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巴尔纳面色微红,赔笑着道:“格格能拿奴婢说笑,是不是代表格格不再难过了。”说不难过,是假的,可木已成舟,任凭我如何难过格佛赫都回不来了。我道:“你说得对,我好好得活着才能让她安心,我就算再不舍,亦不能随她去,命是自己的,总要珍惜才是。”
我不是怕死,是为了我的族人。若我一蹶不振二位哥哥便无法同努尔哈赤交代,等待叶赫的就将会是灭顶之灾。这么多年,我早已认命了,事实上若我不认命亦没有第二条路可选。我死是孑然一身,却要为整个叶赫带来灾难,我不能那样自私,所以无论前路怎样艰险,我都得走下去。
吃了半碗粥,顿觉胃里比日前舒服多了,巴尔纳亦是万分欢喜,连连问道:“奴婢的手艺如何?格格吃了半碗,想来是不错的了。”我微笑着点头反问道:“若非可口我又怎会吃了这许多?”她欢喜地点了点头,我暗笑这样纯净的心,便只有她还拥有了。握住她的手,一抹血红透过她那白色的纱衣渗了出来。我送她的血玉镯她竟日日都带着,得此姐妹,已是上苍怜惜,实在不该再奢求其他。
想着离出发只有最后的十日了,最挂念的人却还未出现。我心底无尽担忧与感伤她能感受到吗?我走后额娘的日子会是怎样的清苦,虽说这些年她都不肯见我,可我知道她身在何处,知道她一切平安。
建州与叶赫相隔千里,站在苏泊士①河旁一眼望不到对岸,更望不回叶赫,望不见额娘。我知道额娘不肯见我一定有她的道理,我不图其他,只求临走前能再见她一面。冥冥中我似乎有种预感,这一别,将会是一生。
泪滴在了巴尔纳的手上,我连忙拿出丝巾却发现她已然用另一只拭去了。我道:“总是在你面前流泪。”巴尔纳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可是想福晋了?”
“知我者,巴尔纳也。”我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自从阿玛走后,我便再没见过额娘,如今我就要离开了,若是再不见,恐怕这一生都未必能够再见了。”
巴尔纳纵然天真纯良,却亦知道我说得是个道理。可知道归知道,劝却还是要劝的,“格格,福晋不愿见您,一定有她的道理。她若见了您,一定不忍再与您分开,却又不得不分开,您忍心要她尝这离别之苦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巴尔纳的话有理,“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②,额娘见到我必定不忍与我分离,只怕会如这诗里所写,哭着要我留下来,可我又不能留,届时额娘定会更伤心,而我亦不会好过。
天边最后的一抹夕阳散去了,努尔哈赤静静的坐在草场上,望着远处篝火的何和礼等人,长长地叹了口气。衮代悄悄地走到了努尔哈赤身旁,笑着说道:“原来都督在这儿,妾到处找您呢?”
努尔哈赤指了指旁边的空地,示意衮代坐下。衮代微笑着坐了下来,望了望正在烤野兔的何和礼,道:“您看何和礼那高兴的样子,简直像个孩子。”努尔哈赤看向衮代,道:“东果都嫁人了,我老了。”
努尔哈赤只大何和礼两岁,也就是说此时的努尔哈赤才二十九岁,不满三十便称自己老,的确有些不妥。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努尔哈赤已是几个孩子的爹了,最大的东果格格也已经嫁人了,女儿出嫁了,爹确实可以算作是老了。
聪明如衮代,自然能够猜到此刻努尔哈赤心中所想。多年的陪伴她早已摸透了努尔哈赤的脾性,她清楚知道努尔哈赤可以说自己老,但她却不能说。轻轻地靠在努尔哈赤的肩上,柔声说道:“哪有二十几岁便称自己老的人?您哪,一点都不老。”
在努尔哈赤众多妻妾之中,衮代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女性。她曾是努尔哈赤三伯祖索长阿之孙戚准的妻室,并生有一个儿子昂阿拉。公元1585年,戚准病逝,衮代便带着孩子改嫁与努尔哈赤。而此时努尔哈赤的原配福晋佟佳氏也已病故,衮代便顺理成章的成了努尔哈赤的嫡福晋。公元1620年,风光一世的衮代却以“盗藏金帛迫令大归”,被处死,死后并未得到应有的尊封。
努尔哈赤轻轻地扶着衮代的长发,一脸柔情地说道:“怎么不老?还记得那年我第一次见到你,你就像东果这般年纪,如今,我们都老了。”听着努尔哈赤说起从前的事,衮代惊觉得岁月不饶人,恍惚之间自己便从少女变成了少妇。想着过些时日我便要嫁过来了,自己已然是两个孩子的娘了,又怎么同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姑娘家争?
