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毕业如期而至。六月,火热的季节却阴雨绵绵。大概是离人的眼泪吧,交织成难诉的衷肠,汇成了一条条寂寞的溪流。或在车站,或在码头,你我挥手告别。我们感谢彼此在刚刚过去的四年里—人生最璀璨的年华—相互陪伴,少了谁,可能青春都不会完满。十年以后,当我们再想起,下铺的你,同班的你,一起喝酒打游戏的你;二十年后,当我们再想起,成功的你,奋斗的你,走南闯北的你;白首之年,当我们再想起,爱哭的你,爱笑的你,曾经与我相爱的你;
当提起行囊离开大学校门的时候,我们也正式宣告:再见,青春;再见,那年的自己。
付小磊毕业之后考到了S城的一家银行,雯倩去了苏州的一家电视台。陆子成去了美国。我们之前一直期待的未来,原来竟是将过去的生活打散得七零八落。
雯倩刚一到苏州还真是不习惯,比起这里,云南离家要更远,但是风格不同,环境不同,适应起来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到单位报到的第一天,熟悉了一下工作环境,被分配了一些小的工作任务,很快就过完了充实的一天。
下班的时候,刚出电视台的大门,后边有个男人在叫她:“周雯倩?”
雯倩一回头,看见一个很有绅士风度的男人走到了她面前,看起来像是哪个部门的负责人,可是他又怎么会认识自己呢?仔细一看,这人倒很面熟,像是在哪儿见过,可又怎么都想不起来。
这一系列的思想活动,这个男人都看在了眼里,他忙说:“老同学,我是许牧之啊,怎么,想不起来了?”
哦,原来是他。他家离自己家不远,小学的时候还是三年的同班同学,两个人的母亲还在同一个厂子里上班。后来他家搬到了城郊,一开始还常联系,后来因为各自的生活也就淡忘了。之后他在哪里读的高中大学,就更不知道了。记忆里的许牧之,还是经常穿着一套小运动服,常戴一顶白色遮阳帽的八九岁的小男孩,眼前的这位却已经是一位的风度翩翩成熟稳重的成功男士了。
雯倩不好意思地说:“哦,我想起来了。你看,好久不见,我这记性也不好。”
“贵人才多忘事呢,说明你是贵人啊。今天你报到的时候我就觉得是你,但又不太确认,刚透过大厅的镜子我才看清就是你。”
“哦,对了,在哪儿住呢?我送你”,许牧之接着说。
“在职业大学那边。”雯倩不知不觉已经和许牧之走到了一辆宝马面前。许牧之按动手里的遥控器,这辆宝马便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你的车?”
“嗯,去年买的。”
雯倩不禁暗自佩服。小的时候,因为自己比他大两个月,还拽着自己胳膊叫姐姐的小男孩,现在已经如此的成功了。都开得起宝马了!虽然这几年宝马老是被召回,但是那也一定价格不菲吧。雯倩不知道是哪个系列的,反正是觉得挺气派的。
“我还是自己走吧”,雯倩怕麻烦这位好多年没联系了的许牧之,同时也觉得自己有点儿不太敢坐这样级别的车。
“怎么?还怕我把你拐卖了啊?跟发小儿你还客气什么?赶紧上车!”
雯倩一看这是盛情难却了,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上车的时候由于没敢用力,车门都没关严。
两个人在车上谈了谈小时候的事儿,又说到现在。雯倩得知,他现在已经是节目部主管了,还有,他还是单身。
像这样一个钻石王老五,早应该是“妻妾成群”了。哦,不好意思,应该说是“美女都排起了好长一队了,想嫁给他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了”,可是到现在还没成家。许牧之有他自己的理由:感情的事,宁缺毋滥,不急,不急。
“你家住哪儿啊?”雯倩怕许牧之是特地为了送自己而绕了远路。
“在金鸡湖那边,顺路。”许牧之知道雯倩的意思。
其实那哪儿是顺路啊,如果把许牧之的家、雯倩租的公寓,再加上电视台三点连成线,差不多是个钝角三角形了。雯倩又不熟悉路,还以为真的是顺路呢。
回到同事合租的公寓,赵蕊还没有回来。当然了,一个在挤公交,一个坐的是宝马,怎么能比呢。雯倩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这里一切都好,无须挂念。让母亲也保重身体,自己照顾好自己。最后还提到了自己遇见了许牧之。
雯倩这边挂了电话,那边的吕淑萍便拨通了多年不见的老同事常芳慧的电话。
还是那个时候的感情深啊,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即便在电话的两端也觉得一见如故。许庆达和常芳慧夫妇为人和善,自从离开了小镇以后便在城郊做起了生意,虽说是小买卖,但日子过得却很红火。吕淑萍自从雯倩的爸爸过世以后,没有听婆婆的话再找个人家,而是自力更生,除了在厂子里上班之外,在自家开了个小商店,这两项加起来,经济上倒也谈不上拮据。
谈着谈着就说到了子女,吕淑萍说:“芳慧,你知道吗?刚才我家雯倩打电话回来说和你们家小牧在同一家电视台上班!”
