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 大捷
虽然接到了撤退的命令,但即使是那些从包围圈中退出的八旗兵也没有一哄而散,而是重新掉头,转身迎战。在余新对面的八旗兵也坚定不移地继续战斗,身后的同伴不停地离开,这些对明军锋尖的人却没有撤退,而是试图撑住缺口,让两翼包抄的明军不能在清军中军的身后汇合。
当前面抵抗的清兵被明军斩落下马后,本来正在退出缺口的八旗兵就自动停下,开始支撑摇摇yù坠的战线,为还在前面的同族、同袍争取一条生路。等余新终于带兵砍翻了最后一个挡在眼前的骑兵,与另一翼包抄过来的明军会师时,被围在明军阵中的八旗兵只有千余人了。
自从战场局面占优后,郑成功就开始派出使者,向张煌言通报进展,同时开始收集八旗的旗鼓、军服和首级,准备送去给镇江的守军看。消灭了包围圈中的清军后,郑成功估计此战歼灭了四千敌军以上,其中八旗兵就有两、三千之多。
“张尚书祝贺王上大捷,说浙江众将要面贺王上。”一个传令兵神采飞扬地跑来汇报。闽军表现出的战斗力让同盟军也感到惊讶,短短两个时辰不到,郑成功的步兵就在平原上击败了人数并不少于他们的满清军队,对手的主力还是斗志旺盛、死战不降的八旗兵。
“明rì再贺不迟。”虽然战前并不是很愿意在镇江打这一仗,不过郑成功此时心里也非常高兴,毕竟是一场胜利。
十年前,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投降满清,导致郑家不仅丧尽了士人的信任,还导致内部四分五裂,几乎一蹶不振。这十年来,郑成功通过一场场的殊死战斗,向张煌言等人证明自己不会走上父亲的老路,争取到了福建、广东等地抗清人士的支持和投效;郑成功还努力恢复海上贸易,重新统一闽海势力。现在,郑成功虽然不像他父亲那样拥有官场的支持,大量的内陆商业资源,但郑家每年的收入不但完全恢复了旧观,而且还在崇祯年的收入之上。
依靠这些苦心经营的成果,郑成功在增强水师、与荷兰人争夺海上利润的同时,有余力仔细地训练部队,添置装备。闽军的很多兵器和盔甲都是郑成功亲自设计的,由于闽军完全没有骑兵,他就倾注心血于铁甲之上,摸索以步兵抗骑兵的战术。
长期的训练、耗费巨资打造的装备,使得闽军同张煌言手下的浙军完全不同。张煌言多年来一直在浙东进行游击战和袭扰战,浙军几乎都是义勇军xìng质。即使军队的规模要小很多,张煌言也从来没有资源和能力像郑成功一样给手下换装,或是进行全面的整训。
郑成功已经决心继续向管效忠发起进攻。
八旗兵撤退时的表现让他明白这支敌军依旧没有被打垮,仍然是对明军的重大威胁。清军正在向银山的营地退回去,郑成功估计这是因为对方的统帅依旧心有不甘,还寄希望于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袭扰镇江附近的明军。但等到后续的明军源源抵达后,郑成功相信这支清军就会返回南京。
郑成功让使者回去报告张煌言自己的意图,继续由浙江监视镇江的守兵,郑成功则带着闽军向银山进发,准备强攻清军的营地。
“营墙高丈二,壕深三尺。”在郑成功身边,闽军将领讨论着银山的敌情,余新问道:“王上打算何时进攻?”
