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怨怨相报何时了
今天开始恢复每天两更,大家多多支持一下,收藏,鲜花。。。。。。。
--------------------------------------------------
(4) 怨怨相报何时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怨怨相报何时了,相逢一笑抿恩仇。这是我们在武侠小说中经常看到的对个人恩怨的一种释解。
张耳和陈余的事前面已说过了。他们两个自从巨鹿之战反目成仇后,便水火不相融,从原本最亲密的两兄弟一下子变成了最仇恨的两个死对头。
当初陈余以试探的口气“假意”辞去兵权时,没想到张耳没等赵王点头,他就自作主张答应了,把陈余的兵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并美其名曰“天与不授,反受其害”,殊不知他“授”了之后,才是真正的反受其害。
就这样陈余和张耳决裂的开始。
后来项羽在“英雄大会”分封各大王时,唯劳苦功高的陈余(写信劝降章邯出了不少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分封,后来经人提醒项羽才给了陈余南皮三县来敷衍他。
而他的死对头张耳却被项羽封为常山王,这让他极为不平衡,于是在第一个扯反叛大旗田荣的主动友好的“秋波”暗示下,两人结为百年“秦晋”之交。
有了田荣的帮助,陈余开始发泄自己的不满了。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对付令他仇恨的张耳。
那张耳眼见风声不对,立即脚底抹油,很好的实行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办法,并且在项羽和刘邦两个侯选人中,他最终听从部将的意建,选择了“仁义道德”的刘邦做为自己的保护伞。
从此,张耳恼怒陈余夺了他的地盘,这样一来,两人的个人恩怨进一步升级。
后来刘邦西进抵达洛阳,向各英雄发出《发使告诸侯书》时,声讨项羽逆杀义帝,陈余自然也免费收到一本书了。
当时陈余说叫他出兵相助是可以,但必须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杀了张耳。
人家信任自己而投靠到自己这里来,刘邦又怎么愿意杀了张耳呢?但为了陈余能发兵相助,刘邦捉磨来捉磨去,最后终于捉磨出一个好主意。为张耳找个替身。
送了一颗血肉模糊的假人头给张耳后,张耳信以为真,以为汉王杀了张耳,于是派了一部兵马随汉王攻去打彭城。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陈余的部下在和刘邦部下亲密接触时,知道了张耳假死的事,这样他盛怒之下彻底和汉王又决裂了。
顺便还要说一句,赵王赵歇一直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只要自己能当大王就行,对于张耳和陈余谁做自己的大臣,他满不在乎。张耳在时,赵国的一切权力都交给张耳,当张耳被陈余赶走赵地后,他便拜陈余为成安君,把一切生杀大权给了陈余。
陈余和刘邦决裂后。刘邦就不干了,他想,和我做对的魏王魏豹那么嚣张都自食其苦果了,你小子不服我是吧,那好,我就让你尝尝被彻底征服的滋味。
征服的事此次也离不开大将军韩信。
他此次又是率曹参、灌婴两员猛将出发了,一到赵地,首先便用“诱敌深入”之计将赵的大将(也是陈余最倚重的大将)夏说引入自己设好的包围圈内,全歼了他的部队。
首战告捷后,这下赵王急了,他令陈余全权负责前方的战事,调兵遣将的事可以自作主张不用请奏了。
当时赵国兵马也有二十多万,对前来进攻的汉军来说多很多。但问题是赵国只有陈余一个人支撑着。冲锋陷阵出谋划策都是他一个,打个不好听的比喻,陈余就是既当爹又当妈。这样的军队怎么能跟谋士大将数不胜数的汉军相比呢?
