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回城的一路上林海丰一直没有再说话。临到要和苏三娘分手的时候林海丰才看着苏三娘感慨地说到“我们的百姓有多好啊稍微得到天朝那怕就是一丁点儿的好处也会念念不忘。如果我们让百姓们失望了可真是要愧对天父了!”
苏三娘点点头“殿下三娘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那就好”林海丰轻轻地叹了口气“回去马上组织人把城东各乡村还有丹阳、扬中一带的所有田地都登记造册。另外从你的女营里挑选一些伶俐、细致的姑娘们和扬州将要来的人一起学学如何作好地方的工作把各乡村的事情作好。”
“那”苏三娘想了一想询问的目光看着安王“那天京交付的征饷事务还做不做?”
“当然做。”林海丰一抬手“不过对一般百姓先免要给百姓们一个恢复的时间。对有钱的大户还是用道理来动员他们不能强迫。城里的商贾们基本上都没有了营生这样不行要想办法给他们创造些机会。他们如果都有了财的机会你还愁他们不愿意出钱?”
苏三娘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忽然嘿嘿地笑了。
“笑什么?”林海丰奇怪地看着她“不会是又想起那老人家说咱们是一家人吧?”说着他哈哈地笑了起来。
“什么啊”苏三娘脸顿时绯红“人家是又想起殿下当着众人说的那番话。出了饷银的先算借着等我们彻底推翻了满清天朝一定奉还。”
“怎么本王说的不对吗?”林海丰看看学着自己语气的苏三娘笑着问到。
“殿下可真是聪明我们以前可就没想出这个主意呢。”苏三娘还在有兴趣地想着这番话的道理。
“哈我看你有点儿挤兑本王的意思哦。”林海丰眨眨眼“你不会是说本王其实就是那么一说骗骗人玩儿最终也是个赖帐不还吧。”
苏三娘赶紧摇摇头“哪会呢三娘可不敢这么想。”
林海丰仰头看看晴朗的天空接近正午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叫他感到周身暖融融的“是啊北伐的部队回来了咸丰还坐在北京的紫禁城逍遥自在。满清哪一天会被彻底推翻呢?”他看看苏三娘手中的马鞭子横着一扫“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只要百姓们都起来了满清这个堡垒就不攻自破。空洞的天条对所有人都没有用也许可以支撑一时可支撑不了永远。百姓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切实利益!”
曾国藩终于决定出兵了。即使没有水勇这仗也要打。他准备安排塔齐布先率曾国荃和刘蓉的两营人马湘潭而后自己再领大队随后。不过到底进不进长沙他还是真有些犹豫。不管怎么样先走一步算一步吧。
他安排好陆勇的具体进军部署又吩咐褚汝航留下继续完成水勇的招募加紧打造战船。随后他看着曾国潢“四弟你还是立即回湘乡赶紧再募集陆勇连带征饷一旦前方失利咱们也好有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对大哥说的对!”曾国华叫着“四哥你这次回去一定要多多征募些人马。现在情势危急不行就采用老九的方式多说饷银没有怕银子烫手的。”
曾国潢犹豫了一下看着大哥“招兵好说啊可是这个征饷我怕是会遇上一些人的阻挠了。前番征饷的时候就有人已经不高兴了再征下去只怕光靠磨嘴皮子不行。”
“朝廷有难匹夫有责。”曾国藩使劲儿一捋胡须“先好好地讲讲不通就抓不出银子不放人。这些人平时满肚子的礼仪道德真的到了关键之际却是忘了一切只想着自己。”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个主意。
“征饷从大户身上打主意也只是一个方面还要另辟条路。”曾国藩从座位上站起来来回踱了几步看看褚汝航“彭玉麟去了广州定购大炮银两也还有空缺。战事一打起来需要银子的地方就更多。你现在开始一方面督训水勇一方面在附近要路之上开始设立关卡收取来往人等的厘金。陆路收卡捐乡镇就收饷捐、房捐、铺捐还有水路的船捐也要收。我们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在舍生忘死的拼命他们也总要都尽份力气。”
“怎么样季高兄”曾国藩把头转向一直悠闲地看着眼前一切的左宗棠笑着问到“我这也称的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吧?”
说真的左宗棠还是真佩服曾国藩的这手。这个曾国藩平素总以儒学、理学大师的气概教导别人可是轮到自己的时候却是想起一出是一出。不过曾国藩的主意在一定意义上讲又真是个办法。
左宗棠很清楚由于大清承袭了明制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二均来自于地丁。而永不加赋的祖制又使之失去了扩张性。此外虽有盐、茶、矿、关、酒、当、契、牙诸税但除盐税外其余税目征收额很小。这种落后的税收制度使国家财政完全依赖于农业。本来产出就有限的土地因官府种种名目的加增受到越来越多的榨取种田的农民、甚至地主都无力承受。而利润颇丰的商业却长期处于轻税甚至无税的状况。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产生了两大严重后果:一是国家在商业中的获利甚微为保证其财政收入一直采取重农轻商的政策传统的农本主义的经济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商业得不到国家扶植反备受打击。二是获利的商人成为各级官吏搜刮的对象各种陋规和摊派多取自于商人一些商人也结交官府谋取经济的优势。官*商*勾*结又直接导致了吏治的**。
如今曾国藩采取压榨商人弥补军费空缺的确是一个创举。如果厘金抽的合理倒也自不必说。可是他太明白这个朝廷的陋习了。再好的事情只要经过歪嘴儿的和尚把这经一念上那就成了灾祸。早晚是个杀鸡取卵的主意。
左宗棠没有心情谈论及以后他也管不到那一层。他听曾国藩向自己问也就呵呵一笑“涤生兄就是大手笔想的总能是那么多。”
“不敢当能得到季高兄的称赞我是万分荣幸啊!”曾国藩捻着胡须得意地笑了。
苏三娘点点头“殿下三娘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那就好”林海丰轻轻地叹了口气“回去马上组织人把城东各乡村还有丹阳、扬中一带的所有田地都登记造册。另外从你的女营里挑选一些伶俐、细致的姑娘们和扬州将要来的人一起学学如何作好地方的工作把各乡村的事情作好。”
“那”苏三娘想了一想询问的目光看着安王“那天京交付的征饷事务还做不做?”