“真的吗?那可太好了,我家小牧在那边也是一个人。这下好了,两个人还能有个照应。回头我给他打过电话,让他多照顾照顾你家雯倩,毕竟他比雯倩过去的早。”
“那就太感谢了,我这还正不放心她一个人在那边呢,有小牧在,我心都踏实多了。”
“咱俩你还说这个不是见外了嘛,这俩孩子都是咱俩看着长大的,跟自个孩子没什么两样。你忘了,场子里的李姐总说让咱订个娃娃亲什么的,你家雯倩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倒是我家小牧羞得不行,你说这小孩儿是有意思啊。”
“可不是嘛……”
老姐妹俩越唠越热乎,还约了时间见面。日子这个五味瓶里就像增添了什么佐料一样,迅速产生了不同的味道。那感觉像是一坛老酒,醇香而绵长,
雯倩也开始渐渐熟悉了工作环境。得知和许主管关系密切,刚开始领她熟悉工作的王策划也对她改变了以往严肃的面孔,一见到雯倩像是见到了亲姐妹一样亲密。当然也会有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说刚上来就勾搭上级领导什么之类的。
女人多的地方,就会有八卦。其实即便三五个也可以熬起一锅粥,这锅粥小火慢炖,不用担心它会溅出来,也没什么危险性,就是一不小心熬胡了的时候,味道有点儿难闻。
雯倩也不去计较什么,初来乍到,还是别起刺儿为好。她们爱说什么就让她们说去,自己行得端走得正就行了。
许牧之从刚开始碰见了就送雯倩一程变成了后来的每天必送。雯倩后来也习惯了,就像小学的时候两个人放学一起回家一样,只不过那个时候是自己以姐姐的身份照顾着弟弟,而现在则是他开着车以哥哥的身份护送着妹妹。
直到后来去了许牧之的家,雯倩才知道之前并不是顺路。
那天是因为王策划把一个项目交给了雯倩,让他和节目部沟通,并合作完成。雯倩也知道这完全是因为许牧之的关系。想在台里加班,许牧之说:“还是去我家吧,家里谈事情也比较自由,免得工作关系弄得你不自在。”
雯倩也没有推辞,虽然眼前这位在工作上是自己的上级,但心里还是觉得他是小时候的“小木头”。
到了许牧之的家,一切都在意料之内。上百平的大房子,比起自己和同事合租的不到七十平真是天壤之别。雯倩不禁觉得这有点儿资源浪费,一个人住这么大房子干嘛?再说了,他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原来许牧之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炒股,开始是小数额的,后来炒得好就多添了些钱,结果大赚。三年的专科反倒节省了时间让许牧之提前步入了社会,进了电视台。年轻有为,勤劳肯干,不久就到了现在的位置。这一路的平步青云可以说是太过幸运,当然这和个人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忙到快十一点了,赵蕊打电话过来问怎么还没回,雯倩很感动这份关心说一会儿就回了。许牧之说如果嫌远不想回,住在这里也可以,俩个房间都是空着的自己又不是花花公子,绝对放心。雯倩对此表示很感谢,说赵蕊一个人,还是回去陪她吧。许牧之没有再挽留,起身穿上衣服拿起了车钥匙。
“不用麻烦你了,这么晚了,我自己回就行了。”
“开什么玩笑,你都说这么晚了,还不让我送?你自己走怎么能让人放心!”许牧之说这话的时候带有一丝责备,跟小时候一模一样。雯倩也没再推辞。
到了公寓,作为回敬,雯倩说:“改天你来我这儿吧,我给你做几道菜,你也常常我的手艺。地方不大,你可别嫌弃啊。”许牧之连连称好,说自己也很久没有吃到家乡菜了。
而在家乡那边,两个人的母亲却真的在一起吃饭,当然是家乡菜。老姐妹俩见了面,激动得热泪盈眶。常芳慧说:“淑萍,这么多年没见,你还没变样。”
“还没变样?都老了,你看这皱纹。”
“唉,也难怪,孩子们都大了,咱们能不老嘛。对了,你们家那个小的,是嘉嘉吧,上几年级了?”
