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琴剑箫

正文 第四章

    第四章

    杨寰宇自从双驼峰一事之后,在跟随商旅们赶往岳州的路上,他一直感怀悲伤,只因那天见到那位红衣少女以三数个照面就将一名大汉击败。

    想到自己身为堂堂男子,竟不如裙钗,复又想到自己身负父母大仇,而且许家也因自己而惨遭横祸,凭自己现在手无缚鸡之力朝不保夕的身子如何能洗雪大仇。

    念及此,杨寰宇不由的落下泪来,于是心中打定主意,待找到叔叔后,一定要拜一位武林高人为师,学的绝技以报父母之仇。

    这一天,终于到了岳州,杨寰宇于众商旅辞别后,便进入岳州城。此时已经是湘粤境内,这里的文风习俗自然与扬州迥异。

    但是,这岳州与扬州一样,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因而城内建筑较为古老。而且,岳州城的繁荣绝不输于扬州。

    这岳州有洞庭为衬,使其更为出名,爱国诗人屈原便是在这岳州留名青史的,并写下了“日夜江声下洞庭”的诗句后,自投汩罗口,使岳州更驰骋着一股悲壮的英雄气概。

    就在这座古城里,杨寰宇来到全城闻名的岳府客栈,听这名字就有一股当仁不让的气势。

    因为这种大客站没有下等房,杨寰宇要了一件地字号的尾房。他见此时还不到午时,便让店小二捡了几样普通的小菜在大堂吃。

    其实,像这样的大客栈,对于一些江湖人来说不失为打探消息的好地方,只因这种地方各色各样、五湖四海的江湖人都有落足,只要认真听听他们的谈话就能了解到一些江湖中事。

    而且,这些地方有不少钱花子出没,只要你肯花钱,还能打探到你想要的消息。只是杨寰宇的江湖阅历确实太少,不知道有此便利。

    此时,杨寰宇独占一桌,自顾自的吃喝起来。

    在他身后的一桌,坐了五个人,五个人都是短装打扮,还带了兵器,一望而知都是跑江湖。

    只见其中一位年纪较大,其余都是三十左右年纪。那年纪较大的,紫面膛,在他右侧两人一个腰悬日月轮,一个背插长刀;在他左侧一个汉子,一对判官笔斜插在腰间,而在他对面的是个落腮汉子,只见一把短柄阔斧靠在自己凳子下。

    这四个汉字脸色都是黝黑,再看那紫膛汉子,在他旁边的椅子上摆着一双字母铁锏。

    此时,只听那紫膛汉子道:“看来平静了十余年的江湖要有大变了,你们听说没有,扬州箫圣杨秋寒一家六十余口在一夜之间被神秘杀光。还有隔了不到一个月,中州大侠一家也是这样被神秘灭了门。”

    “嗨,这些事都发生一个多月了,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那背插长刀的汉子道。

    “这事实在让人莫名其妙,以箫圣夫妇和徐大侠的身手,在江湖上有几个是他们的对手,怎么可能在一夜间就被灭了门呢?有谁与他们仇恨这般大?”那腰悬日月轮的汉子道。他喝了口茶又道:“想那箫圣杨大侠一生侠肝义胆、威名卓著,出道江湖两三年就成了名。那次在峨眉金顶峰独斗天南一怪时何等威风,之后由于琴圣史慕容、剑圣申振岳并称宇内三绝,而今恐怕要改为宇内二绝了。”

    “嘿嘿,所谓树大招风,箫圣之名称誉武林,难保没有人为了成名向他挑战,更何况哪个成名人物手上没有几条人命的,他的仇家自然不少啦。”那使判官笔的阴阴的道。

    那落腮大汉此刻似乎极为不耐,只听他大声道:“我说你们在说什么鸟话呀,酒菜那么久还没上,待老子……”不知为何他说了一半就没了下文。

    杨寰宇这一路来倒是听说过一些关于他父亲箫圣的一些江湖事迹,此刻正听得入神,那大汉突然闭了嘴引起他的好奇,不由得向那大汉望去。只见那一桌无人齐刷刷的瞪着眼看向门口。