“明rì总攻,而且要一rì攻克。”郑成功不假思索地答道。
“明rì?”不少将领都有些吃惊。所谓十则围之,倍则攻之,闽军先锋的兵力和银山清军基本持平,虽然今rì的胜利让闽军获得了一定的兵力优势,但披甲兵苦战一上午,明军同样很疲惫。而明军的后续部队正在赶来,两天之内就会有几千生力军抵达镇江,只要多等几天就会获得对银山清军的巨大优势。
“不错,明rì。本藩约那管效忠在今rì决战,若是我们后援聚集,他就不会与我们决战了。如果等上几天,看到我们兵力雄厚,管效忠肯定不再指望挽回面子,而是丢下镇江逃回南京去。这银山的敌营虽然有墙有壕,可是比南京如何?我们不在这个墙高丈二、壕深三尺的敌营里消灭这支鞑子,就得去城高池深的南京去攻打他们了。”
郑成功解释完毕,就把手中的人马分成四队,让他们轮流攻打清军营寨。管效忠脱离战场时,把绿营带来的火炮也都丢弃了,郑成功把这些火炮统统收入自己军中。不过郑成功并没有立刻投入使用,而是先检验一番,然后分配炮手,准备明rì总攻时一起投入。
一上午的鏖战已经让明清两军都疲惫不堪,下午明军来攻打营寨,清军不得不迎战,到傍晚时分两军都jīng疲力竭。郑成功下令主力休息,从军中挑选了数百壮士,又分成四队,让这些人继续轮番去劫营。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郑成功就命令全军出动,向管效忠的大营发起总攻。此时即使是余新、甘辉这样的大将仍然感到没有休息过来;明军士兵虽然休息了一夜,但不少人昨rì出力过猛,今天感到有些腰酸腿疼,绝对不是作战的最佳状态。
“将士们休息了一夜,还未能解乏。鞑子昨夜被我们劫营六次,一宿不得睡觉,他们现在又该是什么样子?”见到有些将领担忧攻营的效果,郑成功笑着说道。
明军将大炮环绕敌营,四面攻打,很快清军就抵抗不住了,数处营墙被明军夺取。管效忠见势不好,就率领全军突围。亲兵护着他拼死杀开一条血路,最后有一千多清军骑兵得以冲出明军包围圈。没有骑兵的明军无法追赶,只能看着管效忠绝尘而去。清点营中的俘虏,郑成功下令把汉人编入军中,满人全部在长江边斩首,然后把首级送去镇江。
以两万敌两万,两rì破之,清军被俘、被杀接近一万五千人,余下的还有不少已经在昨rì溃散,而明军损失不过千余。
晚上众将为郑成功庆贺时,张煌言也称赞道:“大王以步兵敌骑兵,不取zhōngyāng而两翼包抄,真是大魄力啊。”
“张尚书谬赞了。如果不是管贼想要取巧,本藩也不敢如此行险。”郑成功解释道。当他看到管效忠在两翼只是不断牵制进攻而没有发起强攻后,就猜测对方打算利用机动力巧胜自己,郑成功就将计就计,让对方的机动突破变成强攻,改zhōngyāng突破为两翼包抄。
这一战,南京的驻防八旗和返回的南征八旗共计五千多人,被明军斩杀三千五百多人,把这些首级扔在镇江城下时,知府戴可进和守将高谦都肝胆俱裂。看到天神一般的满洲大兵也被明军击败,这二人都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在管效忠败退后马上开城投降,自缚着到郑成功大营拜见。
对他们之前首鼠两端的行为,郑成功只装做没看见,反而盛赞他们是守约的君子,让二人留在任上,明军也没有进入城内,依旧驻扎在城外。
“明rì把镇江城外的建州鞑子首级收起来,运去、句容等地吧。”郑成功又是一笑:“建州八旗,好大的名头。”
明军还从管效忠部队的手中缴获了大批的战马,郑成功也命令先把它们都养起来:“等光复南京后,我军也要招募一些骑手,建立我们的马队。”
镇江已定,郑成功就按照事先的计划,让张煌言率领浙军先行出发,向南京下游的江西进发。看着那些盔甲式样都不统一的浙军将领,郑成功面上不露声sè,心里暗自琢磨,将来张煌言这支部队需要首先全体换装,然后聚集起来训练上几个月,才能放心大用。不过郑成功和张煌言的隔阂仍在,他也不想在唐王监国一事之前帮张煌言整顿部队,免得到时候两人翻脸,反倒给自己平添阻力。
“张尚书是个至诚君子,若是他答应不捣乱,以后就不会捣乱。”郑成功一边与张煌言讨论平定江西的策略,一边在心里思量:“等我拿下南京,拥戴少唐王后,只要张尚书给陛下和我一句准话,不造陛下的反,我就为他提供盔甲、兵器,还有训练士卒需要的钱粮。不然这些浙兵空有一腔热血,不懂旗号、不知金鼓,终究还是不能堂堂战于疆场……嗯,文督师出任首辅,这个兵部尚书可以劝陛下还是留给张尚书。”
大胜之余,甘辉也是豪气满腹,在席间便向郑成功进言:“今rì大捷,鞑子已经胆寒,末将愿意率领甲士三千,辅兵五千,带上五rì的粮草,昼夜兼程赶往南京。听说王上大兵到了,鞑虏一定会弃城而逃,南京也就归王上之手了。”
郑成功面露微笑,问道:“若是鞑子不跑呢?”
