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西北王1918

正文 十五章 津门风云

    三人买了份报纸,看了之后,果然报纸上南方、四川战事充斥其中,死了多少人,有多少难民无不在列。    大家都默不作声,沉闷的吃完早餐,王文和先去电报局发的电报,在电报上给自己妻子说,让她想办法筹集粮食,花钱不要紧,尽快把城外的难民接济一下,那些孤儿和受伤的人走走路子,想法弄进城里,先安置在厂房里,等张炳玉和司南回去在想办法安置。    发完电报回来,三人赶紧叫了黄包车,一路上不停的催促,来到了启新洋灰公司(现和平区大沽路和承德道交口处)楼下,这是一栋德国风格的三层小楼,这里有两个人王文和、司南、张炳玉要好好拜访。    周学熙今年52岁,头戴圆帽、身穿马褂,脚下是一双圆口老布鞋,显得非常精神,也很热情,另一位40多岁头发黑亮一身洋装的中年人,想必就是名闻天下的陈嘉庚了。    王文和赶紧向两位商界前辈道歉,又把这两位介绍给了司南和张炳玉,陈嘉庚可是司南崇敬的人物之一,周学熙这个人很值得尊敬,给他们毕恭毕敬的行礼。    周学熙和陈嘉庚都很热情,招呼他们坐下,显然这两位这会谈的也很高兴,当初司南提议联系一下陈嘉庚,以便将来开皮轱辘厂采购橡胶的时候,没想到王文和说他堂哥和陈嘉庚关系极好,都是同盟会的会员,而且都是孙中山发展入会的。    听到这个消息,司南高兴极了,这样事情就更方便了,于是王文和就发电报给了堂兄,王文礼联系之后,陈嘉庚说4月初本来就打算去天津一趟,这样的话,他就在天津多待两天,等见完王文和再回南洋。    前天晚上到天津太晚了,加上耽搁陈嘉庚太久不好,和陈嘉庚打电话说过之后,陈嘉庚就说第二天有事,后天上午他要去周学熙那里,王文和就说自己也想去见他,于是两人就约好一起在周学熙这里见面。    王文和赶紧道歉,连称一会在酒席上自罚三杯,俩人看见王文和的糗样也哈哈大笑。    看到几个人脸色都不大对,陈嘉庚就问王文和是不是报纸上的事情,边上的周学熙脸色有些难堪,虽然他现在暂时离开了政界,但是他的启新公司里几乎每个北洋政界要人的影子无所不在,这也就让他很不自在。    王文和便说陕西的事情,他是小商人,做不得主,他们几个已经安排想办法救济灾民,领养孤儿,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五个人聊了一会,陈嘉庚就说昆玉你有什么事情直说,都是朋友,别藏着掖着,末了还问是不是铅笔厂子缺钱,缺的话他可以给些,陈嘉庚对王家的事情知道的一清二楚,到上海的时候听王文礼说过弟弟要建铅笔厂子,一下买了两套设备,然后又大肆采购,看来是要大干一场。    周学熙一改不自在的脸色也兴趣浓浓的样子看着王文和,王文和喝了一口茶说道:“两位兄长,不是缺钱,弟弟是给你们送钱来了!”    “哦!”两人都吃了一惊,送钱是个什么意思?    王文和这才把邀请周学熙去陕西开分厂、请求陈嘉庚给陕西供应橡胶,要知道后世的“橡胶大王”的名头不是盖的,不采购他的胶采购谁的?    周学熙有些不是很乐意,说昆玉老弟,你要是要建厂需要洋灰我优先给你安排,但去陕西建厂,花费太大,而且市场又小,不划算。    “昆玉,你不会是又想开橡胶厂子吧?”陈嘉庚有些明悟。    “甲庚兄,你说对了,我就是要开橡胶厂,造洋车轮胎,然后改装在大车上。缉之兄,你就说错了,我们准备在陕西大干一场,需要的洋灰多着呢,你现在这个厂子连着生产3年都不够。”    “嘶!”周学熙和陈嘉庚都吸了一口凉气,连着生产3年,这是什么概念?    “昆玉,容哥哥考虑考虑。”