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多少兴衰尘与土(求推荐)
()当然,跟随帝辛来到鹿台的,还有美人妲己。多年来,妲己不关心朝政,不关心情敌,不关心时尚潮流,她的心只在帝辛身上,但看今日的情况,她也大体明白了形势,她与帝辛之间从来不谈什么国家大事,她不关心,她也不懂,她只知道是帝辛让她脱身于奴隶,所以,她只是帝辛一人的奴隶。
帝辛被碾进泥土的日子很快就到来了,并且化成了灰,与泥土混合的很彻底。
飞廉在牧野之战中与姜子牙正面交锋,无论是从历史大局还是个人能力来讲,他都不是姜子牙的对手,最后战死沙场。
而微子启略微有些不争气,连战数月,竟然还在原地不动,但他对于商朝军队的牵制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
当姜子牙打到鹿台的时候,微子启还在牵制着商朝最后的精兵,而在鹿台进行殊死搏斗的,是帝辛的禁卫军,由恶来统领。
恶来这类人是很难驾驭的,但他们一旦被某位君主折服,就会用自己的性命书写出一个大大的“忠”字。
眼看周国的大军已经无法阻挡,恶来决定再阻挡一下。他手下的禁卫军个个英勇忠君,交起战来真的是以一当十,但还是很快以一比十的速度死光了。最后,数万大军被恶来一人挡住去路。这一刻,天空中黑云压城,数万大军似乎同时屏住了呼吸,不发出半点声音,先头部队以恶来为圆心,围成了一个扇面,除恶来以外,每一双眼睛都盯在他的身上。而恶来圆睁双眼,手里提着一把长斧,早已经把上衣脱去,浑身的青筋暴起,似乎要以胀破血管的方式自杀。
短暂的沉默,很长。
姜子牙一声令下,扇形的半径迅速缩小,几秒钟之后,半径又逐渐扩大,恶来的脚下留下一片尸体,这样来来回回几次,恶来已经站在了一座小山上面,自己也变成了一朵出血芙蓉。
突然,恶来单手将长斧的斧柄插在尸山之上,酝酿了一下,气沉丹田,声震五岳,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一声抢天震地的呐喊,然后,死了。他的儿子名叫女防,从此以后浪迹天涯,逃难在外,后来娶妻生子,绵延后代,女防的重孙子名叫秦非子,被当时的周天子孝王册封于秦亭,成为了秦国的第一位君主,后传至秦王嬴政,统一了天下;而恶来的弟弟季胜也逃难在外,成为了赵国的祖先,后秦始皇嬴政在赵国都城邯郸出生,也算是延续了秦赵两国的渊源,这都是后话。
恶来到底有没有自爆血管,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他死之后的很长时间,姜子牙大军都不敢上前,惧怕他原地满血满状态复活。
傍晚时分,战败的消息接连不断的传到帝辛的耳朵里,帝辛没有丝毫震惊,这种结果是他早就预料到的,现在他已无力回天,只是穿戴整齐坐在正殿的大门口,照旧饮酒作乐,妲己在他的旁边,也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帝辛把酒喝干,她再把酒斟满。
姜子牙来到鹿台正殿的时候已经不见了帝辛,他并没有逃走,而是点燃了鹿台之中的第一把火,把自己烧成了灰烬,随风而逝,随土而安。
妲己并没有阻止帝辛,而是眼睁睁的看着他起火,闻着他烧着的味道。她的眼睛里没有恐惧,她知道这也许是最体面的解决办法,两人最后对视的那一眼有道不尽的离愁别绪,召唤着妲己随着帝辛而去。于是,在帝辛彻底软倒在地上以后,妲己拔剑自刎于他的身边,不息的火焰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妲己的脸庞,笑容还没有从她的脸上消褪,亦或是正慢慢在她的脸上升起。
受到了帝辛玩儿火的启发,姜子牙命人把鹿台烧了个七荤八素,顺便给已经成灰的帝辛来了个火葬。
帝辛已死,商朝军队由于消息的滞后性和战争的惯性,继续阻挡着微子启的前进道路,而姜子牙方面的敌人已经肃清,很轻易的就直捣朝歌,给了无主的商朝最后一击。微子启得到消息之后很是失望,他所做的努力完全为周武王做了嫁衣,虽然谋反成功,但他今后的地位也不会比在商朝做诸侯高。但他这种选择也是正确的,如果他当初誓死保卫商朝,那么也只能够与他的弟弟一起灭亡。
商朝的参与部队很快就被清理干净了,周武王成为了正统,国号依旧为周,姜子牙作为灭商的最大功臣仍被拜为太师,并被赐予封地,成为齐国的始祖,从此被人们称为齐太公,姜太公,太公望。