    杨寰宇一念好奇也顺着他们的视线看去,只见门外走进一位年轻公子,杨寰宇一下便认出,这年轻公子正是在双驼峰遇见的那位英俊公子,只是这一次却不见那红衣少女。

    原来说话的那五人似乎对那英俊公子特别畏惧,待那英俊公子入座后,他们才蹑手蹑脚的鼠窜出去了。

    杨寰宇不由得感到一阵奇怪,想不出所以然来,便也不再多想,回到客房去了。

    次日,杨寰宇买了半个月的干粮,便又上路去了。他没有像被人问路,只因此地离普洱还远,只要走的方向没错就一定会到达的。

    这一日,翻越过一座烟雾弥漫的高山,杨寰宇已累得迈不开脚,正要坐下休息,只觉眼前一亮。

    原来,刚才在山上因为烟雾掩盖看不见山脚,此时从山上下来,时已不早,雾气已经渐渐消散,就见眼前正有一大片住房,这些房子都是一些圆顶土坯房子。只见那土坯房子后面的小山丘前,在那刀削似的一面,开着无数门窗形状的口子。

    杨寰宇欣喜若狂,只因那些土坯房子距离他不到一里地,而且他一看见那些土坯房子前的一大片田地上,有许多身着夷族服饰的农人在田间地头忙活着。

    杨寰宇这几天来连续翻越了好几座大山,身体早已累极,再者这几天干粮也快吃完,现在可以说是困饿交加,好不容易碰上了人家,他怎能不狂喜。

    忘记了连日来的疲劳和此刻辘辘饥肠,三步并作两步,直向那些土坯房跑去。跑了不到半里地,就碰见一位正在劳作的老人。

    只见这老人一身打扮极似边疆异族,但是老人的面孔却由于汉人很像。杨寰宇幼读诗书、史册,对外族之事倒也有所涉猎,知道湘、滇两地第属南蛮,从这老人的服饰看应是回纥一族。

    杨寰宇正想着,只见那老农向他微微一笑,似乎在等杨寰宇说话。杨寰宇正要说话,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因他不知道这老农能否听懂他的话。

    他沉吟了一会,觉得总不能这样好真,只得问道:“这位老丈,请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可有什么地方住宿?”他以为有住宿的地方一定能打尖。

    只听那老农上上下下看了他一会,点点头微笑道:“呵呵,此地是回民聚落,并不是市镇。看小哥的衣着服饰,应该是汉人吧?”

    杨寰宇听得一愣,想不到这老农汉语讲得那么好,而且这老农谈吐不俗,似互不是寻常百姓家,于是说道:“小可正是汉人,从江南来的,因欲赶往边陲寻亲,连日来翻山越岭,干粮食物已经用完,不知老丈可否行个方便?”

    那老农一听杨寰宇说是从江南来的,面露惊喜之色,呵呵笑道:“小哥说哪里话,此地与世相隔,从来就极少有外人经过,而且这里的回民极为好客。再说,小哥既是从江南来的,倒还和小老儿有点渊源。”说着又是呵呵一笑,还捋了两把颚下那把山羊胡子,又道:“嗯,看小哥的样子是饿坏了,请随小老儿来。”说完就向那些土坯房走去。

    杨寰宇又是一愣,不知道这老农话中含义。见老农转身走去,也就上前两步紧跟了过去。

    走了一段路,杨寰宇试探着说道:“老人家应该不是回民吧?”

    那老农回过头道:“小哥年纪轻轻,就敢独自远行,真是难得呀。你说的不错,小老儿确实不是回民,刚才小老儿说还与小哥有几分渊源,意思其实是说小老儿曾经也是江南人氏。不过,此地除了小老儿外,其余都是回民。”

    杨寰宇本想问他“为何说曾经是江南人氏?”。只是不觉间两人已经走到了一座大土坯房子前。

    只见这土坯房子犹如一只巨大的尖顶圆木桶,只是这只圆木桶的侧壁却是用泥土垒起而成,而那尖顶却是用一层层编织得整整齐齐的稻草堆成,这些土砌成的圆房子每一间竟有两丈多宽。