“那么末将便趁着锐气攻城,为王上夺还神京。”甘辉慷慨激昂的答道。
“不错,有将军这样的勇将,何愁不能驱逐鞑虏?”郑成功满面都是嘉许之sè,不过他最后还是把话题岔到别处,再没有提让甘辉领兵急攻南京一事。
“甘辉是不是三国演义看多了?这听着怎么像魏延向诸葛丞相提议出子午谷那段呢?”郑成功在心里回味着甘辉的建议。对这种提议他并不以为然,不过为了不打消手下的锐气,他也不会直接地指出其中的问题。
魏延就是把胜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敌人弃城逃跑上,甘辉也是一样。南京墙高五丈、池宽三丈,甘辉领着三千甲兵赶到南京城下,若是敌人不弃城,如何是好?挟锐攻城?说得容易,打造五丈高的云梯是容易的事情吗?填平那么宽的深壕,至少要几万个土囊吧?八千士兵根本做不到。而且带着五天的粮食,赶到南京路上怎么也要三天吧?吃完了粮草,敢不敢在南京城虎视眈眈的鞑子眼前分散兵力、收集粮草?还有,背着五天的粮食、铠甲、武器,昼夜兼程疾驰百里赶去南京,就算有现成的五丈高云梯,士兵还有力气爬上去么?
以前每次听三国演义的时候,郑成功就觉得诸葛亮拒绝魏延的提议很对。现在也是一样,如果放在镇江之战前,郑成功会很乐于突袭南京,一战定江南的计划,但现在已经把清军打怕了,郑成功就打算沿着长江稳妥地推进。
粮船跟着大军一起前进,不用担心粮草,兵力雄厚可以分营控制南京四郊,这才是必胜之策。郑成功认为,管效忠既然逃走而不是投降,那仅靠几千没有携带攻城武器的轻兵是没法吓跑他的,这些清军越是害怕越会躲在高墙后不肯出来;但十几万闽军云集城下,效果就又不同了。郑成功估计,清军的反应可能会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放弃南京,这当然最好不过;第二种就是清军为了南京的安全而不顾一切地抽调周围府县的兵力。
周围府县剩下的清军都是犹豫不决的,施加一些压力就会向郑成功投降。郑成功只要专心对付南京就可以,不必担心其它地方的sāo扰。而张尚书平定江西也会变得很容易。
在镇江投降后不久,得知管效忠大败,江南的清兵jīng锐、驻防八旗几乎被明军全歼后,、句容等地纷纷向郑成功投降。安庆、芜湖甚至扬州等地都派来使者,就算没有立刻投降也均表示出中立的姿态,希望郑成功不去进攻他们,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考虑下一步。
