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宫中巨变
(4)、武关之战
进军时间: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
进军前提:此时秦军大将章邯已向项羽投降,秦皇危在旦夕。而武关就好比是关中咽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刘邦如能夺下武关,进军咸阳指日可待。
大事记要:由于刘邦采取了攻心的超级战术,西征革命大军进展顺利,很快关中南大门武关就宣告失手。
人物传记:赵高。
赵高,一个加速秦朝迅速灭亡不得不提的人物。
武关告及时,咸阳人心惶惶,自然乱的象一锅粥。
秦二世直到这时才感到大事不妙,但已悔之晚矣,那个原本一直过在他身边的赵高突然消失了。
他哪里知道,“生病”的赵高此时正在进行复杂的思想斗争呢?
刘邦在攻城前,不但向武关的守将攻心,而且还派人向赵高进行策反工作。
赵高眼见秦朝大势已去,只得装病不上朝。
这几天他想了很多,是啊,他原本一介布衣,家境贫寒,从小受尽人间冷暖,十二岁那年,朝廷在招收宫人,他瞒着父母报名了。
当时他报名时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单纯,只是为了自己有一口饭吃,只是为了改变家里贫困的现状。
他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次报名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成了一个流传千古的人物。
因为他长的眉清目秀,被宫中的官人相中了,先是净身,然后学礼仪,从此他成了不折不扣的太监。
后来凭着他不懈努力,再加上秦始皇也对他格外赏识,他飞云直上,坐上了中车府令。
后来他感到秦始皇一天一天老去,他凭着敏锐的感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一朝皇帝一朝臣。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
接下来,他见秦始皇偏爱幼子胡亥时,马上把工作重心由“大捞钱财”转到专攻胡亥“芳心”身上来。
就这样,帮胡亥夺皇位,帮胡亥清君侧,他在新君胡亥的重用下达到了权力的高峰。
如果你知道指鹿为马的事,就足以证明他的话比皇帝的话还有效。由此可见当时赵高的权势。
往事历历在目,人生潮起潮落。
刘邦的到来,打乱了他的平静。他知道此时秦王朝以无力回天,过去的风光即将成为珍藏。
刘邦丰富的条件就摆在他的桌案上,事成之后,共分关中。
对于一个国将不国臣将不臣的秦王朝来说,这样的条件无疑是很有诱惑力的。
再加上秦二世听说刘邦的革命军打到了武关,又老是不见赵高上朝,就派人来指责赵高说他镇压不力。
胡亥这小子是在追究我的军事失败责任啊,你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了,还这般指手划脚的。
赵高如是想。
是啊,现在朝中再无替罪羔羊。难道秦王朝最终倒塌的一切罪名都要我来承担吗?不,担承这一切的应该是你软弱无能荒淫无道的胡亥才对。
把胡亥杀了,把一切罪过都推在胡亥身上,再投靠刘邦,还可以弄个除暴君的功劳。
赵高最终的想法就这样定型了。
于是,他弟弟赵成和他女婿阎乐(其实是赵成的女婿)成了这个“斩皇行动”的主要负责人。
“斩皇行动”按赵高的布置去做。
经过很简单,阎高带一队人马入宫,借说宫中发生了变故,受皇帝之命前来捕贼,先杀掉所有阻挡者。硬闯入皇宫后,再把秦二世给就地解决,一切就都OK了。
事实上证明赵高果然“料事所神”,皇宫大门两边站着的那些酒曩饭袋(卫士),简直就等于“不设防”,阎乐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闯进去了。
等醉生梦死的秦二世明白是怎么回事时,才二十三岁的他已成了刀下之鬼。
当然,别看秦二世一生儒弱无能,但死时却大义凛然,不用阎乐出手,居然是自己挥刀解决的,在刀入脖子的那一瞬间,他还拚尽毕生力气说出“丞相误我”四个字。当真是悲壮之极。
秦二世死后,连他的三十多个兄弟姐妹也受到了牵连,宫廷政变的可悲由此可见一斑。
子婴(胡亥兄长之子)被立为秦王(并没有立为皇帝)。
然而,老谋深算的赵高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他精心挑选来当“傀儡之王”的子婴,让他马失前蹄,结束了一切还没实现的梦想。
