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唉,你们这些大男人啊
去年恭亲王福晋得了种奇怪的病小腹上生了个黄豆大的脓包脓包破裂后居然开始不断地向外流着浓水儿。遍访京城的名医也劳伤了太医院的御医们这个黄豆大的创口就是不愈合。可巧当万般无奈的恭亲王府差人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来同仁堂求个什么灵丹妙药的时候大查柜张祖光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媳妇儿杨晓丽。
这个张祖光原籍青岛祖上也是以药剂为业。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年)开始当同仁堂的第十代传人乐平泉为了收回当时仍由外姓人经营的祖业而兴办“广仁堂”药室的时候仅有十来岁的张祖光就进了“广仁堂”做学徒。风风雨雨二十年他亲眼见到同仁堂在乐平泉手中开始中兴他自己也由一个普通的学徒变成了大查柜。
他成了家媳妇儿杨晓丽刚巧是随同家人来京城谋生的胶东人。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想起闲在家里的媳妇儿呢?
原来如果不是受到家乡大地主的倾轧拥有几晌祖上留下来的土地的杨晓丽一家本是个殷实的富户。可是越来越激烈的土地兼并最终叫以诚实待人的杨家失去了这一切。如果不是遇上了张祖光京城谋生已经陷于困顿的父母几乎就要将她卖到富人家做童养媳去了。
杨晓丽毕竟做过几年的大家闺秀也读了些书可算是心灵手巧。当年她的母亲得过类似恭亲王福晋的这种病她曾亲眼见到那个家乡驰名远近传说曾经可以用柳条为断了腿的人接骨的姜神医仅以一根形同半根儿银筷子长短的针在母亲的病患周围圈圈点点再敷以膏药几天的工夫那被姜神医叫做“瘘”似乎永远就封合不上的创口就结了疤。也许是因为神奇也许是心有灵犀这个场面她一直难以忘记。结婚后她自然也是在丈夫的面前多次的提及“我敢打赌兴许我就用头上的这根银簪子也可以治好类似的病患。”她不止一次的这样说。
天下之大无奇不巧偏偏真的就出了这种事儿。有关姜神医的传说张祖光也早有耳闻对媳妇儿的话他三思后也颇有同感。于是在征询了掌柜乐平泉之后他极力撺弄媳妇儿一试一旦能成*上了恭亲王这棵大树对同仁堂的日后展有益。
杨晓丽身上还真有着山东人的那中倔强竟不考虑那病人是个福晋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福晋那可是天下第一王的福晋。她去了果然利用她头上的银簪子再辅以张祖光选用的麝香解毒膏恭亲王福晋的病好了。奇了!就这么的一来二去杨晓丽成了恭亲王福晋的座上宾。
现在一见恭亲王爷回来了她见过礼后随即告辞。奕山的夫人一直在为自己的丈夫捏着一把汗就等着王爷从宫中带信儿回来呢这些人谈的都是些大事儿她不愿意在人家面前碍眼。
奕忻很欣赏这个看上去颇有些憨厚的妇人治好了福晋的病不说还硬是不要酬谢“小妇人不是大夫只是一时的蒙蒙而已天幸福晋命好叫小妇人露了这个脸。这都是王爷和福晋的造化。”这个天下民间真是藏龙卧虎和太医院的那些名流们比更多了几番的清雅。
“张夫人回去告诉你家张大查柜又是好些日子没在一起喝酒了忙过这阵子一定要请他。”奕忻呵呵地笑着。
“还说呢人家张查柜两口子可是总记挂着您呢这不定时的又把虎骨酒给王爷送来了。”恭亲王福晋指指一边儿访放着的一瓶虎骨酒嗔怪着“我还说呢王爷年纪轻轻的又没什么寒腿症儿省了这个吧可人家就是不同意说喝了总是没坏处比和别的酒好。还说这叫有备无患。”
