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节 逼迫
()锃亮的步枪,整齐的步伐,威武的军仪,当一排排军官学员从检阅台前走过的时候,赵泽勇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自己手里的部队已经扩编到了三万人,其中旅级军官十人,都是陆士毕业,不在此列外,其他连级以上军官可都在这里了。三十个团级军官,一百个营级军官,三百个连级军官,组成了颇为可观的方阵。
“福尔贝克先生如何,我这些军校生可还入法眼。”
赵泽勇刻意询问,强调这些学员都是军校生,而不提他们的军官背景,拉大旗扯虎皮。
福尔贝克点点头:“很好。不过如果我没猜错,他们不是一般的学生吧,恐怕都是有军伍经历的。一般的学生,可没他们身上的战场气息。”
战场气息,就是中国人说的,所谓的杀气吧,这都能看出来?
赵泽勇有些傻眼,面对行家还是不要装逼的好啊。
见装不下去了,只能承认道:“没错,他们是我的军官。”
福尔贝克从容的一笑:“而且其中怕是没有几个正规军校出身的吧。”
这怎么能看出来,你说你能看出杀气,因为你也是经历一战的老将,赵泽勇感到靠谱,可是这些军官有没有上过军校,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该不会是炸我吧?
赵泽勇疑惑道:“这何以见得呢。”
福尔贝克道:“我看的出,他们行进中,发力多在腿部,而正规军校出来的,一般发力都在腰上。行伍出身的腿脚强健,而军校生则是腰腹力量足。”
军校生腰好?这对男人来说倒是不错。如果把这句话当成广告语,怕是军校招人就容易多了。
赵泽勇胡思乱想着,同时对这德国老家伙的眼力佩服极了,他别说杀气了,就是这些军校生走路的时候,什么地方发力都搞不清楚。
军官方阵后,还有四十个教员,他们听说是一个德国的常胜将军,于是也要求被检阅,此时这群人走过,气势看起来比他们的学生还盛,一个个头昂的比脖子都粗。
“看看,这些人就都是受过专业的军校教育的。”
福尔贝克再次评论。
尽管这些教官不能跟初始那批比了,倒也还是军校毕业,一部分是陆军士官学校,一部分是从北洋保定,或者是速成班毕业的,更多的则是讲武堂自己培养出来的,福尔贝克说的又没错。
见到自己的把戏被识破,赵泽勇对这场阅兵变得有些悻悻然了,在无聊中渡过后面的步兵cāo练,火炮训练,还有单兵对抗后,草草结束了参观。
正要送走福尔贝克,可没想到自己在讲武堂大门前,被一群教官堵住了。
“督军。这是我们的请愿书。”
一个教员递过来一个信封,赵泽勇打开一看,慷慨激昂的陈词后,附有名字还有血手印,讲武堂中所有的教官名字都赫然在列。
内容是,他们要去广东参加北伐。赵泽勇知道,杨蓁和金汉鼎当时可不仅仅是要把讲武堂中的学生抢光,对这些教官也垂涎不已,想要拉到军中。可是赵泽勇硬是从他们手里扣下了这批教官,学生给你也就罢了,连教官都带走,这军校还办不办了。对于自己扣下这批教官,赵泽勇还是很得意的,因为只要有这批教官,那么就能帮自己训练出一批又一批的军官,就想过去的蔡锷,还有唐继尧那样根本不愁军官不够。
但是这批教官却并不怎么满意,讲武堂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清朝时候他们的教官中大多数就都是同盟会成员,许多还是元老。民国了,他们依然没有抛弃他们的革命传统,护国、护法一次都没有落下。好像只要孙中山先生登高一呼,总是能在讲武堂中得到响应,现在这批人再次变得如此了,好像他们就是孙中山的狂信徒。
“这个,我不能答应!”
看完请愿书后,赵泽勇决然拒绝道。
“为什么?”
