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8一斛明珠万斛愁
我被这个念头骇住了,一时有点愣怔,然而心下又是出奇的清醒,脱口问道:“你说的那个老丈……现下如何了?”
流觞的声音低了低,道:“我原是给了那老丈一些银两,劝他速离此地的,但之后……我被人追杀,想来那老丈也是……”
我心知无论那老人是不是伤流觞之人的内应,他都定然无法善终,于是也叹了一声,又问道:“可能看出伤你之人的来历路数?”
流觞微微皱眉,摇头道:“那人武功很杂,似是融会了许多门派的功夫,然而功力又不低,仓促之间,实是看不出那人来历。”顿了顿,又道:“为了甩开那些人,我还绕到了城外,耽搁了将近一天光景,是以决计不会有人知晓流觞的来历。”
我缓缓点了点头,抬眼看到他苍白没有血色的面庞,心头有丝柔软的情绪升起,忍不住伸手过去,替他整了整衣领,微微埋怨道:“可你竟又受了伤,我不是说过么,最重要的是要你毫发无伤地回来。”
流觞雪白的面庞浮起一层美丽的红晕,目光垂下不敢看向我,低声道:“这铁片的来历,寻常铁匠所知甚少,流觞若是有辱使命,定然不敢回转的。”
我叹了口气,道:“罢了,你便是这个性子,倔起来,连我的话都不听了。你先好好将养几日,养好了伤,我才最是高兴。”
流觞点了点头,抬起头看我,眸中有淡淡的光辉,唇角微微弯起。
我觉得他如此的微笑,竟是美丽得耀眼,我不敢多看,忙转开眼神,道:“如此我便不扰你了,你什么也不要想,早日康复才是正理。”言毕向他点了点头,便出了屋门。
回到房里,丹青进了一盏热热的杏仁酪,我小口小口地抿着,却根本品不出什么滋味,只是沉浸在沉重的思绪里。
若是那老丈没有骗流觞,那么这铁片便很有可能就是李渊用过的大裘冕上的东西了。而有资格碰到大裘冕这等物事之人,又有几个?除了当年李渊身边的贴身奴才,也便只有李渊本人了。
……会不会,竟是长孙无忌私下里囚禁了李渊以图大事,而李渊趁其不备逃了出来,逃到那个秘道之中,被机关铁箭射中,临死之前在铁片上刻下了那些字?
想至此,我忍不住噎了一下,笑了出来。
这也太天马行空了,还真是在前世电视剧和小说看多了。更何况,如果那老人说的全是假话,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裘冕上的金铁呢?
但是……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啊……
我眉头又拧了起来,方才忘了向流觞要回铁片了。待明日要了回来,妥帖收好了,改日还得再找人打听一下才是。
如果是真的……那么,这实在是扳倒长孙一脉的绝佳机会。
我这样想着,无意识地用汤匙在杏仁酪粘稠的表面划着圈,长孙无忌的确是胆子大,野心也大,可是……谋弑先帝,他的胆子,竟当真大到如此地步么?
而自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地位已然稳固,李渊也形同软禁,并没有丝毫威胁了。这样做,又对他有什么好处?
重要的是,如果此事竟是真的,那么李世民究竟知不知情?
还有,要不要先将此事密报给李恪?
想到李恪,我心里忽然打了个突,有种古怪的凉意袭上全身。皱了皱眉,罢了,只是个捕风捉影的消息而已,暂时……便先不告诉他了吧。
过了几日,房遗爱回府告诉我,上元节那日的行刺一案,由于涉及到了突厥外族之人,李世民之意本是要彻查,然而执失思力却以征伐高丽在即,诸事繁杂不宜劳动有司为由,将此事的调查工作亲揽了下来,而调查结果又十分出人意料,竟只有寥寥数语,意思就是生意人之间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以致酿成祸事,并非行刺。
房遗爱对此大为不解,而我心下也是疑虑重重,那晚的情形,我看得很清楚,决不是什么路人之间的争执,那是实实在在、真刀实枪的刺客。
看来,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执失思力竟是着意要息事宁人了。
而似乎也是因为伐高丽之事迫在眉睫,李世民竟也无暇过问此事了。
贞观十八年的整个春季平静无波地过去了。一直到初夏六月份,我都只是呆在房府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镇日只是看书写字赏花,间或进宫看望一下韦贵妃,不说像不像前世的宅女,至少倒也颇有点像这一世那些典型的大家小姐了。
自然,我也是有四个多月,没有见到辩机。
不过,平静的日子里倒也有小插曲发生。一向不怎么与朝廷高官来往的执失思力大人,这几个月来竟也到房府走动了几次,而每次他一来,采绿总也要消失上几个时辰。
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然而又隐隐有些忧虑,以采绿的身份,便算是我以公主之名将她赐给执失思力,最多也只能是个如夫人,不可能是正室的。然而我又怎么舍得那小丫头给别人做小?
同时,也对执失思力有些不满,过了这么久,为何还不开口向我提起此事?莫非竟真只是把采绿当成玩物么?
这样一来,我便更不放心采绿和他这样下去了。
我又很有些担心采绿是不是已被他诱骗了身子去,也曾旁敲侧击地问起过,然而采绿虽然脸红得不像话,态度却是倔强又坚定,坦诚自己确是爱慕执失将军,却断不会做出那等婚前失身的事来。
如此,我倒也放了心,采绿虽然年纪小,在这些事上到底也是谨慎的。
然而看她那样子,竟是对执失思力用情已深,如此……倒更加不好办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便到了七月份。
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三日,李世民下诏,遣营州都督张俭率幽州、营州兵,及契丹、靺鞨二部,一同挺进辽东,算是打响了对高丽的第一战。
伐高丽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毕竟远隔千里,况且又是“侵略”的一方,是以身在长安的人们——尤其是女人们,依旧日日沉湎在富贵繁花、锦绣诗酒的日子里,丝毫感受不到半点战争的气氛。
我当然也是如此,依稀记得唐太宗对高丽的讨伐,成果并不显著,真正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那得到玄宗的时候了。心下只是淡漠,然而淡漠的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忧虑着。
李世民死在贞观二十三年的五月份,离此已经不到五年了。而一旦踏入唐高宗的时代,也离历史上高阳的死期不远了。
高阳受“房遗爱谋反案”的牵连,因而被高宗赐死,同时受牵连而死的还有李恪、巴陵公主等人,然而我却丝毫不怀疑这是长孙无忌为了排除异己而使出的阴招。
可是,我到底该怎么做?
依靠李恪的势力扳倒长孙无忌?
假死什么的逃出宫廷?
前者,我至今尚未看出李恪拥有与长孙无忌抗衡之实力的苗头来;后者——这真是笑话了,我一个自小娇生惯养长大的公主,十指不沾阳春水,在宫外又没什么势力,出去了,靠什么活下去?投奔李恪去么?那又和第一条有什么区别?