他就位后,非但没有感激赵高,反而对他深恶痛绝。
他这些年清楚的看到赵高这些年把弄朝纲,致使秦王朝一步一步走向灭亡之路。
赵高不除,大秦的江山早晚要完。
但眼见朝中的人都是赵高人的,子婴知道想叫别人来帮助铲除赵高,多半是最先被铲的人就是自己。
这时,他两个才弱冠之年的儿子用上了派场。
别看两个儿子还是少年,但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习武,只为有一天能为秦氏江山效力。
现在正是要出力的时候了。
父子三人开始了“清君侧”的密谋。
不久,机会来了。
朝拜祖庙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传闻赵高准备再下毒手拿子婴的头颅去和刘邦谈交易。
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子婴知道机会就摆在面前,他和赵高都是一半对一半,生死就在一线间。
只是可惜的是,赵高并不知道居然可以和他平分一半的机会,因为此时在他的眼里,杀掉子婴便如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他哪里知道蚂蚁逼急了也有咬人的时候。
拜祖这一天,赵高等人在庙中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子婴来。派人去请,说是皇上病了。
早不病晚不病,偏生这时候生病,赵高怒不可遏,转身便向宫中走去。
这一去就成了赵高的永别了。因为子婴的两个儿子就伏在子婴的蚊账后,乘赵高居高临下的责骂子婴时,就此地解决了他。
万恶不敕的赵高终于尝到了秦二世刀刺胸膛的冷冰感觉。
树倒猢狲散,赵高一死,赵氏集团杀的杀逃的逃,随之就瓦解了。
攘外先安内,公子婴先“安内”,成功夺回兵权后,再来“攘外”。
综合评论:公子婴派朝中能用之人都来峣关,和刘邦西征革命大军最后的决战一触即发。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37901,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37901,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进军时间: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
进军前提:此时秦军大将章邯已向项羽投降,秦皇危在旦夕。而武关就好比是关中咽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刘邦如能夺下武关,进军咸阳指日可待。
大事记要:由于刘邦采取了攻心的超级战术,西征革命大军进展顺利,很快关中南大门武关就宣告失手。
人物传记:赵高。
赵高,一个加速秦朝迅速灭亡不得不提的人物。
武关告及时,咸阳人心惶惶,自然乱的象一锅粥。
秦二世直到这时才感到大事不妙,但已悔之晚矣,那个原本一直过在他身边的赵高突然消失了。
他哪里知道,“生病”的赵高此时正在进行复杂的思想斗争呢?
刘邦在攻城前,不但向武关的守将攻心,而且还派人向赵高进行策反工作。
赵高眼见秦朝大势已去,只得装病不上朝。
这几天他想了很多,是啊,他原本一介布衣,家境贫寒,从小受尽人间冷暖,十二岁那年,朝廷在招收宫人,他瞒着父母报名了。
当时他报名时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单纯,只是为了自己有一口饭吃,只是为了改变家里贫困的现状。
他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次报名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成了一个流传千古的人物。
因为他长的眉清目秀,被宫中的官人相中了,先是净身,然后学礼仪,从此他成了不折不扣的太监。
后来凭着他不懈努力,再加上秦始皇也对他格外赏识,他飞云直上,坐上了中车府令。
后来他感到秦始皇一天一天老去,他凭着敏锐的感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一朝皇帝一朝臣。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
接下来,他见秦始皇偏爱幼子胡亥时,马上把工作重心由“大捞钱财”转到专攻胡亥“芳心”身上来。
