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0蜀王
午膳是在车上解决的。今早还未出发之前,遗爱便命人备好了新鲜的饭菜,到得此时,虽已有些冷了,味道却也还好。
酒足饭饱之后,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纱帘照进来,晒得人懒洋洋的。伸手摸到怀里包裹完好的铁片,只觉了了一桩心事,松了口气之余,整个人也开始昏昏欲睡起来。
这一睡 便又是一个时辰过去,待到我被遗爱叫醒之时,已经进城了。
“夭夭,那边锦记绸庄,可要去看看?我看你最近都没添置什么衣物……”遗爱掀开帘子探头问道。
我闻言心中一动,这锦记绸庄规模着实不小,各地基本都有分号,所售绸缎布匹色泽华美花样时髦,成衣做工也是极为精致,长安城里很多官员国戚都是这家绸庄的老客户。
我在房府居住之时,也时常派人去锦记选购料子,却不想这么个小城,居然也有锦记的分号在,左右无事,去看看也无妨。
于是马车便停在了绸庄门口,遗爱扶着我下了马车,看了我一眼,忽而微笑:“以往在长安的时候,我可还没有陪你出来玩过,此时……倒是比那时更像是一家人了。”
我也笑了笑,道:“凭你我的情分,难道不早就是一家人了么?”
遗爱眼睫垂了垂,掩去眸底神色,再抬起眼时已是一派平静。
两人一同迈步跨进店门,早有一团和气如同弥勒佛般的掌柜出来招呼,想是看我们穿戴不俗,便亲自出来招待了。
“两位要看成衣还是料子?我们有从长安新进的云锦和绉纹绡,若是您想要缭绫便须得预订;成衣都是京城最时新的式样,包您满意……”掌柜一张快嘴不停说着,我和遗爱一时竟插不进话去。
忽地,我皱了皱眉,打断那掌柜道:“且慢,你说……这里还有缭绫?”
遗爱脸色也严肃了,目光转过来盯着掌柜看。
缭绫是极为珍贵的布料,纹样精美织工繁复,所谓“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须由十数织女穷数年之力方可得那么几匹,价值千金,自汉朝以降,便是历朝历代的贡品,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锦记绸庄虽说实力雄厚,但……也不至于雄厚到能批量销售缭绫的地步吧?便算是有那么几匹,也该作为镇店之宝才是,不该这般轻易就拿出来推销啊。
更何况,我和遗爱虽然穿戴不俗,却也并不铺张,难道看起来很像是那种能买得起缭绫的贵人?
“正是呢,从京里总号运来,为数不多,绝对货真价实,姑娘若是想要,须得先付五百两纹银的定金,最迟三日后便能取货。”掌柜笑得不动声色,仿佛没察觉到我和遗爱的疑惑。
我和遗爱对视一眼,遗爱不客气道:“不敢请问掌柜,这缭绫是历年的贡品,你却是从何处得来?”
那掌柜也不恼,依然笑容可掬:“是小店东家,近来刚好巡视各地店铺至此,东家向来有购进缭绫之法,是以巡至哪处分号,那处店铺便可随之售出缭绫,只是到货时间略有不同罢了。此地离长安颇近,是以三日后便可取货。。”
我和遗爱不约而同挑了挑眉毛,心知官商勾结之事自古有之,若再追问人家东家是怎么得到购买缭绫之法的,也不太好,便也不再问了。
在店内转了一圈,也并没什么特别心仪的东西,便离开了。出了店门,遗爱道:“能进到缭绫的绸庄倒真是不多,夭夭你……”
我摇头道:“既能买到缭绫,那这店铺的东家也是个人物,只怕和长安城里那些贵戚脱不开干系。你我现下都是已死了的人,还是莫要再生事端为好。”
遗爱点头,深以为然,为我撩开车帘,扶我上车。
然而,就在我坐稳了,将要放下帘子之时,锦记绸庄店后墙拐角处却忽然转出一人,往我们这边看了一眼,便进店了。
那人动作很快,我看得并不真切,只是……觉得那人竟然莫名的熟悉。
“夭夭?”遗爱见我久久不放下车帘,不由出言询问。
我拧着眉毛,道:“方才进了绸庄那人,倒是有些面熟。”
遗爱面色一紧,略一沉吟,道:“那我们还是快些离开,万一是京里熟人可就不大妙了。”言毕为我放下车帘,上了马,便要吩咐车夫启程。
“那位公子,且请留步一叙!”然而,我们动作还是慢了,那人声音自后方传来,我叹了口气,低声道:“遗爱,是祸躲不过……”
遗爱嗯了一声,下了马,我也下了车,一同转身看向那人。
方才匆匆一瞥并未看清那人相貌,此时定睛看去,发现此人也是个美男子,剑眉薄唇鼻梁高挺也倒罢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细长的凤眼,波光流转,即使神情严肃,这双眼睛也仿佛是带着笑一般。
重要的是,我……我肯定认识此人,或者说,高阳定然识得此人,然而我却一时想不起这人是谁了。
“你……”遗爱在一旁也忍不住开口了,显然也对这人并不陌生。
那人看了我俩一眼,脸色微微一变,忽然打量了一下四周,而后低声道:“此处并非说话之所,两位请随我来。”说罢便抬步向屋后走去。
我和遗爱连忙跟上,进了一扇小门,才发现这里正是锦记绸庄的后院,占地破为广大,楼阁水榭,花木扶疏,倒是别有洞天。
那人在前面快步走着,一个随从也没有,弯弯绕绕地走了不少时间,才把我们带进了一间房里。
一进门,那人便把房门反锁住了,也不寒暄,也不倒茶,只是转过身来定定瞅着我,一双凤目里流露出欣喜:“夭夭,你果然没死!”