满清的漕运总督此时正在赶往南京的路上,得知管效忠指挥的东南清军主力已经覆灭后,他断定已经没有任何办法挽回东南危机:集中兵力防守南京就是放弃江南,最后南京依旧是必然陷落的孤城;不集中兵力就是放弃南京,最后江南还是守不住——对形势绝望的漕运总督因此投水自杀。
……
běijīng。
最近湖广的形势让顺治非常生气,如果不是临阵易帅是兵家大忌,顺治皇帝早就下令把胡全才锁拿进京了。
但南京方面传来的军情立刻就让顺治把湖广的战局抛于脑后,今天早上接到南京方面八百里加急报告,称江宁的驻防八旗全军覆灭。顺治感到事态紧急,急忙召见索尼、鳌拜这两个颇有军事经验的心腹奴才。
得知此时的臣子和奴才们已经在纷纷叫嚷,要严惩提督管效忠、巡抚蒋国柱等对战败负有责任的文武官员。但索尼和鳌拜看过急报后,二人都开始默默思考,一句追究责任的话也没有提。
片刻后,顺治看到鳌拜和索尼对视了一眼,然后索尼就率先跪下叩头:“奴才请皇上亲征。”
“奴才附议。”鳌拜也跪下大声地表示赞同。
江宁驻防八旗的失败肯定会轰动天下,以目前的局面看,索尼和鳌拜都不认为东南还有坚守的希望。如果命令汉人将领、尤其是那几个汉人藩王去夺回东南,很难说会不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故。如果他们和郑成功的战争变得旷rì持久,那么他们的势力就会急剧扩大。
“所言甚合朕意,”顺治哈哈大笑:“那个永历的身边若是有你们这样的好奴才,何至于一泻千里,把祖宗的江山转眼间就丢得干干净净?”
顺治立刻传令准备亲征。京师一万满洲八旗披甲兵悉数出征,蒙古八旗、汉八旗各抽调两万披甲兵随行。同时传令山东、河南等地的绿营,让他们做好随驾从征的准备。
……
钟祥。
经过各将的挑选后,俘虏又被邓名聚集起来训话,他再次将这些俘虏释放,同时发给每人一两银子的遣散费。
至于被俘的湖广缙绅,邓名依旧认为没有必要给他们太多的银子,不过他这次请所有被俘的文武官员一起吃了顿饭。
战前湖广缙绅给明军通风报信的事情让邓名意识到,不管自己是否认为人人平等,但任何时代都有那么一些人,要比其他大部人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哪怕是为了将来的情报工作,邓名也需要拉拢这些缙绅。
在招待缙绅的席上,邓名稍稍抿了一下酒杯的边缘,算是给在座的俘虏们敬酒了。然后就宣布他们可以回家了。这次邓名没有直接给他们发银子,而是说若是谁感觉回家有困难的话,可以到他这里要点盘缠——当然还是一两。
缙绅们对此心知肚明,他们彼此都认识,互相帮衬着返回武昌很容易。他们听说邓名其实是小福王,所以对于只给一两银子也不认为是羞辱了:在皇家面前,缙绅不过是蝼蚁,皇家给赏赐就是天大的面子,谁会嫌多嫌少?