更何况陈余文没有超人之文,武又没有过人之武。
由此可见陈余虽然拥军二十万之众,却也是乌合之众,因此面对韩信的大兵压境,陈余很是犯愁起来。
正在这时,一个叫李左车的奇人异士出现在陈余面前,你不是愁手下没有好谋士吗?眼前这个便是啊。
李左车出场后,他首先分析了两军的形势:我军现在扎住的井陉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汉军要想来攻,就必须通过进井陉口前这条很狭窄的山路,这条山路车队不能通行,人马不能并行,行起军来肯定会连绵几百里,这样一来他们的粮草肯定会落在大部队后面,这便是他们的唯一破绽,这个破绽却是致命的。
然后,李左车也不再拐弯抹角了,直接向陈余提出了精密的破敌之策,四个字:断粮、坚守。
断粮很简单,就是派人去切断汉军的粮草,让他们军队没有饭吃。(这一招很绝,人是铁饭是钢,没有吃的意味着什么?)
坚持也很简单,就是坚清壁野,守在城里不出战。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汉军进退无路,不攻自败。
应该说李左车的计划相当完美,堪称精典。然而当时陈余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我陈余光明磊落正直不阿,怎么能象刘邦那样使用这样的阴谋诡计呢?”
自古兵场兵无厌诈,想不到陈余竟这样CJ,这样BC,这真是令人费解。
李左车只得含笑退了。
就这样,陈余错过了一举歼灭敌人的大好机会。
你错过了机会的同时,人家韩信可没有闲着,他先派一万余人的先头部队渡过了佛水,陈余见敌兵甚少,对自己说道:先等等。
等韩信的第二批万余人的部队过河来时,他说道:再等等。
等韩信的第三批万余人的部队过河来时,他仍然说道:还等等。
其实我们也不能太责备CJ的陈余了,他此时已产生了YD的想法:要全歼韩信的大军。
等韩信的军队全部过河来时,陈余终于下手了,他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他率军倾巢出动,和韩信、张耳在井陉关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韩信带着汉军边战边退,退至佛水河边时,他下达了反击的命令。汉军眼见身后已无路可退,身处绝境中他们便个个向前杀去。
光脚的哪怕穿鞋的,汉军个个血红着双眼,以一敌十,拚命向前,这样一来陈余的大军顿时感到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袭来,陈余一看架式不妙啊,赶紧下令收兵回城。
可当他回到城下一看,顿时惊呆了,城上居然插满了汉军的旗帜。城头换大旗,这意味着什么?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57537,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57537,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
(4) 怨怨相报何时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怨怨相报何时了,相逢一笑抿恩仇。这是我们在武侠小说中经常看到的对个人恩怨的一种释解。
张耳和陈余的事前面已说过了。他们两个自从巨鹿之战反目成仇后,便水火不相融,从原本最亲密的两兄弟一下子变成了最仇恨的两个死对头。
当初陈余以试探的口气“假意”辞去兵权时,没想到张耳没等赵王点头,他就自作主张答应了,把陈余的兵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并美其名曰“天与不授,反受其害”,殊不知他“授”了之后,才是真正的反受其害。
就这样陈余和张耳决裂的开始。
后来项羽在“英雄大会”分封各大王时,唯劳苦功高的陈余(写信劝降章邯出了不少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分封,后来经人提醒项羽才给了陈余南皮三县来敷衍他。
而他的死对头张耳却被项羽封为常山王,这让他极为不平衡,于是在第一个扯反叛大旗田荣的主动友好的“秋波”暗示下,两人结为百年“秦晋”之交。
有了田荣的帮助,陈余开始发泄自己的不满了。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对付令他仇恨的张耳。
那张耳眼见风声不对,立即脚底抹油,很好的实行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办法,并且在项羽和刘邦两个侯选人中,他最终听从部将的意建,选择了“仁义道德”的刘邦做为自己的保护伞。
从此,张耳恼怒陈余夺了他的地盘,这样一来,两人的个人恩怨进一步升级。
后来刘邦西进抵达洛阳,向各英雄发出《发使告诸侯书》时,声讨项羽逆杀义帝,陈余自然也免费收到一本书了。
