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兵败下坯
二十五、最后的决战
(1)兵败下坯
公元前204年12月,项羽率楚军退到了下垓(今安徽灵璧东南)。
项羽刚刚见到自己的最心爱的女人虞姬,两人还来不及柔情蜜意。刘邦、韩信、彭越、吕布的四路大军就围笼过来了。
直到这时,不可一世的项羽第一次有了穷途末路之感。
是啊,人生就是这样,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昔日的辉煌如今已变成了昨日黄花。
项羽此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带着虞姬回到了自己的老窝彭城去。然而,面对刘邦几路大军的合围之势,彭城竟成了项羽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为了这个梦想,危难中他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将才的应具有的素质。他把所有的将领都聚集在一起,清点了一下人数。
还有十几万。
十几万相对于现在刘邦三四十万联军来说是有点少。但如果你知道项羽当年只带三万精兵就杀得刘邦四五十万联军丢盔弃甲,甚至连刘邦本人也九死一生才逃得性命,你就会知道原来项羽就是项羽,论勇猛他如果说是第二,谁也不敢说是第一。这一点我们从秦朝悍将章邯身上就可以深切体会到。
在碰到项羽前,章邯百战百胜,可以说陈胜的革命军几乎全都是他一个人消灭的。但在项羽面前仿佛碰到了克星一样,每一次交手都败的一塌糊涂。
后来在巨鹿大战中,眼看他就要攻下围了数月之久的巨鹿了,然而,正是项羽的搅和使得他前功尽弃。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还不得不向项羽低下自命清高高昂的头。
也正是因为这样,此时人数虽然是一比三四,但很多人都会认为,项羽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啊。
彭城一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啊。
他还可以组织人马和刘邦进行一次大决战。
然而,我们如果从客观上来分析,此时的项羽又的确是身处绝境。
因为彭城之战,和这完全不同啊。
1、刘邦他们当时被轻而易取就夺得项羽的老窝彭城而沾沾自喜,存在夜郎自大麻痹大意之心。
2、项羽当时做出果断的决定,只精挑细选了三万精兵从齐地出发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行动迅速,做风勇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刘邦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现在在这个小小的垓下就不同了。
1、项羽虽然拥有十万之众,但这是一个疲惫之师,由于粮草的断缺,现在连饱满都成了问题,试想想,吃饭穿衣这是人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的话,还谈什么打仗。
2、刘邦的联军从四面八方围来,他们都是有备而来,而且士气高昂,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彻底击败项羽。这和他们在彭城的骄傲轻敌思想已形成鲜明对比。
单从以上分析,项羽已处于绝对的劣势。而令他雪上加霜的是,刘邦身边此时多了一个韩信。
用兵如神料事如神的韩信。
项羽之所以会有今天被围的这一天,全是拜这个韩信所赐。
他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几乎把天下的诸侯都搞定了。能说服的就招降,不能说服的就动武,总之哪里“不平”哪里就有他。
而如今这垓下大决战已不可避免,名义上可以看做是刘邦和项羽的最后决战,但实际上是韩信和项羽的对绝。
首先我们来看看韩信是如何对一定至关重要的大决战进行布署的吧。
垓下原本是个小地方,却哪料到一夜之间聚集了四十万人马,顿时漫山遍野人满为患。
刘邦虽然带兵打仗多年了,但哪里一下子统过这么多兵。就在这时,他做出了一个极为明智的决定,那就是及时把这三十多万兵马的指挥权交给了韩信。
事实上证明,刘邦这是一锤定音的举动,韩信的才华在这一战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大决战前。
韩信首先选了十个出色的将领,这些将领中当然包括樊哙、吕布、彭越、周勃、曹参、灌婴等英冠三军的人物了。
然后把士兵分成十队,每个人负责一队。以十面埋伏布阵,阵与阵之间层层相围,层层接应,紧密而有序。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面埋伏”。
等阵布好后,韩信亲自带了三万精兵去挑战项羽,大决战的序幕正式拉开。
请大家注意韩信带的人马的数量是三万,不知是巧合,还是韩信有意有所为。这正是项羽当年回救彭城所带的人数啊。
项羽心里正在感叹着被围着的滋味丫的不好受时,见韩信主动来挑战,二话不说就杀了出去。
