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送走了张雨桥一家,已经是九点过了。桑梓突然想起什么来,然后跟李素云说出去一会,便在小区里消失不见。
“老桑,你怎么看这俩孩子?”周正兰站在楼下,看着女儿消失的方向问。
“雨桥呢,没什么不好。只是这孩子出入社会太早,能干是能干,但太过八面玲珑。我们家女儿也太小,傻丫头一个,怕是吃不住雨桥。”
“我也那样想。姐姐倒是真喜欢那丫头,临走的时候还一再跟我说。姐姐说,如果两个孩子实在不愿意,那也是天意,没有办法的事。但她希望我们能站在她那边,让两个孩子自己来决定。”
“先看看吧,也许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周正兰叹了口气。想起当初说生了女儿就给张雨桥做媳妇的话,一半是戏言,一半也是因为跟李素云姐妹情深。两个人在学生时代就是很要好的姐妹。当时因为李素云的家在农村,家里条件也不好,所以也没少在周家进出。做一件新衣服,周正兰也总是舍不得自己一个人穿,姐妹俩轮着穿;有好吃的,肯定会给李素云留下一份,断不会自己独食。那是个生活、物资都匮乏的时代,所以经历过那段岁月建立起来的感情自然比较深厚。李素云早早地嫁了人,周正兰也招工去了山沟里的一个厂,那以后两个人见得就比较少了。不过,张雨桥出生的时候周正兰倒是特地回来了一趟,说不清楚当时是因为喜欢那孩子还是因为跟李素兰的感情,周正兰当时便说,如果以后生了女儿便给张雨桥做媳妇。当时两个人都很高兴,好象已经预见到了多年以后各自孩子长大成人的样子。
不久以后,周正兰也结婚了。只是,结婚三四年都没有孩子,夫妻俩为此也没少发愁。后来好不容易有了桑梓,又要为孩子操心。或许是因为各自有了家庭,各自都为生活奔波,各自都活得不容易。所以,渐渐的两个人也就失去了联系。二十多年,各自照顾家庭、养育孩子,在时光的流逝里两个人都开始变老。前不久,两个人终于联系上了,二十多年分隔并未淡去姐妹间的感情,倒是让两个人都很珍惜。
“这不都找着了吗,还哭什么?”坐在车上,李素云的眼泪又下来了。想起从前,心里难免激动。
“你懂什么?”
“我不懂,我不懂。你们女人啦!”
在老公感慨的时候,李素云也擦干了眼泪。
“雨桥,喜欢妹妹吗?”
“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不过,妈,你不用那么刻意吧?”张雨桥边开车边说。
“什么叫刻意?我那是给你们创造机会。”
“妈,你不觉得她真的太小了吗?看着她,我都不知道跟她说点什么好。”
“你不是能言善道,死的都能说活吗?你妹妹还能吃了你?”
张雨桥摇了摇头,他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完全无法沟通。他在社会上打滚了这么些年,可以说已经是八面玲珑了。但站在桑梓面前,他会有一种无所事从的感觉。桑梓那又清澈的眼睛,像是能让人一眼看到心里去。喜欢,或者是不喜欢都在脸上。太过纯净的感觉,会让人觉得无法靠近,就像池塘里圣洁的莲花,只可远观,而不可谢玩焉。
桑梓来到小区门口的那家台球室时,一帮同学已经在那里玩开了。因为是暑假,大家都在家里,每个周末的晚上他们都会聚在这里玩。父母都是厂里的职工,他们也是从小一起长大,从幼儿园一直同学到高中毕业,是熟得不能再熟的同学。
“来啦,怎么这么晚?”有女同学过来问了一句。
“家里有客人,也没法早出来。”桑梓解释道。
“不会是那个帅哥吧?”说这话的是开轩逸的男孩。
“帅哥?交男朋友啦?”女同学的一句话引来了大家的注意。
“不是。今天姨妈一家过来玩,汪汛说的是姨妈的儿子。”
“我说呢,桑梓这丫头怎么敢把男朋友带家里来。”
“当然了。我怎么敢跟汪汛你比,天天带着美女满厂区转悠,就怕别人不知道似的。”桑梓也不忘记在这时挖苦一下老同学。
“汪汛说,在你们学校他人气很高。怎么看也不像啊!”有女同学如此问。
“我们学校不是僧多粥少嘛!”