“看福晋说的眼下是深秋了咱这北京的秋天风寒身子也和地里的粮食一样平时不侍弄好了到老了还了得吗。再说如今又是兵荒马乱的保不齐王爷还要骑马带兵驰骋疆场呢总是要注意的好。俺们小户人家也拿不出什么好的东西几瓶酒嘛总还是小事。王爷为国为百姓操劳这也值得福晋挂在嘴边儿?只要咱大清的天下早早的安定下来大家都平平安安的过上舒心的日子就好了。”杨晓丽认真地说着随即又婉尔一笑“哎哟看看我一来话就多赶紧走了不要误了王爷的大事。”
奕忻哈哈地笑了“张夫人的话本王还是很喜欢听的。”
照例恭王府的大管家亲自将杨晓丽送到大门外用王府的一乘小轿再把她送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一进门张祖光似乎早就在等她多时了。
“柜上的事情不多吗?”杨晓丽奇怪地看看丈夫日头还没落山呢。
“多啊不过我刚刚回来一会儿还要出去。”张祖光笑了笑“柜上要采购一批麝香钱一时不凑手我准备和安琪尔商行借些。这不顺便回来和你打个招呼晚上不回来吃饭了。”
“原来是这样我还奇怪呢你哪来的这么清闲。”杨晓丽知道丈夫和年初才兴建的这个安琪尔商行的两个掌柜范文瑞、薛江走的很近。听说这个安琪尔商行总店在上海的租界里实力大的很。这不才来北京没多久他们经营的“大金龙”牌子的纸烟竟闹的铺天盖地左手架鸟笼子右手夹纸烟已经成了那些八旗子弟的时尚。
“又去看恭王福晋了?”张祖光很随意地问到“唉眼下局势不好他们一定也烦心的事情多。”
“可不”杨晓丽叠好脱下的外衣眉头动了动“那个什么黑龙江将军奕山和洋人签了个什么条约哦是瑷珲条约划了好些的地方给洋人说是那样洋人就会亲自出兵大清也就保住了。不过奕山好象又是自作主张对了还把旅顺答应租借给洋人了。这下他的夫人可坐不住了生怕受到皇上的处治求恭王给说情呢。我看皇上定然轻饶不了他。”
“是啊不过那些事情不关咱们的事儿不要对外言语免得生祸灾。朝廷的事情是不能胡乱说的。”张祖光认真地提醒着。
“把国家都卖了也不关咱们的事情吗?”杨晓丽翻愣了丈夫一眼接着又笑了笑“说的也是呢咱一个老百姓还是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聪明!”张祖光一挑大拇指“哎恭王爷身体如何?”
“精神气好着呢”杨晓丽一笑“王爷还说呢忙过这阵子要请你去王府喝酒呢。”
“那就好那就好。”张祖光也笑了。
“哼一听人家请喝酒就乐。唉你们这些大男人啊。”杨晓丽撇了撇嘴儿又摇了摇头。
这个张祖光原籍青岛祖上也是以药剂为业。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年)开始当同仁堂的第十代传人乐平泉为了收回当时仍由外姓人经营的祖业而兴办“广仁堂”药室的时候仅有十来岁的张祖光就进了“广仁堂”做学徒。风风雨雨二十年他亲眼见到同仁堂在乐平泉手中开始中兴他自己也由一个普通的学徒变成了大查柜。
他成了家媳妇儿杨晓丽刚巧是随同家人来京城谋生的胶东人。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想起闲在家里的媳妇儿呢?
原来如果不是受到家乡大地主的倾轧拥有几晌祖上留下来的土地的杨晓丽一家本是个殷实的富户。可是越来越激烈的土地兼并最终叫以诚实待人的杨家失去了这一切。如果不是遇上了张祖光京城谋生已经陷于困顿的父母几乎就要将她卖到富人家做童养媳去了。
杨晓丽毕竟做过几年的大家闺秀也读了些书可算是心灵手巧。当年她的母亲得过类似恭亲王福晋的这种病她曾亲眼见到那个家乡驰名远近传说曾经可以用柳条为断了腿的人接骨的姜神医仅以一根形同半根儿银筷子长短的针在母亲的病患周围圈圈点点再敷以膏药几天的工夫那被姜神医叫做“瘘”似乎永远就封合不上的创口就结了疤。也许是因为神奇也许是心有灵犀这个场面她一直难以忘记。结婚后她自然也是在丈夫的面前多次的提及“我敢打赌兴许我就用头上的这根银簪子也可以治好类似的病患。”她不止一次的这样说。
天下之大无奇不巧偏偏真的就出了这种事儿。有关姜神医的传说张祖光也早有耳闻对媳妇儿的话他三思后也颇有同感。于是在征询了掌柜乐平泉之后他极力撺弄媳妇儿一试一旦能成*上了恭亲王这棵大树对同仁堂的日后展有益。