而其他臣服于周国以及参与灭商的诸侯国均保持原有的地位,只是这些诸侯国由于当初和周国的地位一样,并且帮了周国大忙,从此居功自傲,常常不服管教,于是,周天子并没能够像商朝统治者那样,对诸侯国形成强有力的管制,这也为日后周国的诸侯混战埋下了伏笔。而那些当时帮着商朝的诸侯国就比较倒霉,由于华丽丽的站错了队,周武王就借着灭商的余势,让他们华丽丽的灭亡了。
给上一个朝代的末代国君起谥号,是一个非常伤脑筋的事情,这个字不仅要包含他一生之中所有真实与被编造出来的恶行,还要不怎么常用,像是为他定做的一样。
纠结了很久,周朝决定为帝辛谥号“纣”,从此以后,人称前朝的帝辛为“殷纣王”。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帝”是商朝对最高统治者的敬称,而“纣”显然含有贬义。所以,我们在说起来商朝的末代国君时,如果站在商朝的立场上,最好叫他“帝辛”,而站在后世的立场上,最好叫他“商纣”或者“殷纣”,不要学太史公老先生全篇的“帝纣”,私以为这就相当于“伟人:混蛋”,有些不伦不类。
关于纣王的评价我只说一句:据说被周朝痛斥私生活不检点的纣王只有两个儿子,而周文王生百子是出了名的,这似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商朝的避孕技术很发达,而周文王为数不多的妃子很能生养。
唉,历史,成王败寇。
纷扰的天下,千万种说法,搞不清孰真孰假。
之后的日子平淡而乏味,为了巩固初来乍到的周朝的统治,姜子牙很争气的活了139岁,一共辅佐了六代周王,并且当了四朝的太师,用他的才干和经验帮助各位周天子平稳的度过了新老交替的社会转型阶段。
另外,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除了姜子牙总领军事大权以外,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胞弟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有一个很拉风的名字,叫做“姬旦”。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即位,姬旦忠心耿耿的辅佐这个小屁孩儿,从来没有觊觎过帝位。到了三国时期,我们的曹丞相也常常以姬旦自比,表明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在成王时期,出现了一个爵位,叫做周公,职能是辅佐周王治理天下,而周朝的第一位周公并不是姜子牙,而是这位姬旦,看来周武王在托孤的时候还是比较相信自己人,不知道姜子牙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是否有一些小心酸。
姬旦在辅佐成王的时候,礼贤下士,广招天下人才,常常在洗澡和吃饭的时候也不得安生,时刻准备着接待贤士。由于他的慧眼识珠,任人唯贤,周朝很快的巩固了统治,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事迹也广为流传。曹操在自比周公之余,也在《短歌行》中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平淡的日子总是过得很慢,但平淡的历史总是过得很快,笔者几行字之间,把十分能活的姜子牙都写死了,并且时间飞快的来到了西周末年,历史再一次重演,一如夏朝时候的妹喜,和商朝时期的妲己,西周的褒姒也是大家公认的西周灭亡的一大原因。
褒姒是周幽王的妃子,相传长相秀美,身材火爆,一如现在的某些大美女,打死也不笑,笔者估计,原因有三点:一是怕长皱纹;二是怕笑掉了粉;三是怕笑了以后周幽王就不逗自己玩儿了。
果然,烽火戏诸侯之时,由于没有绷住,褒姒留下了千古一笑,不久之后,周幽王就真的没机会逗她玩儿了。
于是,西周灭亡的原因再一次成功的推到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女人身上。
周幽王死后,周平王艰难的即了位,为了躲避内忧外患,周平王果断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而东周对于各地诸侯的控制力比西周时候还要差劲许多,东周前期,兵戈天下,巴掌大的小国都敢不服管教,自行打架斗殴,这段时间被后世称为春秋。春秋时期,仅在史书上出场过的诸侯国就多达128个。现在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并且总面积要比春秋时期各国的总面积大不少,对比来看,就能直观的体会到当时的混乱场面。