我心下警铃大作,不由退了一步,戒备地盯着他,遗爱也跨过来,与我并肩站在一处,两人都不说话,只是瞪着他看。
他见我们瞪他,眼波流转,忽而笑了:“你们这般紧张作甚?放心,此间并无外人,绝对安全。”而后又转向我:“夭夭,不过几年未见,便把你六哥我忘得一干二净了?”
六哥?我眨眨眼睛,细看他面容,心中豁然敞亮,多年前的记忆随之浮出脑海,这面容,这身段,这成天皮笑肉不笑的欠揍脸,可不正是高阳记忆中的那个“不学无术、放浪形骸”的蜀王李愔么。
随之又想起一年多前,跟着李世民在骊山过冬之时,在汤泉底下听到的一星半点关于他的对话。现在想来,应该就是历史上说的那回事,李愔殴打封地县令,又四处纵马狩猎玩乐无度,引得李世民很是恼火,便削了他一半的封邑,贬为虢州刺史。
想着,我倒是对这位蜀王升起了一丝好感:看来,倒也是个性情中人,或许脾气有点冲……
李愔又转头看向遗爱,嬉皮笑脸道:“妹夫,不与我说说近况么?怎的长安城里都说你战死、夭夭也殉情了呢?”
我听得嘴角有点抽搐,殉情……长安城里那些人都是怎么传的啊。
遗爱也有点尴尬,看了我一眼,慢慢浮出一丝苦笑:“王爷还说什么妹夫……遗爱早已不是了。”
李愔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很微妙,他挑了挑眉毛,又是那种眨着凤眼漫不经心的笑:“看来,是个挺长的故事啊。”说着便一屁股坐到一边的椅子上,朝旁边的茶几努了努下巴:“茶在那,估计凉了,渴了自己倒着喝。”而后便一手撑着下巴望着我们,一副准备听故事的样子。
我和遗爱对视一眼,都觉得有点无奈,高阳本尊只是在十三岁那年见过李愔一面,而我更是与他素未谋面,遗爱跟他也未曾深交,都不了解他为人如何,又怎能……又怎能把那些说出来足以被定欺君之罪的事情轻易告诉他?
然而李愔好像是看出了我俩的踌躇,轻轻嗤笑一声,道:“是不放心告诉我么?夭夭,你和妹夫没死这件事,本身就已是欺君之罪了,若我欲对你们不利,方才便不会叫住你们,而是会私下将此事报知给父皇他们知晓……”
我撇了撇嘴,移开目光不去看他。他说的也不是毫无道理,然而谁又敢说他在我们走后不会偷偷去报信呢?现在,即便是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我也不敢相信。谁又清楚他和李恪是怎样的关系?
心下正盘算着,却听遗爱道:“王爷便是住在这里么?莫非这锦记绸庄……”
李愔笑意盈然,丝毫也没有余,若无其事道:“是啊,我便是这锦记的东家。”
我和遗爱闻言,不由又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这分号几乎遍布全国财力雄厚的锦记,竟是李愔的产业?
看来……此人果然不简单。如此,便更不能轻易对他说什么了。
“六哥不是一向爱在封邑逍遥快活么?几年都不知道回长安来看看,怎的现下却又跑回来了?”我淡笑着转移话题。
李愔凤眼轻轻眯起来,盯着我看了许久,也轻笑出声:“也罢,若是不与你们说些什么,你们怕是不肯告诉我了。我回长安,却是为了来寻我们的三哥,吴王殿下的。”
找李恪?我心下一紧,脱口道:“找他做什么?”
