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回 杯酒释兵权
却说赵匡胤返回宋营,见柴世宗禀道:“臣弟紧追北汉主一行残兵败将至草房店村外,本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哪知恰遇火山王的援兵来到。臣与那杨衮激斗八百余合未分胜负,至晚,杨衮生计诈败引臣追去,偷发软索铜锤打臣,被臣将锤收了,臣也被杨衮刀挑玉带,险伤腰腹。臣观彼火塘兵将越积越多,恐怕寡不敌众,只好留下探马观敌动向,收兵回营。”世宗道:“既是彼有强援,不追也罢!”这时探马来报:“汉主刘崇在杨家兵护拥下向太原方向退去”赵匡胤道:“以臣弟愚意,高平一战,我军已威名大震,现在汉主有火塘杨家兵将协助,河东也急且难下,想那刘崇新败,兵已伤胆,一时也难犯周,我军正是班师之机,不知圣意如何?”世宗道:“正合孤意!”随下令班师回汴京。
柴世宗在高平大捷二年后,国内政局稳定,部队兵强马壮,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先是亲帅名将数十员,劲旅十万,兵伐南唐,历时一年灭了南唐,将长江以北十四个州府收归名下。接着又下令北伐辽国,在水陆二路大军的进攻下,很快收复了北自河间府,东到澶州一线的大片失地。正准备乘胜收复云、燕十六州时,柴世宗病倒军中,只好班师回汴京。
公元960年,柴世宗病故汴京,其子柴宗训继位,史称恭帝。恭帝即位时年方十二岁,完全不懂国事,全有母亲柴娘娘垂帘听政。这时,官封归德军节度使,兼领殿前都巡检、禁卫军统领的赵匡胤心中十分不满。为什么呢?
原来,柴荣年轻时曾与赵匡胤、郑子明(又名郑恩)三人仿三国桃园结义故事,结拜为兄弟。誓言,将来三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果有朝一日得天下,先有大哥柴荣坐天下十年,十年后传位老二赵匡胤,再后传与郑子明。颇有现在集体领导的体制。后三人投柴荣的姑丈郭威效力,为郭威成名、得天下立过无数汗马功劳。柴荣继位未坐满十年病故,没传位与赵匡胤,却传位于自己的幼子柴宗训,赵匡胤的心情就可想而之了。
赵匡胤此人作事很讲江湖义气,(曾将一名素不相识的落难美女‘京娘’自费千里护送到其亲人家里,既不要酬谢礼物,又不愿接受嫁己为妻的诚意,一时传为天下美谈,人称赵是胜过‘柳下惠’的天下奇男子。)本身又是无敌勇将,很受军中中下级军官的拥戴。当时周的许多名将如高怀德、高怀亮、石守信、王审琦以及知名文人赵普等都与赵匡胤交好。目的无非是想赵接皇位后给自己谋个高官位,因此他们对柴宗训继位更是不满。常在赵匡胤面前发牢骚,赵总是不置可否地一笑了之,与人一种胸怀特宽广,又特别忠于周王室的形象。
一日,赵匡胤的胞弟赵匡义与赵密议此事,匡义道:“兄若不采取措施,恐众将离心,一旦朝廷知你貌似忠厚,内怀不满,祸不远矣!兄无所虑呼?”匡胤道:“非是不愿,苦无借口尔!”匡义得知其兄真心,就与谋士赵普商议,赵普道:“赵点检是皇上拜叔,自是不能叔夺侄位,将来留个欺负拜兄寡母幼子的恶名,然而,吾已思得一计,可使千岁成为万岁,且名正言顺”。于是低言将自己的计谋,如此这般地告诉了匡义,匡义大喜,随转告匡胤。
时当春节,柴恭帝正在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共度新春佳节时,接到边境送来的八百里加急情报,道是:北汉与辽国合兵,趁周新主登位之机,出兵攻打周国。朝中大臣都慌成一团,小皇帝束手无策,问计于群臣,首相范质道:“臣以为,汉辽合兵来侵,非同小可,遍观朝中众武将,唯殿前都点检赵千岁,可担御敌之责,望陛下用之!”恭帝不过是个大孩子,懂得什么,自然下旨封赵匡胤为‘节制文武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军北上御敌。
