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节 求战(上)
对邓名来说,因为出征是提前发动,准备相当不充足,而且紧急动员还对军队的编成造成了一些影响。在这次动员中,邓名几乎把所有集结到叙州的常备军都带了出来,所以下一波动员的征召兵就无法配属同样高比例的老兵了。
但对清军来说,这则是姗姗来迟的敌人,比李国英预计的日子要晚了两天。见到烽火后,孙思克不慌不忙地指挥手下的八旗兵渡江进入重庆,以确保城池的安全——按照李国英的推测,明军紧急派出的部队会是以水师为主,甲兵数量很有限,川陕总督估计甲兵的数量超不过三千。
高明瞻见到孙思克返回后,本来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下来:“孙将军神速,既然八旗兵回来了,那重庆也就安如泰山了。”
“都交给我吧。”孙思克得意洋洋地说道。手下装备精良的三千多汉八旗,再加上重庆两千多留守的披甲,若是明军的水手敢登陆,一定不是孙思克的对手;如果敌人真像李国英判断的那样只有很少甲兵的话,孙思克甚至想出城逆袭,让绿营看看八旗兵的实力:“赵将军太慢了,我们就不等他了。”
这话让高明瞻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他感觉孙思克似乎有出城野战的意图。如果明军势大,孙思克绝对不会冒险;但即使明军数量不多,高明瞻也很清楚到时候打头阵的肯定是绿营官兵。若是胜了还好,就算伤亡惨重,高明瞻作为四川巡抚也能分到不少功劳;但万一陷入苦战,就不知道八旗兵肯不肯不顾伤亡和绿营并肩作战了——偏偏高明瞻还没法子偷懒,如果战败他肯定要背黑锅,若是绿营先退,让汉八旗断后,这种事情孙思克不会同意,高明瞻也不敢这么做。
听到孙思克的话后,高明瞻口头上唯唯诺诺,心里已经在琢磨如何劝说孙思克打消这个念头了。这时靠近重庆的明军船队也放缓了航速,邓名打算在通过前先侦察一下重庆周围的情况,就这样两军开始了互相侦察。
“李国英不在?”邓名和部下们分析着得到的简要军情,重庆周围的清军戒备森严,长江里连一艘运输船都没有找到,所以只能通过旗号判断指挥官是哪一个:“不是高明瞻、王明德或是其他什么人。指挥姓孙?还是汉八旗,北京居然把直属部队派来重庆了。”
经过嘉陵江的时候,明军发现有大量清军部队聚集在两岸,看上去像是刚刚从东面返回重庆的朝天门这边。
“这是不是说明万县安全了呢?”穆谭敏锐地察觉到异常,马上提出他的看法:“如果李国英一帆风顺,那汉八旗为何要返回重庆?”
“或许是万县很快就失守了,所以清军开始返回了?”任堂分析道。
“不可能!”任堂的话才一出口,就遭到李星汉和周开荒的齐声反驳。周开荒对任堂如此看轻袁宗第的战斗力非常不满;而李星汉则是以曾经的万县驻军身分反驳,他当初跟随谭文,对万县的地理很熟悉:“万县依山傍水,清军的水师没有优势就很难攻打城池,而且嘉陵江里有这么多敌船,我觉得清军的水师差不多都已经撤回来了,这只能说明李国英很多天前就放弃了攻打万县的想法。”
现在嘉陵江里密密麻麻的满是清军的船只,在两岸陆军的掩护下保卫着河口,并再一次用铁索封江,以防明军突入或是突袭正在搬运部队的渡船。
“我们向下游搜索,看看清军的动向。”仅凭简单的观望,邓名感到自己还无法判断,就下令拔锚启程,缓缓地顺流而下,仔细观察北岸的清军的动静。
此时重庆城内也是一片哗然,邓名并没有隐藏自己的旗号,所以清军很容易就发现这支明军的统帅就是重庆的头号劲敌。
“原来邓名是想趁着总督大人不在偷袭重庆啊,”孙思克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之色。邓名的意图暴露了,而他当然是阻止邓名的大功臣,如果不是他当机立断,把所有船只都截留下来搬运汉八旗,那重庆岂不是就危如累卵了吗?