李愔眯着眼睛笑,依然是方才那种轻描淡写的口气,吐出来的却是惊天之语:“还能做什么?你三哥要造反了,我便来劝劝他呗。”
作者有话要说:防抽,于是在作者有P放这里再把这章正文放一下。
<font size=3 face=黑体 color=#0000CD>午膳是在车上解决的。今早还未出发之前,遗爱便命人备好了新鲜的饭菜,到得此时,虽已有些冷了,味道却也还好。
酒足饭饱之后,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纱帘照进来,晒得人懒洋洋的。伸手摸到怀里包裹完好的铁片,只觉了了一桩心事,松了口气之余,整个人也开始昏昏欲睡起来。
这一睡 便又是一个时辰过去,待到我被遗爱叫醒之时,已经进城了。
“夭夭,那边锦记绸庄,可要去看看?我看你最近都没添置什么衣物……”遗爱掀开帘子探头问道。
我闻言心中一动,这锦记绸庄规模着实不小,各地基本都有分号,所售绸缎布匹色泽华美花样时髦,成衣做工也是极为精致,长安城里很多官员国戚都是这家绸庄的老客户。
我在房府居住之时,也时常派人去锦记选购料子,却不想这么个小城,居然也有锦记的分号在,左右无事,去看看也无妨。
于是马车便停在了绸庄门口,遗爱扶着我下了马车,看了我一眼,忽而微笑:“以往在长安的时候,我可还没有陪你出来玩过,此时……倒是比那时更像是一家人了。”
我也笑了笑,道:“凭你我的情分,难道不早就是一家人了么?”
遗爱眼睫垂了垂,掩去眸底神色,再抬起眼时已是一派平静。
两人一同迈步跨进店门,早有一团和气如同弥勒佛般的掌柜出来招呼,想是看我们穿戴不俗,便亲自出来招待了。
“两位要看成衣还是料子?我们有从长安新进的云锦和绉纹绡,若是您想要缭绫便须得预订;成衣都是京城最时新的式样,包您满意……”掌柜一张快嘴不停说着,我和遗爱一时竟插不进话去。
忽地,我皱了皱眉,打断那掌柜道:“且慢,你说……这里还有缭绫?”
遗爱脸色也严肃了,目光转过来盯着掌柜看。
缭绫是极为珍贵的布料,纹样精美织工繁复,所谓“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须由十数织女穷数年之力方可得那么几匹,价值千金,自汉朝以降,便是历朝历代的贡品,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锦记绸庄虽说实力雄厚,但……也不至于雄厚到能批量销售缭绫的地步吧?便算是有那么几匹,也该作为镇店之宝才是,不该这般轻易就拿出来推销啊。
更何况,我和遗爱虽然穿戴不俗,却也并不铺张,难道看起来很像是那种能买得起缭绫的贵人?
“正是呢,从京里总号运来,为数不多,绝对货真价实,姑娘若是想要,须得先付五百两纹银的定金,最迟三日后便能取货。”掌柜笑得不动声色,仿佛没察觉到我和遗爱的疑惑。
我和遗爱对视一眼,遗爱不客气道:“不敢请问掌柜,这缭绫是历年的贡品,你却是从何处得来?”
那掌柜也不恼,依然笑容可掬:“是小店东家,近来刚好巡视各地店铺至此,东家向来有购进缭绫之法,是以巡至哪处分号,那处店铺便可随之售出缭绫,只是到货时间略有不同罢了。此地离长安颇近,是以三日后便可取货。。”
我和遗爱不约而同挑了挑眉毛,心知官商勾结之事自古有之,若再追问人家东家是怎么得到购买缭绫之法的,也不太好,便也不再问了。
在店内转了一圈,也并没什么特别心仪的东西,便离开了。出了店门,遗爱道:“能进到缭绫的绸庄倒真是不多,夭夭你……”
我摇头道:“既能买到缭绫,那这店铺的东家也是个人物,只怕和长安城里那些贵戚脱不开干系。你我现下都是已死了的人,还是莫要再生事端为好。”
遗爱点头,深以为然,为我撩开车帘,扶我上车。
然而,就在我坐稳了,将要放下帘子之时,锦记绸庄店后墙拐角处却忽然转出一人,往我们这边看了一眼,便进店了。
那人动作很快,我看得并不真切,只是……觉得那人竟然莫名的熟悉。
“夭夭?”遗爱见我久久不放下车帘,不由出言询问。
我拧着眉毛,道:“方才进了绸庄那人,倒是有些面熟。”
遗爱面色一紧,略一沉吟,道:“那我们还是快些离开,万一是京里熟人可就不大妙了。”言毕为我放下车帘,上了马,便要吩咐车夫启程。
“那位公子,且请留步一叙!”然而,我们动作还是慢了,那人声音自后方传来,我叹了口气,低声道:“遗爱,是祸躲不过……”
遗爱嗯了一声,下了马,我也下了车,一同转身看向那人。
方才匆匆一瞥并未看清那人相貌,此时定睛看去,发现此人也是个美男子,剑眉薄唇鼻梁高挺也倒罢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细长的凤眼,波光流转,即使神情严肃,这双眼睛也仿佛是带着笑一般。
重要的是,我……我肯定认识此人,或者说,高阳定然识得此人,然而我却一时想不起这人是谁了。
“你……”遗爱在一旁也忍不住开口了,显然也对这人并不陌生。
那人看了我俩一眼,脸色微微一变,忽然打量了一下四周,而后低声道:“此处并非说话之所,两位请随我来。”说罢便抬步向屋后走去。
我和遗爱连忙跟上,进了一扇小门,才发现这里正是锦记绸庄的后院,占地破为广大,楼阁水榭,花木扶疏,倒是别有洞天。
那人在前面快步走着,一个随从也没有,弯弯绕绕地走了不少时间,才把我们带进了一间房里。
一进门,那人便把房门反锁住了,也不寒暄,也不倒茶,只是转过身来定定瞅着我,一双凤目里流露出欣喜:“夭夭,你果然没死!”
