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一 祭灵
“大人,店小二和账房们都说,在当铺离见过申屠绝。”
这个消息是早在孟聚预料之中的,他也不惊奇:“恩,怎么说?”
“我们拿申屠绝的画像给他们看。大家都说,这个人是经常进去悦来客栈的,他们不知道他的身份和名字。只是看起来蛮凶的。他们没和他打过交道——其他的,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来了,知道内情的只有郑六一一人。”
“郑六的来历和身份,查出来没有?他那么嚣张,应该是有所依仗的吧?”
“正在查,他多半是那边安靖安这的暗线吧。不过悦来当铺是多年的老当铺了。郑六这个人在靖安也算有点名气的商人,他怎么就做了那边的暗线,这倒奇怪了。”
孟聚心想这才正常,一个平常商人怎敢这么嚣张。六镇大将军在北疆威名赫赫,郑六靠上这棵大树,他定是觉得世上再无可怕了。不把地方东陵卫放在眼里,倒霉的是他碰到了自己——自己连拓跋雄的面子都落,这种小虾米级别的商刁民收拾起来更是毫不费力。
因为还要参加祭奠,孟聚站起身:“行了,人先关着,留着慢慢问,看拓跋雄在我们这边还有些什么暗桩。你们几个都跟我去参加祭奠吧。
孟聚走出居住的院子,天空乌云密布,密密的小雪下的连绵。
欧阳辉和省署的几个军官已经在院子门外候着了。军官们的装扮非常一致,都是纯黑的制服与斗篷,胳膊上系着白布的带子。
见孟聚穿着黑色的军服,欧阳辉不出声地给他递上了白色的纸花,孟聚接过口戴上了。周围稀稀疏疏也就十几个军官,众人神色都有点沉重,苍凉的小雪中,气氛肃穆,几辆马车已在陵署的大门外停着。
这种场合,也不用说太多的话,孟聚对众人点点头:“走吧。”
众人纷纷上车,车队一路往城外驶去。
军墓区位于靖安城的西部,这是一片被皑皑白雪覆盖的起伏丘陵,排列整齐的坟头一片接着一片,一望无际。几棵落光叶子的枯树孤独的伫立在苍茫的墓园上,起伏飞舞的乌鸦群出“呀呀”的刺耳叫声。
孟聚在墓区走了一圈,大多数坟头只是很简陋的块石碑简单的写上姓名和阵亡日期而已,还有不少坟头连墓碑都没有,阵亡的士兵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沙荒草间不少坟头被野草荒芜了。
在这里下葬的,都是东平行省数百年来战死的军人。虽然从立场上说,他们是北魏的官兵,而自己是南朝的华族军官,大家是对立面的敌人,但想着这数百年间,为了抵御北方蛮族的入侵,捍卫自己的家园,不知有多少热血男儿葬身于此,还有更多的人马革裹尸,抛骨荒野,望无际的墓园上,孟聚不禁心生感慨。
省署和靖安署的军官们已经在墓地前列队等候了,靖安官方和军方也都来了人,东平都督元义康靖安知府马志仁都过来了。很多阵亡军官的遗属都来了,一群老人和女人抱着孩子哭哭啼啼的,哭声中透出了凄凉。
孟聚走过去和元义康打了个招呼,因为场合特殊,双方都没有说话,点头示意而已。
巳时三刻,时辰到。孟聚走到临时搭建的高台,以东陵卫镇督的身份对台下的军官和民众宣读了祭孟聚本来是很想搞一篇感人的演说文的,后世有无数范文可供他剽窃他足足花了两个时辰时间,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演说稿出来,既慷慨激昂又催人泪下,他感觉十分完美,但他读给大家听的时候,欧阳辉等人虽然也很感动,但大家觉得,这篇祭文不行。
“大人,您写的祭文咱们都听得懂啊!这个好像有点不太对头吧?”
孟聚很莫名其妙,演讲大家都听得懂,那不是应该的事么。
军官们连连摇头,他们说,祭文是很高深莫测的勾当,大伙平时参加了不少葬礼的丧礼,听祭文没一次能听懂,每次听祭文站着都能睡着的——那才是真正有学问的文章啊!孟镇督您的这篇祭文很感人也很振奋,但全是大白话,说出去人家怕是要笑话咱们东陵卫没学问吧?
