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在街上看到表弟媳妇坐在人家的店铺前闲话,我便过去看了看孩子。小家伙长得挺好,不管大人此刻是不是聊得热火朝天,反正她是呼呼地睡得安稳。我让弟妹给我抱一下孩子,不过这抱孩子也是个技巧活,不到两个月的孩子,身子骨还不硬朗,抱在手里总觉得战战兢兢,就怕把孩子给摔着了。我姐孩子小的时候从不给我抱,说得慌手慌脚的,孩子搁我手里不安全。所以,鉴于这安全,我还是把孩子还给了弟妹。
“二姐,那么喜欢孩子就赶快结婚生一个呗!”弟妹见我看着孩子那个高兴劲,也就顺口那么一说了。但这说完了才发现话没对,所以那脸上有些许的歉意。我笑了笑,也就把这事给带过去了,只是心里难免有点失落。
“二姐,姨妈上次回来没说什么?”弟妹抱着孩子又问。
“说,当然有说了。不过,我是‘四季豆’嘛!”弟妹听我这般说,便笑了起来。我就是那种油盐不进的人,到这把年纪了倒是显得比早几年固执些。
“于夏!”正闲话着,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回头看到苏琴背着个大背篓,就站在不远处叫我。
“去哪儿啊?”我问了一句。
“去给饭馆送醋。你这一大早就在这里混日子,看来最近没少挣钱啊!”
我走到那丫头身边,踮着脚往她那背篓里看了一眼,醋还不少,估计得有三十四斤。
“看样子你们家生意不错嘛!”
“挣点辛苦钱,比不上你一天就能挣一千块。”听这丫头挖苦我,我哪是那吃亏的人,立马就回了嘴。“我哪比得上你,怎么着你也是‘富二代’,是有产业的人。”
“死丫头,一句都不肯认输。你呀,就这脾气还想找个好人家嫁了不成。”
“你这是咒我啊!我要真嫁不出去,以后你得给我养老。”
我跟苏琴从幼儿园起就在一起,说是好得穿一条裤子也完全不为过。当初苏琴谈朋友那会儿,我也没少给她出谋划策。什么欲擒故纵啊,还是什么广泛撒网重点培养啊,反正好招烂招都出过,至于这结果嘛,大家也已经看到了。这什么招都不会苏琴早已为人妻为人母,有一个幸福的小家。而我,我这个想太多的人反倒是孤家寡人,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报应。
苏琴读书不好,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没少抄我的作业。若要说我的脑子比苏琴聪明多少,那倒不然。或许就像郑桐说的那样,我比较容易想太多,想太多的女人事也就多。苏琴比我简单,所以爱情也很简单。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拒绝。她不懂搞什么暧昧,又或者是根本就没有想过搞暧昧,所以姻缘倒是比我要好。生命里当然也出现过那么两个不错的男人,但不错的男人后来都成了别人的老公,独留下我。
“你家公子呢?没吵着跟你上街?”