“桑梓,你这丫头也跟着不学好。什么叫僧多粥少?”汪汛急了。而此刻,大家早笑得东倒西歪。当然,也不乏男同学在此感叹当初没考进师范学院,不然便能在那美女如云的地方左拥右抱了。
孩子们聚在一起总是这般闹腾。从小一起长大,谁的性格怎么样,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以前厂子在山沟里,因为交通和地理环境等因素,能到山外面的机会很少。虽然厂区里什么都有,但那怎么说也是一个有些封闭的世界。当然,也因为这个封闭的世界,才成就了他们现在亲如兄弟、姐妹的感情。
桑梓跟汪汛都在师院上学,不同的是桑梓学历史,汪汛学中文。都说师院里最好的专业就是中文,那里云集了很多才子佳人,所以他们总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相较于桑梓读的政史系,那还真是个冷门的专业。曾经中文系有位才子写了首诗讽刺学历史的同学——一张古董脸,风化了千年,惊碎了梦魇,被你杀戮的永远。所以,在师院里,中文系和政史系总是那么不对符。
桑梓回到家里都十点多了,母亲坐在沙发上打毛衣,父亲则坐在一旁看电视。家里很安静,与之前的热闹相比还真是大相径庭。
“又跟汪汛他们去台球室啦?”周正兰问了一句。
“哦!”
“听说汪汛的女朋友来啦,是你们学校的吗?”周正兰又问。
“都不知道是哪一个女朋友,反正我没看到,不知道是哪里的。”桑梓狠狠地喝了口水,像是渴得厉害。
“再过两个星期你就开学了。反正你在家呆着也没事,要不去你姨妈那里帮忙吧?”
“我能干什么?帮他们卖水果,我也不会吆喝。”天气那么热,即便是天天待在家里也觉得难受,谁会愿意出去干活。所以,桑梓的不愿意也在情理之中。
“学学总行吧。再说了,你姨妈还能让你白干?你就当勤工俭学嘛!”
听母亲这样说,桑梓倒是没再反驳。父母是双职工,家里条件算不上好,上大学的费用也不低,所以父母也并不那么轻松。虽然一直想用暑假找个家教的活,可想做家教的人比想请家教的人多多了,怎么也没轮上她。所以,一个暑假她便在家这般无聊地打发日子。
“姨妈说让我去吗?”
“嗯!”
“那好,我去!”
周正兰看着女儿,那一刻她的心中还真是千滋百味。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对的,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有怎样的结果。一直没有跟女儿说当年两个人的约定,那样的话也真不知道如何才能说出口。这年头,如果再说什么指腹为婚,听起来也像是笑话。另一方面,周正兰也想看看女儿是不是喜欢张雨桥。如果根本就不喜欢,那也就没有说的必要,可以当那个约定不存在过,这也是两姐妹说好的。
第二天早上,张雨桥才从母亲的口中得知桑梓要过来帮忙。不用说,这也是母亲创造的机会。
“妈,我公司不需要人手,所以也不要什么人帮忙。”张雨桥笑着拒绝了母亲。
“我有说要桑梓去你公司帮忙吗?儿子,虽然她早晚是你媳妇,可你妈妈我实在不放心把她那只小羊放你嘴边。我怕你一口吃掉了,没办法跟你姨妈交待。”
张雨桥无奈地笑笑。跟大多数人不同,经历了那么多生活磨难的李素云,没有自怨自哎,反倒是变得更乐观和积极向上。或许也是因为这样,张雨桥虽然早早出了社会,但却并没有像那些不良少年一样走上一条不归路。如果说张雨桥天生是块做生意的料,那么应该感激苦难的生活给了他斗志,而他也比一般的人更能抓住出现在眼前的每一个机会。
桑梓站在张家的水果批发店门口时便傻眼了。原本以为就是个小店子,像在街上看到的很多水果铺一样。结果,这里车水马龙,来批发水果的都是一大车一大车的,光是过秤、收钱、装货都忙得不亦乐乎。