周学熙动心了,但还是不大相信王文和有这个实力。    “两位伯伯,小子孟浪,可否说得几句?”    “哦!说说看。”陈嘉庚爱小孩,一生致力于办教育,所以鼓励道,周学熙转瞬间露出一丝不满,但很快恢复正常,不过,还是被司南瞄着了。    “两位伯伯考虑一下现在的大战局势,东边已经停战,德国现在是一虎斗三狼,能胜否?”这里,司南稍微停顿了一下,陈嘉庚想了一会,用目光鼓励他继续说,周学熙也来了兴趣。    “大战虽然还在继续,但德国双拳难敌四手,落败为之不远,就在一两年内;且无论谁胜谁负,小子斗胆问两位伯伯,若分出胜负,列强腾出手来,我国民之产业如何?”    “如今,国无海防,疆无宁日,天津实乃四战之地,大战结束之日,便是洋货汹涌之时,以洋人性情,争不过便扼。”    “为后路计、陕西灰厂当建,以发展计、西北虽贫、但百废待兴,民间富户何其多,当地产、当地销;陈伯,南洋虽好,但终属英国盘中之物,等大战完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英国焉能不食?汽车之力,远胜马力,必定昌盛,待那时,陈伯的家业便是肥肉。正所谓长安米贵、居之不易!”    “王叔、张叔有意在陕西大兴实业,看中的不单市场,更有陕西四塞之地,外力难进,即便大乱,也可保民族工业一份元气,更可保爱国商人一腔热血,只要血不冷,就有重起之时!”    “说的好!贤侄所言不差,伯伯妄活四十四载,惭愧惭愧”陈嘉庚站立起来,脸上写的却是欢喜,他喜欢这个年轻人,虽然穿着普通、看样子最多也就是个中学堂的学生,但见识极好,很得他的喜爱。    “缉之兄,你还不知道吧,这次昆玉他们来天津卫,就是来接铅笔厂子机器的,强国强军,最根本的还是民智,民智一开,万事皆顺,你们做的是大好事,你们放心,但有所需,我南洋的胶厂敞开供应,价钱比洋人购价下浮3成,昆玉你可满意?”陈嘉庚笑吟吟的看着旁边有些呆痴的王文和。    陈嘉庚的态度,让周学熙很为难,他不得不表态了,但启新洋灰的事务远远不止外表那么简单。    “诸位,非是缉之推脱,实在是有难言之隐,看的出昆玉贤弟和几位朋友准备在陕西大干一场,且容缉之与启新众位股东商议一番,容后几日答复,如何?”周学熙现在能做到的也只能是这样了。    “缉之兄言重了,启新如到陕西办厂,我等愿出一半银元,不瞒缉之兄,就连厂地我等已经为缉之兄准备好了,急也不在一时。洋灰厂所需的原料、设备我们已经安排人去了欧洲,化验之后就安排订制最近的机器,时间上很充裕,到时缉之兄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材料有材料,缉之兄以为如何?”    “但我等有一个条件,缉之兄要是不答应,我等便自己开办洋灰厂!”王文和显的很刚毅。    “昆玉贤弟但讲无妨。”    “缉之兄,你用自己身家去投均无不可,小弟一定扫履相迎,但请缉之兄将你们公司那些狗屁倒灶、三翻两目的混帐支远些!我等真正欢迎的,是缉之兄和启新公司那些为民生和国民产业呕血沥血的朋友。”    该说的也已经说了,王文和心想剩下的就看周学熙了。    陈嘉庚这个人一腔热血,向往中国的强大,他自是不必说的,无论华人华侨,但有所需,他向来是不说二话的。    几个人谈了一会到旁边的馆子里吃过午饭,出来时已经气氛热烈,周学熙答应尽快召开董事会,商议去陕西开分厂,陈嘉庚在酒席上也知道了司南的事情,对他越发喜爱,言之尽快抽出时间去陕西走一走,看看司南的小学校和其它情况。    