“别提啦。那小子,放假去他爷爷奶奶那里待了半个月回来,简直能上房揭瓦,天天在家跟我吵架。我现在是巴不得赶快开学,送他去幼儿园就好了,省得在家烦死了。”
听苏琴这么说的时候,我才发现夏天好像渐渐地去了。八月下旬的重庆还是很热的。这个时候,农村里基本上已经收割了稻谷,就指着有个好天气把粮食给晒干。不过,重庆的夏天多雷雨,看着艳阳高照,没准一个转身就乌云密布,然后大雨倾盆。所以,夏天晒粮食的时候就得注意雷雨,当地人俗称‘打偏通’。出镇子随便走一走,便能看到农户家地坝里晒着粮食,那也算是一道风景线了。
我别了苏琴一直往镇外走。若是在七八年前,走出去便能看到很多农田,但后因三峡移民、搬迁,很多田地都被征用了,如今那些农田之上建起了楼房。远远的虽然看着漂亮,但总觉得少了些乡村的气息。太阳很毒,路上遇到认识的人,笑问我这是去哪里。其实我也没有目的地,只是那样走着,就好像我常一个人在梨乡溪边晃悠一样。
小镇上的生活基本上是一尘不变,即便是这样,我也喜欢这种宁静与安祥。老太太在预先没有告知的情况下回了家,说是要回来买点新米给我姐熬粥,我有些不屑。怀个孩子就使劲地使唤老妈,有能耐她去使唤她婆婆去。
“妈,你照顾姐,是不是也能照顾一下我。”看着老太太正数着早上去农家买的土鸡蛋,我有些不满地说。
“等你怀孩子,我也侍候你。”老太太头也没抬地说了一句。一下子,把我噎得半天没说出话来。
老姐第一胎是个女儿,姐夫和婆家人虽没说什么,但想要个儿子的想法很明显,所以老姐才又怀了第二胎。我不知道为什么这年头还有要生儿子的想法,不知道现在男人没钱连媳妇都娶不上吗,不知道还生儿子来干嘛。我没有说这些废话,因为老太太不高兴我说这些,她会说我不懂,没准还会跟我翻脸。由此可见,这老太太也想要个外孙。
老太太临走的时候说,她不是非要逼我嫁人,只是做妈的心。女儿快三十了,连个对象也没有,任谁做父母也得着急。我没有反驳,我也不是不想结婚,这不是结不了嘛。当初被赶鸭子上架去相亲的时候,母亲这样劝我,两个人交往一段时间了总会有感情的,而且好多人也是那样过来的。于是,我顺了母亲的心意,就那样跟李存夕处着。事实上,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在一起,所以不会感觉到对方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他也尽可能地迁就我。所以,我也曾相信感情原来可以那样培养。但结果,结果就是现在这样了。我不是说李存夕不好,或许只是不那么适合。相对于李存夕,或者我也并不那么好吧。
“李存夕就没再来过电话?”送老太太上车的时候,她又问了一句。
“还来什么电话,不是都结束了嘛!”
老太太叹了口气,像是很婉惜失去那样的女婿。
往回走的时候接到刘老师的电话,说是周末有个同学聚会,让我那天腾出时间来。再细问都有谁时,刘老师若有些激动地说要保密。男人通常有这种反映,大凡是有多年不见的女同学出现了,还有可能是他当初爱慕的对象。这还真不是我想太多,只是在通常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的脑子里快速地闪过一些人的名字,当初跟刘老师有瓜葛的女生逃不出那几个人去,只是最后定格在班花上面却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二姐,那么喜欢孩子就赶快结婚生一个呗!”弟妹见我看着孩子那个高兴劲,也就顺口那么一说了。但这说完了才发现话没对,所以那脸上有些许的歉意。我笑了笑,也就把这事给带过去了,只是心里难免有点失落。
“二姐,姨妈上次回来没说什么?”弟妹抱着孩子又问。
“说,当然有说了。不过,我是‘四季豆’嘛!”弟妹听我这般说,便笑了起来。我就是那种油盐不进的人,到这把年纪了倒是显得比早几年固执些。
“于夏!”正闲话着,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回头看到苏琴背着个大背篓,就站在不远处叫我。
“去哪儿啊?”我问了一句。
“去给饭馆送醋。你这一大早就在这里混日子,看来最近没少挣钱啊!”
我走到那丫头身边,踮着脚往她那背篓里看了一眼,醋还不少,估计得有三十四斤。
“看样子你们家生意不错嘛!”
“挣点辛苦钱,比不上你一天就能挣一千块。”听这丫头挖苦我,我哪是那吃亏的人,立马就回了嘴。“我哪比得上你,怎么着你也是‘富二代’,是有产业的人。”
“死丫头,一句都不肯认输。你呀,就这脾气还想找个好人家嫁了不成。”
“你这是咒我啊!我要真嫁不出去,以后你得给我养老。”
我跟苏琴从幼儿园起就在一起,说是好得穿一条裤子也完全不为过。当初苏琴谈朋友那会儿,我也没少给她出谋划策。什么欲擒故纵啊,还是什么广泛撒网重点培养啊,反正好招烂招都出过,至于这结果嘛,大家也已经看到了。这什么招都不会苏琴早已为人妻为人母,有一个幸福的小家。而我,我这个想太多的人反倒是孤家寡人,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报应。
苏琴读书不好,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没少抄我的作业。若要说我的脑子比苏琴聪明多少,那倒不然。或许就像郑桐说的那样,我比较容易想太多,想太多的女人事也就多。苏琴比我简单,所以爱情也很简单。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拒绝。她不懂搞什么暧昧,又或者是根本就没有想过搞暧昧,所以姻缘倒是比我要好。生命里当然也出现过那么两个不错的男人,但不错的男人后来都成了别人的老公,独留下我。
“你家公子呢?没吵着跟你上街?”