过了几天,赵匡胤带领大军从汴京出发,当晚扎营于离汴京三十里的‘陈桥驿’休息。春节时令,天寒地冻,不是用兵之时,将士们本来就有意见,赵普等人又蓄意煽动不满。晚饭后,不少将领就在一起议论,有的说:“春节用兵皇上也不加发安家饷,”有的说:“皇上年幼无知,怎知将士作战之苦!别说加饷,将来拼死拼活立了战功,亦是白搭!那像赵千岁那样体谅下情,有功必赏、、、、、、唉!要是他能当皇上就好了!干脆!我们不如现在就拥护赵千岁做皇帝!跟他干还有个奔头!!”大伙都同意这个意见,就派代表去找赵普、赵匡义。二人自然心中暗喜,一面告诉大家不要造成混乱,一面派人进京,把消息传给留守汴京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没过多久消息传遍全营,中下级军官在赵匡胤的妹夫高怀德、亲信军官曹彬、王全斌等人的鼓动下集合起来,闹哄哄地进入赵匡胤休息的驿馆。当晚赵匡胤喝了点酒,睡的比较熟,被吵闹声惊醒后穿着睡衣刚打开室门,就被七手八脚的军官们披上‘早已备好的、代表皇权的黄袍’按坐在屋子正当中。赵普、高怀德、高怀亮、曹彬、王全斌带头跪下,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接着将身穿黄袍的赵匡胤扶上马,要他率军回京城即帝位。赵匡胤此时才假惺惺地道:“尔等这是陷赵某于不义,吾绝不会做对先帝不义之事!”赵普道:“此时人心思变,军心已乱,大伙推举千岁回京主神器、坐龙位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万不可顾小节而违天命!”赵匡胤道:“话虽如此,可、、、三军将士愿听我号令吗!”绝大部分将士高呼:“愿听陛下号令!执行陛下命令至死不渝!”高怀德拔剑将身边一根旗杆砍断,举剑高喊:“谁不听陛下命令!以此旗杆为例!”于是,人人惧服。赵匡胤下令道:“兵进京城首先要保护好太后、幼主,不许侵犯朝中大臣,不准抢夺国家仓库,不准扰乱百姓,遵令有赏!违命严办!”
赵匡胤本来就是禁军统帅,威名久著,自然令行禁止,队伍开往京城,一路军容整齐,秋毫无犯。
兵至汴京城下,众军摇旗呐喊:“天命已归赵家,柴恭帝禅让皇位!”守城大将石守信、王审琦本是内应,见赵匡胤兵临城下,故意紧闭城门,造成兵慌马乱、张惶失措的局面,然后,向恭帝急报军情,请恭帝拿主意。恭帝急招满朝文武商议应对之策,哪知文官装聋,武官作哑,一个个全似泥胎木人,一言不发。垂帘听政的太后本来就不是一个胸有城府的人物,听政时间短,朝中无亲信弘股之臣效命,她听报是二皇叔赵匡胤领兵逼宫,已知是事不可为,就下诏大开城门,迎接赵匡胤进城。在赵普等人的安排下,举行了一个所谓‘禅让’仪式,让赵匡胤堂而皇之的登上了‘龙位’。改国号叫‘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太祖登基后,封恭帝为‘郑王’迁住郑州;胞弟赵匡义封‘晋王’;赵普封为丞相,掌管朝纲;石守敬、王审琦封御林军统领,妹夫高怀德封‘东平王’,曹彬封‘开国王’,拜弟郑之明封为‘并肩王’。其余有功的将领也都封了大官。在政治上还进行了不少改革,来安定民心,稳定局势。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官居外地的‘节度使’对他不服气。半年内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宋,赵匡胤费了很大劲才平息下去。为此太祖十分忧心。
一日与赵普密议此事,赵普道:“天下之所以战乱不止,皆因各地的‘潘镇’权力过大。他们独霸一方,拥兵自重,一有机会就野心勃发,争城掠地,称王称霸。如果能把他们的权力集中到朝廷,天下就会太平无事。”太祖深赞丞相的见解,道:“爱卿所言,大是有理,然,本朝封的节度使、禁军统领都是我的好朋友,忠实部下,他们是不会反对朕的”。赵普道:“臣并不是怀疑他们的忠心,而是怕他们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闹起事来,那时只怕他们也身不由己呀!”一语提醒梦中人,太祖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一日,太祖在宫廷大宴群臣,请新封的军中大将石守信等喝酒。酒过三巡,太祖令宫人退下后举杯对大家道:“孤靠诸位帮助,登上龙位,但却无一日能安睡!”石守信道:“何事使万岁烦心,竟夜不安枕?”太祖道:“盖因天下想坐这个位子的人太多也!”众将心中大惊一齐跪地道:“现在天下太平,万岁是众望所归,谁敢对陛下有三心二意?”太祖叹了一口气道:“对你们朕还是深信不疑的,只怕是你们的部下将领,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那时只怕你们想不干也不成了。朕替你们想了个办法,你们把兵权交出来,只做个有名无实的大闲官,平时光拿奉禄不做事,朝中有事时再实授兵权,诸位如无异议就请干了手中这杯酒!”
