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
腊八节
沃弗察牧
在小时候,特别关心过节,因为伴随过节不仅有特殊好吃的,而且也有好玩的。那时,大人们常说,“节是过给小孩的”。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
家乡的腊八节,其实比较简单,就是打冰和吃顿散饭。
天刚露白,窗外就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和大公鸡喔喔喔的报晓声,不时传来老人们的晨咳声,夜的寂静被晨晓完全融化掉。
对于过节,孩子们显得特别勤快,不等大人叫床,就早早起床。因为今天在上学前,要去干一件大事——打冰。
今天的天气,好像是专为孩子们定制的,往常凛冽的寒风在今天却变得温柔了许多,即便是昨日大雪纷飞,而今天也没有显得冷多少。
一起床,就拿起昨晚准备好的斧子和筐子,径直的朝昨天早已踩好点的打冰处奔去。河滩上,到处是打冰的孩子,有的忙着打冰,贪玩的还溜起了冰,有蹲下推滑的,有坐块石板推滑的,有单脚滑的,还有退滑,有跳跑滑的,滑冰的姿势是千奇百态,不时有滑倒的,霎时引起众孩阵阵开怀大笑。
也有不上学的小孩子,他们是跟父亲来打冰的。那些小孩子,皮肤娇嫩,冻的脸红扑扑的,有的冻得鼻涕挂在嘴上,但帮父亲检冰的工作那是做得得意、自豪。
那时候,我们过冬的就是一套棉衣棉裤,而那棉衣棉裤的面子是夏天的衣服,里子是那种很便宜的棉布,中间就是棉花。到了天暖和,大人就把中间的棉花去掉,再暖和些,就穿棉衣棉裤的外罩。所以那时,农村的孩子真是耐冻,手冻了就向两个袖口里捅进去,脚冻了磕脚、跘脚,有时面对着墙,跳磕脚操,有时两个或多个孩子在一起跳磕脚操,嘴里还念着乘法口角,什么三八、三九、三七二十一的。
冰打满筐,就的赶快回家,因为要献冰,还要上学。
献冰,是以冰来祭祀的活动,是祝愿来年家里清净和有个好丰收。所以这冰在厅堂里要献,选一块最纯净的冰块,放在碟子里献在常献祭品的地方,而后厨房的灶台上、敬天神的地方、窗台上、大门上都要放。另外在家里的自留地里、粪堆上也要放。一会儿,大大小小的冰块在筐里消失殆尽。打冰的活动就算告捷。
中午,就吃散饭。
吃散饭时大人们常讲些吃散饭的笑话和腊八节吃散饭的风俗文化。
那时,吃散饭不像现在,还炒几个小菜。就是一碗散饭,上面放点葱炝的酸菜、另加点油泼辣子和腌咸菜,拿双筷子,全家人围坐着一个炕桌,其乐融融地开吃。
那时的农村,吃饭时在炕上要放一个炕桌,其实,那炕桌上,根本就没有摆过一个像样的炒菜,即使到了过年,也是一人一碗放一两片肥肉的萝卜烩菜。平时,炕桌上当吃一锅煮的浆水面时就放辣子碗和咸菜碟,当吃甜饭,就是一锅煮的菜面,里面放一点可怜的臊子时,就多了一个醋壶壶。要吃上一顿像样的臊子面、凉面,或吃一顿烩菜,那得看有无好日子。一般的好日子就是端午节、八月十五和过年,因为这时生产队能杀猪分点肉,另外在新麦子打了以后,就能饱饱的吃上一顿新麦面的凉面。
在吃散饭时,大人们常讲的笑话就是,一个南方人到咱们这里来,主人主人第一顿用搅团招待,这搅团是用豆面做的,它硬,是用筷子夹成小块吃的。主人夹了一块在自己的脖子上转了一圈,就吃了,南方人也客随主便,以为这是吃搅团的风俗习惯,也就仿吃。而第二顿,主人改成散饭来招待,这散饭它软,夹起来就掉,但是,客气的让他先吃,而南方人,将俗就俗,也和上顿一样,夹起来就在脖子上转,这时热烫的散饭就落在脖子上,烫得南方人呲牙咧嘴,大家笑了起来。
其实,腊八节吃散饭的风俗文化是寓意是糊嘴,就是在新年期间,不要说不吉利的话。
而在吃散饭上,那是有讲究的。会吃的,那吃完散饭的碗上一点散饭没有,不会吃的,就会糊得满碗都是。技巧在于,你要从碗的一个地方,并且一少筷子一少筷子的挑吃,而且要不断倾斜碗,让碗里的散饭滑向这一地方,到最后的一口,筷子紧贴碗刮在筷子上来吃,这样,整个碗就会很干净。
全家人在大人对小孩的嘱托中,享受着腊八节的快乐。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沃弗察牧