衮代想得出神,半晌没有答话,努尔哈赤望着衮代,疑惑地问道:“可是也想起了从前的事?”衮代微笑着点头答道:“那时候妾同都督都很年轻,一晃眼妾便老了,都督却依旧风采不减当年。妾想着纵然自己老了,亦有众多妹妹侍奉都督,只要都督欢喜,妾便安心了。”
她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她清楚努尔哈赤忘不了佟佳氏,那是因为佟佳氏的宽厚大度、温婉贤淑。因此多年来她不从与努尔哈赤其她妻妾争宠,为的便是想要努尔哈赤知道她与佟佳氏一样贤良淑德。事实上她的目的也的确达到了,若非德因泽③告发阿巴亥④与代善私相授受⑤一事,从而牵出衮代私藏珠宝之事⑤想来衮代亦不至于死得那般难堪,连最起码的追封都没有。
努尔哈赤大笑了两声,问道:“是不是因为叶赫的那丫头要嫁过来了?”努尔哈赤是何许人也,衮代话里的意思旁人或许听不出来,但对于驰骋沙场多年坐拥整个建州的努尔哈赤来说却是轻而易举便能猜透的。
自己的心思在夫君面前展露无遗实在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衮代显得惊慌,却又不得不承认,只得满面哀伤地轻声说道:“许是老了吧,愈发觉得自己不如妹妹们。索性都督还未嫌妾老,能嫁给都督实在是妾的福气。”衮代虽为继福晋,却亦陪伴努尔哈赤多年,在努尔哈赤心底占有一定地位。她清楚自己坦白说出心中顾虑,努尔哈赤不会因此迁怒于她,反之拒不承认会令努尔哈赤心生反感。
能将努尔哈赤心思参详的如此透彻,当真唯有富察-衮代了。这也是她得宠多年的原因,孟古不如她,差就差在了这一点上。孟古是个不愿使手段获宠的人,可以说她对努尔哈赤的爱是日积月累出来的,绝非是那些一朝嫁给你,便要努力令你爱上自己的人。
试想凭借孟古的门第与才貌,若她有心与衮代一争高下,衮代又岂能在孟古嫁到建州八年且生有一子皇太极的情况下再度获宠生下十子爱新觉罗-德格类⑥?由此可以证明,孟古绝对是努尔哈赤众多妻妾中最特别的一个女人,年轻貌美,却与世无争,这样的女子任谁见了不会心生怜爱?
