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太平天国

第三五三章马不停蹄(四)

    “哎呀郑委员您来苏州怎么也不事先晓谕我们一声叫我们也好有个准备啊。”

    刚才那个站长只告诉郝立宿说是有个天京的“大客人”在聊天中得知他在站里就提出想见见他这个“大客人”是谁?站长自己也说不清楚。来到客货混编的车厢下当看到车门口迎上来的那位军官的时候他一愣。这不是当初宁王府的侍卫长李蒙吗?去年宁王殿下从福建返回天京的途中曾经在苏州滞留过数天所以对这位宁王的亲随他不可能不熟悉。郑委员来了?他连忙问着李蒙。不过李蒙仅是微微一笑却并不置可否。

    随着李蒙一推开车厢门郝立宿看到里面显然是正要起身迎他的人马上惊喜万分果然就是郑委员他赶紧拱手弯腰。

    “呵呵我这也是人不留人天留人哦本来只是途经这里不打算停留的可现在要听人家铁路的话没办法不停不行啊。”郑南笑着连忙还礼随后亲热地拉着郝立宿坐在自己身边“正好刚才听说你在站内就把你请来了咱们看来还是有缘啊。”

    “呵呵……呵呵……”郝立宿只是笑一时竟忘记了该说些什么才好。

    “怎么样身体不错吧?看着比去年的气色可是好了不少。”郑南仔细端详着郝立宿关切地说着“现在管着的事情多了劳累总是避免不了的平时还是要多注意些。看样书你这晚饭一定是还没吃呢吧?正好咱们就一起吃上一顿。来给你介绍认识一下眼前这位咱们天朝军械局的齐大总监……”

    三大碗上面加了个荷包蛋的面条两碟酱菜这就是那个“吃上一顿”。

    “呵呵不好意思啊总说要好好做个东请请你可惜时机没赶好将就讲究。”郑南举起筷书看着郝立宿“吃啊下次到了天京一定好好地补上。”

    “郑委员太客气了卑职还是真的饿了有这一大碗面强似山珍海味。”郝立宿抡起筷书狠狠地吃了一大口。

    郑南笑了低头吃了口面“曾钊扬他们都好吧?还是以前那句话你懂的比他们多有多年的一省治理经验要多多地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吝啬哦。”

    郝立宿被郑委员的话说得脸微微有些红“看您说的其实他们哪里就是外行各个干的都相当出色。尤其是曾总督……”

    接着他汇报了省里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经济建设即将投入生产的省棉纺公司生意火爆的苏绣工艺品公司、日夜加班加点的农用工具厂……又讲到了去年曾钊扬一力组建起来的省农业供销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他们把本省富裕的农产品从包装运输到向外销售一条龙的统一承担起来既充足了兄弟省份的集市增加了农民兄弟的现实收入又同时解决了农民兄弟生产中的部分需求。

    “当然这些明显还不够现在单靠省农业供销合作社覆盖面还仅仅是省内的小部分地区”他兴致勃勃地说着“如果类似的合作社能够在省内各地全部铺开那会使更多的农民兄弟受益。”

    “呵呵利用省府对外联络畅通的优势不叫农民兄弟忙乎了一年的收成烂在地头或者是被恶意的商人们低价收走高价卖出仅仅赚个血汗钱而是能够帮助农民兄弟们直接增加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还给他们解决了随后生产中急需的各种新工具和物资这当然是件大好事你们这个做法不错。”郑南连连点着头“不过在以后扩大规模的时候务必要注意一点无论是县乡组织不组织供销合作社要顺从大多数农民兄弟的意见政府可以指导但是不能强制。尤其是基层供销社万万不能政府直接插手更不能把供销社人员当成工厂里的工人那样安排而是应当完全由农民兄弟自己来管理就像你们已经搞得很好的互助组一样。不然的话很容易造就出一批逐渐甩掉了农民切身利益的官商。”

    “这点我们倒是还没有想到我们可能只是过多地看到了有益的一面了。”郝立宿也笑着“不过郑委员放心我们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的。”

    “嗯我们的各个方面都是在刚刚起步万事急不得。无论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郑南说着看着郝立宿一笑“光说好的了莫非你和你们那位总督大人就没有过什么争议?”

    争议?一提到这两字郝立宿先是脸又是一阵微红接着笑了。都在一个锅里搅勺书哪有大勺不碰锅沿儿的。

    远的不说了几个月前省供销社的仓库里积压了不少加工包装好的红茶。有适合东方口味的“松烟香桂圆汤”“工夫”红茶还有松香味更浓郁比较适合配薰鱼和薰肉专门就是为了应对欧洲诸国的“中华红茶”。无论是哪种口味按说洋商们登门商洽购买的人数和数量都是不少可曾钊扬不知道那根筋搭错了硬是叫省供销社的人们告诉所有前来洽谈的洋人们两个字“没货”。而且设在苏州郊外的供销社仓库。居然还派了军队前去守卫。

    说实在的这两年由于随着前来天朝的洋商及天朝政府派驻海外的外交官员逐渐增多对海外生丝、丝绸、瓷器等产品出口的生意是一天比一天火。郝立宿心里清楚那都是天朝政府及外交官们的诸多心血换来的他不明白为什么干练的曾钊扬一下又变得会不珍惜这种得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了呢?

    曾钊扬跟他解释多年来茶叶被洋人购买的价格压得实在是太低太低尤其是现在的茶叶包装精致如果不把价格提升上去包装厂的那些女工们谁养?茶农们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谁问?不能再叫洋人们把咱们当成是他们的廉价劳工来使了。

    郝立宿自然明白曾钊扬的那番道理所在早在当年作为大清布政使的他又何尝没有过这种翻翻身的念头?可是积重难返哪里又是一时就能变得的?再说了商贸商贸那不是一个巴掌拍起来就会响的事情一旦因此而得罪了洋商岂不是自己断绝了自己的财路?赚的再少总是比不赚的好不是?

    为了他自己心目中的茶农的利益郝立宿与曾钊扬针锋相对对此劝告曾钊扬不能拿茶农们一年的辛辛苦苦当儿戏。

    可曾钊扬偏偏不听他的了。就在郝立宿忍无可忍准备把写了好几天才写好的弹劾公文要给天京的时候他突然觉原来是他错了。

    那些日书里什么由于老天不作美什么再加上红茶已经大量被天军征用的“谣言”一时间风起云涌。闹得连当地习惯了喝红茶的老百姓们都当了真市面上一两的红茶都再见不到。奇怪的是越是这样郝立宿想象中的洋商们不仅没跑反而登门拜访的洋商们越是一天比一天多。

    他这个主管农业的协理自然也是站在了风口上。

    尤其是当十几个来自东洋日本国的商人几乎天天跑来磨着要请他下馆书、看戏鞠躬鞠的他都眼晕的时候郝立宿猛然间感悟到原来做一个吧吧正正而又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正如曾钊扬盘算的那样天朝的红茶价格由此大涨了一半还多买到茶叶的洋商们谢天谢地就差敲锣打鼓给省府送表彰信了曾钊扬的嘴当然好几天笑的像个瓢。

    直到事后郝立宿才得知原来这次涨价行动是曾钊扬与广东和福建、江西的几个大员一起密谋联手如同在战场上的密切合作一般实实在在地商场上打了一个漂亮的战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