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混在黄巾的日子 44.所以说古代战争需要足够的持久力才能应付
与全力以赴集结超过三万大军的公孙瓒相比,袁绍这边虽然没有如同公孙瓒那般表现出了孤注一掷的气概,但同样做出了周密的布置。
袁绍军的后方基地设立在了位于河间郡南部的弓高城,以此城为依托,袁绍军在距离清河大约六十余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并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虽然与公孙瓒隔河对峙的袁绍军的总兵力高达五万余人,但袁绍却并不认为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可以让己方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以进攻者的姿态取得对公孙军的战争优势。
最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士兵们的平均战斗力上。
如果说公孙瓒手上的兵马主要是由战斗力在大汉全国正规军平均水准之上的普通士兵,再配以数量不多但是战斗力几近一流的精锐士兵和异族士兵,以及一定数量战斗力在全国豪强私兵平均水准之上的幽州豪强私军和战斗力比一般强一点的冀州、青州豪强私军所组成。
那么袁绍手上的兵马则是由战斗力在大汉全国正规军中较为优秀的普通士兵,再配以数量不多但是战斗力几近一流的精锐士兵,以及大量战斗力一般的冀州豪强私军所组成。
听起来双方的力量对比相差的并不大,甚至似乎袁绍一方还要稍占优势,毕竟正规军的战斗力才是军队的核心,那些私军或者部曲往往无法成为战场上决定性的力量。而且就算袁绍军这边的私军在战斗力上无法与公孙瓒一方相比,但是至少数量上的优势多少能够弥补。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袁绍与身边的将军谋士们经过多次分析后,只能得出让他们苦笑的答案来——只怕未必。
虽然答案听上去令人沮丧,但是因为两者曾经在讨伐董卓的时候有过合作,不论是主战场上袁绍与公孙瓒曾经携手进退共抗西凉大军,还是在河北战场冀州人与幽州人在田丰的带领下对抗着让人捉摸不透的并州人,可以说袁绍与麾下文武对于公孙瓒军的战斗力并不陌生。
公孙瓒的部队主要以擅长骑射的骑兵与擅长弓箭的弓兵组成。虽然并非没有能够结阵作战的轻步兵,但是因为在北地所发生的大部分战斗中作用不大而一直数量不多,毕竟轻步兵能够做到的事情幽州那些彪悍的弓兵们哪怕是兼职做的也足够的出色。
可以说幽州汉人、乌丸人以及鲜卑人以及其他各种异族互相混杂而居的局面不但让幽州男儿沾染上了来自于胡人身上的蛮勇之气。让原本就悍勇异常的燕国后裔们变得更加雄壮勇猛,同样也锻炼出了大量擅长骑马和射箭的士兵。
虽然因为这里更靠近礼仪之乡。同时燕国作为周王室后裔比起出身蛮夷的秦国先祖也更多了几分儒雅之色,让幽州的男儿比起西凉军团少了几分蛮气胡风,但却也同样是孕育骑马军团的大好场所,尤其是在另一个位面当中并州逐渐向那个禁锢于两山之间的闭塞区域靠拢后更是成为汉人获取强悍骑兵军团唯二的地区之一。
不论是幽州的正规军,还是散落在边塞地区的豪强家族,人人以擅长骑马为荣,人人都会修习射术以防被不知什么时候便会冲到城墙外坞堡边的敌人。
而冀州虽然与幽州相去不远。但是肥沃的土壤和左右屏障存在的幽州让冀州从世家豪强到黎民百姓已经将这里瓜分的一干二净,根本没有足够的土地供战马肆意的施展自己矫健的身姿,同样中央政府也不希望这一大片重要的粮仓无法起到其应有的战略价值。
可以说如果不是一场黄巾之乱让冀州的世家豪强感受到了乱世的临近而纷纷增加了防护的力量,他们甚至连站在经常需要面对各种规模战斗的幽州边塞豪强的对面。
毕竟一方的主力兵种是以骑兵和弓骑兵为核心。辅以擅长射术的弓兵做辅助,轻步兵仅仅是作为保护弓兵的存在,对上一群大部分都是轻步兵和弓兵,骑兵兵种只是作为少量将领或者土豪身份的象征出现在战场之上,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之上。这无异于是找死的节奏。
