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这是一段粉红色的回忆。以前每次回想起来,心里总会有些失落和遗憾。但是今天,坐在大巴车上回首这段往事,不再觉得失落,也没有遗憾。当年无法说出口的那些话就让它永藏心底吧,无论十年还是二十年,我都会记得曾经有那样一个男孩在我十八岁的如花岁月里那样灿烂过。
大巴车在镇上的十字街口停下。我清点了一下行李,然后喊了个棒棒帮我把行李挑回家。我的家在老街上,是现在镇上保存唯数不多的四合院之一。前几年镇上搞旅游开发,镇上的四合院都经过了修整,所以现在的居住条件要好很多。母亲在老街上开了家小店,卖诸如豆腐乳、包海椒、红薯粉、萝卜干一类的当地手工制作的特产。平时生意很淡,但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生意挺好。父亲以前是铁器社的工人,退休之后去城里帮姐姐带孩子。平时,只有我跟母亲在家。小镇上的生活平淡而安逸,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容易让人的心更加平和。
棒棒在店门口放下行李的时候,母亲正坐在店里织毛衣。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像是手里没活,浑身都不自在。我把钱给了棒棒,母亲也停下手中的毛线活,帮我把行李拿上楼。
“存夕来了几次电话,问你到家没有。”母亲上楼的时候跟我说。
“他怎么打到家里来了。”
“说你的手机一直关机。”
我从包里摸出了手机,果然还关着。下了飞机倒是把这事给忘了。
“你给存夕打个电话,省得他担心。”母亲下楼时叮嘱我。
李存夕,我的男朋友,现在西安某部服役,少校军衔。我们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也交往了一年多。虽然聚少离多,但感情还算不错。我一边拔着存夕的电话,一边往楼上去。因为是比较老的四合院,房子基本上也是全木结构,无论楼梯或是楼板,踩在上面难免会有嘎嘎的响声。存夕的电话通了,但很快被挂断。这意味着他现在不方便接电话。我没有再打,身体疲惫不堪,倒在床上连外套也懒得脱。
“于夏!”母亲的喊声惊醒了我的美梦,那桃花源一般的婺源即便是刚刚才离开,却已经开始想念。母亲的呼唤一声声的从楼下传来,那是叫我吃晚饭了。坐起身来,看了看床头上的闹钟,快七点了。春日的七点天还不算暗,天井里的那株白玉兰吐着芬芳。说起那株白玉兰,还是几年前我从一个同学家里挖回来的。把它种在天井里,每天推开窗便能看见。看见它,便会下意识地忆起方尘,忆起那个我们在春日夜晚网上的‘初见’。
给母亲带了一些婺源的特产,她虽然喜欢,但又心疼我花了那么多钱。说起来,我每一分钱都挣得不容易。每天坐在电脑前整理录音,经常会忙到半夜。有时候为了赶工,通宵工作也是常有的。偶尔也会接一些会议记录的活,虽然收费挺高,但那样的活也并不多。绝大多数时候我都在做整理录音的工作,诸如像一些记者的采访要整理成文稿,钱不见得多,但做起来却很辛苦。一个月下来能挣个三千来块,虽然说在这个小镇上算是比较高的收入了,但付出的却比得到的多。
存夕是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打来电话的。他说之前在开会,到现在会议才结束。知道我已经回到家里,他也放了心。我跟存夕交往这么久从没吵过嘴,但最近却因为结婚的事渐渐有了分歧。他希望结婚后我能跟他父母生活一段时间,说是那样可以培养感情,而且也觉得父母养育他那么多年,不能结婚了就把父母放在一边。我能理解他想尽孝的心情,但他常年不在家,让我独自在他们家生活,想想也会觉得别扭。我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答应,这也就成了我们心中的一个梗,只是谁也没有提起而已。
“昨天你姐来电话,问你结婚想要什么,她送你。”母亲收拾着碗筷,我坐在一边喝着茶。一直都有喝茶的习惯,这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不知不觉,这结婚的筹备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我对婚礼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简单的举行一个仪式,然后让亲朋好友见证一下就行了。
“让她给我钱吧。我什么都不缺,就缺钱!”我笑着跟母亲说。
“还真让你姐给说对了。”母亲也笑了起来。
“那我要多少呢?两万?会不会太多了?”
