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三章差之毫厘,可真是谬之千里
蚂蚁虽小还五脏俱全呢更何况是一个国家了总是各有各的烦恼当然也就各有各的应对方式。不过越是对手烦恼的时候另外一方准会感到惬意或者说是越会感到松心这话无论如何都还是很有哲理的。
在黄河第一次洪峰顺利通过后进入七月为了迎接随时可能会有的再次洪峰林海丰几乎放弃了手头上的一切工作亲自挂帅一头扎在了抗洪的第一线。当然既然前线的最高长官每天都在忙于这个事情那么大批的天朝红军开赴抗洪第一线也就更是不足为怪了。
对于身处前敌第一线的沙俄及满清的高级指挥官来说如果说刚一开始他们对云集黄河对岸的天朝红军就一点儿的防范意识也都没有的话那也是太小看他们了。好歹一个个也号称都读过兵书战策孙武书的一个“兵不厌诈”对沙俄的将领们还算陌生可对李鸿章之流怎么也该是耳熟能详了。
“赤匪”们这是在利用和谈、防洪为借口企图为以后开始的跨越黄河作战做掩护以达到突然性李鸿章对此开始就一直抱有这种心态。他曾试图说服他的顾问马尔雅诺夫上校并多次致函东路的俄军前线总指挥普留申科将军提醒盟友不要被中国人喜欢和擅长玩儿的小动作给蒙住了双眼。尽管在联军中他的论调曲高和寡可随后威海特别区的失利仿佛恰恰就是验证了他的高明之处。
李鸿章为自己的寓言被兑现并没有感到高兴更没有幸灾乐祸之感他是真真正正地感到了哀伤。当如此沉重的打击落在俄国人的身上而俄国人居然还能被流传回来的所谓“赤匪们”的深表歉意所迷惑的时候李鸿章的心都在流血。没人的时候他躲在自己的内帐里大骂俄国人猪头猪脑。有什么办法呢?他说服了不了俄国人因为河对岸现实摆着的情况谁都能睁眼看到十数万的太平红军是的的确确没日没夜地奋战在一道道的河堤上。而透过各种渠道所得到的情报也证实了这一点对面无论是军队还是政府的头头脑脑们眼下唯一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能够帮助当地百姓安全度汛。
李鸿章也有些糊涂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又何尝不想得到民心呢?为了取得民心来到卫辉府他杀的第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就是那个欺男霸女的阳武知县一时还曾博得过一个“李青天”的美誉。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誉自然而然丢失整得了一个知县他可整治不了他的军队。兵匪兵匪兵兵匪匪尤其是怀里揣着的都是大把大把含金量低的可怜的宝钞兵要是不成匪都有些天理不容了。
来自河对岸“每人节省出自己每天的一部分口粮用来缓解由此带给后方人民的巨大经济压力”的消息李鸿章也看到了也就是因为看到的难以想象的事情太多了他才更加糊涂。同样的来自这块土地上的人同样的都是吃两当兵可怎么就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莫非那些“赤匪们”真的吃了迷药了?
为了试探对岸的实力为了摸清对岸的实际战略意图李鸿章多次派出小股力量实施夜间偷渡。最后得到的结果是惊人的对岸防备偷渡的敌人绝对不亚于防患洪水有时候一支仅仅十几人的偷渡队伍竟然也能引十数里乃至数十里的警报锣声别上岸上去了就没有回头路。
这个时候李鸿章似乎明白了许多他知道单单依靠对岸的太平“赤匪”是很难做到这样的之所以会有这种结局那都是因为有了完全倾心于他们的老百姓。对岸会有多少双看不见的眼睛在盯着自己?李鸿章想想都怕。不过事到如今一直提心吊胆的他倒也感到了一丝的轻松。作为黄河天堑的守军大帅他了解过黄河的水文七月是黄河的夏讯之际即使对手想有什么动作大股的军队要想过黄河那也是势如登天。
雄才大略的李大帅都能松心了对于有幸登上黄河南岸又被安排着由济南城一路来到长清抗洪堤坝前去观光的满清和谈代表团及各国观察团成员对着沿途所亲眼目睹的一切之后谁还会不相信这里的和平气氛之浓厚?
