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一章 梁国皇宫
第二天一早,李继远和郭威就在宫门外等候,直等了一个多时辰,才有传旨的太监说皇上召见他们,二人从明德门(就是后来的宣德门)进了皇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书省、翰林院、御史台、枢密院等办事机关,远远的就看见这些院落后面有一个气势恢宏的殿宇,就是整个皇宫中规模最大的大庆殿,这里是举行大朝会和一些大的典礼的地方。
郭威哪里见过这种皇家的宫殿?眼睛都看直了,可他记着李继远的吩咐,不敢多看,但还是时不时的看上几眼,心道:“这么恢弘的殿宇,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能够进去看看,不知道里边是什么样子的?”
过了大庆殿,向北不远是崇德殿(就是后来的紫宸殿),这里是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从这里往西是文明殿(就是后来的文德殿),这里是皇上上朝前或者是下朝后休息的地方,规模比较小。再往西是长春殿(也就是后来的垂拱殿),是天子日常接见大臣的听政之所,规模相对来说比崇德殿要小,却比文明殿稍微大一些。
这时候的梁国天子朱友贞就在这长春殿之中,那太监领着李继远和郭威来到长春殿外,对两人道:“二位在此稍后,容咱家进去禀报一声。”
李继远急忙道:“公公请便,我们在此候着就是。”
那太监去后,不大会儿的功夫,又来了一个小太监,尖着嗓子道:“陛下有旨,宣李继远、郭威觐见。”
李继远和郭威急忙快步上了丹陛(宫殿前铺着红毯的台阶),跟着那公公进入长春殿,两人虽然胆大,但知道这大殿之中坐着的可是梁国的天子,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二人也不敢抬头,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就这么低着头进了大殿。
郭威只听到一个十分温和的声音道:“二位将军远道而来,一路辛苦。”
郭威两人急忙道:“谢陛下关心。”
那声音又道:“李将军欲与我大梁结盟的事情,赵尚书已经跟朕说过了,朕十分欣慰。李将军,听说你父亲李老将军数月前在镇州殉国,朕听后心中很是伤心,老将军征战沙场二十余年,守城固若金汤,攻城如汤泼雪,可谓是用兵如神。当年先帝数十万大军攻打潞州,损兵折将,就连先帝最器重的大将符道昭也战死在潞州城外,大将李思安也因兵败被先帝赐死,可先帝对李老将军却是由衷的佩服。当时先帝曾道:‘若我麾下能有一将如李益光(李嗣昭字益光)者,何愁天下不平?’可见先帝对李老将军的推崇。现在李存勖竟然在老将军尸骨未寒的时候让李存渥图谋潞州,无怪乎你们兄弟不服,今日你能代替你兄长来到汴梁,朕真是欣喜万分啊!”
李继远急忙道 :“多谢陛下厚爱,继远代家兄谢过陛下,家兄曾言,既然李存勖不仁,就不能怪我等不义,从今以后,我昭义军三州一十九县就是大梁的国土,我李家至今以后,就是梁国之臣,望陛下能够不计前嫌,我兄弟几人感激不尽。”李继远这话当然都是临时想出来的场面话,李继韬不过让他相机行事,哪里会跟他说这些?他们向梁国称臣,无非就是想有一个可以抵抗晋王李存勖的强援而已,哪里是真的甘愿称臣?
