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磨砺88

正文 20

    熊熊燃烧的战火岂是几个调处执行小组能够扑灭的?

    当东北国共双方军队激战消息用电报告知正在华盛顿为国民政府游说援助的马歇尔将军时,他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寒噤。

    五月初,饶漱石离开了军调部,张经武向国方代表及新闻记者宣布,现在由李立三担任共方首席代表。

    李立三是继陈独秀、瞿秋白后的中共主要领导人。他继任首席代表后,一些新闻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对于他们提出问题,李基本上能应付自如,但问及他是否是“立三路线”(“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创造者和执行者时,李感到很被动,还是王守道为他解了围:“这是我们党内的路线问题,老早已经解决。”

    有一个毕业于北平大学的妇女刘秋影要求会见李立三。刘的丈夫姓汪,是国民党善后救济总署东北分署的署长,在长春被共方俘虏了,当此和平谈判之际,刘要求李立三转告中共军方,将她丈夫释放并送回沈阳,李立三接受了她的请求,刘秋影很高兴,与李立三进行了约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她向李立三提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很幼稚,其中有个“共产共妻”问题,李立三听后哈哈大笑,说:“你共妻呀!有的,有的,在非洲有几个原始部落是实行共妻的。”

    李立三在谈判期间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和国民党沈阳市长董文琦达成了向沈阳输电的协议。当时中共控制着抚顺郊区——沈阳输电电源所在地,如果中共把电源一切断,沈阳就将陷入一片混乱。董文琦要求李通知中共向沈阳输电,李立三表示同意,于是双方签署了协议。董向李表示感谢,李立三语重心长地说:“一切事情都是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只要双方有诚意。”

    国共双方谈判进行到六月初,代表们便陆陆续续走掉了,李立三六月初谈判了关于向沈阳输电的事后也告别了。中共代表最后一个撤退的叫高铁,时间是在六月底:国民党方面则于六月中旬就全部撤光了。

    在中苏联谊社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组织上将王克强分配到抚顺梅河口谈判小组。

    当时,梅河口正在打仗。梅河口执行小组共四人,一个电台。组长、中共代表谢甫生(1938年,谢甫生参加了冀东暴动,后担任过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任时任南满军区兼第3纵队参谋长、军调部东北执行分部中共代表。),助手王平,参谋白驰驹,王克强负责机要。

    到梅河口两三天之后,王克强开始发高烧(39°),检查后是伤寒。因为饭一口都吃不进去。又因为负责机要的只有王克强一个人,不能离开岗位到医院去看病,王克强必须坚守岗位。为了维持生命,谢甫生让参谋白驰驹(回民)给王克强挤豆芽水喝。王克强不顾个人安危,带病7天,喝着豆芽水,坚持在斗争的第一线。

    梅河口谈判无果,全组撤到了长春。撤到长春时,军调部执行分部里只剩下李初梨。

    (李初黎,原名李柞利,笔名光寿。早年赴日留学,1928年5月在上海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上海闸北区委宣传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任秘书、党中央和江苏省委共同组织的巡视团沪东巡视组组长。1931年3月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1936年11月出狱后由党组织送到延安,任新华通讯社社长。1938年任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39年1月任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委员,1940年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秘书,同年5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1年10月出席在延安召开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各民族反法西斯大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12月任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委员,1943年任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副校长,协助校长、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野阪参三开展对日军俘虏进行系统教育和改造工作,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后赴东北工作,1945年末任中共中央东北局民族部部长。不久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辽宁省政府外事厅厅长,从事日侨、日俘的遣返工作和留用工作。 1946年4月至5月任中共长春市委委员,1947年2月至1948年11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委员、省委秘书长兼管少数民族工作、省委城工(敌工)部部长。1948年8月至11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副部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党委书记兼马列学院第一分院副院长等职。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时任中共长春市委委员。1946年4月,先后参加军事调处执行部沈阳小组、双城小组的工作,并任军调部长春执行分部中共首席代表。)一个人在那坚守工作。

