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八年艰辛平三番
孝庄太皇太后的一席话让满朝文武蓦然无声感动至极。那些不主张抗击的扪心自问,真的还不如一个女流之辈的孝庄,跑到京城来避难的更是无地自容。
“纳兰容若听旨!”康熙站起来说道。
“臣在!”容若赶紧站出来。
“朕给你三千人马去镇守龙门!地在人在,地亡人亡!你可明白朕的旨意?”康熙说道。
“臣明白!臣定当以死保卫龙门国土捍卫我大清尊严!”容若说道。
“明日教军场点兵启程!”
“是!”容若站在一旁。
“明珠丞相接旨!”康熙又下第二道圣旨。
“臣接旨!”明珠站出来。
“京城留下曹寅,统领御林军保卫皇宫和京城,其余武将上至王侯下至兵勇全部出征!具体安排由明珠负责!任命明珠为平乱总元帅!”康熙又说道。
“臣定当鞠躬尽瘁以报皇恩!”
明珠带着众位将领来到教军场,看着这些又各个王侯、阿哥、大臣家兵组成的五万大军心里沉重万分。
点兵派将之后随同各路人马离开京城赶奔前方。
明珠这一去就是七年,统领前线全部战事,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了,具体战况大致如下。
第一战,军清岳乐、喇布得到援兵,董卫国和希尔根共计十万人马。攻占南昌,吴军夏国相退守湖南吴军韩大任在九江征集渡船渡长江。清军水军混在渡船中,吴军渡江清军凿沉渡船。清水师杨捷趁机出动,吴军多系云南兵不习水性。全军覆没于长江中,吴军损失三万人,韩大任自杀身亡。
第二战,是在韩大任全军覆没后清军岳乐、董卫国。继续进攻湖南夏国相军。胡国柱重新任用高得捷增援夏国相军。高得捷用以攻为守,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之法,在大觉寺大败岳乐军。岳乐军败后董卫慌忙撤退,夏国相军乘胜追杀,清军大败逃出南昌,损失五万多人马,从此龟缩在安庆一带。五年不敢动弹,吴军再次占领南昌、九江。
第三战,清军机大臣莫洛在西安组织十五万兵力。分三路从四川向吴三桂军发动进攻,这时候吴三桂的副手高得捷病死在九江,吴三桂害怕再闹出韩大任的乱子。于是命令南线吴军,按兵不动,只守不攻,暂缓渡长江,自己赶赴四川,亲自指挥与清军莫洛的决战。
这时清军瓦尔喀已经进军到四川保宁,吴三桂命令郑蛟麟先当住清军瓦尔喀的进攻。又命这时在固原的吴军王屏藩、吴之芪南下占领略阳切断清军水路供应线,同时策动汉中的王辅臣切断清军旱路供应线,效果很快显现出来。瓦尔喀军被迫退守广元,因缺粮瓦尔喀军兵变,溃散之兵被王辅臣乘机收编,五万瓦尔喀军不战自溃。
接着王辅臣用计大败莫洛清军,莫洛退守阳平关。吴三桂命郑蛟麟,火速赶往阳平关西,切断莫咯的退路。同时王辅臣挺进阳平关,郑、王两军合围了莫洛。莫洛军被全歼在阳平关,清军机大臣莫洛战死,吴军获大胜,共歼灭清军十多万。
第四战,吴军兵分两路乘胜前进,一路由王辅臣、王屏藩、吴之芪组成,紧追清贝勒察尼军不放,贝勒察尼逃出西安,王辅臣占领西安。
吴三桂带右路军从汉中出发先锋军王会、洪福、一路无阻挡,很顺利地占领了,郧阳、均州,但是吴三桂在郧阳生病吴军停止前进。