在这些缙绅离开前,邓名还对他们说道:“在胡贼来钟祥之前,有一位武昌的义士向我通报过胡贼的行踪。我曾经询问这位义士想要什么奖赏,但是他回答,他完全是出于爱国、报国之心,不图任何赏赐。但他说因为顾念乡情,希望我能够在征战中对湖广的士人多加照顾。今天诸位平安地离开,不必谢我,应该去谢这位不肯透露姓名的义士。”
其实有好几个人在给邓名的匿名信里都提出了类似的要求,邓名就把这个人情还回去,让那些通风报信的缙绅都认为大家是在感激他,而且也给湖广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因为武昌还在清军的手中,这些被俘的湖广缙绅觉得局势还不明朗,暂时对邓名依旧保持观望。而且小福王看起来十分和善,晚一点投降大概也不会危及自己的xìng命,既然如此,那还是先回武昌去吧。
释放了俘虏后,邓名就焦急地等待着李来亨。
有消息说郑成功已经攻入长江,邓名只等见了李来亨一面,就可以离开钟祥去南京了——如果李来亨不要求攻打武昌的话。
当前面抵抗的清兵被明军斩落下马后,本来正在退出缺口的八旗兵就自动停下,开始支撑摇摇yù坠的战线,为还在前面的同族、同袍争取一条生路。等余新终于带兵砍翻了最后一个挡在眼前的骑兵,与另一翼包抄过来的明军会师时,被围在明军阵中的八旗兵只有千余人了。
自从战场局面占优后,郑成功就开始派出使者,向张煌言通报进展,同时开始收集八旗的旗鼓、军服和首级,准备送去给镇江的守军看。消灭了包围圈中的清军后,郑成功估计此战歼灭了四千敌军以上,其中八旗兵就有两、三千之多。
“张尚书祝贺王上大捷,说浙江众将要面贺王上。”一个传令兵神采飞扬地跑来汇报。闽军表现出的战斗力让同盟军也感到惊讶,短短两个时辰不到,郑成功的步兵就在平原上击败了人数并不少于他们的满清军队,对手的主力还是斗志旺盛、死战不降的八旗兵。
“明rì再贺不迟。”虽然战前并不是很愿意在镇江打这一仗,不过郑成功此时心里也非常高兴,毕竟是一场胜利。
十年前,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投降满清,导致郑家不仅丧尽了士人的信任,还导致内部四分五裂,几乎一蹶不振。这十年来,郑成功通过一场场的殊死战斗,向张煌言等人证明自己不会走上父亲的老路,争取到了福建、广东等地抗清人士的支持和投效;郑成功还努力恢复海上贸易,重新统一闽海势力。现在,郑成功虽然不像他父亲那样拥有官场的支持,大量的内陆商业资源,但郑家每年的收入不但完全恢复了旧观,而且还在崇祯年的收入之上。
依靠这些苦心经营的成果,郑成功在增强水师、与荷兰人争夺海上利润的同时,有余力仔细地训练部队,添置装备。闽军的很多兵器和盔甲都是郑成功亲自设计的,由于闽军完全没有骑兵,他就倾注心血于铁甲之上,摸索以步兵抗骑兵的战术。
长期的训练、耗费巨资打造的装备,使得闽军同张煌言手下的浙军完全不同。张煌言多年来一直在浙东进行游击战和袭扰战,浙军几乎都是义勇军xìng质。即使军队的规模要小很多,张煌言也从来没有资源和能力像郑成功一样给手下换装,或是进行全面的整训。
郑成功已经决心继续向管效忠发起进攻。
八旗兵撤退时的表现让他明白这支敌军依旧没有被打垮,仍然是对明军的重大威胁。清军正在向银山的营地退回去,郑成功估计这是因为对方的统帅依旧心有不甘,还寄希望于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袭扰镇江附近的明军。但等到后续的明军源源抵达后,郑成功相信这支清军就会返回南京。
郑成功让使者回去报告张煌言自己的意图,继续由浙江监视镇江的守兵,郑成功则带着闽军向银山进发,准备强攻清军的营地。
“营墙高丈二,壕深三尺。”在郑成功身边,闽军将领讨论着银山的敌情,余新问道:“王上打算何时进攻?”