母亲没有理我,笑着去厨房收拾残局去了。我拿了抹布把饭桌清理干净,然后便上楼回自己房里。
打开电脑,QQ里有很多信息。其实,每天都有很多录音的活,从几十块到上百块不等,只要愿意做,钱也总是有得挣的。旅行回来,虽然有些疲惫,但花掉的大洋还得这样敲打着键盘一块一块地挣回来。
收拾行李的时候,机票从包里掉了出来,拿着那机票自然就想起了方尘。人生里可能会有很多未知的姻缘,但我与方尘这样的插曲于整个人生到底是美丽还是悲伤,也许只有老了那一天才会知道。下意识地摸了摸左手上的伤疤,我是不是应该庆幸当年留下了这样的疤痕,才让方尘在人潮人海里找到了我。又听了那首《心酸的浪漫》,伤感的曲调在这个春天的夜晚把思念点燃。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是不是一切都能重来?
第二天早晨醒来,方尘的样子出现在脑海。我知道,我需要时间去淡却方尘给我的震憾。
工作按部就班,或忙或闲都看我想不想挣钱。母亲拿了存了不知道几年的棉花去弹花匠那里给我弹新婚的棉絮,甚至还去裁缝铺里挑选做床单、被套的布料。我默默地看着这一切,默默地接受这一切。碎花的布料充满了田园风,母亲说好看,我也没有反驳。其实,那并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我喜欢蓝白搭配的床品,蓝色像天空,白色像云彩,但母亲肯定不会同意新婚用那种颜色。
从裁缝铺出来,忽听得路过的孩子说‘飞机’,便条件反射地抬头看。果然有飞机在云层里穿梭,不管那是不是方尘驾驶的飞机,我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平安。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习惯,如果没偶遇方尘,可能连这习惯也在时间的流逝里全都淡却了。
“结婚后,要跟存夕父母住吗?”母亲突然把这个话题扯出来,那是我一直很纠结的事。我没有说话,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存夕不在家,让我如何跟公婆一起生活。本来就不熟悉,而且还要去另一个镇上,大家住一起难免有矛盾,加上存夕也不在,谁又来调和这些矛盾。我能理解存夕这样做的初衷,但谁又能理解我的处境。
“妈,你说现在还有李存夕这样的人吗?”我问母亲。母亲欲言又止。站在她的角度,可能既怕女儿受委屈,又担心因为她的多话而导致年轻人不和。我点了点头,当下便决定找个时间跟李存夕谈谈,这事总是要解决的。
“存夕挺好,别有什么抱怨!”母亲后来这样说。是的,李存夕挺好。一直都很包容我,也很体贴,也是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但是,李存夕也不是什么毛病都没有。他习惯用命令的口气跟我说话,即便是都为我好的话,也会让人觉得不那么容易接受。母亲说我是鸡蛋里挑骨头,人家关心还错了。我无法去跟母亲辩驳,我也没办法让她去认同我对爱情或是男友的认知标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大巴车在镇上的十字街口停下。我清点了一下行李,然后喊了个棒棒帮我把行李挑回家。我的家在老街上,是现在镇上保存唯数不多的四合院之一。前几年镇上搞旅游开发,镇上的四合院都经过了修整,所以现在的居住条件要好很多。母亲在老街上开了家小店,卖诸如豆腐乳、包海椒、红薯粉、萝卜干一类的当地手工制作的特产。平时生意很淡,但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生意挺好。父亲以前是铁器社的工人,退休之后去城里帮姐姐带孩子。平时,只有我跟母亲在家。小镇上的生活平淡而安逸,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容易让人的心更加平和。
棒棒在店门口放下行李的时候,母亲正坐在店里织毛衣。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像是手里没活,浑身都不自在。我把钱给了棒棒,母亲也停下手中的毛线活,帮我把行李拿上楼。
“存夕来了几次电话,问你到家没有。”母亲上楼的时候跟我说。
“他怎么打到家里来了。”
“说你的手机一直关机。”
我从包里摸出了手机,果然还关着。下了飞机倒是把这事给忘了。
“你给存夕打个电话,省得他担心。”母亲下楼时叮嘱我。
李存夕,我的男朋友,现在西安某部服役,少校军衔。我们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也交往了一年多。虽然聚少离多,但感情还算不错。我一边拔着存夕的电话,一边往楼上去。因为是比较老的四合院,房子基本上也是全木结构,无论楼梯或是楼板,踩在上面难免会有嘎嘎的响声。存夕的电话通了,但很快被挂断。这意味着他现在不方便接电话。我没有再打,身体疲惫不堪,倒在床上连外套也懒得脱。
“于夏!”母亲的喊声惊醒了我的美梦,那桃花源一般的婺源即便是刚刚才离开,却已经开始想念。母亲的呼唤一声声的从楼下传来,那是叫我吃晚饭了。坐起身来,看了看床头上的闹钟,快七点了。春日的七点天还不算暗,天井里的那株白玉兰吐着芬芳。说起那株白玉兰,还是几年前我从一个同学家里挖回来的。把它种在天井里,每天推开窗便能看见。看见它,便会下意识地忆起方尘,忆起那个我们在春日夜晚网上的‘初见’。