    那老农随手把门一推,又把杨寰宇让了进去。

    杨寰宇见这老农极是热诚,再加上自己确实饥困难奈,只得客气几句后随着老农进去。

    跨过那高低适中的木门,只见里面左右各开一门,正对面开着一个极大的窗户,大窗两侧还各开了一个小圆窗,这几个窗透入的光线把整房子照的通透。房子内茶几、橱柜器具一应俱全,看来这房子既是厨房又是客厅了。

    杨寰宇把包袱放下,正要坐下,只见老农从壁间的小橱柜里取出一个茶壶和一包东西,走到杨寰宇面前道:“小哥请坐吧,此时正是回民封斋期间,而且天色还早,没有到日落时分是不得开灶煮食的。小哥是外来客人,自是例外,不过小老儿陋处此时就只有这些充饥之物,小哥暂且果腹。”

    说着把那包东西递给杨寰宇,又道:“这是回民食物,叫做糌粑。”

    杨寰宇听了老农的话,早生出许多疑问,只是此时实在饿得难受,心想还是先解决肚皮问题吧。

    此时,见那老农所说的糌粑原来是一种青色的炒面,正要说话,那老农又指着那着茶壶道:“这是酥油茶,小哥想来也没见过这东西吧,不过此时里日落还有一段时间,小哥就将就一下吧。”说着双手动了起来。

    只见老农取过一只木碗,装了把糌粑到碗里,从茶壶中到了一点酥油茶,又抓了一点盐,用筷子在碗里搅动起来。搅了几下,送到杨寰宇面前道:“这是回民最常食用糌粑的方式,小哥尝尝看。”

    杨寰宇看得一呆,见碗里的炒面已被搅得稀烂,暗道:“好好的炒面为何要搅得稀烂才吃呢?”不觉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接过了碗,夹了一块放入口中,顿觉满口溢香,猛吃了几口,然后满脸惊讶的看着老农,道:“老人家,这是什么炒面?怎么那么好吃,香味那么浓郁?”

    “呵呵,这是回民的主食之一,酥油糌粑,小哥请慢慢用吧。”老农呵呵笑道。

    杨寰宇实在是饿极了,吃了几碗酥油糌粑,老农一直微笑着看着他狼吞虎咽,不时还露出和蔼、慈祥之色。

    直待杨寰宇把那包糌粑都吃完,老农才开口道:“小哥可是意犹未尽,如果不够尽管说。”

    杨寰宇看着狼籍的桌面,不由俊脸一红,气黯然道:“实在对不起,小可太失礼了。”

    “呵呵,小哥不必客气,适才听小哥说要到边陲寻亲,不知寻的是什么亲人?”这老农似乎总是那么慈祥可亲。

    见老人这般和蔼亲切,杨寰宇低头沉吟半响,黯然一叹,只得说出自己父母亲人皆为人所害,自己千里迢迢从扬州出发到普洱寻找从未见面的叔叔之事,但他没有说出父母为何遇害以及自己身份。

    老农听后一阵唏嘘,深觉眼前这孩子命途多舛。

    于是,两人开始攀谈起来,后来谈到老农何以与回民居于一处之事,只见老农老目含泪,仰头想了半响,似有无限伤心是在回忆。过了一会儿,道出了自己一番经历。

    原来,这老农原是荆州人氏,姓龚名实之,只因三十年前的一场兵灾,把老农的三个儿子都抓了壮丁,在打仗中三个儿子相继战死,老伴因痛失爱儿也一病不起。老农在老伴死后,也因为略通医术而被强征为随军大夫。

    老农在军中呆了几年,战争也结束了,可是回到家乡时,发现家乡早在几年前为躲避兵祸而逃走异乡了。无家可归之下,流浪到了江南,就在江南呆了数年。后来跟随一些到中原做生意的牧民跑到塞外,然后遇到当地回民大迁徙,也就跟了去,此地便是回民迁徙之地了。