“不为什么,你们是教员,不是士兵。士兵的岗位在战场,你们的岗位就在军校。”
赵泽勇说道,这些家伙疯了吗,放着好好的教官不当,要跑去打仗。
“没错我们是军官,可是我们同样是革命志士,你不能阻止我们。如果非要在革命和教官之间做一个选择,我选择革命,我辞职。”
一个军官慷慨道。
“我也辞职。”
“还有我。”
“我。”
一连串的辞职声,让赵泽勇颇为尴尬,福尔贝克还就在跟前呢。这些家伙时机抓的还真准,懂得这时候要挟自己,要是换做平常,他们这么逼迫一个军阀,完全有可能被抓起来。而现在在福尔贝克这个客人面前逼赵泽勇表态,确实是一个最佳时机。
赵泽勇呼吸沉重起来。
众人却一步不退,死死盯着赵泽勇,似乎他今天不给个表态,就不会允许赵泽勇离开。
这些人完全都是孙中山思想的狂信徒了,留他们在军校中看来是留不住了,留的住人也留不住心啊,而且这样偏激的教官能培养出什么学生,如果变得跟他们一样偏激,孙中山振臂一呼,他们立刻就把自己绑了,那还得了了,那样自己岂不成了被自己军队绑架在孙中山这辆破车上的傀儡了吗。
索xìng不如送他们走,至于军校吗,大不了重新招募教官,重新办理,办一个纯净的军校。
赵泽勇突然觉得,这也许并不是坏事,赵泽勇不是个容不下人的人,排除异己这种事或许他干不出来,但是毫无疑问排除异己才能没有干扰的做自己想干的事情。不过这次不是赵泽勇要在云南排除异己,反而是这异己自己要离开,最终收到排除异己的效果也不错。
原本自己在云南就是一个边缘人物,一个在边城慢慢发展的小人物,是唐继尧的发难,让赵泽勇奋起一搏,反而是机缘巧合的唐继尧倒台了,一下子赵泽勇就上升到了云南三巨头之一了,跟顾品珍、胡若愚三分云南。后来更是因为顾品珍一心倾向孙中山,要跑去广州跟孙中山干革命,结果赵泽勇更进一步做大。但是此时绝对说不上赵泽勇独霸云南,因为尽管顾品珍走了,但是他手下的军队还在,金汉鼎和杨蓁绝对不会那么老实的听命于赵泽勇的。机缘还是机缘,粤桂战争,顾品珍在孙中山的鼓动下,将金汉鼎和杨蓁手下俩个师都抽调到了广西,赵泽勇这才算是在云南一家独大。
但是此时赵泽勇仍然不敢说,云南在也没有了那些统治云南的前辈的影子,蔡锷、唐继尧、顾品珍等等都还有影响力在。但是这些影响力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军权始终在赵泽勇手上。但是军校却不再赵泽勇控制之下,这些人完全是孙中山的信徒,不管是蔡锷时代,还是唐继尧时代都是如此。这次终于,像顾品珍,像金汉鼎和杨蓁一样,军校教官也要离自己而去了吗。别人是排除异己唯恐不及,赵泽勇则是颇为可惜失去这些人才。但是心中另一个念头也在涌动,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这跟顾品珍离去,跟金汉鼎和杨蓁离去一样,是一个机缘,一个彻底让自己在云南建立唯一权力的机会。
赵泽勇想通了,终于点了点头:“好吧,我送你们走。”
教官们欢呼起来。
这时候那个带头的家伙继续道:“谢过大帅,不过属下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大帅能资助我们一千只步枪。”
一千只枪不算什么,赵泽勇的步枪厂已经开始生产,目前也生产了一千来条,这些自己生产的毛瑟步枪是打算装备自己的部队的,那么从自己部队中就可以淘汰一千只老实美国枪了。但是这批人要枪干什么,他们光杆司令一个,到广东去自然有官做,又不用去打仗,怎么还管自己要枪。
于是赵泽勇直接发问。
那教官回答:“我们到了广东还得编练军队,做好北伐的准备,杨、金两位长官已经给我们来过信了,邀请我们去参与北伐大业。可是他们缺少武器弹药,如果有一批枪,我们北伐的实力肯定更强。”
原来他们是去编练军队的,杨蓁和金汉鼎肯定许诺了他们,让他们组建军队,带领军队,或许正是这当军官的吸引,才让他们选择放弃薪水丰厚的教官一职的吧。
赵泽勇心中恶意的猜度这些教官的革命热情,但是也点点头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教官一喜,忙谢道:“感谢大帅,我们北伐成功后,一定会回来的。”
赵泽勇正在气头上:“你们不用回来了。”
话一说口,赵泽勇有一种大为放松的感觉,知道以后云南在也没有除了自己外任何其他声音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计划,将能够彻底的贯彻下去。但是同样有些惆怅,好容易扣下的这批教官都离去了,谁帮自己训练军官呢。
“赵,看来你遇到麻烦了,需要我帮忙吗。”
这时候德国将军福尔贝克诚恳的问道。;
自己手里的部队已经扩编到了三万人,其中旅级军官十人,都是陆士毕业,不在此列外,其他连级以上军官可都在这里了。三十个团级军官,一百个营级军官,三百个连级军官,组成了颇为可观的方阵。
“福尔贝克先生如何,我这些军校生可还入法眼。”
赵泽勇刻意询问,强调这些学员都是军校生,而不提他们的军官背景,拉大旗扯虎皮。
福尔贝克点点头:“很好。不过如果我没猜错,他们不是一般的学生吧,恐怕都是有军伍经历的。一般的学生,可没他们身上的战场气息。”
战场气息,就是中国人说的,所谓的杀气吧,这都能看出来?