我心下警铃大作,不由退了一步,戒备地盯着他,遗爱也跨过来,与我并肩站在一处,两人都不说话,只是瞪着他看。
他见我们瞪他,眼波流转,忽而笑了:“你们这般紧张作甚?放心,此间并无外人,绝对安全。”而后又转向我:“夭夭,不过几年未见,便把你六哥我忘得一干二净了?”
六哥?我眨眨眼睛,细看他面容,心中豁然敞亮,多年前的记忆随之浮出脑海,这面容,这身段,这成天皮笑肉不笑的欠揍脸,可不正是高阳记忆中的那个“不学无术、放浪形骸”的蜀王李愔么。
随之又想起一年多前,跟着李世民在骊山过冬之时,在汤泉底下听到的一星半点关于他的对话。现在想来,应该就是历史上说的那回事,李愔殴打封地县令,又四处纵马狩猎玩乐无度,引得李世民很是恼火,便削了他一半的封邑,贬为虢州刺史。
想着,我倒是对这位蜀王升起了一丝好感:看来,倒也是个性情中人,或许脾气有点冲……
李愔又转头看向遗爱,嬉皮笑脸道:“妹夫,不与我说说近况么?怎的长安城里都说你战死、夭夭也殉情了呢?”
我听得嘴角有点抽搐,殉情……长安城里那些人都是怎么传的啊。
遗爱也有点尴尬,看了我一眼,慢慢浮出一丝苦笑:“王爷还说什么妹夫……遗爱早已不是了。”
李愔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很微妙,他挑了挑眉毛,又是那种眨着凤眼漫不经心的笑:“看来,是个挺长的故事啊。”说着便一屁股坐到一边的椅子上,朝旁边的茶几努了努下巴:“茶在那,估计凉了,渴了自己倒着喝。”而后便一手撑着下巴望着我们,一副准备听故事的样子。
我和遗爱对视一眼,都觉得有点无奈,高阳本尊只是在十三岁那年见过李愔一面,而我更是与他素未谋面,遗爱跟他也未曾深交,都不了解他为人如何,又怎能……又怎能把那些说出来足以被定欺君之罪的事情轻易告诉他?
然而李愔好像是看出了我俩的踌躇,轻轻嗤笑一声,道:“是不放心告诉我么?夭夭,你和妹夫没死这件事,本身就已是欺君之罪了,若我欲对你们不利,方才便不会叫住你们,而是会私下将此事报知给父皇他们知晓……”
我撇了撇嘴,移开目光不去看他。他说的也不是毫无道理,然而谁又敢说他在我们走后不会偷偷去报信呢?现在,即便是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我也不敢相信。谁又清楚他和李恪是怎样的关系?
心下正盘算着,却听遗爱道:“王爷便是住在这里么?莫非这锦记绸庄……”
李愔笑意盈然,丝毫也没有余,若无其事道:“是啊,我便是这锦记的东家。”
我和遗爱闻言,不由又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这分号几乎遍布全国财力雄厚的锦记,竟是李愔的产业?
看来……此人果然不简单。如此,便更不能轻易对他说什么了。
“六哥不是一向爱在封邑逍遥快活么?几年都不知道回长安来看看,怎的现下却又跑回来了?”我淡笑着转移话题。
李愔凤眼轻轻眯起来,盯着我看了许久,也轻笑出声:“也罢,若是不与你们说些什么,你们怕是不肯告诉我了。我回长安,却是为了来寻我们的三哥,吴王殿下的。”
找李恪?我心下一紧,脱口道:“找他做什么?”