事实上如果没有密布的水网和周密的伏击方案,最重要的是强悍将领在小范围战斗中的决定性作用,当初公孙越的部队也绝对不可能最终落得个几乎全军覆没的下场。
君不见李书实派出的由赵云、张颌等悍将率领的那支小股义从便能够在敌人的围剿中安然逃脱,之后更是依靠几位冀州籍将领的人脉让袁绍至今抓不到他们的踪迹。
当然,士兵的战斗力并不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全部因素。事实上假如公孙军的主将是一个没有什么太大能力的草包。那么袁绍以及其麾下的谋士们同样有着足够的自信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削弱对方的优势甚至让对方的优势成为致命的劣势并最终引导战场的走向。
但问题是公孙瓒也算得上是沙场宿将,在北方专注对抗异族胡人二十年,虽然为人脾气有的时候过于急躁,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缺陷,但是丰富的作战经验却让一众谋士不敢确信自己因此而设下的谋略是否真的就能够让对方坠入到其所预想的圈套之中。
袁绍虽然对于自己指挥战争的水平相当信任,不过他同样也不能肯定自己就会比公孙瓒、李书实、董卓这样的宿将强出很多,最多也就是一线之差(当然袁绍童鞋是领先一线的)。
而且更让袁绍和谋士们感到忧心的,是来自于天气的影响。
虽然现在冀州大地的温度并没有处于让冀州士兵无法忍受的程度,但是因为最近几年大汉一直受到全球气候变冷的影响,冬天一年冷过一年,若不是从并州陆陆续续传来了那些个取暖的方法,每年冬天因为严寒而冻死的百姓数量只怕会增幅两三成。
而且作战不同于生活,比起经常会遇到在恶劣天候下作战的幽州士兵,冀州的豪强私军们实在是缺乏这方面的经历。低烈度的战争还看不出什么,一旦让战争再相持一两个月,天气进入到寒冬腊月。严寒之下只怕袁绍军就要缩头收拾行囊待明年。
如此分析下来,孙子所提出的战争五要素道、天、地、将、法之中。袁绍认为自己只有在道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将和法上属于均势,天和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逐渐转为劣势,看上去似乎是己方稍占优势,但是作为进攻的一方,这个优势所能转化的胜势又要打个折扣。
可以说,虽然袁绍的部队在数量上是公孙军的一点五倍。但是在广袤的冀州平原上,在枯水期已经让河床逐渐裸露,河水已经不足以阻碍公孙瓒军骑兵奔驰的情况下,让袁绍军主动发起对公孙瓒军的攻击。在对方已经熟悉的地区以逸待劳,袁绍想一想都觉得这是取死之道。
但是,如果攻守之势相异,那么袁绍觉得自己的胜算会多出不少来。
不仅仅是因为作为防守一方可以有以逸待劳以及在己方熟悉的环境中可以做出一些让对方无法意料的布置,最重要的是。袁绍手中同样拥有自己的王牌——强悍的冀州军。
如果不是因为参与了讨董之战让公孙瓒军有着比袁绍军更大的损失,如果不是袁绍手中有着这样一张王牌,或许袁绍会考虑使用一些其他的方式与公孙瓒周旋,而不是像这样一切的行动都围绕着面对面的碰撞而展开。
虽然来自幽州的骑兵在骑射方面要略强过来自西北的羌人,而且他们也比羌人更加愿意喜欢使用这项骑兵所独有的可怕武器。但他们终究摆脱不了骑兵作战的规律。
而作为袁绍军最为倚重的王牌的冀州军,则恰恰是对付骑兵的行家里手。
毕竟在西北数年间,在名将皇甫嵩的耳提面命之下,在严苛的环境下,那些原本在冀州仅仅只是郡兵或者较强一点的豪强私军的军队在血与火的锤炼下蜕变成了强悍的部队,最重要的是与羌人的战斗之中,他们在老兵们的提携下掌握了大量对抗骑兵的方式。
也许在野战中骑兵依然拥有着战略上的主动,但是如果优秀的统帅和聪慧的军师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将骑兵的这些优势削减甚至集中于某一个局部,那么冀州军就有足够的把握在野战中击溃那些经常不可一世,在军中也享有某些特权的部队。
听起来似乎很是让人热血沸腾,但是……