惊了一身冷汗的诸将齐声喊:“谨遵万岁旨意!”颤惊惊的喝下了手中酒,散朝回府。第二天早朝,纷纷递上辞职表章,有说年老多病,有道家中有事。太祖一概批准。
又过了一段时间,太祖用同样办法,相机收了各地节度使的兵权。而后,下诏改封恭帝为粱王,赐云南为封地,不奉诏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粱王离京时,太祖又将其幼妹柴秀英收为义女,养在宫中,明是照顾,实是人质。
数月后,太祖假借酒醉,将不愿交出兵权,且对他不够尊重的拜弟并肩王郑之明杀掉。事后,对前来宫中闹事的弟妇‘陶三春’痛哭流泣,道是不该酒醉伤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脱下龙袍请陶三春痛打出气。封陶三春为当朝太君,封其年仅五岁的儿子郑印为‘汝南王’把陶三春的老家汝南府赐作封地,允许世代承袭。又将打过龙袍的铜锤命名为‘王命锤’赐与郑印,授权此锤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大臣,打死人也不犯法。这才平息了这件事。
宋太祖经过两年的内部治理,宋国政权集中,朝野稳定,国富民强,兴起了统一全国的雄心。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经过十三年的战争,消灭了南方的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五国。下一个进攻的目标就是河东‘北汉’。宋太祖下河东能否顺利灭掉北汉?一支笔不能同时写两件事,回头继续说杨家的事。请看下回“洞房难新郎”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柴世宗在高平大捷二年后,国内政局稳定,部队兵强马壮,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先是亲帅名将数十员,劲旅十万,兵伐南唐,历时一年灭了南唐,将长江以北十四个州府收归名下。接着又下令北伐辽国,在水陆二路大军的进攻下,很快收复了北自河间府,东到澶州一线的大片失地。正准备乘胜收复云、燕十六州时,柴世宗病倒军中,只好班师回汴京。
公元960年,柴世宗病故汴京,其子柴宗训继位,史称恭帝。恭帝即位时年方十二岁,完全不懂国事,全有母亲柴娘娘垂帘听政。这时,官封归德军节度使,兼领殿前都巡检、禁卫军统领的赵匡胤心中十分不满。为什么呢?