英雄恋红颜,自古如此。孟古面如满月,端庄妩媚,风姿独具且气度宽宏,不喜奉承,不惧恶言。努尔哈赤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位能帮他料理家事,照拂子女的女人,因此孟古得宠是有道理的。
注释:
①苏泊士:历史上是没有这样一条河的,是我根据故事需要虚构出来的。
②“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出自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谁氏子》
③德因泽:姓氏不详、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626年,无子女。
④阿巴亥:乌喇那拉-阿巴亥(1590年—1626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大妃,多尔衮摄政时尊其“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入太庙。多尔衮死后,其谥号又被罢谥,牌位亦被赶出太庙。
⑤私相授受:据《满文老档》记载,德因泽曾告发说阿巴亥,说:“大福晋曾二次备办饭食,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饭食于四贝勒,四贝勒受而未食。且大福晋一日二三次差人至大贝勒家,如此来往,谅有同谋也!福晋自身深夜外出亦已二三次之多。”
⑥新觉罗-德格类:生于公元1592年,卒于公元1635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十子。生母为富察-衮代大福晋。被封为贝勒,于公元1635年十月初二病逝。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我不是怕死,是为了我的族人。若我一蹶不振二位哥哥便无法同努尔哈赤交代,等待叶赫的就将会是灭顶之灾。这么多年,我早已认命了,事实上若我不认命亦没有第二条路可选。我死是孑然一身,却要为整个叶赫带来灾难,我不能那样自私,所以无论前路怎样艰险,我都得走下去。
吃了半碗粥,顿觉胃里比日前舒服多了,巴尔纳亦是万分欢喜,连连问道:“奴婢的手艺如何?格格吃了半碗,想来是不错的了。”我微笑着点头反问道:“若非可口我又怎会吃了这许多?”她欢喜地点了点头,我暗笑这样纯净的心,便只有她还拥有了。握住她的手,一抹血红透过她那白色的纱衣渗了出来。我送她的血玉镯她竟日日都带着,得此姐妹,已是上苍怜惜,实在不该再奢求其他。
想着离出发只有最后的十日了,最挂念的人却还未出现。我心底无尽担忧与感伤她能感受到吗?我走后额娘的日子会是怎样的清苦,虽说这些年她都不肯见我,可我知道她身在何处,知道她一切平安。
建州与叶赫相隔千里,站在苏泊士①河旁一眼望不到对岸,更望不回叶赫,望不见额娘。我知道额娘不肯见我一定有她的道理,我不图其他,只求临走前能再见她一面。冥冥中我似乎有种预感,这一别,将会是一生。
泪滴在了巴尔纳的手上,我连忙拿出丝巾却发现她已然用另一只拭去了。我道:“总是在你面前流泪。”巴尔纳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可是想福晋了?”
“知我者,巴尔纳也。”我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自从阿玛走后,我便再没见过额娘,如今我就要离开了,若是再不见,恐怕这一生都未必能够再见了。”
巴尔纳纵然天真纯良,却亦知道我说得是个道理。可知道归知道,劝却还是要劝的,“格格,福晋不愿见您,一定有她的道理。她若见了您,一定不忍再与您分开,却又不得不分开,您忍心要她尝这离别之苦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巴尔纳的话有理,“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②,额娘见到我必定不忍与我分离,只怕会如这诗里所写,哭着要我留下来,可我又不能留,届时额娘定会更伤心,而我亦不会好过。
天边最后的一抹夕阳散去了,努尔哈赤静静的坐在草场上,望着远处篝火的何和礼等人,长长地叹了口气。衮代悄悄地走到了努尔哈赤身旁,笑着说道:“原来都督在这儿,妾到处找您呢?”
努尔哈赤指了指旁边的空地,示意衮代坐下。衮代微笑着坐了下来,望了望正在烤野兔的何和礼,道:“您看何和礼那高兴的样子,简直像个孩子。”努尔哈赤看向衮代,道:“东果都嫁人了,我老了。”
努尔哈赤只大何和礼两岁,也就是说此时的努尔哈赤才二十九岁,不满三十便称自己老,的确有些不妥。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努尔哈赤已是几个孩子的爹了,最大的东果格格也已经嫁人了,女儿出嫁了,爹确实可以算作是老了。
聪明如衮代,自然能够猜到此刻努尔哈赤心中所想。多年的陪伴她早已摸透了努尔哈赤的脾性,她清楚知道努尔哈赤可以说自己老,但她却不能说。轻轻地靠在努尔哈赤的肩上,柔声说道:“哪有二十几岁便称自己老的人?您哪,一点都不老。”
在努尔哈赤众多妻妾之中,衮代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女性。她曾是努尔哈赤三伯祖索长阿之孙戚准的妻室,并生有一个儿子昂阿拉。公元1585年,戚准病逝,衮代便带着孩子改嫁与努尔哈赤。而此时努尔哈赤的原配福晋佟佳氏也已病故,衮代便顺理成章的成了努尔哈赤的嫡福晋。公元1620年,风光一世的衮代却以“盗藏金帛迫令大归”,被处死,死后并未得到应有的尊封。
努尔哈赤轻轻地扶着衮代的长发,一脸柔情地说道:“怎么不老?还记得那年我第一次见到你,你就像东果这般年纪,如今,我们都老了。”听着努尔哈赤说起从前的事,衮代惊觉得岁月不饶人,恍惚之间自己便从少女变成了少妇。想着过些时日我便要嫁过来了,自己已然是两个孩子的娘了,又怎么同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姑娘家争?
