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回 圣心难求 (1)
尚凌云带着丁珏沿着洞庭湖一路走来,洞庭湖周围的美丽景色一览无余。尚凌云驻足远眺,只见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他心中不禁赞叹道:“古人常言八百里洞庭湖,是神仙的洞府所在,今日有幸开眼,端的是所言非虚。”
洞庭湖畔有一座雄伟壮丽、高约数十米的岳阳楼,此楼据说是东汉末年,孙权的手下大将鲁肃奉命镇守巴丘,操练水军,在洞庭湖接长江的险要地段建筑了巴丘古城。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到唐朝时期方始称岳阳楼。到了北宋仁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二年在当地百姓协助下重修岳阳楼,后来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法”失败后贬至河南,滕子京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送给范仲淹,请他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提笔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世人称道。
尚凌云正沉浸在良辰美景之中时,一只信鸽掠水飞来落到了他手上,他抓着鸽子的翅膀仔细瞧着,见其腿上绑有一张小信笺,他展开信笺,见上面写着:“今日傍晚有艘快船渡你北上,务必按时到此地,“群英楼”敬上。”尚凌云熟知这是“群英楼”专门的信鸽与信笺,他四处望了望,却不知是何人放出这鸽子给自己,心中暗想:“看来只有将珏儿托付给“双剑门”照料了。”
丁珏似乎看出尚凌云的心事,他问道:“尚大叔,我们不去北上襄樊,却在此游玩看景,这是何意啊?”尚凌云答道:“珏儿,我正有一事要与你商量,我本是汴梁城“群英楼”的人,今日那里急召我回去,想必有大事相商,因此暂时不能将你带回“八卦门”了。这东洞庭山附近的“双剑门”掌门白似云是我挚友,他的武学造诣及师承之处都远胜于我,我打算将你留在“双剑门”修习,你看如何?”丁珏面带愠色道:“大叔是要将我推给他人,难道你不愿收我做徒弟吗?”
尚凌云安慰道:“珏儿,我已经将本门刀法和内功都传授于你,实在没有其它东西可以教你,只要你日后勤加练习便可精益求精。但在“双剑门”却有所不同,它的功夫出自玄门正宗,武学渊博宏大,本门功夫与之相比犹如溪流汇入大海,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日后你一旦学有所成,不但可以超过“八卦门”,也许可以成为武林圣者。难道你不想修习上乘武学,成为一代大侠,而只愿意做一个平庸无为的莽夫吗?”
相处多日,尚凌云深知,丁珏做梦都想成为一个被武林同道及江湖中人称赞的大侠,所以故意以言语激他。丁珏沉思了一阵后,嗫嚅地说道:“我和他们不熟,那里肯收我入门吗?”尚凌云笑道:“你大可放心,掌门白似云于我向来交厚,看在我的薄面上一定会悉心教导你的。”丁珏低着头,若有所思,心中极大地不情愿,却也难以再推却。二人走了一段路程,来到了东洞庭山的山下,抬头望去见半山腰处矗立一座亭台楼阁,那便是“双剑门”的所在之地。
“双剑门”的掌门白似云本是武林五圣之一的“天台圣君”坐下的第九位弟子。他本人武学天分极高,无论内外功夫都有所见地,尤其是在剑术上更是造诣颇深,因此他深得“天台圣君”喜爱。他学成下山后来到湖北岳阳城,自己开创了“双剑门”。初始时弟子不多,后来在岳阳城内乡绅财主的帮助下,帮他在东洞庭山处修建了一所宅院,就是现在的“双剑门”。
由于其师门在武林的地位,许多其他小门派的掌门也都将子女拜入他的门下修习,经过数年的经营,如今“双剑门”的弟子在江湖上颇有一号。如果某些弟子悟性极高,他将被举荐去天台山的“天台圣君”处修习上层武学,正因为有此机会,所以赢得了许多武林同道的青睐。数年前,尚凌云代表上三门去参加八十一门大会,曾经与白似云相会,二人互相切磋后,彼此惺惺相惜,于是成为挚友。数年来二人常有书信往来,如今白似云的武功修为远在尚凌云之上,毕竟他们的师承渊源不同,武学所能达到的境界也不同。
尚凌云带着丁珏登上洞庭山的半山腰,进入“双剑门”的宅院,只见里面是一处巨大的院落,周围有几座二层楼阁,院落中央几十名“双剑门”的弟子正在操练,一些在舞剑,另一些在打拳劈腿。
早有当值的“双剑门”弟子见二人进了大门,便问道:“二位光临本门,不知有什么事情?”尚凌云施礼道:“今日特来拜会白掌门,请小弟子通报一声吧!”那小弟子答道:“你们来得不巧,家师前日已离开本门去天台山听师祖教会去了,如今只有大师兄慕云秋代理师门。”
