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 征讨吐蕃
说起征讨吐蕃要从吐谷浑说起,那是公元609年4月,隋炀帝率大军西征吐谷浑,在覆袁川设置了绵延900余里的包围圈,想生擒伏允可汗。吐谷浑大败,伏允可汗逃脱,率2000骑南奔党项,客居在党项部落之中直到隋朝灭亡,在党项卧薪尝胆的伏允可汗立刻率领部众返回故园,重建了吐谷浑王国。吐谷浑王国虽然得以复国,却多次与唐朝对抗。
公元634年,李靖奉唐太宗之命,率五路大军大举讨伐吐谷浑。吐谷浑人溃不成军,伏允可汗一路西逃,跑到了新疆南部的且末一带,其长子慕容顺在伏俟城内向唐军投降。唐军在茫茫戈壁和沙漠中千里追击伏允可汗,伏允可汗众叛亲离,走投无路,在突伦碛自杀身亡,吐谷浑王国再度亡国。
为了以德怀远,唐太宗下令让吐谷浑复国,并扶持慕容顺继任可汗。慕容顺继位仅10天,就被对唐朝心怀不满的部下杀死,唐朝又立其子诺曷钵为可汗,自此吐谷浑王国就此成为了大唐王朝的属国和西面的一道屏障。
诺曷钵是吐谷浑王国的末代可汗,为了挽救吐谷浑王国败亡的命运,他诚心归顺唐王朝,李世民将宗室女封为弘化公主并派遣左骁卫将军、淮阳王李道明及右武卫将军慕容宝携带大批物资护送公主入吐谷浑与其国王诺曷钵成婚。
弘化公主入吐谷浑,是唐将公主嫁于外蕃的开端,不仅使唐与吐谷浑的关系很快得到改善,而且也促进了唐与吐谷浑的友好往来。
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知道了这一切也遣使赴唐沟通关系,唐太宗派遣冯德遐下书临抚。松赞干布也派遣使臣携带珍宝随冯德遐入朝,正式向唐求婚。
在贞观史上,唐太宗接见求婚使者的场面宏大,可是让太宗皇帝和朝臣们没想到的是使者口气相当傲慢,扬言松赞干布要娶大唐最美丽的、最受宠的国公主,如果天朝拒绝婚事,吐蕃将出兵攻打天朝,这让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非常生气,以当时唐帝国的国力,四邻各国都很畏惧,哪里轮得到吐蕃这样叫板示威。
于是唐太宗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吐蕃的求婚。
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的吐蕃军队20余万进屯唐朝松州西境,其实,吐蕃野心勃勃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唐朝皇帝也是明白这一点的,至于太宗皇帝拒绝了吐蕃的求婚只不过是给了松赞干布一个借口而已。
战争的阴云开始笼罩着那片肥沃的土地。
松州都督韩威率军出战,猎猎招展的军旗下,松州的军队集结成三个整齐的方阵。
紧接着是兵器交接的金戈声。
弓手的伤亡数字在急剧上升,另一侧的弓手已经开始移动过来了。面对盾无法防御的区域,不时有着急的盾刀手们开始奋不顾身的用身体去隔档漫天的飞矢,谁都知道突骑兵面对缺乏弓手防护的轻步兵的意义,巨盾后的长枪兵们只能瞪着血红的眼睛期待着敌人的出击。
数万只奔腾的马蹄在松州军队的西北来回,马匹抑或是骑士不停的落地,巨大的灰尘腾起,无主的骏马在战场中茫然地奔跑,松州军队的将士尸体开始僵硬。突骑兵们彻底舍弃了队列,收割着阵形中的生命。
日暮雄关,残阳如血。
松州都督韩威受伤,大败而归。羌族首领、唐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相继举州降蕃。
长安的大殿上唐太宗被激怒:“各位卿家,朕不能容忍吐蕃的所为,这分明是想和大唐朝叫板,朕要给他一点教训!”