听说邓名亲自领军后,本来就不想出击的高明瞻彻底丧失了出战的勇气,极力劝说孙思克固守城池。但孙思克、袁佳文弼和汉八旗的将佐却突然有了主动出击的冲动。邓名和袁宗第完全不同,京师里的大部分旗人都把虁东众将看成山贼,如果折损了大量汉八旗,那么山贼杀得再多也没有什么好处,朝廷说不定还会心痛,责怪他们放着绿营炮灰不用,白白糟蹋中央部队;可邓名手上是有先皇的血债的,击败邓名就可以一日成名。要是幸运地斩杀此人,那更是不愁功名爵位了——关于邓名的谣传实在太多,大家都不知道该信哪套了,反正先皇曾经明确下令要死人不要俘虏,而太皇太后、辅政大臣又重申了这一要求。康熙年号一案闹得辅政大臣们焦头烂额,假如能抓到邓名的话,献俘阙下固然很令人痛快,但谁也不知道又会闹出什么风波来,权衡再三,大家觉得邓名还是死了最省事。
“总督大人不是说过嘛,邓名匆匆赶来,身边也就是一些水手,甲士也就是几百,撑死上千。”孙思克对高明瞻的持重态度很不满:“要是他敢登陆,我们就要迎头痛击。”
“总督大人不是这么说的,”高明瞻急忙纠正道:“总督大人说匆匆赶来的明军披甲不会很多,最多不会超过三千,而不是说最多只有几百!而且总督大人没料到邓名会亲自带兵,既然是邓名来了,那他身边的披甲肯定不止三千。”
“巡抚大人为何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在这个问题上,袁佳文弼也支持孙思克。如果明军兵马不多的话,袁佳文弼也倾向出城一战,让绿营看看,他们汉八旗不愿意和袁宗第打仗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自持身份,刀下不斩无名之将:“难道堂堂官兵,战场交锋连一群山贼都打不过吗?绿营打不过,难道旗人会怕了他们不成?”
这一仗并不需要大胜,只要互有杀伤然后报一个大捷上去,袁佳文弼断定朝廷会大肆宣传,重重奖赏参战将士以激励士气,消除顺治被杀的恶劣影响。
高明瞻苦笑一声,心想:“难道高邮湖一战,全军覆没的也是绿营不成?”
这话高明瞻也就是在心里想想,完全没有宣之于口的勇气,不过袁佳文弼的激将法对高明瞻来说一点儿用也没有。如果不是邓名领军,那高明瞻觉得说不定还有机会取胜,如果孙思克一定要去,他也担不起失陷二太君的罪名;但现在来的是邓名,高明瞻觉得出击就是送死,全无胜利的希望,高明瞻说什么也不愿意奉陪。如果这次被邓名击败,朝廷多半不会怪罪高明瞻作壁上观,说不定还能认为自己沉着稳重,是在大败后保住重庆的救星。
就在高明瞻和孙思克争论不休的时候,清军观察到明军并没有登陆,而是顺流而下,很快就驶离了重庆,上百条船除了留下两艘快船监视江口外,剩下的都向下游开去。不过明军走得很慢,明显在仔细地观察岸边的清军部署。
“啊。”闻报孙思克大叫一声,急忙跑上城头,看到明军的船只正渐行渐远:“原来邓贼是想在东岸登陆啊。”
“将军,我们是不是应该追上去?”袁佳文弼看见到手的功劳飞走了,心里也是非常着急。刚才他越琢磨越觉得自己想得有理,哪怕只是和邓名在地面上对峙,也可以说成是汉八旗把邓名逼退,朝廷都会宣告天下、论功行赏。
“当然。”孙思克马上命令还没有过江的部队停止渡江,已经过江的部队重新向朝天门码头集结,准备过江去尾随明军:“邓名只有一百艘船,兵马最多一万人,除去水手、无甲,他们的甲士能有两千就不错了。”
“不止,不止!”高明瞻急忙拦阻:“这百艘船里除了水手,还能盛下两万兵,而且乘船不需要太多无甲,邓名就是带了一万多甲兵也没有什么稀奇。”
“难道你不信总督大人的推测么?”孙思克见明军船只走走停停,好像随时会开始登陆,恨不得插翅飞过去。现在除了功劳的考虑外,孙思克也担心邓名会在东岸进行骚扰,那里还有不少清军的无甲兵呢:“再说,总督大人还在退兵途中,巡抚大人就不担心总督大人的安危吗?”