“姨妈!”桑梓怯生生地叫了一声。李素云正忙着,也没听见,全然不知道桑梓已经在旁边站了好一会了。见大家都在忙着搬货上车,桑梓也加入了搬运的行列。虽然一箱水果并不重,但来回的这样搬,加上天气也热,不一会儿衣服也就湿透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老桑,你怎么看这俩孩子?”周正兰站在楼下,看着女儿消失的方向问。
“雨桥呢,没什么不好。只是这孩子出入社会太早,能干是能干,但太过八面玲珑。我们家女儿也太小,傻丫头一个,怕是吃不住雨桥。”
“我也那样想。姐姐倒是真喜欢那丫头,临走的时候还一再跟我说。姐姐说,如果两个孩子实在不愿意,那也是天意,没有办法的事。但她希望我们能站在她那边,让两个孩子自己来决定。”
“先看看吧,也许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周正兰叹了口气。想起当初说生了女儿就给张雨桥做媳妇的话,一半是戏言,一半也是因为跟李素云姐妹情深。两个人在学生时代就是很要好的姐妹。当时因为李素云的家在农村,家里条件也不好,所以也没少在周家进出。做一件新衣服,周正兰也总是舍不得自己一个人穿,姐妹俩轮着穿;有好吃的,肯定会给李素云留下一份,断不会自己独食。那是个生活、物资都匮乏的时代,所以经历过那段岁月建立起来的感情自然比较深厚。李素云早早地嫁了人,周正兰也招工去了山沟里的一个厂,那以后两个人见得就比较少了。不过,张雨桥出生的时候周正兰倒是特地回来了一趟,说不清楚当时是因为喜欢那孩子还是因为跟李素兰的感情,周正兰当时便说,如果以后生了女儿便给张雨桥做媳妇。当时两个人都很高兴,好象已经预见到了多年以后各自孩子长大成人的样子。
不久以后,周正兰也结婚了。只是,结婚三四年都没有孩子,夫妻俩为此也没少发愁。后来好不容易有了桑梓,又要为孩子操心。或许是因为各自有了家庭,各自都为生活奔波,各自都活得不容易。所以,渐渐的两个人也就失去了联系。二十多年,各自照顾家庭、养育孩子,在时光的流逝里两个人都开始变老。前不久,两个人终于联系上了,二十多年分隔并未淡去姐妹间的感情,倒是让两个人都很珍惜。
“这不都找着了吗,还哭什么?”坐在车上,李素云的眼泪又下来了。想起从前,心里难免激动。
“你懂什么?”
“我不懂,我不懂。你们女人啦!”
在老公感慨的时候,李素云也擦干了眼泪。
“雨桥,喜欢妹妹吗?”
“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不过,妈,你不用那么刻意吧?”张雨桥边开车边说。
“什么叫刻意?我那是给你们创造机会。”
“妈,你不觉得她真的太小了吗?看着她,我都不知道跟她说点什么好。”
“你不是能言善道,死的都能说活吗?你妹妹还能吃了你?”
张雨桥摇了摇头,他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完全无法沟通。他在社会上打滚了这么些年,可以说已经是八面玲珑了。但站在桑梓面前,他会有一种无所事从的感觉。桑梓那又清澈的眼睛,像是能让人一眼看到心里去。喜欢,或者是不喜欢都在脸上。太过纯净的感觉,会让人觉得无法靠近,就像池塘里圣洁的莲花,只可远观,而不可谢玩焉。
桑梓来到小区门口的那家台球室时,一帮同学已经在那里玩开了。因为是暑假,大家都在家里,每个周末的晚上他们都会聚在这里玩。父母都是厂里的职工,他们也是从小一起长大,从幼儿园一直同学到高中毕业,是熟得不能再熟的同学。
“来啦,怎么这么晚?”有女同学过来问了一句。
“家里有客人,也没法早出来。”桑梓解释道。
“不会是那个帅哥吧?”说这话的是开轩逸的男孩。
“帅哥?交男朋友啦?”女同学的一句话引来了大家的注意。
“不是。今天姨妈一家过来玩,汪汛说的是姨妈的儿子。”
“我说呢,桑梓这丫头怎么敢把男朋友带家里来。”
“当然了。我怎么敢跟汪汛你比,天天带着美女满厂区转悠,就怕别人不知道似的。”桑梓也不忘记在这时挖苦一下老同学。
“汪汛说,在你们学校他人气很高。怎么看也不像啊!”有女同学如此问。
“我们学校不是僧多粥少嘛!”