王辅臣因连打胜仗而骄傲起来,图海新任军机大臣,他用诱敌深入之战术,把王辅臣军诱离西安。同时命张勇军偷袭西安成功,王辅臣军后路被切断,被图海围困最后因缺粮、缺水失去战斗力被清军歼灭,吴军损失八万人马。
第五战,王辅臣兵败被俘,王屏藩退守固原,这时吴三桂病刚好。他料定图海下一个进攻目标必定是固原。于是派潭洪、马雄图从汉中带兵增援固原王屏藩军。
按照吴三桂计划图海军一到固原吴军分两路。吴之芪和马雄图分别由左右两侧闪出,直抄图海军后路。图海一看不妙,中吴三桂鬼计,于是下令急忙后撤。这时按照吴三桂计划,王屏藩、潭洪带领马步兵猛追猛杀后退的图海军,图海军大败而逃。吴军从固原一直追杀到长武,十二万清军最后剩下不足两万跟随图海逃回西安。
通过这几次大战后,大清朝的主力军队实际上已经被吴三桂军打垮消灭,清军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是吴军的对手。
这时吴、清双方的兵力对比清军从青海退守延安的青海军两万人,在西安的图海军三万人,在武昌的蔡毓荣和贝勒尚善军三万人,在安庆的董卫国、岳乐、喇布、希尔根共五万人,南京清军三万人,全国清军不足二十万人。
吴军在北线庆阳是马雄图吴军两万人,在长武是潭洪吴军两万人,在固原、平凉、镇原的是王屏藩吴军五万人,在凤翔的是吴之芪吴军三万人,北线计十二万人。
中线吴军郧阳、均州、襄樊、南漳的是吴军王会、洪福、杨嘉来、谭延祚共计四万人,在四川广元一带的是郑蛟麟吴军三万人,在重庆的是吴应麟吴军三万人,中线共计十万人。
南线吴军松滋吴军吴国贵两万人,荆州吴军马应麟一万人,岳阳吴军马宝三万人,长沙吴军胡国柱两万人,吴军新建水师林兴珠一万人,衡阳、南昌、九江等地由夏国相指挥的吴军八万人,桂林吴军一万,南线吴军共计十七万人。
另外郭壮图在云南刚刚新组建训练出来的三万新兵,这时候吴三桂的总兵力是四十多万,是大清总兵力的双倍。
还有广西、广东、福建的同盟军,尚、耿、郑成功之子郑经,配合吴三桂行动,已经从台湾起兵占领了福建。
平、固战役胜利后,吴三桂本可已缓称帝,乘胜前进直捣北京。但不知什么原因,吴三桂决定回成都称帝,建立大周朝。也许是想拔除盘据在武昌的蔡毓荣和贝勒尚善这棵江南的钉子,搞活江南吴军。
吴三桂在成都称帝后来到湖北松滋,准备在这里集结十万万大军亲征北伐,不幸中风病死在湖北松滋,这时候离成都称帝后三个月。
吴三桂是在胜利声中的四川成都而不是湖南衡阳“称帝”,称帝后吴三桂从四川成都来到湖北松滋,准备在这里集结十万兵力,一举拔除湖北武昌蔡毓荣、贝勒尚善五万清军这个大钉子,然后北上恢复中华。
但是不幸中风病故在湖北松滋,吴三桂死后吴军变成一盘散沙。
吴三桂的病故使得吴军失去了得力的统帅,从此在也没有人能够统一指挥吴军庞大的军队。吴三桂死后其部下各自为战、互不协调,又与清军征战了三年,最后被清军各个击破。
吴三桂死后其部下,除新建水师林兴珠投降清军外,其余无一人投降,全都战斗到最后一刻,川军有一将领想投降清军,结果被自己反清的部下杀死。清军攻占昆明五华山,当时在五华山的宫女丫环和他人员数百人全部自杀,无一人投降。