楚军现在已经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谋士来为项羽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了。虽然有个别的将领觉得韩信独自前来挑战必定有阴谋,但他们只是凭直觉而已,他们谁也想不出除了和敌人硬碰硬的大决战之外还能干什么。
于是,在项羽的带领下,楚军倾巢而出,铺天盖地的杀声响彻云霄。
那韩信哪里敢和项羽硬碰硬,比手上功夫,他再去华山练上十年二十年也白搭。
既然硬对硬不行,那么他只得采取了边打边逃的战术。
项羽正愁没抓住这个可恶的韩信抽他的筋剥他的皮才解恨,马上实行了千里追踪战术,你逃到哪偶就奉陪到底,追到哪里。
就在这样,你逃我追,我追你逃,不知不觉已进入了韩信布下的阵中。
好了,项羽,既然你已经进了我的阵中了,那我就不陪你玩了,让十大将军们来陪你玩了,咱们后期有期。
韩信说完这话就在阵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剩下项羽站在那里纳闷了,你怎么说闪就闪啊,我追到这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别扔下我不管啊。
谁说不管你了,正在这时只听得一声炮响,十面埋伏中的第一队人马出场了。周勃和灌婴带着汉军杀出来了。
项羽正愁手痒呢,面对四面涌现出的敌人,他一身绝技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只见他指南打北,指上打下,指东打西(晕,这样的打法怎么打啊),直打的周勃和灌婴两人手忙脚乱。
不多时项羽率领楚军就冲出了包围圈,OK,第一关顺利闯过。
在闯第二关之前,项羽先说了一句开场白:都说韩信用兵如神,原来也不过如此啊。
如果你是一个三国迷,就一定知道曹操在兵败赤壁败走华容道时,曾在逃的路上的险要处发出过三次感叹,每一次嘲笑诸葛亮不会用兵的时候,都会出现诸葛亮早就派出守在那里的伏伏兵来。最后如果不是知恩图报的关羽放了他一马,只怕他在华容道就要结束其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了。
现在这种情况就和曹操的如出一辙,项羽的感叹话音末毕,只听见炮声又响起了,两边又闪出两路伏兵来。领军的是樊哙和曹参。
项羽同样使出浑身解数,不多时樊哙和曹参也招架不住了,纷纷败退,他又带领楚兵杀出重围了。
就这样,项羽每冲出一阵敌军,还来不及喘气,又会出现一路敌军,最后他凭借个人的勇猛,并且以牺牲了大量楚军为代价才连冲出了七、八阵总算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此时寒冬的阳光还是那么明媚,在阳光的温暖下,项羽好久忘了刚才还经历了一场死里逃生,粗厚的大嘴一张,自言自语般说道: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就在这时,连响三炮,韩信布下的十面埋伏开始发动总共了,但见汉兵遍地开花,骑兵、步兵层层有序,那个壮观啊,没法形容。
换作一般人不说打了,只怕早就被吓死了。但项羽那是啥,战神章邯都不是他的对手,他当年号称“独孤求败”啊。
不过现在他这个绰号得改一下,“独孤求败”得改成“独孤求生”了(请大家注意,是“独孤求生”不是“独孤求胜”)。没办法,顺应形势的需要啊。不改不行啊。
只有先活着才能再来求胜啊。
人就是这样,当你总是站在高处不胜寒时,你就会想,要是有一天能有一个真正的对手多啊,要是他能打败我多好啊。那样我就不会这样么孤独寂寞了。可当真正的对手站在自己面前,并且就要把你推下悬崖时,你突然又会想,这一战不能败啊,这一败不但一世英名从此没了,而且连尸骨也无存啊。
每到这个时候,不管谁求生的欲望都会特别的高,越是困境越是能激发人的斗志和毅力,就是这样道理。
面对汉军的十面埋伏,韩信“孤独求生”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知道此时他手下的楚兵也一样,于是他决定马上冲出重围去。
他叫钟离昧和季布两大猛将断后(龙且死后,季布代替他的位置),他做先锋。突围前为了鼓舞士气,他叫了一句:宁着站着死,不可跪着生。”
楚军顿时豪情万丈,纷纷跟着项羽向外闯。
这时项羽手上“霸王”功夫和嘴上的“狮子吼”双管齐下,手中的长戟一挑就是一大串,嘴里再大喝一声又倒下一大串,他坐的乌骓马还能踩死一大串。就这样汉军的士兵一串一串又一串的倒下,铺成了一条血水之路。
最后的结果很简单,项羽没有死,他不可能这么快不死了。
他凭着出色的个人功夫,成功突围了。只不过他突围出来,再回顾自己身边的人数时,虎躯一震,差点没掉下马来。
出战时有十多万兵马,现在经过韩信十面埋伏的洗礼后只有三万来人了。
请大家注意这个数字,又是三万。彭城时三万是个吉利的数字,但在垓下来说三万就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了。
在彭城,三万人马的“三”通“上”。到了下垓,“三”就通“伤”了。
项羽这时之所以很受伤,是因为这时他才真真切切的感谢到了什么叫穷途末路。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75150,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75150,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1)兵败下坯