当时陈余说叫他出兵相助是可以,但必须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杀了张耳。
人家信任自己而投靠到自己这里来,刘邦又怎么愿意杀了张耳呢?但为了陈余能发兵相助,刘邦捉磨来捉磨去,最后终于捉磨出一个好主意。为张耳找个替身。
送了一颗血肉模糊的假人头给张耳后,张耳信以为真,以为汉王杀了张耳,于是派了一部兵马随汉王攻去打彭城。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陈余的部下在和刘邦部下亲密接触时,知道了张耳假死的事,这样他盛怒之下彻底和汉王又决裂了。
顺便还要说一句,赵王赵歇一直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只要自己能当大王就行,对于张耳和陈余谁做自己的大臣,他满不在乎。张耳在时,赵国的一切权力都交给张耳,当张耳被陈余赶走赵地后,他便拜陈余为成安君,把一切生杀大权给了陈余。
陈余和刘邦决裂后。刘邦就不干了,他想,和我做对的魏王魏豹那么嚣张都自食其苦果了,你小子不服我是吧,那好,我就让你尝尝被彻底征服的滋味。
征服的事此次也离不开大将军韩信。
他此次又是率曹参、灌婴两员猛将出发了,一到赵地,首先便用“诱敌深入”之计将赵的大将(也是陈余最倚重的大将)夏说引入自己设好的包围圈内,全歼了他的部队。
首战告捷后,这下赵王急了,他令陈余全权负责前方的战事,调兵遣将的事可以自作主张不用请奏了。
当时赵国兵马也有二十多万,对前来进攻的汉军来说多很多。但问题是赵国只有陈余一个人支撑着。冲锋陷阵出谋划策都是他一个,打个不好听的比喻,陈余就是既当爹又当妈。这样的军队怎么能跟谋士大将数不胜数的汉军相比呢?
更何况陈余文没有超人之文,武又没有过人之武。
由此可见陈余虽然拥军二十万之众,却也是乌合之众,因此面对韩信的大兵压境,陈余很是犯愁起来。
正在这时,一个叫李左车的奇人异士出现在陈余面前,你不是愁手下没有好谋士吗?眼前这个便是啊。
李左车出场后,他首先分析了两军的形势:我军现在扎住的井陉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汉军要想来攻,就必须通过进井陉口前这条很狭窄的山路,这条山路车队不能通行,人马不能并行,行起军来肯定会连绵几百里,这样一来他们的粮草肯定会落在大部队后面,这便是他们的唯一破绽,这个破绽却是致命的。
然后,李左车也不再拐弯抹角了,直接向陈余提出了精密的破敌之策,四个字:断粮、坚守。
断粮很简单,就是派人去切断汉军的粮草,让他们军队没有饭吃。(这一招很绝,人是铁饭是钢,没有吃的意味着什么?)
坚持也很简单,就是坚清壁野,守在城里不出战。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汉军进退无路,不攻自败。
应该说李左车的计划相当完美,堪称精典。然而当时陈余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我陈余光明磊落正直不阿,怎么能象刘邦那样使用这样的阴谋诡计呢?”
自古兵场兵无厌诈,想不到陈余竟这样CJ,这样BC,这真是令人费解。
李左车只得含笑退了。
就这样,陈余错过了一举歼灭敌人的大好机会。
你错过了机会的同时,人家韩信可没有闲着,他先派一万余人的先头部队渡过了佛水,陈余见敌兵甚少,对自己说道:先等等。
等韩信的第二批万余人的部队过河来时,他说道:再等等。
等韩信的第三批万余人的部队过河来时,他仍然说道:还等等。
其实我们也不能太责备CJ的陈余了,他此时已产生了YD的想法:要全歼韩信的大军。
等韩信的军队全部过河来时,陈余终于下手了,他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他率军倾巢出动,和韩信、张耳在井陉关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韩信带着汉军边战边退,退至佛水河边时,他下达了反击的命令。汉军眼见身后已无路可退,身处绝境中他们便个个向前杀去。
光脚的哪怕穿鞋的,汉军个个血红着双眼,以一敌十,拚命向前,这样一来陈余的大军顿时感到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袭来,陈余一看架式不妙啊,赶紧下令收兵回城。
可当他回到城下一看,顿时惊呆了,城上居然插满了汉军的旗帜。城头换大旗,这意味着什么?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57537,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57537,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