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五章 海滩抠蛤
八月的一天上午,海角镇的海边上多了两个人,一个是欧阳春生,另一个就是钱家骆。
今天,大部分领导都去市里参加一个展销会,参观完以后从市里直接回家,机关最大的官就剩下了欧阳春生。家骆想去海边看看,欧阳春生一看机关也没什么事,就答应陪家骆一起去。临去之前,家骆嘱咐刘玉兰看着办公室,欧阳春生从镇里的仓库里找了两个纤维袋,两个类似拾花生的小耙子,家骆不知道他的用意,就问道:
“哥,拿那玩意干啥?还是拿鱼竿吧!你教我钓钓鱼。”
欧阳春生把一个小耙子和一个袋子递给家骆,笑着说:
“咱哥俩到海滩上抠点蛤,回来让师傅给咱煮着吃,比钓鱼有意思。”
“那还得预备靴子吧!咱俩都没有。”
“不用,光着脚下去就行。”
从海角镇出来,向南走有一条通往海边的土道,大约不到二里地,有一个绵延数十里的海堤,海堤那边就是大海。他们俩到的时候,潮水都退了下去,一丝丝微风拂过,感觉浑身舒适,虽然看不到海水,宽阔的海滩不见尽头,令人心情格外愉悦。
“哥,这海滩怎么都是泥啊?我以为都是沙子呢!”
“嘿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咱这可是块宝地呀!沙滩的只能搞旅游,泥滩的适合生长贝类,这块滩涂前两年才有人开发,各种各样的蛤子有的是,你看看滩里的那些人,他们都在抠蛤。”
说着,欧阳春生往远处的海滩指了指,接着往下说道:
“听说现在东北的老客在咱这收蛤,两毛钱一斤,当地的渔民一个人每天都能抠三百斤左右,你说赚钱不?”
“一天挣六十块钱,每个月一千八,咱们书记每月的工资才五百多,他们挣得可真多呀!”
“要不说海边富裕呢!告诉你吧,抠蛤的都是没啥能耐的,人家养虾的一年能赚几十万,都忒有钱,当然,也有赔的倾家荡产的。”
“那东北的老客收那么多蛤干什么?”
家骆不解的问。
“听说是把蛤肉剥下来用竹签穿上,做成羊肉串的样子烤着吃,东北人都爱吃,夜市上供不应求。”
家骆听得入了迷,两个人下了堤坝,脱掉鞋子,找了个地方藏好,沿着海滩往里面走去。家骆跟在欧阳春生的身后,小心翼翼地走着,脚踩在海滩上,不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哥,慢点,我怕扎脚,这下面踩住不少蛤吧?”
“扎脚也没事,在海水里伤口不会发炎,不过尽量小心点!凡是用脚一踩发出声响的地方,下面都是蛤子,并且有好几层。”
“这么多!那我们就在这抠吧!”
“不行!这里离岸边太近,都是小的,越远个头越大,焖熟了也好吃。”
欧阳春生以前经常和他同学来,所以经验丰富。
“哥,待会我们把蛤拎回去,用水一煮就能吃吗?”
家骆边走边不停的问。
“今天咱们不能吃,因为蛤里面都是沙子,需要找个大盆,里面放上海水,让蛤在海水里最少吐一宿才能把沙子吐干净,然后在锅里少放点水,撒上点盐,焖熟了就能吃了。”
不知不觉他们离岸边已经很远了,前面有一群人,蹲在那正在抠蛤。
“跟着他们,这些渔民经验丰富,知道哪的蛤多,个头还大。”
欧阳春生说的没错,他们俩夹杂在人群中,家骆模仿着渔民们的动作,用耙子在滩里不停的挠着,感觉就像拾花生一样。蛤太多了,并且上下好几层,个小的人们都不要,专拣大的往袋子里装。半个多小时的功夫,家骆的袋子快装满了,他拎了拎,真的很沉,大约有七、八十斤。欧阳春生劝家骆倒出去一半,不然背不到岸边,家骆觉得虽然可惜,也只好倒掉了一半,他把倒掉的给了一个渔民。过了一会儿,可能人们都觉得差不多了,纷纷用扁担挑起蛤子,往岸边走去。家骆还没玩儿够,欧阳春生催促着家骆:
“家骆,快走吧!一会儿潮该涨上来了,晚了就坏了。”
他们俩随着人群往回走,渔民们每人都挑着二百多斤的蛤,悠哉悠哉的走在滩里,欧阳春生和家骆每人才拎了四十多斤,走起来却很吃力,在滩里歇了几次,到岸上的时候,他们俩累的坐在地上都快起不来了。人们在海堤上等着车来接,欧阳春生和一个渔民说好了,把他和家骆的捎回去,渔民痛快地答应了。
潮水慢慢地涨上来了,速度很快,刚才抠蛤的地方已经是一片汪洋,海水离岸边越来越近,水面也越来越高,终于,海滩全部被淹没,浑浊的海水一眼望不到边,海水奔腾着、咆哮者击打着岸边的礁石,天和海浑然成为一体,景色十分壮观。家骆第一次看见大海,他被海的气势吸引住了,坐在海堤上,面对着大海,一丝风吹来,感觉着海水的潮气扑面而来。
“要是将来搞养殖就好了,这样下去,蛤的资源会越来越少,早晚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
欧阳春生自言自语的发着感慨。
一辆破旧的四轮农用车沿着堤坝开了过来,人们把袋子装在车上,人也都挤了上去。到了镇政府门口,欧阳春生和家骆下来,把袋子拎到食堂,回到宿舍,两个人觉得骨头架子都快散了,躺在床上,一头就睡了过去。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这是我的处女作,有了您的参与我才会有激情、有动力,创作和写作很辛苦的,我的作品如果打动你,就请无私的支持我吧!我在这里谢过了!