就这样,帮胡亥夺皇位,帮胡亥清君侧,他在新君胡亥的重用下达到了权力的高峰。
如果你知道指鹿为马的事,就足以证明他的话比皇帝的话还有效。由此可见当时赵高的权势。
往事历历在目,人生潮起潮落。
刘邦的到来,打乱了他的平静。他知道此时秦王朝以无力回天,过去的风光即将成为珍藏。
刘邦丰富的条件就摆在他的桌案上,事成之后,共分关中。
对于一个国将不国臣将不臣的秦王朝来说,这样的条件无疑是很有诱惑力的。
再加上秦二世听说刘邦的革命军打到了武关,又老是不见赵高上朝,就派人来指责赵高说他镇压不力。
胡亥这小子是在追究我的军事失败责任啊,你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了,还这般指手划脚的。
赵高如是想。
是啊,现在朝中再无替罪羔羊。难道秦王朝最终倒塌的一切罪名都要我来承担吗?不,担承这一切的应该是你软弱无能荒淫无道的胡亥才对。
把胡亥杀了,把一切罪过都推在胡亥身上,再投靠刘邦,还可以弄个除暴君的功劳。
赵高最终的想法就这样定型了。
于是,他弟弟赵成和他女婿阎乐(其实是赵成的女婿)成了这个“斩皇行动”的主要负责人。
“斩皇行动”按赵高的布置去做。
经过很简单,阎高带一队人马入宫,借说宫中发生了变故,受皇帝之命前来捕贼,先杀掉所有阻挡者。硬闯入皇宫后,再把秦二世给就地解决,一切就都OK了。
事实上证明赵高果然“料事所神”,皇宫大门两边站着的那些酒曩饭袋(卫士),简直就等于“不设防”,阎乐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闯进去了。
等醉生梦死的秦二世明白是怎么回事时,才二十三岁的他已成了刀下之鬼。
当然,别看秦二世一生儒弱无能,但死时却大义凛然,不用阎乐出手,居然是自己挥刀解决的,在刀入脖子的那一瞬间,他还拚尽毕生力气说出“丞相误我”四个字。当真是悲壮之极。
秦二世死后,连他的三十多个兄弟姐妹也受到了牵连,宫廷政变的可悲由此可见一斑。
子婴(胡亥兄长之子)被立为秦王(并没有立为皇帝)。
然而,老谋深算的赵高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他精心挑选来当“傀儡之王”的子婴,让他马失前蹄,结束了一切还没实现的梦想。
他就位后,非但没有感激赵高,反而对他深恶痛绝。
他这些年清楚的看到赵高这些年把弄朝纲,致使秦王朝一步一步走向灭亡之路。
赵高不除,大秦的江山早晚要完。
但眼见朝中的人都是赵高人的,子婴知道想叫别人来帮助铲除赵高,多半是最先被铲的人就是自己。
这时,他两个才弱冠之年的儿子用上了派场。
别看两个儿子还是少年,但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习武,只为有一天能为秦氏江山效力。
现在正是要出力的时候了。
父子三人开始了“清君侧”的密谋。
不久,机会来了。
朝拜祖庙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传闻赵高准备再下毒手拿子婴的头颅去和刘邦谈交易。
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子婴知道机会就摆在面前,他和赵高都是一半对一半,生死就在一线间。
只是可惜的是,赵高并不知道居然可以和他平分一半的机会,因为此时在他的眼里,杀掉子婴便如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他哪里知道蚂蚁逼急了也有咬人的时候。
拜祖这一天,赵高等人在庙中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子婴来。派人去请,说是皇上病了。
早不病晚不病,偏生这时候生病,赵高怒不可遏,转身便向宫中走去。
这一去就成了赵高的永别了。因为子婴的两个儿子就伏在子婴的蚊账后,乘赵高居高临下的责骂子婴时,就此地解决了他。
万恶不敕的赵高终于尝到了秦二世刀刺胸膛的冷冰感觉。
树倒猢狲散,赵高一死,赵氏集团杀的杀逃的逃,随之就瓦解了。
攘外先安内,公子婴先“安内”,成功夺回兵权后,再来“攘外”。
综合评论:公子婴派朝中能用之人都来峣关,和刘邦西征革命大军最后的决战一触即发。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37901,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937901,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