    这个时候,军调已形同虚设。4月19日,林彪致电在梅河口的彭真:“敌昨日开始攻四平,我前后数电调南满部队两个旅北上,但他们未曾回电。望你速催,否则不利大局(1946年1月,因国民党军进攻沈阳和抚顺,彭真率领东北局机关迁驻梅河口。3月13日-4月21日,彭真在梅河口主持召开了极其重要的东北局梅河口会议。经过分析东北战局,进一步落实了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的“先打长春,后打四平”的战略方针。1946年4月14日,长春战役打响,我军总指挥部设在梅河口,这次战役规模较大,长春驻有国民党军队大约3万人。长春战役战斗时间不长,我军便顺利攻克长春。长春解放后,彭真率中共中央东北局于4月下旬由梅河口迁往长春)。”

    当天,彭真便电示辽东军区首长程世才、肖华、罗舜初等:“现战争中心在沈阳以北,四平战役决定全局,望火速执行林总电示,派两个旅到沈北参战。”辽东军区接林、彭电令后,立即落实派兵北上事宜,同时鉴于徒涉浑河有一定困难,考虑北进路线选择问题。20日22时,林彪致电东北局并辽东军区提议:“浑河既不能徒涉,则宝三旅可经营盘插到铁岭,沿铁路线活动。你们北面的三个旅,由程(世才)、罗(舜初)指挥,则自营盘上火车,直开四平街。可先后陆续出营,愈快愈好。”21日彭真电示程、萧、罗:“你们是林总直接指挥的,而四平以南之战则是决定全局的有决定的战略意义的,而时机至为重要,稍迟敌增援部队赶到,将给我以极大之不利,将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与历史的错误,务望兼程赶到清源,搭车北进,切勿迟延。”同日,中丄共中央关于从南满调兵问题电示林彪和彭真:“过去蒋军作战重心放在南面,是因估计长、哈苏军不会速撤。现在蒋军作战重心已经放在北面,以争夺长、哈为目标,故南满我军宜多抽调向北,并须兼程开进,以便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大量敌人(至少三、四个师),保卫长、哈。一切决定于战场胜负,不要将希望放在谈判上。”

    为国民党军再度挑起东北大规模内战事,军调部长春执行分部中共代表伍修权少将特于日前向蒋美两方代表提出抗议如下:

    九月九日国民党政府机关报中央日报竟然宣布“国军已向哈尔滨前进,先头部队已抵陶赖昭”之消息,此无异公开将东北停战协定撕毁无遗,本代表对国民党军此种背信弃义之行动表示严重抗议。查国民党军一系列破坏停战协定之行动,本代表曾数度列举事实提请分部严重注意并要求采取有效行动。当七月下旬五十三军在葫芦岛登陆,东北形势顿趋紧张,本代表即有参字第十五号备忘录提请注意制止。八月国民党军队调动更为频繁,空军到处侵入中共地区上空侦察扫射,国民党之八十七师及第六师更于八月二十五日违令侵占康平,新六军二十二师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进攻析木城,本代表又以参字第五十三号备忘录向分部指明当前东北形势之严重,最后杜聿明将军更违背与李敏然先生在沈阳会谈之口头诺言,抢修松花江桥,开始向哈尔滨大举进攻。由于上述国民党一系列撕毁停战协定之行动,致使长春分部不能行使其职权,保证“六七”停战令之执行。为此,本代表兹特郑重声明,撕毁东北停战令破坏调处工作及违背信义诺言之行为,应由国民党政府与杜聿明将军负完全责任。若国民党军不退返原防,仍冒然继续进攻,我东北民主联军将实行坚决之自卫抵抗。

    1946年9月,谈判彻底破裂,仗正式开始打起来了,军调部解散了。

    军调部解散之后,组织上将王克强分配到东满军区24旅担任机要股长。

    §§第18章 东北赴任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2611,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2611,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