    杨寰宇想到老农的悲惨遭遇,又想到自己现在的状况,不由得感慨万千,对老农同情万分。想起刚才老农说与自己有渊源,原来意思是说他在江南住了几年。

    最后杨寰宇又问起老农何以要等日落才能生火煮饭一事,以及老农所说的回民封斋之事。

    老农又呵呵一笑,打破原来伤感的气氛。又向杨寰宇解释了一番。

    原来,此地是距离桃源县不足五十里的一处回民聚落,这里的回民其实是近数十年前由西南边陲移居来的游牧民族,只因那时连逢战乱才定居于此。

    而那封斋却是由于此地回民信奉伊斯兰教,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每年的回历九月,每个成年回民都要把斋,即从日出后到日落前不的进食,直到回历十月一日“开斋”后才恢复正常饮食。自十月一日起,欢庆三天,家家宰羊、牛等招待亲戚朋友,并做多种食物庆贺“开斋”。

    这回历十月一日在藏民称为“过年”,由于此地回民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逐渐习惯了中原的春节,故而改藏历新年为“开斋大会”,其实质与过年无异。

    正好杨寰宇经过数月的跋涉,到得此地时正值回历九月十九,故而正处于回民封斋时期。

    老农随回民居此多年,早已习惯这种习俗,故而入乡随俗,也就遵守起封斋习惯来。

    到此时,杨寰宇才将心中疑团解开,两人正谈着,不知何时,太阳已经渐渐西斜。老农看了一下天色,不由得兴奋起来,竟然手足舞蹈的绕着杨寰宇转了两圈,然后开始在灶台间忙活开来。

    突然,右侧门户响起了敲门声,接着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道:“龚爷爷,我阿大可以做起床了,你快去看看他。”这话杨寰宇可听明白了,只因这话使用汉语说的。

    一听这话,就见老农神色一喜,边开门边道:“苏莱曼,你阿大坐起来了,快带我去看看。”说着一拉开了门,只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回族女郎满脸堆笑的站在门口。

    这女孩一身蓝色回装,俏脸白净,长的娇俏艳丽,头戴绿色嵌金边的短盖头把一头秀发抱了起来。

    此时,这少女看见了坐在桌前的杨寰宇,不由看得一呆,上上下下打量了杨寰宇一阵,向老农道:“龚爷爷,这位汉家郎可是你家客人?”这回族女郎的汉语讲得倒也非常流畅。

    老农呵呵一笑,答道:“不错,这位小相公是我家客人。”说完又呵呵笑了一声,道:“苏莱曼,你的汉语可是越说越好啦。”

    那回族女郎只顾着瞪大一双俏眼看着杨寰宇,听见老农夸赞她不觉俏脸一红,低下了头。可是又偷眼瞟了一眼杨寰宇,忙又低下了头,俏脸更红了,竟做出少女忸怩之态。

    那老农并没在意,只是催促少女快走。

    杨寰宇想着左右也无事,倒不如跟着去看一看吧。于是也随着老农身后走去。

    走出来一看,只见几乎每个圆房子的烟囱都冉冉升起了炊烟,那些缓缓而散的炊烟于那夕阳的余晖相映成一幅和谐、祥和的画面,在融入这山清水秀的风景,杨寰宇心中暗自惊叹为人间仙境。

    只觉得身处这种平和静谧可以使人忘却心中的烦恼和殇怀,心中的戾气也随着荡涤干净。

    这是一间多进的窑洞,窑洞向里纵深竟然有六丈,两边各开三间房间。此时在第一进右间房间里,只见木板床上背枕坐着一位面色枯黄的中年回民,床边还坐着两个回族女人,其中一个正是那头戴绿色盖头的回族少女;而另一个时已位头戴黑盖头的中年回族妇人,那老农和杨寰宇则站在另一边。

    此时,老农双眉微蹙,脸上稍有疑重之色,只因床上那位中年回民虽然能端坐起来,但病情却不见好转。

    再看杨寰宇,此时现出不解之色。原来,杨寰宇自幼多病,箫圣夫妇常常请到一些各地名医为他诊治,但总是不能把他的病根解除。因此,自打八岁那年,因大夫诊不出结果来而使父亲大怒后,杨寰宇便时常翻阅医书典籍。

    此时,见这中年回民的脸色,以及口吐涎沫、双目昏眩的症状,分明有严重的肺萎;再看他说得没两句话就虚汗淋淋,又体瘦腹胀不思饮食,分明是阴虚阳绝和脾虚涨满的症状。再加上他常年卧床,每逢雨天关节就疼痛难忍,一定是中湿骨痛,这一身数病确实少见。

    看着老农脸上神色,杨寰宇心道:“看来这位老人家对岐黄之术倒还有点造诣,否则这中年回民早就不治了。”

    此时,只听那少女向中年妇人道:“阿妈,阿大怎么又出汗了?”