陈国公侯君集率先支持:“陛下,老臣愿率领人马去教训吐蕃。”邢国公苏定方、郧国公兵部尚书张亮等皆愿出征,唐太宗龙颜大悦:“好!诸位,如今的大唐今非昔比,朕要安排一下,准备派将领远征。”太宗皇帝明白卫国公李靖是最合适的人选,上一次打败土谷浑的是他,他对地理形式比较熟悉,此一战挂帅非他莫属。
吴王府的窗前,李恪静静地站在那里,自从回京之后他便很少露面,更没有去过合浦公主府,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只有自己心底的那份愧疚和自责,他们永远无法相互属于对方,这种青梅竹马般的亲人关系犹如空中飘忽而过的气息,似糖,却让他甜到忧伤,那刻骨铭心的温暖让他隐隐约约的生出一丝疼痛,是缘却又注定无缘……
他决定离开京城,去征讨松赞干布。
这时家人来说上官庭芝在等他。
“庭芝,我要去征讨吐蕃。”
上官庭芝:“魏王一向在文治上卖乖露巧,招引皇上的赞赏。殿下若想与他一较高下,只有在武略上胜出。如果能在沙场上建功立业,不仅皇上会对殿下刮目相看,在朝中也能赢得更大的威望。”
“如果父皇能让我随军征讨吐蕃,就是最好的机会。”
“殿下的话是不错。不过征讨吐蕃非同小可,只怕皇上未必敢让殿下带兵出征。”上官庭芝微微摇摇头。
“我当然知道父皇不会任我为帅领兵出征。只要他肯让我随军出征就行了,经验和威望也是一点点得来的,想当年父皇作秦王时,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做独当一面的大将军。”
“殿下若想随军出征,行动一定要快。听马周说,太子可能也属意于此呢。”
“太子也想领兵征讨吐蕃?”李恪听了这话略微愣了以下:“这到不足为虑。太子即使真有此意,以他的身份,父皇也不大会同意他出征。”
“殿下难道不先想想,若出兵吐蕃,此役皇上可能任谁为帅?”
“依我看,最大的可能是侯君集。”
“下官却不这么看。”上官庭芝摇了摇头:“皇上这些年对侯君集一直既重用,又忌惮啊。”
“那么说——”李恪想了想:“父皇最有可能起用李靖为帅征讨吐蕃。”
上官庭芝望着李恪用力点点头说:“下官也是这样想。”
“这样最好,我可以跟随李将军左右,好好学学他用兵如神的将帅之道呢。”
“殿下,庭芝先告辞。”说完匆匆离去。
金殿之上,唐太宗派卫国公李靖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安国公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和左领军将军刘兰为兆河道行军总管带兵前往征讨吐蕃,此时李恪出班跪倒:“父皇,儿臣愿随卫国公出征吐蕃。”
他心里明白,只有远征才能避开那份永远无法属于自己的温暖还有那份自责、那份心痛……
太子李承乾则愣住了,昨日早朝李恪还反对出征吐蕃,今天怎么要出征?哼!这分明是在跟我较量。他刚想说什么,杜楚客禀奏:“陛下,此次出兵征讨吐蕃,可以让魏王做参军,也是历练。”
李承乾觉得周围的不安,这份不安有些刺激他。
这时候李靖开口:“陛下,吴王深通兵法,可以让他随军征讨吐蕃。”
既然李靖开口,唐太宗点点头。于是,任命李恪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带上他的心腹柴令武出发。
大军浩浩荡荡准备出发,不远处李恪看见一双眼睛,那目光如深潭,让他不能回头,害怕这一回头就深陷进去,但是,自己的心,却痛得颤抖,似乎呼吸都显得吃力,脑海里不由自主的又出现那段在辛庄的时光,那每一程的相伴都让人迷醉。只是那份不能拥有的遗憾让他更感缱眷;
她是他的梦,纯净得近乎透明。在云端、又在水底,咫尺天涯,他只能让时间去堆砌一份遥远,割断她对自己的依恋。用自己冷漠的心,掘一道无法越过的沟渠。
远处岗峦颠簸,可以看到烟岚,也可以看到偌大的郁郁葱葱的树林,天蓝的快透明起来,新鲜的空气伴着微凉的风拂过每个人的脸,阳光由地平线默默升起,映照着大地金光灿烂。终于他狠下心没有再看她,带着那种心痛,转身上马在阳光中渐渐走远……
走过了好远好远,听到身后是撕心裂肺的声音:“恪哥哥!”
