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遇上乾隆大叔(何枝可依)

第一卷 雕栏玉砌犹还在 初至

    秋狝在八月底结束。他们浩浩荡荡归京的时候,北京已经进入秋凉了。香山上的红叶如火如荼,云蒸霞蔚。

    但乾隆回京之后十分政事繁忙,根本无暇登高览胜。

    各种政务亟待他去处理:了解各地秋闱情况,严厉打击考场舞弊案;准备皇太后六十大寿庆典,了解各地祝寿献礼的准备情况;准葛尔部内乱,达瓦齐偷袭伊黎,自理、立为台吉,清庭对准葛尔部失去控制……

    如此忙碌了将近半个月后,乾隆终于说要去圆明园住了。青依这时已经知道,乾隆一年的时间实际上大半是在圆明园度过的,只有在重大庆典时才回紫禁城。

    对圆明园这后世大名鼎鼎的园林,她早就充满好奇了。

    这天,乾隆起得特别早,用过早点之后,照例开始早朝,但早朝结束得比较早。然后摆驾乾清宫西暖阁和皇后一道用早膳。之后,和皇后道别,乘坐八人大轿前往圆明园。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他们到达了圆明园。

    青依首先看见的就是一个大大的宫门,宫门前有一对镀金大铜狮子,坐落在石基之上,巨大无比,约莫有两米多高,宽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极其雄伟和壮观。宫门上面有个匾额,写着“圆明园”三个字,采萧说是康熙爷的御笔。

    进入宫门后,来到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正中央是一幅巨大的影壁,上面雕着九龙戏珠的浮雕,九条真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灵动跳跃,好似活物。

    转过影壁来到二宫门,它也叫做“出入贤良门”,门前也有金水河和金水桥,入门后就看见“正大光明殿”,建于雍正初年。正大光明殿是皇帝朝会听政之所,是紫禁城外的又一政治中心。进入正大光明殿,只见殿里悬挂着一幅对联: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这是雍正爷的御笔。

    乾隆并没有在正大光明殿停留,而是向东,去到勤政亲贤殿。他在殿中坐下来之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只有来到这里,朕才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在紫禁城里,简直让我透不过气来。”

    青依闻言略感讶异,她以为,只有她这样的平民老百姓,才会觉得紫禁城中高大巍峨的三大殿高不可攀、令人敬畏,空旷开阔且没有一丝绿意的广场寒气透骨,犹如坟场。

    在参观故宫时,她就曾笑言:“这里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难怪住在这皇宫里的皇帝个个都那么短命。大面积的红色、黄色,那么耀眼刺激,让人心情烦躁,难怪皇帝多变态。”

    雍正、乾隆倒是聪明,盖了一座美轮美奂的离宫。在湖光水色中办公,多惬意。比在现代住全海景式的总统套房,还要舒服。

    乾隆在勤政殿批阅了一阵子奏折,就到用晚膳时间了。乾隆起身离开勤政殿,向北走,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湖泊,湖泊周围散落了几个岛屿,中央有一个大的岛屿,上面建有很多宫殿。

    采萧体贴地为她解说:“这是前湖,中间的岛屿就是九州清晏,万岁爷和嫔妃们的住处。后面的就是后湖了。”

    九个小岛象征着王权统治下的九州,只见湖水碧绿,宫殿黛青,一片谐和安宁的景象。真是和“九州清晏”这名字相得益彰。

    来到九州清晏,首先进入的一座大殿是圆明园殿,乾隆在此没有停留,径直前走,来到了奉三无私殿。这是一座佛堂,乾隆在这里上了一柱香,继续前行,来到了九州清晏殿。

    “这就是万岁爷的寝宫了。”采萧悄悄说。

    乾隆在殿里坐下来,宣布传膳。他似乎有些疲惫,没有召任何妃子一同用膳。

    用完晚膳,乾隆看了一眼青依说:“朕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来这座园子了,今日午后就四处走走,看看吧。”

    青依闻言自然是眼前一亮,喜悦不已。有乾隆作陪,游览圆明园,这是几世修来的福气啊!