可是,作为和不作为,又毕竟有区别。不作为,那是必死,作为,那是可能死。
我暗暗叹了口气,终于决定暂时抛下那些对李恪的隐隐的怀疑,待到新年他回京的时候,便把我所知的坦诚告诉他吧。
没过一个月,张俭率领的先头部队便传来了捷报,李世民大喜,当即设了庆功宴在长安遥寄。而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亲征事宜了。
我几次进宫探望,都没有再见到李世民的面,韦贵妃看得出憔悴了许多,但见了我还是强颜欢笑,只是言语之间也忍不住深深的忧虑。
“你父皇春秋已高,此番竟是要御驾亲征,唉……”
我一时也找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只能握住她的手,扯些不相干的话题逗她一乐。
自长孙皇后和魏征去后,宫中府中便再无一人能直言圣过,而李世民身为帝王的固有的好大喜功的缺点,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很快便到了十一月初,这日,近来已经很少过来找我聊天的房遗爱,竟踏进了我的房门。
当时我正伏案练字,听到推门声,抬头看了一眼,又低下了头继续写,口中道:“哟,稀客啊,怎的想起来到我这里了?”
房遗爱没有说话,只是默默走了过来,站在我身旁,瞧了一会儿我写字,半晌笑道:“你这字倒是练得越发好了。”
我得意道:“那是自然,本来功底就好嘛。”
房遗爱鼻子里嗤了一声,道:“也不知羞。瞧我写几个。”说着便伸出手来跟我要笔。
我撇了撇嘴,把笔递给他,让到一旁,笑道:“你的字,难道便比我好上许多么?”
房遗爱但笑不语,拿笔饱蘸了浓墨,凝了凝神,提笔写了下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循着他写的,慢慢往下读去,末了,抬头看了他一眼,心中一动,皱眉道:“你写这个做什么?”
房遗爱放下笔,抬起头望住我,唇角依旧是一丝淡淡的笑意:“陛下打算在这月十四,派李绩将军率军再伐高丽,你知道么?”
我看着他的神情,心头莫名升起一丝不安,又想起他方才写的那首《采薇》,心下蓦然一惊,脱口道:“你竟是想要随军出征么?”
房遗爱唇畔笑意更深,眼神闪亮,忽地踱开数步,而后站定,望着我道:“不错。我正是想要随同李将军出征,已给陛下上折子请缨了。”
我心头一阵发堵,不知道说什么好,看着他颇有点意气风发的小脸,忽然有种“小孩子也来添乱” 的感觉,一时有点啼笑皆非,半晌方开口道:“你……怎的这么突然……却是为了什么?”
许是看我表情古怪,房遗爱脸色红了红,眉宇间浮起淡淡羞恼,道:“这又有什么为什么?生为男儿,自当沙场征战,马革裹尸还,博一二军功回来,也是为我大唐开疆拓土的不世功业。”顿了顿,又道:“况且我领这驸马都尉散骑常侍的差事已久,总不能白担着武官的名头吧?”
我看着他,有点想笑,却又笑不出来,瞥眼又见到他写的那几句诗,想到这几句之后的内容,心头一沉,叹道:“这原是好事,只是你既心意已决,出征在即,便当讨个好彩头,又为何写出这几句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房遗爱一愣,脸色微变,随即撇嘴道:“不过几句诗而已,顾虑那么多做什么?只是想到什么便写了什么罢了。”
言毕,他半晌不语,忽地抬起头看着我,脸色较方才更红了些,眼神却更亮了些,缓缓开口道:“我只希望,今日所见依依杨柳,待到凯旋之日,依旧是旧景如昨。”
我不知如何反应,却见他忽地走近了几步,手指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微微颤抖地在我唇上轻啄了一下,眼神晶亮地看着我,低声道:“夭夭,我说过,我会做给你看的。我会成为——真正配得上公主的驸马。”
我闻言,心潮微微涌动,抿了抿唇,想说些安慰的话,然而他却伸出食指按住了我的唇,笑道:“有什么话,且待我回来,再说给我听吧。”
言毕,他便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了。
我一时还有些呆愣,木木地坐进椅子里,撑着腮出神,直至良久。
李世民对于房遗爱的求上进十分满意,当庭准奏。
十一月十四日,诏令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水军自莱州渡海赴平壤;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为副,率步骑兵六万众及兰、河二州降胡兵赴辽东,而房遗爱,正是此次李绩大军的先行官。
出征那日,我站在房府假山之上,最高的那座亭里,金风菊香在侧,向东方遥遥敬了一杯酒。
还是那句话,不求他有功,但求他能平安归来。
是日向晚,许久未曾晤面的房遗直造访含宜馆,我颇是吃惊,便道:“大公子怎的过来了?可要一起用晚膳么?”
然而房遗直只是沉着一张俊脸,定定地看着我,半晌,方开口道:“前几日……遗爱来找过你,说过随军出征之事。”
他这说的,不像询问也不像陈述,让我忍不住皱了皱眉,道:“是啊,怎么了?”
房遗直闻言,闭上了眼睛,一向平静的脸庞上,竟流露出了些许痛苦之色。
我心下更疑,方欲开口询问,他却猛然睁开了眼来,神色竟有几分狠厉,低声道:“但愿……你日后不要恨我。”
我吃了一惊,奇道:“大公子说得这什么话?我又怎会恨你?”他该不会是又想到以前的高阳和他之间的那点破事儿了吧?
房遗直又是良久不语,就在我等得不耐烦想要开口发问的时候,他才摇了摇头,叹道:“不,我说错了,是……但愿你日后不要太过伤心。”
我闻言更加奇怪,不解之余,更多的却是惊讶,道:“大公子是何意?还请明示。”
房遗直只是摇了摇头,深深看了我一眼,转身离开了。
他走得很快,我都来不及出言挽留,他便走远了,我只得一个人在那处苦思冥想,却死活想不出什么头绪来。
然而,仅仅只是过了一个多月,差不多腊月中旬的时候,我便知道房遗直是什么意思了。
那日,是个晴好的艳阳天,虽是隆冬季节,但暖阳高照,再加上临近新年,宫中府中各处都忙碌了起来,各处要备下的年礼礼单、各种事务已摆在了我的面前,虽然忙碌,却也是有滋有味。
“丹青,你且先去看看父皇和母妃那处的礼可备好了,旁的都可先搁下,这两样可是要紧的。”我伏案运笔如飞,头也不抬地冲丹青道。
“是,公主。”丹青脆声答道,匆匆下去办事了。
忽地,门外响起匆忙的脚步声,采绿气喘吁吁闯了进来,道:“公主,公主,房大人求见,现下正在外面候着呢,您看……”
我一惊,抬头道:“怎么办的差,还不请大人进来奉茶?怎好怠慢了去?”一边说着,一边已经起身向外走去,心里疑窦大生,却是何等大事,竟让房玄龄亲自过来找我?
到了外间,见到房玄龄正坐在椅上,神情木然,脸色灰败,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此次一见,竟感觉又苍老了许多。
我心下一惊,浓浓的不安升了起来,忙走了过去,亲自给他倒了杯茶,双手奉了过去,道:“司空大人?司空大人?”
房玄龄猛然回过神来,见了我,连忙起身,接过茶盏,一叠声地赔罪。
我叹了口气,道:“司空大人切莫多礼了,到底是何事,竟令您亲自前来?”
房玄龄滞了一滞,忽然闭了闭眼睛,静默了一会儿,低声道:“公主……请节哀。”
“啊?”我不明所以,节哀?节什么哀?李世民还没到死的时候吧?难道……是韦贵妃?也不对啊,前天才进宫去看望了她,精神还是很不错的啊。
房玄龄垂下了头,我看不见他的神情,良久,方才听到他沉沉地说道:“遗爱他……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防抽,于是在作者有P放这里再把这章正文放一下。
<font size=3 face=黑体 color=#0000CD>我被这个念头骇住了,一时有点愣怔,然而心下又是出奇的清醒,脱口问道:“你说的那个老丈……现下如何了?”