帝辛被碾进泥土的日子很快就到来了,并且化成了灰,与泥土混合的很彻底。
飞廉在牧野之战中与姜子牙正面交锋,无论是从历史大局还是个人能力来讲,他都不是姜子牙的对手,最后战死沙场。
而微子启略微有些不争气,连战数月,竟然还在原地不动,但他对于商朝军队的牵制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
当姜子牙打到鹿台的时候,微子启还在牵制着商朝最后的精兵,而在鹿台进行殊死搏斗的,是帝辛的禁卫军,由恶来统领。
恶来这类人是很难驾驭的,但他们一旦被某位君主折服,就会用自己的性命书写出一个大大的“忠”字。
眼看周国的大军已经无法阻挡,恶来决定再阻挡一下。他手下的禁卫军个个英勇忠君,交起战来真的是以一当十,但还是很快以一比十的速度死光了。最后,数万大军被恶来一人挡住去路。这一刻,天空中黑云压城,数万大军似乎同时屏住了呼吸,不发出半点声音,先头部队以恶来为圆心,围成了一个扇面,除恶来以外,每一双眼睛都盯在他的身上。而恶来圆睁双眼,手里提着一把长斧,早已经把上衣脱去,浑身的青筋暴起,似乎要以胀破血管的方式自杀。
短暂的沉默,很长。
姜子牙一声令下,扇形的半径迅速缩小,几秒钟之后,半径又逐渐扩大,恶来的脚下留下一片尸体,这样来来回回几次,恶来已经站在了一座小山上面,自己也变成了一朵出血芙蓉。
突然,恶来单手将长斧的斧柄插在尸山之上,酝酿了一下,气沉丹田,声震五岳,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一声抢天震地的呐喊,然后,死了。他的儿子名叫女防,从此以后浪迹天涯,逃难在外,后来娶妻生子,绵延后代,女防的重孙子名叫秦非子,被当时的周天子孝王册封于秦亭,成为了秦国的第一位君主,后传至秦王嬴政,统一了天下;而恶来的弟弟季胜也逃难在外,成为了赵国的祖先,后秦始皇嬴政在赵国都城邯郸出生,也算是延续了秦赵两国的渊源,这都是后话。
恶来到底有没有自爆血管,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他死之后的很长时间,姜子牙大军都不敢上前,惧怕他原地满血满状态复活。
傍晚时分,战败的消息接连不断的传到帝辛的耳朵里,帝辛没有丝毫震惊,这种结果是他早就预料到的,现在他已无力回天,只是穿戴整齐坐在正殿的大门口,照旧饮酒作乐,妲己在他的旁边,也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帝辛把酒喝干,她再把酒斟满。
姜子牙来到鹿台正殿的时候已经不见了帝辛,他并没有逃走,而是点燃了鹿台之中的第一把火,把自己烧成了灰烬,随风而逝,随土而安。
妲己并没有阻止帝辛,而是眼睁睁的看着他起火,闻着他烧着的味道。她的眼睛里没有恐惧,她知道这也许是最体面的解决办法,两人最后对视的那一眼有道不尽的离愁别绪,召唤着妲己随着帝辛而去。于是,在帝辛彻底软倒在地上以后,妲己拔剑自刎于他的身边,不息的火焰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妲己的脸庞,笑容还没有从她的脸上消褪,亦或是正慢慢在她的脸上升起。
受到了帝辛玩儿火的启发,姜子牙命人把鹿台烧了个七荤八素,顺便给已经成灰的帝辛来了个火葬。
帝辛已死,商朝军队由于消息的滞后性和战争的惯性,继续阻挡着微子启的前进道路,而姜子牙方面的敌人已经肃清,很轻易的就直捣朝歌,给了无主的商朝最后一击。微子启得到消息之后很是失望,他所做的努力完全为周武王做了嫁衣,虽然谋反成功,但他今后的地位也不会比在商朝做诸侯高。但他这种选择也是正确的,如果他当初誓死保卫商朝,那么也只能够与他的弟弟一起灭亡。
商朝的参与部队很快就被清理干净了,周武王成为了正统,国号依旧为周,姜子牙作为灭商的最大功臣仍被拜为太师,并被赐予封地,成为齐国的始祖,从此被人们称为齐太公,姜太公,太公望。
而其他臣服于周国以及参与灭商的诸侯国均保持原有的地位,只是这些诸侯国由于当初和周国的地位一样,并且帮了周国大忙,从此居功自傲,常常不服管教,于是,周天子并没能够像商朝统治者那样,对诸侯国形成强有力的管制,这也为日后周国的诸侯混战埋下了伏笔。而那些当时帮着商朝的诸侯国就比较倒霉,由于华丽丽的站错了队,周武王就借着灭商的余势,让他们华丽丽的灭亡了。