偏偏袁绍麾下有着这样经历的士兵满打满算也仅剩下万人左右,而且这个数量还是加上了当初归属韩馥后来跟随其将领又转投袁绍的那部分。
毕竟经过一场惨烈的讨董之战,董卓的西凉军固然是伤了元气,就算是联军,在洛阳郊外那最后的一战中受损严重,袁绍虽然大部分时间避战自保,但是在那场战斗中面对董卓所率领的飞熊军的正面突袭,袁绍依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尤其是手上那支唯一能正面抵挡西凉铁骑的冀州精锐。
就算回到冀州后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了扩军,但是没有经历多少战火考验的新兵显然无法和百战后依然存活的老兵相比,经验上的差距(各种意义上)几乎难以弥补。
事实上这种混编所带来的问题在袁谭与刘备的北线战斗中已经有所暴露——面对张飞所率领的由其往日结交的燕赵游侠儿为核心的精锐骑兵的突袭,以三千冀州精锐为核心扩编的万余新军竟然被其冲得手忙脚乱,这也直接导致了北线的败退。
所以如何使用手中的这七千余冀州精锐同样考验着袁绍军决策集团的能力。
这样一来,我们现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要将公孙瓒给引出来,而且还要让他相信他有足够的可能击败我们。这一战关乎到我方的生死存亡,诸位都是有才德的高士,如何才能取得这一战的关键就在诸位身上,还请诸位不要吝惜智慧,帮助绍击败强敌。
此时的袁绍不但处于身体机能上的巅峰期,同样虽然受到不少的挫折但总体而言却是一直不断向上,所以不但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带着足以吸引任何人目光的青春气息和无穷干劲,同样也逐步在身体之中形成了那被后人戏称为王八之气的某种威严和自信。
这样的气息自然不是那些初级阶段的小说中能够让男性纳头便拜,女性自荐枕席的神级技能。而是上位者因为可以对下位者的某些方面的未来进行裁断所产生的某种优越感,或许一开始的时候并不会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这样的感觉会愈发明显,同样这样的心理暗示也愈发强烈,所谓的气势也就愈发浓厚,当然所谓的迷失在权力之中的因由也在于此。
虽然袁绍的确不能无缘无故对手下行使杀伐之权,但是若仅仅是一两个不长眼的家伙,袁绍却完全可以一言决定对方的生死未来,甚至其所在家族的兴衰枯荣。所以几乎每一个手下都敬畏着这种权力。自然对于掌握这个权力的袁绍敬畏万分。
但是,一样米养百样人,总有那么一些特殊的家伙会无视这种威严。
主公,臣以为在讨论如何战胜公孙瓒之前。应该先检讨一下您最近一段时间的疏失!
我#%¥&xx%&¥#……
现在这个时候能够让袁绍如此下不来台却又无话可说只能捏着鼻子认下的除了冀州军中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田丰田元皓之外,的确是没有别人了。
而袁绍呢,在部下面前被田丰如此顶撞脸色着实不好,虽然也知道田丰的话是为了提醒他,但是这种事情私底下说难道就不行么。还是说害怕他不接受所以才要在众人面前这样他逼迫,可袁绍觉得自己之前对他也算得上颇为尊重,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也都有考虑……
好在袁绍是了解田丰的脾气的,所以倒也不会认为对方是为了出风头或者自己的私利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在这个需要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环境下。袁绍倒也能够忍得下来。
只不过……
现在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公孙瓒吧!我们在这件事上已经牵扯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但让公孙军对河间、渤海破坏很大,而且还不得不分出魏郡给西边那只喂不饱的凶狼!