流觞的声音低了低,道:“我原是给了那老丈一些银两,劝他速离此地的,但之后……我被人追杀,想来那老丈也是……”
我心知无论那老人是不是伤流觞之人的内应,他都定然无法善终,于是也叹了一声,又问道:“可能看出伤你之人的来历路数?”
流觞微微皱眉,摇头道:“那人武功很杂,似是融会了许多门派的功夫,然而功力又不低,仓促之间,实是看不出那人来历。”顿了顿,又道:“为了甩开那些人,我还绕到了城外,耽搁了将近一天光景,是以决计不会有人知晓流觞的来历。”
我缓缓点了点头,抬眼看到他苍白没有血色的面庞,心头有丝柔软的情绪升起,忍不住伸手过去,替他整了整衣领,微微埋怨道:“可你竟又受了伤,我不是说过么,最重要的是要你毫发无伤地回来。”
流觞雪白的面庞浮起一层美丽的红晕,目光垂下不敢看向我,低声道:“这铁片的来历,寻常铁匠所知甚少,流觞若是有辱使命,定然不敢回转的。”
我叹了口气,道:“罢了,你便是这个性子,倔起来,连我的话都不听了。你先好好将养几日,养好了伤,我才最是高兴。”
流觞点了点头,抬起头看我,眸中有淡淡的光辉,唇角微微弯起。
我觉得他如此的微笑,竟是美丽得耀眼,我不敢多看,忙转开眼神,道:“如此我便不扰你了,你什么也不要想,早日康复才是正理。”言毕向他点了点头,便出了屋门。
回到房里,丹青进了一盏热热的杏仁酪,我小口小口地抿着,却根本品不出什么滋味,只是沉浸在沉重的思绪里。
若是那老丈没有骗流觞,那么这铁片便很有可能就是李渊用过的大裘冕上的东西了。而有资格碰到大裘冕这等物事之人,又有几个?除了当年李渊身边的贴身奴才,也便只有李渊本人了。
……会不会,竟是长孙无忌私下里囚禁了李渊以图大事,而李渊趁其不备逃了出来,逃到那个秘道之中,被机关铁箭射中,临死之前在铁片上刻下了那些字?
想至此,我忍不住噎了一下,笑了出来。
这也太天马行空了,还真是在前世电视剧和小说看多了。更何况,如果那老人说的全是假话,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裘冕上的金铁呢?
但是……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啊……
我眉头又拧了起来,方才忘了向流觞要回铁片了。待明日要了回来,妥帖收好了,改日还得再找人打听一下才是。
如果是真的……那么,这实在是扳倒长孙一脉的绝佳机会。
我这样想着,无意识地用汤匙在杏仁酪粘稠的表面划着圈,长孙无忌的确是胆子大,野心也大,可是……谋弑先帝,他的胆子,竟当真大到如此地步么?
而自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地位已然稳固,李渊也形同软禁,并没有丝毫威胁了。这样做,又对他有什么好处?
重要的是,如果此事竟是真的,那么李世民究竟知不知情?
还有,要不要先将此事密报给李恪?
想到李恪,我心里忽然打了个突,有种古怪的凉意袭上全身。皱了皱眉,罢了,只是个捕风捉影的消息而已,暂时……便先不告诉他了吧。
过了几日,房遗爱回府告诉我,上元节那日的行刺一案,由于涉及到了突厥外族之人,李世民之意本是要彻查,然而执失思力却以征伐高丽在即,诸事繁杂不宜劳动有司为由,将此事的调查工作亲揽了下来,而调查结果又十分出人意料,竟只有寥寥数语,意思就是生意人之间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以致酿成祸事,并非行刺。
房遗爱对此大为不解,而我心下也是疑虑重重,那晚的情形,我看得很清楚,决不是什么路人之间的争执,那是实实在在、真刀实枪的刺客。
看来,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执失思力竟是着意要息事宁人了。
而似乎也是因为伐高丽之事迫在眉睫,李世民竟也无暇过问此事了。
贞观十八年的整个春季平静无波地过去了。一直到初夏六月份,我都只是呆在房府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镇日只是看书写字赏花,间或进宫看望一下韦贵妃,不说像不像前世的宅女,至少倒也颇有点像这一世那些典型的大家小姐了。
自然,我也是有四个多月,没有见到辩机。
不过,平静的日子里倒也有小插曲发生。一向不怎么与朝廷高官来往的执失思力大人,这几个月来竟也到房府走动了几次,而每次他一来,采绿总也要消失上几个时辰。
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然而又隐隐有些忧虑,以采绿的身份,便算是我以公主之名将她赐给执失思力,最多也只能是个如夫人,不可能是正室的。然而我又怎么舍得那小丫头给别人做小?
同时,也对执失思力有些不满,过了这么久,为何还不开口向我提起此事?莫非竟真只是把采绿当成玩物么?
这样一来,我便更不放心采绿和他这样下去了。
我又很有些担心采绿是不是已被他诱骗了身子去,也曾旁敲侧击地问起过,然而采绿虽然脸红得不像话,态度却是倔强又坚定,坦诚自己确是爱慕执失将军,却断不会做出那等婚前失身的事来。
如此,我倒也放了心,采绿虽然年纪小,在这些事上到底也是谨慎的。
然而看她那样子,竟是对执失思力用情已深,如此……倒更加不好办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便到了七月份。
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三日,李世民下诏,遣营州都督张俭率幽州、营州兵,及契丹、靺鞨二部,一同挺进辽东,算是打响了对高丽的第一战。
伐高丽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毕竟远隔千里,况且又是“侵略”的一方,是以身在长安的人们——尤其是女人们,依旧日日沉湎在富贵繁花、锦绣诗酒的日子里,丝毫感受不到半点战争的气氛。
我当然也是如此,依稀记得唐太宗对高丽的讨伐,成果并不显著,真正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那得到玄宗的时候了。心下只是淡漠,然而淡漠的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忧虑着。
李世民死在贞观二十三年的五月份,离此已经不到五年了。而一旦踏入唐高宗的时代,也离历史上高阳的死期不远了。
高阳受“房遗爱谋反案”的牵连,因而被高宗赐死,同时受牵连而死的还有李恪、巴陵公主等人,然而我却丝毫不怀疑这是长孙无忌为了排除异己而使出的阴招。
可是,我到底该怎么做?
依靠李恪的势力扳倒长孙无忌?
假死什么的逃出宫廷?
前者,我至今尚未看出李恪拥有与长孙无忌抗衡之实力的苗头来;后者——这真是笑话了,我一个自小娇生惯养长大的公主,十指不沾阳春水,在宫外又没什么势力,出去了,靠什么活下去?投奔李恪去么?那又和第一条有什么区别?