李愔眯着眼睛笑,依然是方才那种轻描淡写的口气,吐出来的却是惊天之语:“还能做什么?你三哥要造反了,我便来劝劝他呗。”
酒足饭饱之后,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纱帘照进来,晒得人懒洋洋的。伸手摸到怀里包裹完好的铁片,只觉了了一桩心事,松了口气之余,整个人也开始昏昏欲睡起来。
这一睡 便又是一个时辰过去,待到我被遗爱叫醒之时,已经进城了。
“夭夭,那边锦记绸庄,可要去看看?我看你最近都没添置什么衣物……”遗爱掀开帘子探头问道。
我闻言心中一动,这锦记绸庄规模着实不小,各地基本都有分号,所售绸缎布匹色泽华美花样时髦,成衣做工也是极为精致,长安城里很多官员国戚都是这家绸庄的老客户。
我在房府居住之时,也时常派人去锦记选购料子,却不想这么个小城,居然也有锦记的分号在,左右无事,去看看也无妨。
于是马车便停在了绸庄门口,遗爱扶着我下了马车,看了我一眼,忽而微笑:“以往在长安的时候,我可还没有陪你出来玩过,此时……倒是比那时更像是一家人了。”
我也笑了笑,道:“凭你我的情分,难道不早就是一家人了么?”
遗爱眼睫垂了垂,掩去眸底神色,再抬起眼时已是一派平静。
两人一同迈步跨进店门,早有一团和气如同弥勒佛般的掌柜出来招呼,想是看我们穿戴不俗,便亲自出来招待了。
“两位要看成衣还是料子?我们有从长安新进的云锦和绉纹绡,若是您想要缭绫便须得预订;成衣都是京城最时新的式样,包您满意……”掌柜一张快嘴不停说着,我和遗爱一时竟插不进话去。
忽地,我皱了皱眉,打断那掌柜道:“且慢,你说……这里还有缭绫?”
遗爱脸色也严肃了,目光转过来盯着掌柜看。
缭绫是极为珍贵的布料,纹样精美织工繁复,所谓“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须由十数织女穷数年之力方可得那么几匹,价值千金,自汉朝以降,便是历朝历代的贡品,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锦记绸庄虽说实力雄厚,但……也不至于雄厚到能批量销售缭绫的地步吧?便算是有那么几匹,也该作为镇店之宝才是,不该这般轻易就拿出来推销啊。
更何况,我和遗爱虽然穿戴不俗,却也并不铺张,难道看起来很像是那种能买得起缭绫的贵人?
“正是呢,从京里总号运来,为数不多,绝对货真价实,姑娘若是想要,须得先付五百两纹银的定金,最迟三日后便能取货。”掌柜笑得不动声色,仿佛没察觉到我和遗爱的疑惑。
我和遗爱对视一眼,遗爱不客气道:“不敢请问掌柜,这缭绫是历年的贡品,你却是从何处得来?”
那掌柜也不恼,依然笑容可掬:“是小店东家,近来刚好巡视各地店铺至此,东家向来有购进缭绫之法,是以巡至哪处分号,那处店铺便可随之售出缭绫,只是到货时间略有不同罢了。此地离长安颇近,是以三日后便可取货。。”
我和遗爱不约而同挑了挑眉毛,心知官商勾结之事自古有之,若再追问人家东家是怎么得到购买缭绫之法的,也不太好,便也不再问了。
在店内转了一圈,也并没什么特别心仪的东西,便离开了。出了店门,遗爱道:“能进到缭绫的绸庄倒真是不多,夭夭你……”
我摇头道:“既能买到缭绫,那这店铺的东家也是个人物,只怕和长安城里那些贵戚脱不开干系。你我现下都是已死了的人,还是莫要再生事端为好。”
遗爱点头,深以为然,为我撩开车帘,扶我上车。
然而,就在我坐稳了,将要放下帘子之时,锦记绸庄店后墙拐角处却忽然转出一人,往我们这边看了一眼,便进店了。
那人动作很快,我看得并不真切,只是……觉得那人竟然莫名的熟悉。
“夭夭?”遗爱见我久久不放下车帘,不由出言询问。
我拧着眉毛,道:“方才进了绸庄那人,倒是有些面熟。”
遗爱面色一紧,略一沉吟,道:“那我们还是快些离开,万一是京里熟人可就不大妙了。”言毕为我放下车帘,上了马,便要吩咐车夫启程。
“那位公子,且请留步一叙!”然而,我们动作还是慢了,那人声音自后方传来,我叹了口气,低声道:“遗爱,是祸躲不过……”
遗爱嗯了一声,下了马,我也下了车,一同转身看向那人。
方才匆匆一瞥并未看清那人相貌,此时定睛看去,发现此人也是个美男子,剑眉薄唇鼻梁高挺也倒罢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细长的凤眼,波光流转,即使神情严肃,这双眼睛也仿佛是带着笑一般。
重要的是,我……我肯定认识此人,或者说,高阳定然识得此人,然而我却一时想不起这人是谁了。
“你……”遗爱在一旁也忍不住开口了,显然也对这人并不陌生。
那人看了我俩一眼,脸色微微一变,忽然打量了一下四周,而后低声道:“此处并非说话之所,两位请随我来。”说罢便抬步向屋后走去。
我和遗爱连忙跟上,进了一扇小门,才发现这里正是锦记绸庄的后院,占地破为广大,楼阁水榭,花木扶疏,倒是别有洞天。
那人在前面快步走着,一个随从也没有,弯弯绕绕地走了不少时间,才把我们带进了一间房里。
一进门,那人便把房门反锁住了,也不寒暄,也不倒茶,只是转过身来定定瞅着我,一双凤目里流露出欣喜:“夭夭,你果然没死!”