许攸的这一席话算是说出了袁绍的心声。当然,许攸也是有自己的私心,毕竟虽说为了共同的敌人两方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对敌上,不过找机会刺对方一两句也是乐趣不是。
而且,这种程度的发言,事实上也算得上变相的给对方台阶下,互相之间争斗几句之后袁绍再顺水推舟调解一番,不但双方派系领袖都有面子,袁绍本人的面子也能够得以保证。
如此看来,许攸也并非不会做人,很懂得进退……才怪。
如果是一般的聪明人这个办法自然没有问题,可是作为争斗了数月之久的老对头,许攸怎么可能对田丰的脾气不了解,这样一番话对其他人可能是台阶,对田丰来说那就是火上浇油。
结果也只能是……
哼!你也知道浪费时间!若非此次行事太过匆忙,没能将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怎么会面对现在这种背腹受敌的局面,魏郡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抛出去的难道你许子远不清楚吗!
田丰这种直炮筒子如果顺着他的脾气捋或许也就发泄一会牢骚一下就算完,但是一旦有人跟他杠上,那火力充足的田丰也绝对能奉陪到底。毕竟如果说袁绍身为联军盟主主宰十数万户生死的一方霸主,身上已经逐渐逐渐显露出那传说中的王八之气,那么身为袁绍手下第一部下的田丰统理军政大事甚至别领一军这么长时间后同样助长了他直率的脾气。
嗯,这是说得好听的,不好听的嘛,多少也算得上目中无人了吧。
这并不是说田丰不忠于袁绍,只是原本还多少讲究一些方式方法的田丰如今做事说话多少有些简单粗暴了些,不但让敌人火冒三丈,也让自己人有些下不来台。
于是乎,不知不觉之中,哪怕田丰德行操守智谋政略都是上上之选,可以说是极具君子之风,但是围拢在他身边的人也逐步与他拉开了少许的距离,颇为符合君子之交淡如水了。
这种情况对于真正的君子而言倒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可是对于一位派系领袖而言,可就真的不是什么好事了。
就这样,原本的对抗公孙军的作战会议却因为火冒三丈的田丰导致不欢而散,原本应该立刻做出的迎敌方略也不得不推迟,这显然对袁绍军而言不是什么好消息。
夜幕降临,弓高城内除了时不时经过的打更人所发出的声音之外,显得十分平静。毕竟哪怕公孙瓒的大军就在不远处的东光城附近驻扎,可是想要让三万大军穿过袁绍军设下的重重斥候暗哨到达这里却也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只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这座城市就真的完全宁静下来。
在弓高城北门旁的一座小的偏门,一匹战马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从战马经过时那沉闷且声音明显不似一般情况那般巨大的声响来看,战马的马蹄应该是被什么给包裹住了。
而在几乎同一时刻,弓高城南门的一座偏门同样离开了一匹战马,而从声音分辨,这匹战马的马蹄同样也被包裹了起来,并在随后的短短几息间便融入到了夜色之中。
公仁,没有想到这一次竟然还有意外惊喜,你本就曾担任过瘿陶长,对巨鹿一带较为熟悉,这一次就拜托你了。那里因为黄巾军的缘故民风彪悍,所以你一定要小心啊。
对于袁绍的嘱托,那个立于他身后的微胖的中年人只是深深行了一礼,并没有说出什么豪言壮志来。而在这个中年人的身后,则站立着田丰、许攸和逢纪三个人,从他们平静的面容上,你完全看不到白日间他们还曾经大战过一场的痕迹。
夜晚的风,愈发的寒冷起来。
烈烈北风所吹动的旌旗之下,是数万正摩拳擦掌准备一战的兵士们。
ps:不用被二十个字限制的标题真的很爽。
ps2:推荐刘家长子的《贞子怀孕计划》——虽然比起这一本,咱更喜欢前一本有些不知道该说是烂尾还是别的形容词的《里番拯救者》,如果感觉上一本书还意犹未尽的话,可以到这本书里来看看。顺便一说,此书正在冲三江,没钱的可以去捧个人场。
ps3:要不要再推荐几本书呢?毁人不倦的感觉……貌似很爽?
ps4:好吧,咱貌似已经坏掉了。
ps5:清明是更新一章正文两章番外还是两张正文一张番外呢?