    那中年妇人用回语低声说了几句,杨寰宇虽然听不懂,但却大致猜到那中年妇人的意思“你父亲的病有加重了”。

    “唉!小老儿实在惭愧,没料到这病还有着许多以外的转变。”老农叹息道。

    那少女听了老农的话,不由的神色一阵黯然,眼眶开始湿润起来,喃喃自语道:“阿大好可怜呀!已经病了快一年了,马上就要到开斋大会了,怎么办呢?”

    杨寰宇心中极是不忍,虽然他曾经想到治病的方法,但是知道自己只是多读了一些医书,并没有任何的诊断经验。因此,他不敢将心中想到的的治疗方法说出来。

    回到老农家中,晚饭极为丰盛,用完晚饭后,杨寰宇与老农谈起那中年回民的病情。

    原来,那中年回民是此地回族聚落族长的次子,叫马哈木,马哈木自去年十一月以来就一直卧床不起。

    村中唯一的大夫就是老农了,老农多次为他诊疗,期间虽然有所好转,但也只是好那么几天,而后病情就很快就加重。如此反复好机会,如今看来这马哈木更有性命之忧。

    杨寰宇突然想到自己父母遭难,剩下自己孤苦伶仃,怎能让苏莱曼那么美丽可爱的姑娘也遭受同样的灾难和痛苦。

    于是他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要试试自己想到的诊治方法。

    当晚,杨寰宇便在老农家中住下,洗去连日来的疲劳,杨寰宇躺在木床上,入睡前还将治疗那中年回民的方法重新想了一遍。

    第二天,天还没破晓,老农便叫醒杨寰宇用早饭,杨寰宇知道这是回民的封斋时期,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日出后直到日落才能进食,所以才那么早起来吃早饭。

    杨寰宇在早饭期间把自己会岐黄之术一时说出,然后又讲出马哈木的几种病状,以及他自己想到的诊治方法。

    那老农一直以惊讶的目光看着他,直到他讲完才无比动容道:“谢天谢地!看来马哈木有救了,想不到小相公竟然是个岐黄高手,小老儿真是开了眼界,小老儿真是惭愧呀。”说完又叹了一声道:“如果小相公早来一年,那么马哈木也就不用受这么多苦难了,也许是安拉有意安排。”说完竟然虔诚的祈祷起来。

    过了一会儿,老农见杨寰宇看着他虔诚的祈祷,脸上似乎有点尴尬的神色。只见他呵呵一笑,马上又兴高采烈起来。这老农也是淳朴的可以的,只见他像个小孩一样一蹦一跳的在屋子里转起来。

    其实,杨寰宇昨天看过马哈木后,并没有认真按望闻问切的规矩诊断,故而向老农提出治疗方法后,请求老农再带他去认真的做一诊断。

    老农性本淳朴,自然非常乐意,因而听完杨寰宇的话马上就拉着他向苏莱曼家中跑去,竟然连早饭也不吃了。

    老农在马哈木的窑洞外叫了一声便拉着杨寰宇直闯进去。

    此时,苏莱曼正小心翼翼的围着马哈木吃早饭,也不知道喂的是早饭还是药,老农上前也不管那么多,就把苏莱曼拉开。

    苏莱曼从来没见过老农这般兴奋和怪异的举动,正要问他,只见老农右手食指轻按嘴唇,做噤声状。苏莱曼不由得大感好奇,见杨寰宇从被子中拿出马哈木的右手,食中二指轻搭在马哈木脉门处,疑神起来。