大伙都知道孟聚是秀才出身,但看他写这种大白话的文章,心想,这位镇督的秀才功名多半是买来的。部下们也不敢直说,只是含糊的说:“大人您日理万机,多少大事要心,这点小事还是交给师爷笔,大人把把关就好了。
于是现在孟镇督,站在高台上读的就是师爷的祭文,祭文的开头是:“维太昌九年,岁中一月,某某等谨以德禽醒酒之仪,致祭于先公诸位之灵曰:嗟乎……”文章洋洋洒洒,孟聚足足读了一刻钟,快口干舌燥猜到结尾,“伏维尚飨。”——至于文章内容到底是说啥,孟镇督的秀才功名还真不是买来的,但他还真是不懂,连文章里的生僻字有没有读对,他都不知道——不过看看部下们茫然的表情,估计也没几个人听得懂。
放下祭文,孟聚简单谈了几句,说我们今日到这里,就是为了纪念我们的战友和同伴。在靖安大战中,东陵卫战死了八百二十一名官兵,他们都是好男儿,是家中妻子的丈夫,是父母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好兄弟,为了保卫靖安,保卫这座城市,他们英勇战斗壮烈牺牲,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对于阵亡弟兄的遗属,我们要扬同袍之情,大家要帮助,照顾他们。陵署的抚恤补助已经批下来了,这次的补助决不容许有人克扣贪污。谁敢中途截留,陵署就要他的脑袋。东陵卫不会抛弃忠心的战士,也不会让他们的家人忍饥挨饿的。各位遗属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跟陵署提出,陵署会想办法尽力解决,请大家放心。
孟聚说话的时候近千陵卫官兵的会场鸦雀无声,无数闪亮的眼睛凝视着他。
在底层陵卫官兵眼里,谁当镇督对他们来说都差不多,无论镇督姓霍、姓叶还是姓孟,大家的薪水都是那么一点。所以对于孟聚的到来,大家都抱着很冷淡的态度。
但现在看来,新来的孟镇督还真有点不同呢。
以前的镇督上任时,说的都是圣上英明朝廷恩德什么的——谁关心皇帝和朝廷怎么的了?而孟聚的话虽然浅显,里面也没什么大学问,但都说到了点子上,大伙听的专注。
一直以来,边关的惯例,低阶士兵的命就跟消耗品差不多。士兵们阵亡,抚恤金被军官截留克扣是很司空见惯的事了,上头不是不知道这种事,不过克扣军饷已是普遍现象,不是一个两个军官这么干,而是几乎所有军官都这么干,都成了,上头也无谓为一个死人去得罪整个军官阶层。
没想到新镇督一来,就提起了这件事,军官们都觉得,这个孟镇督倒还真不错。不管他是不是能做到,起码他能看到这些不平事,还帮底下的弟兄们说话,这点就很难得了,不知不觉间,在士兵们眼中,孟镇督的形象变得亲切起来。
孟聚念完祭词,众人道叶迦南墓前献花和供上祭仪。由孟聚领头,在场的东平陵署军官们向叶迦南的衣冠墓跪倒,誓定要为叶镇督报仇雪耻。
元义康和几个都督府的军官作为东平军方代表,也过来向叶迦南的墓鞠躬致敬。
接下来就没孟聚什么事了,欧阳辉请来了城外华德寺的一群和尚,在墓园前做法事度英灵。孟聚原以为,和尚做法事度应该是很庄严的念地藏经或者金刚经的,不料这群面有菜色的干瘦和尚不烧香也不念经,他们拿出敲锣唢呐来吹吹打打又放鞭炮,还有人表演杂耍和口碎大石的绝技,锣鼓喧嚣好不热闹。把远处的乌鸦都吓飞走了——倘若不是看那群秃头上的戒疤,孟聚还以为他们是来唱戏的杂耍班子呢。
在那轰天的锣鼓喧嚣中,气氛轻松不少,军官们开始低声聊天,省署的督察都围着孟聚说话聊天,刻意奉承。
军官们啧啧称赞:“大师们今天真的很卖力气啊,比上次王家做白事还热闹!”
“那是自然,咱们可是陵卫,王家再有钱怎么能跟咱们比?镇督大人都亲自出面了,华德寺的大师自然要拿出真功夫来——你看,那个光膀子的大师要喷火了,很厉害的!”
听着众人的议论,孟聚当真哭笑不得。这时,有军官挤进人群中。递给孟聚一份封好的公函,喘着粗气报告说:“大人,刚刚接到的总署二百里加急传令。请您查阅。”
孟聚拆开文件匆匆看了,然后他若有所思的看那军官一眼,欧阳辉连忙说:“这位是今天留守的执勤军官——大人,总署说什么了?”