“几年级?都大二了。”
“都那么大了?哦,对对,他和我家小牧差三岁,看我这记性。”
……
即便是一天不见,也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何况又是这么多年没见。家长里短的,两个人一起从回忆过去谈到现在的生活,进而又为将来的大事情做了打算。而眼下的大事情莫过于儿女的婚事了。
常芳慧说:“你们家雯倩啊,她打小儿我就喜欢。我们家就小牧一个,也没养过姑娘,所以我一直把她当亲女儿看。搬走以后,我还常想着她。”
吕淑萍说:“我也喜欢小牧这孩子,我们嘉嘉没他那么懂事儿,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就给我惹事儿,哪像你家小牧,从来都不让你操心。”
“看你把他夸的,你是没看到他气人的时候呢。不过现在都长大了,都用不着让咱们操心了。”
“那倒也是,他们自己的路,叫他们自己走去吧。”
“唉,也不知道这俩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我还是那句话,有你家小牧照顾着,我就放心了。”
“这你放心,小牧心细,挺会照顾人的。就是不知道现在俩孩子习不习惯那边的生活,就咱俩吃这几个普普通通的炒菜,他俩要是想吃,还得等到过年回来呢。”
“嗯,也是。不过也好,在外边锻炼锻炼,说不定那边比这儿更好,以后咱们都去那边养老了呢。”
说到这儿,两人突然眼睛一亮,一个想法突然冒了出来。这一说,两人竟然不谋而合:何不做个儿女亲家!
“我们家小牧听我的,我说他肯定不反对。”
“我们雯倩也是,回头我跟她说。”
“先别着急,先看俩孩子意见,没准儿啊没等咱们提,他们自己先好上了呢。”
“那也说不准呢。”
我写这点儿东西,说实话,就是为了给自己的青春留个念想,谈不上什么故事性和文学水平。尽管如此,还是希望各位能够不吝赐教,小生不才,愿从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当提起行囊离开大学校门的时候,我们也正式宣告:再见,青春;再见,那年的自己。
付小磊毕业之后考到了S城的一家银行,雯倩去了苏州的一家电视台。陆子成去了美国。我们之前一直期待的未来,原来竟是将过去的生活打散得七零八落。
雯倩刚一到苏州还真是不习惯,比起这里,云南离家要更远,但是风格不同,环境不同,适应起来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到单位报到的第一天,熟悉了一下工作环境,被分配了一些小的工作任务,很快就过完了充实的一天。
下班的时候,刚出电视台的大门,后边有个男人在叫她:“周雯倩?”
雯倩一回头,看见一个很有绅士风度的男人走到了她面前,看起来像是哪个部门的负责人,可是他又怎么会认识自己呢?仔细一看,这人倒很面熟,像是在哪儿见过,可又怎么都想不起来。
这一系列的思想活动,这个男人都看在了眼里,他忙说:“老同学,我是许牧之啊,怎么,想不起来了?”
哦,原来是他。他家离自己家不远,小学的时候还是三年的同班同学,两个人的母亲还在同一个厂子里上班。后来他家搬到了城郊,一开始还常联系,后来因为各自的生活也就淡忘了。之后他在哪里读的高中大学,就更不知道了。记忆里的许牧之,还是经常穿着一套小运动服,常戴一顶白色遮阳帽的八九岁的小男孩,眼前的这位却已经是一位的风度翩翩成熟稳重的成功男士了。
雯倩不好意思地说:“哦,我想起来了。你看,好久不见,我这记性也不好。”
“贵人才多忘事呢,说明你是贵人啊。今天你报到的时候我就觉得是你,但又不太确认,刚透过大厅的镜子我才看清就是你。”
“哦,对了,在哪儿住呢?我送你”,许牧之接着说。
“在职业大学那边。”雯倩不知不觉已经和许牧之走到了一辆宝马面前。许牧之按动手里的遥控器,这辆宝马便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你的车?”