“明rì总攻,而且要一rì攻克。”郑成功不假思索地答道。
“明rì?”不少将领都有些吃惊。所谓十则围之,倍则攻之,闽军先锋的兵力和银山清军基本持平,虽然今rì的胜利让闽军获得了一定的兵力优势,但披甲兵苦战一上午,明军同样很疲惫。而明军的后续部队正在赶来,两天之内就会有几千生力军抵达镇江,只要多等几天就会获得对银山清军的巨大优势。
“不错,明rì。本藩约那管效忠在今rì决战,若是我们后援聚集,他就不会与我们决战了。如果等上几天,看到我们兵力雄厚,管效忠肯定不再指望挽回面子,而是丢下镇江逃回南京去。这银山的敌营虽然有墙有壕,可是比南京如何?我们不在这个墙高丈二、壕深三尺的敌营里消灭这支鞑子,就得去城高池深的南京去攻打他们了。”
郑成功解释完毕,就把手中的人马分成四队,让他们轮流攻打清军营寨。管效忠脱离战场时,把绿营带来的火炮也都丢弃了,郑成功把这些火炮统统收入自己军中。不过郑成功并没有立刻投入使用,而是先检验一番,然后分配炮手,准备明rì总攻时一起投入。
一上午的鏖战已经让明清两军都疲惫不堪,下午明军来攻打营寨,清军不得不迎战,到傍晚时分两军都jīng疲力竭。郑成功下令主力休息,从军中挑选了数百壮士,又分成四队,让这些人继续轮番去劫营。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郑成功就命令全军出动,向管效忠的大营发起总攻。此时即使是余新、甘辉这样的大将仍然感到没有休息过来;明军士兵虽然休息了一夜,但不少人昨rì出力过猛,今天感到有些腰酸腿疼,绝对不是作战的最佳状态。
“将士们休息了一夜,还未能解乏。鞑子昨夜被我们劫营六次,一宿不得睡觉,他们现在又该是什么样子?”见到有些将领担忧攻营的效果,郑成功笑着说道。
明军将大炮环绕敌营,四面攻打,很快清军就抵抗不住了,数处营墙被明军夺取。管效忠见势不好,就率领全军突围。亲兵护着他拼死杀开一条血路,最后有一千多清军骑兵得以冲出明军包围圈。没有骑兵的明军无法追赶,只能看着管效忠绝尘而去。清点营中的俘虏,郑成功下令把汉人编入军中,满人全部在长江边斩首,然后把首级送去镇江。
以两万敌两万,两rì破之,清军被俘、被杀接近一万五千人,余下的还有不少已经在昨rì溃散,而明军损失不过千余。
晚上众将为郑成功庆贺时,张煌言也称赞道:“大王以步兵敌骑兵,不取zhōngyāng而两翼包抄,真是大魄力啊。”
“张尚书谬赞了。如果不是管贼想要取巧,本藩也不敢如此行险。”郑成功解释道。当他看到管效忠在两翼只是不断牵制进攻而没有发起强攻后,就猜测对方打算利用机动力巧胜自己,郑成功就将计就计,让对方的机动突破变成强攻,改zhōngyāng突破为两翼包抄。
这一战,南京的驻防八旗和返回的南征八旗共计五千多人,被明军斩杀三千五百多人,把这些首级扔在镇江城下时,知府戴可进和守将高谦都肝胆俱裂。看到天神一般的满洲大兵也被明军击败,这二人都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在管效忠败退后马上开城投降,自缚着到郑成功大营拜见。
对他们之前首鼠两端的行为,郑成功只装做没看见,反而盛赞他们是守约的君子,让二人留在任上,明军也没有进入城内,依旧驻扎在城外。
“明rì把镇江城外的建州鞑子首级收起来,运去、句容等地吧。”郑成功又是一笑:“建州八旗,好大的名头。”
明军还从管效忠部队的手中缴获了大批的战马,郑成功也命令先把它们都养起来:“等光复南京后,我军也要招募一些骑手,建立我们的马队。”
镇江已定,郑成功就按照事先的计划,让张煌言率领浙军先行出发,向南京下游的江西进发。看着那些盔甲式样都不统一的浙军将领,郑成功面上不露声sè,心里暗自琢磨,将来张煌言这支部队需要首先全体换装,然后聚集起来训练上几个月,才能放心大用。不过郑成功和张煌言的隔阂仍在,他也不想在唐王监国一事之前帮张煌言整顿部队,免得到时候两人翻脸,反倒给自己平添阻力。
“张尚书是个至诚君子,若是他答应不捣乱,以后就不会捣乱。”郑成功一边与张煌言讨论平定江西的策略,一边在心里思量:“等我拿下南京,拥戴少唐王后,只要张尚书给陛下和我一句准话,不造陛下的反,我就为他提供盔甲、兵器,还有训练士卒需要的钱粮。不然这些浙兵空有一腔热血,不懂旗号、不知金鼓,终究还是不能堂堂战于疆场……嗯,文督师出任首辅,这个兵部尚书可以劝陛下还是留给张尚书。”
大胜之余,甘辉也是豪气满腹,在席间便向郑成功进言:“今rì大捷,鞑子已经胆寒,末将愿意率领甲士三千,辅兵五千,带上五rì的粮草,昼夜兼程赶往南京。听说王上大兵到了,鞑虏一定会弃城而逃,南京也就归王上之手了。”
郑成功面露微笑,问道:“若是鞑子不跑呢?”