朱友贞又何尝不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只不过不想点破而已,比如说南面的荆南、吴越、闵、南汉、楚等地其实都已经自立为国,各自都有各自的制度,赋税也都是各自收各自的,虽然表面上受他这个名义上的天子的约束,其实也就是每年进贡一些金帛财物而已。就连当年朱温的干儿子朱友让(本姓李,人称李七郎)的家奴高季昌也能在荆南割地称王,想来现在的李继韬在潞州也是打的这种主意,又怕李存勖会发兵打他,这才像梁国示好。
朱友贞做了这么多年的皇上,这点儿弯弯绕当然瞒不过他,但他也不会说破,李继韬要的是一个强大的盟友,可以抵挡李存勖的进攻,而他朱友贞所要的无非是削弱李存勖的力量而已,只要潞州以后不是李存勖的就行,至于李继韬是否真心要投靠梁国,他朱友贞并不在乎。
这一次双方是各取所需,所以双方的谈判根本没有任何障碍,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梁国天子朱友贞当庭就让知制诰(替皇上写旨意的官员,相当于黄到底的秘书,比知制诰更高一些的是翰林学士,两者的职责倒是差不多)拟旨,封原晋国昭义军留后李继韬为昭义军节度使,并改昭义军为匡义军,节度使依然是李继韬,另外加封李继韬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下等于李继韬挂了一个宰相的头衔。
宰相在外做节度使或者刺史的被称为使相,能够混到使相的人,一般都不简单,像李继韬这么年轻就做到使相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可以说在梁国的版图上可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为了怕李存勖派人征讨,也为了怕昭义军治下有人不从,朱友贞还派了大将董璋帅大军在潞州南八十里驻扎。
一切商议妥当之后,梁国天子朱友贞才注意到李继远身边还有一个英俊少年,这少年英俊挺拔,器宇不凡,只是脸上有一个雀儿刺青,很显然是配军出身。朱友贞有些好奇,问道:“李将军,你身后这位小将军是何许人也?”
“启禀陛下,这位是我兄长的亲兵校尉郭威,去年曾跟我哥哥率领两百骑兵追击契丹十万大军,虽然把契丹大军赶回了塞北,可两百骑兵只有我二哥和这位郭校尉生还回来,其余人等全部战死。”李继远答道。
朱友贞叹了口气,道:“契丹主耶律阿保机狼子野心,据说当年他还曾与老晋王李克用结义金兰。耶律阿保机见我大梁建国,明明知道我们梁国与晋国水火不容,可他不顾与李克用的金兰之义,还是要与我梁国建交,这才气死了李克用。唉,单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耶律阿保机是何等的奸猾。契丹人残忍好杀,若是让他们南下的话,必然会给中原带来无穷的灾难,幸好这位郭将军把契丹胡虏赶回了北方,这实在是中原把百姓之福啊!”
朱友贞只说郭威的功劳,只字不提李存勖抵御契丹的功劳,弄的郭威就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有心想分辨,又不知从何说起。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386825,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386825,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郭威哪里见过这种皇家的宫殿?眼睛都看直了,可他记着李继远的吩咐,不敢多看,但还是时不时的看上几眼,心道:“这么恢弘的殿宇,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能够进去看看,不知道里边是什么样子的?”
过了大庆殿,向北不远是崇德殿(就是后来的紫宸殿),这里是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从这里往西是文明殿(就是后来的文德殿),这里是皇上上朝前或者是下朝后休息的地方,规模比较小。再往西是长春殿(也就是后来的垂拱殿),是天子日常接见大臣的听政之所,规模相对来说比崇德殿要小,却比文明殿稍微大一些。
这时候的梁国天子朱友贞就在这长春殿之中,那太监领着李继远和郭威来到长春殿外,对两人道:“二位在此稍后,容咱家进去禀报一声。”
李继远急忙道:“公公请便,我们在此候着就是。”
那太监去后,不大会儿的功夫,又来了一个小太监,尖着嗓子道:“陛下有旨,宣李继远、郭威觐见。”
李继远和郭威急忙快步上了丹陛(宫殿前铺着红毯的台阶),跟着那公公进入长春殿,两人虽然胆大,但知道这大殿之中坐着的可是梁国的天子,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二人也不敢抬头,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就这么低着头进了大殿。
郭威只听到一个十分温和的声音道:“二位将军远道而来,一路辛苦。”
郭威两人急忙道:“谢陛下关心。”
那声音又道:“李将军欲与我大梁结盟的事情,赵尚书已经跟朕说过了,朕十分欣慰。李将军,听说你父亲李老将军数月前在镇州殉国,朕听后心中很是伤心,老将军征战沙场二十余年,守城固若金汤,攻城如汤泼雪,可谓是用兵如神。当年先帝数十万大军攻打潞州,损兵折将,就连先帝最器重的大将符道昭也战死在潞州城外,大将李思安也因兵败被先帝赐死,可先帝对李老将军却是由衷的佩服。当时先帝曾道:‘若我麾下能有一将如李益光(李嗣昭字益光)者,何愁天下不平?’可见先帝对李老将军的推崇。现在李存勖竟然在老将军尸骨未寒的时候让李存渥图谋潞州,无怪乎你们兄弟不服,今日你能代替你兄长来到汴梁,朕真是欣喜万分啊!”
