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两百章,帮忙(一)
有这么多人陪着,一整天里玉妙没有想起来瑶池,就是想起来了也没有时间去找她。眼前的人太多,与陶秀珠有太多的话要说,高阳公主又总是想和玉妙说话。
到了晚上走的时候,陶秀珠私下里拉了玉妙的手不乐意:“我只想和你单独的说话,我有好多新闻要对你说,怎么有这么些人一整天都在面前。明天你来我们家吗?”
玉妙就笑了,对陶秀珠道:“刚来这几天,还不知道姨妈,表哥让不让我会别的客去。等过了这几天,我约了你,去西山看你的房子去。也随便看看我的。”
提起了房子,陶秀珠很是得意道:“就这么说定了,我只等你三,四天,再不来约我,我就自己来了。我的房子早就叫我妈收拾了,别的亲戚们要来看,我不肯,我要先陪你去看。你的房子我也去看过了,盖得差不多了,正在粉刷收拾呢。”
两个人就笑着分了手。玉妙是送到了二门外才回来的。回了房里,太夫人已经在了,正在让人去安顿新接来的母女的住处。
玉妙就坐下来听她们说话。房里现坐了几位年纪大的亲戚女眷在,都笑着和玉妙说话。又陪了太夫人为那对母女叹息。
“七堂兄做了一件糊涂事,害得女眷都跟着进了女监,不知道有没有挨打。”
太夫人笑一笑道:“事情一出来,我就让人去照看了,要受委屈,也就是冷房凉炕的。吃的我也让人每天去送呢。”
说到了这里,就问玉妙:“一天在房里都吃了什么?”玉妙就一一回答了,说:“姨妈的厨子煮的汤好吃的很。”
太夫人就乐了,道:“明天还让他做去。”玉妙点头笑道:“好,就是高阳公主也说好吃。”
太夫人心想,没有想到会和高阳公主结交起来,高阳公主成亲一年左右,和驸马总是不同房,而且看不起他。驸马也是无可奈何,两个人都年纪不大,天天就怄气去了。
然后又说那对母女,还是一片叹息声:“本来是订了亲的,没有想到事情一出来,就赖了婚。真是让人痛心。”
太夫人另有看法,道:“这样的人早一点看出来倒好,要是成了亲出了这种事情,姑娘以后还嫁给谁呢。”
另一个亲戚知道一些眉目道:“原以为这件事大得不得了,又见王爷不在京里。太夫人安排了人照顾,他们总不知道,以为王府会不管这件事,就退了婚,又攀上了别人。现在看到王爷回来,也管这件事情,听说又有些后悔。现在知道接了府里来住,心里不知道怎么样后悔呢。”
又有一个人笑道:“那也后悔不来了,就这么短短几天的工夫,他们退了亲,又重新找了一家,象是怕七堂嫂母女出了女监一定会找去理论一样。”
太夫人听着这些话,看到玉妙坐在一边闷闷的,就笑道:“先睡去吧。这些话很不好听,可是我只想着那娘儿俩了,就忘了不要让你听。”
玉妙也不愿意听,真的是不好听。不过她也和太夫人是一样的心思,幸好是早退了亲,要是成了亲再出这种事情,那还不是一纸休书。
听太夫人让自己进去,就站起来行了礼,走进去。若花带了人先打发了玉妙睡下来。在床前陪了玉妙说话。
过了一会儿,隐隐听到外面有哭声。若花去看了一看,回来告诉玉妙:“七老爷的家眷们接了来,正在给太夫人叩头道谢呢。都跪着不肯起来,只是哭着这几天的遭遇。姑娘幸好进来了,不好听的。”
若花还是去年在京里见过了七老爷的家眷,过年了来给太夫人请安的。当时也要见玉妙,太夫人就没有让见,让年纪小,大了再见。这一点上,太夫人和王爷是一样的想法。
去年见的时候还花枝一样的,刚才看一眼,脸色腊黄的,头发也乱蓬蓬的,若花叹气。
过了一会儿若花又去听了,回来对玉妙道:“说要给姑娘请安,太夫人说睡了,明天再来。看样子,明天姑娘要见见她们了。”
玉妙没有说话,就点点头,若花又一直陪着她,直到太夫人进来。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太夫人出去了,果然人回了说:“三房里七老爷的家眷来给姑娘请安,太夫人说可以见见。”