“不对啊。”高明瞻敏锐地发现了孙思克言语中的漏洞:“要是邓贼只有一、两千甲兵,那他骚扰不了什么啊,沿途有我军近十万大军,两万披甲呢。”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刚才巡抚大人认定邓贼有一万披甲是为了阻止我们应战,现在还阻止我们去增援总督大人,又改口说邓贼只有一千披甲。军国大事,岂能如此颠三倒四?”袁佳文弼喝道:“就算邓名有几千披甲,巡抚大人也知道沿途有我们十万大军,他只要脚一踏上岸,我们就可以群起而攻之,确保总督大人的后路。以十倍的兵力击贼,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袁佳文弼不但要孙思克带着汉八旗去,还要把重庆的甲兵也带走一半。
对岸有李国英,还有随军的满洲太君,孙思克和袁佳文弼把见死不救这种大帽子拿起来,高明瞻立刻意识到自己没有反抗的余地了,他脸色惨白:“要是真能光明正大的一战,我军数倍于贼,当然没什么好怕的。但和邓贼交战,最后一定会稀里糊涂地败下阵来。”
“巡抚大人过虑了。”孙思克见高明瞻如此畏敌如虎,心里又好气又好笑。
“孙将军没有和邓贼交过手,”想起自己遇到过的假地图、卤水井,高明瞻哀叹道:“忠言逆耳,孙将军最后一定会欲求正面一战而不可得。”
但对清军来说,这则是姗姗来迟的敌人,比李国英预计的日子要晚了两天。见到烽火后,孙思克不慌不忙地指挥手下的八旗兵渡江进入重庆,以确保城池的安全——按照李国英的推测,明军紧急派出的部队会是以水师为主,甲兵数量很有限,川陕总督估计甲兵的数量超不过三千。
高明瞻见到孙思克返回后,本来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下来:“孙将军神速,既然八旗兵回来了,那重庆也就安如泰山了。”
“都交给我吧。”孙思克得意洋洋地说道。手下装备精良的三千多汉八旗,再加上重庆两千多留守的披甲,若是明军的水手敢登陆,一定不是孙思克的对手;如果敌人真像李国英判断的那样只有很少甲兵的话,孙思克甚至想出城逆袭,让绿营看看八旗兵的实力:“赵将军太慢了,我们就不等他了。”
这话让高明瞻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他感觉孙思克似乎有出城野战的意图。如果明军势大,孙思克绝对不会冒险;但即使明军数量不多,高明瞻也很清楚到时候打头阵的肯定是绿营官兵。若是胜了还好,就算伤亡惨重,高明瞻作为四川巡抚也能分到不少功劳;但万一陷入苦战,就不知道八旗兵肯不肯不顾伤亡和绿营并肩作战了——偏偏高明瞻还没法子偷懒,如果战败他肯定要背黑锅,若是绿营先退,让汉八旗断后,这种事情孙思克不会同意,高明瞻也不敢这么做。
听到孙思克的话后,高明瞻口头上唯唯诺诺,心里已经在琢磨如何劝说孙思克打消这个念头了。这时靠近重庆的明军船队也放缓了航速,邓名打算在通过前先侦察一下重庆周围的情况,就这样两军开始了互相侦察。
“李国英不在?”邓名和部下们分析着得到的简要军情,重庆周围的清军戒备森严,长江里连一艘运输船都没有找到,所以只能通过旗号判断指挥官是哪一个:“不是高明瞻、王明德或是其他什么人。指挥姓孙?还是汉八旗,北京居然把直属部队派来重庆了。”
经过嘉陵江的时候,明军发现有大量清军部队聚集在两岸,看上去像是刚刚从东面返回重庆的朝天门这边。
“这是不是说明万县安全了呢?”穆谭敏锐地察觉到异常,马上提出他的看法:“如果李国英一帆风顺,那汉八旗为何要返回重庆?”