“桑梓,你这丫头也跟着不学好。什么叫僧多粥少?”汪汛急了。而此刻,大家早笑得东倒西歪。当然,也不乏男同学在此感叹当初没考进师范学院,不然便能在那美女如云的地方左拥右抱了。
孩子们聚在一起总是这般闹腾。从小一起长大,谁的性格怎么样,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以前厂子在山沟里,因为交通和地理环境等因素,能到山外面的机会很少。虽然厂区里什么都有,但那怎么说也是一个有些封闭的世界。当然,也因为这个封闭的世界,才成就了他们现在亲如兄弟、姐妹的感情。
桑梓跟汪汛都在师院上学,不同的是桑梓学历史,汪汛学中文。都说师院里最好的专业就是中文,那里云集了很多才子佳人,所以他们总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相较于桑梓读的政史系,那还真是个冷门的专业。曾经中文系有位才子写了首诗讽刺学历史的同学——一张古董脸,风化了千年,惊碎了梦魇,被你杀戮的永远。所以,在师院里,中文系和政史系总是那么不对符。
桑梓回到家里都十点多了,母亲坐在沙发上打毛衣,父亲则坐在一旁看电视。家里很安静,与之前的热闹相比还真是大相径庭。
“又跟汪汛他们去台球室啦?”周正兰问了一句。
“哦!”
“听说汪汛的女朋友来啦,是你们学校的吗?”周正兰又问。
“都不知道是哪一个女朋友,反正我没看到,不知道是哪里的。”桑梓狠狠地喝了口水,像是渴得厉害。
“再过两个星期你就开学了。反正你在家呆着也没事,要不去你姨妈那里帮忙吧?”
“我能干什么?帮他们卖水果,我也不会吆喝。”天气那么热,即便是天天待在家里也觉得难受,谁会愿意出去干活。所以,桑梓的不愿意也在情理之中。
“学学总行吧。再说了,你姨妈还能让你白干?你就当勤工俭学嘛!”
听母亲这样说,桑梓倒是没再反驳。父母是双职工,家里条件算不上好,上大学的费用也不低,所以父母也并不那么轻松。虽然一直想用暑假找个家教的活,可想做家教的人比想请家教的人多多了,怎么也没轮上她。所以,一个暑假她便在家这般无聊地打发日子。
“姨妈说让我去吗?”
“嗯!”
“那好,我去!”
周正兰看着女儿,那一刻她的心中还真是千滋百味。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对的,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有怎样的结果。一直没有跟女儿说当年两个人的约定,那样的话也真不知道如何才能说出口。这年头,如果再说什么指腹为婚,听起来也像是笑话。另一方面,周正兰也想看看女儿是不是喜欢张雨桥。如果根本就不喜欢,那也就没有说的必要,可以当那个约定不存在过,这也是两姐妹说好的。
第二天早上,张雨桥才从母亲的口中得知桑梓要过来帮忙。不用说,这也是母亲创造的机会。
“妈,我公司不需要人手,所以也不要什么人帮忙。”张雨桥笑着拒绝了母亲。
“我有说要桑梓去你公司帮忙吗?儿子,虽然她早晚是你媳妇,可你妈妈我实在不放心把她那只小羊放你嘴边。我怕你一口吃掉了,没办法跟你姨妈交待。”
张雨桥无奈地笑笑。跟大多数人不同,经历了那么多生活磨难的李素云,没有自怨自哎,反倒是变得更乐观和积极向上。或许也是因为这样,张雨桥虽然早早出了社会,但却并没有像那些不良少年一样走上一条不归路。如果说张雨桥天生是块做生意的料,那么应该感激苦难的生活给了他斗志,而他也比一般的人更能抓住出现在眼前的每一个机会。
桑梓站在张家的水果批发店门口时便傻眼了。原本以为就是个小店子,像在街上看到的很多水果铺一样。结果,这里车水马龙,来批发水果的都是一大车一大车的,光是过秤、收钱、装货都忙得不亦乐乎。
“姨妈!”桑梓怯生生地叫了一声。李素云正忙着,也没听见,全然不知道桑梓已经在旁边站了好一会了。见大家都在忙着搬货上车,桑梓也加入了搬运的行列。虽然一箱水果并不重,但来回的这样搬,加上天气也热,不一会儿衣服也就湿透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