我心下警铃大作,不由退了一步,戒备地盯着他,遗爱也跨过来,与我并肩站在一处,两人都不说话,只是瞪着他看。
他见我们瞪他,眼波流转,忽而笑了:“你们这般紧张作甚?放心,此间并无外人,绝对安全。”而后又转向我:“夭夭,不过几年未见,便把你六哥我忘得一干二净了?”
六哥?我眨眨眼睛,细看他面容,心中豁然敞亮,多年前的记忆随之浮出脑海,这面容,这身段,这成天皮笑肉不笑的欠揍脸,可不正是高阳记忆中的那个“不学无术、放浪形骸”的蜀王李愔么。
随之又想起一年多前,跟着李世民在骊山过冬之时,在汤泉底下听到的一星半点关于他的对话。现在想来,应该就是历史上说的那回事,李愔殴打封地县令,又四处纵马狩猎玩乐无度,引得李世民很是恼火,便削了他一半的封邑,贬为虢州刺史。
想着,我倒是对这位蜀王升起了一丝好感:看来,倒也是个性情中人,或许脾气有点冲……
李愔又转头看向遗爱,嬉皮笑脸道:“妹夫,不与我说说近况么?怎的长安城里都说你战死、夭夭也殉情了呢?”
我听得嘴角有点抽搐,殉情……长安城里那些人都是怎么传的啊。
遗爱也有点尴尬,看了我一眼,慢慢浮出一丝苦笑:“王爷还说什么妹夫……遗爱早已不是了。”
李愔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很微妙,他挑了挑眉毛,又是那种眨着凤眼漫不经心的笑:“看来,是个挺长的故事啊。”说着便一屁股坐到一边的椅子上,朝旁边的茶几努了努下巴:“茶在那,估计凉了,渴了自己倒着喝。”而后便一手撑着下巴望着我们,一副准备听故事的样子。
我和遗爱对视一眼,都觉得有点无奈,高阳本尊只是在十三岁那年见过李愔一面,而我更是与他素未谋面,遗爱跟他也未曾深交,都不了解他为人如何,又怎能……又怎能把那些说出来足以被定欺君之罪的事情轻易告诉他?
然而李愔好像是看出了我俩的踌躇,轻轻嗤笑一声,道:“是不放心告诉我么?夭夭,你和妹夫没死这件事,本身就已是欺君之罪了,若我欲对你们不利,方才便不会叫住你们,而是会私下将此事报知给父皇他们知晓……”
我撇了撇嘴,移开目光不去看他。他说的也不是毫无道理,然而谁又敢说他在我们走后不会偷偷去报信呢?现在,即便是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我也不敢相信。谁又清楚他和李恪是怎样的关系?
心下正盘算着,却听遗爱道:“王爷便是住在这里么?莫非这锦记绸庄……”
李愔笑意盈然,丝毫也没有余,若无其事道:“是啊,我便是这锦记的东家。”
我和遗爱闻言,不由又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这分号几乎遍布全国财力雄厚的锦记,竟是李愔的产业?
看来……此人果然不简单。如此,便更不能轻易对他说什么了。
“六哥不是一向爱在封邑逍遥快活么?几年都不知道回长安来看看,怎的现下却又跑回来了?”我淡笑着转移话题。
李愔凤眼轻轻眯起来,盯着我看了许久,也轻笑出声:“也罢,若是不与你们说些什么,你们怕是不肯告诉我了。我回长安,却是为了来寻我们的三哥,吴王殿下的。”
找李恪?我心下一紧,脱口道:“找他做什么?”