公元前204年12月,项羽率楚军退到了下垓(今安徽灵璧东南)。
项羽刚刚见到自己的最心爱的女人虞姬,两人还来不及柔情蜜意。刘邦、韩信、彭越、吕布的四路大军就围笼过来了。
直到这时,不可一世的项羽第一次有了穷途末路之感。
是啊,人生就是这样,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昔日的辉煌如今已变成了昨日黄花。
项羽此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带着虞姬回到了自己的老窝彭城去。然而,面对刘邦几路大军的合围之势,彭城竟成了项羽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为了这个梦想,危难中他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将才的应具有的素质。他把所有的将领都聚集在一起,清点了一下人数。
还有十几万。
十几万相对于现在刘邦三四十万联军来说是有点少。但如果你知道项羽当年只带三万精兵就杀得刘邦四五十万联军丢盔弃甲,甚至连刘邦本人也九死一生才逃得性命,你就会知道原来项羽就是项羽,论勇猛他如果说是第二,谁也不敢说是第一。这一点我们从秦朝悍将章邯身上就可以深切体会到。
在碰到项羽前,章邯百战百胜,可以说陈胜的革命军几乎全都是他一个人消灭的。但在项羽面前仿佛碰到了克星一样,每一次交手都败的一塌糊涂。
后来在巨鹿大战中,眼看他就要攻下围了数月之久的巨鹿了,然而,正是项羽的搅和使得他前功尽弃。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还不得不向项羽低下自命清高高昂的头。
也正是因为这样,此时人数虽然是一比三四,但很多人都会认为,项羽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啊。
彭城一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啊。
他还可以组织人马和刘邦进行一次大决战。
然而,我们如果从客观上来分析,此时的项羽又的确是身处绝境。
因为彭城之战,和这完全不同啊。
1、刘邦他们当时被轻而易取就夺得项羽的老窝彭城而沾沾自喜,存在夜郎自大麻痹大意之心。
2、项羽当时做出果断的决定,只精挑细选了三万精兵从齐地出发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行动迅速,做风勇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刘邦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现在在这个小小的垓下就不同了。
1、项羽虽然拥有十万之众,但这是一个疲惫之师,由于粮草的断缺,现在连饱满都成了问题,试想想,吃饭穿衣这是人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的话,还谈什么打仗。
2、刘邦的联军从四面八方围来,他们都是有备而来,而且士气高昂,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彻底击败项羽。这和他们在彭城的骄傲轻敌思想已形成鲜明对比。
单从以上分析,项羽已处于绝对的劣势。而令他雪上加霜的是,刘邦身边此时多了一个韩信。
用兵如神料事如神的韩信。
项羽之所以会有今天被围的这一天,全是拜这个韩信所赐。
他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几乎把天下的诸侯都搞定了。能说服的就招降,不能说服的就动武,总之哪里“不平”哪里就有他。
而如今这垓下大决战已不可避免,名义上可以看做是刘邦和项羽的最后决战,但实际上是韩信和项羽的对绝。
首先我们来看看韩信是如何对一定至关重要的大决战进行布署的吧。
垓下原本是个小地方,却哪料到一夜之间聚集了四十万人马,顿时漫山遍野人满为患。
刘邦虽然带兵打仗多年了,但哪里一下子统过这么多兵。就在这时,他做出了一个极为明智的决定,那就是及时把这三十多万兵马的指挥权交给了韩信。
事实上证明,刘邦这是一锤定音的举动,韩信的才华在这一战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大决战前。
韩信首先选了十个出色的将领,这些将领中当然包括樊哙、吕布、彭越、周勃、曹参、灌婴等英冠三军的人物了。
然后把士兵分成十队,每个人负责一队。以十面埋伏布阵,阵与阵之间层层相围,层层接应,紧密而有序。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面埋伏”。
等阵布好后,韩信亲自带了三万精兵去挑战项羽,大决战的序幕正式拉开。
请大家注意韩信带的人马的数量是三万,不知是巧合,还是韩信有意有所为。这正是项羽当年回救彭城所带的人数啊。
项羽心里正在感叹着被围着的滋味丫的不好受时,见韩信主动来挑战,二话不说就杀了出去。