他强迫自己:不要回头,不要……
于是他对着一旁的李靖:“卫国公,我们走吧,长途跋涉还需要加紧赶路。”这世间又有谁真的愿意孓然孤傲?纵是皇家王子也有悲痛难忍的时候。说完他急忙转身,不愿让任何人看见他转身之间眼中流出的泪水。有些事如果越想忘记,就会记得越牢。他现在明白当永远无法得到想要的那一切时,惟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再试图忘记,而应将它深深地深深地藏在心底……
静悄悄的公主府里,对感情尚在朦胧中的高阳却觉得自己越来越依赖李恪,那朦胧的感觉总是滋生在胸口,她喜欢被恪拥在怀里的感觉,更喜欢恪喂她吃药时的感觉。可是,恪就这样离开甚至不再看他一眼,竟然找这个借口远离她,是恪哥哥不喜欢她了吗?
东西被摔得乱七八糟,高阳终于忍不住趴在床上放声大哭,任性的她心上似乎被扎了一刀,那伤口远胜于箭伤,此时受过伤的后背又开始隐隐作痛。
戈壁滩上的白天以晴空居多,太阳自每天初升上来,就把光芒无遮无拦地洒向地面,直透入卵石缝隙间。强烈的阳光炙烤,热度也随着队伍的行进逐渐增加。大军的脚步趟起一阵又一阵灰尘,象一条不停翻腾的长长烟雾随着队伍前行。入夜之后,侵入骨髓的寒冷似乎一下子又笼罩下来。如果不走运还会遇上风雪。
戈壁滩气候的恶劣,反而激发了李恪心中那股倔强不服输的豪气,早就知道父皇当年为打下大唐江山东征西战,其间经受的劳苦困顿远远超出他今日这些艰辛,想到这些,似乎也给他增添了无限勇气,没有流出露丝毫胆怯,日日兴致昂扬骑在马上,紧随大队前行。
在戈壁滩中艰难度过二十余日,他们终于在这日傍晚走出戈壁,到达唐朝和吐蕃相交的边界。经过这些天的磨砺,李恪原本英俊的面庞略黑瘦了几分,不过神情不仅未见萎顿,反而更加意气风发,似乎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开阔了他的胸襟,鼓舞了他的意志。李靖很吃惊,似乎看到了当年和他并肩作战的秦王,这位元帅不知道李恪在年幼时无论学文还是习武老师的要求都很严格。
一只夜莺嗖的划过黑黢黢的山崖,山崖上的巨大树影在漆黑的夜色中显得更加诡异。山崖上的风,凛冽而有力的呼啸着,但所有的一切都难以压制那山崖上挺立的人影——李恪。只见他骑一匹白色的骏马,在黑夜中犀利的目光正注视着脚下广阔无垠的大地,白色的披风在山风中呼啦作响。松赞干布的营帐泛出火光,这火光在这片夜色和山风中好象很快就会熄灭。在李恪身后,渐渐地,如蚂蚁一般的队伍逐渐蔓延了整个山崖,个个身穿漆黑的铠甲,在夜色中荧荧发光,坚毅的表情如同死士一般,他们都在等待着,等待着他们年轻的主人决战的号令。又是一场撕杀。李恪带着先遣部队从松州夜袭吐蕃营地,斩首千余级。
朝阳初上,世间的一切都在血色的笼罩里有了光泽,云奔跑于天地间,远处的山峰有些苍寂。战场上一望无际的白色透明花瓣已被鲜血浸成了透明的血红色,不停的滴着鲜红的液体,还有树下和草地上。尸体上的衣带和战旗在荒凉的晨风中飞舞,那些睁眼而死的人和闭眼而死的人的瞳孔里刻着同样的死亡。秃鹫也赶了过来,用它们尖锐的牙齿贪婪地咬噬着尸体。花瓣从天空停止了掉落,一切都静了下来。