李愔眯着眼睛笑,依然是方才那种轻描淡写的口气,吐出来的却是惊天之语:“还能做什么?你三哥要造反了,我便来劝劝他呗。”
作者有话要说:防抽,于是在作者有P放这里再把这章正文放一下。
<font size=3 face=黑体 color=#0000CD>午膳是在车上解决的。今早还未出发之前,遗爱便命人备好了新鲜的饭菜,到得此时,虽已有些冷了,味道却也还好。
酒足饭饱之后,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纱帘照进来,晒得人懒洋洋的。伸手摸到怀里包裹完好的铁片,只觉了了一桩心事,松了口气之余,整个人也开始昏昏欲睡起来。
这一睡 便又是一个时辰过去,待到我被遗爱叫醒之时,已经进城了。
“夭夭,那边锦记绸庄,可要去看看?我看你最近都没添置什么衣物……”遗爱掀开帘子探头问道。
我闻言心中一动,这锦记绸庄规模着实不小,各地基本都有分号,所售绸缎布匹色泽华美花样时髦,成衣做工也是极为精致,长安城里很多官员国戚都是这家绸庄的老客户。
我在房府居住之时,也时常派人去锦记选购料子,却不想这么个小城,居然也有锦记的分号在,左右无事,去看看也无妨。
于是马车便停在了绸庄门口,遗爱扶着我下了马车,看了我一眼,忽而微笑:“以往在长安的时候,我可还没有陪你出来玩过,此时……倒是比那时更像是一家人了。”
我也笑了笑,道:“凭你我的情分,难道不早就是一家人了么?”
遗爱眼睫垂了垂,掩去眸底神色,再抬起眼时已是一派平静。
两人一同迈步跨进店门,早有一团和气如同弥勒佛般的掌柜出来招呼,想是看我们穿戴不俗,便亲自出来招待了。
“两位要看成衣还是料子?我们有从长安新进的云锦和绉纹绡,若是您想要缭绫便须得预订;成衣都是京城最时新的式样,包您满意……”掌柜一张快嘴不停说着,我和遗爱一时竟插不进话去。
忽地,我皱了皱眉,打断那掌柜道:“且慢,你说……这里还有缭绫?”
遗爱脸色也严肃了,目光转过来盯着掌柜看。
缭绫是极为珍贵的布料,纹样精美织工繁复,所谓“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须由十数织女穷数年之力方可得那么几匹,价值千金,自汉朝以降,便是历朝历代的贡品,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锦记绸庄虽说实力雄厚,但……也不至于雄厚到能批量销售缭绫的地步吧?便算是有那么几匹,也该作为镇店之宝才是,不该这般轻易就拿出来推销啊。
更何况,我和遗爱虽然穿戴不俗,却也并不铺张,难道看起来很像是那种能买得起缭绫的贵人?
“正是呢,从京里总号运来,为数不多,绝对货真价实,姑娘若是想要,须得先付五百两纹银的定金,最迟三日后便能取货。”掌柜笑得不动声色,仿佛没察觉到我和遗爱的疑惑。
我和遗爱对视一眼,遗爱不客气道:“不敢请问掌柜,这缭绫是历年的贡品,你却是从何处得来?”
那掌柜也不恼,依然笑容可掬:“是小店东家,近来刚好巡视各地店铺至此,东家向来有购进缭绫之法,是以巡至哪处分号,那处店铺便可随之售出缭绫,只是到货时间略有不同罢了。此地离长安颇近,是以三日后便可取货。。”
我和遗爱不约而同挑了挑眉毛,心知官商勾结之事自古有之,若再追问人家东家是怎么得到购买缭绫之法的,也不太好,便也不再问了。
在店内转了一圈,也并没什么特别心仪的东西,便离开了。出了店门,遗爱道:“能进到缭绫的绸庄倒真是不多,夭夭你……”
我摇头道:“既能买到缭绫,那这店铺的东家也是个人物,只怕和长安城里那些贵戚脱不开干系。你我现下都是已死了的人,还是莫要再生事端为好。”
遗爱点头,深以为然,为我撩开车帘,扶我上车。
然而,就在我坐稳了,将要放下帘子之时,锦记绸庄店后墙拐角处却忽然转出一人,往我们这边看了一眼,便进店了。
那人动作很快,我看得并不真切,只是……觉得那人竟然莫名的熟悉。
“夭夭?”遗爱见我久久不放下车帘,不由出言询问。
我拧着眉毛,道:“方才进了绸庄那人,倒是有些面熟。”
遗爱面色一紧,略一沉吟,道:“那我们还是快些离开,万一是京里熟人可就不大妙了。”言毕为我放下车帘,上了马,便要吩咐车夫启程。
“那位公子,且请留步一叙!”然而,我们动作还是慢了,那人声音自后方传来,我叹了口气,低声道:“遗爱,是祸躲不过……”
遗爱嗯了一声,下了马,我也下了车,一同转身看向那人。
方才匆匆一瞥并未看清那人相貌,此时定睛看去,发现此人也是个美男子,剑眉薄唇鼻梁高挺也倒罢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细长的凤眼,波光流转,即使神情严肃,这双眼睛也仿佛是带着笑一般。
重要的是,我……我肯定认识此人,或者说,高阳定然识得此人,然而我却一时想不起这人是谁了。
“你……”遗爱在一旁也忍不住开口了,显然也对这人并不陌生。
那人看了我俩一眼,脸色微微一变,忽然打量了一下四周,而后低声道:“此处并非说话之所,两位请随我来。”说罢便抬步向屋后走去。
我和遗爱连忙跟上,进了一扇小门,才发现这里正是锦记绸庄的后院,占地破为广大,楼阁水榭,花木扶疏,倒是别有洞天。
那人在前面快步走着,一个随从也没有,弯弯绕绕地走了不少时间,才把我们带进了一间房里。
一进门,那人便把房门反锁住了,也不寒暄,也不倒茶,只是转过身来定定瞅着我,一双凤目里流露出欣喜:“夭夭,你果然没死!”