〖∷ ∷∷纯文字∷〗
袁绍军的后方基地设立在了位于河间郡南部的弓高城,以此城为依托,袁绍军在距离清河大约六十余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并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虽然与公孙瓒隔河对峙的袁绍军的总兵力高达五万余人,但袁绍却并不认为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可以让己方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以进攻者的姿态取得对公孙军的战争优势。
最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士兵们的平均战斗力上。
如果说公孙瓒手上的兵马主要是由战斗力在大汉全国正规军平均水准之上的普通士兵,再配以数量不多但是战斗力几近一流的精锐士兵和异族士兵,以及一定数量战斗力在全国豪强私兵平均水准之上的幽州豪强私军和战斗力比一般强一点的冀州、青州豪强私军所组成。
那么袁绍手上的兵马则是由战斗力在大汉全国正规军中较为优秀的普通士兵,再配以数量不多但是战斗力几近一流的精锐士兵,以及大量战斗力一般的冀州豪强私军所组成。
听起来双方的力量对比相差的并不大,甚至似乎袁绍一方还要稍占优势,毕竟正规军的战斗力才是军队的核心,那些私军或者部曲往往无法成为战场上决定性的力量。而且就算袁绍军这边的私军在战斗力上无法与公孙瓒一方相比,但是至少数量上的优势多少能够弥补。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袁绍与身边的将军谋士们经过多次分析后,只能得出让他们苦笑的答案来——只怕未必。
虽然答案听上去令人沮丧,但是因为两者曾经在讨伐董卓的时候有过合作,不论是主战场上袁绍与公孙瓒曾经携手进退共抗西凉大军,还是在河北战场冀州人与幽州人在田丰的带领下对抗着让人捉摸不透的并州人,可以说袁绍与麾下文武对于公孙瓒军的战斗力并不陌生。
公孙瓒的部队主要以擅长骑射的骑兵与擅长弓箭的弓兵组成。虽然并非没有能够结阵作战的轻步兵,但是因为在北地所发生的大部分战斗中作用不大而一直数量不多,毕竟轻步兵能够做到的事情幽州那些彪悍的弓兵们哪怕是兼职做的也足够的出色。
可以说幽州汉人、乌丸人以及鲜卑人以及其他各种异族互相混杂而居的局面不但让幽州男儿沾染上了来自于胡人身上的蛮勇之气。让原本就悍勇异常的燕国后裔们变得更加雄壮勇猛,同样也锻炼出了大量擅长骑马和射箭的士兵。
虽然因为这里更靠近礼仪之乡。同时燕国作为周王室后裔比起出身蛮夷的秦国先祖也更多了几分儒雅之色,让幽州的男儿比起西凉军团少了几分蛮气胡风,但却也同样是孕育骑马军团的大好场所,尤其是在另一个位面当中并州逐渐向那个禁锢于两山之间的闭塞区域靠拢后更是成为汉人获取强悍骑兵军团唯二的地区之一。
不论是幽州的正规军,还是散落在边塞地区的豪强家族,人人以擅长骑马为荣,人人都会修习射术以防被不知什么时候便会冲到城墙外坞堡边的敌人。
而冀州虽然与幽州相去不远。但是肥沃的土壤和左右屏障存在的幽州让冀州从世家豪强到黎民百姓已经将这里瓜分的一干二净,根本没有足够的土地供战马肆意的施展自己矫健的身姿,同样中央政府也不希望这一大片重要的粮仓无法起到其应有的战略价值。
可以说如果不是一场黄巾之乱让冀州的世家豪强感受到了乱世的临近而纷纷增加了防护的力量,他们甚至连站在经常需要面对各种规模战斗的幽州边塞豪强的对面。
毕竟一方的主力兵种是以骑兵和弓骑兵为核心。辅以擅长射术的弓兵做辅助,轻步兵仅仅是作为保护弓兵的存在,对上一群大部分都是轻步兵和弓兵,骑兵兵种只是作为少量将领或者土豪身份的象征出现在战场之上,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之上。这无异于是找死的节奏。
事实上如果没有密布的水网和周密的伏击方案,最重要的是强悍将领在小范围战斗中的决定性作用,当初公孙越的部队也绝对不可能最终落得个几乎全军覆没的下场。