可是,作为和不作为,又毕竟有区别。不作为,那是必死,作为,那是可能死。
我暗暗叹了口气,终于决定暂时抛下那些对李恪的隐隐的怀疑,待到新年他回京的时候,便把我所知的坦诚告诉他吧。
没过一个月,张俭率领的先头部队便传来了捷报,李世民大喜,当即设了庆功宴在长安遥寄。而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亲征事宜了。
我几次进宫探望,都没有再见到李世民的面,韦贵妃看得出憔悴了许多,但见了我还是强颜欢笑,只是言语之间也忍不住深深的忧虑。
“你父皇春秋已高,此番竟是要御驾亲征,唉……”
我一时也找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只能握住她的手,扯些不相干的话题逗她一乐。
自长孙皇后和魏征去后,宫中府中便再无一人能直言圣过,而李世民身为帝王的固有的好大喜功的缺点,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很快便到了十一月初,这日,近来已经很少过来找我聊天的房遗爱,竟踏进了我的房门。
当时我正伏案练字,听到推门声,抬头看了一眼,又低下了头继续写,口中道:“哟,稀客啊,怎的想起来到我这里了?”
房遗爱没有说话,只是默默走了过来,站在我身旁,瞧了一会儿我写字,半晌笑道:“你这字倒是练得越发好了。”
我得意道:“那是自然,本来功底就好嘛。”
房遗爱鼻子里嗤了一声,道:“也不知羞。瞧我写几个。”说着便伸出手来跟我要笔。
我撇了撇嘴,把笔递给他,让到一旁,笑道:“你的字,难道便比我好上许多么?”
房遗爱但笑不语,拿笔饱蘸了浓墨,凝了凝神,提笔写了下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循着他写的,慢慢往下读去,末了,抬头看了他一眼,心中一动,皱眉道:“你写这个做什么?”
房遗爱放下笔,抬起头望住我,唇角依旧是一丝淡淡的笑意:“陛下打算在这月十四,派李绩将军率军再伐高丽,你知道么?”
我看着他的神情,心头莫名升起一丝不安,又想起他方才写的那首《采薇》,心下蓦然一惊,脱口道:“你竟是想要随军出征么?”
房遗爱唇畔笑意更深,眼神闪亮,忽地踱开数步,而后站定,望着我道:“不错。我正是想要随同李将军出征,已给陛下上折子请缨了。”
我心头一阵发堵,不知道说什么好,看着他颇有点意气风发的小脸,忽然有种“小孩子也来添乱” 的感觉,一时有点啼笑皆非,半晌方开口道:“你……怎的这么突然……却是为了什么?”
许是看我表情古怪,房遗爱脸色红了红,眉宇间浮起淡淡羞恼,道:“这又有什么为什么?生为男儿,自当沙场征战,马革裹尸还,博一二军功回来,也是为我大唐开疆拓土的不世功业。”顿了顿,又道:“况且我领这驸马都尉散骑常侍的差事已久,总不能白担着武官的名头吧?”
我看着他,有点想笑,却又笑不出来,瞥眼又见到他写的那几句诗,想到这几句之后的内容,心头一沉,叹道:“这原是好事,只是你既心意已决,出征在即,便当讨个好彩头,又为何写出这几句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房遗爱一愣,脸色微变,随即撇嘴道:“不过几句诗而已,顾虑那么多做什么?只是想到什么便写了什么罢了。”
言毕,他半晌不语,忽地抬起头看着我,脸色较方才更红了些,眼神却更亮了些,缓缓开口道:“我只希望,今日所见依依杨柳,待到凯旋之日,依旧是旧景如昨。”
我不知如何反应,却见他忽地走近了几步,手指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微微颤抖地在我唇上轻啄了一下,眼神晶亮地看着我,低声道:“夭夭,我说过,我会做给你看的。我会成为——真正配得上公主的驸马。”
我闻言,心潮微微涌动,抿了抿唇,想说些安慰的话,然而他却伸出食指按住了我的唇,笑道:“有什么话,且待我回来,再说给我听吧。”
言毕,他便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了。
我一时还有些呆愣,木木地坐进椅子里,撑着腮出神,直至良久。
李世民对于房遗爱的求上进十分满意,当庭准奏。
十一月十四日,诏令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水军自莱州渡海赴平壤;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为副,率步骑兵六万众及兰、河二州降胡兵赴辽东,而房遗爱,正是此次李绩大军的先行官。
出征那日,我站在房府假山之上,最高的那座亭里,金风菊香在侧,向东方遥遥敬了一杯酒。
还是那句话,不求他有功,但求他能平安归来。
是日向晚,许久未曾晤面的房遗直造访含宜馆,我颇是吃惊,便道:“大公子怎的过来了?可要一起用晚膳么?”
然而房遗直只是沉着一张俊脸,定定地看着我,半晌,方开口道:“前几日……遗爱来找过你,说过随军出征之事。”
他这说的,不像询问也不像陈述,让我忍不住皱了皱眉,道:“是啊,怎么了?”
房遗直闻言,闭上了眼睛,一向平静的脸庞上,竟流露出了些许痛苦之色。
我心下更疑,方欲开口询问,他却猛然睁开了眼来,神色竟有几分狠厉,低声道:“但愿……你日后不要恨我。”
我吃了一惊,奇道:“大公子说得这什么话?我又怎会恨你?”他该不会是又想到以前的高阳和他之间的那点破事儿了吧?
房遗直又是良久不语,就在我等得不耐烦想要开口发问的时候,他才摇了摇头,叹道:“不,我说错了,是……但愿你日后不要太过伤心。”
我闻言更加奇怪,不解之余,更多的却是惊讶,道:“大公子是何意?还请明示。”
房遗直只是摇了摇头,深深看了我一眼,转身离开了。
他走得很快,我都来不及出言挽留,他便走远了,我只得一个人在那处苦思冥想,却死活想不出什么头绪来。
然而,仅仅只是过了一个多月,差不多腊月中旬的时候,我便知道房遗直是什么意思了。
那日,是个晴好的艳阳天,虽是隆冬季节,但暖阳高照,再加上临近新年,宫中府中各处都忙碌了起来,各处要备下的年礼礼单、各种事务已摆在了我的面前,虽然忙碌,却也是有滋有味。
“丹青,你且先去看看父皇和母妃那处的礼可备好了,旁的都可先搁下,这两样可是要紧的。”我伏案运笔如飞,头也不抬地冲丹青道。
“是,公主。”丹青脆声答道,匆匆下去办事了。
忽地,门外响起匆忙的脚步声,采绿气喘吁吁闯了进来,道:“公主,公主,房大人求见,现下正在外面候着呢,您看……”
我一惊,抬头道:“怎么办的差,还不请大人进来奉茶?怎好怠慢了去?”一边说着,一边已经起身向外走去,心里疑窦大生,却是何等大事,竟让房玄龄亲自过来找我?
到了外间,见到房玄龄正坐在椅上,神情木然,脸色灰败,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此次一见,竟感觉又苍老了许多。
我心下一惊,浓浓的不安升了起来,忙走了过去,亲自给他倒了杯茶,双手奉了过去,道:“司空大人?司空大人?”
房玄龄猛然回过神来,见了我,连忙起身,接过茶盏,一叠声地赔罪。
我叹了口气,道:“司空大人切莫多礼了,到底是何事,竟令您亲自前来?”