一连数天这样的撕杀……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公元634年,李靖奉唐太宗之命,率五路大军大举讨伐吐谷浑。吐谷浑人溃不成军,伏允可汗一路西逃,跑到了新疆南部的且末一带,其长子慕容顺在伏俟城内向唐军投降。唐军在茫茫戈壁和沙漠中千里追击伏允可汗,伏允可汗众叛亲离,走投无路,在突伦碛自杀身亡,吐谷浑王国再度亡国。
为了以德怀远,唐太宗下令让吐谷浑复国,并扶持慕容顺继任可汗。慕容顺继位仅10天,就被对唐朝心怀不满的部下杀死,唐朝又立其子诺曷钵为可汗,自此吐谷浑王国就此成为了大唐王朝的属国和西面的一道屏障。
诺曷钵是吐谷浑王国的末代可汗,为了挽救吐谷浑王国败亡的命运,他诚心归顺唐王朝,李世民将宗室女封为弘化公主并派遣左骁卫将军、淮阳王李道明及右武卫将军慕容宝携带大批物资护送公主入吐谷浑与其国王诺曷钵成婚。
弘化公主入吐谷浑,是唐将公主嫁于外蕃的开端,不仅使唐与吐谷浑的关系很快得到改善,而且也促进了唐与吐谷浑的友好往来。
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知道了这一切也遣使赴唐沟通关系,唐太宗派遣冯德遐下书临抚。松赞干布也派遣使臣携带珍宝随冯德遐入朝,正式向唐求婚。
在贞观史上,唐太宗接见求婚使者的场面宏大,可是让太宗皇帝和朝臣们没想到的是使者口气相当傲慢,扬言松赞干布要娶大唐最美丽的、最受宠的国公主,如果天朝拒绝婚事,吐蕃将出兵攻打天朝,这让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非常生气,以当时唐帝国的国力,四邻各国都很畏惧,哪里轮得到吐蕃这样叫板示威。
于是唐太宗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吐蕃的求婚。
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的吐蕃军队20余万进屯唐朝松州西境,其实,吐蕃野心勃勃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唐朝皇帝也是明白这一点的,至于太宗皇帝拒绝了吐蕃的求婚只不过是给了松赞干布一个借口而已。
战争的阴云开始笼罩着那片肥沃的土地。
松州都督韩威率军出战,猎猎招展的军旗下,松州的军队集结成三个整齐的方阵。
紧接着是兵器交接的金戈声。
弓手的伤亡数字在急剧上升,另一侧的弓手已经开始移动过来了。面对盾无法防御的区域,不时有着急的盾刀手们开始奋不顾身的用身体去隔档漫天的飞矢,谁都知道突骑兵面对缺乏弓手防护的轻步兵的意义,巨盾后的长枪兵们只能瞪着血红的眼睛期待着敌人的出击。
数万只奔腾的马蹄在松州军队的西北来回,马匹抑或是骑士不停的落地,巨大的灰尘腾起,无主的骏马在战场中茫然地奔跑,松州军队的将士尸体开始僵硬。突骑兵们彻底舍弃了队列,收割着阵形中的生命。
日暮雄关,残阳如血。
松州都督韩威受伤,大败而归。羌族首领、唐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相继举州降蕃。
长安的大殿上唐太宗被激怒:“各位卿家,朕不能容忍吐蕃的所为,这分明是想和大唐朝叫板,朕要给他一点教训!”
