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回到明朝当太子

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京(29)

    ()    偎氖徽履暇?9)

    “臣要请问了,”马士英身为总理军务大臣,尽管还没怎么进入状态,不过,还是由他先开口说话:“不知道大元帅府,是怎么个体制?”

    “军制是和侍卫处一样,我打算先搭三个协六个标,还有直属大元帅的部队,加起来,三万来人吧。”

    “殿下,如今户部……”

    “我知道,我知道”朱慈烺打断他,笑道:“钱,由皇家内库来出,不必用部库了。”

    皇太子居然如此有钱?

    一时之间,军务处上下,都是有点儿发呆。

    守备宫城的侍卫处是拱卫当今天子的机构,尽管大伙儿还不大明白,领侍卫之下,又是三支营制禁军,这侍卫和普通禁军,如何区分?

    尽管还有含糊的地方,建军的架子早就搭起来,已经在畿辅附近募集禁军,三个协只暂且补足三个标一万五千多的额子,户部已经在拼命搜刮,粮食是有,营房现成,就是安家的银子和大量的铠甲军械,所需是一笔巨款,现在一时还筹措不出来

    皇太子倒是爽快,三万多人的大元帅府直属的筹措和组建,居然不要国家部库一文钱

    军务处已经分了差事,路振飞负责的是户部,当下便道:“殿下,这一笔款实在不小,需得好好筹算筹算……”

    “我知道。”朱慈烺笑道:“又不是说不领饷,军饷和粮食,还是要兵部拨给,只是建军的使费,我自己来掏便是了。”

    如果按兵部和户部的标准,从大明兵部和工部的库藏里淘铠甲器具,东西有多少就很难说,首先就得满足皇城禁军的需要,然后才是朱慈烺那边。这样一来,恐怕南京府库的家底根本不够给的。

    而且,最近这几十年明朝法纪废驰,造出来的火器也好,兵器也罢,还有铠甲什么的,恐怕合格的少,废品的多。

    与其咬牙切齿的和这帮大臣们打嘴皮子官司,闹到崇祯那里也没个好,不如自己肉疼一下:这钱,大爷我出了

    呆了好一会儿,马士英才格格一笑,又道:“领侍卫这个事,臣也不大明白……”

    “老马倒真是急性子和直性子。”朱慈烺开玩笑道:“别人也含糊着,就不象你这么肯问。”

    “殿下恕罪。”

    “何罪之有?”朱慈烺微笑道:“侍卫和禁军,当然要分开。禁军用营制,兵丁用没有衙门气和市井气的良家子就行。武官么,当然是世袭勋臣和将门世家为宜。当然,五日一校阅,按制考核,不合格者一律淘汰。至于侍卫,当然归当管大臣直管,我的意思,是官绅将门世家的子弟,当然,勋臣子弟也可,自愿执戟护卫宫门不要俸禄的,补进来就是了。”

    这么一说,在场的人都是进士出身,哪一个不是一肚皮的学问?

    当下路振飞便先颔首点头,笑道:“现在进出宫禁,就是汉唐制度,加侍中的可以随意入宫中办事,否则就要御批和侍卫处批才成。侍卫么,用这些子弟,就等于是汉的郎官隋的千牛备身,是不是这个道理?”

    “是,就是叫大伙儿都出点办。”朱慈烺开玩笑道:“这个时候,国步维艰,就是看大伙儿舒发天良的当口。当然,朝廷没有叫人白效力的事,补进来了,安心当差。不出乱子中平的就给个地方守备的前程,愿干禁军的,一营的帮统。当差有功的,记在一等的,游击将军,一营管带的前程,怎么样,够不坏了吧?”

    “是很不坏。”马士英笑道:“臣的第二子,不喜文而喜武,正好,请补进来当侍卫,不知道殿下允不允?”

    “这个不要和我说,和冯元彪说去。”朱慈烺笑道:“不过总理大臣的儿子当侍卫,只怕也没有不允的道理不是?”

    他又笑道:“不过我这里要先说明,冯元彪那性子,他管人,可是真讲规矩,要是……”

    “不妨,不妨”马士英抢着道:“臣子谨慎小心,一定会安心当差,服从管教。”

    “这就好”朱慈烺展颜一笑,看向其余众人,王家彦诗礼传家,当然没有习武的儿子,路振飞和吴伟业儿子都还年幼,钱谦益眉头锁的跟什么似的……他也没有能当侍卫的儿子,恐怕心里正在满拧着后悔。

    在场的谁不精明,谁瞧不出来,家中如果有不能中进士的子弟,补这个侍卫实在是一条终南捷径?