衮代想得出神,半晌没有答话,努尔哈赤望着衮代,疑惑地问道:“可是也想起了从前的事?”衮代微笑着点头答道:“那时候妾同都督都很年轻,一晃眼妾便老了,都督却依旧风采不减当年。妾想着纵然自己老了,亦有众多妹妹侍奉都督,只要都督欢喜,妾便安心了。”
她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她清楚努尔哈赤忘不了佟佳氏,那是因为佟佳氏的宽厚大度、温婉贤淑。因此多年来她不从与努尔哈赤其她妻妾争宠,为的便是想要努尔哈赤知道她与佟佳氏一样贤良淑德。事实上她的目的也的确达到了,若非德因泽③告发阿巴亥④与代善私相授受⑤一事,从而牵出衮代私藏珠宝之事⑤想来衮代亦不至于死得那般难堪,连最起码的追封都没有。
努尔哈赤大笑了两声,问道:“是不是因为叶赫的那丫头要嫁过来了?”努尔哈赤是何许人也,衮代话里的意思旁人或许听不出来,但对于驰骋沙场多年坐拥整个建州的努尔哈赤来说却是轻而易举便能猜透的。
自己的心思在夫君面前展露无遗实在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衮代显得惊慌,却又不得不承认,只得满面哀伤地轻声说道:“许是老了吧,愈发觉得自己不如妹妹们。索性都督还未嫌妾老,能嫁给都督实在是妾的福气。”衮代虽为继福晋,却亦陪伴努尔哈赤多年,在努尔哈赤心底占有一定地位。她清楚自己坦白说出心中顾虑,努尔哈赤不会因此迁怒于她,反之拒不承认会令努尔哈赤心生反感。
能将努尔哈赤心思参详的如此透彻,当真唯有富察-衮代了。这也是她得宠多年的原因,孟古不如她,差就差在了这一点上。孟古是个不愿使手段获宠的人,可以说她对努尔哈赤的爱是日积月累出来的,绝非是那些一朝嫁给你,便要努力令你爱上自己的人。
试想凭借孟古的门第与才貌,若她有心与衮代一争高下,衮代又岂能在孟古嫁到建州八年且生有一子皇太极的情况下再度获宠生下十子爱新觉罗-德格类⑥?由此可以证明,孟古绝对是努尔哈赤众多妻妾中最特别的一个女人,年轻貌美,却与世无争,这样的女子任谁见了不会心生怜爱?
英雄恋红颜,自古如此。孟古面如满月,端庄妩媚,风姿独具且气度宽宏,不喜奉承,不惧恶言。努尔哈赤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位能帮他料理家事,照拂子女的女人,因此孟古得宠是有道理的。
注释:
①苏泊士:历史上是没有这样一条河的,是我根据故事需要虚构出来的。
②“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出自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谁氏子》
③德因泽:姓氏不详、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626年,无子女。
④阿巴亥:乌喇那拉-阿巴亥(1590年—1626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大妃,多尔衮摄政时尊其“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入太庙。多尔衮死后,其谥号又被罢谥,牌位亦被赶出太庙。
⑤私相授受:据《满文老档》记载,德因泽曾告发说阿巴亥,说:“大福晋曾二次备办饭食,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饭食于四贝勒,四贝勒受而未食。且大福晋一日二三次差人至大贝勒家,如此来往,谅有同谋也!福晋自身深夜外出亦已二三次之多。”
⑥新觉罗-德格类:生于公元1592年,卒于公元1635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十子。生母为富察-衮代大福晋。被封为贝勒,于公元1635年十月初二病逝。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