可见吴三桂的突然病故,是吴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在清王朝的整个历史中反败为胜,反复出现了几次。
在此期间出现了不少的杰出将领为大清朝卖命以死为国,功劳最大的当属明珠丞相,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图海。
当明珠出征之时他还在西北甘肃一带平定叛乱,这些叛贼见吴三桂等反了朝廷士气大振,以为清朝首尾难顾,没想到图海一去带领众将领不到一年就全部剿灭投降恢复失地,给平叛三番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为前方的将士鼓舞了士气。之后康熙又命令图海,南下从四川劫持住称帝的吴三桂,使其势力不断缩小。
就在胜利归来的当年,图海积劳成疾得病亡故,康熙追赠图海为一等忠达公,配享太庙,寻命建祠立碑,春秋致祭。还帅众阿哥亲自去吊唁。
康熙曾经赋诗两首称赞其功勋:
其一:两朝密勿重元臣,秉钺登坛西定秦。钟鼎功名悬日月,丹青事业画麒麟。
其二:威名万里作长城,壁垒旌旗壮远征。绥靖边陲驰露布,凯旋立奏泰阶平。
放下这些不说,单说镇守在龙门的纳兰容若。
容若守卫龙门可说是随了他的心愿,不但走出京城来到到大自然,并且这龙门还有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黄河水流经禹门口时,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愈近龙门,河床越宽。咆哮的黄河,受到峡谷的约束,便暴怒了,骤然发作,横冲直撞,雷霆万钧,但却被镇静的高山峡谷挤压在河床中。快到峡谷的尽头龙门口,一个急转弯,狂涛激浪顷刻之间撞在峭壁上,怒吼着,呼啸着,飞出一层层凌空雪浪,被迫掉过头来,闯上对岸的巨石,又在狂怒中咆哮着冲起一堆堆直射天空的雪浪。浑黄的河水,在碰壁以后,退了回去,随即和矗立在河床中的一座巨大的礁石相遇,再次狂怒地咆哮起来。河水冲向天空,在一阵喧嚣之后,从空中颤抖着摔下来,落入谷底,这才算跳出了龙门。还有一个鲤鱼三跳的故事。
龙门地理位置不但重要,而且是草寇升王侯的地方,吴三桂就是其中之一。
吴三桂自从起兵就开始惦记这个地方,都说占据了此地,再由此地进京就会如鱼得水一样顺利的当上皇帝,于是不惜重兵和一切代价全力进攻。
“纳兰容若听旨!”康熙站起来说道。
“臣在!”容若赶紧站出来。
“朕给你三千人马去镇守龙门!地在人在,地亡人亡!你可明白朕的旨意?”康熙说道。
“臣明白!臣定当以死保卫龙门国土捍卫我大清尊严!”容若说道。
“明日教军场点兵启程!”
“是!”容若站在一旁。
“明珠丞相接旨!”康熙又下第二道圣旨。
“臣接旨!”明珠站出来。
“京城留下曹寅,统领御林军保卫皇宫和京城,其余武将上至王侯下至兵勇全部出征!具体安排由明珠负责!任命明珠为平乱总元帅!”康熙又说道。
“臣定当鞠躬尽瘁以报皇恩!”