今天,大部分领导都去市里参加一个展销会,参观完以后从市里直接回家,机关最大的官就剩下了欧阳春生。家骆想去海边看看,欧阳春生一看机关也没什么事,就答应陪家骆一起去。临去之前,家骆嘱咐刘玉兰看着办公室,欧阳春生从镇里的仓库里找了两个纤维袋,两个类似拾花生的小耙子,家骆不知道他的用意,就问道:
“哥,拿那玩意干啥?还是拿鱼竿吧!你教我钓钓鱼。”
欧阳春生把一个小耙子和一个袋子递给家骆,笑着说:
“咱哥俩到海滩上抠点蛤,回来让师傅给咱煮着吃,比钓鱼有意思。”
“那还得预备靴子吧!咱俩都没有。”
“不用,光着脚下去就行。”
从海角镇出来,向南走有一条通往海边的土道,大约不到二里地,有一个绵延数十里的海堤,海堤那边就是大海。他们俩到的时候,潮水都退了下去,一丝丝微风拂过,感觉浑身舒适,虽然看不到海水,宽阔的海滩不见尽头,令人心情格外愉悦。
“哥,这海滩怎么都是泥啊?我以为都是沙子呢!”
“嘿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咱这可是块宝地呀!沙滩的只能搞旅游,泥滩的适合生长贝类,这块滩涂前两年才有人开发,各种各样的蛤子有的是,你看看滩里的那些人,他们都在抠蛤。”
说着,欧阳春生往远处的海滩指了指,接着往下说道:
“听说现在东北的老客在咱这收蛤,两毛钱一斤,当地的渔民一个人每天都能抠三百斤左右,你说赚钱不?”
“一天挣六十块钱,每个月一千八,咱们书记每月的工资才五百多,他们挣得可真多呀!”
“要不说海边富裕呢!告诉你吧,抠蛤的都是没啥能耐的,人家养虾的一年能赚几十万,都忒有钱,当然,也有赔的倾家荡产的。”
“那东北的老客收那么多蛤干什么?”
家骆不解的问。
“听说是把蛤肉剥下来用竹签穿上,做成羊肉串的样子烤着吃,东北人都爱吃,夜市上供不应求。”
家骆听得入了迷,两个人下了堤坝,脱掉鞋子,找了个地方藏好,沿着海滩往里面走去。家骆跟在欧阳春生的身后,小心翼翼地走着,脚踩在海滩上,不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哥,慢点,我怕扎脚,这下面踩住不少蛤吧?”
“扎脚也没事,在海水里伤口不会发炎,不过尽量小心点!凡是用脚一踩发出声响的地方,下面都是蛤子,并且有好几层。”
“这么多!那我们就在这抠吧!”
“不行!这里离岸边太近,都是小的,越远个头越大,焖熟了也好吃。”
欧阳春生以前经常和他同学来,所以经验丰富。
“哥,待会我们把蛤拎回去,用水一煮就能吃吗?”
家骆边走边不停的问。
“今天咱们不能吃,因为蛤里面都是沙子,需要找个大盆,里面放上海水,让蛤在海水里最少吐一宿才能把沙子吐干净,然后在锅里少放点水,撒上点盐,焖熟了就能吃了。”
不知不觉他们离岸边已经很远了,前面有一群人,蹲在那正在抠蛤。
“跟着他们,这些渔民经验丰富,知道哪的蛤多,个头还大。”
欧阳春生说的没错,他们俩夹杂在人群中,家骆模仿着渔民们的动作,用耙子在滩里不停的挠着,感觉就像拾花生一样。蛤太多了,并且上下好几层,个小的人们都不要,专拣大的往袋子里装。半个多小时的功夫,家骆的袋子快装满了,他拎了拎,真的很沉,大约有七、八十斤。欧阳春生劝家骆倒出去一半,不然背不到岸边,家骆觉得虽然可惜,也只好倒掉了一半,他把倒掉的给了一个渔民。过了一会儿,可能人们都觉得差不多了,纷纷用扁担挑起蛤子,往岸边走去。家骆还没玩儿够,欧阳春生催促着家骆:
“家骆,快走吧!一会儿潮该涨上来了,晚了就坏了。”
他们俩随着人群往回走,渔民们每人都挑着二百多斤的蛤,悠哉悠哉的走在滩里,欧阳春生和家骆每人才拎了四十多斤,走起来却很吃力,在滩里歇了几次,到岸上的时候,他们俩累的坐在地上都快起不来了。人们在海堤上等着车来接,欧阳春生和一个渔民说好了,把他和家骆的捎回去,渔民痛快地答应了。
潮水慢慢地涨上来了,速度很快,刚才抠蛤的地方已经是一片汪洋,海水离岸边越来越近,水面也越来越高,终于,海滩全部被淹没,浑浊的海水一眼望不到边,海水奔腾着、咆哮者击打着岸边的礁石,天和海浑然成为一体,景色十分壮观。家骆第一次看见大海,他被海的气势吸引住了,坐在海堤上,面对着大海,一丝风吹来,感觉着海水的潮气扑面而来。
“要是将来搞养殖就好了,这样下去,蛤的资源会越来越少,早晚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
欧阳春生自言自语的发着感慨。
一辆破旧的四轮农用车沿着堤坝开了过来,人们把袋子装在车上,人也都挤了上去。到了镇政府门口,欧阳春生和家骆下来,把袋子拎到食堂,回到宿舍,两个人觉得骨头架子都快散了,躺在床上,一头就睡了过去。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这是我的处女作,有了您的参与我才会有激情、有动力,创作和写作很辛苦的,我的作品如果打动你,就请无私的支持我吧!我在这里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