房玄龄滞了一滞,忽然闭了闭眼睛,静默了一会儿,低声道:“公主……请节哀。”
“啊?”我不明所以,节哀?节什么哀?李世民还没到死的时候吧?难道……是韦贵妃?也不对啊,前天才进宫去看望了她,精神还是很不错的啊。
房玄龄垂下了头,我看不见他的神情,良久,方才听到他沉沉地说道:“遗爱他……去了。”
流觞的声音低了低,道:“我原是给了那老丈一些银两,劝他速离此地的,但之后……我被人追杀,想来那老丈也是……”
我心知无论那老人是不是伤流觞之人的内应,他都定然无法善终,于是也叹了一声,又问道:“可能看出伤你之人的来历路数?”
流觞微微皱眉,摇头道:“那人武功很杂,似是融会了许多门派的功夫,然而功力又不低,仓促之间,实是看不出那人来历。”顿了顿,又道:“为了甩开那些人,我还绕到了城外,耽搁了将近一天光景,是以决计不会有人知晓流觞的来历。”
我缓缓点了点头,抬眼看到他苍白没有血色的面庞,心头有丝柔软的情绪升起,忍不住伸手过去,替他整了整衣领,微微埋怨道:“可你竟又受了伤,我不是说过么,最重要的是要你毫发无伤地回来。”
流觞雪白的面庞浮起一层美丽的红晕,目光垂下不敢看向我,低声道:“这铁片的来历,寻常铁匠所知甚少,流觞若是有辱使命,定然不敢回转的。”
我叹了口气,道:“罢了,你便是这个性子,倔起来,连我的话都不听了。你先好好将养几日,养好了伤,我才最是高兴。”
流觞点了点头,抬起头看我,眸中有淡淡的光辉,唇角微微弯起。
我觉得他如此的微笑,竟是美丽得耀眼,我不敢多看,忙转开眼神,道:“如此我便不扰你了,你什么也不要想,早日康复才是正理。”言毕向他点了点头,便出了屋门。
回到房里,丹青进了一盏热热的杏仁酪,我小口小口地抿着,却根本品不出什么滋味,只是沉浸在沉重的思绪里。
若是那老丈没有骗流觞,那么这铁片便很有可能就是李渊用过的大裘冕上的东西了。而有资格碰到大裘冕这等物事之人,又有几个?除了当年李渊身边的贴身奴才,也便只有李渊本人了。
……会不会,竟是长孙无忌私下里囚禁了李渊以图大事,而李渊趁其不备逃了出来,逃到那个秘道之中,被机关铁箭射中,临死之前在铁片上刻下了那些字?
想至此,我忍不住噎了一下,笑了出来。
这也太天马行空了,还真是在前世电视剧和小说看多了。更何况,如果那老人说的全是假话,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裘冕上的金铁呢?
但是……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啊……
我眉头又拧了起来,方才忘了向流觞要回铁片了。待明日要了回来,妥帖收好了,改日还得再找人打听一下才是。
如果是真的……那么,这实在是扳倒长孙一脉的绝佳机会。
我这样想着,无意识地用汤匙在杏仁酪粘稠的表面划着圈,长孙无忌的确是胆子大,野心也大,可是……谋弑先帝,他的胆子,竟当真大到如此地步么?
而自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地位已然稳固,李渊也形同软禁,并没有丝毫威胁了。这样做,又对他有什么好处?
重要的是,如果此事竟是真的,那么李世民究竟知不知情?
还有,要不要先将此事密报给李恪?
想到李恪,我心里忽然打了个突,有种古怪的凉意袭上全身。皱了皱眉,罢了,只是个捕风捉影的消息而已,暂时……便先不告诉他了吧。
过了几日,房遗爱回府告诉我,上元节那日的行刺一案,由于涉及到了突厥外族之人,李世民之意本是要彻查,然而执失思力却以征伐高丽在即,诸事繁杂不宜劳动有司为由,将此事的调查工作亲揽了下来,而调查结果又十分出人意料,竟只有寥寥数语,意思就是生意人之间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以致酿成祸事,并非行刺。
房遗爱对此大为不解,而我心下也是疑虑重重,那晚的情形,我看得很清楚,决不是什么路人之间的争执,那是实实在在、真刀实枪的刺客。
看来,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执失思力竟是着意要息事宁人了。
而似乎也是因为伐高丽之事迫在眉睫,李世民竟也无暇过问此事了。
贞观十八年的整个春季平静无波地过去了。一直到初夏六月份,我都只是呆在房府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镇日只是看书写字赏花,间或进宫看望一下韦贵妃,不说像不像前世的宅女,至少倒也颇有点像这一世那些典型的大家小姐了。
自然,我也是有四个多月,没有见到辩机。
不过,平静的日子里倒也有小插曲发生。一向不怎么与朝廷高官来往的执失思力大人,这几个月来竟也到房府走动了几次,而每次他一来,采绿总也要消失上几个时辰。
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然而又隐隐有些忧虑,以采绿的身份,便算是我以公主之名将她赐给执失思力,最多也只能是个如夫人,不可能是正室的。然而我又怎么舍得那小丫头给别人做小?
同时,也对执失思力有些不满,过了这么久,为何还不开口向我提起此事?莫非竟真只是把采绿当成玩物么?
这样一来,我便更不放心采绿和他这样下去了。
我又很有些担心采绿是不是已被他诱骗了身子去,也曾旁敲侧击地问起过,然而采绿虽然脸红得不像话,态度却是倔强又坚定,坦诚自己确是爱慕执失将军,却断不会做出那等婚前失身的事来。
如此,我倒也放了心,采绿虽然年纪小,在这些事上到底也是谨慎的。
然而看她那样子,竟是对执失思力用情已深,如此……倒更加不好办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便到了七月份。
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三日,李世民下诏,遣营州都督张俭率幽州、营州兵,及契丹、靺鞨二部,一同挺进辽东,算是打响了对高丽的第一战。
伐高丽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毕竟远隔千里,况且又是“侵略”的一方,是以身在长安的人们——尤其是女人们,依旧日日沉湎在富贵繁花、锦绣诗酒的日子里,丝毫感受不到半点战争的气氛。
我当然也是如此,依稀记得唐太宗对高丽的讨伐,成果并不显著,真正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那得到玄宗的时候了。心下只是淡漠,然而淡漠的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忧虑着。
李世民死在贞观二十三年的五月份,离此已经不到五年了。而一旦踏入唐高宗的时代,也离历史上高阳的死期不远了。
高阳受“房遗爱谋反案”的牵连,因而被高宗赐死,同时受牵连而死的还有李恪、巴陵公主等人,然而我却丝毫不怀疑这是长孙无忌为了排除异己而使出的阴招。
可是,我到底该怎么做?
依靠李恪的势力扳倒长孙无忌?
假死什么的逃出宫廷?
前者,我至今尚未看出李恪拥有与长孙无忌抗衡之实力的苗头来;后者——这真是笑话了,我一个自小娇生惯养长大的公主,十指不沾阳春水,在宫外又没什么势力,出去了,靠什么活下去?投奔李恪去么?那又和第一条有什么区别?