“那么末将便趁着锐气攻城,为王上夺还神京。”甘辉慷慨激昂的答道。
“不错,有将军这样的勇将,何愁不能驱逐鞑虏?”郑成功满面都是嘉许之sè,不过他最后还是把话题岔到别处,再没有提让甘辉领兵急攻南京一事。
“甘辉是不是三国演义看多了?这听着怎么像魏延向诸葛丞相提议出子午谷那段呢?”郑成功在心里回味着甘辉的建议。对这种提议他并不以为然,不过为了不打消手下的锐气,他也不会直接地指出其中的问题。
魏延就是把胜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敌人弃城逃跑上,甘辉也是一样。南京墙高五丈、池宽三丈,甘辉领着三千甲兵赶到南京城下,若是敌人不弃城,如何是好?挟锐攻城?说得容易,打造五丈高的云梯是容易的事情吗?填平那么宽的深壕,至少要几万个土囊吧?八千士兵根本做不到。而且带着五天的粮食,赶到南京路上怎么也要三天吧?吃完了粮草,敢不敢在南京城虎视眈眈的鞑子眼前分散兵力、收集粮草?还有,背着五天的粮食、铠甲、武器,昼夜兼程疾驰百里赶去南京,就算有现成的五丈高云梯,士兵还有力气爬上去么?
以前每次听三国演义的时候,郑成功就觉得诸葛亮拒绝魏延的提议很对。现在也是一样,如果放在镇江之战前,郑成功会很乐于突袭南京,一战定江南的计划,但现在已经把清军打怕了,郑成功就打算沿着长江稳妥地推进。
粮船跟着大军一起前进,不用担心粮草,兵力雄厚可以分营控制南京四郊,这才是必胜之策。郑成功认为,管效忠既然逃走而不是投降,那仅靠几千没有携带攻城武器的轻兵是没法吓跑他的,这些清军越是害怕越会躲在高墙后不肯出来;但十几万闽军云集城下,效果就又不同了。郑成功估计,清军的反应可能会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放弃南京,这当然最好不过;第二种就是清军为了南京的安全而不顾一切地抽调周围府县的兵力。
周围府县剩下的清军都是犹豫不决的,施加一些压力就会向郑成功投降。郑成功只要专心对付南京就可以,不必担心其它地方的sāo扰。而张尚书平定江西也会变得很容易。
在镇江投降后不久,得知管效忠大败,江南的清兵jīng锐、驻防八旗几乎被明军全歼后,、句容等地纷纷向郑成功投降。安庆、芜湖甚至扬州等地都派来使者,就算没有立刻投降也均表示出中立的姿态,希望郑成功不去进攻他们,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考虑下一步。
满清的漕运总督此时正在赶往南京的路上,得知管效忠指挥的东南清军主力已经覆灭后,他断定已经没有任何办法挽回东南危机:集中兵力防守南京就是放弃江南,最后南京依旧是必然陷落的孤城;不集中兵力就是放弃南京,最后江南还是守不住——对形势绝望的漕运总督因此投水自杀。
……
běijīng。
最近湖广的形势让顺治非常生气,如果不是临阵易帅是兵家大忌,顺治皇帝早就下令把胡全才锁拿进京了。
但南京方面传来的军情立刻就让顺治把湖广的战局抛于脑后,今天早上接到南京方面八百里加急报告,称江宁的驻防八旗全军覆灭。顺治感到事态紧急,急忙召见索尼、鳌拜这两个颇有军事经验的心腹奴才。