君不见李书实派出的由赵云、张颌等悍将率领的那支小股义从便能够在敌人的围剿中安然逃脱,之后更是依靠几位冀州籍将领的人脉让袁绍至今抓不到他们的踪迹。
当然,士兵的战斗力并不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全部因素。事实上假如公孙军的主将是一个没有什么太大能力的草包。那么袁绍以及其麾下的谋士们同样有着足够的自信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削弱对方的优势甚至让对方的优势成为致命的劣势并最终引导战场的走向。
但问题是公孙瓒也算得上是沙场宿将,在北方专注对抗异族胡人二十年,虽然为人脾气有的时候过于急躁,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缺陷,但是丰富的作战经验却让一众谋士不敢确信自己因此而设下的谋略是否真的就能够让对方坠入到其所预想的圈套之中。
袁绍虽然对于自己指挥战争的水平相当信任,不过他同样也不能肯定自己就会比公孙瓒、李书实、董卓这样的宿将强出很多,最多也就是一线之差(当然袁绍童鞋是领先一线的)。
而且更让袁绍和谋士们感到忧心的,是来自于天气的影响。
虽然现在冀州大地的温度并没有处于让冀州士兵无法忍受的程度,但是因为最近几年大汉一直受到全球气候变冷的影响,冬天一年冷过一年,若不是从并州陆陆续续传来了那些个取暖的方法,每年冬天因为严寒而冻死的百姓数量只怕会增幅两三成。
而且作战不同于生活,比起经常会遇到在恶劣天候下作战的幽州士兵,冀州的豪强私军们实在是缺乏这方面的经历。低烈度的战争还看不出什么,一旦让战争再相持一两个月,天气进入到寒冬腊月。严寒之下只怕袁绍军就要缩头收拾行囊待明年。
如此分析下来,孙子所提出的战争五要素道、天、地、将、法之中。袁绍认为自己只有在道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将和法上属于均势,天和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逐渐转为劣势,看上去似乎是己方稍占优势,但是作为进攻的一方,这个优势所能转化的胜势又要打个折扣。
可以说,虽然袁绍的部队在数量上是公孙军的一点五倍。但是在广袤的冀州平原上,在枯水期已经让河床逐渐裸露,河水已经不足以阻碍公孙瓒军骑兵奔驰的情况下,让袁绍军主动发起对公孙瓒军的攻击。在对方已经熟悉的地区以逸待劳,袁绍想一想都觉得这是取死之道。
但是,如果攻守之势相异,那么袁绍觉得自己的胜算会多出不少来。
不仅仅是因为作为防守一方可以有以逸待劳以及在己方熟悉的环境中可以做出一些让对方无法意料的布置,最重要的是。袁绍手中同样拥有自己的王牌——强悍的冀州军。
如果不是因为参与了讨董之战让公孙瓒军有着比袁绍军更大的损失,如果不是袁绍手中有着这样一张王牌,或许袁绍会考虑使用一些其他的方式与公孙瓒周旋,而不是像这样一切的行动都围绕着面对面的碰撞而展开。
虽然来自幽州的骑兵在骑射方面要略强过来自西北的羌人,而且他们也比羌人更加愿意喜欢使用这项骑兵所独有的可怕武器。但他们终究摆脱不了骑兵作战的规律。
而作为袁绍军最为倚重的王牌的冀州军,则恰恰是对付骑兵的行家里手。
毕竟在西北数年间,在名将皇甫嵩的耳提面命之下,在严苛的环境下,那些原本在冀州仅仅只是郡兵或者较强一点的豪强私军的军队在血与火的锤炼下蜕变成了强悍的部队,最重要的是与羌人的战斗之中,他们在老兵们的提携下掌握了大量对抗骑兵的方式。
也许在野战中骑兵依然拥有着战略上的主动,但是如果优秀的统帅和聪慧的军师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将骑兵的这些优势削减甚至集中于某一个局部,那么冀州军就有足够的把握在野战中击溃那些经常不可一世,在军中也享有某些特权的部队。
听起来似乎很是让人热血沸腾,但是……
偏偏袁绍麾下有着这样经历的士兵满打满算也仅剩下万人左右,而且这个数量还是加上了当初归属韩馥后来跟随其将领又转投袁绍的那部分。