陈国公侯君集率先支持:“陛下,老臣愿率领人马去教训吐蕃。”邢国公苏定方、郧国公兵部尚书张亮等皆愿出征,唐太宗龙颜大悦:“好!诸位,如今的大唐今非昔比,朕要安排一下,准备派将领远征。”太宗皇帝明白卫国公李靖是最合适的人选,上一次打败土谷浑的是他,他对地理形式比较熟悉,此一战挂帅非他莫属。
吴王府的窗前,李恪静静地站在那里,自从回京之后他便很少露面,更没有去过合浦公主府,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只有自己心底的那份愧疚和自责,他们永远无法相互属于对方,这种青梅竹马般的亲人关系犹如空中飘忽而过的气息,似糖,却让他甜到忧伤,那刻骨铭心的温暖让他隐隐约约的生出一丝疼痛,是缘却又注定无缘……
他决定离开京城,去征讨松赞干布。
这时家人来说上官庭芝在等他。
“庭芝,我要去征讨吐蕃。”
上官庭芝:“魏王一向在文治上卖乖露巧,招引皇上的赞赏。殿下若想与他一较高下,只有在武略上胜出。如果能在沙场上建功立业,不仅皇上会对殿下刮目相看,在朝中也能赢得更大的威望。”
“如果父皇能让我随军征讨吐蕃,就是最好的机会。”
“殿下的话是不错。不过征讨吐蕃非同小可,只怕皇上未必敢让殿下带兵出征。”上官庭芝微微摇摇头。
“我当然知道父皇不会任我为帅领兵出征。只要他肯让我随军出征就行了,经验和威望也是一点点得来的,想当年父皇作秦王时,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做独当一面的大将军。”
“殿下若想随军出征,行动一定要快。听马周说,太子可能也属意于此呢。”
“太子也想领兵征讨吐蕃?”李恪听了这话略微愣了以下:“这到不足为虑。太子即使真有此意,以他的身份,父皇也不大会同意他出征。”
“殿下难道不先想想,若出兵吐蕃,此役皇上可能任谁为帅?”
“依我看,最大的可能是侯君集。”
“下官却不这么看。”上官庭芝摇了摇头:“皇上这些年对侯君集一直既重用,又忌惮啊。”
“那么说——”李恪想了想:“父皇最有可能起用李靖为帅征讨吐蕃。”
上官庭芝望着李恪用力点点头说:“下官也是这样想。”
“这样最好,我可以跟随李将军左右,好好学学他用兵如神的将帅之道呢。”
“殿下,庭芝先告辞。”说完匆匆离去。
金殿之上,唐太宗派卫国公李靖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安国公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和左领军将军刘兰为兆河道行军总管带兵前往征讨吐蕃,此时李恪出班跪倒:“父皇,儿臣愿随卫国公出征吐蕃。”
他心里明白,只有远征才能避开那份永远无法属于自己的温暖还有那份自责、那份心痛……
太子李承乾则愣住了,昨日早朝李恪还反对出征吐蕃,今天怎么要出征?哼!这分明是在跟我较量。他刚想说什么,杜楚客禀奏:“陛下,此次出兵征讨吐蕃,可以让魏王做参军,也是历练。”
李承乾觉得周围的不安,这份不安有些刺激他。
这时候李靖开口:“陛下,吴王深通兵法,可以让他随军征讨吐蕃。”
既然李靖开口,唐太宗点点头。于是,任命李恪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带上他的心腹柴令武出发。
大军浩浩荡荡准备出发,不远处李恪看见一双眼睛,那目光如深潭,让他不能回头,害怕这一回头就深陷进去,但是,自己的心,却痛得颤抖,似乎呼吸都显得吃力,脑海里不由自主的又出现那段在辛庄的时光,那每一程的相伴都让人迷醉。只是那份不能拥有的遗憾让他更感缱眷;
她是他的梦,纯净得近乎透明。在云端、又在水底,咫尺天涯,他只能让时间去堆砌一份遥远,割断她对自己的依恋。用自己冷漠的心,掘一道无法越过的沟渠。
远处岗峦颠簸,可以看到烟岚,也可以看到偌大的郁郁葱葱的树林,天蓝的快透明起来,新鲜的空气伴着微凉的风拂过每个人的脸,阳光由地平线默默升起,映照着大地金光灿烂。终于他狠下心没有再看她,带着那种心痛,转身上马在阳光中渐渐走远……
走过了好远好远,听到身后是撕心裂肺的声音:“恪哥哥!”