“嗯,去年买的。”
雯倩不禁暗自佩服。小的时候,因为自己比他大两个月,还拽着自己胳膊叫姐姐的小男孩,现在已经如此的成功了。都开得起宝马了!虽然这几年宝马老是被召回,但是那也一定价格不菲吧。雯倩不知道是哪个系列的,反正是觉得挺气派的。
“我还是自己走吧”,雯倩怕麻烦这位好多年没联系了的许牧之,同时也觉得自己有点儿不太敢坐这样级别的车。
“怎么?还怕我把你拐卖了啊?跟发小儿你还客气什么?赶紧上车!”
雯倩一看这是盛情难却了,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上车的时候由于没敢用力,车门都没关严。
两个人在车上谈了谈小时候的事儿,又说到现在。雯倩得知,他现在已经是节目部主管了,还有,他还是单身。
像这样一个钻石王老五,早应该是“妻妾成群”了。哦,不好意思,应该说是“美女都排起了好长一队了,想嫁给他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了”,可是到现在还没成家。许牧之有他自己的理由:感情的事,宁缺毋滥,不急,不急。
“你家住哪儿啊?”雯倩怕许牧之是特地为了送自己而绕了远路。
“在金鸡湖那边,顺路。”许牧之知道雯倩的意思。
其实那哪儿是顺路啊,如果把许牧之的家、雯倩租的公寓,再加上电视台三点连成线,差不多是个钝角三角形了。雯倩又不熟悉路,还以为真的是顺路呢。
回到同事合租的公寓,赵蕊还没有回来。当然了,一个在挤公交,一个坐的是宝马,怎么能比呢。雯倩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这里一切都好,无须挂念。让母亲也保重身体,自己照顾好自己。最后还提到了自己遇见了许牧之。
雯倩这边挂了电话,那边的吕淑萍便拨通了多年不见的老同事常芳慧的电话。
还是那个时候的感情深啊,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即便在电话的两端也觉得一见如故。许庆达和常芳慧夫妇为人和善,自从离开了小镇以后便在城郊做起了生意,虽说是小买卖,但日子过得却很红火。吕淑萍自从雯倩的爸爸过世以后,没有听婆婆的话再找个人家,而是自力更生,除了在厂子里上班之外,在自家开了个小商店,这两项加起来,经济上倒也谈不上拮据。
谈着谈着就说到了子女,吕淑萍说:“芳慧,你知道吗?刚才我家雯倩打电话回来说和你们家小牧在同一家电视台上班!”
“真的吗?那可太好了,我家小牧在那边也是一个人。这下好了,两个人还能有个照应。回头我给他打过电话,让他多照顾照顾你家雯倩,毕竟他比雯倩过去的早。”
“那就太感谢了,我这还正不放心她一个人在那边呢,有小牧在,我心都踏实多了。”
“咱俩你还说这个不是见外了嘛,这俩孩子都是咱俩看着长大的,跟自个孩子没什么两样。你忘了,场子里的李姐总说让咱订个娃娃亲什么的,你家雯倩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倒是我家小牧羞得不行,你说这小孩儿是有意思啊。”
“可不是嘛……”
老姐妹俩越唠越热乎,还约了时间见面。日子这个五味瓶里就像增添了什么佐料一样,迅速产生了不同的味道。那感觉像是一坛老酒,醇香而绵长,
雯倩也开始渐渐熟悉了工作环境。得知和许主管关系密切,刚开始领她熟悉工作的王策划也对她改变了以往严肃的面孔,一见到雯倩像是见到了亲姐妹一样亲密。当然也会有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说刚上来就勾搭上级领导什么之类的。
女人多的地方,就会有八卦。其实即便三五个也可以熬起一锅粥,这锅粥小火慢炖,不用担心它会溅出来,也没什么危险性,就是一不小心熬胡了的时候,味道有点儿难闻。
雯倩也不去计较什么,初来乍到,还是别起刺儿为好。她们爱说什么就让她们说去,自己行得端走得正就行了。
许牧之从刚开始碰见了就送雯倩一程变成了后来的每天必送。雯倩后来也习惯了,就像小学的时候两个人放学一起回家一样,只不过那个时候是自己以姐姐的身份照顾着弟弟,而现在则是他开着车以哥哥的身份护送着妹妹。
直到后来去了许牧之的家,雯倩才知道之前并不是顺路。