“或许是万县很快就失守了,所以清军开始返回了?”任堂分析道。
“不可能!”任堂的话才一出口,就遭到李星汉和周开荒的齐声反驳。周开荒对任堂如此看轻袁宗第的战斗力非常不满;而李星汉则是以曾经的万县驻军身分反驳,他当初跟随谭文,对万县的地理很熟悉:“万县依山傍水,清军的水师没有优势就很难攻打城池,而且嘉陵江里有这么多敌船,我觉得清军的水师差不多都已经撤回来了,这只能说明李国英很多天前就放弃了攻打万县的想法。”
现在嘉陵江里密密麻麻的满是清军的船只,在两岸陆军的掩护下保卫着河口,并再一次用铁索封江,以防明军突入或是突袭正在搬运部队的渡船。
“我们向下游搜索,看看清军的动向。”仅凭简单的观望,邓名感到自己还无法判断,就下令拔锚启程,缓缓地顺流而下,仔细观察北岸的清军的动静。
此时重庆城内也是一片哗然,邓名并没有隐藏自己的旗号,所以清军很容易就发现这支明军的统帅就是重庆的头号劲敌。
“原来邓名是想趁着总督大人不在偷袭重庆啊,”孙思克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之色。邓名的意图暴露了,而他当然是阻止邓名的大功臣,如果不是他当机立断,把所有船只都截留下来搬运汉八旗,那重庆岂不是就危如累卵了吗?
听说邓名亲自领军后,本来就不想出击的高明瞻彻底丧失了出战的勇气,极力劝说孙思克固守城池。但孙思克、袁佳文弼和汉八旗的将佐却突然有了主动出击的冲动。邓名和袁宗第完全不同,京师里的大部分旗人都把虁东众将看成山贼,如果折损了大量汉八旗,那么山贼杀得再多也没有什么好处,朝廷说不定还会心痛,责怪他们放着绿营炮灰不用,白白糟蹋中央部队;可邓名手上是有先皇的血债的,击败邓名就可以一日成名。要是幸运地斩杀此人,那更是不愁功名爵位了——关于邓名的谣传实在太多,大家都不知道该信哪套了,反正先皇曾经明确下令要死人不要俘虏,而太皇太后、辅政大臣又重申了这一要求。康熙年号一案闹得辅政大臣们焦头烂额,假如能抓到邓名的话,献俘阙下固然很令人痛快,但谁也不知道又会闹出什么风波来,权衡再三,大家觉得邓名还是死了最省事。
“总督大人不是说过嘛,邓名匆匆赶来,身边也就是一些水手,甲士也就是几百,撑死上千。”孙思克对高明瞻的持重态度很不满:“要是他敢登陆,我们就要迎头痛击。”
“总督大人不是这么说的,”高明瞻急忙纠正道:“总督大人说匆匆赶来的明军披甲不会很多,最多不会超过三千,而不是说最多只有几百!而且总督大人没料到邓名会亲自带兵,既然是邓名来了,那他身边的披甲肯定不止三千。”
“巡抚大人为何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在这个问题上,袁佳文弼也支持孙思克。如果明军兵马不多的话,袁佳文弼也倾向出城一战,让绿营看看,他们汉八旗不愿意和袁宗第打仗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自持身份,刀下不斩无名之将:“难道堂堂官兵,战场交锋连一群山贼都打不过吗?绿营打不过,难道旗人会怕了他们不成?”