在小时候,特别关心过节,因为伴随过节不仅有特殊好吃的,而且也有好玩的。那时,大人们常说,“节是过给小孩的”。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
家乡的腊八节,其实比较简单,就是打冰和吃顿散饭。
天刚露白,窗外就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和大公鸡喔喔喔的报晓声,不时传来老人们的晨咳声,夜的寂静被晨晓完全融化掉。
对于过节,孩子们显得特别勤快,不等大人叫床,就早早起床。因为今天在上学前,要去干一件大事——打冰。
今天的天气,好像是专为孩子们定制的,往常凛冽的寒风在今天却变得温柔了许多,即便是昨日大雪纷飞,而今天也没有显得冷多少。
一起床,就拿起昨晚准备好的斧子和筐子,径直的朝昨天早已踩好点的打冰处奔去。河滩上,到处是打冰的孩子,有的忙着打冰,贪玩的还溜起了冰,有蹲下推滑的,有坐块石板推滑的,有单脚滑的,还有退滑,有跳跑滑的,滑冰的姿势是千奇百态,不时有滑倒的,霎时引起众孩阵阵开怀大笑。
也有不上学的小孩子,他们是跟父亲来打冰的。那些小孩子,皮肤娇嫩,冻的脸红扑扑的,有的冻得鼻涕挂在嘴上,但帮父亲检冰的工作那是做得得意、自豪。
那时候,我们过冬的就是一套棉衣棉裤,而那棉衣棉裤的面子是夏天的衣服,里子是那种很便宜的棉布,中间就是棉花。到了天暖和,大人就把中间的棉花去掉,再暖和些,就穿棉衣棉裤的外罩。所以那时,农村的孩子真是耐冻,手冻了就向两个袖口里捅进去,脚冻了磕脚、跘脚,有时面对着墙,跳磕脚操,有时两个或多个孩子在一起跳磕脚操,嘴里还念着乘法口角,什么三八、三九、三七二十一的。
冰打满筐,就的赶快回家,因为要献冰,还要上学。
献冰,是以冰来祭祀的活动,是祝愿来年家里清净和有个好丰收。所以这冰在厅堂里要献,选一块最纯净的冰块,放在碟子里献在常献祭品的地方,而后厨房的灶台上、敬天神的地方、窗台上、大门上都要放。另外在家里的自留地里、粪堆上也要放。一会儿,大大小小的冰块在筐里消失殆尽。打冰的活动就算告捷。
中午,就吃散饭。
吃散饭时大人们常讲些吃散饭的笑话和腊八节吃散饭的风俗文化。
那时,吃散饭不像现在,还炒几个小菜。就是一碗散饭,上面放点葱炝的酸菜、另加点油泼辣子和腌咸菜,拿双筷子,全家人围坐着一个炕桌,其乐融融地开吃。
那时的农村,吃饭时在炕上要放一个炕桌,其实,那炕桌上,根本就没有摆过一个像样的炒菜,即使到了过年,也是一人一碗放一两片肥肉的萝卜烩菜。平时,炕桌上当吃一锅煮的浆水面时就放辣子碗和咸菜碟,当吃甜饭,就是一锅煮的菜面,里面放一点可怜的臊子时,就多了一个醋壶壶。要吃上一顿像样的臊子面、凉面,或吃一顿烩菜,那得看有无好日子。一般的好日子就是端午节、八月十五和过年,因为这时生产队能杀猪分点肉,另外在新麦子打了以后,就能饱饱的吃上一顿新麦面的凉面。
在吃散饭时,大人们常讲的笑话就是,一个南方人到咱们这里来,主人主人第一顿用搅团招待,这搅团是用豆面做的,它硬,是用筷子夹成小块吃的。主人夹了一块在自己的脖子上转了一圈,就吃了,南方人也客随主便,以为这是吃搅团的风俗习惯,也就仿吃。而第二顿,主人改成散饭来招待,这散饭它软,夹起来就掉,但是,客气的让他先吃,而南方人,将俗就俗,也和上顿一样,夹起来就在脖子上转,这时热烫的散饭就落在脖子上,烫得南方人呲牙咧嘴,大家笑了起来。
其实,腊八节吃散饭的风俗文化是寓意是糊嘴,就是在新年期间,不要说不吉利的话。
而在吃散饭上,那是有讲究的。会吃的,那吃完散饭的碗上一点散饭没有,不会吃的,就会糊得满碗都是。技巧在于,你要从碗的一个地方,并且一少筷子一少筷子的挑吃,而且要不断倾斜碗,让碗里的散饭滑向这一地方,到最后的一口,筷子紧贴碗刮在筷子上来吃,这样,整个碗就会很干净。
全家人在大人对小孩的嘱托中,享受着腊八节的快乐。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