玉妙和文锦,书锦坐在锦榻上,就站了起来等着,门帘打开了来,一对母女走进来,进来不抬头,先给玉妙跪下叩头,玉妙忙让丫头们扶了起来,请她们坐下来,这才认真的看了她们。
这母女两个也看她。母亲秦氏是个中年妇人,女儿朱兰芳也是五官端正,只是两个人脸上都带悲愤之色,想是才从女监里出来的原因。身上只穿了蓝色的旧衣,玉妙觉得不方便问她们的伤心事,就只陪了坐着说闲话。
秦氏母女就看了眼前这位传闻之久的沈家凤凰,不止一个人背地里喊她是凤凰了。这位沈凤凰年纪小小的,中等个头,个子不高,眉目如画,肤光如雪。
穿一件绣满了花的红色锦衣,脚下小皮靴,靴子上镶着亮晶晶的不是珍珠就是玉石,头发上金灿灿的一头花翠,耳朵上戴的是祖母绿的宝石坠子。秦氏母女都想起了自己的丈夫,自己的父亲只是贪了那么一点钱就进了大狱,真是冤枉。
秦氏母女一直觉得这件事情是冤枉的。朱宣和太夫人知道了一点真相,觉得刚接了来,不方便说,就一直没有说。
三房的七老爷是从外面窑子里弄了女人,那个女人怀了身孕,七老爷为了保孩子,给那个女人赎身,就贪了钱。这件事情是不冤枉,让朱宣警惕的是,这件事情一扯出来,就牵扯了一大堆的官员,每个人贪污的理由都不一样,皇上这一次大动作,不知道意欲何为。
当然皇上不是冲了我来的,军功得财,这是应该的。朱宣也明白这一点。但是君心难测,不得不防。
朱宣也见了秦氏母女,就说了一句:“七堂叔的罪名未定之前,母亲来安排你们的住处。”就让她们走了。
秦氏母女也叩头道谢了,还不敢同朱宣客气,朱宣说是七堂叔,她们只能道谢:“多谢王爷的大恩大德。”
朱宣对了外人,永远是面无表情端坐着。而且亲戚们喊自己王爷也很习惯。京里的亲戚们没有一个敢喊他表哥或堂哥的。他板了脸还是很能让人保持距离。
<script>$('.divimage img').error(function(){this.src = this.src.replace(/http:\/\/[^\/]+\//g, 'http://pic.luoqiu.com/');})</script>
到了晚上走的时候,陶秀珠私下里拉了玉妙的手不乐意:“我只想和你单独的说话,我有好多新闻要对你说,怎么有这么些人一整天都在面前。明天你来我们家吗?”
玉妙就笑了,对陶秀珠道:“刚来这几天,还不知道姨妈,表哥让不让我会别的客去。等过了这几天,我约了你,去西山看你的房子去。也随便看看我的。”
提起了房子,陶秀珠很是得意道:“就这么说定了,我只等你三,四天,再不来约我,我就自己来了。我的房子早就叫我妈收拾了,别的亲戚们要来看,我不肯,我要先陪你去看。你的房子我也去看过了,盖得差不多了,正在粉刷收拾呢。”
两个人就笑着分了手。玉妙是送到了二门外才回来的。回了房里,太夫人已经在了,正在让人去安顿新接来的母女的住处。
玉妙就坐下来听她们说话。房里现坐了几位年纪大的亲戚女眷在,都笑着和玉妙说话。又陪了太夫人为那对母女叹息。
“七堂兄做了一件糊涂事,害得女眷都跟着进了女监,不知道有没有挨打。”
太夫人笑一笑道:“事情一出来,我就让人去照看了,要受委屈,也就是冷房凉炕的。吃的我也让人每天去送呢。”
说到了这里,就问玉妙:“一天在房里都吃了什么?”玉妙就一一回答了,说:“姨妈的厨子煮的汤好吃的很。”
太夫人就乐了,道:“明天还让他做去。”玉妙点头笑道:“好,就是高阳公主也说好吃。”
太夫人心想,没有想到会和高阳公主结交起来,高阳公主成亲一年左右,和驸马总是不同房,而且看不起他。驸马也是无可奈何,两个人都年纪不大,天天就怄气去了。
然后又说那对母女,还是一片叹息声:“本来是订了亲的,没有想到事情一出来,就赖了婚。真是让人痛心。”
太夫人另有看法,道:“这样的人早一点看出来倒好,要是成了亲出了这种事情,姑娘以后还嫁给谁呢。”