原来,柴荣年轻时曾与赵匡胤、郑子明(又名郑恩)三人仿三国桃园结义故事,结拜为兄弟。誓言,将来三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果有朝一日得天下,先有大哥柴荣坐天下十年,十年后传位老二赵匡胤,再后传与郑子明。颇有现在集体领导的体制。后三人投柴荣的姑丈郭威效力,为郭威成名、得天下立过无数汗马功劳。柴荣继位未坐满十年病故,没传位与赵匡胤,却传位于自己的幼子柴宗训,赵匡胤的心情就可想而之了。
赵匡胤此人作事很讲江湖义气,(曾将一名素不相识的落难美女‘京娘’自费千里护送到其亲人家里,既不要酬谢礼物,又不愿接受嫁己为妻的诚意,一时传为天下美谈,人称赵是胜过‘柳下惠’的天下奇男子。)本身又是无敌勇将,很受军中中下级军官的拥戴。当时周的许多名将如高怀德、高怀亮、石守信、王审琦以及知名文人赵普等都与赵匡胤交好。目的无非是想赵接皇位后给自己谋个高官位,因此他们对柴宗训继位更是不满。常在赵匡胤面前发牢骚,赵总是不置可否地一笑了之,与人一种胸怀特宽广,又特别忠于周王室的形象。
一日,赵匡胤的胞弟赵匡义与赵密议此事,匡义道:“兄若不采取措施,恐众将离心,一旦朝廷知你貌似忠厚,内怀不满,祸不远矣!兄无所虑呼?”匡胤道:“非是不愿,苦无借口尔!”匡义得知其兄真心,就与谋士赵普商议,赵普道:“赵点检是皇上拜叔,自是不能叔夺侄位,将来留个欺负拜兄寡母幼子的恶名,然而,吾已思得一计,可使千岁成为万岁,且名正言顺”。于是低言将自己的计谋,如此这般地告诉了匡义,匡义大喜,随转告匡胤。
时当春节,柴恭帝正在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共度新春佳节时,接到边境送来的八百里加急情报,道是:北汉与辽国合兵,趁周新主登位之机,出兵攻打周国。朝中大臣都慌成一团,小皇帝束手无策,问计于群臣,首相范质道:“臣以为,汉辽合兵来侵,非同小可,遍观朝中众武将,唯殿前都点检赵千岁,可担御敌之责,望陛下用之!”恭帝不过是个大孩子,懂得什么,自然下旨封赵匡胤为‘节制文武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军北上御敌。
过了几天,赵匡胤带领大军从汴京出发,当晚扎营于离汴京三十里的‘陈桥驿’休息。春节时令,天寒地冻,不是用兵之时,将士们本来就有意见,赵普等人又蓄意煽动不满。晚饭后,不少将领就在一起议论,有的说:“春节用兵皇上也不加发安家饷,”有的说:“皇上年幼无知,怎知将士作战之苦!别说加饷,将来拼死拼活立了战功,亦是白搭!那像赵千岁那样体谅下情,有功必赏、、、、、、唉!要是他能当皇上就好了!干脆!我们不如现在就拥护赵千岁做皇帝!跟他干还有个奔头!!”大伙都同意这个意见,就派代表去找赵普、赵匡义。二人自然心中暗喜,一面告诉大家不要造成混乱,一面派人进京,把消息传给留守汴京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没过多久消息传遍全营,中下级军官在赵匡胤的妹夫高怀德、亲信军官曹彬、王全斌等人的鼓动下集合起来,闹哄哄地进入赵匡胤休息的驿馆。当晚赵匡胤喝了点酒,睡的比较熟,被吵闹声惊醒后穿着睡衣刚打开室门,就被七手八脚的军官们披上‘早已备好的、代表皇权的黄袍’按坐在屋子正当中。赵普、高怀德、高怀亮、曹彬、王全斌带头跪下,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接着将身穿黄袍的赵匡胤扶上马,要他率军回京城即帝位。赵匡胤此时才假惺惺地道:“尔等这是陷赵某于不义,吾绝不会做对先帝不义之事!”赵普道:“此时人心思变,军心已乱,大伙推举千岁回京主神器、坐龙位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万不可顾小节而违天命!”赵匡胤道:“话虽如此,可、、、三军将士愿听我号令吗!”绝大部分将士高呼:“愿听陛下号令!执行陛下命令至死不渝!”高怀德拔剑将身边一根旗杆砍断,举剑高喊:“谁不听陛下命令!以此旗杆为例!”于是,人人惧服。赵匡胤下令道:“兵进京城首先要保护好太后、幼主,不许侵犯朝中大臣,不准抢夺国家仓库,不准扰乱百姓,遵令有赏!违命严办!”