赵泽勇有些傻眼,面对行家还是不要装逼的好啊。
见装不下去了,只能承认道:“没错,他们是我的军官。”
福尔贝克从容的一笑:“而且其中怕是没有几个正规军校出身的吧。”
这怎么能看出来,你说你能看出杀气,因为你也是经历一战的老将,赵泽勇感到靠谱,可是这些军官有没有上过军校,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该不会是炸我吧?
赵泽勇疑惑道:“这何以见得呢。”
福尔贝克道:“我看的出,他们行进中,发力多在腿部,而正规军校出来的,一般发力都在腰上。行伍出身的腿脚强健,而军校生则是腰腹力量足。”
军校生腰好?这对男人来说倒是不错。如果把这句话当成广告语,怕是军校招人就容易多了。
赵泽勇胡思乱想着,同时对这德国老家伙的眼力佩服极了,他别说杀气了,就是这些军校生走路的时候,什么地方发力都搞不清楚。
军官方阵后,还有四十个教员,他们听说是一个德国的常胜将军,于是也要求被检阅,此时这群人走过,气势看起来比他们的学生还盛,一个个头昂的比脖子都粗。
“看看,这些人就都是受过专业的军校教育的。”
福尔贝克再次评论。
尽管这些教官不能跟初始那批比了,倒也还是军校毕业,一部分是陆军士官学校,一部分是从北洋保定,或者是速成班毕业的,更多的则是讲武堂自己培养出来的,福尔贝克说的又没错。
见到自己的把戏被识破,赵泽勇对这场阅兵变得有些悻悻然了,在无聊中渡过后面的步兵cāo练,火炮训练,还有单兵对抗后,草草结束了参观。
正要送走福尔贝克,可没想到自己在讲武堂大门前,被一群教官堵住了。
“督军。这是我们的请愿书。”
一个教员递过来一个信封,赵泽勇打开一看,慷慨激昂的陈词后,附有名字还有血手印,讲武堂中所有的教官名字都赫然在列。
内容是,他们要去广东参加北伐。赵泽勇知道,杨蓁和金汉鼎当时可不仅仅是要把讲武堂中的学生抢光,对这些教官也垂涎不已,想要拉到军中。可是赵泽勇硬是从他们手里扣下了这批教官,学生给你也就罢了,连教官都带走,这军校还办不办了。对于自己扣下这批教官,赵泽勇还是很得意的,因为只要有这批教官,那么就能帮自己训练出一批又一批的军官,就想过去的蔡锷,还有唐继尧那样根本不愁军官不够。
但是这批教官却并不怎么满意,讲武堂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清朝时候他们的教官中大多数就都是同盟会成员,许多还是元老。民国了,他们依然没有抛弃他们的革命传统,护国、护法一次都没有落下。好像只要孙中山先生登高一呼,总是能在讲武堂中得到响应,现在这批人再次变得如此了,好像他们就是孙中山的狂信徒。
“这个,我不能答应!”
看完请愿书后,赵泽勇决然拒绝道。
“为什么?”