一行人接着就去了塘沽码头,陈嘉庚回南洋的船马上就要开了,所以吃完饭大家伙都没耽搁,就直接到码头去送陈嘉庚,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看着这艘英国人去南洋的轮船渐行渐远,司南心想:“无论如何,也要让陈嘉庚慢慢的将大部分家业投入到陕西去,这样将来这位为国家富强几乎倾家荡产的爱国商人,才不会被英国和日本抢夺了大部分家产。”    送别陈嘉庚,周学熙拱手对王文和说:“昆玉,但请放心,届时无论情形如何,我周缉之一定到陕西办新厂,请贤弟见谅,下午还有事情,不能招待各位了,告辞。”    三个人没有回小旅馆,直接来到了法租界的客栈,张炳玉留在了客栈这里,和这些有可能就是自己胶轮车厂的工人和家属们聊天,司南和王文和则来到了英租界一个胡同口,轻轻的推开了院门。    门是虚掩着的,进来之后,屋里立刻出来了三个汉子,看样子像是护院之类的。    “少爷,您怎么来了?”50来岁年纪的问道。    “福叔,我带司南来看看,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没问题,您就放心吧,我们保证办的妥妥贴贴的,后院的马车都已经准备好了,按少爷的意思,马车已经检查了好几遍,轮子已经按照您的意思换好了,路上都做了安排。暗洞我们也早已经挖好了,就等着晚上货到。”    后院里,两辆马车赫然装着胶轮,不过显得很粗糙,明显就是临时拼凑的,不过暂时用来拉拉货还是没问题的。    天快黑的时候,司南从后院门里探出头来看了看,发现没人后,王文和也跟着出来,然后两人就离开了院子。    清晨的天津卫,在晨曦中逐渐活跃起来,马路上的人渐多,新的一天开始了。    几个人起床后,王文和去了大沽路德国礼和洋行,而司南则与张炳玉坐着黄包车在各大商店或洋行里转悠,买了一大堆东西,这些东西都让他们打包送到了火车站租来的一个小仓库里。    礼和洋行经理室,德国经理冯.克里曼好奇的看着眼前这个中年男人,这个中国人提的要求真过分,但他又无法拒绝,自己仓库里那50箱货物已经快发霉了,而这个中国人解决了自己的大麻烦,但又提出了一个让自己很为难的要求,他竟然要求德国提供技术图纸,图纸倒是有,当初这批货和图纸来的时候,就是打算推销给这些可恶的黄皮猪的,但黄皮猪突然变聪明了,买了一些后,就无人问津了。    可是对方开出了10万大洋的价格,这让他实在为难,现在德国正在努力和英法美联军作战,任何一分钱的利润都对德国非常重要,但自己仓库里的货物,除了1912年这些黄皮猪的陆军机构脑袋发热订购了一些之后,就一直无人问津,现在终于有了,可条件有些无法让人接受。    已经很久没有人来礼和洋行了,自从可恶的黄皮猪对德奥宣战之后,礼和的生意便一落千丈,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关头,这笔生意他不做也由不得他了。    冯.克里曼已经发了电报到毛瑟兵工厂,让他们快速回电,因为这个客人并没有给他们多少时间,态度很坚决。冯.克里曼也清楚,毛瑟兵工厂也已经让仓库里的这些东西搞的头都大了。    终于,电报室的人拿来了毛瑟兵工厂的回电,冯.克里曼看了之后简直不敢相信,毛瑟兵工厂居然同意了!    “恭喜你,先生,你赢了,我提议,为我们的合作干杯!同时感谢您在这个关键时刻,仍然能和我们做生意,您赢得了我的尊重和友谊。”冯.克里曼很高兴的跟这个中国人碰杯,尽管他心里有些不舒服。    “冯.克里曼先生,请您安排人在明天下午的时候将货物送到火车站的这个仓库,在那里,您将得到剩下的5万大洋。”说完,这个中国人给了他一个纸条,纸条上写着仓库的地址。    “先生,请您放心,我们德国人会按照合约的要求办事的。”冯.克里曼说道。    “那么就这样吧,冯.