另一个亲戚知道一些眉目道:“原以为这件事大得不得了,又见王爷不在京里。太夫人安排了人照顾,他们总不知道,以为王府会不管这件事,就退了婚,又攀上了别人。现在看到王爷回来,也管这件事情,听说又有些后悔。现在知道接了府里来住,心里不知道怎么样后悔呢。”
又有一个人笑道:“那也后悔不来了,就这么短短几天的工夫,他们退了亲,又重新找了一家,象是怕七堂嫂母女出了女监一定会找去理论一样。”
太夫人听着这些话,看到玉妙坐在一边闷闷的,就笑道:“先睡去吧。这些话很不好听,可是我只想着那娘儿俩了,就忘了不要让你听。”
玉妙也不愿意听,真的是不好听。不过她也和太夫人是一样的心思,幸好是早退了亲,要是成了亲再出这种事情,那还不是一纸休书。
听太夫人让自己进去,就站起来行了礼,走进去。若花带了人先打发了玉妙睡下来。在床前陪了玉妙说话。
过了一会儿,隐隐听到外面有哭声。若花去看了一看,回来告诉玉妙:“七老爷的家眷们接了来,正在给太夫人叩头道谢呢。都跪着不肯起来,只是哭着这几天的遭遇。姑娘幸好进来了,不好听的。”
若花还是去年在京里见过了七老爷的家眷,过年了来给太夫人请安的。当时也要见玉妙,太夫人就没有让见,让年纪小,大了再见。这一点上,太夫人和王爷是一样的想法。
去年见的时候还花枝一样的,刚才看一眼,脸色腊黄的,头发也乱蓬蓬的,若花叹气。
过了一会儿若花又去听了,回来对玉妙道:“说要给姑娘请安,太夫人说睡了,明天再来。看样子,明天姑娘要见见她们了。”
玉妙没有说话,就点点头,若花又一直陪着她,直到太夫人进来。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太夫人出去了,果然人回了说:“三房里七老爷的家眷来给姑娘请安,太夫人说可以见见。”
玉妙和文锦,书锦坐在锦榻上,就站了起来等着,门帘打开了来,一对母女走进来,进来不抬头,先给玉妙跪下叩头,玉妙忙让丫头们扶了起来,请她们坐下来,这才认真的看了她们。
这母女两个也看她。母亲秦氏是个中年妇人,女儿朱兰芳也是五官端正,只是两个人脸上都带悲愤之色,想是才从女监里出来的原因。身上只穿了蓝色的旧衣,玉妙觉得不方便问她们的伤心事,就只陪了坐着说闲话。
秦氏母女就看了眼前这位传闻之久的沈家凤凰,不止一个人背地里喊她是凤凰了。这位沈凤凰年纪小小的,中等个头,个子不高,眉目如画,肤光如雪。
穿一件绣满了花的红色锦衣,脚下小皮靴,靴子上镶着亮晶晶的不是珍珠就是玉石,头发上金灿灿的一头花翠,耳朵上戴的是祖母绿的宝石坠子。秦氏母女都想起了自己的丈夫,自己的父亲只是贪了那么一点钱就进了大狱,真是冤枉。
秦氏母女一直觉得这件事情是冤枉的。朱宣和太夫人知道了一点真相,觉得刚接了来,不方便说,就一直没有说。
三房的七老爷是从外面窑子里弄了女人,那个女人怀了身孕,七老爷为了保孩子,给那个女人赎身,就贪了钱。这件事情是不冤枉,让朱宣警惕的是,这件事情一扯出来,就牵扯了一大堆的官员,每个人贪污的理由都不一样,皇上这一次大动作,不知道意欲何为。
当然皇上不是冲了我来的,军功得财,这是应该的。朱宣也明白这一点。但是君心难测,不得不防。
朱宣也见了秦氏母女,就说了一句:“七堂叔的罪名未定之前,母亲来安排你们的住处。”就让她们走了。
秦氏母女也叩头道谢了,还不敢同朱宣客气,朱宣说是七堂叔,她们只能道谢:“多谢王爷的大恩大德。”
朱宣对了外人,永远是面无表情端坐着。而且亲戚们喊自己王爷也很习惯。京里的亲戚们没有一个敢喊他表哥或堂哥的。他板了脸还是很能让人保持距离。
<script>$('.divimage img').error(function(){this.src = this.src.replace(/http:\/\/[^\/]+\//g, 'http://pic.luoqiu.com/');})</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