杨晓丽身上还真有着山东人的那中倔强竟不考虑那病人是个福晋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福晋那可是天下第一王的福晋。她去了果然利用她头上的银簪子再辅以张祖光选用的麝香解毒膏恭亲王福晋的病好了。奇了!就这么的一来二去杨晓丽成了恭亲王福晋的座上宾。
现在一见恭亲王爷回来了她见过礼后随即告辞。奕山的夫人一直在为自己的丈夫捏着一把汗就等着王爷从宫中带信儿回来呢这些人谈的都是些大事儿她不愿意在人家面前碍眼。
奕忻很欣赏这个看上去颇有些憨厚的妇人治好了福晋的病不说还硬是不要酬谢“小妇人不是大夫只是一时的蒙蒙而已天幸福晋命好叫小妇人露了这个脸。这都是王爷和福晋的造化。”这个天下民间真是藏龙卧虎和太医院的那些名流们比更多了几番的清雅。
“张夫人回去告诉你家张大查柜又是好些日子没在一起喝酒了忙过这阵子一定要请他。”奕忻呵呵地笑着。
“还说呢人家张查柜两口子可是总记挂着您呢这不定时的又把虎骨酒给王爷送来了。”恭亲王福晋指指一边儿访放着的一瓶虎骨酒嗔怪着“我还说呢王爷年纪轻轻的又没什么寒腿症儿省了这个吧可人家就是不同意说喝了总是没坏处比和别的酒好。还说这叫有备无患。”
“看福晋说的眼下是深秋了咱这北京的秋天风寒身子也和地里的粮食一样平时不侍弄好了到老了还了得吗。再说如今又是兵荒马乱的保不齐王爷还要骑马带兵驰骋疆场呢总是要注意的好。俺们小户人家也拿不出什么好的东西几瓶酒嘛总还是小事。王爷为国为百姓操劳这也值得福晋挂在嘴边儿?只要咱大清的天下早早的安定下来大家都平平安安的过上舒心的日子就好了。”杨晓丽认真地说着随即又婉尔一笑“哎哟看看我一来话就多赶紧走了不要误了王爷的大事。”
奕忻哈哈地笑了“张夫人的话本王还是很喜欢听的。”
照例恭王府的大管家亲自将杨晓丽送到大门外用王府的一乘小轿再把她送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一进门张祖光似乎早就在等她多时了。
“柜上的事情不多吗?”杨晓丽奇怪地看看丈夫日头还没落山呢。
“多啊不过我刚刚回来一会儿还要出去。”张祖光笑了笑“柜上要采购一批麝香钱一时不凑手我准备和安琪尔商行借些。这不顺便回来和你打个招呼晚上不回来吃饭了。”
“原来是这样我还奇怪呢你哪来的这么清闲。”杨晓丽知道丈夫和年初才兴建的这个安琪尔商行的两个掌柜范文瑞、薛江走的很近。听说这个安琪尔商行总店在上海的租界里实力大的很。这不才来北京没多久他们经营的“大金龙”牌子的纸烟竟闹的铺天盖地左手架鸟笼子右手夹纸烟已经成了那些八旗子弟的时尚。
“又去看恭王福晋了?”张祖光很随意地问到“唉眼下局势不好他们一定也烦心的事情多。”
“可不”杨晓丽叠好脱下的外衣眉头动了动“那个什么黑龙江将军奕山和洋人签了个什么条约哦是瑷珲条约划了好些的地方给洋人说是那样洋人就会亲自出兵大清也就保住了。不过奕山好象又是自作主张对了还把旅顺答应租借给洋人了。这下他的夫人可坐不住了生怕受到皇上的处治求恭王给说情呢。我看皇上定然轻饶不了他。”
“是啊不过那些事情不关咱们的事儿不要对外言语免得生祸灾。朝廷的事情是不能胡乱说的。”张祖光认真地提醒着。
“把国家都卖了也不关咱们的事情吗?”杨晓丽翻愣了丈夫一眼接着又笑了笑“说的也是呢咱一个老百姓还是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聪明!”张祖光一挑大拇指“哎恭王爷身体如何?”
“精神气好着呢”杨晓丽一笑“王爷还说呢忙过这阵子要请你去王府喝酒呢。”
“那就好那就好。”张祖光也笑了。
“哼一听人家请喝酒就乐。唉你们这些大男人啊。”杨晓丽撇了撇嘴儿又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