那天是因为王策划把一个项目交给了雯倩,让他和节目部沟通,并合作完成。雯倩也知道这完全是因为许牧之的关系。想在台里加班,许牧之说:“还是去我家吧,家里谈事情也比较自由,免得工作关系弄得你不自在。”
雯倩也没有推辞,虽然眼前这位在工作上是自己的上级,但心里还是觉得他是小时候的“小木头”。
到了许牧之的家,一切都在意料之内。上百平的大房子,比起自己和同事合租的不到七十平真是天壤之别。雯倩不禁觉得这有点儿资源浪费,一个人住这么大房子干嘛?再说了,他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原来许牧之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炒股,开始是小数额的,后来炒得好就多添了些钱,结果大赚。三年的专科反倒节省了时间让许牧之提前步入了社会,进了电视台。年轻有为,勤劳肯干,不久就到了现在的位置。这一路的平步青云可以说是太过幸运,当然这和个人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忙到快十一点了,赵蕊打电话过来问怎么还没回,雯倩很感动这份关心说一会儿就回了。许牧之说如果嫌远不想回,住在这里也可以,俩个房间都是空着的自己又不是花花公子,绝对放心。雯倩对此表示很感谢,说赵蕊一个人,还是回去陪她吧。许牧之没有再挽留,起身穿上衣服拿起了车钥匙。
“不用麻烦你了,这么晚了,我自己回就行了。”
“开什么玩笑,你都说这么晚了,还不让我送?你自己走怎么能让人放心!”许牧之说这话的时候带有一丝责备,跟小时候一模一样。雯倩也没再推辞。
到了公寓,作为回敬,雯倩说:“改天你来我这儿吧,我给你做几道菜,你也常常我的手艺。地方不大,你可别嫌弃啊。”许牧之连连称好,说自己也很久没有吃到家乡菜了。
而在家乡那边,两个人的母亲却真的在一起吃饭,当然是家乡菜。老姐妹俩见了面,激动得热泪盈眶。常芳慧说:“淑萍,这么多年没见,你还没变样。”
“还没变样?都老了,你看这皱纹。”
“唉,也难怪,孩子们都大了,咱们能不老嘛。对了,你们家那个小的,是嘉嘉吧,上几年级了?”
“几年级?都大二了。”
“都那么大了?哦,对对,他和我家小牧差三岁,看我这记性。”
……
即便是一天不见,也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何况又是这么多年没见。家长里短的,两个人一起从回忆过去谈到现在的生活,进而又为将来的大事情做了打算。而眼下的大事情莫过于儿女的婚事了。
常芳慧说:“你们家雯倩啊,她打小儿我就喜欢。我们家就小牧一个,也没养过姑娘,所以我一直把她当亲女儿看。搬走以后,我还常想着她。”
吕淑萍说:“我也喜欢小牧这孩子,我们嘉嘉没他那么懂事儿,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就给我惹事儿,哪像你家小牧,从来都不让你操心。”
“看你把他夸的,你是没看到他气人的时候呢。不过现在都长大了,都用不着让咱们操心了。”
“那倒也是,他们自己的路,叫他们自己走去吧。”
“唉,也不知道这俩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我还是那句话,有你家小牧照顾着,我就放心了。”
“这你放心,小牧心细,挺会照顾人的。就是不知道现在俩孩子习不习惯那边的生活,就咱俩吃这几个普普通通的炒菜,他俩要是想吃,还得等到过年回来呢。”
“嗯,也是。不过也好,在外边锻炼锻炼,说不定那边比这儿更好,以后咱们都去那边养老了呢。”
说到这儿,两人突然眼睛一亮,一个想法突然冒了出来。这一说,两人竟然不谋而合:何不做个儿女亲家!
“我们家小牧听我的,我说他肯定不反对。”
“我们雯倩也是,回头我跟她说。”
“先别着急,先看俩孩子意见,没准儿啊没等咱们提,他们自己先好上了呢。”
“那也说不准呢。”
我写这点儿东西,说实话,就是为了给自己的青春留个念想,谈不上什么故事性和文学水平。尽管如此,还是希望各位能够不吝赐教,小生不才,愿从中获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