毕竟经过一场惨烈的讨董之战,董卓的西凉军固然是伤了元气,就算是联军,在洛阳郊外那最后的一战中受损严重,袁绍虽然大部分时间避战自保,但是在那场战斗中面对董卓所率领的飞熊军的正面突袭,袁绍依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尤其是手上那支唯一能正面抵挡西凉铁骑的冀州精锐。
就算回到冀州后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了扩军,但是没有经历多少战火考验的新兵显然无法和百战后依然存活的老兵相比,经验上的差距(各种意义上)几乎难以弥补。
事实上这种混编所带来的问题在袁谭与刘备的北线战斗中已经有所暴露——面对张飞所率领的由其往日结交的燕赵游侠儿为核心的精锐骑兵的突袭,以三千冀州精锐为核心扩编的万余新军竟然被其冲得手忙脚乱,这也直接导致了北线的败退。
所以如何使用手中的这七千余冀州精锐同样考验着袁绍军决策集团的能力。
这样一来,我们现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要将公孙瓒给引出来,而且还要让他相信他有足够的可能击败我们。这一战关乎到我方的生死存亡,诸位都是有才德的高士,如何才能取得这一战的关键就在诸位身上,还请诸位不要吝惜智慧,帮助绍击败强敌。
此时的袁绍不但处于身体机能上的巅峰期,同样虽然受到不少的挫折但总体而言却是一直不断向上,所以不但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带着足以吸引任何人目光的青春气息和无穷干劲,同样也逐步在身体之中形成了那被后人戏称为王八之气的某种威严和自信。
这样的气息自然不是那些初级阶段的小说中能够让男性纳头便拜,女性自荐枕席的神级技能。而是上位者因为可以对下位者的某些方面的未来进行裁断所产生的某种优越感,或许一开始的时候并不会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这样的感觉会愈发明显,同样这样的心理暗示也愈发强烈,所谓的气势也就愈发浓厚,当然所谓的迷失在权力之中的因由也在于此。
虽然袁绍的确不能无缘无故对手下行使杀伐之权,但是若仅仅是一两个不长眼的家伙,袁绍却完全可以一言决定对方的生死未来,甚至其所在家族的兴衰枯荣。所以几乎每一个手下都敬畏着这种权力。自然对于掌握这个权力的袁绍敬畏万分。
但是,一样米养百样人,总有那么一些特殊的家伙会无视这种威严。
主公,臣以为在讨论如何战胜公孙瓒之前。应该先检讨一下您最近一段时间的疏失!
我#%¥&xx%&¥#……
现在这个时候能够让袁绍如此下不来台却又无话可说只能捏着鼻子认下的除了冀州军中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田丰田元皓之外,的确是没有别人了。
而袁绍呢,在部下面前被田丰如此顶撞脸色着实不好,虽然也知道田丰的话是为了提醒他,但是这种事情私底下说难道就不行么。还是说害怕他不接受所以才要在众人面前这样他逼迫,可袁绍觉得自己之前对他也算得上颇为尊重,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也都有考虑……
好在袁绍是了解田丰的脾气的,所以倒也不会认为对方是为了出风头或者自己的私利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在这个需要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环境下。袁绍倒也能够忍得下来。
只不过……
现在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公孙瓒吧!我们在这件事上已经牵扯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但让公孙军对河间、渤海破坏很大,而且还不得不分出魏郡给西边那只喂不饱的凶狼!