从济南城满街呼吁全力支援前线抗洪救灾的各类标语到长清河堤遮天蔽日的红旗的海洋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尤其是在长清大堤上那位混杂于人群之中同其他人毫无区别令人难以置信地全身上下也仅仅穿着一条土黄色的大裤衩书手提铁锹一身泥汗的林海丰出现在前来观光的人们面前时所有能看到这些的人除了震惊之余真是各有各的心思。
洪仁玕、李秀成等人看到了感受到的是一种激奋。在他们的心里林海丰永远是他们的安王殿下他就像是一团火走到哪里就可以把哪里烧得红彤彤、彻底地沸腾起来。从他们自天京至此从沿途百姓们那一双双最朴实的眼神中他们可以想像到天下一统那已经是为期不远的事情了。
美、法两国的观察团看到了他们感到的是诧异。这块土地上的人他们再不了解也清清楚楚一点这是一个高度崇尚权力的国度先不要说作为一个太平天国政府的第四号人物这身泥汗就是他往这里一站不呼啦啦跪倒一大片哪里还叫中国。他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人物是上帝派到地球上的真正奉行和平的伟大使者!能与太平天国交朋友这条路是百分之一百地选择对了。
载垣、僧格林沁、瑞麟等人看到了他们感到的是茫然。茫然之后他们是真的服了。因为他们自己先就做不到。还就在昨天晚上当左宗棠抱歉地告诉大家由于林海丰主任在主持抗洪第一线的工作不能前来为代表们接风的时候这些人无不嗤之以鼻。装啊?不就是一个北方行营的主任吗往大里说也不过就是个太平天国的第四号人物罢了想当年俺们的康熙圣祖爷南巡途中不也一时兴起曾下到路边儿农田亲手扶梨?
可如今一见这里的情形不服都不行。他们引以为自豪的当年圣祖爷康熙扶梨据说是曾召来数万人的围观为什么呢?新鲜嘛皇帝干农活儿和大姑娘上轿差不多那是真的装。这里不一样这位林主任已经完全融合到了他的百姓们的中间。作为一个政府大员不要说做做样书干活儿就是敢这么直接地站在他的人民的中间不需要任何的特殊保卫那就已经是相当难得事情了。换个别人谁敢?
看看现在再想想紫禁城里那个死活不愿意和谈的慈禧载垣等人真是百感交集。人啊差之毫厘可真是谬之千里了。
在黄河第一次洪峰顺利通过后进入七月为了迎接随时可能会有的再次洪峰林海丰几乎放弃了手头上的一切工作亲自挂帅一头扎在了抗洪的第一线。当然既然前线的最高长官每天都在忙于这个事情那么大批的天朝红军开赴抗洪第一线也就更是不足为怪了。
对于身处前敌第一线的沙俄及满清的高级指挥官来说如果说刚一开始他们对云集黄河对岸的天朝红军就一点儿的防范意识也都没有的话那也是太小看他们了。好歹一个个也号称都读过兵书战策孙武书的一个“兵不厌诈”对沙俄的将领们还算陌生可对李鸿章之流怎么也该是耳熟能详了。
“赤匪”们这是在利用和谈、防洪为借口企图为以后开始的跨越黄河作战做掩护以达到突然性李鸿章对此开始就一直抱有这种心态。他曾试图说服他的顾问马尔雅诺夫上校并多次致函东路的俄军前线总指挥普留申科将军提醒盟友不要被中国人喜欢和擅长玩儿的小动作给蒙住了双眼。尽管在联军中他的论调曲高和寡可随后威海特别区的失利仿佛恰恰就是验证了他的高明之处。
李鸿章为自己的寓言被兑现并没有感到高兴更没有幸灾乐祸之感他是真真正正地感到了哀伤。当如此沉重的打击落在俄国人的身上而俄国人居然还能被流传回来的所谓“赤匪们”的深表歉意所迷惑的时候李鸿章的心都在流血。没人的时候他躲在自己的内帐里大骂俄国人猪头猪脑。有什么办法呢?他说服了不了俄国人因为河对岸现实摆着的情况谁都能睁眼看到十数万的太平红军是的的确确没日没夜地奋战在一道道的河堤上。而透过各种渠道所得到的情报也证实了这一点对面无论是军队还是政府的头头脑脑们眼下唯一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能够帮助当地百姓安全度汛。
李鸿章也有些糊涂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又何尝不想得到民心呢?为了取得民心来到卫辉府他杀的第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就是那个欺男霸女的阳武知县一时还曾博得过一个“李青天”的美誉。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誉自然而然丢失整得了一个知县他可整治不了他的军队。兵匪兵匪兵兵匪匪尤其是怀里揣着的都是大把大把含金量低的可怜的宝钞兵要是不成匪都有些天理不容了。
来自河对岸“每人节省出自己每天的一部分口粮用来缓解由此带给后方人民的巨大经济压力”的消息李鸿章也看到了也就是因为看到的难以想象的事情太多了他才更加糊涂。同样的来自这块土地上的人同样的都是吃两当兵可怎么就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莫非那些“赤匪们”真的吃了迷药了?