这一仗并不需要大胜,只要互有杀伤然后报一个大捷上去,袁佳文弼断定朝廷会大肆宣传,重重奖赏参战将士以激励士气,消除顺治被杀的恶劣影响。
高明瞻苦笑一声,心想:“难道高邮湖一战,全军覆没的也是绿营不成?”
这话高明瞻也就是在心里想想,完全没有宣之于口的勇气,不过袁佳文弼的激将法对高明瞻来说一点儿用也没有。如果不是邓名领军,那高明瞻觉得说不定还有机会取胜,如果孙思克一定要去,他也担不起失陷二太君的罪名;但现在来的是邓名,高明瞻觉得出击就是送死,全无胜利的希望,高明瞻说什么也不愿意奉陪。如果这次被邓名击败,朝廷多半不会怪罪高明瞻作壁上观,说不定还能认为自己沉着稳重,是在大败后保住重庆的救星。
就在高明瞻和孙思克争论不休的时候,清军观察到明军并没有登陆,而是顺流而下,很快就驶离了重庆,上百条船除了留下两艘快船监视江口外,剩下的都向下游开去。不过明军走得很慢,明显在仔细地观察岸边的清军部署。
“啊。”闻报孙思克大叫一声,急忙跑上城头,看到明军的船只正渐行渐远:“原来邓贼是想在东岸登陆啊。”
“将军,我们是不是应该追上去?”袁佳文弼看见到手的功劳飞走了,心里也是非常着急。刚才他越琢磨越觉得自己想得有理,哪怕只是和邓名在地面上对峙,也可以说成是汉八旗把邓名逼退,朝廷都会宣告天下、论功行赏。
“当然。”孙思克马上命令还没有过江的部队停止渡江,已经过江的部队重新向朝天门码头集结,准备过江去尾随明军:“邓名只有一百艘船,兵马最多一万人,除去水手、无甲,他们的甲士能有两千就不错了。”
“不止,不止!”高明瞻急忙拦阻:“这百艘船里除了水手,还能盛下两万兵,而且乘船不需要太多无甲,邓名就是带了一万多甲兵也没有什么稀奇。”
“难道你不信总督大人的推测么?”孙思克见明军船只走走停停,好像随时会开始登陆,恨不得插翅飞过去。现在除了功劳的考虑外,孙思克也担心邓名会在东岸进行骚扰,那里还有不少清军的无甲兵呢:“再说,总督大人还在退兵途中,巡抚大人就不担心总督大人的安危吗?”
“不对啊。”高明瞻敏锐地发现了孙思克言语中的漏洞:“要是邓贼只有一、两千甲兵,那他骚扰不了什么啊,沿途有我军近十万大军,两万披甲呢。”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刚才巡抚大人认定邓贼有一万披甲是为了阻止我们应战,现在还阻止我们去增援总督大人,又改口说邓贼只有一千披甲。军国大事,岂能如此颠三倒四?”袁佳文弼喝道:“就算邓名有几千披甲,巡抚大人也知道沿途有我们十万大军,他只要脚一踏上岸,我们就可以群起而攻之,确保总督大人的后路。以十倍的兵力击贼,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袁佳文弼不但要孙思克带着汉八旗去,还要把重庆的甲兵也带走一半。
对岸有李国英,还有随军的满洲太君,孙思克和袁佳文弼把见死不救这种大帽子拿起来,高明瞻立刻意识到自己没有反抗的余地了,他脸色惨白:“要是真能光明正大的一战,我军数倍于贼,当然没什么好怕的。但和邓贼交战,最后一定会稀里糊涂地败下阵来。”
“巡抚大人过虑了。”孙思克见高明瞻如此畏敌如虎,心里又好气又好笑。
“孙将军没有和邓贼交过手,”想起自己遇到过的假地图、卤水井,高明瞻哀叹道:“忠言逆耳,孙将军最后一定会欲求正面一战而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