许攸的这一席话算是说出了袁绍的心声。当然,许攸也是有自己的私心,毕竟虽说为了共同的敌人两方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对敌上,不过找机会刺对方一两句也是乐趣不是。
而且,这种程度的发言,事实上也算得上变相的给对方台阶下,互相之间争斗几句之后袁绍再顺水推舟调解一番,不但双方派系领袖都有面子,袁绍本人的面子也能够得以保证。
如此看来,许攸也并非不会做人,很懂得进退……才怪。
如果是一般的聪明人这个办法自然没有问题,可是作为争斗了数月之久的老对头,许攸怎么可能对田丰的脾气不了解,这样一番话对其他人可能是台阶,对田丰来说那就是火上浇油。
结果也只能是……
哼!你也知道浪费时间!若非此次行事太过匆忙,没能将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怎么会面对现在这种背腹受敌的局面,魏郡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抛出去的难道你许子远不清楚吗!
田丰这种直炮筒子如果顺着他的脾气捋或许也就发泄一会牢骚一下就算完,但是一旦有人跟他杠上,那火力充足的田丰也绝对能奉陪到底。毕竟如果说袁绍身为联军盟主主宰十数万户生死的一方霸主,身上已经逐渐逐渐显露出那传说中的王八之气,那么身为袁绍手下第一部下的田丰统理军政大事甚至别领一军这么长时间后同样助长了他直率的脾气。
嗯,这是说得好听的,不好听的嘛,多少也算得上目中无人了吧。
这并不是说田丰不忠于袁绍,只是原本还多少讲究一些方式方法的田丰如今做事说话多少有些简单粗暴了些,不但让敌人火冒三丈,也让自己人有些下不来台。
于是乎,不知不觉之中,哪怕田丰德行操守智谋政略都是上上之选,可以说是极具君子之风,但是围拢在他身边的人也逐步与他拉开了少许的距离,颇为符合君子之交淡如水了。
这种情况对于真正的君子而言倒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可是对于一位派系领袖而言,可就真的不是什么好事了。
就这样,原本的对抗公孙军的作战会议却因为火冒三丈的田丰导致不欢而散,原本应该立刻做出的迎敌方略也不得不推迟,这显然对袁绍军而言不是什么好消息。
夜幕降临,弓高城内除了时不时经过的打更人所发出的声音之外,显得十分平静。毕竟哪怕公孙瓒的大军就在不远处的东光城附近驻扎,可是想要让三万大军穿过袁绍军设下的重重斥候暗哨到达这里却也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只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这座城市就真的完全宁静下来。
在弓高城北门旁的一座小的偏门,一匹战马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从战马经过时那沉闷且声音明显不似一般情况那般巨大的声响来看,战马的马蹄应该是被什么给包裹住了。
而在几乎同一时刻,弓高城南门的一座偏门同样离开了一匹战马,而从声音分辨,这匹战马的马蹄同样也被包裹了起来,并在随后的短短几息间便融入到了夜色之中。
公仁,没有想到这一次竟然还有意外惊喜,你本就曾担任过瘿陶长,对巨鹿一带较为熟悉,这一次就拜托你了。那里因为黄巾军的缘故民风彪悍,所以你一定要小心啊。
对于袁绍的嘱托,那个立于他身后的微胖的中年人只是深深行了一礼,并没有说出什么豪言壮志来。而在这个中年人的身后,则站立着田丰、许攸和逢纪三个人,从他们平静的面容上,你完全看不到白日间他们还曾经大战过一场的痕迹。
夜晚的风,愈发的寒冷起来。
烈烈北风所吹动的旌旗之下,是数万正摩拳擦掌准备一战的兵士们。
ps:不用被二十个字限制的标题真的很爽。
ps2:推荐刘家长子的《贞子怀孕计划》——虽然比起这一本,咱更喜欢前一本有些不知道该说是烂尾还是别的形容词的《里番拯救者》,如果感觉上一本书还意犹未尽的话,可以到这本书里来看看。顺便一说,此书正在冲三江,没钱的可以去捧个人场。
ps3:要不要再推荐几本书呢?毁人不倦的感觉……貌似很爽?
ps4:好吧,咱貌似已经坏掉了。
ps5:清明是更新一章正文两章番外还是两张正文一张番外呢?
〖∷ ∷∷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