可是,作为和不作为,又毕竟有区别。不作为,那是必死,作为,那是可能死。
我暗暗叹了口气,终于决定暂时抛下那些对李恪的隐隐的怀疑,待到新年他回京的时候,便把我所知的坦诚告诉他吧。
没过一个月,张俭率领的先头部队便传来了捷报,李世民大喜,当即设了庆功宴在长安遥寄。而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亲征事宜了。
我几次进宫探望,都没有再见到李世民的面,韦贵妃看得出憔悴了许多,但见了我还是强颜欢笑,只是言语之间也忍不住深深的忧虑。
“你父皇春秋已高,此番竟是要御驾亲征,唉……”
我一时也找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只能握住她的手,扯些不相干的话题逗她一乐。
自长孙皇后和魏征去后,宫中府中便再无一人能直言圣过,而李世民身为帝王的固有的好大喜功的缺点,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很快便到了十一月初,这日,近来已经很少过来找我聊天的房遗爱,竟踏进了我的房门。
当时我正伏案练字,听到推门声,抬头看了一眼,又低下了头继续写,口中道:“哟,稀客啊,怎的想起来到我这里了?”
房遗爱没有说话,只是默默走了过来,站在我身旁,瞧了一会儿我写字,半晌笑道:“你这字倒是练得越发好了。”
我得意道:“那是自然,本来功底就好嘛。”
房遗爱鼻子里嗤了一声,道:“也不知羞。瞧我写几个。”说着便伸出手来跟我要笔。
我撇了撇嘴,把笔递给他,让到一旁,笑道:“你的字,难道便比我好上许多么?”
房遗爱但笑不语,拿笔饱蘸了浓墨,凝了凝神,提笔写了下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循着他写的,慢慢往下读去,末了,抬头看了他一眼,心中一动,皱眉道:“你写这个做什么?”
房遗爱放下笔,抬起头望住我,唇角依旧是一丝淡淡的笑意:“陛下打算在这月十四,派李绩将军率军再伐高丽,你知道么?”
我看着他的神情,心头莫名升起一丝不安,又想起他方才写的那首《采薇》,心下蓦然一惊,脱口道:“你竟是想要随军出征么?”
房遗爱唇畔笑意更深,眼神闪亮,忽地踱开数步,而后站定,望着我道:“不错。我正是想要随同李将军出征,已给陛下上折子请缨了。”
我心头一阵发堵,不知道说什么好,看着他颇有点意气风发的小脸,忽然有种“小孩子也来添乱” 的感觉,一时有点啼笑皆非,半晌方开口道:“你……怎的这么突然……却是为了什么?”
许是看我表情古怪,房遗爱脸色红了红,眉宇间浮起淡淡羞恼,道:“这又有什么为什么?生为男儿,自当沙场征战,马革裹尸还,博一二军功回来,也是为我大唐开疆拓土的不世功业。”顿了顿,又道:“况且我领这驸马都尉散骑常侍的差事已久,总不能白担着武官的名头吧?”
我看着他,有点想笑,却又笑不出来,瞥眼又见到他写的那几句诗,想到这几句之后的内容,心头一沉,叹道:“这原是好事,只是你既心意已决,出征在即,便当讨个好彩头,又为何写出这几句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房遗爱一愣,脸色微变,随即撇嘴道:“不过几句诗而已,顾虑那么多做什么?只是想到什么便写了什么罢了。”
言毕,他半晌不语,忽地抬起头看着我,脸色较方才更红了些,眼神却更亮了些,缓缓开口道:“我只希望,今日所见依依杨柳,待到凯旋之日,依旧是旧景如昨。”
我不知如何反应,却见他忽地走近了几步,手指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微微颤抖地在我唇上轻啄了一下,眼神晶亮地看着我,低声道:“夭夭,我说过,我会做给你看的。我会成为——真正配得上公主的驸马。”
我闻言,心潮微微涌动,抿了抿唇,想说些安慰的话,然而他却伸出食指按住了我的唇,笑道:“有什么话,且待我回来,再说给我听吧。”
言毕,他便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了。
我一时还有些呆愣,木木地坐进椅子里,撑着腮出神,直至良久。
李世民对于房遗爱的求上进十分满意,当庭准奏。
十一月十四日,诏令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水军自莱州渡海赴平壤;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为副,率步骑兵六万众及兰、河二州降胡兵赴辽东,而房遗爱,正是此次李绩大军的先行官。
出征那日,我站在房府假山之上,最高的那座亭里,金风菊香在侧,向东方遥遥敬了一杯酒。
还是那句话,不求他有功,但求他能平安归来。
是日向晚,许久未曾晤面的房遗直造访含宜馆,我颇是吃惊,便道:“大公子怎的过来了?可要一起用晚膳么?”
然而房遗直只是沉着一张俊脸,定定地看着我,半晌,方开口道:“前几日……遗爱来找过你,说过随军出征之事。”
他这说的,不像询问也不像陈述,让我忍不住皱了皱眉,道:“是啊,怎么了?”
房遗直闻言,闭上了眼睛,一向平静的脸庞上,竟流露出了些许痛苦之色。
我心下更疑,方欲开口询问,他却猛然睁开了眼来,神色竟有几分狠厉,低声道:“但愿……你日后不要恨我。”
我吃了一惊,奇道:“大公子说得这什么话?我又怎会恨你?”他该不会是又想到以前的高阳和他之间的那点破事儿了吧?
房遗直又是良久不语,就在我等得不耐烦想要开口发问的时候,他才摇了摇头,叹道:“不,我说错了,是……但愿你日后不要太过伤心。”
我闻言更加奇怪,不解之余,更多的却是惊讶,道:“大公子是何意?还请明示。”
房遗直只是摇了摇头,深深看了我一眼,转身离开了。
他走得很快,我都来不及出言挽留,他便走远了,我只得一个人在那处苦思冥想,却死活想不出什么头绪来。
然而,仅仅只是过了一个多月,差不多腊月中旬的时候,我便知道房遗直是什么意思了。
那日,是个晴好的艳阳天,虽是隆冬季节,但暖阳高照,再加上临近新年,宫中府中各处都忙碌了起来,各处要备下的年礼礼单、各种事务已摆在了我的面前,虽然忙碌,却也是有滋有味。
“丹青,你且先去看看父皇和母妃那处的礼可备好了,旁的都可先搁下,这两样可是要紧的。”我伏案运笔如飞,头也不抬地冲丹青道。
“是,公主。”丹青脆声答道,匆匆下去办事了。
忽地,门外响起匆忙的脚步声,采绿气喘吁吁闯了进来,道:“公主,公主,房大人求见,现下正在外面候着呢,您看……”
我一惊,抬头道:“怎么办的差,还不请大人进来奉茶?怎好怠慢了去?”一边说着,一边已经起身向外走去,心里疑窦大生,却是何等大事,竟让房玄龄亲自过来找我?
到了外间,见到房玄龄正坐在椅上,神情木然,脸色灰败,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此次一见,竟感觉又苍老了许多。
我心下一惊,浓浓的不安升了起来,忙走了过去,亲自给他倒了杯茶,双手奉了过去,道:“司空大人?司空大人?”
房玄龄猛然回过神来,见了我,连忙起身,接过茶盏,一叠声地赔罪。
我叹了口气,道:“司空大人切莫多礼了,到底是何事,竟令您亲自前来?”
房玄龄滞了一滞,忽然闭了闭眼睛,静默了一会儿,低声道:“公主……请节哀。”
“啊?”我不明所以,节哀?节什么哀?李世民还没到死的时候吧?难道……是韦贵妃?也不对啊,前天才进宫去看望了她,精神还是很不错的啊。
房玄龄垂下了头,我看不见他的神情,良久,方才听到他沉沉地说道:“遗爱他……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防抽,于是在作者有P放这里再把这章正文放一下。
<font size=3 face=黑体 color=#0000CD>我被这个念头骇住了,一时有点愣怔,然而心下又是出奇的清醒,脱口问道:“你说的那个老丈……现下如何了?”