赵匡胤本来就是禁军统帅,威名久著,自然令行禁止,队伍开往京城,一路军容整齐,秋毫无犯。
兵至汴京城下,众军摇旗呐喊:“天命已归赵家,柴恭帝禅让皇位!”守城大将石守信、王审琦本是内应,见赵匡胤兵临城下,故意紧闭城门,造成兵慌马乱、张惶失措的局面,然后,向恭帝急报军情,请恭帝拿主意。恭帝急招满朝文武商议应对之策,哪知文官装聋,武官作哑,一个个全似泥胎木人,一言不发。垂帘听政的太后本来就不是一个胸有城府的人物,听政时间短,朝中无亲信弘股之臣效命,她听报是二皇叔赵匡胤领兵逼宫,已知是事不可为,就下诏大开城门,迎接赵匡胤进城。在赵普等人的安排下,举行了一个所谓‘禅让’仪式,让赵匡胤堂而皇之的登上了‘龙位’。改国号叫‘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太祖登基后,封恭帝为‘郑王’迁住郑州;胞弟赵匡义封‘晋王’;赵普封为丞相,掌管朝纲;石守敬、王审琦封御林军统领,妹夫高怀德封‘东平王’,曹彬封‘开国王’,拜弟郑之明封为‘并肩王’。其余有功的将领也都封了大官。在政治上还进行了不少改革,来安定民心,稳定局势。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官居外地的‘节度使’对他不服气。半年内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宋,赵匡胤费了很大劲才平息下去。为此太祖十分忧心。
一日与赵普密议此事,赵普道:“天下之所以战乱不止,皆因各地的‘潘镇’权力过大。他们独霸一方,拥兵自重,一有机会就野心勃发,争城掠地,称王称霸。如果能把他们的权力集中到朝廷,天下就会太平无事。”太祖深赞丞相的见解,道:“爱卿所言,大是有理,然,本朝封的节度使、禁军统领都是我的好朋友,忠实部下,他们是不会反对朕的”。赵普道:“臣并不是怀疑他们的忠心,而是怕他们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闹起事来,那时只怕他们也身不由己呀!”一语提醒梦中人,太祖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一日,太祖在宫廷大宴群臣,请新封的军中大将石守信等喝酒。酒过三巡,太祖令宫人退下后举杯对大家道:“孤靠诸位帮助,登上龙位,但却无一日能安睡!”石守信道:“何事使万岁烦心,竟夜不安枕?”太祖道:“盖因天下想坐这个位子的人太多也!”众将心中大惊一齐跪地道:“现在天下太平,万岁是众望所归,谁敢对陛下有三心二意?”太祖叹了一口气道:“对你们朕还是深信不疑的,只怕是你们的部下将领,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那时只怕你们想不干也不成了。朕替你们想了个办法,你们把兵权交出来,只做个有名无实的大闲官,平时光拿奉禄不做事,朝中有事时再实授兵权,诸位如无异议就请干了手中这杯酒!”
惊了一身冷汗的诸将齐声喊:“谨遵万岁旨意!”颤惊惊的喝下了手中酒,散朝回府。第二天早朝,纷纷递上辞职表章,有说年老多病,有道家中有事。太祖一概批准。
又过了一段时间,太祖用同样办法,相机收了各地节度使的兵权。而后,下诏改封恭帝为粱王,赐云南为封地,不奉诏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粱王离京时,太祖又将其幼妹柴秀英收为义女,养在宫中,明是照顾,实是人质。
数月后,太祖假借酒醉,将不愿交出兵权,且对他不够尊重的拜弟并肩王郑之明杀掉。事后,对前来宫中闹事的弟妇‘陶三春’痛哭流泣,道是不该酒醉伤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脱下龙袍请陶三春痛打出气。封陶三春为当朝太君,封其年仅五岁的儿子郑印为‘汝南王’把陶三春的老家汝南府赐作封地,允许世代承袭。又将打过龙袍的铜锤命名为‘王命锤’赐与郑印,授权此锤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大臣,打死人也不犯法。这才平息了这件事。
宋太祖经过两年的内部治理,宋国政权集中,朝野稳定,国富民强,兴起了统一全国的雄心。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经过十三年的战争,消灭了南方的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五国。下一个进攻的目标就是河东‘北汉’。宋太祖下河东能否顺利灭掉北汉?一支笔不能同时写两件事,回头继续说杨家的事。请看下回“洞房难新郎”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