克里曼先生,您也赢得了我的友谊的和尊重,请相信我,您会接到我更多的订单的。”说完,这个中国人显的很有教养的打了个西式礼节,带着合约离开了洋行。    冯.克里曼看着他的背影,不禁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有预感,而且他的预感也一向准确,这个人也许真的能给他带来好运。    中午司南和张炳玉在小旅馆附近正吃着午饭,王文和回来了,他兴奋的告诉司南,说谈妥了,张炳玉还奇怪的问什么谈妥了。    两人相视一笑,都说你会知道的,但不是现在。    拉契尔回到酒店,已经是深夜了,中午的时候,当他在魁昌拍卖行彭尼尔办公室接到通知时,非常激动,但总算是忍住了,在花旗银行的人表示收到了款项之后,他就离开了。    拉契尔出来到处晃悠了一会,确认没人跟踪自己之后,就去了花旗银行,花旗银行的负责人非常热情的迎接了他,并说已经按照他的要求全部办好,就等收到之后由您签字了。    于是拉契尔一直在花旗银行等待着,直到花旗银行的人回来,并看到他们身上细微的暗记.......    晚上八点钟左右,拉契尔乔装一番,来到了司南他们住的小旅馆。    “南司,怎么样?收到黄金了,有没有碰到危险?”得到了司南肯定的回复之后,拉契尔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将手里的小箱子递给了司南,检查完之后没问题,司南点点头,拉契尔和王文和两人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    拍卖会上,两颗宝石引起的热潮一拨接一拨,最终稍重的黄宝石拍出价230万,而另一颗190万,大的被一个日本商人腾井三郎买走,另一个被美国商人理查德买走。据说腾井走出拍卖会场的时候,一个英国富商曾出价250万让他转让,但遭到了腾井的拒绝。    拍卖所得的400万(其中20万魁昌抽走)大洋被拉契尔按照司南的要求存进了花旗银行,本来天津有中国人开办的拍卖行,司南出于无奈没选。实在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国人开的拍卖行不单没这个实力,还有遭劫掠的危险,更何况两颗如此珍贵的宝石。    这会银元的价值基本上是整个民国期间价值最高的时期,银元与美元的比例将近1.1:1的比例,花旗平白得来这个大客户,给的比例虽说司南吃了点亏是1:1,但花旗答应兑换成黄金。    拉契尔按照司南的要求,分成了10份,5份存柜按照时时比例兑换成了黄金,其余的换成了一点现金和支票。并要求花旗银行将黄金秘密运到拉契尔指定的一处地方。    接收黄金的地方是拉契尔在来天津之前就让卡洛夫找的,之后的事情拉契尔就不清楚了。    一夜无语,第二天一大早,旅馆老板就从门缝下面塞进一份电报,电报上说货船已经到港。    塘沽码头,一艘意大利籍(此时中国已对德奥宣战,凡是德奥的轮船都会被没收。)的货船正在卸货,随着船舱的打开,码头上的苦力开始在工头的指挥下进仓卸货,明天这艘船将离开塘沽港,驶向上海,4天之后在上海停靠满载粮食和生丝、茶叶等货物返回意大利,到时拉契尔将随船继续他的旅程。    不一会功夫,码头上就已经被货物堆满,各个洋行、商铺前来拉货的大车、汽车挤挤囔囔,让码头好不热闹。    拉契尔来了之后,问过工头,来到货物放置的地方,这时司南他们三个也过来了,属于铅笔厂子的货物并不过,拉契尔查看了箱子的数量和封签,签字后递给司南一个袋子,就趾高气扬的离开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