“别提啦。那小子,放假去他爷爷奶奶那里待了半个月回来,简直能上房揭瓦,天天在家跟我吵架。我现在是巴不得赶快开学,送他去幼儿园就好了,省得在家烦死了。”
听苏琴这么说的时候,我才发现夏天好像渐渐地去了。八月下旬的重庆还是很热的。这个时候,农村里基本上已经收割了稻谷,就指着有个好天气把粮食给晒干。不过,重庆的夏天多雷雨,看着艳阳高照,没准一个转身就乌云密布,然后大雨倾盆。所以,夏天晒粮食的时候就得注意雷雨,当地人俗称‘打偏通’。出镇子随便走一走,便能看到农户家地坝里晒着粮食,那也算是一道风景线了。
我别了苏琴一直往镇外走。若是在七八年前,走出去便能看到很多农田,但后因三峡移民、搬迁,很多田地都被征用了,如今那些农田之上建起了楼房。远远的虽然看着漂亮,但总觉得少了些乡村的气息。太阳很毒,路上遇到认识的人,笑问我这是去哪里。其实我也没有目的地,只是那样走着,就好像我常一个人在梨乡溪边晃悠一样。
小镇上的生活基本上是一尘不变,即便是这样,我也喜欢这种宁静与安祥。老太太在预先没有告知的情况下回了家,说是要回来买点新米给我姐熬粥,我有些不屑。怀个孩子就使劲地使唤老妈,有能耐她去使唤她婆婆去。
“妈,你照顾姐,是不是也能照顾一下我。”看着老太太正数着早上去农家买的土鸡蛋,我有些不满地说。
“等你怀孩子,我也侍候你。”老太太头也没抬地说了一句。一下子,把我噎得半天没说出话来。
老姐第一胎是个女儿,姐夫和婆家人虽没说什么,但想要个儿子的想法很明显,所以老姐才又怀了第二胎。我不知道为什么这年头还有要生儿子的想法,不知道现在男人没钱连媳妇都娶不上吗,不知道还生儿子来干嘛。我没有说这些废话,因为老太太不高兴我说这些,她会说我不懂,没准还会跟我翻脸。由此可见,这老太太也想要个外孙。
老太太临走的时候说,她不是非要逼我嫁人,只是做妈的心。女儿快三十了,连个对象也没有,任谁做父母也得着急。我没有反驳,我也不是不想结婚,这不是结不了嘛。当初被赶鸭子上架去相亲的时候,母亲这样劝我,两个人交往一段时间了总会有感情的,而且好多人也是那样过来的。于是,我顺了母亲的心意,就那样跟李存夕处着。事实上,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在一起,所以不会感觉到对方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他也尽可能地迁就我。所以,我也曾相信感情原来可以那样培养。但结果,结果就是现在这样了。我不是说李存夕不好,或许只是不那么适合。相对于李存夕,或者我也并不那么好吧。
“李存夕就没再来过电话?”送老太太上车的时候,她又问了一句。
“还来什么电话,不是都结束了嘛!”
老太太叹了口气,像是很婉惜失去那样的女婿。
往回走的时候接到刘老师的电话,说是周末有个同学聚会,让我那天腾出时间来。再细问都有谁时,刘老师若有些激动地说要保密。男人通常有这种反映,大凡是有多年不见的女同学出现了,还有可能是他当初爱慕的对象。这还真不是我想太多,只是在通常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的脑子里快速地闪过一些人的名字,当初跟刘老师有瓜葛的女生逃不出那几个人去,只是最后定格在班花上面却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