得知此时的臣子和奴才们已经在纷纷叫嚷,要严惩提督管效忠、巡抚蒋国柱等对战败负有责任的文武官员。但索尼和鳌拜看过急报后,二人都开始默默思考,一句追究责任的话也没有提。
片刻后,顺治看到鳌拜和索尼对视了一眼,然后索尼就率先跪下叩头:“奴才请皇上亲征。”
“奴才附议。”鳌拜也跪下大声地表示赞同。
江宁驻防八旗的失败肯定会轰动天下,以目前的局面看,索尼和鳌拜都不认为东南还有坚守的希望。如果命令汉人将领、尤其是那几个汉人藩王去夺回东南,很难说会不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故。如果他们和郑成功的战争变得旷rì持久,那么他们的势力就会急剧扩大。
“所言甚合朕意,”顺治哈哈大笑:“那个永历的身边若是有你们这样的好奴才,何至于一泻千里,把祖宗的江山转眼间就丢得干干净净?”
顺治立刻传令准备亲征。京师一万满洲八旗披甲兵悉数出征,蒙古八旗、汉八旗各抽调两万披甲兵随行。同时传令山东、河南等地的绿营,让他们做好随驾从征的准备。
……
钟祥。
经过各将的挑选后,俘虏又被邓名聚集起来训话,他再次将这些俘虏释放,同时发给每人一两银子的遣散费。
至于被俘的湖广缙绅,邓名依旧认为没有必要给他们太多的银子,不过他这次请所有被俘的文武官员一起吃了顿饭。
战前湖广缙绅给明军通风报信的事情让邓名意识到,不管自己是否认为人人平等,但任何时代都有那么一些人,要比其他大部人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哪怕是为了将来的情报工作,邓名也需要拉拢这些缙绅。
在招待缙绅的席上,邓名稍稍抿了一下酒杯的边缘,算是给在座的俘虏们敬酒了。然后就宣布他们可以回家了。这次邓名没有直接给他们发银子,而是说若是谁感觉回家有困难的话,可以到他这里要点盘缠——当然还是一两。
缙绅们对此心知肚明,他们彼此都认识,互相帮衬着返回武昌很容易。他们听说邓名其实是小福王,所以对于只给一两银子也不认为是羞辱了:在皇家面前,缙绅不过是蝼蚁,皇家给赏赐就是天大的面子,谁会嫌多嫌少?
在这些缙绅离开前,邓名还对他们说道:“在胡贼来钟祥之前,有一位武昌的义士向我通报过胡贼的行踪。我曾经询问这位义士想要什么奖赏,但是他回答,他完全是出于爱国、报国之心,不图任何赏赐。但他说因为顾念乡情,希望我能够在征战中对湖广的士人多加照顾。今天诸位平安地离开,不必谢我,应该去谢这位不肯透露姓名的义士。”
其实有好几个人在给邓名的匿名信里都提出了类似的要求,邓名就把这个人情还回去,让那些通风报信的缙绅都认为大家是在感激他,而且也给湖广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因为武昌还在清军的手中,这些被俘的湖广缙绅觉得局势还不明朗,暂时对邓名依旧保持观望。而且小福王看起来十分和善,晚一点投降大概也不会危及自己的xìng命,既然如此,那还是先回武昌去吧。
释放了俘虏后,邓名就焦急地等待着李来亨。
有消息说郑成功已经攻入长江,邓名只等见了李来亨一面,就可以离开钟祥去南京了——如果李来亨不要求攻打武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