    叶蓁因为要收拾皇上的寝室,便没有一同前往。

    乾隆、采萧、青依三人,后面还跟着几个太监,一同出了九州清晏,往东行,来到了“镂月开云”。主殿是珍贵的楠木制成,周围遍植牡丹。微风拂过,清香入殿。

    魏紫姚黄,豆绿赵粉。色泽各异,妖娆皆同。红的胜火,粉的似霞。白瓣如玉,黄蕊像金。绿叶翡翠,弄影成趣。嫦娥恨返天宫舞,貂禅羞见花娇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本是帝王之花,种在此处自是帝王的象征。

    “此处原本叫‘牡丹台’。在朕父皇还是皇子时就已建好。”乾隆站在殿前,望着园中姹紫嫣红,目光幽远。

    “还记得那一年,朕六岁,一日正在这园中舞剑,圣祖和父皇一同走来,朕第一次见到圣祖。圣祖亲切地问朕学问骑射,很是喜爱朕,还带朕回他的宫中养育抚视。从此,我们祖孙二人形影相随,夙兴夜寐,日觐天颜;同几阅书,或示章句;玉筵传膳,每赐芳饴;批阅章奏,屏息待劳;引见官吏,承颜立侧……”

    青依知道他讲的就是那一次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见面。在这牡丹台里,康雍乾三帝第一次相会。

    “人说帝皇之家,父子无情,但朕在圣祖身旁伺候时,得到的是一个垂暮老人对自己孙子的拳拳恩情,享受到了千金不换的天伦之乐。但这样的日子何其之短,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圣祖病危逝去。”

    乾隆目光幽幽地盯着园中一角,仿佛在竭力回想祖父的音容笑貌,缅怀那位对他恩宠备至的老人。忧伤渐渐浮现在眼中。

    青依说:“圣祖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创下大清盛世,极尽人间荣华,想必已是此生无憾了。”

    乾隆垂首看着看她:“此生无憾?”

    “嗯,世间有几人能有圣祖皇帝的际遇?史上有那个皇帝福分比圣祖皇帝更多?一个人只有一生,各有遭遇,圣祖皇帝的一生是人人渴求但不可及的。”

    “一人一生一世,天命所安,不可选择,不可重来……”他目光一转,“那你又如何?”

    青依一笑:“前生已了,此世渺渺。没有什么可祈求的,只怕求亦是妄念……”

    这一世的命运握在他手里,她有什么好说的。

    接着他们来到“碧桐书屋”,院中种满了高大的梧桐树,乾隆常在此看书,估计到春雨时节,坐在窗前,听梧桐细雨点点滴滴,别有趣味。

    往西,到了“慈云普护”,里面有几座寺庙,还有一座巨大的钟楼。乾隆在此上了几柱香。

    继续往西,经过一座雕刻精美的小石桥,来到“上下天光”,主殿是仿照岳阳楼而建,如果登上此楼可以眺望整个后湖。楼的两侧各有阶梯延伸至两边的狭岸,形状如彩虹。

    往西南而去,他们来到“杏花春馆”,是雍正年间所建,据说是因为雍正爷深慕《清明》一诗的诗意,命人建了此馆。乾隆又将其美化。暮春时节,杏花盛开,美不胜收。馆中还悬挂着乾隆的一幅字,上书:春深花发,灿然如霞。形容的就是那时的美景。

    向南,经过造型美观的碧澜桥,他们到达“坦坦荡荡”。青依对此名很不解,但也不好意思询问乾隆。悄声问采萧,素有文才的她也说不上来。

    走过素心堂,知鱼亭,来到双佳斋,斋前有一个凹形的鱼池,里面养着各色各样的金鱼。太监递上一包鱼食,乾隆接过,洒了一些在池中,池中顿时热闹起来,红的,黄的,橙的,黑的……五彩缤纷,扭做一团,池里像是打翻了颜料盒,又像是铺了一块彩帛。

    乾隆吟道:“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青依忍不住偷笑,不料却被乾隆看见,瞪了她一眼。呵呵,他肯定知道她联想到了那句“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最后一个小岛是“茹古涵今”,由许多亭子和回廊组成,重重叠叠,曲曲折折,步步是景,妙不可言。青依不由得对古代匠人的智慧赞叹不已,这样的空间利用率,这样的非凡想象力,现代的园林设计师有几个能达到这种程度?

    游完九州清晏,乾隆看来有些累了,他们正准备回九州清晏殿,一个太监前来禀报,说郎世宁督建的海晏堂已大有进展,特来请示圣意。

    “哦?那就趁机去看看吧!”乾隆说。

    于是,他们乘坐两顶四人小轿前往长春园。

    一路上,青依见到无数的亭台楼阁,轩敞水榭。绿树成荫,花影摇曳,处处是风景,时时有惊喜。北地之雄健,江南之柔美,在此交相辉映。难怪雨果要称此园集中了一个超凡的民族的想象力。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是因它集万园妙景于一处,汇南北美景于一地。

    还没有到海晏堂,就远远听到悦耳的水声。下轿一看,青依再一次被震撼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