流觞的声音低了低,道:“我原是给了那老丈一些银两,劝他速离此地的,但之后……我被人追杀,想来那老丈也是……”
我心知无论那老人是不是伤流觞之人的内应,他都定然无法善终,于是也叹了一声,又问道:“可能看出伤你之人的来历路数?”
流觞微微皱眉,摇头道:“那人武功很杂,似是融会了许多门派的功夫,然而功力又不低,仓促之间,实是看不出那人来历。”顿了顿,又道:“为了甩开那些人,我还绕到了城外,耽搁了将近一天光景,是以决计不会有人知晓流觞的来历。”
我缓缓点了点头,抬眼看到他苍白没有血色的面庞,心头有丝柔软的情绪升起,忍不住伸手过去,替他整了整衣领,微微埋怨道:“可你竟又受了伤,我不是说过么,最重要的是要你毫发无伤地回来。”
流觞雪白的面庞浮起一层美丽的红晕,目光垂下不敢看向我,低声道:“这铁片的来历,寻常铁匠所知甚少,流觞若是有辱使命,定然不敢回转的。”
我叹了口气,道:“罢了,你便是这个性子,倔起来,连我的话都不听了。你先好好将养几日,养好了伤,我才最是高兴。”
流觞点了点头,抬起头看我,眸中有淡淡的光辉,唇角微微弯起。
我觉得他如此的微笑,竟是美丽得耀眼,我不敢多看,忙转开眼神,道:“如此我便不扰你了,你什么也不要想,早日康复才是正理。”言毕向他点了点头,便出了屋门。
回到房里,丹青进了一盏热热的杏仁酪,我小口小口地抿着,却根本品不出什么滋味,只是沉浸在沉重的思绪里。
若是那老丈没有骗流觞,那么这铁片便很有可能就是李渊用过的大裘冕上的东西了。而有资格碰到大裘冕这等物事之人,又有几个?除了当年李渊身边的贴身奴才,也便只有李渊本人了。
……会不会,竟是长孙无忌私下里囚禁了李渊以图大事,而李渊趁其不备逃了出来,逃到那个秘道之中,被机关铁箭射中,临死之前在铁片上刻下了那些字?
想至此,我忍不住噎了一下,笑了出来。
这也太天马行空了,还真是在前世电视剧和小说看多了。更何况,如果那老人说的全是假话,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裘冕上的金铁呢?
但是……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啊……
我眉头又拧了起来,方才忘了向流觞要回铁片了。待明日要了回来,妥帖收好了,改日还得再找人打听一下才是。
如果是真的……那么,这实在是扳倒长孙一脉的绝佳机会。
我这样想着,无意识地用汤匙在杏仁酪粘稠的表面划着圈,长孙无忌的确是胆子大,野心也大,可是……谋弑先帝,他的胆子,竟当真大到如此地步么?
而自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地位已然稳固,李渊也形同软禁,并没有丝毫威胁了。这样做,又对他有什么好处?
重要的是,如果此事竟是真的,那么李世民究竟知不知情?
还有,要不要先将此事密报给李恪?
想到李恪,我心里忽然打了个突,有种古怪的凉意袭上全身。皱了皱眉,罢了,只是个捕风捉影的消息而已,暂时……便先不告诉他了吧。
过了几日,房遗爱回府告诉我,上元节那日的行刺一案,由于涉及到了突厥外族之人,李世民之意本是要彻查,然而执失思力却以征伐高丽在即,诸事繁杂不宜劳动有司为由,将此事的调查工作亲揽了下来,而调查结果又十分出人意料,竟只有寥寥数语,意思就是生意人之间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以致酿成祸事,并非行刺。
房遗爱对此大为不解,而我心下也是疑虑重重,那晚的情形,我看得很清楚,决不是什么路人之间的争执,那是实实在在、真刀实枪的刺客。
看来,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执失思力竟是着意要息事宁人了。
而似乎也是因为伐高丽之事迫在眉睫,李世民竟也无暇过问此事了。
贞观十八年的整个春季平静无波地过去了。一直到初夏六月份,我都只是呆在房府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镇日只是看书写字赏花,间或进宫看望一下韦贵妃,不说像不像前世的宅女,至少倒也颇有点像这一世那些典型的大家小姐了。
自然,我也是有四个多月,没有见到辩机。
不过,平静的日子里倒也有小插曲发生。一向不怎么与朝廷高官来往的执失思力大人,这几个月来竟也到房府走动了几次,而每次他一来,采绿总也要消失上几个时辰。
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然而又隐隐有些忧虑,以采绿的身份,便算是我以公主之名将她赐给执失思力,最多也只能是个如夫人,不可能是正室的。然而我又怎么舍得那小丫头给别人做小?
同时,也对执失思力有些不满,过了这么久,为何还不开口向我提起此事?莫非竟真只是把采绿当成玩物么?
这样一来,我便更不放心采绿和他这样下去了。
我又很有些担心采绿是不是已被他诱骗了身子去,也曾旁敲侧击地问起过,然而采绿虽然脸红得不像话,态度却是倔强又坚定,坦诚自己确是爱慕执失将军,却断不会做出那等婚前失身的事来。
如此,我倒也放了心,采绿虽然年纪小,在这些事上到底也是谨慎的。
然而看她那样子,竟是对执失思力用情已深,如此……倒更加不好办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便到了七月份。
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三日,李世民下诏,遣营州都督张俭率幽州、营州兵,及契丹、靺鞨二部,一同挺进辽东,算是打响了对高丽的第一战。
伐高丽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毕竟远隔千里,况且又是“侵略”的一方,是以身在长安的人们——尤其是女人们,依旧日日沉湎在富贵繁花、锦绣诗酒的日子里,丝毫感受不到半点战争的气氛。
我当然也是如此,依稀记得唐太宗对高丽的讨伐,成果并不显著,真正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那得到玄宗的时候了。心下只是淡漠,然而淡漠的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忧虑着。
李世民死在贞观二十三年的五月份,离此已经不到五年了。而一旦踏入唐高宗的时代,也离历史上高阳的死期不远了。
高阳受“房遗爱谋反案”的牵连,因而被高宗赐死,同时受牵连而死的还有李恪、巴陵公主等人,然而我却丝毫不怀疑这是长孙无忌为了排除异己而使出的阴招。
可是,我到底该怎么做?
依靠李恪的势力扳倒长孙无忌?
假死什么的逃出宫廷?
前者,我至今尚未看出李恪拥有与长孙无忌抗衡之实力的苗头来;后者——这真是笑话了,我一个自小娇生惯养长大的公主,十指不沾阳春水,在宫外又没什么势力,出去了,靠什么活下去?投奔李恪去么?那又和第一条有什么区别?