楚军现在已经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谋士来为项羽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了。虽然有个别的将领觉得韩信独自前来挑战必定有阴谋,但他们只是凭直觉而已,他们谁也想不出除了和敌人硬碰硬的大决战之外还能干什么。
于是,在项羽的带领下,楚军倾巢而出,铺天盖地的杀声响彻云霄。
那韩信哪里敢和项羽硬碰硬,比手上功夫,他再去华山练上十年二十年也白搭。
既然硬对硬不行,那么他只得采取了边打边逃的战术。
项羽正愁没抓住这个可恶的韩信抽他的筋剥他的皮才解恨,马上实行了千里追踪战术,你逃到哪偶就奉陪到底,追到哪里。
就在这样,你逃我追,我追你逃,不知不觉已进入了韩信布下的阵中。
好了,项羽,既然你已经进了我的阵中了,那我就不陪你玩了,让十大将军们来陪你玩了,咱们后期有期。
韩信说完这话就在阵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剩下项羽站在那里纳闷了,你怎么说闪就闪啊,我追到这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别扔下我不管啊。
谁说不管你了,正在这时只听得一声炮响,十面埋伏中的第一队人马出场了。周勃和灌婴带着汉军杀出来了。
项羽正愁手痒呢,面对四面涌现出的敌人,他一身绝技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只见他指南打北,指上打下,指东打西(晕,这样的打法怎么打啊),直打的周勃和灌婴两人手忙脚乱。
不多时项羽率领楚军就冲出了包围圈,OK,第一关顺利闯过。
在闯第二关之前,项羽先说了一句开场白:都说韩信用兵如神,原来也不过如此啊。
如果你是一个三国迷,就一定知道曹操在兵败赤壁败走华容道时,曾在逃的路上的险要处发出过三次感叹,每一次嘲笑诸葛亮不会用兵的时候,都会出现诸葛亮早就派出守在那里的伏伏兵来。最后如果不是知恩图报的关羽放了他一马,只怕他在华容道就要结束其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了。
现在这种情况就和曹操的如出一辙,项羽的感叹话音末毕,只听见炮声又响起了,两边又闪出两路伏兵来。领军的是樊哙和曹参。
项羽同样使出浑身解数,不多时樊哙和曹参也招架不住了,纷纷败退,他又带领楚兵杀出重围了。
就这样,项羽每冲出一阵敌军,还来不及喘气,又会出现一路敌军,最后他凭借个人的勇猛,并且以牺牲了大量楚军为代价才连冲出了七、八阵总算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此时寒冬的阳光还是那么明媚,在阳光的温暖下,项羽好久忘了刚才还经历了一场死里逃生,粗厚的大嘴一张,自言自语般说道: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就在这时,连响三炮,韩信布下的十面埋伏开始发动总共了,但见汉兵遍地开花,骑兵、步兵层层有序,那个壮观啊,没法形容。
换作一般人不说打了,只怕早就被吓死了。但项羽那是啥,战神章邯都不是他的对手,他当年号称“独孤求败”啊。
不过现在他这个绰号得改一下,“独孤求败”得改成“独孤求生”了(请大家注意,是“独孤求生”不是“独孤求胜”)。没办法,顺应形势的需要啊。不改不行啊。
只有先活着才能再来求胜啊。
人就是这样,当你总是站在高处不胜寒时,你就会想,要是有一天能有一个真正的对手多啊,要是他能打败我多好啊。那样我就不会这样么孤独寂寞了。可当真正的对手站在自己面前,并且就要把你推下悬崖时,你突然又会想,这一战不能败啊,这一败不但一世英名从此没了,而且连尸骨也无存啊。
每到这个时候,不管谁求生的欲望都会特别的高,越是困境越是能激发人的斗志和毅力,就是这样道理。
面对汉军的十面埋伏,韩信“孤独求生”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知道此时他手下的楚兵也一样,于是他决定马上冲出重围去。
他叫钟离昧和季布两大猛将断后(龙且死后,季布代替他的位置),他做先锋。突围前为了鼓舞士气,他叫了一句:宁着站着死,不可跪着生。”
楚军顿时豪情万丈,纷纷跟着项羽向外闯。
这时项羽手上“霸王”功夫和嘴上的“狮子吼”双管齐下,手中的长戟一挑就是一大串,嘴里再大喝一声又倒下一大串,他坐的乌骓马还能踩死一大串。就这样汉军的士兵一串一串又一串的倒下,铺成了一条血水之路。
最后的结果很简单,项羽没有死,他不可能这么快不死了。
他凭着出色的个人功夫,成功突围了。只不过他突围出来,再回顾自己身边的人数时,虎躯一震,差点没掉下马来。
出战时有十多万兵马,现在经过韩信十面埋伏的洗礼后只有三万来人了。
请大家注意这个数字,又是三万。彭城时三万是个吉利的数字,但在垓下来说三万就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了。
在彭城,三万人马的“三”通“上”。到了下垓,“三”就通“伤”了。
项羽这时之所以很受伤,是因为这时他才真真切切的感谢到了什么叫穷途末路。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75150,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75150,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