“没我们什么事,孟聚摇摇头。望着眼前的热闹喧嚣,他的目光有点迷惘:“总署说,南唐的已经开始北伐了。”
这个消息是早在孟聚预料之中的,他也不惊奇:“恩,怎么说?”
“我们拿申屠绝的画像给他们看。大家都说,这个人是经常进去悦来客栈的,他们不知道他的身份和名字。只是看起来蛮凶的。他们没和他打过交道——其他的,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来了,知道内情的只有郑六一一人。”
“郑六的来历和身份,查出来没有?他那么嚣张,应该是有所依仗的吧?”
“正在查,他多半是那边安靖安这的暗线吧。不过悦来当铺是多年的老当铺了。郑六这个人在靖安也算有点名气的商人,他怎么就做了那边的暗线,这倒奇怪了。”
孟聚心想这才正常,一个平常商人怎敢这么嚣张。六镇大将军在北疆威名赫赫,郑六靠上这棵大树,他定是觉得世上再无可怕了。不把地方东陵卫放在眼里,倒霉的是他碰到了自己——自己连拓跋雄的面子都落,这种小虾米级别的商刁民收拾起来更是毫不费力。
因为还要参加祭奠,孟聚站起身:“行了,人先关着,留着慢慢问,看拓跋雄在我们这边还有些什么暗桩。你们几个都跟我去参加祭奠吧。
孟聚走出居住的院子,天空乌云密布,密密的小雪下的连绵。
欧阳辉和省署的几个军官已经在院子门外候着了。军官们的装扮非常一致,都是纯黑的制服与斗篷,胳膊上系着白布的带子。
见孟聚穿着黑色的军服,欧阳辉不出声地给他递上了白色的纸花,孟聚接过口戴上了。周围稀稀疏疏也就十几个军官,众人神色都有点沉重,苍凉的小雪中,气氛肃穆,几辆马车已在陵署的大门外停着。
这种场合,也不用说太多的话,孟聚对众人点点头:“走吧。”
众人纷纷上车,车队一路往城外驶去。
军墓区位于靖安城的西部,这是一片被皑皑白雪覆盖的起伏丘陵,排列整齐的坟头一片接着一片,一望无际。几棵落光叶子的枯树孤独的伫立在苍茫的墓园上,起伏飞舞的乌鸦群出“呀呀”的刺耳叫声。
孟聚在墓区走了一圈,大多数坟头只是很简陋的块石碑简单的写上姓名和阵亡日期而已,还有不少坟头连墓碑都没有,阵亡的士兵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沙荒草间不少坟头被野草荒芜了。
在这里下葬的,都是东平行省数百年来战死的军人。虽然从立场上说,他们是北魏的官兵,而自己是南朝的华族军官,大家是对立面的敌人,但想着这数百年间,为了抵御北方蛮族的入侵,捍卫自己的家园,不知有多少热血男儿葬身于此,还有更多的人马革裹尸,抛骨荒野,望无际的墓园上,孟聚不禁心生感慨。
省署和靖安署的军官们已经在墓地前列队等候了,靖安官方和军方也都来了人,东平都督元义康靖安知府马志仁都过来了。很多阵亡军官的遗属都来了,一群老人和女人抱着孩子哭哭啼啼的,哭声中透出了凄凉。
孟聚走过去和元义康打了个招呼,因为场合特殊,双方都没有说话,点头示意而已。
巳时三刻,时辰到。孟聚走到临时搭建的高台,以东陵卫镇督的身份对台下的军官和民众宣读了祭孟聚本来是很想搞一篇感人的演说文的,后世有无数范文可供他剽窃他足足花了两个时辰时间,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演说稿出来,既慷慨激昂又催人泪下,他感觉十分完美,但他读给大家听的时候,欧阳辉等人虽然也很感动,但大家觉得,这篇祭文不行。
“大人,您写的祭文咱们都听得懂啊!这个好像有点不太对头吧?”
孟聚很莫名其妙,演讲大家都听得懂,那不是应该的事么。
军官们连连摇头,他们说,祭文是很高深莫测的勾当,大伙平时参加了不少葬礼的丧礼,听祭文没一次能听懂,每次听祭文站着都能睡着的——那才是真正有学问的文章啊!孟镇督您的这篇祭文很感人也很振奋,但全是大白话,说出去人家怕是要笑话咱们东陵卫没学问吧?
