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杀人不过头点地
王家要为他们本家的姑娘出气,为他们家的人在外受了不公正待遇伸张正义。他们要去在魏家,大大的闹腾上一番,愈是闹腾得厉害,仿佛就愈是伸展了他们心中的怨气。一行人,操棍抡棒,携子抱孙,更兼着哭声震天,直奔魏家而来。在这里,他们是作了文的和武的两手准备,看对方举张,武的是棍棒侍候,文的是孩啼娃闹,不能让魏家得了消停。 魏家作为事主,对王家的关注极是热切,一天里几番派出人打探消息,王家一个风吹草动,魏家就已作下了对策。 王家的车马在半道上就前行不能了。在他们的对面,一群白衣缟素的人,齐齐的跪了一片,横截了一个路面。当先的是魏家管家引领的大太太的两个儿子,他们哀哀地哭着,其状甚是令人起怜。其余跪着的是一群该着给大太太当孝的孝子贤孙,还有一二十个魏氏家族中的长老站在他们的后面。 两个家族常有往来,因此上有些面孔彼此都是熟悉的。知道是魏家的人拦住了去路,王家就落定了脚步,且看对方有何举动。 魏家的一帮长老急急忙忙拥到王家人前,他们可都是有辈份、有身份,在魏、王两家都说得动话的人。内中一个山羊胡的人冲王家人拱手施礼道:“老亲戚,老世交,魏、王两家共事可不是一年、两年了。看姻亲,看旧好,不能因为一事就着恼……” 不等他的话说完,王家人里即冲出一人挥舞着大棒朝他劈头打来,一边嘴里说着:“不着恼,不着恼,死的不是你家的人。”慌得山羊胡抱着头,钻到了人堆里。这一棒落下来,却是结结实实地打在了一旁的管家额角之上,血立时流了满脸。。随即王家又有不少的人趋步近前,抡起家伙就要开打。眼瞅着一场大的干戈就要兴起来。 管家被打了一下,也不躲闪,回身拉过两个孩子,在棍棒底下,咚咚地磕着响头。魏家人中又闪出一个络腮胡子的长老,向着一帮孝子道:“孝子上前,磕头,磕头,再磕头,多磕头。”在他的吆喝声中,孝子们呼啦啦圈定那些抡棒使棍的人,口中呜呜地响哭着,一面不停地磕着嘭嘭的响头。王家人中有晓得事理的,发一声喊:“棍棒不加行孝之人。”那些抡举在半空的棍棒再没有落下去。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孝道伦理,原是功不可没的。不论贵贱,行孝的人总是受人敬重。一个讨饭的,走动都背着他的老娘,被视为行孝的典范,其事也就给载入了“义人传”。王家对那些往常受人敬重的长老们张牙舞爪,对一帮孝子却束手无策,不能不说是古人千载教化的功劳。 局势但缓得一缓,络腮胡子即作上前:“魏家错了,魏家错了。千不该,万不该,让你们王家姑娘受了委屈。”魏家的老者公开说出自己错了,这让王家十分的受用,这等于人家一个大家族向王氏家族低了头,也算是给足了王家人面子。杀人的过错,只要对方愿意低下头来认识过错,也可宽恕的,称作“杀人不过头点地”。既然对方愿意低头,那就找一个台阶下吧。长老接着又道:“不管怎样说,现在你们王家姑娘治丧,王家合该是尊贵的客人,如此不请自来,未免显得魏家失了‘请’的礼数。不如你们,暂请打道回府,等魏家凑足了礼数再来,岂不是好?”一番话,入情入理,让王家一时没了言语。倘不是魏家自认有错,又岂能容忍别人挥棍弄棒的肆意乱为。 见场面有了松动,山羊胡又从人堆里挤出来,远远的对着王家人吆喝道:“你们远来,一路鞍马劳顿,略备薄资细水奉上,还望不吝受用。万里用杯水,千年好做客。”说完,即有人捧出一摞光洋抬出几坛老酒要送往对方。 不想这又大大的激怒了王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