一会,水就开了,nǎinǎi揭开锅盖用一根筷子来戳戳土豆的表皮看土豆熟的程度,直至土豆到了九成熟,再倒出锅中所剩无几的水,火塘里不再留明火,只留下些红艳艳的火炭,再将锅吊起烘烤,直至锅底水分完全蒸发,然后烘烤下的锅底将最底层的土豆炕出一层厚厚的焦黄锅巴时,土豆就算是好了,一开锅一股浓香随着热气翻腾而出,只见那一个个土豆的皮都被涨开,露出因为淀粉太过充分而呈现明显半透明颗粒状的内部来,看着这么香的土豆,李炜哪里还按捺得住,猴急的伸手就抓,刚抓住就马上惨叫一声,像是触电般的把土豆又扔回锅里,直烫的抓耳挠腮,nǎinǎi心痛的抓着李炜的手吹着,一边埋怨道:“我的宝哦,没得人跟你争哦,给阿nǎi看看,烫到了啊。”
哎,李炜必须承认,自己的xìng格有些太急躁了,反而是哥哥,有条不紊的用筷子叉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土豆,一边吹着气一边慢慢的用手剥着皮,然后小口小口的啃着土豆渐渐冷却的外表,看着哥哥吃的如此香甜,此时李炜索xìng不急着吃了,先叉了一个锅底上锅巴最多的土豆,然后放到火塘的余碳里细细烘烤着,直至土豆周身焦黄之后也不剥皮,就直接先将锅巴剥下来吃掉,只觉的锅巴香脆清甜又带着一股浓重的柴碳香味,然后再开始吃已经慢慢冷却下来的土豆,只觉得口中香甜无比回味无穷,那随着咀嚼千转百回的特有清香足以让你沉醉。
nǎinǎi慈祥的看着李炜和哥哥一边哈着热气一边狼吞虎咽,脸上笑开了花,她嘱咐兄弟俩慢慢吃,她要到屋后菜地里转转一会就回来,不一会,nǎinǎi就回来了,蓝sè的围腰兜着些东西,李炜一看是些刚摘下来的青辣椒(是很辣的那种而不是不辣的菜椒),nǎinǎi摘掉辣椒蒂,就把辣椒放到火碳上烘烤,做法就如同前文做糊辣椒一样,不过青椒不需要把水分完全烘干,只要表皮在碳上烤出不均匀的焦痕即可,然后蘸上粗盐,入口只觉得咸辣非常,一口辣椒一口土豆,辣椒的咸辣混合着土豆的香甜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nǎinǎi就和他们说些老家发生的事情,谁家的孩子结婚了,哪个老人过世了之类的事情,虽然nǎinǎi不识字,但是爷爷在世时说过nǎinǎi年轻时的飒爽英姿,完全是巾帼不让须眉,年纪轻轻就当了民兵队长,唱山歌唱得一大帮小伙子抓耳挠腮就是对不上,她还是村子里第一个反对包办婚姻的(虽然失败了,最后还是嫁给了李炜爷爷。)干起活来比男人还要快,含辛茹苦的把爸爸二叔幺叔拉扯大,现在年纪大了却不愿意下山来,虽然有二叔幺叔照顾,但是在农村,即使人已经老了都是不可能停下来的,总是有活给你干,一年忙到头,很是辛苦,二叔幺叔也曾经要nǎinǎi休息,但是不管怎么说nǎinǎi总是会找些事情来给自己做,割猪草牛草,养鸡养鸭······
nǎinǎi一直抱怨说现在过节越来越没有她们当年好玩了,当时虽然物质条件匮乏,但是一过火把节的时候,全村男女老幼一齐出动,赛马,斗羊,斗牛,摔跤,跳舞,对歌,虽然穷的要命,但是大家聚在一起通宵达旦的狂欢,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反而不同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其他的逢年过节就是聚在一起赌钱,比赛的项目还有了奖金,反而失去了当年的快乐了,nǎinǎi开心的说着当年的趣事,有时候太高兴了忘记了李炜和哥哥不会彝语这个事情,一大段彝语听的李炜晕晕乎乎的,说实话李炜并没有完全听懂nǎinǎi所表达的意思,但是,李炜知道,nǎinǎi其实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倾听的对象而已。
二叔家和幺叔两家人都上山去了,因为明天就是火把节了大家就要疯狂的玩上三天,所以农活的抓紧。说起来nǎinǎi还真是儿孙满堂,三个儿子,四个孙子,两个孙女,虽然分家了一家人依旧是其乐融融。
nǎinǎi一边和他们聊着天,手上却不停的把一些干竹片松枝和破布条捆在一起,那些东西在nǎinǎi粗糙枯瘦满布老人斑的手下就好像自己有灵xìng般的自动拼凑在一起。nǎinǎi每年都要给他们这几个小辈做火把,今年也不例外。nǎinǎi又给他们提起了火把节的传说,李炜平时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比较感兴趣,曾经在图书馆里查过这方面的资料,火把节是彝族的的传统佳节,白、僳僳、佤、布朗、纳西、拉祜、普米等族也有过这个节的传统,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二十四rì举行,历时三天。有关火把节起源的记载和传说有数十种,内容丰富,优美动人。其中较为普遍的几种说法是:
一、相传天上的恩梯古兹(彝族神话中的天神)派喽罗到凡间危害众生和庄稼,人们在支格阿鲁(彝族神话中的英雄)(一说阿提拉巴)率领下毫不畏惧,在农历6月24rì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