“当然做。”林海丰一抬手“不过对一般百姓先免要给百姓们一个恢复的时间。对有钱的大户还是用道理来动员他们不能强迫。城里的商贾们基本上都没有了营生这样不行要想办法给他们创造些机会。他们如果都有了财的机会你还愁他们不愿意出钱?”
苏三娘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忽然嘿嘿地笑了。
“笑什么?”林海丰奇怪地看着她“不会是又想起那老人家说咱们是一家人吧?”说着他哈哈地笑了起来。
“什么啊”苏三娘脸顿时绯红“人家是又想起殿下当着众人说的那番话。出了饷银的先算借着等我们彻底推翻了满清天朝一定奉还。”
“怎么本王说的不对吗?”林海丰看看学着自己语气的苏三娘笑着问到。
“殿下可真是聪明我们以前可就没想出这个主意呢。”苏三娘还在有兴趣地想着这番话的道理。
“哈我看你有点儿挤兑本王的意思哦。”林海丰眨眨眼“你不会是说本王其实就是那么一说骗骗人玩儿最终也是个赖帐不还吧。”
苏三娘赶紧摇摇头“哪会呢三娘可不敢这么想。”
林海丰仰头看看晴朗的天空接近正午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叫他感到周身暖融融的“是啊北伐的部队回来了咸丰还坐在北京的紫禁城逍遥自在。满清哪一天会被彻底推翻呢?”他看看苏三娘手中的马鞭子横着一扫“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只要百姓们都起来了满清这个堡垒就不攻自破。空洞的天条对所有人都没有用也许可以支撑一时可支撑不了永远。百姓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切实利益!”
曾国藩终于决定出兵了。即使没有水勇这仗也要打。他准备安排塔齐布先率曾国荃和刘蓉的两营人马湘潭而后自己再领大队随后。不过到底进不进长沙他还是真有些犹豫。不管怎么样先走一步算一步吧。
他安排好陆勇的具体进军部署又吩咐褚汝航留下继续完成水勇的招募加紧打造战船。随后他看着曾国潢“四弟你还是立即回湘乡赶紧再募集陆勇连带征饷一旦前方失利咱们也好有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对大哥说的对!”曾国华叫着“四哥你这次回去一定要多多征募些人马。现在情势危急不行就采用老九的方式多说饷银没有怕银子烫手的。”
曾国潢犹豫了一下看着大哥“招兵好说啊可是这个征饷我怕是会遇上一些人的阻挠了。前番征饷的时候就有人已经不高兴了再征下去只怕光靠磨嘴皮子不行。”
“朝廷有难匹夫有责。”曾国藩使劲儿一捋胡须“先好好地讲讲不通就抓不出银子不放人。这些人平时满肚子的礼仪道德真的到了关键之际却是忘了一切只想着自己。”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个主意。
“征饷从大户身上打主意也只是一个方面还要另辟条路。”曾国藩从座位上站起来来回踱了几步看看褚汝航“彭玉麟去了广州定购大炮银两也还有空缺。战事一打起来需要银子的地方就更多。你现在开始一方面督训水勇一方面在附近要路之上开始设立关卡收取来往人等的厘金。陆路收卡捐乡镇就收饷捐、房捐、铺捐还有水路的船捐也要收。我们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在舍生忘死的拼命他们也总要都尽份力气。”
“怎么样季高兄”曾国藩把头转向一直悠闲地看着眼前一切的左宗棠笑着问到“我这也称的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吧?”
说真的左宗棠还是真佩服曾国藩的这手。这个曾国藩平素总以儒学、理学大师的气概教导别人可是轮到自己的时候却是想起一出是一出。不过曾国藩的主意在一定意义上讲又真是个办法。
左宗棠很清楚由于大清承袭了明制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二均来自于地丁。而永不加赋的祖制又使之失去了扩张性。此外虽有盐、茶、矿、关、酒、当、契、牙诸税但除盐税外其余税目征收额很小。这种落后的税收制度使国家财政完全依赖于农业。本来产出就有限的土地因官府种种名目的加增受到越来越多的榨取种田的农民、甚至地主都无力承受。而利润颇丰的商业却长期处于轻税甚至无税的状况。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产生了两大严重后果:一是国家在商业中的获利甚微为保证其财政收入一直采取重农轻商的政策传统的农本主义的经济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商业得不到国家扶植反备受打击。二是获利的商人成为各级官吏搜刮的对象各种陋规和摊派多取自于商人一些商人也结交官府谋取经济的优势。官*商*勾*结又直接导致了吏治的**。
如今曾国藩采取压榨商人弥补军费空缺的确是一个创举。如果厘金抽的合理倒也自不必说。可是他太明白这个朝廷的陋习了。再好的事情只要经过歪嘴儿的和尚把这经一念上那就成了灾祸。早晚是个杀鸡取卵的主意。
左宗棠没有心情谈论及以后他也管不到那一层。他听曾国藩向自己问也就呵呵一笑“涤生兄就是大手笔想的总能是那么多。”
“不敢当能得到季高兄的称赞我是万分荣幸啊!”曾国藩捻着胡须得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