给上一个朝代的末代国君起谥号,是一个非常伤脑筋的事情,这个字不仅要包含他一生之中所有真实与被编造出来的恶行,还要不怎么常用,像是为他定做的一样。
纠结了很久,周朝决定为帝辛谥号“纣”,从此以后,人称前朝的帝辛为“殷纣王”。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帝”是商朝对最高统治者的敬称,而“纣”显然含有贬义。所以,我们在说起来商朝的末代国君时,如果站在商朝的立场上,最好叫他“帝辛”,而站在后世的立场上,最好叫他“商纣”或者“殷纣”,不要学太史公老先生全篇的“帝纣”,私以为这就相当于“伟人:混蛋”,有些不伦不类。
关于纣王的评价我只说一句:据说被周朝痛斥私生活不检点的纣王只有两个儿子,而周文王生百子是出了名的,这似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商朝的避孕技术很发达,而周文王为数不多的妃子很能生养。
唉,历史,成王败寇。
纷扰的天下,千万种说法,搞不清孰真孰假。
之后的日子平淡而乏味,为了巩固初来乍到的周朝的统治,姜子牙很争气的活了139岁,一共辅佐了六代周王,并且当了四朝的太师,用他的才干和经验帮助各位周天子平稳的度过了新老交替的社会转型阶段。
另外,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除了姜子牙总领军事大权以外,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胞弟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有一个很拉风的名字,叫做“姬旦”。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即位,姬旦忠心耿耿的辅佐这个小屁孩儿,从来没有觊觎过帝位。到了三国时期,我们的曹丞相也常常以姬旦自比,表明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在成王时期,出现了一个爵位,叫做周公,职能是辅佐周王治理天下,而周朝的第一位周公并不是姜子牙,而是这位姬旦,看来周武王在托孤的时候还是比较相信自己人,不知道姜子牙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是否有一些小心酸。
姬旦在辅佐成王的时候,礼贤下士,广招天下人才,常常在洗澡和吃饭的时候也不得安生,时刻准备着接待贤士。由于他的慧眼识珠,任人唯贤,周朝很快的巩固了统治,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事迹也广为流传。曹操在自比周公之余,也在《短歌行》中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平淡的日子总是过得很慢,但平淡的历史总是过得很快,笔者几行字之间,把十分能活的姜子牙都写死了,并且时间飞快的来到了西周末年,历史再一次重演,一如夏朝时候的妹喜,和商朝时期的妲己,西周的褒姒也是大家公认的西周灭亡的一大原因。
褒姒是周幽王的妃子,相传长相秀美,身材火爆,一如现在的某些大美女,打死也不笑,笔者估计,原因有三点:一是怕长皱纹;二是怕笑掉了粉;三是怕笑了以后周幽王就不逗自己玩儿了。
果然,烽火戏诸侯之时,由于没有绷住,褒姒留下了千古一笑,不久之后,周幽王就真的没机会逗她玩儿了。
于是,西周灭亡的原因再一次成功的推到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女人身上。
周幽王死后,周平王艰难的即了位,为了躲避内忧外患,周平王果断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而东周对于各地诸侯的控制力比西周时候还要差劲许多,东周前期,兵戈天下,巴掌大的小国都敢不服管教,自行打架斗殴,这段时间被后世称为春秋。春秋时期,仅在史书上出场过的诸侯国就多达128个。现在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并且总面积要比春秋时期各国的总面积大不少,对比来看,就能直观的体会到当时的混乱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