给母亲带了一些婺源的特产,她虽然喜欢,但又心疼我花了那么多钱。说起来,我每一分钱都挣得不容易。每天坐在电脑前整理录音,经常会忙到半夜。有时候为了赶工,通宵工作也是常有的。偶尔也会接一些会议记录的活,虽然收费挺高,但那样的活也并不多。绝大多数时候我都在做整理录音的工作,诸如像一些记者的采访要整理成文稿,钱不见得多,但做起来却很辛苦。一个月下来能挣个三千来块,虽然说在这个小镇上算是比较高的收入了,但付出的却比得到的多。
存夕是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打来电话的。他说之前在开会,到现在会议才结束。知道我已经回到家里,他也放了心。我跟存夕交往这么久从没吵过嘴,但最近却因为结婚的事渐渐有了分歧。他希望结婚后我能跟他父母生活一段时间,说是那样可以培养感情,而且也觉得父母养育他那么多年,不能结婚了就把父母放在一边。我能理解他想尽孝的心情,但他常年不在家,让我独自在他们家生活,想想也会觉得别扭。我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答应,这也就成了我们心中的一个梗,只是谁也没有提起而已。
“昨天你姐来电话,问你结婚想要什么,她送你。”母亲收拾着碗筷,我坐在一边喝着茶。一直都有喝茶的习惯,这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不知不觉,这结婚的筹备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我对婚礼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简单的举行一个仪式,然后让亲朋好友见证一下就行了。
“让她给我钱吧。我什么都不缺,就缺钱!”我笑着跟母亲说。
“还真让你姐给说对了。”母亲也笑了起来。
“那我要多少呢?两万?会不会太多了?”
母亲没有理我,笑着去厨房收拾残局去了。我拿了抹布把饭桌清理干净,然后便上楼回自己房里。
打开电脑,QQ里有很多信息。其实,每天都有很多录音的活,从几十块到上百块不等,只要愿意做,钱也总是有得挣的。旅行回来,虽然有些疲惫,但花掉的大洋还得这样敲打着键盘一块一块地挣回来。
收拾行李的时候,机票从包里掉了出来,拿着那机票自然就想起了方尘。人生里可能会有很多未知的姻缘,但我与方尘这样的插曲于整个人生到底是美丽还是悲伤,也许只有老了那一天才会知道。下意识地摸了摸左手上的伤疤,我是不是应该庆幸当年留下了这样的疤痕,才让方尘在人潮人海里找到了我。又听了那首《心酸的浪漫》,伤感的曲调在这个春天的夜晚把思念点燃。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是不是一切都能重来?
第二天早晨醒来,方尘的样子出现在脑海。我知道,我需要时间去淡却方尘给我的震憾。
工作按部就班,或忙或闲都看我想不想挣钱。母亲拿了存了不知道几年的棉花去弹花匠那里给我弹新婚的棉絮,甚至还去裁缝铺里挑选做床单、被套的布料。我默默地看着这一切,默默地接受这一切。碎花的布料充满了田园风,母亲说好看,我也没有反驳。其实,那并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我喜欢蓝白搭配的床品,蓝色像天空,白色像云彩,但母亲肯定不会同意新婚用那种颜色。
从裁缝铺出来,忽听得路过的孩子说‘飞机’,便条件反射地抬头看。果然有飞机在云层里穿梭,不管那是不是方尘驾驶的飞机,我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平安。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习惯,如果没偶遇方尘,可能连这习惯也在时间的流逝里全都淡却了。
“结婚后,要跟存夕父母住吗?”母亲突然把这个话题扯出来,那是我一直很纠结的事。我没有说话,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存夕不在家,让我如何跟公婆一起生活。本来就不熟悉,而且还要去另一个镇上,大家住一起难免有矛盾,加上存夕也不在,谁又来调和这些矛盾。我能理解存夕这样做的初衷,但谁又能理解我的处境。
“妈,你说现在还有李存夕这样的人吗?”我问母亲。母亲欲言又止。站在她的角度,可能既怕女儿受委屈,又担心因为她的多话而导致年轻人不和。我点了点头,当下便决定找个时间跟李存夕谈谈,这事总是要解决的。
“存夕挺好,别有什么抱怨!”母亲后来这样说。是的,李存夕挺好。一直都很包容我,也很体贴,也是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但是,李存夕也不是什么毛病都没有。他习惯用命令的口气跟我说话,即便是都为我好的话,也会让人觉得不那么容易接受。母亲说我是鸡蛋里挑骨头,人家关心还错了。我无法去跟母亲辩驳,我也没办法让她去认同我对爱情或是男友的认知标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