我心下警铃大作,不由退了一步,戒备地盯着他,遗爱也跨过来,与我并肩站在一处,两人都不说话,只是瞪着他看。
他见我们瞪他,眼波流转,忽而笑了:“你们这般紧张作甚?放心,此间并无外人,绝对安全。”而后又转向我:“夭夭,不过几年未见,便把你六哥我忘得一干二净了?”
六哥?我眨眨眼睛,细看他面容,心中豁然敞亮,多年前的记忆随之浮出脑海,这面容,这身段,这成天皮笑肉不笑的欠揍脸,可不正是高阳记忆中的那个“不学无术、放浪形骸”的蜀王李愔么。
随之又想起一年多前,跟着李世民在骊山过冬之时,在汤泉底下听到的一星半点关于他的对话。现在想来,应该就是历史上说的那回事,李愔殴打封地县令,又四处纵马狩猎玩乐无度,引得李世民很是恼火,便削了他一半的封邑,贬为虢州刺史。
想着,我倒是对这位蜀王升起了一丝好感:看来,倒也是个性情中人,或许脾气有点冲……
李愔又转头看向遗爱,嬉皮笑脸道:“妹夫,不与我说说近况么?怎的长安城里都说你战死、夭夭也殉情了呢?”
我听得嘴角有点抽搐,殉情……长安城里那些人都是怎么传的啊。
遗爱也有点尴尬,看了我一眼,慢慢浮出一丝苦笑:“王爷还说什么妹夫……遗爱早已不是了。”
李愔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很微妙,他挑了挑眉毛,又是那种眨着凤眼漫不经心的笑:“看来,是个挺长的故事啊。”说着便一屁股坐到一边的椅子上,朝旁边的茶几努了努下巴:“茶在那,估计凉了,渴了自己倒着喝。”而后便一手撑着下巴望着我们,一副准备听故事的样子。
我和遗爱对视一眼,都觉得有点无奈,高阳本尊只是在十三岁那年见过李愔一面,而我更是与他素未谋面,遗爱跟他也未曾深交,都不了解他为人如何,又怎能……又怎能把那些说出来足以被定欺君之罪的事情轻易告诉他?
然而李愔好像是看出了我俩的踌躇,轻轻嗤笑一声,道:“是不放心告诉我么?夭夭,你和妹夫没死这件事,本身就已是欺君之罪了,若我欲对你们不利,方才便不会叫住你们,而是会私下将此事报知给父皇他们知晓……”
我撇了撇嘴,移开目光不去看他。他说的也不是毫无道理,然而谁又敢说他在我们走后不会偷偷去报信呢?现在,即便是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我也不敢相信。谁又清楚他和李恪是怎样的关系?
心下正盘算着,却听遗爱道:“王爷便是住在这里么?莫非这锦记绸庄……”
李愔笑意盈然,丝毫也没有余,若无其事道:“是啊,我便是这锦记的东家。”
我和遗爱闻言,不由又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这分号几乎遍布全国财力雄厚的锦记,竟是李愔的产业?
看来……此人果然不简单。如此,便更不能轻易对他说什么了。
“六哥不是一向爱在封邑逍遥快活么?几年都不知道回长安来看看,怎的现下却又跑回来了?”我淡笑着转移话题。
李愔凤眼轻轻眯起来,盯着我看了许久,也轻笑出声:“也罢,若是不与你们说些什么,你们怕是不肯告诉我了。我回长安,却是为了来寻我们的三哥,吴王殿下的。”
找李恪?我心下一紧,脱口道:“找他做什么?”
李愔眯着眼睛笑,依然是方才那种轻描淡写的口气,吐出来的却是惊天之语:“还能做什么?你三哥要造反了,我便来劝劝他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