尚凌云初时听闻掌门不在,心中暗想来的不是时候,但听说暮云秋尚在,心中暗自高兴道:“那我们便拜会一下你的师兄吧,劳烦你通报一声吧!”小弟子转身向里面走去通报,不一会儿的功夫,从门内快步走出一个青年弟子抱拳说道:“不知尚大侠前来拜会,晚辈未曾远迎,还望不要见怪啊!”出来迎接的这个青年弟子大概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尚凌云识得这人正是“双剑门”大弟子暮云秋,两年前白似云曾带领他曾拜会上三门的各位掌门,并切磋技艺,因此与他相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洞庭湖畔有一座雄伟壮丽、高约数十米的岳阳楼,此楼据说是东汉末年,孙权的手下大将鲁肃奉命镇守巴丘,操练水军,在洞庭湖接长江的险要地段建筑了巴丘古城。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到唐朝时期方始称岳阳楼。到了北宋仁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二年在当地百姓协助下重修岳阳楼,后来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法”失败后贬至河南,滕子京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送给范仲淹,请他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提笔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世人称道。
尚凌云正沉浸在良辰美景之中时,一只信鸽掠水飞来落到了他手上,他抓着鸽子的翅膀仔细瞧着,见其腿上绑有一张小信笺,他展开信笺,见上面写着:“今日傍晚有艘快船渡你北上,务必按时到此地,“群英楼”敬上。”尚凌云熟知这是“群英楼”专门的信鸽与信笺,他四处望了望,却不知是何人放出这鸽子给自己,心中暗想:“看来只有将珏儿托付给“双剑门”照料了。”
丁珏似乎看出尚凌云的心事,他问道:“尚大叔,我们不去北上襄樊,却在此游玩看景,这是何意啊?”尚凌云答道:“珏儿,我正有一事要与你商量,我本是汴梁城“群英楼”的人,今日那里急召我回去,想必有大事相商,因此暂时不能将你带回“八卦门”了。这东洞庭山附近的“双剑门”掌门白似云是我挚友,他的武学造诣及师承之处都远胜于我,我打算将你留在“双剑门”修习,你看如何?”丁珏面带愠色道:“大叔是要将我推给他人,难道你不愿收我做徒弟吗?”
尚凌云安慰道:“珏儿,我已经将本门刀法和内功都传授于你,实在没有其它东西可以教你,只要你日后勤加练习便可精益求精。但在“双剑门”却有所不同,它的功夫出自玄门正宗,武学渊博宏大,本门功夫与之相比犹如溪流汇入大海,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日后你一旦学有所成,不但可以超过“八卦门”,也许可以成为武林圣者。难道你不想修习上乘武学,成为一代大侠,而只愿意做一个平庸无为的莽夫吗?”
相处多日,尚凌云深知,丁珏做梦都想成为一个被武林同道及江湖中人称赞的大侠,所以故意以言语激他。丁珏沉思了一阵后,嗫嚅地说道:“我和他们不熟,那里肯收我入门吗?”尚凌云笑道:“你大可放心,掌门白似云于我向来交厚,看在我的薄面上一定会悉心教导你的。”丁珏低着头,若有所思,心中极大地不情愿,却也难以再推却。二人走了一段路程,来到了东洞庭山的山下,抬头望去见半山腰处矗立一座亭台楼阁,那便是“双剑门”的所在之地。
“双剑门”的掌门白似云本是武林五圣之一的“天台圣君”坐下的第九位弟子。他本人武学天分极高,无论内外功夫都有所见地,尤其是在剑术上更是造诣颇深,因此他深得“天台圣君”喜爱。他学成下山后来到湖北岳阳城,自己开创了“双剑门”。初始时弟子不多,后来在岳阳城内乡绅财主的帮助下,帮他在东洞庭山处修建了一所宅院,就是现在的“双剑门”。
由于其师门在武林的地位,许多其他小门派的掌门也都将子女拜入他的门下修习,经过数年的经营,如今“双剑门”的弟子在江湖上颇有一号。如果某些弟子悟性极高,他将被举荐去天台山的“天台圣君”处修习上层武学,正因为有此机会,所以赢得了许多武林同道的青睐。数年前,尚凌云代表上三门去参加八十一门大会,曾经与白似云相会,二人互相切磋后,彼此惺惺相惜,于是成为挚友。数年来二人常有书信往来,如今白似云的武功修为远在尚凌云之上,毕竟他们的师承渊源不同,武学所能达到的境界也不同。
尚凌云带着丁珏登上洞庭山的半山腰,进入“双剑门”的宅院,只见里面是一处巨大的院落,周围有几座二层楼阁,院落中央几十名“双剑门”的弟子正在操练,一些在舞剑,另一些在打拳劈腿。
早有当值的“双剑门”弟子见二人进了大门,便问道:“二位光临本门,不知有什么事情?”尚凌云施礼道:“今日特来拜会白掌门,请小弟子通报一声吧!”那小弟子答道:“你们来得不巧,家师前日已离开本门去天台山听师祖教会去了,如今只有大师兄慕云秋代理师门。”
尚凌云初时听闻掌门不在,心中暗想来的不是时候,但听说暮云秋尚在,心中暗自高兴道:“那我们便拜会一下你的师兄吧,劳烦你通报一声吧!”小弟子转身向里面走去通报,不一会儿的功夫,从门内快步走出一个青年弟子抱拳说道:“不知尚大侠前来拜会,晚辈未曾远迎,还望不要见怪啊!”出来迎接的这个青年弟子大概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尚凌云识得这人正是“双剑门”大弟子暮云秋,两年前白似云曾带领他曾拜会上三门的各位掌门,并切磋技艺,因此与他相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