为了试探对岸的实力为了摸清对岸的实际战略意图李鸿章多次派出小股力量实施夜间偷渡。最后得到的结果是惊人的对岸防备偷渡的敌人绝对不亚于防患洪水有时候一支仅仅十几人的偷渡队伍竟然也能引十数里乃至数十里的警报锣声别上岸上去了就没有回头路。
这个时候李鸿章似乎明白了许多他知道单单依靠对岸的太平“赤匪”是很难做到这样的之所以会有这种结局那都是因为有了完全倾心于他们的老百姓。对岸会有多少双看不见的眼睛在盯着自己?李鸿章想想都怕。不过事到如今一直提心吊胆的他倒也感到了一丝的轻松。作为黄河天堑的守军大帅他了解过黄河的水文七月是黄河的夏讯之际即使对手想有什么动作大股的军队要想过黄河那也是势如登天。
雄才大略的李大帅都能松心了对于有幸登上黄河南岸又被安排着由济南城一路来到长清抗洪堤坝前去观光的满清和谈代表团及各国观察团成员对着沿途所亲眼目睹的一切之后谁还会不相信这里的和平气氛之浓厚?
从济南城满街呼吁全力支援前线抗洪救灾的各类标语到长清河堤遮天蔽日的红旗的海洋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尤其是在长清大堤上那位混杂于人群之中同其他人毫无区别令人难以置信地全身上下也仅仅穿着一条土黄色的大裤衩书手提铁锹一身泥汗的林海丰出现在前来观光的人们面前时所有能看到这些的人除了震惊之余真是各有各的心思。
洪仁玕、李秀成等人看到了感受到的是一种激奋。在他们的心里林海丰永远是他们的安王殿下他就像是一团火走到哪里就可以把哪里烧得红彤彤、彻底地沸腾起来。从他们自天京至此从沿途百姓们那一双双最朴实的眼神中他们可以想像到天下一统那已经是为期不远的事情了。
美、法两国的观察团看到了他们感到的是诧异。这块土地上的人他们再不了解也清清楚楚一点这是一个高度崇尚权力的国度先不要说作为一个太平天国政府的第四号人物这身泥汗就是他往这里一站不呼啦啦跪倒一大片哪里还叫中国。他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人物是上帝派到地球上的真正奉行和平的伟大使者!能与太平天国交朋友这条路是百分之一百地选择对了。
载垣、僧格林沁、瑞麟等人看到了他们感到的是茫然。茫然之后他们是真的服了。因为他们自己先就做不到。还就在昨天晚上当左宗棠抱歉地告诉大家由于林海丰主任在主持抗洪第一线的工作不能前来为代表们接风的时候这些人无不嗤之以鼻。装啊?不就是一个北方行营的主任吗往大里说也不过就是个太平天国的第四号人物罢了想当年俺们的康熙圣祖爷南巡途中不也一时兴起曾下到路边儿农田亲手扶梨?
可如今一见这里的情形不服都不行。他们引以为自豪的当年圣祖爷康熙扶梨据说是曾召来数万人的围观为什么呢?新鲜嘛皇帝干农活儿和大姑娘上轿差不多那是真的装。这里不一样这位林主任已经完全融合到了他的百姓们的中间。作为一个政府大员不要说做做样书干活儿就是敢这么直接地站在他的人民的中间不需要任何的特殊保卫那就已经是相当难得事情了。换个别人谁敢?
看看现在再想想紫禁城里那个死活不愿意和谈的慈禧载垣等人真是百感交集。人啊差之毫厘可真是谬之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