可是,作为和不作为,又毕竟有区别。不作为,那是必死,作为,那是可能死。
我暗暗叹了口气,终于决定暂时抛下那些对李恪的隐隐的怀疑,待到新年他回京的时候,便把我所知的坦诚告诉他吧。
没过一个月,张俭率领的先头部队便传来了捷报,李世民大喜,当即设了庆功宴在长安遥寄。而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亲征事宜了。
我几次进宫探望,都没有再见到李世民的面,韦贵妃看得出憔悴了许多,但见了我还是强颜欢笑,只是言语之间也忍不住深深的忧虑。
“你父皇春秋已高,此番竟是要御驾亲征,唉……”
我一时也找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只能握住她的手,扯些不相干的话题逗她一乐。
自长孙皇后和魏征去后,宫中府中便再无一人能直言圣过,而李世民身为帝王的固有的好大喜功的缺点,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很快便到了十一月初,这日,近来已经很少过来找我聊天的房遗爱,竟踏进了我的房门。
当时我正伏案练字,听到推门声,抬头看了一眼,又低下了头继续写,口中道:“哟,稀客啊,怎的想起来到我这里了?”
房遗爱没有说话,只是默默走了过来,站在我身旁,瞧了一会儿我写字,半晌笑道:“你这字倒是练得越发好了。”
我得意道:“那是自然,本来功底就好嘛。”
房遗爱鼻子里嗤了一声,道:“也不知羞。瞧我写几个。”说着便伸出手来跟我要笔。
我撇了撇嘴,把笔递给他,让到一旁,笑道:“你的字,难道便比我好上许多么?”
房遗爱但笑不语,拿笔饱蘸了浓墨,凝了凝神,提笔写了下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循着他写的,慢慢往下读去,末了,抬头看了他一眼,心中一动,皱眉道:“你写这个做什么?”
房遗爱放下笔,抬起头望住我,唇角依旧是一丝淡淡的笑意:“陛下打算在这月十四,派李绩将军率军再伐高丽,你知道么?”
我看着他的神情,心头莫名升起一丝不安,又想起他方才写的那首《采薇》,心下蓦然一惊,脱口道:“你竟是想要随军出征么?”
房遗爱唇畔笑意更深,眼神闪亮,忽地踱开数步,而后站定,望着我道:“不错。我正是想要随同李将军出征,已给陛下上折子请缨了。”
我心头一阵发堵,不知道说什么好,看着他颇有点意气风发的小脸,忽然有种“小孩子也来添乱” 的感觉,一时有点啼笑皆非,半晌方开口道:“你……怎的这么突然……却是为了什么?”
许是看我表情古怪,房遗爱脸色红了红,眉宇间浮起淡淡羞恼,道:“这又有什么为什么?生为男儿,自当沙场征战,马革裹尸还,博一二军功回来,也是为我大唐开疆拓土的不世功业。”顿了顿,又道:“况且我领这驸马都尉散骑常侍的差事已久,总不能白担着武官的名头吧?”
我看着他,有点想笑,却又笑不出来,瞥眼又见到他写的那几句诗,想到这几句之后的内容,心头一沉,叹道:“这原是好事,只是你既心意已决,出征在即,便当讨个好彩头,又为何写出这几句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房遗爱一愣,脸色微变,随即撇嘴道:“不过几句诗而已,顾虑那么多做什么?只是想到什么便写了什么罢了。”
言毕,他半晌不语,忽地抬起头看着我,脸色较方才更红了些,眼神却更亮了些,缓缓开口道:“我只希望,今日所见依依杨柳,待到凯旋之日,依旧是旧景如昨。”
我不知如何反应,却见他忽地走近了几步,手指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微微颤抖地在我唇上轻啄了一下,眼神晶亮地看着我,低声道:“夭夭,我说过,我会做给你看的。我会成为——真正配得上公主的驸马。”
我闻言,心潮微微涌动,抿了抿唇,想说些安慰的话,然而他却伸出食指按住了我的唇,笑道:“有什么话,且待我回来,再说给我听吧。”
言毕,他便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了。
我一时还有些呆愣,木木地坐进椅子里,撑着腮出神,直至良久。
李世民对于房遗爱的求上进十分满意,当庭准奏。
十一月十四日,诏令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水军自莱州渡海赴平壤;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为副,率步骑兵六万众及兰、河二州降胡兵赴辽东,而房遗爱,正是此次李绩大军的先行官。
出征那日,我站在房府假山之上,最高的那座亭里,金风菊香在侧,向东方遥遥敬了一杯酒。
还是那句话,不求他有功,但求他能平安归来。
是日向晚,许久未曾晤面的房遗直造访含宜馆,我颇是吃惊,便道:“大公子怎的过来了?可要一起用晚膳么?”
然而房遗直只是沉着一张俊脸,定定地看着我,半晌,方开口道:“前几日……遗爱来找过你,说过随军出征之事。”
他这说的,不像询问也不像陈述,让我忍不住皱了皱眉,道:“是啊,怎么了?”
房遗直闻言,闭上了眼睛,一向平静的脸庞上,竟流露出了些许痛苦之色。
我心下更疑,方欲开口询问,他却猛然睁开了眼来,神色竟有几分狠厉,低声道:“但愿……你日后不要恨我。”
我吃了一惊,奇道:“大公子说得这什么话?我又怎会恨你?”他该不会是又想到以前的高阳和他之间的那点破事儿了吧?
房遗直又是良久不语,就在我等得不耐烦想要开口发问的时候,他才摇了摇头,叹道:“不,我说错了,是……但愿你日后不要太过伤心。”
我闻言更加奇怪,不解之余,更多的却是惊讶,道:“大公子是何意?还请明示。”
房遗直只是摇了摇头,深深看了我一眼,转身离开了。
他走得很快,我都来不及出言挽留,他便走远了,我只得一个人在那处苦思冥想,却死活想不出什么头绪来。
然而,仅仅只是过了一个多月,差不多腊月中旬的时候,我便知道房遗直是什么意思了。
那日,是个晴好的艳阳天,虽是隆冬季节,但暖阳高照,再加上临近新年,宫中府中各处都忙碌了起来,各处要备下的年礼礼单、各种事务已摆在了我的面前,虽然忙碌,却也是有滋有味。
“丹青,你且先去看看父皇和母妃那处的礼可备好了,旁的都可先搁下,这两样可是要紧的。”我伏案运笔如飞,头也不抬地冲丹青道。
“是,公主。”丹青脆声答道,匆匆下去办事了。
忽地,门外响起匆忙的脚步声,采绿气喘吁吁闯了进来,道:“公主,公主,房大人求见,现下正在外面候着呢,您看……”
我一惊,抬头道:“怎么办的差,还不请大人进来奉茶?怎好怠慢了去?”一边说着,一边已经起身向外走去,心里疑窦大生,却是何等大事,竟让房玄龄亲自过来找我?
到了外间,见到房玄龄正坐在椅上,神情木然,脸色灰败,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此次一见,竟感觉又苍老了许多。
我心下一惊,浓浓的不安升了起来,忙走了过去,亲自给他倒了杯茶,双手奉了过去,道:“司空大人?司空大人?”
房玄龄猛然回过神来,见了我,连忙起身,接过茶盏,一叠声地赔罪。
我叹了口气,道:“司空大人切莫多礼了,到底是何事,竟令您亲自前来?”
房玄龄滞了一滞,忽然闭了闭眼睛,静默了一会儿,低声道:“公主……请节哀。”
“啊?”我不明所以,节哀?节什么哀?李世民还没到死的时候吧?难道……是韦贵妃?也不对啊,前天才进宫去看望了她,精神还是很不错的啊。
房玄龄垂下了头,我看不见他的神情,良久,方才听到他沉沉地说道:“遗爱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