二、书伦撰修《西昌县志》载:……唐开元间,有邓耿诏者,六诏之一也。南诏yù并五诏,因星回节召五诏令饮于松明楼。邓耿妻慈善,惧难止夫勿行,不听,乃以铁钏约夫,背而别。比至南诏,火其楼,诸诏寻夫骸不可识,独慈善以钏故将其骸以归。南诏异其惠,以币聘之,善以夫未葬为辞,既葬乃于樱城自守。南诏以兵围之,三月食尽,善盛服端坐饿以死,南诏寻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rì,比户所松焉。燎长丈余,入夜争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丰歉。戚友会聚,剁牲饮酒,夷汉同之……。正如《西昌县志.文艺志》(建昌竹枝词)所载: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楼烟冷尚余哀,而今火树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难回,赠到金杯隐自哀。千古人犹照亮节,吞来六诏已成灰。
三、远古的时候,天上的一个大力士和地上的一个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战胜,狼狈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开弄是非,于是天神不分青红皂白,迁怒于人间,遣派大量的害虫到地上糟踏庄稼,危害人民,人们点燃火把到田间驱除虫害,战胜了天神,这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rì,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rì,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sè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而在藏东县马头山,火把节白天最重要的是赛马,赛歌,晚上就是围着篝火伴着那悠扬的笛声跳起热情似火的滴脚舞啦,孩子们则是拿着火把在田间地头舞动奔跑追逐着打火把仗。只是要小心的是一不小心衣服就会被火星燎出洞来。
听着nǎinǎi讲着彝族的古老传说,水饱饭足的李炜眼皮渐渐的沉重下来,nǎinǎi看着李炜坐在草登(一种用稻草编制的形似圆柱的座器,新三国里,诸侯齐讨董卓时坐的就是草登。)头像小鸡啄米一般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叫李炜到屋里去睡,李炜又不肯一个劲的说要帮nǎinǎi做农活,nǎinǎi无奈之下,在火塘边铺下羊皮褂子,又给李炜头下垫上兔皮的垫子,轻轻的把她的擦耳瓦(披毡)盖在李炜身上,nǎinǎi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李炜的脸,不知不觉李炜甜甜的睡着了。
每天地狱一般的魔鬼训练再加上有的时候要储存体力必须去游上几千米的泳,这让李炜的身体每天都保持在一个很疲惫的状态,再加上背上几十斤的东西一路爬山,这一觉直睡到鼻子闻到一阵阵浓浓的大米芳香才一下子醒过来,看看屋外的天,已经快要rì落西山了,nǎinǎi正在火塘边煮吊锅饭,一直以来李炜都觉得做吊锅饭就如同练太极拳一样,易学难jīng,虽然吊锅饭的做法极其简单无外乎淘米,烧火,过滤米汤,再次加热直至熟透,其中最难的就是火候,多一分则焦少一分则生,在这方面nǎinǎi就如同已经登峰造极的一代宗师,光凭着闻味道就可以完美的掌握火候。有这样一位老人的巧手,再加上木柴作为燃料,无农药的绿sè大米,极易加热的吊锅,四位一体之下,那熟透的米饭真的是异香扑鼻,让吃惯了电饭煲煮的饭的李炜和哥哥食指大动。真恨不得直接抓一把米饭就往嘴里塞。站起来活动活动身子,李炜就和哥哥一起帮nǎinǎi洗菜了,其实李炜是想让nǎinǎi休息自己来做菜的,但是nǎinǎi死活不愿意。李炜只得悻悻然作罢。
晚些的时候,二叔幺叔带着一身疲惫回来了,李炜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看到李炜和哥哥来了高兴地不的了,几兄妹在一起打打闹闹的其乐融融。李炜和哥哥又拿出给他们带的礼物,老家这个地方太落后了,村里虽然有一个小学,但是极其破败,因为很多小孩子还不会说汉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要一句汉语一句彝语的教,更不要说什么英语课之类的了,稍微好点的学校却在山对面的大松林,来回山路都有几十里,在这样的环境里,弟弟妹妹受到的教育可想而知。所以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就一些简单的文具之类的,但是弟弟妹妹很是开心。
晚饭是彝家老腊肉回锅,油汤干酸菜,再加上自家地里的瓜果蔬菜,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摆些龙门阵其乐融融的让人感觉很幸福。最开心的莫过于弟弟妹妹了叽叽喳喳像快乐的小鸟,毕竟是小孩子嘛,对于他们而言火把节的好玩之处不是大人们能想象的。
(说到这里,阿诺觉得很心酸,老家的教育条件落后,很多的小孩子去上学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城里的同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的时候,彝区的孩子过早的就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所以之前看变形记里,有好些评论说彝族女孩罗艳装,我只想说,如果你像罗艳一样从小在那样的环境里,如果你还不成熟还是任xìng的话,那你就真的是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