    那些当官的承诺两说,补成近侍,比加侍中的大臣还亲近皇帝和太子,几年功夫下来,简在帝心,放出去,不比当什么官强?就算不放,一直在宫中伺候,卫护皇帝,也总比当正儿八经的丘八要强的多

    至于没俸禄,甚至隐约的意思就是器具和铠甲,还有吃穿用度什么的都得自己报销……比起朝廷给的好处来,这又算什么

    真的愿意给皇宫当执戟郎的,谁还在乎这么点小钱

    至于朝廷,也是省了一大笔费用。难得的就是能有不少世家子弟,不管是文官,勋臣,武职世家,送来的子弟不比在民间招募的要放心的多?这年头,败坏不堪的纨绔子弟当然有,不过能挎刀值班的青年恐怕也并不少。

    省了大笔费用,宫中安全也有了保障,而且还能替国家作养将来的人才……也亏得太子能想的出来

    当然,无形之中,也是把不少首鼠两端的世家给又重新绑回了大明的战车之上,人都是有私意的,有现在的天子侍卫先干着,自然而然的就盼着家中子弟出息,当然也就巴望着大明能好,不要再这么溜檐儿……

    这一层,怕是很多人就想不到了哇……

    其实,眼前这些变革,就是要把士绅和勋戚、将门,慢慢儿的把人心给拢回来。明朝之亡,几个重大原因,财政、军队不能战、中枢决策和地方执行的效能低下,还有,人心不固,似乎一夜之间,全国各阶层都抛弃了这个王朝。

    不是剃发令的话,放眼全国,哪有真正的抵抗?

    可朱慈烺不能就坐在这儿等剃发令过来吧?

    现在这样,南明快成南清,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啊……现成的例子,前人的,后人的,好用的,实际点儿的……都是信手捻来了。

    至于再往后点的经验,他是想用,没敢。

    ……

    ……

    大元帅府的军制和建军的规模,从现在看来,朱慈烺的雄心不算太大。三万来人的兵额,大约和现在一个强藩差不离。

    不过算算他麾下兵马,现在就有刘泽清部剩下的余烬两万多人,路振飞的淮安抚标和裁撤的管漕运的漕标兵马几千人,刘孔和等部几千人,扬州高起潜和淮扬镇的兵马,林林总总,这些被朱慈烺称为地方守备兵马加强起来也已经超过三万人了,还有徐州的孙传庭,现在谁不知道,老孙头早就被太子收服,经略河南、山东诸省的总督人选,除了他还能是谁?

    孙传庭麾下就有几千过的去的秦军子弟兵,加上高杰所部三万多精兵,还有近万的骡马,也是一支很可观的力量。

    老实说,现下的大明武装,恐怕就数徐州方面最为雄强了。

    太子自己再由五千精锐和六率充实为骨干,扩编成一支三万来人强军,如果凤阳和庐州驻军再直接听命,大明现有的可战之军,除了左良玉之外,就已经都落入太子手中了。

    当然,事情能不能这么顺,也是很值得存疑就是了。

    军制之外,就是府中的各层辅佐的机构了。

    长史和司马参军都是从一品,各自领设军政司、军令司、军训司、军情司、军法司等诸司,作用一目了然,无需多说,新闻司、廉政司等,倒是叫人觉得颇为费解。

    不过,新闻司的从三品司正用了方以智,正四品的副司正两个,一个候方域,一个是已经到了淮安的郑元勋,都是复社中坚风流才子,用他们掌新闻司,真正是十分相宜

    午时不到,新闻司出的消息纸已经发遍全城,识字的,不识字的,全部都已经知道,皇太子拜大元帅,仿的是大唐太子领军监国的制度,皇太子不留在南京,而是要率部前往前方,为大明打出一个中兴的局面出来

    ……

    ……

    打从朝会下来,内阁之中,张国维天生就是办实事的人,转来的明发上谕,就由他过目,交办,下达。

    再有各部汇总过来的部务,也是他和王铎两人战战业业,每天忙到日落偏西,才得回去。

    相形而言,李邦华精力已经不济,毕竟是七十多的人了,而史可法综理全局,细务就管的少了,现在最让这阁部大人操心的,不外乎就是饷械再缺,各部院到现在人手都没补齐,寺卿大臣也还有缺额的,请假的,丁忧的一大堆,现在诏令起复,或是夺情,反正这些政务就是千头万绪,实在每天时间都不大够用。

    内阁之中,最清闲的反而是高弘图,他是管户部的,现在户部横竖没银子,怎么说都是没钱,所以干脆就每天捧着茶闲转悠,今日皇太子开府之事,内阁里头,也就是数他最为关切了。。.。

    更多到,地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