明珠带着众位将领来到教军场,看着这些又各个王侯、阿哥、大臣家兵组成的五万大军心里沉重万分。
点兵派将之后随同各路人马离开京城赶奔前方。
明珠这一去就是七年,统领前线全部战事,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了,具体战况大致如下。
第一战,军清岳乐、喇布得到援兵,董卫国和希尔根共计十万人马。攻占南昌,吴军夏国相退守湖南吴军韩大任在九江征集渡船渡长江。清军水军混在渡船中,吴军渡江清军凿沉渡船。清水师杨捷趁机出动,吴军多系云南兵不习水性。全军覆没于长江中,吴军损失三万人,韩大任自杀身亡。
第二战,是在韩大任全军覆没后清军岳乐、董卫国。继续进攻湖南夏国相军。胡国柱重新任用高得捷增援夏国相军。高得捷用以攻为守,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之法,在大觉寺大败岳乐军。岳乐军败后董卫慌忙撤退,夏国相军乘胜追杀,清军大败逃出南昌,损失五万多人马,从此龟缩在安庆一带。五年不敢动弹,吴军再次占领南昌、九江。
第三战,清军机大臣莫洛在西安组织十五万兵力。分三路从四川向吴三桂军发动进攻,这时候吴三桂的副手高得捷病死在九江,吴三桂害怕再闹出韩大任的乱子。于是命令南线吴军,按兵不动,只守不攻,暂缓渡长江,自己赶赴四川,亲自指挥与清军莫洛的决战。
这时清军瓦尔喀已经进军到四川保宁,吴三桂命令郑蛟麟先当住清军瓦尔喀的进攻。又命这时在固原的吴军王屏藩、吴之芪南下占领略阳切断清军水路供应线,同时策动汉中的王辅臣切断清军旱路供应线,效果很快显现出来。瓦尔喀军被迫退守广元,因缺粮瓦尔喀军兵变,溃散之兵被王辅臣乘机收编,五万瓦尔喀军不战自溃。
接着王辅臣用计大败莫洛清军,莫洛退守阳平关。吴三桂命郑蛟麟,火速赶往阳平关西,切断莫咯的退路。同时王辅臣挺进阳平关,郑、王两军合围了莫洛。莫洛军被全歼在阳平关,清军机大臣莫洛战死,吴军获大胜,共歼灭清军十多万。
第四战,吴军兵分两路乘胜前进,一路由王辅臣、王屏藩、吴之芪组成,紧追清贝勒察尼军不放,贝勒察尼逃出西安,王辅臣占领西安。
吴三桂带右路军从汉中出发先锋军王会、洪福、一路无阻挡,很顺利地占领了,郧阳、均州,但是吴三桂在郧阳生病吴军停止前进。
王辅臣因连打胜仗而骄傲起来,图海新任军机大臣,他用诱敌深入之战术,把王辅臣军诱离西安。同时命张勇军偷袭西安成功,王辅臣军后路被切断,被图海围困最后因缺粮、缺水失去战斗力被清军歼灭,吴军损失八万人马。
第五战,王辅臣兵败被俘,王屏藩退守固原,这时吴三桂病刚好。他料定图海下一个进攻目标必定是固原。于是派潭洪、马雄图从汉中带兵增援固原王屏藩军。
按照吴三桂计划图海军一到固原吴军分两路。吴之芪和马雄图分别由左右两侧闪出,直抄图海军后路。图海一看不妙,中吴三桂鬼计,于是下令急忙后撤。这时按照吴三桂计划,王屏藩、潭洪带领马步兵猛追猛杀后退的图海军,图海军大败而逃。吴军从固原一直追杀到长武,十二万清军最后剩下不足两万跟随图海逃回西安。
通过这几次大战后,大清朝的主力军队实际上已经被吴三桂军打垮消灭,清军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是吴军的对手。
这时吴、清双方的兵力对比清军从青海退守延安的青海军两万人,在西安的图海军三万人,在武昌的蔡毓荣和贝勒尚善军三万人,在安庆的董卫国、岳乐、喇布、希尔根共五万人,南京清军三万人,全国清军不足二十万人。
吴军在北线庆阳是马雄图吴军两万人,在长武是潭洪吴军两万人,在固原、平凉、镇原的是王屏藩吴军五万人,在凤翔的是吴之芪吴军三万人,北线计十二万人。
中线吴军郧阳、均州、襄樊、南漳的是吴军王会、洪福、杨嘉来、谭延祚共计四万人,在四川广元一带的是郑蛟麟吴军三万人,在重庆的是吴应麟吴军三万人,中线共计十万人。
南线吴军松滋吴军吴国贵两万人,荆州吴军马应麟一万人,岳阳吴军马宝三万人,长沙吴军胡国柱两万人,吴军新建水师林兴珠一万人,衡阳、南昌、九江等地由夏国相指挥的吴军八万人,桂林吴军一万,南线吴军共计十七万人。