    大约半盏茶的时间,杨寰宇终于肯定了自己的判断,果然如自己昨天所料的一样,只是这几种病不仅相互制约,治病时更是相互冲撞,因此,只能先设法将其中三种压制住,再设法将另一种治愈。

    于是,杨寰宇将自己诊断的情况说出来与老农听,医术颇为不差的老农听得又是大为折服。

    其实,杨寰宇也不知道自己的医术到了何种境界,只因自己每次犯病时都会认真为自己诊断。设想,像箫圣这样的武林大家,家中典藏自然不少,一些极为精深的医书自然也不会少,因而杨寰宇在医术上的成就可见一斑。

    这些只是杨寰宇他自己不这道而已,此时,只见沉吟片刻,要来纸和笔,又深思了一会,写下了一副药方:

    欲治中湿骨痛,先补亏损;欲补亏损,先正脾气;故先须从脾虚肿胀着手,以通淤塞。

    治脾虚肿胀:用白术二两、桔皮四两,共研为末,加酒加糊,每饭前服下两碗,以木香汤送下。服三日后,减为日服一次。再加以下新方,分而服食,以治阴亏阳绝。

    用人参、黄氏、熟附子各一两,生姜十片、加月一碗;红皮萝卜一枚,切成四片,密灸。加二碗清水,煎成一碗,温服。连服三日,再治肺痿则易矣。

    若连服三日内无脾虚肿胀之状,则可正常饮食,此时,不必再服煎药。

    再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六碗,煮成三碗,分三日服下,此方为“甘草干姜汤”,用以治肺痿。若头不再昏眩,则可停服此药。

    而后,以杨柳皮半斤,熬成汤饮两日。待脾虚涨满、阴亏阳绝和肺痿不再反复,则可治中湿骨痛。

    用白术一两,加酒三杯,煎成一杯,一次服完。此病须长时服药,半月始见效,急躁不得。服药半月当可行走,此时,宜搀扶行走,日行数里,以通血脉。

    写完这幅药方,杨寰宇又认真的从头到尾再看了一遍,才交到老农手里。老农接过药方后,迫不及待地看了一遍,边看还边啧啧称赞。他此刻也只能叹服杨寰宇心思的谨慎和高明医术。

    老农看完,对杨寰宇一阵夸赞后才把药方交给苏莱曼,吩咐她一会儿找他去找药。幸亏这药方上所列的药在这里都能找得到。

    那回族姑娘苏莱曼自杨寰宇一进来,双眼就没几次离开过他的脸,初时见杨寰宇替自己父亲把脉极为惊奇,后见在回族聚落中人人尊敬的龚爷爷都如此钦佩他,自己更是欢喜,芳心如蜜一样甜。

    这时,杨寰宇才轻轻吁了一口气,不意把目光转向苏莱曼,两道目光相接,只见苏莱曼俏脸一片晕红,同时见她忙把头低下,双眼只顾着盯着自己的双脚,而且双手还摆弄着衣角,那摸样儿真是娇不胜羞。杨寰宇不由得看的痴了。

    像这样的可爱的姑娘,再加上这一幅惹人怜爱的模样,更是不知要迷倒多少男子。

    可惜,杨寰宇的心性虽然超越了年龄,但是到底他还只是个孩子,自然不懂得苏莱曼这种神情表示的含义。他虽然心中有股不一样的感受,但也只是觉得奇怪罢了。

    如此,杨寰宇因为要是是诊断马哈木的病情,也在这回族聚落中耽搁了十数日时间。这聚落周围的景色优美,民风淳朴,回民更是异常的好客,因为杨寰宇为马哈木治病的缘故,回民们对这十二三岁的少年都非常的尊敬。

    然而,此时马哈木虽然不能起床行走,但面色却极好,病情也大为好转。

    苏莱曼见父亲病快好了心情更是无比愉快,天天缠着杨寰宇,活像一只欢快的麻雀。而且,还天天向杨寰宇说着回民的风俗习惯,有带着杨寰宇到处游玩。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我是一名新写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在下感激不尽!如果作品有什么问题请大家指出,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尽管提,你的宝贵建议将成为在下今后写作的依据。谢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