他强迫自己:不要回头,不要……
于是他对着一旁的李靖:“卫国公,我们走吧,长途跋涉还需要加紧赶路。”这世间又有谁真的愿意孓然孤傲?纵是皇家王子也有悲痛难忍的时候。说完他急忙转身,不愿让任何人看见他转身之间眼中流出的泪水。有些事如果越想忘记,就会记得越牢。他现在明白当永远无法得到想要的那一切时,惟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再试图忘记,而应将它深深地深深地藏在心底……
静悄悄的公主府里,对感情尚在朦胧中的高阳却觉得自己越来越依赖李恪,那朦胧的感觉总是滋生在胸口,她喜欢被恪拥在怀里的感觉,更喜欢恪喂她吃药时的感觉。可是,恪就这样离开甚至不再看他一眼,竟然找这个借口远离她,是恪哥哥不喜欢她了吗?
东西被摔得乱七八糟,高阳终于忍不住趴在床上放声大哭,任性的她心上似乎被扎了一刀,那伤口远胜于箭伤,此时受过伤的后背又开始隐隐作痛。
戈壁滩上的白天以晴空居多,太阳自每天初升上来,就把光芒无遮无拦地洒向地面,直透入卵石缝隙间。强烈的阳光炙烤,热度也随着队伍的行进逐渐增加。大军的脚步趟起一阵又一阵灰尘,象一条不停翻腾的长长烟雾随着队伍前行。入夜之后,侵入骨髓的寒冷似乎一下子又笼罩下来。如果不走运还会遇上风雪。
戈壁滩气候的恶劣,反而激发了李恪心中那股倔强不服输的豪气,早就知道父皇当年为打下大唐江山东征西战,其间经受的劳苦困顿远远超出他今日这些艰辛,想到这些,似乎也给他增添了无限勇气,没有流出露丝毫胆怯,日日兴致昂扬骑在马上,紧随大队前行。
在戈壁滩中艰难度过二十余日,他们终于在这日傍晚走出戈壁,到达唐朝和吐蕃相交的边界。经过这些天的磨砺,李恪原本英俊的面庞略黑瘦了几分,不过神情不仅未见萎顿,反而更加意气风发,似乎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开阔了他的胸襟,鼓舞了他的意志。李靖很吃惊,似乎看到了当年和他并肩作战的秦王,这位元帅不知道李恪在年幼时无论学文还是习武老师的要求都很严格。
一只夜莺嗖的划过黑黢黢的山崖,山崖上的巨大树影在漆黑的夜色中显得更加诡异。山崖上的风,凛冽而有力的呼啸着,但所有的一切都难以压制那山崖上挺立的人影——李恪。只见他骑一匹白色的骏马,在黑夜中犀利的目光正注视着脚下广阔无垠的大地,白色的披风在山风中呼啦作响。松赞干布的营帐泛出火光,这火光在这片夜色和山风中好象很快就会熄灭。在李恪身后,渐渐地,如蚂蚁一般的队伍逐渐蔓延了整个山崖,个个身穿漆黑的铠甲,在夜色中荧荧发光,坚毅的表情如同死士一般,他们都在等待着,等待着他们年轻的主人决战的号令。又是一场撕杀。李恪带着先遣部队从松州夜袭吐蕃营地,斩首千余级。
朝阳初上,世间的一切都在血色的笼罩里有了光泽,云奔跑于天地间,远处的山峰有些苍寂。战场上一望无际的白色透明花瓣已被鲜血浸成了透明的血红色,不停的滴着鲜红的液体,还有树下和草地上。尸体上的衣带和战旗在荒凉的晨风中飞舞,那些睁眼而死的人和闭眼而死的人的瞳孔里刻着同样的死亡。秃鹫也赶了过来,用它们尖锐的牙齿贪婪地咬噬着尸体。花瓣从天空停止了掉落,一切都静了下来。
一连数天这样的撕杀……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