另外郭壮图在云南刚刚新组建训练出来的三万新兵,这时候吴三桂的总兵力是四十多万,是大清总兵力的双倍。
还有广西、广东、福建的同盟军,尚、耿、郑成功之子郑经,配合吴三桂行动,已经从台湾起兵占领了福建。
平、固战役胜利后,吴三桂本可已缓称帝,乘胜前进直捣北京。但不知什么原因,吴三桂决定回成都称帝,建立大周朝。也许是想拔除盘据在武昌的蔡毓荣和贝勒尚善这棵江南的钉子,搞活江南吴军。
吴三桂在成都称帝后来到湖北松滋,准备在这里集结十万万大军亲征北伐,不幸中风病死在湖北松滋,这时候离成都称帝后三个月。
吴三桂是在胜利声中的四川成都而不是湖南衡阳“称帝”,称帝后吴三桂从四川成都来到湖北松滋,准备在这里集结十万兵力,一举拔除湖北武昌蔡毓荣、贝勒尚善五万清军这个大钉子,然后北上恢复中华。
但是不幸中风病故在湖北松滋,吴三桂死后吴军变成一盘散沙。
吴三桂的病故使得吴军失去了得力的统帅,从此在也没有人能够统一指挥吴军庞大的军队。吴三桂死后其部下各自为战、互不协调,又与清军征战了三年,最后被清军各个击破。
吴三桂死后其部下,除新建水师林兴珠投降清军外,其余无一人投降,全都战斗到最后一刻,川军有一将领想投降清军,结果被自己反清的部下杀死。清军攻占昆明五华山,当时在五华山的宫女丫环和他人员数百人全部自杀,无一人投降。
可见吴三桂的突然病故,是吴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在清王朝的整个历史中反败为胜,反复出现了几次。
在此期间出现了不少的杰出将领为大清朝卖命以死为国,功劳最大的当属明珠丞相,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图海。
当明珠出征之时他还在西北甘肃一带平定叛乱,这些叛贼见吴三桂等反了朝廷士气大振,以为清朝首尾难顾,没想到图海一去带领众将领不到一年就全部剿灭投降恢复失地,给平叛三番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为前方的将士鼓舞了士气。之后康熙又命令图海,南下从四川劫持住称帝的吴三桂,使其势力不断缩小。
就在胜利归来的当年,图海积劳成疾得病亡故,康熙追赠图海为一等忠达公,配享太庙,寻命建祠立碑,春秋致祭。还帅众阿哥亲自去吊唁。
康熙曾经赋诗两首称赞其功勋:
其一:两朝密勿重元臣,秉钺登坛西定秦。钟鼎功名悬日月,丹青事业画麒麟。
其二:威名万里作长城,壁垒旌旗壮远征。绥靖边陲驰露布,凯旋立奏泰阶平。
放下这些不说,单说镇守在龙门的纳兰容若。
容若守卫龙门可说是随了他的心愿,不但走出京城来到到大自然,并且这龙门还有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黄河水流经禹门口时,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愈近龙门,河床越宽。咆哮的黄河,受到峡谷的约束,便暴怒了,骤然发作,横冲直撞,雷霆万钧,但却被镇静的高山峡谷挤压在河床中。快到峡谷的尽头龙门口,一个急转弯,狂涛激浪顷刻之间撞在峭壁上,怒吼着,呼啸着,飞出一层层凌空雪浪,被迫掉过头来,闯上对岸的巨石,又在狂怒中咆哮着冲起一堆堆直射天空的雪浪。浑黄的河水,在碰壁以后,退了回去,随即和矗立在河床中的一座巨大的礁石相遇,再次狂怒地咆哮起来。河水冲向天空,在一阵喧嚣之后,从空中颤抖着摔下来,落入谷底,这才算跳出了龙门。还有一个鲤鱼三跳的故事。
龙门地理位置不但重要,而且是草寇升王侯的地方,吴三桂就是其中之一。
吴三桂自从起兵就开始惦记这个地方,都说占据了此地,再由此地进京就会如鱼得水一样顺利的当上皇帝,于是不惜重兵和一切代价全力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