“不为什么,你们是教员,不是士兵。士兵的岗位在战场,你们的岗位就在军校。”
赵泽勇说道,这些家伙疯了吗,放着好好的教官不当,要跑去打仗。
“没错我们是军官,可是我们同样是革命志士,你不能阻止我们。如果非要在革命和教官之间做一个选择,我选择革命,我辞职。”
一个军官慷慨道。
“我也辞职。”
“还有我。”
“我。”
一连串的辞职声,让赵泽勇颇为尴尬,福尔贝克还就在跟前呢。这些家伙时机抓的还真准,懂得这时候要挟自己,要是换做平常,他们这么逼迫一个军阀,完全有可能被抓起来。而现在在福尔贝克这个客人面前逼赵泽勇表态,确实是一个最佳时机。
赵泽勇呼吸沉重起来。
众人却一步不退,死死盯着赵泽勇,似乎他今天不给个表态,就不会允许赵泽勇离开。
这些人完全都是孙中山思想的狂信徒了,留他们在军校中看来是留不住了,留的住人也留不住心啊,而且这样偏激的教官能培养出什么学生,如果变得跟他们一样偏激,孙中山振臂一呼,他们立刻就把自己绑了,那还得了了,那样自己岂不成了被自己军队绑架在孙中山这辆破车上的傀儡了吗。
索xìng不如送他们走,至于军校吗,大不了重新招募教官,重新办理,办一个纯净的军校。
赵泽勇突然觉得,这也许并不是坏事,赵泽勇不是个容不下人的人,排除异己这种事或许他干不出来,但是毫无疑问排除异己才能没有干扰的做自己想干的事情。不过这次不是赵泽勇要在云南排除异己,反而是这异己自己要离开,最终收到排除异己的效果也不错。
原本自己在云南就是一个边缘人物,一个在边城慢慢发展的小人物,是唐继尧的发难,让赵泽勇奋起一搏,反而是机缘巧合的唐继尧倒台了,一下子赵泽勇就上升到了云南三巨头之一了,跟顾品珍、胡若愚三分云南。后来更是因为顾品珍一心倾向孙中山,要跑去广州跟孙中山干革命,结果赵泽勇更进一步做大。但是此时绝对说不上赵泽勇独霸云南,因为尽管顾品珍走了,但是他手下的军队还在,金汉鼎和杨蓁绝对不会那么老实的听命于赵泽勇的。机缘还是机缘,粤桂战争,顾品珍在孙中山的鼓动下,将金汉鼎和杨蓁手下俩个师都抽调到了广西,赵泽勇这才算是在云南一家独大。
但是此时赵泽勇仍然不敢说,云南在也没有了那些统治云南的前辈的影子,蔡锷、唐继尧、顾品珍等等都还有影响力在。但是这些影响力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军权始终在赵泽勇手上。但是军校却不再赵泽勇控制之下,这些人完全是孙中山的信徒,不管是蔡锷时代,还是唐继尧时代都是如此。这次终于,像顾品珍,像金汉鼎和杨蓁一样,军校教官也要离自己而去了吗。别人是排除异己唯恐不及,赵泽勇则是颇为可惜失去这些人才。但是心中另一个念头也在涌动,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这跟顾品珍离去,跟金汉鼎和杨蓁离去一样,是一个机缘,一个彻底让自己在云南建立唯一权力的机会。
赵泽勇想通了,终于点了点头:“好吧,我送你们走。”
教官们欢呼起来。
这时候那个带头的家伙继续道:“谢过大帅,不过属下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大帅能资助我们一千只步枪。”
一千只枪不算什么,赵泽勇的步枪厂已经开始生产,目前也生产了一千来条,这些自己生产的毛瑟步枪是打算装备自己的部队的,那么从自己部队中就可以淘汰一千只老实美国枪了。但是这批人要枪干什么,他们光杆司令一个,到广东去自然有官做,又不用去打仗,怎么还管自己要枪。
于是赵泽勇直接发问。
那教官回答:“我们到了广东还得编练军队,做好北伐的准备,杨、金两位长官已经给我们来过信了,邀请我们去参与北伐大业。可是他们缺少武器弹药,如果有一批枪,我们北伐的实力肯定更强。”
原来他们是去编练军队的,杨蓁和金汉鼎肯定许诺了他们,让他们组建军队,带领军队,或许正是这当军官的吸引,才让他们选择放弃薪水丰厚的教官一职的吧。
赵泽勇心中恶意的猜度这些教官的革命热情,但是也点点头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教官一喜,忙谢道:“感谢大帅,我们北伐成功后,一定会回来的。”
赵泽勇正在气头上:“你们不用回来了。”
话一说口,赵泽勇有一种大为放松的感觉,知道以后云南在也没有除了自己外任何其他声音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计划,将能够彻底的贯彻下去。但是同样有些惆怅,好容易扣下的这批教官都离去了,谁帮自己训练军官呢。
“赵,看来你遇到麻烦了,需要我帮忙吗。”
这时候德国将军福尔贝克诚恳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