李继远急忙道 :“多谢陛下厚爱,继远代家兄谢过陛下,家兄曾言,既然李存勖不仁,就不能怪我等不义,从今以后,我昭义军三州一十九县就是大梁的国土,我李家至今以后,就是梁国之臣,望陛下能够不计前嫌,我兄弟几人感激不尽。”李继远这话当然都是临时想出来的场面话,李继韬不过让他相机行事,哪里会跟他说这些?他们向梁国称臣,无非就是想有一个可以抵抗晋王李存勖的强援而已,哪里是真的甘愿称臣?
朱友贞又何尝不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只不过不想点破而已,比如说南面的荆南、吴越、闵、南汉、楚等地其实都已经自立为国,各自都有各自的制度,赋税也都是各自收各自的,虽然表面上受他这个名义上的天子的约束,其实也就是每年进贡一些金帛财物而已。就连当年朱温的干儿子朱友让(本姓李,人称李七郎)的家奴高季昌也能在荆南割地称王,想来现在的李继韬在潞州也是打的这种主意,又怕李存勖会发兵打他,这才像梁国示好。
朱友贞做了这么多年的皇上,这点儿弯弯绕当然瞒不过他,但他也不会说破,李继韬要的是一个强大的盟友,可以抵挡李存勖的进攻,而他朱友贞所要的无非是削弱李存勖的力量而已,只要潞州以后不是李存勖的就行,至于李继韬是否真心要投靠梁国,他朱友贞并不在乎。
这一次双方是各取所需,所以双方的谈判根本没有任何障碍,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梁国天子朱友贞当庭就让知制诰(替皇上写旨意的官员,相当于黄到底的秘书,比知制诰更高一些的是翰林学士,两者的职责倒是差不多)拟旨,封原晋国昭义军留后李继韬为昭义军节度使,并改昭义军为匡义军,节度使依然是李继韬,另外加封李继韬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下等于李继韬挂了一个宰相的头衔。
宰相在外做节度使或者刺史的被称为使相,能够混到使相的人,一般都不简单,像李继韬这么年轻就做到使相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可以说在梁国的版图上可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为了怕李存勖派人征讨,也为了怕昭义军治下有人不从,朱友贞还派了大将董璋帅大军在潞州南八十里驻扎。
一切商议妥当之后,梁国天子朱友贞才注意到李继远身边还有一个英俊少年,这少年英俊挺拔,器宇不凡,只是脸上有一个雀儿刺青,很显然是配军出身。朱友贞有些好奇,问道:“李将军,你身后这位小将军是何许人也?”
“启禀陛下,这位是我兄长的亲兵校尉郭威,去年曾跟我哥哥率领两百骑兵追击契丹十万大军,虽然把契丹大军赶回了塞北,可两百骑兵只有我二哥和这位郭校尉生还回来,其余人等全部战死。”李继远答道。
朱友贞叹了口气,道:“契丹主耶律阿保机狼子野心,据说当年他还曾与老晋王李克用结义金兰。耶律阿保机见我大梁建国,明明知道我们梁国与晋国水火不容,可他不顾与李克用的金兰之义,还是要与我梁国建交,这才气死了李克用。唉,单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耶律阿保机是何等的奸猾。契丹人残忍好杀,若是让他们南下的话,必然会给中原带来无穷的灾难,幸好这位郭将军把契丹胡虏赶回了北方,这实在是中原把百姓之福啊!”
朱友贞只说郭威的功劳,只字不提李存勖抵御契丹的功劳,弄的郭威就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有心想分辨,又不知从何说起。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386825,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386825,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