大伙都知道孟聚是秀才出身,但看他写这种大白话的文章,心想,这位镇督的秀才功名多半是买来的。部下们也不敢直说,只是含糊的说:“大人您日理万机,多少大事要心,这点小事还是交给师爷笔,大人把把关就好了。
于是现在孟镇督,站在高台上读的就是师爷的祭文,祭文的开头是:“维太昌九年,岁中一月,某某等谨以德禽醒酒之仪,致祭于先公诸位之灵曰:嗟乎……”文章洋洋洒洒,孟聚足足读了一刻钟,快口干舌燥猜到结尾,“伏维尚飨。”——至于文章内容到底是说啥,孟镇督的秀才功名还真不是买来的,但他还真是不懂,连文章里的生僻字有没有读对,他都不知道——不过看看部下们茫然的表情,估计也没几个人听得懂。
放下祭文,孟聚简单谈了几句,说我们今日到这里,就是为了纪念我们的战友和同伴。在靖安大战中,东陵卫战死了八百二十一名官兵,他们都是好男儿,是家中妻子的丈夫,是父母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好兄弟,为了保卫靖安,保卫这座城市,他们英勇战斗壮烈牺牲,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对于阵亡弟兄的遗属,我们要扬同袍之情,大家要帮助,照顾他们。陵署的抚恤补助已经批下来了,这次的补助决不容许有人克扣贪污。谁敢中途截留,陵署就要他的脑袋。东陵卫不会抛弃忠心的战士,也不会让他们的家人忍饥挨饿的。各位遗属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跟陵署提出,陵署会想办法尽力解决,请大家放心。
孟聚说话的时候近千陵卫官兵的会场鸦雀无声,无数闪亮的眼睛凝视着他。
在底层陵卫官兵眼里,谁当镇督对他们来说都差不多,无论镇督姓霍、姓叶还是姓孟,大家的薪水都是那么一点。所以对于孟聚的到来,大家都抱着很冷淡的态度。
但现在看来,新来的孟镇督还真有点不同呢。
以前的镇督上任时,说的都是圣上英明朝廷恩德什么的——谁关心皇帝和朝廷怎么的了?而孟聚的话虽然浅显,里面也没什么大学问,但都说到了点子上,大伙听的专注。
一直以来,边关的惯例,低阶士兵的命就跟消耗品差不多。士兵们阵亡,抚恤金被军官截留克扣是很司空见惯的事了,上头不是不知道这种事,不过克扣军饷已是普遍现象,不是一个两个军官这么干,而是几乎所有军官都这么干,都成了,上头也无谓为一个死人去得罪整个军官阶层。
没想到新镇督一来,就提起了这件事,军官们都觉得,这个孟镇督倒还真不错。不管他是不是能做到,起码他能看到这些不平事,还帮底下的弟兄们说话,这点就很难得了,不知不觉间,在士兵们眼中,孟镇督的形象变得亲切起来。
孟聚念完祭词,众人道叶迦南墓前献花和供上祭仪。由孟聚领头,在场的东平陵署军官们向叶迦南的衣冠墓跪倒,誓定要为叶镇督报仇雪耻。
元义康和几个都督府的军官作为东平军方代表,也过来向叶迦南的墓鞠躬致敬。
接下来就没孟聚什么事了,欧阳辉请来了城外华德寺的一群和尚,在墓园前做法事度英灵。孟聚原以为,和尚做法事度应该是很庄严的念地藏经或者金刚经的,不料这群面有菜色的干瘦和尚不烧香也不念经,他们拿出敲锣唢呐来吹吹打打又放鞭炮,还有人表演杂耍和口碎大石的绝技,锣鼓喧嚣好不热闹。把远处的乌鸦都吓飞走了——倘若不是看那群秃头上的戒疤,孟聚还以为他们是来唱戏的杂耍班子呢。
在那轰天的锣鼓喧嚣中,气氛轻松不少,军官们开始低声聊天,省署的督察都围着孟聚说话聊天,刻意奉承。
军官们啧啧称赞:“大师们今天真的很卖力气啊,比上次王家做白事还热闹!”
“那是自然,咱们可是陵卫,王家再有钱怎么能跟咱们比?镇督大人都亲自出面了,华德寺的大师自然要拿出真功夫来——你看,那个光膀子的大师要喷火了,很厉害的!”
听着众人的议论,孟聚当真哭笑不得。这时,有军官挤进人群中。递给孟聚一份封好的公函,喘着粗气报告说:“大人,刚刚接到的总署二百里加急传令。请您查阅。”
孟聚拆开文件匆匆看了,然后他若有所思的看那军官一眼,欧阳辉连忙说:“这位是今天留守的执勤军官——大人,总署说什么了?”
“没我们什么事,孟聚摇摇头。望着眼前的热闹喧嚣,他的目光有点迷惘:“总署说,南唐的已经开始北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